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与论坛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2019, 16(5): 737-7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苦参碱能抑制多种肺癌细胞(A549 细胞、SPC-A-1 细胞、NIC-H460 细胞、LTEP-a-2 细胞、SK-MES-1 细胞、PG 细胞、Lewis 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苦参碱是通过抑制 PI3K/Akt 信号通路、抑制端粒酶活性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以及促进自噬的机制,诱导肺癌细胞凋亡。苦参碱还可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EGFR-TPK)的活性,下调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黏附因子 CD44 和CD49 的表达,抑制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形成以及癌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阻滞肿瘤生长和转移。在临床上苦参碱能增强化疗药抗肺癌的临床疗效。综述苦参碱抗肺癌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研究文献资料,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为临床研究和开发苦参碱治疗肺癌的新适应证提供参考。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赵瑛, 王莉
    2019, 16(5): 743-7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 β-细辛醚微乳凝胶,并考察其质量和释放度。方法: 以微乳区域大小为指标,并且以油相种类和混合乳化剂比例为因素,通过溶解度和伪三元相图筛选和制备微乳,选择合适凝胶基质制成微乳凝胶,并考察 β-细辛醚微乳凝胶中 β-细辛醚的含量、理化性质、稳定性和释放度。结果: 选用 Capryol-90 为油相、吐温-80 为乳化剂、丙三醇为助乳化剂,添加适量泊洛沙姆和卡波姆制成 β-细辛醚微乳凝胶,各项考察指标均符合鼻腔给药要求,大鼠体内血药浓度(cmax)为 0.65 μg/mL。结论: 所制备的 β-细辛醚微乳凝胶具有稳定性高,释药快速持久的特点,可作为鼻腔内给药用剂型的制备及其使用。
  • 实验研究
    宣郁婷, 俞忠婷, 赵佳瑶, 王燕鸿, 周洪昌
    2019, 16(5): 748-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从中药莪术中分离得到的新型非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 β-榄香烯的体外抗疟活性,。方法: 采用恶性疟原虫 3D7 株(氯喹敏感株)和 Dd2 株(氯喹抗性株)进行测试,恶性疟原虫经过同步化处理后添加 β-榄香烯,40 h 后涂片镜检,观察其细胞形态变化;采用SYBR Green I 染料法检测两种虫株对 β-榄香烯和氯喹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添加10 μg/mL 的 β-榄香烯能抑制恶性疟原虫的生长,40 μg/mL 的 β-榄香烯可以完全抑制恶性疟原虫的生长;3D7 虫株和 Dd2 虫株对 β-榄香烯的 IC50 值分别为(13.60±0.540)μg/mL 和(12.59±0.54)μg/mL。结论: β-榄香烯具有显著的体外抗疟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
    万萍, 张忠东, 张萍
    2019, 16(5): 751-7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精神病患者服用喹硫平后日常血药浓度的变化及其对临床效应的影响因素,为喹硫平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18 年 1—12 月间收治的服用喹硫平治疗的精神病患者 786 例资料,统计其喹硫平日常血药浓度的检测结果和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服药剂量等因素,分析喹硫平血药浓度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服药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喹硫平日服用剂量最多的为 0~150 mg/d (25.45%),其次为 150~300 mg/d (24.43%)、450~600 mg/d (21.76%)以及 300~450 mg/d (11.96%),4 个剂量所占百分比 83.60%;喹硫平血药浓度主要集中在 0~150 ng/mL(57.76%),其次为 150~300 ng/mL(30.28%),2 个血药浓度所占百分比 88.04%;平均血药浓度随着患者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其浓度剂量比随着患者给药剂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血药浓度剂量比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喹硫平临床日常血药浓度的监测,不仅能够促进药物发挥更好的临床效应,促进了抗精神病药物的合理使用,且同时避免或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 合理用药
    朱丽崧
    2019, 16(5): 755-7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2018 年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用药的相关因素。方法: 抽取 2018 年 1 月—2018 年12 月间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的 80 例患者相关数据,统计其患者使用的药品名称、规格、用量、金额和科室分布,分析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2018 年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用量及其销售金额均以注射用美罗培南为最多,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为最少;特殊级抗菌药物常被用于重症监护室、关节科、血液肿瘤科、急诊留观、综合内科、外科、康复科、脊椎科及创伤骨科,且除血液肿瘤科外,其余科室均为单一用药;在随机抽取的 80 例患者中,有细菌培养 13 例占 16.25%,处方医生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16 例占 20.00%。结论: 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 合理用药
    钟春元, 李志清, 黄珠, 谢淇
    2019, 16(5): 758-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开展临床治疗药学监护对抗感染的疗效及其对治疗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5 年 2 月—2016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NICU 患者资料 200 例为未药学监护组,另选取 2017 年 2 月—2018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NICU 患者 200 例资料为药学监护组,比较两组患儿不同药学监护后感染发生率及其对治疗的满意度差异。结果: 药学监护组 200 例患儿中 12 例发生感染(呼吸道、皮肤、胃肠道、口腔和其他感染),其发生率(6.00%)明显低于未药学监护组(27.00%)(P<0.05);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高于未药学监护组(P<0.05)。结论: 在 NICU 开展药学监护有效降低了患儿的感染发生率,提高了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
  • 合理用药
    冯二香
    2019, 16(5): 761-7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对老年下呼吸道感染(LRTI)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8 月—2018 年 7 月期间收治的老年 LRTI 患者 15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7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7 d 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IL-6、IL-8 及 TNF-α)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67%)高于对照组(78.67%)(P<0.05),治疗后的血清 IL-6、IL-8 及 TNF-α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老年 LRTI 患者的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有助于改善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合理用药
    沈妍
    2019, 16(5): 764-7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2 型糖尿病患者伴泌尿系感染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13 年 1 月—2018 年 10 月间收治的 2 型糖尿病并发泌尿系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 200 例资料,按感染致病菌的不同将其分为多重耐药患者 100 例(A 组)和非多重耐药患者 100 例为(B 组),比较和分析其患者不同疾病因素(糖尿病肾病、留置尿管、泌尿系结石、尿道器械操作、有创操作)菌株感染的发生率差异,以及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A 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发生率大于 B 组(P<0.05);A 组患者多重耐药菌对磺胺类、庆大霉素、喹诺酮以及 β-内酰胺类药抗菌药物高度耐药,而阿米卡星、呋喃妥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等对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其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的耐药性方面,B 组小于 A 组(P<0.05)。结论: 2 型糖尿病并发大肠埃希菌泌尿系感染患者存在多种耐药问题,治疗期间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及早采用敏感性较强的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其疗效。
  • 合理用药
    符方梁, 张欧
    2019, 16(5): 766-7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饮片使用的相关因素,为采购中药饮片以及管理提供参考,并提出合理使用的对策。方法: 抽取 2015 年—2018 年间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饮片的使用情况信息,统计和分析其种类、用量、销售额、排序等有效数据。结果: 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饮片年使用量和销售额均呈递增趋势,但占医院所有中药饮片的用量比例的保持较为稳定;三大亚类药饮片的年用量占比也较为稳定,清化热痰药饮片年用量为最多;排名前 12 味的中药饮片品种用药量差异不大,用药量每年排序上下波动幅度较小;其中法半夏、百合、桔梗的用药每年名列前三,法半夏连续 4 年排名第一。结论: 医院 2015 年—2018 年间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饮片的使用情况较为合理,保证了临床的供应。
  • 合理用药
    张宏岳, 张静, 黄飞
    2019, 16(5): 770-7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门诊药房电子医嘱标签的改进对提高调剂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影响,为医嘱标签书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 医院采用电子医嘱标签格式化显示医嘱信息,抽取改进前(2017 年 7—12 月)手工书写医嘱标签(其中 1 533 例条存在不同程度的与质量有关),另抽取改进后(2018 年 1—6 月)电子医嘱标签(其中 368 条存在不同程度的与质量有关);比较改进前后各项工作指标即人工审查医嘱条数、用药差错数、需保存医嘱次数、需手动修改批次数和调剂耗时效率差异。结果: 采用电子医嘱标签后的人工审查医嘱条数、用药差错数、需保存医嘱次数和需手动修改批次数均小于手工书写标签;采用电子医嘱标签调剂时间比传统手工标签缩短 21.54%。结论: 电子医嘱标签的应用改善了门诊药房调剂工作指标,提高了效率和减少了调剂差错,为开展更高质量的药学服务提供了便利,从而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 合理用药
    何展祥, 何鹏浩
    2019, 16(5): 773-7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 抽取 2007 年—2011 年 5 年间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为专项整治活动前组,另抽取 2012 年—2016 年 5 年间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为专项整治活动后组,比较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及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专项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明显下降,特别是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下降至 6.0% 以下,明显低于专项整治活动前组(P<0.05);药敏试验送检率、用药适应证合理率、用法用量合理率、用药疗程合理率明显高于专项整治活动前组(P<0.05);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以及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专项整治活动前组(P<0.05)。结论: 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有效遏制了医院临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尤其是规范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确保了患者临床的安全用药,减少或避免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 合理用药
    区雅影
    2019, 16(5): 775-7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参与病房感染病例会诊对抗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7 年 10 月—2018 年 10 月间临床药师参与病房感染病例会诊患者 72 例资料,根据临床是否采纳临床药师的会诊意见,将其分为采纳组 63 例,完全采纳组 52 例、部分采纳组 11 例与未采纳组 9 例,统计其患者人口学特征、疾病感染类型、会诊意见及其采纳情况,以及患者预后等相关信息,比较与分析意见采纳率和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结果: 72 例患者中肺部感染 23 例占 31.94%、手术部位感染 16 例占 22.22%;病原学检查共检出致病菌84 株,其中感染肺炎克雷伯菌 17 株(20.24%)和大肠埃希菌 11 株(13.10%),为主要感染病原菌;临床药师参与会诊意见全部采纳或部分采纳 63 例,其采纳率为 87.50%;采纳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未采纳组(P<0.05)。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感染病例会诊,有助于抗感染治疗个体化用药监护,协助临床医生根据药敏报告和患者病情的变化合理用药,提高抗感染治疗成功率,促进了患者疾病的转归。
  • 合理用药
    周放
    2019, 16(5): 778-7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磷酸奥司他韦与利巴韦林联用对甲型 H1N1 流感患儿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流感病毒转阴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11 月—2018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甲型 H1N1 流感患儿 10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 3、5 d 体温复常率与病毒转阴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8.00%)(P<0.05),治疗 3、5 d 体温恢复率和病毒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6.00%)(P<0.05)。结论: 采用磷酸奥司他韦与利巴韦林联用治疗甲型 H1N1 流感患儿的疗效较为明显,有效提高了甲型 H1N1 流感患儿的流感病毒转阴率,且安全性较高。
  • 合理用药
    徐炳林, 徐颂敬, 符艳芬
    2019, 16(5): 781-7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家庭药师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与体会。方法: 回顾医院家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工作情况,探究药学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措施。结果: 家庭药师参与社区慢性病患者药物治疗管理为主的居家药学服务,是转变药学服务模式的较好切入点。结论: 家庭药师在社区开展药学服务切实可行,能有效促进患者安全用药,提高了药物疗效,减轻患者疾病费用的负担。
  • 合理用药
    巩德成, 冯少彬, 郭发瑞, 宁宇, 孔瑞锋
    2019, 16(5): 784-7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患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细菌清除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7 月—2018 年 5 月间收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 74 例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37 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如吸氧、化痰、止咳及肺部理疗等以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咳嗽、咳痰、体温、肺部湿啰音)复常时间、鲍曼不动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PCT、WBC、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温、咳痰、咳嗽、肺部湿啰音)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鲍曼不动杆菌完全清除率(75.68%)显著高于对照组(37.8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 PCT、WBC、CRP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 PCT、WBC、CRP 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3.51%)稍高于对照组(5.41%)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疗效较为确切,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复常,有效提高了鲍曼不动杆菌的清除率,且安全性高。
  • 合理用药
    郑敬业
    2019, 16(5): 787-7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不同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及其对策。方法: 选取 2018 年 1—12 月间医院临床生化检验资料 2 068 份,分析其因服用药物导致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偏差患者 10 例,明确患者哪种药物致使结果偏差,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 部分药物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结论: 生化检验期间,探究患者短时间内服用的不同药物对降低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 合理用药
    赖贵龙
    2019, 16(5): 790-7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甘露消毒丹不同给药时段对恙虫病患者祛虫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5 年 8 月—2017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恙虫病患者 93 例资料,分析其采用甘露消毒丹口服治疗后不同治疗时间段(第 1、2、3、4 天)患者不同部位(双手、双足、口腔和臀部)皮疹消退率、症状体征(腹胀、腹痛、呕吐和恶心)改善的评分值以及血清炎症因子即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得值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第 3 天患者口腔、臀部皮疹消退率均明显高于双手(P<0.05),治疗第 4 天患者双足、臀部皮疹消退率均明显低于双手(P<0.05),而治疗第 2、3、4 天患者双手、双足、口腔和臀部皮疹消退率均明显高于第 1 天(P<0.05);治疗第 2、3、4 天患者临床症状(腹胀、呕吐)评分值均明显低于腹痛评分值(P<0.05),治疗第 2、3、4 天临床症状(腹痛、腹胀、呕吐和恶心)评分值均明显低于第 1 天(P<0.05);治疗第 2、3、4 天患者 IL-6、TNF-α 水平测得值均明显低于第 1 天(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第 1 天(P<0.05)。结论: 采用甘露消毒丹治疗恙虫病患者的祛虫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 合理用药
    黄海波
    2019, 16(5): 793-7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联用对腹腔手术患者残余感染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2018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腹腔手术患者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术前 0.5 h 给予甲硝唑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前 0.5 h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即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用药后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sICAM-1、CRP 和 IL-6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 sICAM-1、CRP 和 IL-6 水平测得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 sICAM-1、CRP 和 IL-6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 30 d 后的术后残余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联用治疗腹腔手术后患者残余感染的疗效较为显著,有效改善了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 合理用药
    房雅, 王静丽, 范丽丝
    2019, 16(5): 795-7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保妇康栓与左氧氟沙星片联用对衣原体感染性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12 月—2017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衣原体感染性慢性宫颈炎患者 80 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 40 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保妇康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即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5.00% 高于参照组为 75.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IL-1、TNF-α、IL-2 和 IL-6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 IL-1、TNF-α、IL-2 和 IL-6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IL-1、TNF-α、IL-2 和 IL-6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采用保妇康栓与左氧氟沙星片联用治疗衣原体感染性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炎症因子水平。
  • 合理用药
    卢婷
    2019, 16(5): 798-7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青霉素耐药对抗生素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细胞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2019 年3 月间通过青霉素诱导获得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将其分为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感染获得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感染细胞模型为耐青霉素组,另将肺炎链球菌感染 BEAS-2B 细胞获得细胞模型为非耐青霉素组,所有模型均实施抗生素治疗,分析其两组患者细胞毒性及 IL-6 水平值的变化情况及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段对细胞毒的影响。结果: 耐青霉素组患者细胞感染后 12 h、24 h 细胞毒性及感染后 6 h、12 h、24 h IL-6 水平测得均显著低于非耐青霉素组(P<0.05);耐青霉素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及阿奇霉素治疗后在细胞感染后 24 h 的细胞毒性和 IL-6下降量均显著低于非耐青霉素组(P<0.05)。结论: 青霉素耐药易导致抗生素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细胞的疗效下降,临床在治疗此类患者时应高度重视。
  • 合理用药
    谢晓灵
    2019, 16(5): 800-8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热毒宁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用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6 年6 月—2018 年 5 月间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 86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每组 43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水平和症状的评分值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呼吸不畅及肺啰音)复常时间和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 5 d 后两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水平与症状评分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呼吸不畅及肺啰音)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热毒宁注射液与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促进了患儿症状的改善。
  • 感染与预防
  • 感染与预防
    陈真飞
    2019, 16(5): 803-8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空气监测的特征及其与患者医院感染间的关系,以探究降低医院感染率的最佳空气净化方式。方法: 抽取 2017 年 1—12 月间医院 ICU 患者资料 479 例资料(其中胸外科 ICU 158 例、神经外科 ICU 162 例和呼吸内科 ICU 159 例),分析和比较其空气净化方式(自然通风、紫外线空气消毒、静电吸附空气消毒)对 3 个 ICU 细菌数量、患者感染发生的差异。结果: 3 个 ICU 中细菌数量根据月份的不同均存在差异;在研究期限中,胸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最低(仅 4.43%),其次为呼吸内科 10.49%,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的为神经外科 18.24%;胸外科低于呼吸内科、神经外科(P<0.05);其中,在感染疾病类型中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最高;ICU 细菌数量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 ICU 采用自然通风可显著提高净化空气的质量;空气中细菌数量对下呼吸道感染影响为最大,做好 ICU 内空气净化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意义重大。
  • 感染与预防
    钟祺, 刘桃英, 刘晓静
    2019, 16(5): 805-8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乙肝疫苗免疫接种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及其对策。方法: 抽取 2015 年 3—5 月期间健康儿童 HBV 血清学标志物 216 例资料(健康组),分析其不同年龄段儿童 HBsAb 阳性率与 HBsAg 阳性率的相关性;另抽取 2007 年—2016 年期间收治的确诊为乙肝患儿 67 例资料(感染组),分析其患儿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和疫苗接种史情况、乙肝疫苗免疫接种与 HBV 感染的相关性及其对策。结果: 216 例健康组儿童中,随着其年龄增长,HBsAb 阳性率下降,HBsAg 阳性率上升;不同年龄段儿童 HBsAb 阳性率与 HBsAg 阳性率经双变量 Pearson 相关性检验呈负相关(P<0.05);而感染组 67 例乙肝患儿中,经家庭成员 HBV 血清学标志物调查结果显示,其中 37.31% 患儿家庭成员无 HBV 血清学标志物阳性者,48.89% 患儿的父亲和/或母亲等家庭成员为HBV 血清学标志物阳性者,13.33% 患儿家庭成员的 HBV 感染史不详;36.84% 患儿有乙肝疫苗接种史,其发病时间与末次疫苗接种时间间隔<1 年占 23.81%,>1~5 年的占 28.57%,>5 年的占 47.62%,其中父亲和/或母亲乙肝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的 22 例患儿中,有乙肝疫苗接种史者的 12 例,其发病与末次疫苗接种时间间隔<1 年的占 41.67%,>1~5 年的占 16.67%,>5 年的占 41.67%。结论: 接种乙肝疫苗是有效预防 HBV 感染的重要措施,相关部门应加强免疫预防管理力度,重视适龄儿童的整体接种率,落实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儿童 HBV 感染。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姚华, 王凤娇, 毛晨梅
    2019, 16(5): 808-8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 2018 年上报的 417 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及其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儿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医院 OA 不良反应上报系统对 2018 年自愿呈报的、有效的 417 例ADRs 报告,分析患儿性别、年龄和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的品种、累及的系统/器官、关联性评价等相关因素和发生的特点。结果: 417 例有效 ADRs 报告中,其中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占 39.33%;男-女患儿之比为 1.9∶1,年龄介于7 d~17 岁之间,即<1 岁 64 例为 15.35%,>1~4 岁 192 例为 46.04%,>4~8 岁 99 例为 23.74%,>8~17 岁 62 例为14.87%;静脉途径发生率为 66.67%,非静脉途径发生率为 33.33%;排名前三的药物类别主要是抗感染药物(36.21%)、中成药(15.35%)和电解质、营养补充药物(8.39%)。结论: 2018 年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 2017 年,说明医院 ADRs 报告质量的不断提高,规范抗感染药物、中成药及营养辅助用药物在儿科临床的使用,多方位的采取措施,确保患儿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药物不良反应
    邹淑连
    2019, 16(5): 812-8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与不同作用的药物联用或单用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特点。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 42 例临床资料,其中,与其他药物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患者 22 例(联用组),单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患者 20 例(单用组);比较两组患者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以及给药途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治疗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用头孢菌素类药物(P<0.05);第 3 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与药物联用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到 45.45%,明显高于第 1 代和第 2 代头孢菌素,且静脉滴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给药途径(P<0.05);联合用药所致不良反应症状可能累及神经、血液、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以及过敏反应(P<0.05)。结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与不同作用的药物联用治疗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风险,临床应从患者的个体差异、药物类型、剂量和给药途径等角度考虑,采取控制和治疗措施,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 药物不良反应
    蔡龙海, 吴世彬, 林微
    2019, 16(5): 814-8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多种西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特点及其对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2017 年 7 月—2018 年 5 月间 900 张门诊用药处方,对上报的 161 例药品不良反应,统计和分析其联合用药和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 161 例药品不良反应患者中,主要症状表现为兴奋、过敏、水肿、发热头疼、皮疹、浑身无力等,其中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最高(31.06%);多种药物联用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给药途径不当、配伍不适宜、剂量不当以及重复用药等,联合用药的种类主要有复方磺胺甲噁唑与维生素 C、乙酰水杨酸与消炎痛、多潘立酮与颠茄、诺氟沙星与乳酶生,以及茶碱与大环内酯类等。结论: 多种药物联用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促进其康复,但是一旦出现用药疏忽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为避免多种药物联用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监督与指导,保证患者用药合理性与科学性。
  • 药物不良反应
    甘国保, 雷招宝
    2019, 16(5): 817-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不同中西药注射剂配伍联合致患者死亡的原因,强调中药注射剂应单独开具处方并单独注射的重要性,为中药注射液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国内有关医药数据库,检索关键词为中药注射剂、西药注射剂、配伍、死亡等,下载中药注射剂和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致患者死亡的病例报告,分析其死亡的原因和特点。结果: 检索到中药注射剂和西药注射剂配伍联用致死亡病例 20 例,其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过敏性休克所致;导致患者死亡的西药注射剂主要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药注射剂则主要是鱼腥草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柴胡注射液等。结论: 《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中有关中药注射剂应单独开具处方的规定,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临床用药中应严格遵照执行。
  • 药物不良反应
    彭庆海
    2019, 16(5): 821-8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用药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其对策。方法: 抽取 2017 年 1 月—2018 年2 月间收治的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后致不良反应症状的住院患者 93 例资料,分析其患者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的原因及涉用系统与构成比,以及与给药途径的关系。结果: 93 例住院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皮肤、神经系统、消化道、全身等方面的损害,其中静脉注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口服给药、肌内注射用药(P<0.05)。结论: 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应明确使用禁忌证及适应证,尽量避免不合理用药,以减少患者服药后发生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陈印, 万丛超, 应梦佳
    2019, 16(5): 823-8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同给药途径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征及其对策,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3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采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 1 000 例资料,按给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 500 例);A 组患者给予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口服治疗,B 组患者给予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静脉给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累及部位的构成比差异。结果: B 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 A 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主要累及皮肤和消化系统,较少累及肝肾功能、心血管系统及其神经系统等。结论: 采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静脉给药治疗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主要累及皮肤和消化系统,通常其症状较轻,临床应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俞大雁, 杨柳, 张艳丽
    2019, 16(5): 826-8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血清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监测对指导抗菌药物治疗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 年 1 1月—2018 年 11 月间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 72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和 PCT 检测结果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每组 36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菌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 PCT 水平监测指导下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总有效率的差异,以及 CRP、WBC 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抗菌药物治疗费用和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 CRP 与 WBC 水平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肺部感染患者,监测 PCT 水平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可缩短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 药物与临床
    王哲, 忻志鸣, 刘取
    2019, 16(5): 829-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头孢曲松钠与阿奇霉素联用对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7 年 9 月—2018 年9 月间收治的肺炎患者 8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40 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钠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单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复常时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与头孢曲松钠联用治疗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 药物与临床
    李玮
    2019, 16(5): 832-8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西帕依固龈液与米诺环素软膏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用其对牙周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间诊治的牙周炎患者 7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每组 3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注入牙周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帕依固龈液含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评份值和探诊深度(PD)有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PLI、SBI 评分值和 PD 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西帕依固龈液含潄与米诺环素软膏注入牙周袋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慢性牙周炎牙周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药物与临床
    曾亚平
    2019, 16(5): 834-8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罗红霉素与乳酸菌阴道胶囊及保妇康栓联用对混合感染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3 月—2018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混合感染性阴道炎患者 17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8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与保妇康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罗红霉素和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6.47% 明显高于对照组为 85.88%(P<0.05),总复发率为 4.71% 低于对照组为 16.47%(P<0.05)。结论: 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与罗红霉素及保妇康栓联用治疗混合感染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降低了其复发率。
  • 药物与临床
    衣鑫婷
    2019, 16(5): 837-8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联用对妇科患者腹腔镜术后预防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11 月—2018 年 11 月期间收治的实施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 10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患者术前 0.5 h 给予甲硝唑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 0.5 h 加用盐酸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即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 sICAM-1、CRP 和 IL-6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术后的血清 sICAM-1、CRP 和 IL-6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联用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炎症因子水平。
  • 药物与临床
    翟丽莉
    2019, 16(5): 839-8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宫炎平胶囊与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联用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伴有慢性宫颈炎的疗效及其对症状改善和 hr-HPV 阴转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3 月—2018 年 3 月间收治的 hr-HPV 感染伴有慢性宫颈炎患者 106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联用组患者(n=53)与阴道片组(n=53);阴道片组患者予以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联用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宫炎平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hr-HPV 转阴率以及创面愈合时间、止备脱痂时间和阴道排液量的差异。结果: 联用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6.23%)高于阴道片组(83.02%)(P<0.05),治疗 3、6 月后 hr-HPV 转阴率均高于阴道片组(P<0.05);治疗 3 疗程后联用组患者止血脱痂及创面愈合时间早于阴道片组(P<0.05),阴道排液量少于阴道片组(P<0.05)。结论: 采用宫炎平胶囊与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联用治疗 hr-HPV 感染患者伴慢性宫颈炎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缓解了症状,提高 hr-HPV 转阴率,促进了康复。
  • 药物与临床
    李贞
    2019, 16(5): 842-8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甲泼尼龙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助阿奇霉素对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的疗效及其对 C 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10 月—2018 年 11 月间收治的 RMPP 患儿 92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46 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 7 d 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CRP 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73.91%)(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 WBC、CRP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 WBC、CRP 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助阿奇霉素治疗 RMPP 患儿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降低了血清 WBC、CRP 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濮菊芳, 史秀丽, 居恒
    2019, 16(5): 844-8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紫草油涂擦对静脉留置针患者防治输注前列地尔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17 年10 月—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脑病科静脉留置针输注前列地尔患者 12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观察组患者在输注前列地尔时使用紫草油涂擦在静脉留置针穿刺上方皮肤预防静脉炎的发生,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不使用紫草油涂擦;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和分级程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36.67%)低于对照组(75.00%)(P<0.05),静脉炎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静脉炎程度分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紫草油涂擦静脉留置针上方皮肤可防治输注前列地尔致静脉炎的发生,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程度,预防效果较为确切。
  • 药物与临床
    黄雪松
    2019, 16(5): 847-8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匹多莫德配合阿奇霉素对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2018 年 6 月间收治的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 8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则在阿奇霉素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颗粒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感染症状、体温、肺部啰音、影像学检查)复常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CRP、IL-6、IL-8)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感染症状、体温、肺部啰音、影像学检查)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炎症因子(CRP、IL-6、IL-8)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 CRP、IL-6、IL-8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儿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与匹多莫德颗粒剂联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加快了症状的复常。
  • 药物与临床
    曾利强, 薛磊
    2019, 16(5): 849-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盐酸氨溴索与阿奇霉素联用对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6 月—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 87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43 例和治疗组44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咳嗽、肺部啰音、体温)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以及 IL-23)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各指标(FEV1/FVC、MVV)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咳嗽、肺部啰音、体温)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血清 TNF-α、IL-6 以及 IL-23 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指标(FEV1/FVC、MVV)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 TNF-α、IL-6 以及 IL-23 水平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盐酸氨溴索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小儿肺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提高了肺功能,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 药物与临床
    耿振川
    2019, 16(5): 852-8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伴有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5 月—2019 年 1 月间收治的慢性心衰伴有肺部感染患者 8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体温、肺部啰音、咳嗽咳痰及X线胸片阴影)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PEF、FEV1、FEV1/FVC 及 FVC)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温、肺部啰音、咳嗽咳痰及X线胸片阴影)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PEF、FEV1、FEV1/FVC 及 FVC 指标水平测得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慢性心衰伴有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肺功能,加快了临床症状的恢复。
  • 药物与临床
    田作荣
    2019, 16(5): 855-8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联用对人工流产术患者预防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 年 8 月—2018 年 8 月间收治的接受人工流产术患者 98 例资料,按用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9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采用左氧氟沙星预防术后感染,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用甲硝唑预防术后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炎症因子如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用药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抗感染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结果: 用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 sICAM-1、CRP、IL-8 水平测得值分别为(205.28±15.08) μg/L、(15.42±2.03) mg/L 和 (11.37±3.88)ng/mL 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43.61±16.17) μg/L、(20.31±2.20) mg/L 和 (15.39±4.23) ng/mL(P<0.05),术后感染的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18.37%)(P<0.05),术后抗感染的总有效率(97.96%)高于对照组(83.67%)(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联用预防人工流产术患者术后感染的疗效较好,有效降低了机体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张菱玉
    2019, 16(5): 857-8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利巴韦林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6 年 8 月—2018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 11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体征(皮疹、体温和口腔炎)复常时间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体征(皮疹、体温和口腔炎)复常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优于利巴韦林,有效促进了临床症状体征的复常,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吴凯艳, 郭宁华
    2019, 16(5): 860-8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复方甲硝唑栓对感染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5 年8 月—2017 年 8 月期间诊治的感染性阴道炎患者 62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1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洁尔阴洗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甲硝唑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后临床症状即阴道红肿出血、阴道瘙痒、阴道灼热和白带增多的改善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阴道红肿出血、阴道瘙痒、阴道灼热和白带增多的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复方甲硝唑栓治疗感染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洁尔阴洗液,有效改善了其临床症状。
  • 药物与临床
    王斌
    2019, 16(5): 862-8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阿奇霉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 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水平比值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6 月—2019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 98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9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 IFN-γ、IL-4 水平测得值和 IFN-γ/IL-4 比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7.96% 明显高于对照组为 79.5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 IFN-γ、IL-4 水平测得值和 IFN-γ/IL-4 比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 IFN-γ、IL-4 水平测得值和 IFN-γ/IL-4 比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提高了其 IFN-γ/IL-4 比值。
  • 药物与临床
    谢慧芳
    2019, 16(5): 864-8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硝呋太尔与甲硝唑对妊娠期孕妇阴道混合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2017 年12 月间接受治疗的妊娠期孕妇阴道混合感染患者 62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每组 31 例;参考组患者给予甲硝唑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硝呋太尔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后的总有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值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参考组(83.87%)(P<0.05),治疗后按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的评分值均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 采用硝呋太尔片治疗妊娠期阴道混合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甲硝唑片,有效改善了其临床症状,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 药物与临床
    陈海堂
    2019, 16(5): 866-8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和左氧氟沙星)对幽门螺杆菌(Hp)性胃肠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6 年 7 月—2018 年 10 月期间诊治的 Hp 性胃肠道感染患者 62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1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克拉霉素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和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和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 Hp 清除率、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Hp 清除率(90.32%)和总有效率(93.55%)均分别高于对照组(64.52% 和 70.97%),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25.81%)(P<0.05)。结论: 采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 Hp 性胃肠道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克拉霉素三联疗法,
  • 药物与临床
    彭灿
    2019, 16(5): 868-8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妇可靖胶囊与奥硝唑分散片联用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5 月—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 86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每组 43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硝唑分散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妇可靖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和炎症因子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参数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10 水平测得值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妇可靖胶囊与奥硝唑分散片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降低了其血液流变学参数和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罗会玲, 辛阿媛
    2019, 16(5): 871-8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盐酸左氧氟沙星与康妇炎胶囊联用对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6 年 3 月—2017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盆腔炎患者 60 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妇炎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与康妇炎胶囊联用治疗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徐有浪
    2019, 16(5): 873-8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与氨溴索联用对肺结核患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病灶吸收及痰菌转阴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2018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伴肺部感染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及其治疗后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为 96.67% 显著高于对照组为 76.67%(P<0.05)。结论: 采用左氧氟沙星与氨溴索联用治疗肺结核患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促进了其病灶吸收和痰菌的转阴。
  • 药物与临床
    徐月华
    2019, 16(5): 875-8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克霉唑阴道片对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3 月—2018 年 7 月期间收治的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咪康唑栓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疼痛、瘙痒、水肿充血、分泌物量)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86.67% 高于对照组为 63.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疼痛、瘙痒、水肿充血和分泌物量)评分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疼痛、瘙痒、水肿充血和分泌物量)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为 6.67% 低于对照组为 28.67%(P<0.05)。结论: 采用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症状且降低了复发率。
  • 药物与临床
    邓明
    2019, 16(5): 878-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阿莫西林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6 年2 月—2018 年 11 月期间收治 Hp阳性胃溃疡患者 10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Hp 根除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腹胀、反酸、嗳气和腹痛)评分值及其胃肠道功能指标即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Hp 根除率分别为 94.00%、92.00%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为 80.00%、76.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症状(腹胀、反酸、嗳气、腹痛)评分值和血清 MTL 和 GAS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 4 周后的症状(腹胀、反酸、嗳气、腹痛)评分值和血清 MTL 及 GAS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00%(3/50)低于对照组为 18.00%(9/50)(P<0.05)。结论: 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联用治疗 Hp 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临床症状与胃肠道功能指标水平。
  • 药物与临床
    李素青
    2019, 16(5): 881-8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用对患者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7 年 6 月—2018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习惯性流产患者 8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 40 例);常规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指标(分娩周期、流产孕周和分娩出血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7.50% 高于常规组为 80.00%(P<0.05),治疗指标(分娩周期、流产孕周和分娩出血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50% 低于常规组为 17.50%(P<0.05)。结论: 采用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用治疗患者习惯性流产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缩短了其分娩周期、流产孕周和减少了分娩出血量,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吴二栋, 史金钟, 聂庆锋, 李文广
    2019, 16(5): 884-8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五味消毒饮配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对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16 年 6 月—2017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 79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38 例和治疗组 41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采用 VSD 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五味消毒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占比以及其他症状复常时间和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占比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疼痛、高热)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五味消毒饮配合 VSD 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可有效降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占比,促进了临床症状的恢复,且复发率较低。
  • 药物与临床
    余镜春
    2019, 16(5): 886-8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与替硝唑联用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安全性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2 月—2018 年 2 月间诊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 8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炎症因子如 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 CRP、PCT 水平测得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左氧氟沙星与替硝唑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何艳, 甄玉花
    2019, 16(5): 888-8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阿托伐他汀与脂必泰联用对血脂异常的冠心病中高危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201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中高危患者 8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40 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脂必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后的生化指标(ALT、CK、BUN、SCr、TG、TC、HDL-C、LDL-C)和炎症因子(IL-6、hs-CRP)水平测得值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冠心病中高危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IL-6、hs-CRP、ALT、CK、BUN、SCr、TG、TC、HDL-C、LDL-C 水平测得值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采用阿托伐他汀与脂必泰联用治疗血脂异常的冠心病中高危患者的疗效较为明显,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
  • 药物与临床
    冯淑芳
    2019, 16(5): 891-8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冠心病老年患者伴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7 年 2 月—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冠心病伴感染的老年患者 69 例资料,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36 例)与参照组(33 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疗,参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白细胞数量、CRP、体温、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用药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CRP 水平、体温值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冠心病老年患者伴感染的疗效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皮进
    2019, 16(5): 893-8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阿莫西林与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对活动性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 Hp 清除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2 月—2018 年 2 月间收治的活动性慢性胃炎 Hp 感染患者 9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A 和治疗组-B,每组 30 例;3 组患者均给予奥美拉唑与呋喃唑酮片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A 患者加用阿莫西林治疗,治疗组-B 患者加用左氧氟沙星分散片治疗;比较 3 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总有效率和 Hp 清除率的差异。结果: 用药后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组-B>治疗组-A>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上比较,治疗组-B>治疗组-A>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组-B 早于治疗组-A 和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与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活动性慢性胃炎 Hp感染的疗效优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能够快速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 Hp 根除率。
  • 药物与临床
    梁剑侠
    2019, 16(5): 896-8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注射用美洛西林-舒巴坦钠与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12 月—2018 年 7 月间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 90 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美洛西林-舒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咳嗽、体温、肺部啰音)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清 IgM、IgG 和 IgA 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68.89%)(P<0.05),临床症状(咳嗽、体温、肺部啰音)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血清 IgM 和 IgA 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 IgG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注射用美洛西林-舒巴坦钠与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联用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较显著,有效改善了其免疫功能,促进了临床症状(咳嗽、体温、肺部啰音)的复常。
  • 药物与临床
    李健萍
    2019, 16(5): 898-9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康妇炎胶囊与头孢呋辛钠对慢性盆腔炎性疾病(PI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 hs-CRP、IL-2、TNF-α 水平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3 月—2018 年 3 月间诊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 76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38 例和对照组 38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呋辛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妇炎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hs-CRP、IL-2、TNF-α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hs-CRP、L-2、TNF-α 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康妇炎胶囊与头孢呋辛钠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头孢呋辛钠,有效改善了 hs-CRP、IL-2、TNF-α 水平,且复发率较低。
  • 药物与临床
    梅朝阳
    2019, 16(5): 901-9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硫糖铝与健胃愈疡颗粒对胃溃疡患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及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2 月—2018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胃溃疡患者 78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患者(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患者给予硫糖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胃愈疡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中医症候评分值及胃黏膜 bFGF 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中医症候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bFGF 水平测得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硫糖铝与健胃愈疡颗粒联用治疗胃溃疡患者,有效促进了其胃黏膜溃疡愈合因子 bFGF 水平的表达,促使患者溃疡的愈合,效果较为显著。
  • 药物与临床
    闵艳玲
    2019, 16(5): 903-9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安全性及其对细菌清除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10 月—2019 年 2 月间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76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8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序贯治疗,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细菌清除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致病菌的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疗效和细菌清除率优于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潘剑芝
    2019, 16(5): 906-9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替比夫定对妊娠伴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抗病毒的疗效及其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 2017 年 7 月—2018 年 7 月期间收治的妊娠伴 HBV 感染孕妇 60 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在妊娠 28 周时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依从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按心理状况的焦虑评测表(SDS)和抑郁评测表(SAS)评分的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依从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SAS、SDS 评分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 SAS、SDS 评分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SAS、SDS 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辅助替比夫定干预治疗妊娠伴 HBV 感染孕妇的抗病毒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心理状况,且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 药物与临床
    杨俊
    2019, 16(5): 909-9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胶囊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以下简称 HPV)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与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 2015 年 9 月—2016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高危型 HPV 感染患者 42 例资料,分析其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胶囊与护理干预治疗后的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复常率和总有效率差异,以及干预前后炎症因子即人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IL-12)、白介素-4(IL-4)水平测得值变化情况,以及干预治疗前后心理状况按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胶囊与护理干预治疗 3 月后,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复常率为 90.48%,6 月后的总有效率为 97.62%,IFN-γ、IL-12 水平测得值均高于干预前(P<0.05),IL-4 水平测得值和SAS 和 SDS 评分值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胶囊与护理干预治疗宫颈高危型 HPV 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焦虑、抑郁状态和炎症因子水平。
  • 药物与临床
    李志清, 谢政
    2019, 16(5): 912-9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艾普拉唑肠溶片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6 年 5 月—2018 年 11 月期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64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3);观察组患者给予艾普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3.5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为 66.67%(P<0.05),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2.58% 低于对照组为 60.61%(P<0.05)。结论: 采用艾普拉唑肠溶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奥美拉唑肠溶片,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田香玲
    2019, 16(5): 914-9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头孢他啶预防剖宫产产妇术后产褥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6 月—2018 年 9 月间收治的行剖宫产产妇 90 例资料,按用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他啶预防术后感染,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预防术后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预防术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给药前后 CRP、IL-6 及血清 α1-酸性糖蛋白(α1-AG)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预防术后感染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体温、腹痛)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CRP、IL-6 及 α1-AG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预防剖宫产后患者术后产褥感染的临床疗效优于头孢他啶,有效缓解了临床症状,改善了炎性因子水平。
  • 药物与临床
    熊会平
    2019, 16(5): 916-9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联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9 月—2018 年 9 月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 102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用组,每组 51 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联用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用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如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 IL-1、L-6、TNF-α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联用组患者治疗后 IL-1、L-6、TNF-α 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 1 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和呼气风流速(PEF)均高于治疗前(P<0.05),联用组患者治疗后 FVC、FEV1、PEF 水平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用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联用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有效降低了其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了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