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监护
姚国靖, 张瑜, 丁传华, 唐琳琳
目的:分析 1 例急性腹膜炎患者抗感染治疗与并发血小板增多症的药学监护过程,为临床此类患者的有效救治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因不明原因地出现间断性腹部疼痛不适伴恶心、停止排便而入院治疗,医生综合患者的各种检查结果,初步考虑为急性腹膜炎,遂经验性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奥硝唑;次日,临床考虑患者感染较为严重,遂将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另外由于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检查均呈阳性,又加用阿奇霉素;入院第 9 天,患者体温基本恢复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水平也有较大下降,但白细胞水平仍居高不下,临床药师分析后认为原因可能为腹腔形成了局部脓肿,建议将抗感染方案调整为替加环素,并完善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局部脓肿;同时,临床药师观察到患者血小板计数达 479×109/L,可能为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增多症;入院第 10 天,MRI 检查提示患者盆腔存在水肿积液;入院第 13 天,患者行盆腔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抽取出黄色脓液,伴臭味;2 周后,患者白细胞计数等感染指标明显改善,遂将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奥硝唑;4 d 后,患者的感染症状、感染指标和血小板水平均基本恢复正常,准予出院;住院期间,患者血小板水平的升高经分析可能与低分子肝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有关,其中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可能性最大。结论:对于腹腔感染患者,在抗感染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积极观察是否存在局部脓肿形成的情况,如存在此情况则应及时联合外科治疗,清除感染灶,从而促进感染的消除;同时,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并做好相应的评估和处置,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