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经验交流
    劳楚瑜, 王钰琦, 陈杰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0): 1013-1017.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0-007
    目的: 分析医院儿科门急诊多西环素超说明用药的情况,为临床患儿多西环素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3 年 11 月―2024 年 6 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门急诊的 68 660 张处方作为研究资料,采集处方所涉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诊断、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分析其中多西环素的超说明书用药特点和合理性。结果: 68 660 张医院儿科门急诊处方中,使用了多西环素的处方有 605 张(占 0.88%);605 张多西环素处方中,所涉患儿的临床诊断分别为上呼吸道感染(373 张,占 61.65%)和下呼吸道感染(232 张,占 38.35%);超说明书用药的处方有 287 张(占 47.44%),其中主要的类型为“超适用人群用药”(189 例,占 65.85%),其次为“超适应证用药”(99 张,占 34.49%);287 张超说明书用药处方中有 195 张存在联合用药情况,其中以与抗感冒药联用为最多(145 张,占 50.52%),而与抗病毒药物和其他抗菌药物的联用处方分别有 11 张和 12 张;605 张多西环素处方所涉患儿中,开展肺炎支原体检测的有 533 例,其阳性检出率为 86.12%,而超说明书用药患儿和超适用人群用药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75.21% 和 93.82%;开展肺炎支原体耐药基因检测的有 297 例,其阳性检出率为 86.53%,而超说明书用药患儿和超适用人群用药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83.46% 和 92.92%;此外,有 395 例(占 65.29%)患儿在使用多西环素前的7 d 内服用过大环内酯类药物,而多西环素超适用人群用药患儿中有 157 例(占 83.07%)在7 d 内服用过大环内酯类药物;循证分析结果显示,287 张多西环素超说明书用药处方中有循证学证据支持的有 266 张(占 92.68%)。结论: 医院儿科多西环素存在较多的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其中尤以超适用人群用药为多,虽然仅少数无循证学证据支持,但临床仍应加强超说明书用药的相关培训,以保障患儿的用药安全。
  • 药学监护
    孙桂英, 倪晓艳, 李颖, 徐溯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1): 1092-1097.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1-002
    目的:分析 1 例星座链球菌致患者眼眶蜂窝织炎伴血流感染的诊治过程,为临床类似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男,60 岁)因“右眼红肿 10 d 伴化脓 1 周”而入院治疗;入院查体示,患者右眼肿胀严重,并可见较多黄白色脓性分泌物;血清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感染指标均偏高;考虑眼部感染的病原菌多为革兰阳性菌,但不排除合并颅内感染,遂经验性予利奈唑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并辅以清创引流;次日,患者血培养检出星座链球菌,而第 3 天的脓性分泌物标本中亦检出星座链球菌,且药敏结果提示其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唑肟均敏感;综合患者平时血糖控制不佳、口腔卫生较差和存在慢性鼻窦炎等情况,考虑星座链球菌为此次感染的致病菌,并排除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可能,故停用利奈唑胺,但考虑当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抗菌作用良好,故继续延用;经过 13 d 的抗感染治疗,患者右眼的红肿、化脓等症状和感染指标均明显好转。结论:星座链球菌作为体表和口鼻腔的常见细菌,对正常人较少引发感染,但对基础条件较差的人群其感染风险将显著升高;对此,临床应做好病原菌的判别,从而为针对性地抗感染治疗提供指导。
  • 综述与论坛
    侯举, 夏延哲, 李佳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0): 983-987.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0-001
    细菌耐药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革兰阴性菌(carbapenem-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CR-GNB)的危害尤为严重。临床对 CR-GNB 感染的防治手段非常有限,故迫切需要新型抗菌药物。头孢吡肟-他尼硼巴坦钠是由第 4 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和新型广谱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尼硼巴坦钠组成的复方制剂,其对 A、B、C 和 D 4 类 β-内酰胺酶都具有直接的抑制活性,因而可能对 CR-GNB 等耐药菌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该文从头孢吡肟和他尼硼巴坦钠的作用机理、药学特性、抗菌活性、临床研究、抑酶/抑菌谱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从而为头孢吡肟-他尼硼巴坦钠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 药物不良反应
    乌丹, 李利欣, 郭冬杰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0): 1000-1004.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0-004
    目的: 综合现实病例和相关文献报道,分析多黏菌素 B 所致神经肌肉阻滞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多黏菌素 B 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临床上 1 例多黏菌素 B 致神经肌肉阻滞病例的发生特点,并以“多黏菌素(polymyxin)”、“神经毒性(neurotoxicity)”或“神经肌肉阻滞(neuromuscular block)”为主题词在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采集其中所报病例的相关资料,分析多黏菌素 B 所致神经肌肉阻滞的临床特点。结果: 共检索到有效文献 6 篇,涉及病例 8 例;在 9 例多黏菌素 B 致神经肌肉阻滞病例中,有 8 例发生于首次用药后的 5 d 内,而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7 例)和口周异常(5 例),其中有 6 例呼吸困难患者进行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处置;经过处置,除 1 例后续因发生感染性休克而死亡外,其余均好转或痊愈。结论: 神经肌肉阻滞为多黏菌素 B 较少见的不良反应,尽管少见,但其结果却较为严重,尤其是呼吸困难应着重关注,对此临床应加强多黏菌素 B 的用药监护,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学监护
    王言, 梁悦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1): 1098-1100.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1-003
    目的:分析 1 例骨髓炎合并肥胖症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及其药学监护,为临床肥胖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该患者因“右膝关节肿痛伴活动受限 10 余天”入院,入院后即经验性予头孢呋辛抗感染治疗;次日,血清检查提示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感染指标均明显异常,结合患者有骨折史和骨髓炎史,考虑此次亦为骨髓炎,遂将头孢呋辛调整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2 d 后,予清创引流手术,并取脓液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且其对甲氧西林、左氧氟沙星敏感;根据患者病原学结果,并因其既往病史考虑病原菌很可能存在生物被膜加之在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期间患者 2 次出现风团样皮疹,遂将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为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由于左氧氟沙星为脂溶性药物,而患者的身高和体质量符合肥胖症标准,故建议左氧氟沙星的用法用量宜为“0.75 g,q24h”;近 2 周后,患者症状和感染指标均明显改善,遂准予出院。结论:对于肥胖症患者,临床在制定给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药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特点,以保证药物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综述与论坛
    旷正越, 朱卫民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1): 1087-1091.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1-001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其较强的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头孢地尔是一种新型铁载体头孢菌素,其对包括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肠杆菌科细菌在内的多种革兰阴性菌具有强大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该文主要就头孢地尔的作用机制、体外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研究,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地尔的耐药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头孢地尔针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经验交流
    钱晓兰, 朱洁, 刘上东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1): 1125-1129.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1-008
    目的:分析集中带量采购背景下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多元化管理的效果,为促进临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借助医院信息系统和相关软件,提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无锡市中医医院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资料,将其中 2022 年 1—12 月采取常规管理模式时的数据设为对照组,将 2023 年 1—12 月采取多元化管理模式时的数据设为干预组,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尤其是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随机抽取 2022 年和 2023 年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住院病历各 360 份,进行合理用药点评,分析多元化管理前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状况。结果:经过多元化管理干预,全院的 AUD 由 2022 年的 32.86 下降至 2023 年的 32.23,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 AUD 则由 2022 年的 4.81 下降至 2023 年的 3.48;多元化管理干预前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均是临床主要使用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品种,其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替加环素的 DDDs 均较干预前有所升高,美罗培南的 DDDs 则较前下降;多元化管理干预后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前的总微生物送检率明显高于干预前(86.39% vs 82.56%,P<0.05),其中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病原学送检率亦较前明显上升(91.01% vs 84.19%,P<0.05);合理用药点评结果显示,合理用药点评结果显示,干预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0% vs 9.44%,P<0.05)。结论:在集中带量采购背景下采取多元化管理可以有效规范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其不必要使用,并且提高其合理用药水平。
  • 经验交流
    罗广南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1): 1135-1139.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1-010
    目的:基于帕累托图分析法,分析医院门诊不合理处方的主要原因类型,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上高县中医院门诊处方点评工作中发现的 682 张不合理处方作为研究资料,梳理每张处方的不合理原因类型,采用帕累托图分析法分析引发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特点。结果:682 张不合理处方中,以用药不适宜处方为最多(538 张,占 78.89%),其次为不规范处方(113 张,占 16.57%),超常处方最少(31 张,占 4.54%);538 张用药不适宜处方中,用法用量不适宜(355 张,占 65.99%)和适应证不适宜(142 张,占 26.39%)是主要的原因类型;113 张不规范处方中,诊断或证候类型未写明或书写不全(57 张,占 50.44%)和“处方未表明正当理由超说明书使用,或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君臣佐使’排序,或未标明药物调剂、特殊用法等”(32 张,占 28.32%);31 张超常处方中,无适应证用药(15 张,占 48.39%)和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11 张,占 35.48%)是主要的原因类型。结论:医院门诊处方主要的不合理原因类型为用药不适宜,其中又以用法用量不适宜和适应证不适宜表现最为突出,对此临床可针对性加强相关管理和培训,以提高临床的合理用药水平,从而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药物不良反应
    张豪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1): 1113-1118.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1-006
    目的:基于美国 FDA 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挖掘和分析奥卡西平在真实世界中的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为临床奥卡西平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以“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作为检索词,在 FAERS 数据库中检索 2018 年 5 月 1 日—2023 年 5 月 1 日以奥卡西平为首要怀疑药物的 ADE,采集 ADE 中的相关信息,分析奥卡西平相关 ADE 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在 FAERS 数据库中共检索到符合标准的奥卡西平相关 ADE 4287 例,其大部分来自美国(3 288 例,占 76.70%),所涉患者大多为>18~50 岁人群(2 041 例,占 47.61%);4287 例奥卡西平相关 ADE 共涉及 142 个 ADE 信号和 20 个系统器官分类,其中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的信号数(34 个)和报告数(1 744 例)均最多;4287 例 ADE 中,发生频次前 5 位的首选术语(preferred term,PT)依次为惊厥发作、嗜睡、局灶性认知障碍性癫痫发作、疲劳和低钠血症,而报告比值比法信号强度前 3 位的 PT 分别为单纯部分发作、部分性癫痫继发全身性发作、局灶性认知障碍性癫痫发作;142 个 ADE 信号中,排除与奥卡西平本身药物不良反应无关的信号后,还有 109 个信号,其中有 23 个未在奥卡西平说明书中被提及。结论:有不少奥卡西平相关 ADE 表现为神经系统反应,其中部分与药物的适应证表现相似,临床在开展奥卡西平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时应注意识别,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物不良反应
    谭皓文, 欧璇, 陈颖
    抗感染药学. 2025, 22(1): 33-38.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5.01-007
    目的 基于美国 FDA 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挖掘和分析药物相关性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PML)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相关药物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在 FAERS 数据库中,检索 2004—2022 年期间首选术语为(preferred term,PT)为“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PT 代码为 10036807)的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采集首要怀疑药物(primary suspect drug,PS),分析这些药物相关性 PML 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在 FAERS 数据库中,共检索到药物相关性 PML 的 AE 报告 6 604 份,其中报告数前 30 位的 PS 涉及的 AE报告 有 5 063 份;在 5 063 份 AE 报告中,患者多为女性(2 588 例,占 51.12%),年龄上主要集中于18~<65 岁(2 829 例,占 55.88%),临床结局中死亡的达 1 605 例(占 31.70%);报告数前 30 位的 PS 中,药物的种类主要为抗肿瘤药(14 种,占 46.67%)和免疫抑制剂(11 种,占 36.67%),而报告数最多的 PS 分别为那他珠单抗(1 826 例,占 36.07%)和利妥昔单抗(1 271 例,占 25.10%),并且其报告比值比亦是最高(分别为 43.31 和 29.13)。结论 药物相关性 PML 有着较高的死亡风险,其 PS 主要为那他珠单抗和利妥昔单抗,对于使用这 2 种药物的患者,临床应加强用药安全监测,以便 AE 发生时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 药学监护
    何赛珠, 李佳, 夏延哲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0): 988-993.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0-002
    目的: 分析 1 例免疫异常合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血流感染孕妇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为孕妇并发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 该孕妇(31 岁,停经 16+4 周)因发热 6 d 入院治疗,入院后行双侧血培养,同时予头孢呋辛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次日,血培养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且其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美罗培南敏感;由于院内无氨苄西林,但综合细菌药敏结果和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推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应该有效,遂将抗感染治疗方案改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2 d 后,患者无发热,但之后血培养仍检出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约 2 周后,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且甲型流感病毒抗体 IgM 阳性,乙型流感病毒抗体 IgM 弱阳性,患者及其家属考虑病情复杂,决定终止妊娠;引产后,患者 3 次输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均出现肌肉酸痛等症状,怀疑可能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有关,遂改用青霉素;4 d 后,又改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口服,但服用后出现皮疹和瘙痒,考虑为药物性皮疹,因患者已终止妊娠遂决定改用复方磺胺甲噁唑;不日,患者状况好转而出院,临床药师建议继续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并定期复诊。结论: 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发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临床药师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协助医生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随病情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 药物不良反应
    蔡海峰, 潘晓军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1): 1101-1107.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1-004
    目的:基于美国 FDA 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分析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 TDF 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以“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作为检索词,在 FAERS 数据库中检索 2004 年 1 月 1 日—2022 年 12 月 31 日 TDF 相关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的所有信息,分析 TDF 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在 FAERS 数据库中共检索到与 TDF 相关的 ADE 共 69 352 例,其中 2004—2019 年从 584 例逐渐升至 5 329 例,而 2020 年陡增至 20 997 例,之后又迅速减少;69 352 例 TDF 相关 ADE 中,报告国主要为美国(47 050 例,占 67.84%),报告的严重程度主要为“严重”(57 989 例,占 83.62%),所涉患者的性别主要为男性(43 746 例,占 63.08%),而其年龄主要集中于 18~64 岁(38 802 例,占 55.95%);69 352 例 ADE 涉及 113 个 ADE 阳性信号和 19 个系统器官分类,其中报告数前 3 位的依次为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24 168 例)、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23 432 例)和精神病类(11 305 例);此外,在 69 352 例 ADE 中,有 37 个 ADE 信号未在 TDF 说明书中被提及,其中报告数前 3 位的依次为骨坏死(10 286 例)、流产(1 043 例)和维生素 D 缺乏(880 例),而信号强度前 5 位的依次为蛋白质总量异常、骨坏死、线粒体中毒症、超声产前筛查异常、β2 微球蛋白尿增加。结论:TDF 相关 ADE 绝大多数表现较为严重,对于所涉例数较多尤其是未在 TDF 说明书中被提及的阳性信号,临床应加强安全用药监测,并积极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综述与论坛
    杨玉婷, 胥萍
    抗感染药学. 2025, 22(1): 1-5.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5.01-001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的传染性疾病。在梅毒螺旋体感染发展为梅毒的过程中,梅毒螺旋体需要逃过机体的层层免疫应答,而对相关免疫学指标开展检测,可以帮助临床进行正确诊断,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该文从梅毒螺旋体的免疫逃逸机制和相关免疫学指标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梅毒的疾病诊断提供思路和帮助。
  • 经验交流
    杨俊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1): 1140-1142.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1-011
    目的:分析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医嘱的合理用药点评结果,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 2022 年 1—12 月开封市人民医院的 612 份住院患者病历作为研究资料,针对其中的抗菌药物医嘱进行合理用药点评,分析临床中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和特点。结果:612 份病历中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有 378 份,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61.76%,并且从第一至第四季度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整体呈下降趋势;378 份病历中有 82 份的抗菌药物医嘱存在不合理情况,不合理使用率为 21.69%;而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主要为联合用药不适宜(28 份,占 34.15%)、用法用量不适宜(25 份,占 30.49%)和药物遴选不适宜(14 份,占 17.07%);从第一至第四季度,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病历从 30 份降低至 6 份,其不合理发生率则从 28.04% 降至 7.89%;在所涉科室中,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儿科和 ICU 抗菌药物使用病历的微生物送检率均大于 80.00%,仅神经外科的微生物送检率较低(仅 15.19%)。结论:2022 年医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较为严重,并且个别科室的微生物送检率偏低,对此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医生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和管理,以提高其抗菌药物用药水平。
  • 药学监护
    范芳文
    抗感染药学. 2025, 22(1): 23-27.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5.01-005
    目的 分析1例脓毒血症患者的抗感染治疗与药学监护过程,为临床脓毒血症患者的治疗和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 该患者因“发热伴寒战 4 d”入院治疗,入院时患者高热(39.5 ℃),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4%)、C 反应蛋白(109.8 mg/L)、降钙素原(30.37 ng/mL)等感染指标明显异常,经头孢曲松+阿奇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抗感染治疗数日后,感染症状未见明显好转,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甚至还进行性升高;之后,患者血培养检出大肠埃希菌,综合其他相关结果后,明确为脓毒血症,随即临床根据药敏结果将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莫西沙星;3 d 后,患者的感染症状和感染指标均明显好转,表明新抗感染治疗方案有效;又 2 d 后,患者出现全身瘙痒和局部风团样皮疹,综合患者病史和近期用药史,怀疑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莫西沙星所致,考虑患者感染已基本控制,遂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莫西沙星而续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口服,并进行抗过敏治疗;2 d 后,患者皮疹消失;又 3 d 后,患者出院。结论 针对不明原因发热合并感染表现的患者,临床应积极探寻病原体和感染部位,以便针对性抗感染治疗的开展;而在治疗的同时,临床应做好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经验交流
    王广钊, 莫坚, 李杨, 蒙光义, 冯茵怡, 冯紫薇, 梁巧琳, 黄兴振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0): 1018-1024.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0-008
    目的: 分析医院 2012—2021 年住院病区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检出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的相关性,为临床细菌耐药的防控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2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病区送检标本的病原学结果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作为研究资料,统计革兰阳性菌及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的检出数据和 SA 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计算历年各抗菌药物的 AUD,分析 MRSA 的检出率与 AUD 的相关性。结果: 2012—2021 年,医院住院病区革兰阳性菌中 SA 的检出率从 26.70% 升至 50.70%,变化显著(P<0.01);而 SA 中 MRSA 的检出率在 38.20% 至 57.04% 之间浮动,平均检出率为 48.27%;药敏结果显示,SA 对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呈逐年下降之势,并且变化显著(P<0.01),此外 SA 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始终为 0.00%;2012—2021 年,青霉素、头孢唑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和总喹诺酮类药物的 AUD 均呈下降趋势(P<0.05),而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和莫西沙星的 AUD 呈升高趋势(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RSA 的检出率与青霉素、头孢呋辛、红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总喹诺酮类的 AUD 呈正相关(P<0.05),而与氨苄西林-舒巴坦钠、环丙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的 AUD 呈负相关(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RSA 的检出率与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总喹诺酮类药物的 AUD 相关性的确定系数 R2 均大于 0.7,具有临床意义。结论: 医院 MRSA 的检出率常年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其又与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总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关系密切,故临床开展抗感染治疗时应适当调整此类高相关性药物的使用习惯,以降低 MRSA 的产生。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2): 1193-1199.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2-001
    小檗碱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植物提取物单体,其作用包括抗炎、抗菌、抗病毒、抗癌、降血糖、降血脂、神经保护、免疫调节等。该文主要通过综述小檗碱对小鼠肺癌 Lewis 细胞、人非小细胞肺腺癌细胞、人巨细胞肺癌细胞、人大细胞肺腺癌细胞、人肺鳞癌细胞等的抑制作用,详细阐释小檗碱抗肺癌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为小檗碱在肺癌方面的临床开发提供参考。
  • 其他论著
    张信杰, 刘陈科, 戚婉荧
    抗感染药学. 2025, 22(1): 90-93.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5.01-020
    目的 分析医院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的临床检出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产 ESBLs KP 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 年12月顺德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 489 例 KP 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所在科室、所涉标本、所检出 KP 的相关病原学结果等信息,分析 KP 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489 例 KP 感染患者中,ESBLs 检查呈阳性的有 102 例,检出率为 20.86%;102 例产 ESBLs KP 感染患者主要来自重症医学科(18 例,占 17.65%)、肿瘤老年病科(16 例,占 15.69%)、呼吸内科(13 例,占 12.75%)、心血管内科(12 例,占 11.76%)和儿科(9 例,占 8.82%);经比较,≥60 岁患者发生产 ESBLs KP 感染的风险明显高于<60 岁患者(P<0.05),而是否发生产 ESBLs KP 感染与患者的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产 ESBLs KP 和不产 ESBLs KP 在标本来源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论产或不产 ESBLs,KP 均主要检出自痰液和尿液;经比较,产 ESBLs KP 和不产 ESBLs KP 对头孢呋辛酯、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氨曲南、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不产 ESBLs KP 对除氨苄西林的其他所有所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20.00%),而产 ESBLs KP 仅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厄他培南、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较低(<20.00%),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酯、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氨曲南、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较高(>60.00%)。结论 医院临床上产 ESBLs KP 的检出率较高,其中老年人尤甚,而产 ESBLs 明显增强了 KP 对很多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对此临床开展抗感染治疗时应尽量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抗感染治疗的准确性,同时临床还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用药管理,以尽可能减少细菌耐药的产生。
  • 药学监护
    龙淑英, 张家兴, 李连芳, 金露, 熊世娟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2): 1200-1204.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2-002
    目的:分析 1 例戈登分枝杆菌合并肺癌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和药学监护过程,为临床此类少见感染性疾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因咳嗽、咳痰和咯血 2 年余而入院治疗;第 11 天,患者肺泡灌洗液的二代测序结果提示为戈登分枝杆菌,遂予克拉霉素+利福平+莫西沙星治疗;但 2 d后,患者的胆红素水平较前明显升高,临床药师认为此为利福平和莫西沙星引起的肝损伤所致,建议将治疗方案调整为克拉霉素+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2 d后,患者的胆红素水平下降至正常水平;其间,患者肺泡灌洗液的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观察到异型细胞,考虑为非小细胞肺癌;抗感染治疗 3 个多月后,患者的肺部 CT 结果显示,肺部病变较前有所吸收、减少,双侧胸腔积液基本吸收;考虑非结核分枝杆菌肺部的治疗疗程较长,嘱患者继续规律用药。结论:戈登分枝杆菌所致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故临床的治疗经验较为缺乏,对此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并开展用药疗效和用药安全的监测,以保障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经验交流
    蒙莉迪, 江蓓, 覃倩婷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1): 1130-1134.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1-009
    目的:分析医院药学门诊的儿童用药教育服务模式建立与实践,为后续针对儿童的药学服务水平的提升,患儿用药安全和疗效的保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12 月—2022 年 12 月至医院药学门诊进行用药咨询的患儿及其家属作为研究对象,以及 2021 年 6 月—2022 年 3 月从到药学门诊接受用药教育的患儿家属那回收到的 100 份针对儿童用药教育的药品种类及其内容需求调查问卷作为研究资料,分析儿童用药教育的主要特点和需求。结果:2020 年 12 月—2022 年 12 月出诊药师共对 683 例患儿及其家属开展了用药教育,涉及 126 种药品,主要为祛痰、止咳、平喘药共(19 种,占 15.08%),抗菌药物(16 种,占 12.70%),感冒药(14 种,占 11.11%),消化系统用药物(14 种,占 11.11%),和维生素、微量元素(13 种,占 10.32%);针对各类药物,开展用药教育共 1 004 次,其中祛痰、止咳、平喘药频次最多(469 次,占 46.71%),其次为感冒药(192 次,占 19.12%)、消化系统用药(91 次,占 9.06%)、抗菌药物(88 次,占 8.76%);在用药教育方面,出诊药师对 683 例患儿的基本教育做到了全覆盖,对绝大多数(562 例,占 82.28%)特殊剂型、装置药品或其特殊用法也进行用药教育;调查结果显示,患儿家属对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和退热药的了解需求最高(达 85.00%),其次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腹泻药、皮肤科用药的了解需求也较高(分别为 44.00%、39.00%、35.00%);患儿家属对药品用法用量、药物不良反应和儿童用药安全的了解需求均较高。结论:医院儿科药学门诊上上呼吸道疾病用药的药学咨询量是最多的,并且上呼吸道疾病用药的用法用量和用药安全知识也是患儿家属的需求热点,对此门诊药师应针对性增加和完善用药教育材料,从而更好地满足患儿及其家属的用药教育需求。
  • 经验交流
    王玮, 朱柯伟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0): 1025-1031.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0-009
    目的: 通过挖掘国家专利数据,探究中药复方外用治疗痤疮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痤疮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中检索时至 2024 年 3 月的外用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专利,统计其中中药的品种、频次等信息,分析各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归类、适宜组合等规律。结果: 经检索、筛选,共得到 255 件外用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专利,其中涉及中药 425 味,累计频次为 2 003 次,其中出现频次前 3 位的依次为黄芩、大黄和白芷;所涉中药在性味上以寒(1 127 次,占 56.27%)、苦(1 179 次,占 58.86%)为主,在归经上以归肝经为主(1 109 次,占 55.37%),而在功效上以清热药的味数(130 味,占 30.59%)和频次(778 次,占 38.84%)最多;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核心药物为黄芩、丹参、黄柏、苦参、大黄、白芷;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黄芩、丹参、大黄、白芷、黄连、黄柏、苦参、金银花、冰片、蒲公英、皂角刺、连翘、赤芍、茯苓可归于一类。结论: 外用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专利中,中药的性味以苦、寒为主,且多归肝经,此外复方中黄芩、丹参、黄柏、苦参、大黄、白芷为核心药物。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25, 22(2): 105-114.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5.02-001
    小檗碱是一种药理作用广泛的药物,其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癌、抗腹泻、抗高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药理作用,其作用涉及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代谢系统、呼吸系统等。该文主要就小檗碱的体温调节、镇静、催眠、抗惊厥,以及防治癫痫、抑郁症、亨廷顿症、帕金森病和精神分裂症等中枢神经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小檗碱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临床开发提供参考。
  • 其他论著
    朱启泰, 宋华峰, 徐俊驰, 胥萍, 钱宇迪
    抗感染药学. 2025, 22(1): 53-57.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5.01-011
    目的 分析结核菌核糖核酸检测(TB-RNA)、结核菌脱氧核糖核酸检测(TB-DNA)、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基因检测(Xpert MTB/RIF)对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效能,为优化肺结核的早期诊断策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选取 2024 年 1—5 月至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 240 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涂片找抗酸杆菌(简称涂片法)、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简称培养法)、TB-RNA、TB-DNA、Xpert-MTB/RIF 对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检测,分析和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 TB-RNA、TB-DNA、Xpert-MTB/RIF 单独或联合检测肺结核的效能进行判断。结果 240 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确诊肺结核者有 170 例,确诊非肺结核者有 70 例,其中细菌性肺炎 18 例、肺部感染 30 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22 例;TB-RNA、TB-DNA、Xpert-MTB/RIF、涂片法、培养法对确诊肺结核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 27.65%、47.06%、48.82%、17.65%、30.00%,5 种方法对肺结核患者的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TB-RNA、TB-DNA、Xpert-MTB/RIF 3 种检测方法对涂(+)培(+)组、涂(+)培(–)组、涂(–)培(+)组、涂(–)培(–)组肺结核患者的阳性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TB-RNA、TB-DNA、Xpert-MTB/RIF 3 种检测方法对各组肺结核患者的阳性率从高到低均依次为涂(+)培(+)组、涂(–)培(+)组、涂(+)培(–)组、涂(–)培(–)组;而对于相同表型的肺结核患者,Xpert-MTB/RIF 的阳性率均最高,而 TB-RNA 的则最低;ROC 曲线分析显示,TB-RNA、TB-DNA、Xpert-MTB/RIF 单独和三者联合检测诊断疑似肺结核的灵敏度分别为 27.65%、47.06%、48.82%、62.3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6,P<0.01);其特异度分别为 100.00%、98.57%、100.00%、98.57%,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P>0.05);其准确度分别为 48.75%、62.08%、63.75%、72.9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9,P<0.01);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显著高于任一方法单独检测(P<0.01),并且联合检测的(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 0.805,95%CI 0.751~0.858),高于任一方法单独检测的AUC。结论 相较于传统的涂片法和培养法,TB-RNA、TB-DNA、Xpert-MTB/RIF 对肺结核患者均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而 3 种方法联合检测可以获得更高的准确率,这为肺结核的早期诊断提供了较好的循证医学支持,临床上可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原学特征选择合适的分子诊断方法。
  • 药物不良反应
    陈国强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2): 1209-1211.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2-004
    目的:分析1 例皮试阴性的先兆早产患者使用头孢唑林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和处理过程,为临床患者,尤其是孕妇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女,26 岁)因“停经 36 周,阴道流水 3 h”来院治疗,查体示其胎膜已破,为预防无乳链球菌感染,遂预防性予头孢唑林(皮试阴性);然而,静脉滴注 30 s 后,患者出现手脚发麻、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呕吐、全身皮肤发绀等过敏性休克症状,遂立即停用头孢唑林,并就地抢救;其间,胎心率由 110 次/min 降至 60~80 次/min,考虑胎儿窘迫,遂立即行剖宫产分娩;之后,新生儿和产妇分别转至儿科和 ICU 救治,数日后新生儿和产妇均康复出院;事后,根据药物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标准,头孢唑林与过敏性休克的关联性为“很可能”。结论:头孢唑林作为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抗菌药物,很少引起如过敏性休克这样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但其用药风险仍然存在,对此临床仍须做好用药安全监测,尤其是孕产妇这样的特殊群体,从而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经验交流
    郭莹莹, 郭朝阳, 邵富叶, 贾光耀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1): 1158-1162.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1-016
    目的:分析 2021—2023 年郑州市儿童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儿童流感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就诊的 1 021 例流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等信息,分析流感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1 021 例流感患儿中,乙型流感患儿有 795 例(占 77.86%),其余均为甲型流感(226 例,占 22.14%);乙型流感和甲型流感患儿在年龄、发病季节和发病年份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性别分布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乙型流感和甲型流感患儿在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和并发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发热和全身症状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乙型流感和甲型流感患儿在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和并发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发热和全身症状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乙型流感和甲型流感患儿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等指标的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其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指标的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郑州市儿童流感病毒类型以乙型流感病毒株为主,其流行高峰在秋冬季,此外乙型流感和甲型流感在临床表现和部分主要指标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临床在诊断时应多加鉴别,以便后续针对性治疗的开展。
  • 经验交流
    宋婧, 王干城, 杜雅薇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2): 1246-1249.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2-011
    目的:分析质控管理干预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质控管理中的成效,为临床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医院 PIVAS 现有的质控管理体系,挖掘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质控管理干预,分析干预前(2023 年 6 月)和干预后(2023 年 12 月) PIVAS 的质控评分和输液配置差错情况。结果:通过质控检查,发现当前 PIVAS 质控管理体系存在 7 个类别、14 个具体问题,对此质控组针对性提出了 18 条质控措施;实施质控管理干预后 PIVAS 的质控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96.8 分 vs 89.5 分),其中在耗材管理、病区送药和 5S 检查方面的改善最为明显,但在混合调配环节的评分不升反降;质控管理干预后 PIVAS 的输液调配差错率明显低于质控管理干预前(0.017% vs 0.036%,P<0.05)。结论:质控管理干预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医院 PIVAS 的质控管理能力,减少了 PIVAS 的输液调配差错,从而保证了临床患者的输液安全。
  • 经验交流
    张吉奕, 甘申慧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2): 1226-1232.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2-007
    目的:基于多组学技术,发现具有抗肺炎克雷伯菌活性的物质,并以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验证,为抗肺炎克雷伯菌药物的临床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从 NCBI 数据库获取肺炎克雷伯菌的全基因组数据,再从 UniProt、DEG、VFDB、ChEMBL 等数据库中获取人类蛋白组、细菌必需蛋白组、细菌毒力因子、药物小分子的相关数据,采用细菌泛基因组分析工具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泛基因组分析,再用 BLASTp 工具筛选出非人同源性核心蛋白,并找出其潜在的药物靶点,然后再用相关工具预测蛋白质的活性位点和优化药物小分子的结构,最后以批量分子对接进行验证,获取最有潜力的活性物质。结果:泛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基因组中含有核心基因 3 454 个,附属基因 5 260 个,特有基因 2 106 个;而肺炎克雷伯菌的核心基因组中共含有必需蛋白 2 608 个、毒力因子 22 个、非人同源蛋白 2 404 个,三者对比得到 14 个共同蛋白,其中 Gene2502 蛋白被认为是抗肺炎克雷伯菌的潜力靶点;以 Gene2502 蛋白为受体进行分子对接,在 9 个对接分数最强的化合物中,paromomycin 已明确具有抗菌活性,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抗肺炎克雷伯菌化合物。结论:多组学技术和分子对接技术为抗肺炎克雷伯菌活性物质的筛选和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 药物不良反应
    李馨兰, 李佳, 王钰, 黄漫冰, 洪渝, 陈杰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2): 1212-1219.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2-005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和比较多柔比星、米托蒽醌、表柔比星、柔红霉素、伊达比星等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风险,为蒽环类药物在临床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以“多柔比星(L01DB01)”“米托蒽醌(L01DB07)”“表柔比星(L01DB03)”“柔红霉素(L01DB02)”“伊达比星(L01DB06)”为检索词,利用 OpenVigil 2.1 工具在美国FDA 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中检索 2004 年 1 月—2023 年 9 月以上述 5 种蒽环类药物为首要怀疑药物的心脏毒性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分析 5 种蒽环类药物相关心脏毒性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在 FAERS 数据库中共检索到以 5 种蒽环类药物为首要怀疑药物的心脏毒性 ADE 报告 3 159 份,其中多柔比星(2 215 份)、米托蒽醌(265 份)、表柔比星(422 份)、柔红霉素(197 份)、伊达比星(60 份);2 215 份多柔比星报告共涉及心脏毒性 ADE 2 392 件、首选术语(preferred term,PT)62 个,其中 ADE 件数前 3 位的 PT 分别为心脏毒性(387 件)、心力衰竭(354 件)、 心肌病(311 件);265 份米托蒽醌报告共涉及心脏毒性 ADE 663 件、PT 32 个,其中 ADE 件数前 3 位的 PT 分别为心动过速(146 件)、心肌病(103 件)、 心包积液(56 件);422 份表柔比星报告共涉及心脏毒性 ADE 367 件、PT 28 个,其中 ADE 件数前 3 位的 PT 分别为心力衰竭(94 件)、心脏毒性(36 件)、 房颤(29 件);197 份柔红霉素报告共涉及心脏毒性 ADE 257 件、PT 25 个,其中 ADE 件数前 3 位的 PT 分别为心力衰竭(31 件)、心动过速(27 件)、房颤(26 件);60 份伊达比星报告共涉及心脏毒性 ADE 67 件、PT 14 个,其中 ADE 件数前 3 位的 PT 分别为心力衰竭(10 件)、 心肌炎(9 件)、心肌病(7 件);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法分析结果显示,多柔比星相关 ADE 中 ROR 值>50 的 PT 有心脏毒性、急性心肌病、中毒性心肌病;米托蒽醌相关 ADE 中 ROR 值>50 的 PT 有心肌出血;表柔比星相关 ADE 中 ROR 值>50 的 PT 有右心房扩张、心肌水肿;柔红霉素相关 ADE 中没有 ROR 值>50 的 PT;伊达比星相关 ADE 中 ROR 值>50 的 PT 有左室扩张;在标准 MedDRA 分析查询(Standardised MedDRA Query,SMQ)层级方面,一共有 7 个心脏毒性相关的 SMQ 信号被检出,其中心肌病和心力衰竭是 5 种蒽环类药物共有的阳性信号。结论: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以心肌病和心力衰竭较为常见,不同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风险强度不同,临床使用时应优先选择风险低的药物,并做好药物心脏毒性 ADE 的监护。
  • 药学监护
    汤骏杰, 周童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2): 1205-1208.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2-003
    目的:分析 1 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诊断和抗感染治疗过程,为临床此类非典型病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因发热、咳嗽 8 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 反应蛋白等感染指标明显异常,胸部 CT 提示两肺炎症而被收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入院后经验性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莫西沙星;入院后,患者肺泡灌洗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提示为鹦鹉热衣原体,考虑患者有鸽子接触史,认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成立,又因为患者使用莫西沙星疗效不佳,遂将原抗感染方案调整为奥马环素;1 周后,患者症状和各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康复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作为非典型病原体,不易被常规病原学检测方法检查出来,此时可考虑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等新型检测技术;而在治疗上,临床应根据药物的实际疗效来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
  • 经验交流
    任林, 宋惠珠, 亓志刚, 黄元, 费捷, 周卫东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0): 1032-1034.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0-010
    目的: 分析路径化管控对医院耳鼻喉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成效,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针对医院耳鼻喉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严重超标的情况,在业务院长牵头、多科室协同下分析 AUD 超标的主要原因,并建立路径化管控工作模式,比较实施路径化管控前后耳鼻喉科的 AUD、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和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改善情况。结果: 实施路径化管控后,耳鼻喉科的 AUD 快速从 99.80 降至 62.68,最低至 37.68;实施路径化管控后,耳鼻喉科的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快速从 10 万元以上降至 5 万元左右,最低至 4.68 万元;点评结果显示,在实施路径化管控后科室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合理率、药物选用合理率和预防用药疗程合理率较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 开展路径化管控可以显著改善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状况,从而减少非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而提高临床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
  • 药物不良反应
    顾雯雯, 张蕾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1): 1108-1112.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1-005
    目的:分析 2019—2023 年医院所上报的抗菌药物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 239 例抗菌药物相关 ADRs 报告作为研究资料,采集其中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所涉药物的种类和剂型,以及 ADRs 的临床表现和转归情况,分析抗菌药物相关 ADRs 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239 例抗菌药物相关 ADRs 报告中,所涉患者在性别上女性略多于男性(126 例 vs 113 例),在年龄上整体分布较为均衡;239 例 ADRs 报告共涉及抗菌药物 245 例次,其中以头孢菌素类为最多(129 例次),其次为喹诺酮类(62 例次),药物的给药方式绝大多数为静脉滴注(223 例次);抗菌药物相关 ADRs 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在报告类型方面,239 例 ADRs 报告以“一般”(183 例)和“新的一般”(42 例)为主,“严重”和“新的严重”分别仅 12 例和 2 例;经过处置,绝大多数(235 例,占 98.33%)患者痊愈或好转。结论:医院抗菌药物相关 ADRs 大多由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所致,多数 ADRs 表现并不严重,且转归良好,但临床仍要做好患者的用药监测,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其他论著
    郁大伟, 宋翌琰, 郦芳华, 胥萍, 翟云霞
    抗感染药学. 2025, 22(1): 57-60.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5.01-012
    目的 探究 BACTEC MGIT 960 分枝杆菌分析系统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假阳性的规律和特点,为提高临床 MTB 检测的准确度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4 年 1—2 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的 1 100 例患者送检的 1 100 份采用 BACTEC MGIT 960 系统检测的 MTB 标本作为研究资料,对所有送检标本采用 BACTEC MGIT 960 系统进行培养,然后用抗酸染色镜检和 VITEK MS 微生物质谱鉴定系统进行复核检查,分析 BACTEC MGIT 960 系统的 MTB 假阳性情况。结果 经复核,发现 1 100 份标本经 BACTEC MGIT 960 系统培养共产生 93 份假阳性报告(假阳性率为 8.45%),涉及患者 93 例,其中肺科门诊患者的 MTB 假阳性率明显高于住院患者(12.27% vs 4.58%,P<0.05);93 份 MTB 假阳性标本中的微生物均为其他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 79 株(占 84.95%)、革兰阴性菌 14 株(占 15.05%),而涉及的主要菌属有葡萄球菌属(46 株,占 49.46%%)、芽孢杆菌属(11 株,占 11.83%)和戈登菌属(11 株,占 11.83%),涉及的主要菌种有表皮葡萄球菌(21 株,占 22.58%)、溶血葡萄球菌(21 株,占 22.58%)、痰戈登菌(11 株,占 11.83%)。结论 BACTEC MGIT 960 系统检测 MTB 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情况,而杂菌污染可能是主要的原因,对此临床应加强标本留取的宣教培训、标本前处理的优化、无菌实验操作的严格执行等,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 BACTEC MGIT 960 系统检测的假阳性情况。
  • 药学监护
    陈波, 朱小斐, 吴倩, 樊悦
    抗感染药学. 2025, 22(2): 121-125.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5.02-003
    目的:分析 1 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尿路感染继发血流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与药学监护过程,为临床此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因“运动障碍”而入院治疗,入院时患者有发热症状,且血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超敏 C 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异常,而尿常规显示白细胞和尿蛋白阳性,考虑为尿路感染,遂经验性予头孢噻肟;数日后,患者的感染症状和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1 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高热症状,且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NEUT%、CRP、PCT 再次升高,先后予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但未见明显好转,其间尿培养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医生遂请临床药师会诊,临床药师建议改用万古霉素(首剂 1 g,0.5 g 维持,q24h),并继续完善病原学检查;但医生考虑患者肾功能欠佳,使用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3 d 后,患者并未好转,且血培养亦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遂再请临床药师会诊,临床药师综合患者肾功能情况后再次建议万古霉素方案,医生接受该方案;5 d 后,患者的 WBC 计数、NEUT%、CRP、PCT 均明显下降;之后,由于患者血肌酐水平明显下降,通过计算,临床药师建议将万古霉素的给药频次调整为“0.5 g,q12h”;在感染基本控制后,医生考虑患者无法自主排尿,建议其转院行膀胱造瘘术治疗。结论:血流感染为临床较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临床在基本确定病原菌后应尽快开展针对性抗感染治疗,以及早控制感染;对于万古霉素,由于其具有肾毒性,临床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肾功能情况,以确定万古霉素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频次,从而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物不良反应
    胡小倩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0): 1005-1009.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0-005
    目的: 分析医院抗感染药物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抗感染药物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2年 1 月—2023 年 12 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上报的 107 例抗感染药物相关 ADRs 报告作为研究资料,采集其中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 ADRs 的报告类型、所涉药物的种类和剂型、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等信息,分析抗感染药物相关 ADRs 的临床特点。结果: 107 例 ADRs 报告中,报告类型主要为“一般”(97 例,占 60.65%),“新的一般”和“严重”分别仅 6 例和 4 例;ADRs 所涉患者在性别上男性略多于女性(56 例 vs 51例),而在年龄上以>50 岁者居多(71 例,占 66.36%);ADRs 所涉药物主要为喹诺酮类(48 例,占 44.86%)和头孢菌素类(20 例,占 18.69%),而药物的剂型主要为注射液(53 例,占 49.53%)和粉针剂(53 例,占 49.53%);抗感染药物相关 ADRs 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54 例,占 50.47%),其次为胃肠道系统(14 例,占 13.08%)和注射部位(10 例,占 9.35%)。结论: 抗感染药物相关 ADRs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而品种上主要为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剂型上基本均为注射制剂,对此临床应加强相关监测,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经验交流
    吕岚, 谢姗, 曾菊萍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0): 1044-1047.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0-013
    目的: 分析医院剖宫产产妇发生产褥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危险因素,为临床产妇产褥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1 月兴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180 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孕周、孕史、基础疾病、用药史、白蛋白水平、剖宫产时机、产后出血,以及产褥感染的发生和病原学检查结果等信息,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产妇发生产褥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80 例剖宫产产妇中发生产褥感染的有 12 例,感染发生率为 6.67%;12例并发产褥感染的剖宫产产妇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24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15 株(占 62.50%)、革兰阳性菌 7 株(占 29.17%)和真菌 2 株(占 8.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产妇发生产褥感染与白蛋白水平、瘢痕子宫与否、有无产前生殖道感染、有无胎膜早破、剖宫产时机、产后出血与否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35 g/L、产后出血、瘢痕子宫、产前生殖道感染、第二产程剖宫产、胎膜早破是剖宫产产妇发生产褥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6 个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构建的预测曲线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 0.823(95% CI 为 0.778~0.866)。结论: 剖宫产产妇发生产褥感染与白蛋白水平、瘢痕子宫与否、有无产前生殖道感染、有无胎膜早破、剖宫产时机、产后出血与否密切相关,并且这些因素联合可以较好地预测感染的发生与否,对此临床应积极开展风险排查,对高风险产妇要加强监护,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 其他论著
    郑爽, 李轶, 沈海娟
    抗感染药学. 2025, 22(1): 60-64.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5.01-013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简称“精二药品”)的用药情况,为临床精二药品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借助 PASS 软件,选取 2023 年 4 月—2024 年 3 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的 22 240 张精二药品处方作为研究资料,采集处方中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精二药品的品种、规格、用量等信息,分析医院门诊精二药品的用药情况。结果 22 240 张精二药品处方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13 607 张 vs 8 633 张),患者年龄上以>50 岁者为主(15 255 张,占 68.59%);22 240 张精二药品处方共涉及 10 种精二药品,其中艾司唑仑片(9 814 张,占 44.13%)和唑吡坦片(7 406张,占 33.30%)使用最多,其次为佐匹克隆胶囊(2 750张,占 12.37%)、阿普唑仑片(2 365 张,占 10.63%)和奥沙西泮片(1 883 张,占 8.47%);10 种精二药品中,艾司唑仑片的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最大(为 1 111 353.3),其次为唑吡坦片和佐匹克隆胶囊(其 DDDs 分别为 151 753.0 和 100 308.0)。此外,所有精二药品的药物利用指数均未超过 1;22 240 张精二药品处方中共发现不合格处方 471 张(不合理发生率为 2.12%),其中联合用药不适宜(269 张,占 57.11%)和适应证不适宜(125 张,占 26.54%)是主要的不合理原因;不合格精二药品处方的所涉药品有 7 种,其中主要为艾司唑仑片(188 例次,占 25.75%)、唑吡坦片(169 例次,占 23.15%)、佐匹克隆胶囊(139 例次,占 19.04%)、阿普唑仑片(98 例次,占 13.42%)。结论 医院门诊精二药品中艾司唑仑片、唑吡坦片和佐匹克隆胶囊的用量最大,同时其不合格处方也最多,但门诊精二药品的使用整体较为合理,尽管如此临床仍应持续加强管理,以进一步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 经验交流
    刘二平, 姜山美, 沈丽洁, 朱吉, 张雯, 陶文婷, 李敏, 张礼成, 虞斌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0): 1039-1043.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0-012
    目的: 分析医院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实践成效,为临床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常州市妇幼保健院部署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前 5 个月(2023 年 1—5 月)的相关指标数据(设为对照组),和处方前置审核系统部署完成后 5 个月(2023 年 9 月—2024 年 1 月)的相关指标数据(设为观察组),比较处方前置审核系统部署前后处方/医嘱合格率、医疗控费指标、调配差错的变化情况。结果: 部署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后,门急诊处方和住院医嘱的人工审核率由之前的均为 100.00% 降至 0.85% 和 0.77%;合理用药点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处方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9.48% vs 98.28%,P<0.01),而其医嘱合格率亦高于对照组(99.04% vs 98.18%,P<0.01);部署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后,全院药占比由 21.31% 下降至 20.13%,门诊患者的次均药费由 107.75 元下降至 94.62 元,住院患者的次均药费由 1181.51 元下降至 985.02 元,而药师调配差错量和患者投诉量均明显减少。结论: 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部署对医院的医疗效率、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等方面均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还可降低患者的药品费用支出。
  • 经验交流
    张宇, 闫彬, 顾愚汉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1): 1119-1124.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1-007
    目的:分析儿科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会诊的实践过程,为临床感染患儿的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儿科临床药师参与的 4 个抗感染会诊典型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对 4 例患儿的抗感染治疗进行剖析,总结体会。结果:在抗感染会诊中,临床药师基于儿童的特殊病理生理特点和病原学检查结果,从老药新用、超说明书用药、药物联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给出个体化用药建议,使 4 例棘手的感染患儿最终均痊愈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除了完成日常工作,对典型案例应积极开展分析和总结,以夯实专业基础,从而更好地服务临床,使患者得到更安全、有效的治疗。
  • 经验交流
    朱莉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1): 1163-1165.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1-017
    近年来传染病的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但是,“旧”传染病的重新出现与“新”传染病的不断涌现,使得传染病学教学面临重大挑战。通过探索将医防融合贯穿到传染病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培养医防融合的医学教育师资队伍,实现教学资源整合和教学改革的创新,最大限度地提高传染病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传染病防治和管理人才。
  • 经验交流
    韦依雪, 蒙秋华, 李鲜淑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2): 1237-1240.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2-009
    目的:分析医院集采前后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动态,为完善集采背景下的抗菌药物管理体系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借助医院信息系统,采集 2020—2022 年河池市人民医院的抗菌药物相关数据指标,分析医院执行集采过程中抗菌药物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2020—2022 年,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前的微生物送检率、I 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均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要求,且有持续向好趋势,而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占比则呈下降趋势;从 2020 年末医院开始执行集采后,2021 年、2022 年分别有 5 种和 6 种集采抗菌药物进入销售金额前 10 位的抗菌药物中,2021 年、2022 年分别有 4 种和 5 种集采抗菌药物进入 DDDs 前 10 位的抗菌药物中,2021 年、2022 年分别有 3 种和 6 种集采抗菌药物进入 DDDc 前 10 位的抗菌药物中。结论:集采后医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标在本就达标的基础上持续向好,临床应持续做好集采工作,同时持续完善医院的抗菌药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