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药物不良反应
    黄丽
    抗感染药学. 2024, 21(7): 686-690.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7-005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与氟比洛芬酯联用致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生过程、处置措施和可能原因,为临床万古霉素和氟比洛芬酯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1 住院期间进行了心胸外科手术,术后予氟比洛芬酯镇痛,其间患者肾功能指标未见异常,后因伤口感染,予万古霉素治疗;第 2 天,患者出现少尿,以及肌酐、尿素氮、尿素水平明显升高,考虑为急性肾损伤;上述临床表现在之后的 2 d 呈进行性加重,临床遂决定停用万古霉素和氟比洛芬酯,并进行对症治疗,之后患者的尿量和肾功能指标逐渐好转至正常;诺氏评估量表显示,该患者急性肾损伤与万古霉素的关联性为“很可能”,而与氟比洛芬酯的关联性为“可能”。患者-2 膝关节置换术 1 年半后,其膝关节和小腿出现红、肿、痛症状,临床考虑为感染所致,遂予万古霉素抗感染,氟比洛芬酯镇痛;第 6 天起,患者肌酐水平呈进行性升高,之后尿素氮水平也出现异常,考虑为急性肾损伤;第 17 天,临床决定停用万古霉素和氟比洛芬酯,并对症治疗,之后肌酐水平逐渐下降;诺氏评估量表显示,该患者急性肾损伤与万古霉素和氟比洛芬酯的关联性均为“可能”。结论:万古霉素与氟比洛芬酯均有可能引发急性肾损伤,二者联用,甚至叠加其他危险因素,则可能加大风险发生的可能,为此临床在使用或者联用有肾毒性药物时应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以减小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 经验交流
    朱志东, 蔡延渠
    抗感染药学. 2024, 21(8): 806-814.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8-008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黄连-黄芩-黄柏”(简称“三黄”)治疗细菌性痢疾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为后续的新药开发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TCMSP)获取“三黄”的活性化合物及其潜在作用靶点,再从 GeneCards、CTD、TTD 和 drugbank 等数据库获取细菌性痢疾的疾病靶点,然后确定“三黄”治疗细菌性痢疾的潜在作用靶点,随后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以筛选出核心靶点,进而通过 GO 功能分析和 KEGG 通路富集分析筛选“三黄”治疗细菌性痢疾的生物过程和相关通路,最后通过分子对接处理分析受体与配体间的亲和力。结果:借助 TCMSP,共从“三黄”中筛选出 87 个关键活性成分,而其对应的作用靶点有 228 个,而在相关数据库中获取到细菌性痢疾的疾病靶点共 313 个,通过比较分析得到交集靶点 34 个;通过 PPI 分析,又从 34 个交集靶点中筛选得到 14 个核心靶点;通过 KEGG 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有 14 条治疗细菌性痢疾的重要信号通路;利用 Cytoscape 软件,根据 34 个交集靶点和 14 条重要信号通路,筛选得到度值最大的前 5 个活性成分依次为槲皮素、汉黄芩素、黄芩素、β-谷甾醇、异延胡索单酚碱;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和 环氧合酶2(PTGS2)与槲皮素、汉黄芩素、黄芩素、β-谷甾醇、异延胡索单酚碱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合能<–5 kJ/mol)。结论:槲皮素、汉黄芩素、黄芩素、β-谷甾醇、异延胡索单酚碱可能是“三黄”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潜在活性成分,而 TNF、IL-6 和 PTGS2 可能是其主要作用靶点。
  • 药学监护
    杨少林, 熊世娟
    抗感染药学. 2024, 21(5): 451-455.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5-002
    目的:分析 1 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诊疗过程,为隐球菌病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因“肺炎”被收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治疗,在急诊时予祛痰、抗感染等治疗;入院第 5 天,根据患者血清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查、肺部 CT 影像学结果和炎症指标结果,支持诊断为肺隐球菌病,予加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抗感染治疗,临床药师通过对肺隐球菌病患者抗感染治疗的分析,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用药调整、病情转归情况与查阅相关文献,考虑患者身体质量指数为 28 为肥胖,为保证体内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负荷氟康唑剂量可给到 0.84 g,建议予患者经静脉滴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400 mg,q12h);入院第 7 天,患者临床症状较前改善,减少给药频率予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0.4 g,q24h)抗感染治疗;入院第 13 天,患者肺部 CT 提示炎症较前进展,继续予抗感染;入院第 17 天,患者整体状况尚可,准予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在参与隐球菌抗感染用药治疗过程中,通过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糖尿病)对感染和自身抵抗力影响和患者自身体质情况,兼顾药物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获得了制定肺隐球菌病治疗方案的宝贵经验。
  • 药物不良反应
    高林, 范磊, 逄积敏, 刘鸿志, 毛阳
    抗感染药学. 2024, 21(6): 574-577.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6-005
    目的:分析 1 例利奈唑胺替换万古霉素致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病例的诊疗过程,为临床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因“外伤致右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 9 d”而入院治疗,膝关节镜检查显示存在化脓性关节炎,随即经验性予以万古霉素治疗,后续关节引流液果然培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治疗 10 d 后,血液和关节引流液培养均呈阴性,但患者仍时有发热,且中性粒细胞计数呈进行性下降,低至 1.29×109/L;感染科专家会诊认为,此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可能是由万古霉素所致,并建议可改用利奈唑胺;改用利奈唑胺的 1 周内,中性粒细胞计数仍持续下降,甚至已低于 0.1×109/L,遂立即停用利奈唑胺,并予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 d 后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回升,13 d 后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且未再下降。结论:非化疗药物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而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可以引发粒细胞缺乏,临床应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警惕无其他明显诱因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为患者安全用药保驾护航。
  • 经验交流
    徐璐, 周兴蓓, 吴静, 魏渊, 谈慧颖, 黄菊, 邹圣强, 沈硕
    抗感染药学. 2024, 21(5): 474-478.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5-007
    目的:基于多模态神经网络,构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预测模型,为临床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2 年 8 月 1 日—2023 年 1 月 20 日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 2 519 例 COVID-19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年龄、既往病史、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行机械通气等信息,采用多模态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分析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并与传统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进行比较。结果:2 519 例 COVID-19 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有 312 例,感染发生率为 12.39%;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VID-19 患者继发医院感染与年龄、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和呼吸系统疾病史、是否有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是否行机械通气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年龄>65 岁、有高血压病史、有呼吸系统疾病史、住院时间>7 d、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行机械通气是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模态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显示,住院时间、呼吸系统疾病史、年龄、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和机械通气是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 5 个最大的危险因素,其训练样本、检验样本和坚持样本的准确度分别为 87.49%、86.31% 和 90.28%;多模态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79 和 0.852,并且 Delong 检验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模态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均可以较好地预测 COVID-19 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相关风险,但多模态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好。
  • 药物不良反应
    王书波, 董洪亮, 焦婷婷
    抗感染药学. 2024, 21(8): 797-801.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8-006
    目的:分析伏立康唑静脉给药致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伏立康唑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2022 年焦作市人民医院上报的 87 例伏立康唑静脉给药致 AKI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作为研究资料,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伏立康唑的用法用量和联合用药情况,以及 AKI 的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和转归情况等信息,分析伏立康唑所致 AKI 的临床特点。结果:87 例伏立康唑所致 AKI 患者中,性别上男性明显多于女性(59 例 vs 28 例),年龄上以≥60 岁的老年患者为主(66 例,占 75.86%),而诊断上以肺部感染为主(64 例,占 73.56%),其余也多为以肺部感染为基础的混合感染(22 例,占 25.29%);在伏立康唑的用法用量方面,多数(52 例,占 59.77%)患者采用了首剂量加倍,而维持剂量以“0.2 g,q12h”为主(64 例,占 73.56%);此外,绝大多数(84 例,占 96.55%)患者存在与其他药物联用的情况;按照 KGIGO 分期,大多数患者的 AKI 为 1 期(62 例,占 71.26%);大多数患者的 AKI 发生于使用伏立康唑的 7 d 内(67 例,占 77.01%),而其中发生于用药后 3 d 内的有 34 例(占 39.08%);87 例发生 AKI 的患者中,45 例采取了立即停药处理,其余 42 例未进行停药处理,最终死亡的病例有 18 例。结论:伏立康唑静脉给药所致 AKI 多发生于男性和老年患者中,此外 AKI 存在较高的死亡率,临床应加强用药宣教和监测,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实验研究
    王银辉, 张小丽, 范炜斌, 杨利婷, 林彬
    抗感染药学. 2024, 21(7): 672-676.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7-002
    目的:建立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的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为临床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的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 ACQUITY UPLC BEH C18 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10 mmol/L 乙酸铵(A)-100% 乙腈(B)流动相、0.3 mL/min 流速、正负离子切换多反应监测模式等为条件,建立 LC-MS/MS 的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并检验该测定方法的专属性、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稳定性。结果:头孢他啶和阿维巴坦的保留时间分别为 0.89 min 和 0.46 min,血浆中内源性物质对头孢他啶和阿维巴坦的检测无过多干扰;头孢他啶的线性方程为 y=537.989x+56.449 6(r=0.995 3),其在 0.5~200 μg/mL 浓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表现;阿维巴坦的线性方程为 y=1 788.74x+25.226 9(r=0.998 0),其在 0.05~25 μg/mL 浓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表现;高、中、低浓度的头孢他啶和阿维巴坦样品的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在 15.00% 以内,而其准确度则均在±15.00%之间;而该方法中头孢他啶和阿维巴坦的回收率均在 80.00% 以上;此外,在样品在室温下放置 6 h、在进样盘中放置 24 h、在 4 ℃ 下放置 24 h 和反复冻融(–80 ℃→25 ℃)3 次等情况下,高、中、低浓度的头孢他啶和阿维巴坦样品的测量偏差均在 ±15.00% 之间。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专属性和较大的线性范围,并且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均较好,可以为临床患者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的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
  • 经验交流
    赵芳丽, 周晓霞, 陈俊怡, 朱立红
    抗感染药学. 2024, 21(9): 904-913.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9-007
    目的: 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沙参麦冬汤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为沙参麦冬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TCMSP)获取沙参麦冬汤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再从 GeneCards、OMIM 等数据库获取病毒性肺炎的相关基因靶点,得到活性成分与病毒性肺炎的共同靶点,然后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筛选出核心靶点,再通过 GO 功能分析和 KEGG 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沙参麦冬汤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生物过程和相关通路,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关键成分与靶点间的亲和力。结果: 从 TCMSP 中共筛选到符合要求的沙参麦冬汤活性成分 124 个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 248 个,在 GeneCards、OMIM 等数据库中获取到病毒性肺炎的相关基因靶点 524 个,二者的交集靶点有 75 个;对 75 个交集靶点进行 PPI 网络分析,得到 34 个核心靶点;GO 功能分析提示,沙参麦冬汤可能是通过调控炎症和细胞活性等而发挥抗病毒性肺炎的效果;而 KEGG 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沙参麦冬汤可能通过糖尿病并发症 AGE-RAGE 信号通路、T 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F-κB 信号通路、IL-17 信号通路、TNF 信号通路、锥虫病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沙参麦冬汤中槲皮苷、山柰酚、β-胡萝卜素、柚皮素、花生四烯酸、豆甾醇 6 种关键成分与病毒性肺炎的关键靶点,即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蛋白激酶 B(protein kinase B,AKT1)、白蛋白(albumin,ALB)、趋化因子配体2(Chemokine (CC-motif) ligand 2,CCL2),均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合能均小于–5 kJ/mol。结论: 槲皮苷、山柰酚、β-胡萝卜素、柚皮素、花生四烯酸、豆甾醇可能是沙参麦冬汤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主要活性成分,而 TNF、IL-6、IL-1β、AKT1、ALB、CCL2 可能是其主要的作用靶点。
  • 经验交流
    劳楚瑜, 王钰琦, 陈杰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0): 1013-1017.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0-007
    目的: 分析医院儿科门急诊多西环素超说明用药的情况,为临床患儿多西环素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3 年 11 月―2024 年 6 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门急诊的 68 660 张处方作为研究资料,采集处方所涉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诊断、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分析其中多西环素的超说明书用药特点和合理性。结果: 68 660 张医院儿科门急诊处方中,使用了多西环素的处方有 605 张(占 0.88%);605 张多西环素处方中,所涉患儿的临床诊断分别为上呼吸道感染(373 张,占 61.65%)和下呼吸道感染(232 张,占 38.35%);超说明书用药的处方有 287 张(占 47.44%),其中主要的类型为“超适用人群用药”(189 例,占 65.85%),其次为“超适应证用药”(99 张,占 34.49%);287 张超说明书用药处方中有 195 张存在联合用药情况,其中以与抗感冒药联用为最多(145 张,占 50.52%),而与抗病毒药物和其他抗菌药物的联用处方分别有 11 张和 12 张;605 张多西环素处方所涉患儿中,开展肺炎支原体检测的有 533 例,其阳性检出率为 86.12%,而超说明书用药患儿和超适用人群用药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75.21% 和 93.82%;开展肺炎支原体耐药基因检测的有 297 例,其阳性检出率为 86.53%,而超说明书用药患儿和超适用人群用药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83.46% 和 92.92%;此外,有 395 例(占 65.29%)患儿在使用多西环素前的7 d 内服用过大环内酯类药物,而多西环素超适用人群用药患儿中有 157 例(占 83.07%)在7 d 内服用过大环内酯类药物;循证分析结果显示,287 张多西环素超说明书用药处方中有循证学证据支持的有 266 张(占 92.68%)。结论: 医院儿科多西环素存在较多的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其中尤以超适用人群用药为多,虽然仅少数无循证学证据支持,但临床仍应加强超说明书用药的相关培训,以保障患儿的用药安全。
  • 药学监护
    孙桂英, 倪晓艳, 李颖, 徐溯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1): 1092-1097.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1-002
    目的:分析 1 例星座链球菌致患者眼眶蜂窝织炎伴血流感染的诊治过程,为临床类似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男,60 岁)因“右眼红肿 10 d 伴化脓 1 周”而入院治疗;入院查体示,患者右眼肿胀严重,并可见较多黄白色脓性分泌物;血清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感染指标均偏高;考虑眼部感染的病原菌多为革兰阳性菌,但不排除合并颅内感染,遂经验性予利奈唑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并辅以清创引流;次日,患者血培养检出星座链球菌,而第 3 天的脓性分泌物标本中亦检出星座链球菌,且药敏结果提示其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唑肟均敏感;综合患者平时血糖控制不佳、口腔卫生较差和存在慢性鼻窦炎等情况,考虑星座链球菌为此次感染的致病菌,并排除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可能,故停用利奈唑胺,但考虑当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抗菌作用良好,故继续延用;经过 13 d 的抗感染治疗,患者右眼的红肿、化脓等症状和感染指标均明显好转。结论:星座链球菌作为体表和口鼻腔的常见细菌,对正常人较少引发感染,但对基础条件较差的人群其感染风险将显著升高;对此,临床应做好病原菌的判别,从而为针对性地抗感染治疗提供指导。
  • 药学监护
    吴西雅, 尹霏霏
    抗感染药学. 2024, 21(7): 682-685.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7-004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耶氏肺孢子菌与新型隐球菌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为临床此类免疫抑制患者真菌感染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一肾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因“胸闷气促、纳差 20 余天”来院就诊,临床结合胸部 CT 检查结果,考虑其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入院后,患者血常规、生化常规和血气分析除肌酐水平较高外无明显异常,但 2 d 后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回报阳性,(1,3)-β-D-葡聚糖试验呈阳性,肺泡灌洗液的涂片和六胺银染色均发现隐球菌样真菌孢子和少量耶氏肺孢子菌,并且肺泡灌洗液的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查提示真菌阳性(新型隐球菌、耶氏肺孢子菌),遂确定患者的诊断为新型隐球菌和耶氏肺孢子菌所致真菌性肺炎,随即予以氟康唑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近 1 周后,患者肌酐水平持续升高,为减小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遂决定减小氟康唑的剂量和减少复方磺胺甲噁唑的用药频次;又 18 d 后,考虑患者胸闷气促症状明显好转,且肌酐水平较前明显降低,遂准予患者出院;3 个多月后,患者复查胸部 CT 显示,病灶明显吸收或好转。结论:临床上肺部混合真菌感染较为少见,并且对于免疫低下患者稍有不慎更是极为凶险,故完善检查以及早明确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是极为重要的。
  • 综述与论坛
    侯举, 夏延哲, 李佳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0): 983-987.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0-001
    细菌耐药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革兰阴性菌(carbapenem-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CR-GNB)的危害尤为严重。临床对 CR-GNB 感染的防治手段非常有限,故迫切需要新型抗菌药物。头孢吡肟-他尼硼巴坦钠是由第 4 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和新型广谱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尼硼巴坦钠组成的复方制剂,其对 A、B、C 和 D 4 类 β-内酰胺酶都具有直接的抑制活性,因而可能对 CR-GNB 等耐药菌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该文从头孢吡肟和他尼硼巴坦钠的作用机理、药学特性、抗菌活性、临床研究、抑酶/抑菌谱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从而为头孢吡肟-他尼硼巴坦钠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 药学监护
    顾融融, 罗佳, 范小飞, 王金丽, 陈伯华
    抗感染药学. 2024, 21(8): 785-788.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8-003
    目的:分析 1 例肠球菌所致颅内感染患者继发广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所致肺部感染的抗感染治疗过程,为临床类似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因摔伤头部致头痛头晕 1 月有余且未见好转而入院治疗,考虑患者近 2 周有发热,且脑脊液中蛋白质和氯化物均有异常,认为存在颅内感染,遂先经验性予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之后,MRI 检查提示患者存在硬膜下脓肿可能,PMseq-DNA 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提示铅黄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于是行硬膜下脓肿引流术和颅骨去骨瓣减压术,术中可见大量黄白色脓液和脑皮层表面广泛脓苔覆盖,于是将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为利奈唑胺+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 10 d 后,患者体温下降明显,且脑脊液培养多次均为阴性;但又 1 周后,患者胸部 CT 检查提示两肺渗出性改变较前进展,并且痰培养检出广泛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遂停用美罗培南,改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奥硝唑;治疗 7 d 后,患者感染指标较强明显好转,又降阶梯使用美罗培南,但延长输注时间,以巩固抗感染疗效。结论:颅内感染这类严重感染的患者,有不少容易发生继发性肺部感染,临床药师应积极配合医生,加强相关监测,并及时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以促进患者的预后改善。
  • 药物不良反应
    杨博, 王洁
    抗感染药学. 2024, 21(9): 895-899.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9-005
    目的: 通过文献检索分析盐酸罂粟碱的配伍禁忌情况及其应对策略,为保障临床盐酸罂粟碱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以“罂粟碱”“配伍禁忌”“稳定性”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等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采集文献中所列配伍禁忌药物的相关信息,并探究盐酸罂粟碱与配伍禁忌药物合用时的用药安全策略。结果: 在数据库中共检索到与盐酸罂粟碱配伍禁忌相关的文献 19 篇,共涉及 11 类 27 种药品,其中 20 种进行了实验验证;11 类药物中,主要的药物种类为消化系统用药(6 种)、抗感染药物(5 种)、中药注射剂(4 种)和心血管系统用药(3 种);27 种药品与盐酸罂粟碱配伍后均以出现浑浊、絮状物或沉淀为主要特征,其中明确配伍禁忌与 pH 值相关的药品有 16 种;针对这 27 种药品,应避免盐酸罂粟碱与其合用或续接输注,必须续接输注时应选用合适溶媒进行充分冲管。结论: 盐酸罂粟碱属于强酸弱碱性药物,其稳定性与溶液的 pH 值密切相关,将其与其他药物配伍或续接使用时,务必注意药物的酸碱度,以避免配伍禁忌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学监护
    王言, 梁悦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1): 1098-1100.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1-003
    目的:分析 1 例骨髓炎合并肥胖症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及其药学监护,为临床肥胖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该患者因“右膝关节肿痛伴活动受限 10 余天”入院,入院后即经验性予头孢呋辛抗感染治疗;次日,血清检查提示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感染指标均明显异常,结合患者有骨折史和骨髓炎史,考虑此次亦为骨髓炎,遂将头孢呋辛调整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2 d 后,予清创引流手术,并取脓液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且其对甲氧西林、左氧氟沙星敏感;根据患者病原学结果,并因其既往病史考虑病原菌很可能存在生物被膜加之在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期间患者 2 次出现风团样皮疹,遂将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为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由于左氧氟沙星为脂溶性药物,而患者的身高和体质量符合肥胖症标准,故建议左氧氟沙星的用法用量宜为“0.75 g,q24h”;近 2 周后,患者症状和感染指标均明显改善,遂准予出院。结论:对于肥胖症患者,临床在制定给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药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特点,以保证药物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药物不良反应
    乌丹, 李利欣, 郭冬杰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0): 1000-1004.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0-004
    目的: 综合现实病例和相关文献报道,分析多黏菌素 B 所致神经肌肉阻滞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多黏菌素 B 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临床上 1 例多黏菌素 B 致神经肌肉阻滞病例的发生特点,并以“多黏菌素(polymyxin)”、“神经毒性(neurotoxicity)”或“神经肌肉阻滞(neuromuscular block)”为主题词在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采集其中所报病例的相关资料,分析多黏菌素 B 所致神经肌肉阻滞的临床特点。结果: 共检索到有效文献 6 篇,涉及病例 8 例;在 9 例多黏菌素 B 致神经肌肉阻滞病例中,有 8 例发生于首次用药后的 5 d 内,而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7 例)和口周异常(5 例),其中有 6 例呼吸困难患者进行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处置;经过处置,除 1 例后续因发生感染性休克而死亡外,其余均好转或痊愈。结论: 神经肌肉阻滞为多黏菌素 B 较少见的不良反应,尽管少见,但其结果却较为严重,尤其是呼吸困难应着重关注,对此临床应加强多黏菌素 B 的用药监护,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经验交流
    李敏, 张曼曼
    抗感染药学. 2024, 21(6): 587-592.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6-008
    目的:基于成本效果分析法,比较和评价集采与原研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细菌性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临床更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12 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191 例使用了集采或原研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细菌性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1∶1 最近邻匹配法进行倾向评分匹配,比较集采与原研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细菌性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结果:经倾向评分匹配,最终纳入的有效病例有 110 例,其中集采组和原研组各 55 例;集采组和原研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69.09% 和 70.91%,其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58.18% 和 60.00%,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 5.45% 和 3.64%,3 项指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经济学分析显示,集采组和原研组患者的人均治疗费用分别为 67 804.11 元和 75 193.52 元,而其成本-效果比(cost-effectiveness ratio,CER)则分别为 981.39 和 1 060.56,得到原研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 effectiveness ratio,ICER)为 4 060.11;敏感性分析显示,当成本下调10% 时,每使 1 例患者临床获益,原研组需要的增量成本为 3 654.10 元;当而效果下调 10% 时,每使 1 例患者临床获益,原研组需要的增量成本为 4 505.74元。结论:集采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原研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在治疗细菌性感染患者时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集采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在经济性上明显更具优势。
  • 经验交流
    钱晓兰, 朱洁, 刘上东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1): 1125-1129.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1-008
    目的:分析集中带量采购背景下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多元化管理的效果,为促进临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借助医院信息系统和相关软件,提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无锡市中医医院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资料,将其中 2022 年 1—12 月采取常规管理模式时的数据设为对照组,将 2023 年 1—12 月采取多元化管理模式时的数据设为干预组,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尤其是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随机抽取 2022 年和 2023 年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住院病历各 360 份,进行合理用药点评,分析多元化管理前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状况。结果:经过多元化管理干预,全院的 AUD 由 2022 年的 32.86 下降至 2023 年的 32.23,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 AUD 则由 2022 年的 4.81 下降至 2023 年的 3.48;多元化管理干预前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均是临床主要使用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品种,其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替加环素的 DDDs 均较干预前有所升高,美罗培南的 DDDs 则较前下降;多元化管理干预后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前的总微生物送检率明显高于干预前(86.39% vs 82.56%,P<0.05),其中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病原学送检率亦较前明显上升(91.01% vs 84.19%,P<0.05);合理用药点评结果显示,合理用药点评结果显示,干预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0% vs 9.44%,P<0.05)。结论:在集中带量采购背景下采取多元化管理可以有效规范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其不必要使用,并且提高其合理用药水平。
  • 综述与论坛
    旷正越, 朱卫民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1): 1087-1091.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11-001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其较强的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头孢地尔是一种新型铁载体头孢菌素,其对包括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肠杆菌科细菌在内的多种革兰阴性菌具有强大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该文主要就头孢地尔的作用机制、体外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研究,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地尔的耐药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头孢地尔针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药物不良反应
    金芬, 王萌萌, 卜学彬, 黄晨
    抗感染药学. 2024, 21(5): 461-464.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5-004
    目的:基于文献与相关实例,分析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莫西沙星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以“莫西沙星(moxifloxacin)”、“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过敏反应(anaphylaxis)”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 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相关文献,采集患者的相关流行病学信息,结合医院此前上报的 1 例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结果:在国内外数据库中共检索到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相关文献 13 篇,涉及患者 15 例;在总共 16 例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15 例 vs 1 例),<60 岁者 14 例,≥60 岁者 4 例;潜伏期≤ 1 h 者 9 例,潜伏期>1 h~7 d 者 6 例;发生超敏反应综合征的有 3 例,而超敏反应的有 10 例;在转归方面,11 例患者在停药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类药物后好转,4 例患者在停用但未予以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也好转,有 1 例患者因发生爆发性肝衰竭而最终死亡。结论:莫西沙星所致过敏反应多发生于女性患者,且潜伏期较短,其严重程度可从较轻的皮疹、瘙痒到较重的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故临床在应对莫西沙星所致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做到早识别、早处置,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综述与论坛
    余杏锋
    抗感染药学. 2024, 21(6): 555-558.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6-001
    脓毒性休克是指侵入血液循环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激活宿主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从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并进一步作用于机体各个器官、系统,造成组织细胞破坏、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最终导致以休克为突出表现的危重综合征。左西孟旦作为一种钙离子增敏剂,不仅能提高心肌收缩力且不增加细胞氧耗,还能扩张冠状动脉和全身血管,从而改善血流动力学。该文主要从脓毒性休克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病机制、左西孟旦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以及左西孟旦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和潜在风险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左西孟旦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 经验交流
    金薇, 叶江浩, 王丽江, 吴玉华, 祝海燕, 骆丽萍, 吴妙莲
    抗感染药学. 2024, 21(5): 479-482.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5-008
    目的:分析 PDCA 循环管理在降低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中的效果,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4 月—6 月实施 PDCA 循环管理前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资料设为实施前组,2020 年 7月—2021 年 9 月实施 PDCA 循环管理后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资料设为实施后组,分析实施 PDCA 循环管理前后全院和各科室 AUD 的达标情况,以及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实施 PDCA 循环管理前,全院住院患者的 AUD 均在 40 以上,并且 AUD 不达标的科室占比始终在 65.00% 以上;在实施 PDCA 循环管理后的 15 个月内,除有 1 个月外,其他月份的全院 AUD 均在 40 以下,并且 AUD 不达标的科室占比也逐渐下降,最低至 28.57%;此外,随着 PDCA 循环管理实施,全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也有呈下降趋势。结论:PDCA 循环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住院患者的 AUD,并且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还可以降低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从而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
  • 经验交流
    蔡彩敏, 谢根英, 曾国富, 谢素治, 黎碧云
    抗感染药学. 2024, 21(8): 815-821.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8-009
    目的:分析医院住院患者抗感染药学会诊的实践情况,为临床药师药学会诊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2 月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的 77 例开展抗感染药学会诊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所在科室、微生物检查结果、会诊意见及其被采纳情况、治疗结局等资料,分析接受抗感染药学会诊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77 例接受抗感染药学会诊的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50 例 vs 27 例),年龄上以>60 岁的老年患者居多(43 例,占 55.84%);患者主要来自普外二科(26 例,占 33.77%)和泌尿疼痛科(20 例,占 25.97%),其次为心血管科(11 例,占14.29%)和肿瘤血液科(10 例,占 12.99%);77 例患者中微生物检查结果呈阳性的有 46 例,共检出病原菌 46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 22 株、革兰阴性菌 22 株和真菌 2 株;临床药师提出的会诊意见主要集中于“调整抗菌药物品种”(46 例,占 59.74%)和“保持当前抗感染治疗方案”(21 例,占 27.27%);77 例患者中,有 73 例的药学会诊意见被医生采纳,其中患者治疗结局为康复或好转的有 57 例,而结局为病情加重或治疗无效的有 16 例。结论:医院临床药师开展药学会诊,提出个性化的药物治疗建议,受到了临床的欢迎和接受,并且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 经验交流
    丁超, 郑玉, 季崇裕, 徐国新, 陈龙
    抗感染药学. 2024, 21(8): 833-837.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8-013
    目的:分析医院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表型类型和其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 CPKP 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7 年 11 月 1 日—2021 年 5 月 31 日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不同住院患者分离出的 98 株 CRKP 作为研究资料,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mCIM)、乙二胺四乙酸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eCIM)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仪检测 CRKP 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并通过纳入同时期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分析发生 CRKP 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PCR 检测结果显示,98 株 CRKP 中检出 89 株产 KPC 酶菌株,其中 blaKPC 阳性菌株 87 株、blaNDM 阳性菌株 2 株,未检出 blaVIM 和 blaOXA-48 阳性菌株;mCIM 与 eCIM 联合检测结果显示,98 株 CRKP 中,产 KPC 型丝氨酸酶的有 86 株,产金属 β-内酰胺酶的有 4 株;与 PCR 法相比,单用 mCIM 检测产 KPC 酶 CRKP 的敏感性为 98.88%,特异性为 77.78%,Kappa 值为 0.807(P<0.05);mCIM 和 eCIM 联合检测产 KPC 型丝氨酸酶 CRKP 的敏感性为 97.70%,特异性为 90.91%,Kappa 值为 0.852(P<0.05);mCIM 和 eCIM 联合检测产金属 β-内酰胺酶 CRKP 的敏感性为 100.00%,特异性为 97.92%,Kappa 值为 0.657(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行机械通气和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是发生 CRKP 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 KPC 酶型是医院住院患者所检出的 CRKP 的主要耐药表型,mCIM 与 eCIM 联合检测可以检测出 CRKP 的耐药表型;此外,行机械通气和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是发生 CRKP 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此临床应加强监护和管理,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 经验交流
    秦楠, 张美, 郑爽, 沈海娟, 李轶
    抗感染药学. 2024, 21(7): 703-707.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7-009
    目的:分析医院 2023 年门急诊处方的合理用药点评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 2023 年 1—12 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 15 060 张门急诊处方作为研究资料,采集处方中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以及药物的种类、剂型、用法、用量等信息,依据相关指南、共识、药品说明书等资料对处方进行合理用药点评,分析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和科室分布。结果:处方点评结果显示,15 060 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有 146 张,不合理发生率为 0.97%;此外,全年门诊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7.00%,而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为65.73%;146 张不合理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为“用法用量不适宜”(62 张,占 42.47%)和“适应证不适宜”(37 张,占 25.34%),次要原因为“医师签名盖章不规范”(20 张,占 13.70%);146 张不合理处方基本涉及医院所有门急诊科室,而不合理率最高的前 3 个科室依次为普外科、消化内科和放疗科,其不合理发生率依次为 1.75%、1.60% 和 1.60%。结论:医院 2023 年门急诊的用药情况整体较为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大检查和培训的力度,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 经验交流
    郑慧
    抗感染药学. 2024, 21(6): 617-620.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6-015
    目的:分析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与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机会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3 年 1 月—12 月现住址为吉安市的 1 377 例接受抗艾滋病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机会性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采集所有艾滋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感染途径、临床分期等基本临床信息,以及血中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等指标的水平,分析机会性感染的发生与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的关系。结果:1 377 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有 130 例(感染发生率为 9.44%),感染主要累及呼吸系统(55 例,占 42.31%),其次为皮肤黏膜(25 例,占 19.23%);机会性感染患者的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显著低于非机会性感染患者(145.28±56.39 vs 211.25±57.10,P<0.05),而其病毒载量>104/mL 的比例则明显高于非机会性感染患者(76.15% vs 22.05%,P<0.05);Spearma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356,P<0.001),而与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321,P<0.001)。结论:艾滋病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概率较高,而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和病毒载量的上升会增加机会性感染的发生风险,临床应加强对风险患者的管理和照护,以减少或及早发现机会性感染的发生。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24, 21(5): 447-450.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5-001
    小檗碱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除了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腹泻、抗高血压、抗缺氧、降血糖和降血脂等作用外,还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该文主要从小檗碱一直皮肤癌的形成,以及抑杀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和人皮肤鳞癌 A431 细胞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为小檗碱在皮肤癌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24, 21(7): 667-671.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7-001
    小檗碱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除了抗炎、抗菌、抗病毒、抗高血压、抗缺氧、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外,还具有抗肿瘤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团体对小檗碱在抗胰腺癌领域的作用进行了诸多深入研究,取得不少重要成果。因此,该文主要就小檗碱的抗胰腺癌作用及其药理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做了分析。
  • 经验交流
    张鹰, 程欢
    抗感染药学. 2024, 21(6): 614-616.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6-014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用药情况,为促进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贛州市中医院的门诊抗菌药物处方 7 859 张作为研究资料,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和相关指南共识等,对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用药点评,分析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的临床特点。结果:处方点评结果显示,2 年间医院门诊 7 859 张抗菌药物处方中共发现不合理处方 719 张,不合理率为 9.15%,其中 2022 年的处方不合理率低于 2021 年(7.65% vs 10.59%);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主要原因是用法用量不适宜(325 张,占 45.20%),其次为联合应用不适宜(110 张,占 15.30%)和药物遴选不适宜(106 张,占 14.74%);医院门诊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涉及的药物种类主要为头孢菌素类(285 张次),其次为喹诺酮类(177 张次)和青霉素类(128 张次);医院门诊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主要来自急诊(215 张,占 29.90%),其次为内科(142 张,占 19.75%)和骨科(135 张,占 18.78%)。结论:医院门诊抗菌药物整体使用较为合理,但仍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分布在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医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管理,定期开展处方点评,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 经验交流
    董春萍, 伍定辉
    抗感染药学. 2024, 21(5): 487-490.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5-010
    目的:探究厦门地区结核病患者对利福平与异烟肼的耐药情况及其耐药基因突变位点,为临床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 1 029 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各种临床标本并通过 DNA 微阵列芯片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对利福平与异烟肼的耐药情况及其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的分布情况。结果:1 029 例结核病患者分离出的 MTB 对利福平和/或异烟肼的总耐药率为 18.56%(191/1 029);男性患者对利福平和/或异烟肼的总耐药率略高于女性(19.24% vs 16.60%,P>0.05);在各年龄段中,40~<60 岁患者对利福平和/或异烟肼的总耐药率最高(19.80%),而<20 岁患者对利福平和/或异烟肼的总耐药率最低(12.82%),但各年龄段结核病患者对利福平和/或异烟肼的总耐药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53,P>0.05);共有 127 例患者的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 rpo B 发生突变,突变率为 12.34%,位点 531(C→T)突变频率最高(为 52.76%),共有 141 例患者的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发生突变,其中 kat G 基因突变 100 例,突变率为 9.72%,位点 315(G→C)突变频率最高(为 68.09%),inh A 基因启动子突变 40 例,突变率为 3.89%,kat G 基因和 inh A 基因启动子同时突变 1 例;1 029 例结核病患者中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发生率为 7.48%,基因 rpo B 531(C→T)-kat G 315(G→C)的突变率最高(为 45.45%),有 1 例患者的MTB 的 rpo B、kat G和 inh A 基因均发生了突变。结论:厦门地区 MTB 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的形势严峻,rpo B 531、kat G 315 和 rpo B 531-kat G 315 是其利福平耐药、异烟肼耐药和耐多药的主要突变位点。
  • 药物不良反应
    金薇, 骆丽萍, 吴妙莲
    抗感染药学. 2024, 21(6): 582-586.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6-007
    目的:分析医院 2021—2022 年抗菌药物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2022 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 116 例抗菌药物相关 ADRs 报告作为研究资料,采集 ADRs 的报告类型、累及器官(或系统)、处置结局,所涉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所涉药物的品种、用药途径和用药原因等信息,分析抗菌药物相关 ADRs 的临床特点。结果:116 例 ADRs 所涉的患者中,性别上男性多于女性(64 例 vs 52 例),年龄上以 18~<75 岁占比为主(90 例,占 77.59%);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因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44 例,占 37.93%),其次为尿路感染(18 例,占 15.52%)和术后感染(13 例,占 11.21%);所涉抗菌药物的种类主要为喹诺酮类(36 例,占 31.03%)、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27 例,占 23.28%)和头孢菌素类(20 例,占 17.27%),而涉及的品种主要有左氧氟沙星(30 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19 例)和头孢曲松(12 例);所涉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99 例,占 85.34%),而 ADRs 主要发生在给药后的 60 min内(81 例,占 69.82%);抗菌药物相关 ADRs 主要累及患者的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主要的临床表现则为瘙痒、皮疹和皮肤发红;116 例 ADRs 中,报告类型主要为“一般”(94 例,占 81.03%),而“严重”的有 16 例(占 13.79%),“新的一般”的有 6 例(占 5.17%);100 例严重程度为“一般”的 ADRs 患者,在停用可疑药物或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或痊愈;16 例严重程度为“严重”的 ADRs 患者中,在处置后,有 15 例均得到好转,余 1 例结局不详。结论:医院抗菌药物相关 ADRs 在患者年龄、所涉药物种类、累及器官方面有其一定的规律,临床应加强对风险患者的护理和观察,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经验交流
    郭轶芳
    抗感染药学. 2024, 21(7): 707-710.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7-010
    目的:分析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用药状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 2023 年 7—12 月遂川县人民医院门急诊的抗菌药物处方 2 700 张(450 张/月)作为研究资料,采集处方中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就诊科室,以及所用药物的种类、数量、用法用量等信息,依据相关权威资料对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用药点评,分析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的用药状况。结果:2 700 张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涉及的药物种类主要为头孢菌素类 865 张(32.04%)、青霉素类 711 张(26.33%)和喹诺酮类 533 张(19.74%);处方点评结果显示,2 700 张抗菌药物处方中有不合理处方 246 张,不合理率为 9.11%;246 张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中,门诊处方明显多于急诊处方(223 张 vs 23 张),并且不合理处方主要来自内科(153 张),而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为“用法用量不合理”(162 张,占 65.85%)。结论:医院门急诊所用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为主,抗菌药物的使用整体较为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临床应对重点问题和重点科室加强监督、管理和培训,以提高其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
  • 经验交流
    潘琴香, 李卫卫, 刘洋
    抗感染药学. 2024, 21(7): 718-720.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7-013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在优化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前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状况,为下一步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选取 2020 年 1—12 月实施优化管理前医院门诊的 185 789 张处方(设为管理前组),以及 2021 年 1—12 月实施优化管理前医院门诊的 213 570 张处方(设为管理后组)作为研究资料,采集处方中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以及所用药物的种类、名称、用法、用量等信息,并依据相关权威文献对抽取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合理用药点评,分析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管理成效。结果:医院 2021 年门诊总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 2020 年(16.42% vs 17.11%,P<0.05),但 2021 年 3 月、4 月、5 月、6 月和7 月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则高于 2020 年(P<0.05);处方点评结果显示,2021 年门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率明显低于 2020 年(6.00% vs 22.53%,P<0.05)。结论:实施优化管理后,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明显更加规范,并且不合理使用情况明显减少。
  • 药学监护
    卢妍全, 刘沙
    抗感染药学. 2024, 21(6): 564-569.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6-003
    目的:分析 1 例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合并其他部位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为临床类似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该患者因近 1 个月间断发热而入院,因偶有咳嗽咳痰,故临床初步考虑为肺部感染,遂经验性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完善入院检查后,根据心脏彩超结果,临床考虑存在右心 IE;对此,临床药师建议加用万古霉素,以覆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但临床考虑患者发热日渐好转,遂未予采纳;然而,1 周后患者再次发热,且血培养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但考虑患者肾功能情况,临床选用了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2 d 后,考虑患者肾功能好转,遂改用万古霉素;很快,患者发热症状明显改善;此外,考虑近期患者尿真菌培养反复检出近平滑假丝酵母,临床加用了氟康唑治疗,10 d 后尿真菌培养转阴。结论:对于复杂感染患者,临床药师应充分考虑患者病情,以协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从而制定更个体化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并实施药学监护,进而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实验研究
    袁琴, 李曼, 张露蓉
    抗感染药学. 2024, 21(6): 559-563.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6-002
    目的:比较白花蛇舌草鲜品水提液和醇提液体内外抗炎作用的差异,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水或 75% 乙醇对白花蛇舌草鲜品进行回流提取,并对提取液进行浓缩和冷冻干燥,得到提取物粉末;将提取物粉末配置相应的生药溶液,观察其对炎症模型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和小鼠的抗炎作用,并比较水提液和醇提液在其中的作用差异。结果:白花蛇舌草鲜品水提液和醇提液均可抑制脂多糖致炎的 RAW264.7 的活力,并且总体上水提液对致炎的 RAW264.7 中白介素-6、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的抑制率优于醇提液;此外,白花蛇舌草鲜品水提液和醇提液均能减轻炎症模型小鼠耳肿胀和减少扭体次数,且水提液的整体效果优于醇提液。结论:白花蛇舌草水提液和醇提液的抗炎作用有差异,水提液综合抗炎效果优于醇提液,这可能与其成分差异有关。
  • 经验交流
    王晟, 耿力, 屈明超
    抗感染药学. 2024, 21(6): 592-599.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6-009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灯盏细辛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检索灯盏细辛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在 GeneCards、TTD 和 OMIM 数据库检索高血压的相关蛋白靶点,通过 Uniprot 数据库和 STRING 数据库获取靶点的基因名称;绘制韦恩图(Venn-diagram),得到交集靶点,随后利用 Cytoscape 3.10.0 版软件构建“灯盏细辛-成分-高血压-靶点”网络图获取主要的化合物成分,然后通过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网络获取灯盏细辛治疗高血压的主要靶点;再利用 DAVID 数据库对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 GO 功能富集分析和 KEGG 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对主要化合物和主要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计算结合能。结果:经筛选,得到灯盏细辛作用靶点 207 个、高血压相关靶点 1 585 个和交集靶点 113 个;其中,Degree 值前 5 位的成分依次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刺芒柄花素、黄芩素,而 Degree 值前 5 位的交集靶点依次为蛋白转录因子激活蛋白 1(JUN)、抑癌基因 p53(TP53)、热休克蛋白HSP90-α(HSP90AA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1(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GO 功能富集分析和 KEGG 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活性氧信号通路、PI3K-Akt、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是灯盏细辛治疗高血压的主要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前 5 位成分和前 5 位交集靶点的结合能均小于 –5 kJ/mol,表明主要成分和主要靶点的结合较好。结论:灯盏细辛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可以较好地与高血压的治疗靶点相结合,因而具有可开发成为治疗高血压药物的潜在可能。
  • 经验交流
    黄南平
    抗感染药学. 2024, 21(7): 732-736.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7-017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干预措施,为临床 TURP 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2023 年 6 月分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86 例行 TURP 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20)和未感染组(n=66),采集所有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收入状况、家族疾病史、基础疾病、吸烟史、饮酒史、抗菌药物使用、手术时长、前列腺体积等信息,分析 TURP 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URP 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前尿潴留是否行导尿术、术前是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长具有相关性(P<0.05),而年龄≥60 岁、合并糖尿病、术前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前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长是 TURP 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显示,其接受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 0.924,而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正曲线、原始曲线与理想曲线均较相近,并且当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阈值>0.328 时,可获得临床净收益。结论:TURP 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前尿潴留是否行导尿术、术前是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长密切相关,而以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感染的发生,故临床对相关风险患者应加强管控和监护,以减少相关感染的发生。
  • 药物不良反应
    涂上卿, 张鎏, 张嵩, 汤博文, 傅品祥
    抗感染药学. 2024, 21(7): 691-694.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7-006
    目的:分析医院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抗结核药物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医院收治的 897 例进行抗结核治疗的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 ADRs 的发生情况,并采集患者的年龄,以及 ADRs 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等信息,以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 ADRs 的临床特点。结果:897 例结核病患者中发生抗结核药物相关 ADRs 的有 378 例,ADRs 发生率为 42.14%;378 例 ADRs 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60 岁(192 例,占 50.79%),其次为>40~60 岁(90 例,占 23.81%)和>18~40 岁(81 例,占 21.43%);抗结核药物所致 ADRs 的发生时间以用药后的>15~30 d居多(123 例,占 32.54%),其次为用药后的≤15 d(78 例,占 20.63%)和>45~60 d(76 例,占 20.11%);抗结核药物所致的 ADRs 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伤(141 例,占 37.30%)、胃肠道反应(90 例,占 23.81%)和泌尿系统异常(69 例,占 18.25%);抗结核药物所致 ADRs 的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287 例,占 75.93%),重度的仅 6 例(占 1.59%)。结论:医院抗结核药物相关 ADRs 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人群以中老年为主,其症状表现多较为轻微,对此临床仍应高度重视,做好患者的用药监测,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综述与论坛
    潘梓烨
    抗感染药学. 2024, 21(9): 879-883.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9-001
    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等作用。但补骨脂也因其肝毒性的副作用,而引起了人们对其用药安全的担忧。该文主要从补骨脂与肝损伤的关系、补骨脂的肝毒性成分、补骨脂的肝毒性特点及其减毒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补骨脂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 经验交流
    郑少兵, 徐岚
    抗感染药学. 2024, 21(9): 934-936.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9-013
    目的: 分析新干县 2020—2022 年儿童呼吸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儿童的肺炎支原体感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新干县妇幼保健院和新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2 000 例呼吸系统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情况,并采集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病年份和季节、所引发疾病等信息,分析儿童呼吸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状况。结果: 2 000 例呼吸系统感染患儿中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 599 例,发生率为 29.95%;2020—2022 年 3 年间,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依次为 12.91%、31.58% 和 44.22%),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013,P<0.001);在性别方面,不同性别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5,P=0.104);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18,P=0.007),其中>3~7 岁的感染发生率最高(为 33.01%);在季节方面,不同季节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76,P<0.001),其中冬季和秋季的感染发生率最高(分别为 37.22% 和 30.04%);不同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445,P<0.001),其中肺炎的支原体感染率最高(为 43.44%)。结论: 新干县 2020—2022 年儿童呼吸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在患儿年龄、发生季节和所引发疾病方面存在各自的特点,医院可进行科普宣教时可呼吁高风险群体在高发季节做好防护,以避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