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22, 19(9): 1243-1247.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2.09-001
    厚朴具有调节胃肠道蠕动的作用,尤其是在胃肠道动力障碍时可较显著地改善胃肠推进功能,促进排便,故在临床上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麻痹具有良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胃动素和胃泌素分泌、促进 Cajal 间质细胞的增殖、增加胃肠道节律性收缩有关。此外,厚朴还具有肠黏膜保护和抗腹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和抗炎作用有关。该文综述了中药厚朴对肠道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 合理用药
    宋微, 刘佳庆, 何芳华, 吴敏智
    抗感染药学. 2022, 19(8): 1152-1154.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2.08-015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梅毒、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情况,为临床相似病例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接诊该患者后根据其既往病史情况、当前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明确了其艾滋病合并梅毒、带状疱疹等诊断,其中梅毒仍处在早期,遂制定了规范的抗病毒和抗梅毒治疗方案,并追踪观察和分析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经过 2 周的规范治疗,患者皮肤部位病灶显著好转,水疱基本干涸结痂,下腹部溃疡基本愈合。结论: 艾滋病患者 T 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病毒、细菌等感染,且抗梅毒治疗效果欠佳,临床在规范治疗的同时应及早注意神经梅毒等危险情况的排查,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 合理用药
    郑东, 郑重践, 陈璟巧
    抗感染药学. 2022, 19(3): 355-357.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2.03-013
    目的: 分析医院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饮片的临床使用特点,为科学制定采购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抽取 2017 年—2019 年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饮片的品种、用量、销售额等数据,分析其临床使用情况。结果: 2017 年—2019 年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饮片的使用量和金额均呈逐年升高之势,且增幅较大,但其使用量和金额在所有中药饮片中的占比相对较为稳定;2017 年—2019 年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饮片中,清化热痰药、温化寒痰药、止咳平喘药 3 个亚类的年使用量构成比例基本稳定,而 3 个亚类下 TOP 3 品种的年使用量呈逐年升高趋势,但各品种间的构成比例保持了基本稳定;2017 年—2019 年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饮片中销售金额 TOP 9 的品种分别为姜半夏、浙贝母、桔梗、竹茹、燀苦杏仁、瓜蒌、桑白皮、百部、炒芥子,这 9 个品种的销售金额与年使用量基本呈同步增加的趋势,仅浙贝母、桑白皮和炒芥子有些许不同。结论: 应根据临床需求,关注气候对疾病证型的影响,了解中药种植、采收加工、储存、供需信息对中药市场行情的影响,合理预测,科学制定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饮片的采购计划,确保其临床使用。
  • 药物不良反应
    马换青, 马长兴, 孙博, 张二锋
    抗感染药学. 2020, 17(12): 1825-1829.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0.12-035
    目的: 分析谷红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其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互联网,以“谷红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分析”“影响因素”为关键词,检索 2005 年 1 月—2020 年 2 月期间 PubMed、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CQVIP)、大医医学网(DAYI100)以及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系统;收集有关谷红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病例报道,统计患者的基本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累及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等特征,采用 WHO 制定的不同药品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评分方法,分析其不良反应分级及其转归情况,探究其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 32 篇文献,涉及 64 例患者(其中男性 38 例,女性26 例);55 岁以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占 76.57%,大多发生在用药 1 d 内(53 例,82.81%);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皮肤及附件损伤、呼吸系统损伤和全身过敏反应等;其转归时间多在停药或对症治疗 1~3 d 内。结论: 谷红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涉及多脏器,甚至有过敏性休克出现的可能,临床使用此药时应高度重视并严密监测,以遏制或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 合理用药
    徐婷婷, 魏国士, 苏莎莎
    抗感染药学. 2021, 18(11): 1601-1605.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1.11-011
    目的: 探讨 2019 年医院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病原菌的耐药率与用药构成比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12 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 51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采集标本(包括痰液、分泌物、尿液、胸腔积液、脑脊液等),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完成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统计患者的年龄分布、标本的来源情况,分析 51 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和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构成比和疗效。结果: 送检标本中第一次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患者共 81 例,剔除分离出污染或定植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 30 例,纳入研究的患者 51 例,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70~80 岁(占 49.02%);51 例患者均完成标本的采集,采集标本来源前 2 位为痰液、肺泡灌洗液,分别占 70.59% 和 17.65%;对 51 例患者进行鲍曼不动杆菌分离和耐药率分析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氨曲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均为 100.00%);对确定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均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有效率居前 2 位的分别为亚胺培南+替加环素和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分别为 100.00% 和 60.00%。结论: 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较高,其耐药率亦相对较高;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感控培训,根据耐药情况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 大咖论坛
    李亮, 刘宇红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0): 1005-1010.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10-001
  • 合理用药
    王艳丽
    抗感染药学. 2021, 18(9): 1333-1335.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1.09-026
    目的: 分析医院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道分泌物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医院 2018 年 3 月—2020 年 5 月诊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 159 例病历资料,统计其耳道分泌物中病原菌培养分布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159 例患者耳道分泌物标本中,检出病原菌 182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分别占 44.50%、41.21%、14.28%;所有病原菌中占比最高的菌株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光滑假丝酵母;药敏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 G 的耐药率大于 8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哌酮、头孢呋辛的耐药率也均大于 79%。结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临床应当根据细菌培养及其药敏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综述与论坛
    刘欣元, 盛德乔
    抗感染药学. 2023, 20(8): 783-789.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08-001
    金银花是常见的传统中药,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和增强免疫等多种药理学活性。目前,从金银花中分离到多种抗菌活性成分,其中以有机酸类、黄酮类、三萜皂苷类、挥发油类为主,部分有效成分的抗菌作用及其药理机制已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该文从金银花中抗菌活性成分的种类、抗菌作用及其药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这些有效成分的下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耐药监测
    龚勇勇
    抗感染药学. 2023, 20(4): 440-442.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04-025
    目的 分析医院妇科患者阴道分泌物中支原体培养与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 3 月—2022 年 3 月宜黄安康医院诊治的 316 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阴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支原体感染现状、支原体感染类型,以及药敏结果对抗菌药物用药的影响。结果 316 例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培养、检出支原体阳性患者 100 例,其支原体感染率为 31.65%;支原体阳性患者中,检出单纯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 58 例(占 58.00%)、单纯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 7 例(占 7.00%)和 Uu+Mh 混合阳性 35 例(占 35.00%);药敏结果显示,Uu 对米诺环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 84.48%、79.31%、79.31%、77.59%、72.41%),对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甲砜霉素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 13.46%、10.34%、8.62%);Mh 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交沙霉素、加替沙星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 100.00%、100.00%、71.43%、71.43%、71.43%),对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甲砜霉素的敏感率均为 0.00%;Uu+Mh 混合感染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交沙霉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 77.14%、82.86%、65.71%),对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罗红霉素、甲砜霉素的敏感率均为 0.00%,对左氧氟沙星和红霉素的敏感率均低至 5.71%。结论 医院妇科患者支原体感染率较高,以单纯 Uu 感染为主,且其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交沙霉素较为敏感,临床治疗在选择用药时应按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以确保其疗效。
  • 药物不良反应
    金太伟, 葛小霞, 杜晓晨, 钮文思, 陆玲红
    抗感染药学. 2022, 19(12): 1696-1697.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2.12-020
    目的:分析医院 1 例因联用欧龙马滴剂与复方头孢克洛干混悬剂致双硫仑样反应患儿的诊疗经过和相关原因。方法与结果:医院临床医生为 1 例诊断为鼾症和鼻窦炎的患儿开具了欧龙马滴剂与复方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患儿在同时服用二药 10 min 后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医生在询问病史后,考虑欧龙马滴剂辅料中有较高含量的乙醇,遂怀疑此症状可能是因患儿未按注意事项服药所致,随即停用复方头孢克洛干混悬剂,30 min 后患儿呼吸困难症状缓解。结论:临床在为相关患者开具处方时,应注意药物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如头孢菌素与含乙醇药物同时服用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在不能避免联合使用时医生和药师必须详细交代用药注意事项,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 感染与预防
    王芳
    抗感染药学. 2021, 18(8): 1216-1218.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1.08-038
    目的: 探究尿真菌培养与 1,3-β-D-葡聚糖检测(G 试验)的检测结果对泌尿系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FI)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及其治疗对策。方法: 选取医院 2019 年 3 月—2020 年 5 月收治的泌尿系 IFI 患者 48 例作为观察组,另采用随机配对法选取同期 48 例非泌尿系 IFI 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 2 组患者 G 试验、尿真菌培养鉴定结果,比较单一 G 试验、尿真菌培养结果与联合诊断检测结果对泌尿系 IFI 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的差异。结果: 2 组检测方法结果中病原菌均以白假丝酵母为主,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但 2 组的真菌鉴定结果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 G 试验检出阳性率为 72.91%,尿真菌培养检出阳性率 为 75.00%,二者联合检出阳性率为 97.92%;而对照组中 G 试验检出阳性率为 20.83%,尿真菌培养检出阳性率22.92%,二者联合检出阳性率 22.92%;G 试验与尿真菌培养联合诊断泌尿系 IFI 的敏感度(97.92%)、准确度(87.50%)均高于二者的单一诊断(P<0.05)。结论: 泌尿系 IFI 患者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为主,采用 G 试验和尿真菌培养诊断对泌尿系 IFI 的诊断均具有一定价值,若采用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
  • 合理用药
    缪旭, 汪华君, 徐凤兰, 裴丹, 赵蓉
    抗感染药学. 2022, 19(9): 1287-1289.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2.09-011
    目的: 开展重点品种监测工作,分析信迪利单抗注射液的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构建药品重点监测新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遴选信迪利单抗注射液为重点监测品种,通过主动监测模式,对患者进行用药监护,收集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信迪利单抗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监测结果,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不良反应累及部位、表现、处置与转归,以及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监测期内共发现 60 例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 17.91%,其中一般不良反应 54 例,严重不良反应 6 例,经治疗后好转,转归情况较好,临床用药的总体安全性较高。结论: 通过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展重点品种监测,提高了医护人员对肿瘤免疫治疗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同时临床药师全程参与患者的治疗和不良反应处理过程,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提高临床药物治疗的水平和安全性。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21, 18(8): 1083-1087.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1.08-001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均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保护心、肝、肺、肾、脑、血管的作用,其对心脏有正性肌力、负性频率、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还具有升高白细胞、平喘、抗溃疡、抗纤维化及镇静、催眠、镇痛等中枢神经药理作用,以及抗肿瘤、免疫调节、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炎等药理作用;在妇科治疗领域,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具有抗妇科肿瘤的作用,能保护乳腺上皮细胞、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阴道上皮细胞,也能对抗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上皮细胞炎性病变。临床上已被用于治疗各种宫颈炎、阴道炎,也被试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本文中综述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霉菌性和滴虫性阴道炎临床治疗的药理作用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 合理用药
    吴云, 毕霞红
    抗感染药学. 2020, 17(11): 1651-1652.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0.11-029
    目的: 评价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二甲硅油联用在电子肠镜检查中对患者肠道清洁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5 月—9 月间医院内镜中心行肠镜检查的 104 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2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冲服,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甲硅油乳化剂混合冲服,比较和评价两组患者肠道检查中肠道清洁程度、疾病检出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对肠镜检查的满意度。结果: 用药后,观察组患者肠道清洁程度、疾病检出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对肠镜检查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二甲硅油乳化剂联用混合口服后,明显改善了内镜下黏膜的视野清晰度,提高了肠道疾病的检出率,患者对检查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 药物不良反应
    郅润娜
    抗感染药学. 2022, 19(4): 573-575.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2.04-032
    目的: 分析 2 例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和血细胞减少的可能原因与处置办法,为临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了 2 例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和血细胞减少患者的药学会诊,综合考虑患者的用药情况和发病过程,分析了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和血细胞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处置建议。结果: 临床药师综合考虑患者的用药情况和发病过程,分析凝血功能障碍和血细胞减少可能是由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引起的,遂建议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并进行对症处理,医生采纳临床药师建议后,患者病情很快好转或症状消失。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存在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在临床开展药学实践工作时应注意开展相关药学监护,及时发现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协助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置,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合理用药
    黄雪英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 40-42.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01-010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用药存在的问题与不合理的原因,为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21 年度柳州市潭中人民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 1 200 张(每月 100 张),点评与分析处方用药的合理性和不合理的原因。结果: 1 200 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原因用药处方 197 张(占 16.42%),主要表现为用法用量不合理、品种选择不合理、联合用药不适宜、无指征用药、用药疗程不合理和围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结论: 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诸多不合理使用现象,医院行政部门应加强门诊医师的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培训与学习,药师应充分发挥宣教、审方和干预等作用,以促进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
  • 合理用药
    马敏亚, 平慧, 陈怡, 金钰
    抗感染药学. 2023, 20(8): 825-829.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08-009
    目的:分析医院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选取 2020 年 1 月—12 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190 例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 CHF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既往用药史和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用法用量、疗程、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等信息,分析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临床使用情况。结果:190 例 CHF 患者均符合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用药适应证,其中 183 例治疗前 LVEF ≤40%,其余 7 例治疗前 LVEF >40%但有 CHF 症状须控制;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初始方案主要为“25 mg,q12h”(88 例,占 46.32%)和“50 mg,q12h”(97 例,占 51.05%),“100 mg,q12h”仅有 5 例,而维持治疗方案主要为“50 mg,q12h”(83 例,占 43.68%)和“25 mg,q12h”(62 例,占 32.63%),合计有 123 例(64.74%)患者未调整治疗方案;在 190 例患者中,有 101 例(占 53.16%)既往正在服用血管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受体阻断剂,但在改变治疗方案时,有 8 例使用血管转化酶抑制剂的患者的药物转换间隔时间小于 36 h;在用药疗程方面,疗程>1 年的有 68 例(占 35.79%),疗程为 >6 个月~1 年的有 17 例(占 8.95%);在治疗过程中,有 22 例(占 11.58%)患者达到靶剂量治疗目标,其中 2 例的维持方案为“200 mg,q12h”,其余 20 例则为最高耐受剂量维持;在 85 例疗程>6 个月的患者中,沙库巴曲缬沙坦明显有效的有 49 例,有效的有 26 例,基本无效的有 10 例;190 例患者中有 28 例(占 14.74%)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其中低血压反应 22 例、肾功能损害 4 例、高血钾反应 2 例,但经处置后所有患者均好转。结论:医院临床在对沙库巴曲缬沙坦的适应证把握和用药转换的处理上基本是合理的,但在靶剂量的达标方面尚有欠缺,这是影响患者用药疗效的重要指标,临床应当加强患者的全疗程管理,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 合理用药
    袁杰, 周云海, 梁国强
    抗感染药学. 2021, 18(11): 1605-1608.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1.11-012
    目的: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苏州市吴门医派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处方用药性味和归经分布,为更有效地处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药学部 2020 年 2月 1 日—2 月 23 日负责代煎的确诊 COVID-19 成年患者的 108 张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分析处方应用中药的药性分布规律。结果: 用于治疗 COVID-19 的 108 张中药处方功效分布以清热解毒者居多,四气以微寒、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肺经、胃经、脾经为主。结论: 通过分析苏州市吴门医派防治 COVID-19 的 108 张处方,推测四气分布与江南地理气候特点易致湿热相关;而五味分布符合本病“湿、热、毒”的病机特点;归经分布则体现了本病“肺”—“脾胃”的发病转归过程。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22, 19(12): 1625-1631.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2.12-001
    厚朴酚(magnolol)与和厚朴酚(honokiol)是中药厚朴(Magnoliae Officinalis Cortex)的重要有效成分,除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药理作用外,还能对抗变态反应、缺血再灌注、转化生长因子-β、高糖、高脂、四氯化碳(CCl4)、对乙酰氨基酚、硫代乙酰胺、磷脂酰乙醇胺、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H2O2、叔丁基过氧化氢引起的肝损伤和肝纤维化,以及缺血再灌注、输尿管结扎、血管紧张素 II、高糖、脂多糖、H2O2 引起的肾损伤和肾纤维化。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肝肾的保护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其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完成的。该文着重综述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肝肾的保护作用,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
  • 综述与论坛
    谈卓林, 曾嘉炜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0): 1051-1055.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10-009
    结核分枝杆菌能通过免疫逃逸途径抵抗宿主的免疫伤害并造成宿主的免疫功能低下,提示结核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受损。免疫疗法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好,与抗结核化疗药物联用有着积极的临床效益。其中,胸腺肽 α1 作为经典的免疫调节剂,已在国内结核病患者中得到应用。本文就胸腺肽 α1 在结核病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噁唑烷酮类药物专题
    包紫薇, 刘佳, 姚琳, 吴妹英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0): 1018-1024.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10-004
    目前,全球结核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中国依然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近年来,作为噁唑烷酮类药物的代表,利奈唑胺在耐药和重症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因突出的抗菌疗效,其临床地位不断提升,但由于骨髓抑制、神经毒性、乳酸酸中毒、潜在药物间相互作用、治疗窗较窄等问题,利奈唑胺在长疗程的抗结核治疗中的短板日益凸显。新一代噁唑烷酮类药物康替唑胺具有与利奈唑胺相当甚至更强的抗菌活性,具有更低的骨髓抑制毒性、神经毒性、乳酸酸中毒发生风险,独特的代谢途径和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逐渐走入临床专业人士的视野。本文对当前结核病防治形势、利奈唑胺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地位和所遇挑战,以及康替唑胺的药学特点与其在抗结核方面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探索进行了综述,为后续康替唑胺在耐药结核和重症结核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噁唑烷酮类药物专题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0): 1025-103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2147-20220320-00220
    利奈唑胺是治疗耐多药结核的核心药物。2018 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发布了《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专家共识》。随着利奈唑胺在临床广泛使用、临床医生对利奈唑胺认识的提高以及研究取得更多进展,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再次组织专家对此共识进行了更新,形成《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专家共识(2022 年版)》,以期对临床工作发挥指导作用。共识中包含了利奈唑胺的分子结构与作用机制、药效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临床应用研究、适应证、禁忌证及相对禁忌证、剂量、用法及化疗方案的制定、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几部分。这一版更新了利奈唑胺的耐药机制,并根据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E)方法对医学证据评级和进行推荐。
  • 药物不良反应
    张玲, 张秀红
    抗感染药学. 2022, 19(8): 1198-1201.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2.08-029
    目的: 分析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致重症肺炎患者肝细胞损伤型肝损伤的临床特点,为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了 1 例重症肺炎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在药学监护中发现患者出现肝损伤情况,根据肝损伤的发生特点,结合患者的既往病史和近期的用药史,探寻可能的发生原因,并协助医生积极处置。结果: 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基本排除肝损伤由疾病引起的可能,由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异常水平可判定该肝损伤属肝细胞损伤型,而近期所用药物中有肝细胞损伤型肝损伤情况的仅恩他卡朋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考虑患者既往长期服用恩他卡朋未出现过肝损伤情况,故认为肝损伤由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引起的可能性更大,遂建议医生停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结果患者的转氨酶水平呈进行性下降,并在第 11 天恢复至正常水平;此外,RUCAM 评分亦显示肝损伤与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的关联度为“极可能”。结论: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作为新近上市的抗菌药物,与其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报道较少,药物性肝损伤案例更是少之又少,对此临床药师应当主动深入临床,对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积极开展药学观察,及时识别药物不良反应,并给出处置建议,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实验研究
    冒昊天, 江国荣, 梁国强, 林琳, 徐俊华
    抗感染药学. 2021, 18(12): 1738-1744.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1.12-005
    目的: 通过寒冷致小鼠上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低下(upper airway immunity dysfunction,UAID)模型的实验,基于免疫球蛋白A 单克隆抗体(immunoglobulin A monoclonal antibody,IgA MAb)阻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 Spike-ACE 2 相互作用探究 RMK-03TM 喷剂对上呼吸道黏膜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将 40 只 SPF 级 ICR 小鼠分为正常组、UAID 模型组、利巴韦林喷雾剂组、RMK-03TM 喷雾剂组 4 组,每组 10 只;利巴韦林喷剂组和 RMK-03TM 喷剂组先给予口腔喷雾 0.1 mL/只 q12h,给药 3 d,;第 3 d,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小鼠复制 UAID 模型,即将小鼠放入–20℃寒冷环境中 15 min,之后在室温适应 1 h,经腹腔注射毛果芸香碱滴眼液(0.25 mL/只),2 min 后以安乐处死小鼠,取口腔、咽喉部黏膜组织进行 HE 病理学切片检查,以 Western blotting 法考察其 IgA、pIgR 蛋白的表达,采用 ELISA 法检测细胞因子 IL-4、IL-6 和 IFN-γ、TNF-α 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ACE 2 和 ACE 的表达情况。结果: UAID 模型组小鼠唾液中 SIgA 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提示模型复制成功;与正常组相比,UAID 模型组小鼠的口腔和咽喉黏膜组织可见轻度间质水肿、小血管扩张充血,中性粒细胞伴有淋巴管轻度扩张水肿;UAID 模型组小鼠口腔、咽喉部黏膜组织 IgA、pIgR 蛋白表达,IgA 相关细胞因子 IL-4、IL-6 的含量及 pIgR 相关细胞因子 IFN-γ、TNF-α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该组的 ACE、ACE 2 平均光密度值(IOD/area)均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5);利巴韦林喷剂组和 RMK-03TM 喷剂组的上述主要指标均在不同程度上优于UAID 模型组,且后者的上述主要指标优于前者。结论: RMK-03TM 皮肤黏膜护理喷剂通过调节局部黏膜免疫屏障低下相关 IgA 的含量,抑制呼吸道黏膜中 ACE 2 活性表达,间接推测其阻断 SARS-CoV-2 的 Spike-ACE 2 相互作用以提供黏膜免疫。
  • 噁唑烷酮类药物专题
    唐佩军, 唐神结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0): 1011-1012.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10-002
  • 综述与论坛
    马天玥, 朱尤卓, 余冰欣, 郑珩
    抗感染药学. 2023, 20(5): 447-452.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05-001
    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细菌的耐药情况愈发严重,多重耐药菌不断出现,甚至产生出了“超级细菌”。而另一方面,传统抗菌药物的研发速度不及预期,新型抗菌药物上市寥寥,面对超级细菌人们即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而抗菌肽的发现也许可为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作为生物体天然的防御因子,其不仅可以直接杀伤微生物,还可以通过激活机体的防御机制清除病原菌。本文主要对抗菌肽的抗菌机制、临床应用、存在问题、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抗菌肽类新型抗菌药物的设计和研发提供参考。
  • 药学监护
    李敏
    抗感染药学. 2022, 19(12): 1698-1701.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2.12-021
    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参与的 1 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患者的临床治疗与药学监护,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入院第 2 天出现神志模糊、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表现,且脑脊液墨汁涂片示有真菌孢子生长,怀疑为 CM,临床药师会诊后,建议给予两性霉素 B、氟康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和甘露醇降颅内压,同时开展药学监护;在此期间,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和检查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临床药师建议医生对两性霉素 B、氟康唑、甘露醇的用法用量进行实时调整;第 5 天,脑脊液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结果显示格特隐球菌阳性,遂确诊为 CM,不久患者好转。结论:CM 作为较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不仅存在快速诊断的困难,还要在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病情实时调整治疗方案,而临床药师的参与可以充分发挥其药学专业特点,协助临床医生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 综述与论坛
    杨国玲, 沙巍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0): 1033-1041.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10-006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侵害人体的各种器官,以肺结核多见,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伴随着抗生素滥用和抗结核药物的不规范使用等问题,耐药肺结核不断出现,而耐药结核治疗的方案复杂、用药疗程长、药物不良反应多等问题,使临床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尤其是耐药菌株感染有效的新药。本文首先对已上市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进行描述。其次结合药物主要作用靶点(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壁、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和 DNA 合成等)对当前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进行详细阐述。
  • 综述与论坛
    王泽明, 申阿东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0): 1041-1046.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10-007
    WHO 于 2010 年和 2014 年针对儿童药物敏感结核病(drug-susceptible tuberculosis,DS-TB)分别推荐了 6~12 个月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该方案的广泛实施,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治疗方案疗程长导致依从性差是影响患儿完成全程治疗的重要因素。随着一项关于短程治疗方案 Ⅲ 期临床实验的完成以及不同国家关于儿童和青少年敏感结核病化学治疗方案的研究,循证依据逐渐增多。WHO 于2022 年发布了《儿童和青少年结核病管理》新版指南。该指南将最新建议和 2014 年指导意见进行整合,并取代了 2014 年的指导意见。该指南针对药物敏感肺结核和肺外结核、重症和非重症结核病患儿治疗方案进行比较详细地阐述,首次推荐了疗程更短的 6 个月结核性脑膜炎强化方案和 4 个月非重症肺结核治疗方案。本文将结合 WHO 新版指南,对儿童 DS-TB 治疗进行深入解读,便于儿科临床医师有效管理儿童结核病。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23, 20(6): 559-564.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06-001
    小檗碱具有广泛的抗微生物作用,除了球菌、病毒、真菌外,对体内、体外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也有较强的抑杀作用。并且,小檗碱主要抑杀稳定期的 Hp,若与主要抑杀对数生长期的抗 Hp 药物联用,则可产生协同杀菌的作用。该文就小檗碱对体内与体外、动物与人的 Hp 的抗菌作用,以及与其他抗 Hp 药物联用的临床实践进行了综述,为小檗碱下一步的临床开发提供参考。
  • 药物不良反应
    朱明, 施利, 高智, 裴异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0): 1089-1093.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10-0016
    抗结核药物对结核病的防治至关重要,但抗结核治疗用药较为复杂,因而药物不良反应时有发生。然而,药物不良反应不仅影响患者的抗结核治疗,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报告了 2 例抗结核药物所致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救治过程,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对其中患者的临床特征、救治方法和预后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类似情况的预防和处置提供参考。
  • 耐药监测
    郑录敏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 91-94.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01-023
    目的: 分析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防治呼吸道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2022 年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 500 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汇总其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患儿不同年份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患儿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季节中 MP-IgM 阳性率的现状,并对比分析 MP 对红霉素(erythromycin,ERY)、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I)、乙酰螺旋素(acetylspiramycin,ACE)、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LA)、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ROX)的耐药特点。结果: 500 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 阳性患儿 210 例(占 42.00%);2020 年—2022 年患儿 MP-IgM 阳性率分别为 47.47%、40.19% 和 38.28%,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 3 年间 MP-IgM 阳性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55,P>0.05);女性患儿 MP-IgM 阳性率高于男性患儿(50.93% vs 35.31%,χ2=12.260,P<0.05);年龄段为≤1 岁、>1~3 岁、>3~6 岁、>6~14 岁患儿的 MP-IgM 阳性率分别为 51.28%、40.48%、42.37% 和 29.00%,其中≤1 岁患儿 MP-IgM阳性率为最高,>6~14 岁患儿 MP-IgM 阳性率为最低,不同年龄段 MP-IgM 阳性率经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 年—2022 年间 MP-IgM 阳性率以冬季为最高(3 年分别为 64.00%、54.29% 和 50.00%);MP 对上述5 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间经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23,P<0.05),其耐药率从低到高依序为 AZI>CLA>ACE>ERY>ROX。结论: 呼吸道感染患儿中 MP 感染率较高,且与患儿性别、年龄、季节等因素有关,MP 对 ERY、ROX 耐药率较高,对 AZI 的耐药率最低,临床可根据 MP 感染患儿症状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 合理用药
    黄河, 房树华, 王娜, 于绍帅, 陈昕晟
    抗感染药学. 2019, 16(1): 20-25.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19.01-006
    目的: 采用 Meta 分析,系统评价米格列醇对比阿卡波糖治疗 2 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 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以米格列醇、阿卡波糖和 2 型糖尿病为关键词,检索米格列醇对比阿卡波糖治疗患者 2 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 RevMan 5.3 版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纳入 12 个 RCT 文献,合计 973 例患者;经 Meta 分析结果显示,(1)米格列醇组糖化血红蛋白改善值〔MD=–0.59,95% Cl(–0.94,–0.24),P<0.01〕显著高于阿卡波糖组;(2)米格列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RR=0.40,95% Cl (0.27,0 60),P<0.01〕显著低于阿卡波糖组;(3)米格列醇组与阿卡波糖组在空腹血糖、餐后 2 h 血糖和体质量指数的改善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格列醇在治疗患者 2 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优于阿卡波糖;但受纳入研究的样本数量和质量所限,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合理用药
    毛彩虹, 汪庆洋, 徐文君
    抗感染药学. 2021, 18(10): 1483-1485.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1.10-021
    目的: 分析 200 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相关因素与病原菌感染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18 年 6 月—2020 年 6 月横峰县中医院收治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200 例资料,依据临床检验操作的相关标准与流程检测所有样本的病原菌分布与产、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ESBLs)菌,采用微生物自动分析仪器及其配套药敏卡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患儿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情况、相关因素和病原菌耐药率,以及产、非产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情况。结果: 200 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中,检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49 例,检出率为 24.50%,其中产 ESBLs 菌感染 26 例,非产 ESBLs 菌感染 23 例;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1 周、发热、胸片肺纹理增粗、应用抗菌药物、并发症是患儿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相关因素(P<0.05);患儿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100.00%),其次为呋喃妥因(81.63%),再次为头孢唑林、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分别为 63.27%、61.22%、59.18%,最低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阿米卡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均为 2.04%;产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头孢曲松、庆大霉素、氨曲南、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P<0.05),但二者对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阿米卡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高,其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阿米卡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临床应据此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 经验介绍
    石新, 王永, 张诗超, 张倢, 沈国荣
    抗感染药学. 2020, 17(10): 1524-1527.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0.10-034
    目的:分析静脉用药配制中心(PIVAS)伴侣软件(简称 PIVAS MATE)的应用及其对药品报损的原因,供设计 PIVAS MATE 软件以降低中心药房药品报损率参考。方法:统计整理中心药房 2017 年、2018 年与 2019 年药品报损金额和药品报损品种,采用 PIVAS MATE 软件分析药品报损原因与处理方法,规范和优化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结果:相比人工报损模式,采用 PIVAS MATE 信息化电子报损软件后,中心药房药品 2017 年报损率从0.097% 降至 2019 年 0.044%,降低幅度达 54.64%。结论:通过改变传统人工报损模式,应用 PIVAS MATE 软件,大大降低了药品报损率,减少医院因药品管理不当而导致的资源成本流失。
  • 药物不良反应
    王静
    抗感染药学. 2021, 18(1): 117-119.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1.01-034
    目的: 分析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ion,CPI)患者血尿的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的防治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抽取医院 2017 年 5 月—2020 年 4 月间收治诊疗的 CPI 患者 31 例临床资料,分析其出现血尿不良反应(由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所致)的相关因素(年龄分布、用药天数、转归情况和生产厂家)与防治措施。结果: 31 例 CPI 患者中,发生 ADRs 最大年龄为 61 岁,最小年龄为 23 岁;30~40 岁年龄段患者占比 45.16%;其中 5 例出现镜下血尿(占 16.13%)、26 例肉眼血尿(占 83.87%);最早出现血尿时间为用药后 15 min,最晚出现血尿时间为用药后 10 d,而血尿发生率则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治疗后仅 1 例未好转(占 3.23%),12 例好转(占38.71%),18 例治愈(占 58.06%);血尿发生率 TOP 4 的生产厂为台湾某制药厂、哈药某集团制药厂、上海某先锋药业以及山东某医药股份公司。结论: CPI 患者治疗期间,应加强对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的用药监测,充分认识该药物的实际危害,以避免患者血尿的发生。
  • 合理用药
    钟素梅, 曾祥祯, 李慧菁
    抗感染药学. 2022, 19(11): 1526-1529.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2.11-005
    目的: 分析生殖道感染孕妇生殖道分泌物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9 年 8 月—2021 年 8 月兴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79 例孕晚期生殖道感染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采用无菌拭子采集生殖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统计孕妇生殖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分析主要革兰阳性菌、主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79 例孕妇共检出 86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比最高(占 48.84%),革兰阴性菌次之(占 45.35%),真菌最低(占 5.81%);革兰阳性菌排名前 2 位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 22.09%)、表皮葡萄球菌(占 12.79%),革兰阴性菌排名前 2 位的为大肠埃希菌(占 20.93%)、肺炎克雷伯菌(占 11.63%);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30.00%),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30.0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30.00%)。结论: 生殖道感染孕妇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革兰阴性菌次之,并伴少量真菌感染,且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临床需高度重视,充分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治疗,以促进感染消退。
  • 合理用药
    邢娟娟, 郑慧
    抗感染药学. 2022, 19(9): 1330-1332.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2.09-024
    目的: 分析妇幼保健院孕妇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12 月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259 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和分析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合理性。结果: 259 例剖宫产患者中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 299 例次,其中 208 例次使用头孢唑林(占 80.31%),62 例次使用甲硝唑(占 23.94%),15 例次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占 5.79%),14 例次使用头孢呋辛(占 5.41%);联合用药的有 169 例,其中头孢唑林与甲硝唑联用的有 62 例,头孢唑林与左氧氟沙星联用的有 23 例,甲硝唑与头孢孟多酯钠联用的有 17 例,氨苄西林钠与甲硝唑联用的有13 例,甲硝唑与头孢西丁钠联用的有 5 例;用药时机上,术前 0.5~2 h 给药的有 202 例,夹脐后给药的有41 例,术后给药的有 16 例。结论: 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较多,其药品选用基本符合相关要求,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医院行政部门应加强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以遏制术后感染的发生。
  • 经验交流
    戴玲, 朱云芬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 75-78.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01-019
    目的: 探究粪便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EC)对儿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7 月—2021 年 12 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为 IBD 的 91 例患儿设为 IBD 组,其中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儿 78 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儿 13 例,另选取 80 例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 FEC、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C 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 FEC 及其他炎症指标对儿童 IBD 的诊断效能。结果: IBD 组患儿的 FEC 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IBD组内 UC 患儿的 FEC 检测值明显高于 CD 组(P<0.05);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EC 诊断 IBD 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 0.834,敏感性为 68.57%,特异性为 97.03%,诊断效率为 85.71%,明显高于其他炎症指标。结论: FEC 对 IBD 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 WBC 计数、CRP 和 ESR 等炎症指标,可作为 IBD 的特异性筛查及辅助诊断指标。
  • 综述与论坛
    张世杰, 刘婧
    抗感染药学. 2023, 20(5): 458-461.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05-003
    多黏菌素最早是从多黏芽孢杆菌培养液中发现的,并于上世纪 50 年代被应用于临床,但很快因为肾毒性等药物不良反应较大而被其他抗菌药物替代。然而,随着细菌耐药形势的日趋严峻,多黏菌素又重新回到临床,主要被用于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菌甚至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科细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尽管多黏菌素被重新被用于临床,但其药物不良反应仍是需要被重点考量和监测的。为此,本文从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应对策略等方面对多黏菌素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多黏菌素的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