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合理用药
    黄雪英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 40-42.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01-010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用药存在的问题与不合理的原因,为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21 年度柳州市潭中人民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 1 200 张(每月 100 张),点评与分析处方用药的合理性和不合理的原因。结果: 1 200 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原因用药处方 197 张(占 16.42%),主要表现为用法用量不合理、品种选择不合理、联合用药不适宜、无指征用药、用药疗程不合理和围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结论: 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诸多不合理使用现象,医院行政部门应加强门诊医师的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培训与学习,药师应充分发挥宣教、审方和干预等作用,以促进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
  • 大咖论坛
    李亮, 刘宇红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0): 1005-1010.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10-001
  • 实验研究
    冒昊天, 江国荣, 梁国强, 林琳, 徐俊华
    抗感染药学. 2021, 18(12): 1738-1744.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1.12-005
    目的: 通过寒冷致小鼠上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低下(upper airway immunity dysfunction,UAID)模型的实验,基于免疫球蛋白A 单克隆抗体(immunoglobulin A monoclonal antibody,IgA MAb)阻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 Spike-ACE 2 相互作用探究 RMK-03TM 喷剂对上呼吸道黏膜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将 40 只 SPF 级 ICR 小鼠分为正常组、UAID 模型组、利巴韦林喷雾剂组、RMK-03TM 喷雾剂组 4 组,每组 10 只;利巴韦林喷剂组和 RMK-03TM 喷剂组先给予口腔喷雾 0.1 mL/只 q12h,给药 3 d,;第 3 d,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小鼠复制 UAID 模型,即将小鼠放入–20℃寒冷环境中 15 min,之后在室温适应 1 h,经腹腔注射毛果芸香碱滴眼液(0.25 mL/只),2 min 后以安乐处死小鼠,取口腔、咽喉部黏膜组织进行 HE 病理学切片检查,以 Western blotting 法考察其 IgA、pIgR 蛋白的表达,采用 ELISA 法检测细胞因子 IL-4、IL-6 和 IFN-γ、TNF-α 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ACE 2 和 ACE 的表达情况。结果: UAID 模型组小鼠唾液中 SIgA 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提示模型复制成功;与正常组相比,UAID 模型组小鼠的口腔和咽喉黏膜组织可见轻度间质水肿、小血管扩张充血,中性粒细胞伴有淋巴管轻度扩张水肿;UAID 模型组小鼠口腔、咽喉部黏膜组织 IgA、pIgR 蛋白表达,IgA 相关细胞因子 IL-4、IL-6 的含量及 pIgR 相关细胞因子 IFN-γ、TNF-α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该组的 ACE、ACE 2 平均光密度值(IOD/area)均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5);利巴韦林喷剂组和 RMK-03TM 喷剂组的上述主要指标均在不同程度上优于UAID 模型组,且后者的上述主要指标优于前者。结论: RMK-03TM 皮肤黏膜护理喷剂通过调节局部黏膜免疫屏障低下相关 IgA 的含量,抑制呼吸道黏膜中 ACE 2 活性表达,间接推测其阻断 SARS-CoV-2 的 Spike-ACE 2 相互作用以提供黏膜免疫。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22, 19(9): 1243-1247.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2.09-001
    厚朴具有调节胃肠道蠕动的作用,尤其是在胃肠道动力障碍时可较显著地改善胃肠推进功能,促进排便,故在临床上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麻痹具有良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胃动素和胃泌素分泌、促进 Cajal 间质细胞的增殖、增加胃肠道节律性收缩有关。此外,厚朴还具有肠黏膜保护和抗腹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和抗炎作用有关。该文综述了中药厚朴对肠道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 药学监护
    李敏
    抗感染药学. 2022, 19(12): 1698-1701.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2.12-021
    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参与的 1 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患者的临床治疗与药学监护,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入院第 2 天出现神志模糊、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表现,且脑脊液墨汁涂片示有真菌孢子生长,怀疑为 CM,临床药师会诊后,建议给予两性霉素 B、氟康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和甘露醇降颅内压,同时开展药学监护;在此期间,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和检查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临床药师建议医生对两性霉素 B、氟康唑、甘露醇的用法用量进行实时调整;第 5 天,脑脊液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结果显示格特隐球菌阳性,遂确诊为 CM,不久患者好转。结论:CM 作为较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不仅存在快速诊断的困难,还要在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病情实时调整治疗方案,而临床药师的参与可以充分发挥其药学专业特点,协助临床医生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 耐药监测
    郑录敏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 91-94.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01-023
    目的: 分析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防治呼吸道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2022 年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 500 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汇总其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患儿不同年份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患儿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季节中 MP-IgM 阳性率的现状,并对比分析 MP 对红霉素(erythromycin,ERY)、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I)、乙酰螺旋素(acetylspiramycin,ACE)、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LA)、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ROX)的耐药特点。结果: 500 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 阳性患儿 210 例(占 42.00%);2020 年—2022 年患儿 MP-IgM 阳性率分别为 47.47%、40.19% 和 38.28%,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 3 年间 MP-IgM 阳性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55,P>0.05);女性患儿 MP-IgM 阳性率高于男性患儿(50.93% vs 35.31%,χ2=12.260,P<0.05);年龄段为≤1 岁、>1~3 岁、>3~6 岁、>6~14 岁患儿的 MP-IgM 阳性率分别为 51.28%、40.48%、42.37% 和 29.00%,其中≤1 岁患儿 MP-IgM阳性率为最高,>6~14 岁患儿 MP-IgM 阳性率为最低,不同年龄段 MP-IgM 阳性率经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 年—2022 年间 MP-IgM 阳性率以冬季为最高(3 年分别为 64.00%、54.29% 和 50.00%);MP 对上述5 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间经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23,P<0.05),其耐药率从低到高依序为 AZI>CLA>ACE>ERY>ROX。结论: 呼吸道感染患儿中 MP 感染率较高,且与患儿性别、年龄、季节等因素有关,MP 对 ERY、ROX 耐药率较高,对 AZI 的耐药率最低,临床可根据 MP 感染患儿症状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 综述与论坛
    杨国玲, 沙巍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0): 1033-1041.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10-006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侵害人体的各种器官,以肺结核多见,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伴随着抗生素滥用和抗结核药物的不规范使用等问题,耐药肺结核不断出现,而耐药结核治疗的方案复杂、用药疗程长、药物不良反应多等问题,使临床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尤其是耐药菌株感染有效的新药。本文首先对已上市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进行描述。其次结合药物主要作用靶点(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壁、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和 DNA 合成等)对当前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进行详细阐述。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23, 20(6): 559-564.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06-001
    小檗碱具有广泛的抗微生物作用,除了球菌、病毒、真菌外,对体内、体外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也有较强的抑杀作用。并且,小檗碱主要抑杀稳定期的 Hp,若与主要抑杀对数生长期的抗 Hp 药物联用,则可产生协同杀菌的作用。该文就小檗碱对体内与体外、动物与人的 Hp 的抗菌作用,以及与其他抗 Hp 药物联用的临床实践进行了综述,为小檗碱下一步的临床开发提供参考。
  • 药物不良反应
    郅润娜
    抗感染药学. 2022, 19(4): 573-575.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2.04-032
    目的: 分析 2 例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和血细胞减少的可能原因与处置办法,为临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了 2 例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和血细胞减少患者的药学会诊,综合考虑患者的用药情况和发病过程,分析了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和血细胞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处置建议。结果: 临床药师综合考虑患者的用药情况和发病过程,分析凝血功能障碍和血细胞减少可能是由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引起的,遂建议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并进行对症处理,医生采纳临床药师建议后,患者病情很快好转或症状消失。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存在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在临床开展药学实践工作时应注意开展相关药学监护,及时发现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协助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置,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综述与论坛
    马天玥, 朱尤卓, 余冰欣, 郑珩
    抗感染药学. 2023, 20(5): 447-452.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05-001
    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细菌的耐药情况愈发严重,多重耐药菌不断出现,甚至产生出了“超级细菌”。而另一方面,传统抗菌药物的研发速度不及预期,新型抗菌药物上市寥寥,面对超级细菌人们即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而抗菌肽的发现也许可为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作为生物体天然的防御因子,其不仅可以直接杀伤微生物,还可以通过激活机体的防御机制清除病原菌。本文主要对抗菌肽的抗菌机制、临床应用、存在问题、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抗菌肽类新型抗菌药物的设计和研发提供参考。
  • 药学监护
    张倩, 方诗容, 王亚力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0): 1066-1070.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10-0012
    目的: 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药物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患者开展抗结核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为临床合并 DILI 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一食管下段鳞癌术后患者在开展第二疗程化学治疗期间谷丙转氨酶(385.47 U/L)、碱性磷酸酶(456.59 U/L)和总胆红素(156.17 μmol/L)水平异常升高,表现为混合型重度肝损伤;其间,患者又出现咳嗽、咳痰和发热(39℃)等症状,并且痰涂片检出抗酸杆菌(+++),结合胸部 CT 检查结果,考虑为双肺继发性肺结核,临床药物建议启动抗结核治疗。结果: 患者出现肝损伤后,临床药师考虑为化疗药物所致(帕博利珠单抗的 RUCAM 评分为 6 分,紫杉醇和卡铂分别为 5 分和 4 分),但并未停用,而是在异甘草酸镁基础上加用丁二磺酸腺甘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甲泼尼龙进行保肝治疗,然而肝损伤指标仍在加重,遂停用了所有有潜在肝损伤风险的药物;随后在开展抗结核治疗时,考虑到当前患者肝损伤的情况,医生采纳了临床药师的建议,先选用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链霉素等肝损伤风险小药物;其间患者肝损伤指标持续改善,遂又加用异烟肼,并将链霉素改为了利奈唑胺; 1 个月后,患者肝功能正常。结论: 面对患者需要在发生重度混合型 DILI 情况下开展抗结核治疗,临床药师利用自己专业知识,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协助医生成功地在治疗患者 DILI 的同时开展了抗结核治疗,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 综述与论坛
    刘欣元, 盛德乔
    抗感染药学. 2023, 20(8): 783-789.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08-001
    金银花是常见的传统中药,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和增强免疫等多种药理学活性。目前,从金银花中分离到多种抗菌活性成分,其中以有机酸类、黄酮类、三萜皂苷类、挥发油类为主,部分有效成分的抗菌作用及其药理机制已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该文从金银花中抗菌活性成分的种类、抗菌作用及其药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这些有效成分的下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药学监护
    俞秀恒, 谢雨晴, 龙友琦, 赵语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0): 1056-1061.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10-0010
    目的: 分析多重耐药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为该类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分析 1 例多重耐药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药敏报告后,建议按照非结核性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NTM)药敏试验标准再次行药敏试验,结合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将治疗方案由头孢西丁+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乙胺丁醇+克拉霉素调整为头孢西丁+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阿米卡星雾化吸入+阿奇霉素+替加环素,治疗 20 d 后患者病情有所好转;按照 NTM 药敏试验结果提示,结合患者病情将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为头孢西丁+阿米卡星+阿奇霉素+替加环素+莫西沙星,治疗 20 d 后患者病情进一步好转出院,转社区医院继续治疗;临床药师还参与了评估、预防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并对患者出院后用药进行用药指导。结果: 医师采纳了临床药师的建议,经过 2 次调整治疗方案,患者治疗 3 个月后,病情得到良好控制,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 1 例多重耐药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诊疗过程,为其制订了个体化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体现了临床药师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多重耐药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思路。
  • 合理用药
    张海峰, 闫丽娜, 翟磊, 钟春燕
    抗感染药学. 2022, 19(12): 1636-1640.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2.12-003
    目的:分析医院支气管肺炎患儿痰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该类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6 年 8 月—2021 年 8 月解放军第九八九医院儿科收治的 1 265 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痰标本行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患儿感染的病原学特征。结果:1 265 例儿童支气管肺炎患儿痰标本中检出 1 598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937 株(占 58.64%,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647 株(占 40.49%,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为主)和真菌 14 株(占 0.8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春、夏、秋、冬四季中检出数较为稳定,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则在冬、春季节检出较多,夏、秋季节检出较少;药敏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 0.00%,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10.00%),对红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60.00%);流感嗜血杆菌对所有所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15.0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他啶、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较低(<30.00%)。结论:医院支气管肺炎患儿的致病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各有差异,临床在制定治疗方案前应尽量进行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确保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 合理用药
    戚留英, 陆明玉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 32-35.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01-008
    目的: 分析医院儿科门诊患者中成药处方的临床使用现状与其潜在用药风险,为儿科中成药的使用、用药风险的规避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20 年 7 月—12 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儿科门急诊患者中成药处方 2 040 张,按《中国药典(2015 年版)》《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要求,对中成药处方用药不合理的潜在用药风险进行点评与分析。结果: 2 040 张中成药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处方 960 张(占 47.06%);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用法用量不适宜(占 41.67%)、重复用药(占 37.50%)、联合用药不适宜(占 34.38%)等,其中用法用量不适宜主要表现为剂量过大或过少,重复用药主要是清热解毒中成药之间的联用,联合用药不适宜主要表现在中成药之间的联合用药和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用药。结论: 通过对医院儿科门诊中成药使用情况的点评与分析,临床医师对具有潜在用药风险的中成药的使用合理性明显提高,确保了儿童用药的安全性。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 1-5.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01-001
    和厚朴酚作为中药厚朴(Magnoliae Officinalis Cortex)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除了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外,对神经胶质瘤、鼻咽癌、舌癌、喉癌等肿瘤亦有较好的药理活性。本文主要围绕和厚朴酚对神经胶质瘤和鼻咽癌、舌癌、喉癌等头颈部肿瘤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
  • 药学监护
    张强, 农彦林, 姜小维, 丁俊
    抗感染药学. 2022, 19(4): 588-590.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2.04-036
    目的: 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重点,提升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水平以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方法: 从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规范使用等方面出发,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针对性、个体化地对患者开展药学监护,协助临床共同分析患者用药方案的利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与结论: 通过药学监护的开展,临床药师协助临床医生或优化了药物治疗方案,或纠正了不合理的用药情况,不仅提升了临床医生的安全、合理用药意识,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真正体现了临床药师的能力和价值。
  • 经验交流
    张谦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 52-54.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1-011
    目的:分析医院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情况,为临床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0 月奉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258 例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诊断、所在科室,以及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和用药疗程等信息,分析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用药特点,并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权威资料对其进行合理用药点评。结果:258 例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有 95 例(占 36.82%)在围术期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骨科(35 例,占 35.79%)和普外科(25 例,占 26.32%)的占比最高;在 95 例患者中,主要选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有头孢唑林(50 例,占 52.63%)和克林霉素(15 例,占 15.79%);合理用药点评结果显示,95 例患者中,有 7 例(占 7.37%)存在无适应证用药的情况,有 16 例(占 16.84%)的给药时机为术前>2 h 或 <0.5 h,有 13 例(占 13.68%)存在用药疗程>24 h 的情况。结论:医院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整体较为合理,但在适应证把握、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和用药疗程等方面仍有不少问题,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临床的培训和管理,以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确保围术期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学监护
    王润
    抗感染药学. 2021, 18(10): 1543-1546.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1.10-039
    目的: 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病例的特征以及抗感染治疗的合理性,探究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中的药学监护及其发挥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 1 例 MRSA 感染患儿治疗过程,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评价其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结合抗菌药物 PK/PD,监测血药浓度,规避不良反应,并实施药学监护。结果: 采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后,治疗效果极为理想,病情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会诊和药学监护是药物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医生认可,促进了药物治疗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 综述与论坛
    姚琳, 顾斌斌, 张建平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2): 1229-1234.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12-001
    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是结核病的成功治愈的关键,但抗结核治疗通常所用药物较多、疗程也较长,因而药物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其中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肝脏损害、胃肠道反应、耳肾毒性、过敏反应、血液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该文主要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其处置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抗结核药物的药物不良反应特征,从而减少或避免此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 噁唑烷酮类药物专题
    陆宇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0): 1013-1017.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10-003
    噁唑烷酮类药物是一类对革兰阳性病原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其中许多噁唑烷酮类化合物对结核分枝杆菌亦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而如利奈唑胺更是对耐药甚至耐多药结核病有着较好的治疗作用。然而,利奈唑胺的骨髓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抗结核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因而高效、低毒的噁唑烷酮类抗结核药物的研发备受重视。本文主要就利奈唑胺的抗结核临床应用和其他噁唑烷酮类药物的临床开发现状进行了阐释,以加深对噁唑烷酮类药物抗结核作用的认识。
  • 耐药监测
    李凌, 吴青, 梅辉凤
    抗感染药学. 2023, 20(6): 641-644.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06-0018
    目的: 分析医院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以便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选取 2019 年 2 月—2022 年 2 月宜黄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105 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开展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统计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 105 例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 155 株,其中支原体 78 株(占 50.32%,主要为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细菌 61 株(占 39.35%,主要为肠杆菌科和肠球菌属细菌)、真菌 16 株(占 10.32%,白假丝酵母占比最高);主要支原体对环丙沙星、甲砜霉素、氧氟沙星等药物的耐药率较高(>65.00%),对交沙霉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的耐药率较低(<15.00%);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唑林等药物的耐药率较高(>80.00%),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 0.00%;肠球菌属对青霉素、红霉素等药物的耐药率较高(≥90.00%),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 0.00%。结论: 支原体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次为细菌、真菌,临床需依据药敏结果选取抗菌药物治疗,以加快感染消退,减轻患者痛苦。
  • 经验交流
    郭军强, 张正伟, 肖坚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 55-59.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1-012
    目的:分析药物理化性质、血药浓度监测、用药禁忌、外科相关等方面的 4 例典型病例的药学会诊和药学监护过程和要点,为临床药师开展相关药学会诊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以药物理化性质、血药浓度监测、用药禁忌和医学相关知识为切入点,开展药学会诊实践,帮助临床制定或优化治疗方案。结果:针对 4 例典型病例,临床药师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细节,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找准问题要点,并为临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最终 4 例患者的问题均得到解决。结论:临床药师发挥药学专业特长,并结合患者病情,协助临床医生制定或调整治疗方案,提高了临床的安全、合理用药水平,规避了医疗风险,获得临床医生、护士的认可,更是实现了临床药师的自我价值。
  • 综述与论坛
    罗俊, 刘国萍, 黄舒文, 覃福礼, 韦坤璇
    抗感染药学. 2024, 21(2): 113-117.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2-001
    头孢菌素是以 7-氨基头孢烷酸(7-amino-cephalosporanic acid)为母核,通过连接不同侧链而形成的一类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通过不断迭代研发,头孢菌素在抗菌谱、抗菌作用和药物安全性等方面得到不断优化。然而,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头孢菌素仍会出现过敏反应等药物不良反应,国内一直以来都是通过皮肤试验进行预测,但相关研究对皮肤试验的预测和应用价值是存在质疑的。为此,笔者从 β-内酰胺类药物致过敏反应的分子机制和影响因素、皮肤试验的经济学价值、国内外头孢菌素的皮肤试验开展现状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临床评估皮肤试验对头孢菌素过敏反应的预测价值和应用前景提供参考。
  • 药学监护
    陈贵芳, 钱鑫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0): 1061-1065.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10-0011
    目的: 分析 1 例肺结核合并冠心病患者咯血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为此类疾患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一肺结核患者因“间断咳嗽、咯血 6 h 余”入院治疗,该患者抗结核治疗一直较为规律,2 个月前因冠心病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术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替格瑞洛、琥珀酸美托洛尔等药物;此外,患者还合并有支气管扩张。结果: 临床药师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该患者实际情况,认为该患者的咯血可能与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和支气管扩张有关,遂与医生商量后先后停用了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而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经治疗,患者的咯血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临床药师提供药学服务,优化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综述与论坛
    陈木兴, 吴迪, 林友飞, 陈晓红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0): 1046-1050.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10-008
    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结核病患者基数大,抗结核治疗周期长。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因联用药物复杂、多样,可能出现各种类型的药物不良反应,其中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最为多见,危害性也最大,轻者表现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重者可致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不得不因此中止抗结核治疗。本文从生活习惯、基础疾病、遗传因素等方面对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u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B-DILI)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为临床 ATB-DILI 的预防和处置提供参考。
  • 综述与论坛
    张世杰, 刘婧
    抗感染药学. 2023, 20(5): 458-461.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05-003
    多黏菌素最早是从多黏芽孢杆菌培养液中发现的,并于上世纪 50 年代被应用于临床,但很快因为肾毒性等药物不良反应较大而被其他抗菌药物替代。然而,随着细菌耐药形势的日趋严峻,多黏菌素又重新回到临床,主要被用于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菌甚至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科细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尽管多黏菌素被重新被用于临床,但其药物不良反应仍是需要被重点考量和监测的。为此,本文从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应对策略等方面对多黏菌素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多黏菌素的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 综述与论坛
    徐颖, 侯欢, 陈蓉
    抗感染药学. 2023, 20(6): 565-574.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06-002
    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全球医学专家都在积极探寻新型抗肿瘤药物,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其中,新型单克隆抗体类抗肿瘤药物(以下简称“单抗类抗肿瘤药”)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药物,其高度特异性和疗效确切的优势使其在抗肿瘤领域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笔者通过查阅 2018 年以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上市的新型单抗类抗肿瘤药物相关文献,对其作用靶点、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汇总,并从有效性、超敏反应和不良反应监测 3 个方面阐述临床药师如何对患者开展药学监护,为肿瘤患者更安全、有效地用药提供参考。
  • 综述与论坛
    徐明昊, 薛文静, 程军平
    抗感染药学. 2021, 18(12): 1729-1732.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1.12-003
    常规治疗肝病的药物不能有效的靶向病变部位,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因此,药物的靶向递送技术迅速发展,脂质纳米颗粒被开发用于被动和主动的靶向递送药物至肝脏。主动靶向在递送中更具有细胞特异性,通过在载体表面修饰相应的配体,达到高选择性地结合靶细胞表面受体的效果。该文综述了纳米脂质体对于肝细胞的特异靶向作用。
  • 合理用药
    徐婷婷, 魏国士, 苏莎莎
    抗感染药学. 2021, 18(11): 1601-1605.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1.11-011
    目的: 探讨 2019 年医院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病原菌的耐药率与用药构成比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12 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 51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采集标本(包括痰液、分泌物、尿液、胸腔积液、脑脊液等),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完成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统计患者的年龄分布、标本的来源情况,分析 51 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和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构成比和疗效。结果: 送检标本中第一次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患者共 81 例,剔除分离出污染或定植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 30 例,纳入研究的患者 51 例,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70~80 岁(占 49.02%);51 例患者均完成标本的采集,采集标本来源前 2 位为痰液、肺泡灌洗液,分别占 70.59% 和 17.65%;对 51 例患者进行鲍曼不动杆菌分离和耐药率分析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氨曲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均为 100.00%);对确定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均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有效率居前 2 位的分别为亚胺培南+替加环素和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分别为 100.00% 和 60.00%。结论: 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较高,其耐药率亦相对较高;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感控培训,根据耐药情况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 合理用药
    蒋幼林
    抗感染药学. 2023, 20(6): 608-610.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06-0010
    目的: 探究 2019 年—2021 年都昌县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其合理用药状况。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都昌县人民医院住院部收治的 3 9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和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统计并分析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结果: 2019 年—2021 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 AUD 分别是 48.20、39.90、35.10,3 年间抗菌药物 AUD 呈逐年降低趋势,到 2020 年、2021 年已满足国家卫健委提出的 AUD<40 标准;2019 年—2020 年第 2 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和第 3 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 AUD 位居前 3[2019 年 AUD 分别是 10.41、8.20、7.16,2020 年 AUD 分别是 8.97、7.22、4.77,2021 年以氟喹诺酮类和第 3 代头孢菌素类、第 2 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 AUD 位居前 3(AUD 值分别是 6.60、5.65、5.37);3 980 例住院患者中发现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者有 451 例,不合理使用率是 11.33%,其中以用药疗程不合理、用药时机不合理、药品遴选不合理和用法用量不合理多见,不合理使用率分别是 23.73%(107/451)、21.51%(97/451)、17.07%(77/451)和 13.08%(59/451)。结论: 2019 年—2021 年医院对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具有一定成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呈下降趋势,基本满足卫生部门提出的有关要求,但仍存在使用不合理状况,应引起临床重视,加强规范化管理。
  • 综述与论坛
    郑曦, 张晨阳, 王俊琳, 苏福祥
    抗感染药学. 2023, 20(9): 893-898.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09-001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当前,临床常采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流感,其主要通过阻止流感病毒的进入、复制和释放而发挥药效。然而,流感病毒亦会通过变异与伪装而逃脱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这反过来加速了科研人员对靶向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发。本文主要对靶向流感病毒的血凝素、M2 离子通道蛋白、RNA 依赖性 RNA 聚合酶、Cap 依赖性内切酶、神经氨酸酶、非结构蛋白 1等为位点的抗流感病毒药物的抗病毒作用进行了综合和分析,以期为临床防治流感和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撑。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23, 20(3): 223-227.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03-001
    小檗碱是从中药黄连和黄柏中发现的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其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肿瘤、降血糖、调血脂、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并且已经被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等的临床治疗。本文主要就小檗碱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 B3、沙眼病毒、猪轮状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人免疫缺陷性病毒等的药理作用及其相关机制进行梳理总结,为小檗碱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1): 1117-1122.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11-001
    小檗碱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大肠埃希菌、幽门螺杆菌、球菌等均有较好的抑杀作用。小檗碱通过多靶点地作用于细菌,可干扰其糖、脂、氨基酸、核酸和蛋白质的代谢,从而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形成;此外,小檗碱还可增强免疫细胞功能,提高机体对细菌的防卫和杀伤能力。小檗碱不仅不易被细菌耐药,还可抑制细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的产生。本文笔者主要对小檗碱的抗沙门菌、志贺菌、弧菌、分枝杆菌和克雷伯菌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为小檗碱的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合理用药
    王会燕, 吴玲英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1): 1150-1152.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11-008
    目的: 探究医院骨科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情况,为临床加强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骨科 785 例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用药品种、给药时机、用药疗程等信息,并对其进行合理用药评价,分析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结果: 785 例骨科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中,441 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率为 56.18%,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较高的手术类型为髋关节置换术和膝关节置换术(均达 100.00%);441 例骨科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为 4 种,主要为头孢菌素类(占 90.48%)、林可霉素类(占 12.24%)等;预防性给药时机主要为术前 30~60 min 435 例(占 98.64%),联合用药情况主要为单一用药 423 例(占 95.92%),患者的用药疗程主要为<24 h 为 414 例(占 93.88%);441 例骨科 Ⅰ 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中,不合理使用 62 例(占 14.06%),同一患者可能有≥2 种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为用药疗程>24 h、无指征联合用药等。结论: 骨科 Ⅰ 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总体合理率较高,但仍有用药疗程过长、无指征联合用药等情况,临床需强化抗菌药物的管理,以进一步提升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合理性。
  • 实验研究
    王月园, 项铮, 屈昱晨, 樊锴, 苏存锦
    抗感染药学. 2024, 21(1): 14-18.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4.01-003
    目的: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建立同时快速测定人血清中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含量的方法,为临床感染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 Agilent 1260 系列液相色谱仪和 API 4000 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仪,以 Phenomenex KINETEX XB-C18(2.6 μm,3×50 mm)为色谱柱,以 0.1%甲酸-水和纯乙腈为流动相,以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离子监测结合正离子模式作为质谱条件,建立同时快速测定人血清中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 4 中抗菌药物含量的方法。结果:测定结果显示,4 种抗菌药物和 2 种内标物质在保留时间处均未出现干扰峰;4 种抗菌药物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相关系数(r2)均大于 0.99,其最低定量限的 S/N 均大于 10;精密度和准确度检测结果显示,4 种抗菌药物测定结果的日间和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均小于 10.00%,而其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RE)则均在±10.00%以内;4 种抗菌药物测定结果的回收率均在 85.00%~115.00% 之间;稳定性考察显示,在不同温度和放置时间条件下,4 种抗菌药物测定结果的 RE 则均在±10.00%以内。结论:LC-MS/MS 可以同时快速测定血清中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 4 种抗菌药物的含量,且具有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稳定性强的特点,因而可以为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提供较好支撑。
  • 综述与论坛
    时翠林, 吴妹英, 肖玉梅, 牛亚燕, 陆静, 凌寅, 张耀刚, 李苏梅, 曾令武
    抗感染药学. 2022, 19(8): 1096-1101.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2.08-002
    结核病与糖尿病均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二者可相互影响。糖尿病可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不仅会增加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风险,还可导致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的失败和疾病复发,甚至死亡的发生。为此,对于结核病与糖尿病共病患者,兼顾不同药物的特点,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疾病的转归意义深远。该文从抗结核药物的选择与疗程、血糖控制、营养治疗、中医药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综述和分析了其对结核病与糖尿病共病患者的意义。
  • 合理用药
    李扬, 庄佳芳, 史涛, 林珍
    抗感染药学. 2022, 19(4): 511-513.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2.04-012
    目的: 分析医院门急诊 8 864 张抗菌药物处方的处方点评结果,以及处方不合理的原因。方法: 抽取 2020 年 1 月—12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门急诊 8 864 张抗菌药物处方作为研究资料,进行处方合理用药点评,分析点评结果和不合理处方的原因。结果: 8 864 张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中发现不合理处方 765 张(不合理率为 8.63%),不合理处方的类型主要为用药不适宜处方(638 张,不合理率为7.20%)、不规范处方(91 张,不合理率为 1.03%)和超常处方(36 张,不合理率为 0.41%);765 张不合理处方中,用药不适宜处方的原因主要为“适应证不适宜”(315 张,占 83.40%)和“用法用量不适宜”(252 张,占 32.94%),不规范处方表现为“无特殊情况超‘急三慢七’”(91 张,占 11.90%),而超常处方则主要体现为“无适应证用药”(34 张,占 4.44%)。结论: 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合理用药情况较为严重,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和处方审核力度,以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的发生。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22, 19(12): 1625-1631.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2.12-001
    厚朴酚(magnolol)与和厚朴酚(honokiol)是中药厚朴(Magnoliae Officinalis Cortex)的重要有效成分,除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药理作用外,还能对抗变态反应、缺血再灌注、转化生长因子-β、高糖、高脂、四氯化碳(CCl4)、对乙酰氨基酚、硫代乙酰胺、磷脂酰乙醇胺、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H2O2、叔丁基过氧化氢引起的肝损伤和肝纤维化,以及缺血再灌注、输尿管结扎、血管紧张素 II、高糖、脂多糖、H2O2 引起的肾损伤和肾纤维化。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肝肾的保护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其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完成的。该文着重综述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肝肾的保护作用,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
  • 药学监护
    韩珂卿, 王子嫣, 来永炜, 仵倩红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0): 1076-1080. https://doi.org/10.13493/j.issn.1672-7878.2023.10-0014
    目的: 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人血中伏立康唑的浓度,并将此法应用于结核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为该类患者的抗真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色谱柱为 ACQUITY UPLC® HSS T3 C18 柱 (2.1 mm×50 mm,1.8 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含0.1%甲酸)(B),梯度洗脱曲线为 6,流速为 0.3 mL/min,梯度洗脱,内标为加替沙星,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正离子模式检测,伏立康唑和加替沙星离子对 m/z 分别为 350.138/127.08、376.2/332.1;采用该方法对医院结核患者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进行监测。结果: 伏立康唑在 0.10~21.7 μg/mL 浓度范围内与相对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3 1),稳定性、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相对标准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6%。结论: 基于 UPLC-MS/MS 的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地测定人血中伏立康唑的浓度,为真菌感染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