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与论坛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苦参碱具有抗微生物、抗氧化、抗炎、抗过敏和增强免疫调节,以及对抗组胺、乙酰胆碱收缩气管的作用。苦参碱还具有抑制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因此,苦参碱能对抗哮喘、急性肺损伤和肺纤维化。临床上苦参碱已被试用于各种儿童哮喘和肺纤维化的治疗。综述苦参碱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理作用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牛慧敏, 李运莉, 王辰, 翟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苯磺酸氨氯地平原料中基因毒性杂质苯磺酸甲酯与苯磺酸乙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 Welch Ultimate Plus-C18(Ⅱ)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磷酸三乙胺缓冲液(pH=3.0)-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 220 nm,流速为 1.0 mL/min,柱温为 30 ℃,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原料中基因毒性杂质苯磺酸甲酯与苯磺酸乙酯定量测定。结果: 苯磺酸甲酯和苯磺酸乙酯吸收峰与氨氯地平能达到有效分离;苯磺酸甲酯浓度在 0.102 9~1.633 9 µg/mL 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 103.6%;苯磺酸乙酯浓度在 0.103 3~1.656 1 µg/mL 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 102.7%;共检测 6 批苯磺酸氨氯地平原料,且均未检测出苯磺酸甲酯与苯磺酸乙酯的量。结论: 本法专属性强,准确度与重复性良好,可用于苯磺酸氨氯地平原料中基因毒性杂质苯磺酸甲酯与苯磺酸乙酯的控制。
  • 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
    范红春, 唐慧, 殷卫清, 汤晨, 唐叶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质子泵抑制剂(PPIs)在门诊老年患者中使用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Beers 标准(2015 版)》(以下简称“Beers 标准”),结合《处方管理办法》办法,分析 2016 年 9 929 张年龄≥65 岁门诊老年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简称 PPIs)处方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9 929 张 PPIs 处方中,用药频率依次为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艾司奥美拉唑;潜在的不适当用药(PIM)主要有(1)5 415 例次(54.54%)存在老年患者 PIM;(2)7 例次(0.07%)存在与患者自身疾病或症状相关的 PIM;(3)13 例次(0.13%)使用了老年患者应避免联合使用的非抗感染类药物;(4)164 例次(1.65%)使用了需根据老年患者肾功能应避免或减量使用的非抗感染类药物;(5)71 例次(0.71%)使用了具有强抗胆碱能的药物;(6)216 例次(2.18%)使用了 Beers 标准以外的有潜在相互作用药物。结论: PPIs 在门诊老年患者使用中存在一定比例的 PIM 现象,医院有关部门应借鉴和运用 Beers 标准,切实做好处方点评与干预,以降低老年患者的用药风险。
  • 合理用药
    张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用药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19 年1—3 月期间采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 98 例临床资料,分析资料中患者的基本情况、科室分布、用药频度、药物利用指数和病原学检查结果,点评住院患者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98 例患者中,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注射用比阿培南用药频度(DDDs)分别为 212.25 和 187.50;药物利用指数(DUI)分别为 0.63 和 0.57;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最多的临床科室为呼吸科(40.82%)和 ICU(25.51%);总微生物送检率为 91.84%,其中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按药敏结果选药 35 例(63.64%),比阿培南按药敏结果选药 28 例(54.90%)。结论: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使用中应加强干预管理,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制定精细化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 合理用药
    郦芳华, 赵静, 胥萍, 宋华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艾滋病伴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及其对 T 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14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间就诊的艾滋病伴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 23 例资料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健康人 30 例资料作为健康组;分析其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的两组对象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25)水平检测结果;同时,分析艾滋病伴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及其对 T 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艾滋病伴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 T 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25)水平值均有明显差异;而 23 例患者抗结核药物的敏感试验中,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的耐药率为最高(39.13%),而其对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的耐药率分别为 30.04%、26.09% 和 8.70%。结论: 艾滋病伴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其抗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发生率较高,且与健康组相比较时其 T 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
  • 合理用药
    魏玲, 王欢, 王乐, 沈冬梅, 孙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品管圈活动(QCC)对降低临床医嘱排药管理差错率的效果。方法: 抽取 2018 年 6—10 月间实施常规排药管理的临床医嘱 1 200 份为对照组,另抽取 2018 年 11 月—2019 年 3 月间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临床医嘱 1 200 份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排药差错情况、退药情况、调剂差错情况以及患者投诉率、医疗纠纷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研究组排药差错率(0.17%)低于对照组(2.17%)(P<0.05),退药率(0.25%)低于对照组(2.33%)(P<0.05),调剂差错率(0.17%)低于对照组(2.08%)(P<0.05),患者投诉率(0.00%)低于对照组(3.17%)(P<0.05),医疗纠纷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2.67%)(P<0.05)。结论: 在临床医嘱排药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大大降低了排药差错率,退药率、调剂差错率以及患者投诉率、医疗纠纷发生率,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 合理用药
    张永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潜在性不适当用药原因的相关因素。方法: 抽取 2017 年 7 月—2018 年4 月间收治的老年心内科住院患者 953 例用药处方,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潜在性不适当用药的单因素以及不适当用药的原因。结果: 通过 953 例患者用药处方中,经潜在性不适当用药的单因素分析;当优势比值(odds ratio,OR)>1 时,意味着在影响因素的作用下,不适当用药的可能性较大;当 OR<1 时,意味着不适当用药情况较小;同时分析老年患者不适当用药原因,当出现无法适应用药的问题时,如高血压应用碘酮现象,降低心内科治疗的有效性,发现不同症状中不同用药所造成的影响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存在潜在性不适当用药因素;按 Beers 标准的分析,得出存在着一定的价值性,但是并不能代替专业性的判断,故对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存在的潜在性用药因素,应结合患者病情,合理选用药物治疗。
  • 合理用药
    陈珊珊, 宋香清, 李金兰, 夏巧, 潘勇, 伍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仓内配制与成品复核模式的改变对提高调配速度及调配准确率的影响。方法: 模式改变前采用“经典配制-复核”模式,改变后采用“一辅一配-复核”模式,考察周期内模式改变前后的人员配制能力和药品平均调配难度,以及两种模式的处方配制及其差错登记记录数据,比较两种模式对提高调配速度及准确率的影响。结果: 模式改变前后药师配制能力和药品平均调配难度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式改变后人均配制速度为(2.04±0.02)袋/min 高于模式改变前为(1.43±0.01)袋/min,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模式改变后调配差错率为 0.01‰ 稍低于模式改变前为 0.02‰,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经典配制-复核”模式相比,“一辅一配-复核”模式有效提高了调配速度和调配的准确率。
  • 合理用药
    刘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AE)对环丙沙星耐药的临床特征及其基因变异的耐药机制。方法: 抽取2018 年 4 月—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 62 例资料,统计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对 PAE 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琼脂纸扩散法(K-B 法)实施药敏试验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 PAE 的 gyrA、gryB、parC、parE 基因等测试结果,分析其 PAE 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耐药机制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结果: 62 例患者中,分离出 PAE 288 株,其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最高(达 97.92%);而其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30%;其敏感率>60% 的药物有头孢吡肟和氨曲南;而其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 45.14%;在46 株对环丙沙星 MICs≥33 μg/mL 的 PAE 中,有 43 株均伴有 gyrA 基因突变,29 株伴有 gyrAparC 基因双突变。结论: PAE 对环丙沙星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其中 gyrA 基因突变是 PAE 对环丙沙星耐药的主要机制,因此应加强对 PAE 临床特征及其耐药性的监测,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合理用药
    王齐琦, 赖鸿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抽取医院神经内科 2016 年 1 月—2019 年 2 月间收治的脑脊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的颅内感染患者 103 例资料,统计其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病原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103 例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中分离和培养出病原菌 112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46 株占 38.46%,革兰阳性菌 66 株占61.54%;革兰阴性菌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为最多占 14.29%,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肟、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在50% 以上;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占 30.3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诺氟沙星、红霉素的耐药率均在 50% 以上。结论: 对于颅内感染,革兰阳性菌的分布为最广泛,因此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对于革兰阴性菌颅内感染应采用第 3 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为宜,革兰阳性菌所致颅内感染应选用头孢哌酮和磺胺类抗菌药物治疗为宜。
  • 合理用药
    王河生, 吴雯, 郑爱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样本 1 537 例,统计其中段尿样本尿菌培养结果,分析结果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1 537 例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样本中分离出743 株病原菌(检出率为 48.34%),其中革兰阴性菌 513 株(占 69.04%),革兰阳性菌 189 株(占 25.44%)和真菌 41 株(占 4.42%);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较低,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头孢曲松和依替米星的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也较低,粪肠球菌对庆大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医院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所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且仅对少数抗菌药物具有较低的耐药率,临床用药可参考其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致病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 合理用药
    黄倩, 何建平, 李慧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药学干预对 Ⅰ 类切口手术术前预防用抗菌药物给药时机合理性的影响。方法: 抽取 2018 年4 月—2018 年 7 月间收治的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 1 300 例资料(剔除治疗用药病历和抗菌药物品种选用与《指导原则》不符的病历)为非干预组;另抽取 2018 年 8 月—2018 年 11 月间收治的干预用药后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 1 166 例资料为干预组;统计和分析术前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时机的合理性,比较两组患者相对应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干预组患者 Ⅰ 类切口手术术前预防用抗菌药物给药通过药学干预后在给药时机合理性等方面高于非干预(P<0.05)。结论: 药学干预对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前预防用抗菌药物成效显著,促进了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
    缪春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及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对策,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2019 年 3 月间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60 例资料,统计其患儿用药情况如药物类型、给药途径、不合理用药原因。结果: 60 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常用药品种类有中成药(占 28.33%)、抗病毒药物(占 26.67%)、解热镇痛药物(占26.67%)、抗菌药物(占 8.33%);中成药使用率为最高;不合理用药占 15.00%,其中抗病毒药物占 5.00%、抗病毒药物占 5.00%、中成药占 3.33% 和抗菌药物占 1.67%;给药途径主要为口服给药(56.67%),其中中成药占 88.26%,抗病毒药物占 62.50%,解热镇痛药物占 56.25%,抗菌药物占 80.00%,糖皮质激素以雾化吸入为主占 100.00%,抗组胺药物占100.00%,支气管扩张药物占 100.00%,其他药物主要采用静脉给药占 100.00%;不合理用药原因主要有用药方案不当(55.56%)、配伍禁忌(22.22%)、用法用量错误(11.11%)和重复用药(11.11%)。结论: 医院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合理性较好,多采用口服给药为主,但仍存在用药方案不合理、配伍禁忌、重复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等情况,应加强小儿用药管理,以确保患儿的用药安全、合理性。
  • 合理用药
    吴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相同浓度不同输注时间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严重病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ICU 严重病原菌感染患者 80 例资料,按不同输液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 40 例和观察组 4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输注时间为 30 min,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延长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输注时间为 3 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重症监护时间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0.00%)(P<0.05),重症监护时间(4.05±1.15)d 短于对照组(5.64±1.02) d (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稍低于对照组(17.50%)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同浓度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采用适当延长输注时间治疗 ICU 严重病原菌感染患者有效提高了总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 合理用药
    豆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社区获得性女性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选取 2016 年9 月—2018 年 5 月间社区获得性女性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患者 206 例资料,统计资料中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的分布及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206 例标本中,共分离出 217 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158 株占 72.81%;而革兰阴性菌中大肠杆菌为最多(104 株);革兰阳性菌59 株占 27.19%,而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为最多(17 株);大肠杆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性分别为 27.88%、0.00%、71.15%、73.08% 和 0.0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呋喃妥因的耐药性分别为 94.12%、88.23%、0.00%、0.00%、0.00% 和 0.00%。结论: 女性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而大肠杆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则无耐药性;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呋喃妥因则无耐药性;临床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其治疗效果。
  • 合理用药
    刘华珍, 郑黎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骨科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16 年 4 月—2018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骨科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 184 例临床资料,统计和分析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临床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及其与术后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 184 例骨科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179 例占 97.28%,其中 68 例患者(37.99%)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59 例患者(32.96%)使用喹诺酮类药物,30 例患者(16.76%)使用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菌药物,22 例患者(12.29%)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179 例患者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78 例为合理用药组,101 例不合理用药为不合理用药组,合理用药术后 6 例患者(7.69%)发生切口感染,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术后共有 19 例(18.81%)发生感染,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患者,其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不合理用药组患者(P<0.05)。结论: 医院骨科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普遍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强化对医护人员使用抗菌药物的培训教育及监督管理,促进了抗菌药物规范合理使用。
  • 合理用药
    刘先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对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 月间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 62 例资料,按治疗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1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肺部感染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症状(咳嗽、肺部鸣啰音、体温、白细胞计数)复常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咳嗽、肺部鸣啰音、体温、白细胞计数)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照组(P<0.05)。结论: 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有效提高了细菌的清除率,加快了症状的复常,且安全性高。
  • 合理用药
    曾淑英, 黄郁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美罗培南对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致病菌清除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3 月—2018 年 3 月间收治的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患儿 120 例资料,按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美罗培南组(n=60)和头孢他啶组(n=60);头孢他啶组患儿给予静脉滴注头孢他啶治疗,美罗培南组患儿则给予静脉滴注美罗培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美罗培南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3.33%)高于头孢他啶组(55.00%)(P<0.01),细菌的清除率(100.00%)高于头孢他啶组(59.42%)(P<0.01);美罗培南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21.67%)稍低于头孢他啶组(25.00%),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罗培南用于治疗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的疗效优于头孢他啶,有效清除了致病菌,且不良反应较轻微。
  • 合理用药
    赖鸿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不同抗菌药物鞘内注射给药对患者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6 年 7 月—2018 年 5 月间收治的确诊为颅内感染患者 86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43 例和治疗组 43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给药,治疗组患者则给予阿米卡星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给药;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用药方法治疗前后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蛋白质、葡萄糖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P<0.05);不良反应(腰脘痛、神经根刺激症、抽搐、头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鞘内给药后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蛋白质、葡萄糖水平测得值优于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白细胞计数和蛋白质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葡萄糖水平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阿米卡星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给药治疗患者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头孢曲松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给药,且安全性高,并有效改善了其脑脊液功能。
  • 合理用药
    魏海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正常产婴失败中转剖宫产分娩产妇术后产褥期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选取 2016 年 4 月—2019 年 1 月间收治的正常产婴失败中转剖宫产分娩产妇术后产褥期感染 106 例资料,统计其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106 例正常产婴失败中转剖宫产分娩术后产褥期感染产妇中,经宫颈分泌物标本培养分离出 108 株病原菌,其中 77 株革兰阴性菌占 71.30%,31 株革兰阳性菌占 28.70%;主要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阴道加德纳菌对头孢吡肟、氨苄青霉素、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中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溶血性链球菌对头孢吡肟、氨苄西林、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正常产婴失败中转剖宫产分娩产妇术后产褥期感染宫颈分泌物标本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以大肠埃希菌居多,临床应根据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其疗效。
  • 合理用药
    王静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及其对策。方法: 抽取 2014 年 11—2015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采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患者 401 例资料为干预前组,另抽取 2015 年 5—2015 年 11 月间采用药学干预后采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患者 401 例资料为干预后组;比较和分析干预前后喹诺酮类药物处方用药的合理性以及不合理用药的相应指标。结果: 药学干预后,医院喹诺酮类药物使用频度有所下降(23.79%),多数药物经干预后药物利用指数接近于 1,临床用药合理性较好;医院总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使用处方量显著下降,其中关键问题、常规问题处方量显著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喹诺酮类药物未出现无禁忌证用药情况,超适应证用药比例也有所下降,其中洛美沙星片、加替沙星胶囊、加替沙星注射液以及诺氟沙星片等超适应证用药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组予以药学干预后患者切口感染、合理用药率、住院费用以及耐药率等均优于干预前组(P<0.05)。结论: 药学干预模式的应用促进了喹诺酮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确保了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感染与预防
  • 感染与预防
    陈秋凤, 葛延铭, 林夏茵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 PDCA 循环模式下的洁净管理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空气中清洁度的影响。方法: 抽取医院 PIVAS 2018 年 7—11 月间常规实施 PDCA 循环模式下的洁净管理资料为实施前组,另抽取 2018 年 12—2019 年 4 月间实施 PDCA 循环管理模式下的洁净管理资料为实施后组,比较实施前后 PIVAS 内的沉降菌生成率、不同位置的空气沉降菌菌落数的差异,以及实施前后医务人员对其的满意度差异。结果: 实施前后 PIVAS内空气中取样标本培养细菌各 10 次和使用培养皿 300 个;实施后组沉降菌生成率为 9.67% 低于实施前为 29.33%(P<0.05),不同位置取样标本中沉降菌菌落数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医务人员对 PIVAS 洁净管理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采用 PDCA 循环模式下洁净管理显著提高了 PIVAS 内空气的洁净度,确保了 PIVAS 输液配制的质量。
  • 感染与预防
    钟成跃, 周辉, 魏海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术前改良式皮肤准备方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区皮肤细菌的清除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2 月—2018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92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6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术前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皮肤准备方法消毒,观察组患者术前则给予改良式皮肤准备方法消毒,比较两组患者皮肤准备前后术区皮肤细菌数量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皮肤损伤率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皮肤准备前的术区皮肤细菌数量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准备后的术区皮肤细菌数量明显少于准备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区皮肤细菌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皮肤损伤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 10.87% 和 4.35% 均低于对照组为 32.61%和 19.57%(P<0.05)。结论: 采用术前改良式皮肤准备方法消毒术区,有效清除或减少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区皮肤细菌数量和切口感染的发生,减轻了皮肤损伤。
  • 感染与预防
    吴晓辉, 姚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射频消融术疗法(radiofrequency ablation,以下简称 RFA)对肝脏肿瘤患者治疗后致肝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方法: 选取 2017 年 2 月—201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 80 例资料,探究其 RFA 治疗后患者术后肝内感染发生情况和影响肝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类型、肿瘤个数、腹部手术类型和 RFA 方式等均能影响肝内感染的发生率(P<0.05);经 Logistics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类型、肿瘤个数、腹部手术类型和 RFA 方式均为影响 RFA 治疗后肝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采用 RFA 治疗肝脏肿瘤患者应加强术前评估和相应预防性抗感染治疗,以避免或减少其术后肝内感染的发生。
  • 感染与预防
    曹莉, 宋林生, 宋金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 2% 葡萄糖酸氯己定液对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口术后感染的疗效及其对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1—12 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待产妇 144 例资料,按消毒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 72 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消毒,观察组患者则给予 2% 葡萄糖酸氯己定液消毒,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消毒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及按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症测量表(SDS)评分的评分值差异,以及用药前后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Barthel)及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的评分值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SAS 和 SDS 评分值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切口愈合时间均早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消毒前 Barthel 和 SF-36 评分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后 Barthel 和 SF-36 评分值均高于消毒前(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消毒后 Barthel 和 SF-36 评分值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采用 2% 葡萄糖酸氯己定液预防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口术后感染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缓解了其心理压力、促进了会阴切口感染的愈合,且改善了其生活质量。
  • 感染与预防
    陆碧允, 赵梁艳, 邵志坚, 司徒瑞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社区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易感因素及其对策。方法: 选取 2018 年 9 月—2019 年 5 月间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及素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边的社区人群资料,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统计其人群中患有上消化道症状等相关(如年龄、性别、个人及家族胃肠疾病史、生活习惯等)内容,分析其与 Hp 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收集有效调查表 630 份,其中 Hp 感染者 365 例,其 Hp 感染率为 57.94%;Hp 感染率中男性高于女性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群中有上消化道疾病史、家族消化道疾病史、吸烟、饮酒、饮咖啡、使用特殊药物是 Hp 感染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群中上消化道疾病史、家族史、饮酒是 Hp 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社区人群中 Hp 感染与其有上消化道疾病史、家族史、饮酒具有相关性,也是 Hp 感染的危险因素。
  • 感染与预防
    章桂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静脉置管化疗患者相关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 年 3 月—2018 年 10 月间收治的 PICC 静脉置管患者 60 例资料(2016 年3月—2017 年 7 月间收治的 30 例患者为观察组,另将 2017 年 8 月—2018 年 10 月收治的 30 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品管圈介入护理管理,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 PICC 置管术后相关感染发生率、对静脉置管化疗的依从性差异,以及对静脉置管化疗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值的差异。结果: 品管圈介入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依从性及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各指标的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品管圈介入护理管理的开展降低了 PICC 化疗患者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化疗患者的依从性,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 感染与预防
    朱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腹部开放性创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 2017 年 12 月—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腹部开放性创伤患者 8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后术后感染发生率和伤口愈合率,以及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伤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伤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伤口感染患者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高的主要因素为患者伤口类型、受伤严重程度、住院时间和年龄。结论: 腹部开放性创伤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患者伤口类型、受伤严重程度实施全面的治疗,预防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感染与预防
    刘玉莲, 刘二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 PDCA 循环管理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6 年 11 月—2017 年 11 月间医院医护人员 50 名消毒管理记录资料为实施循环管理前组,另选取 2017 年 12 月—2018 年 12 月间医院医护人员 50 名消毒管理记录资料为实施循环管理后组;实施循环管理前组采用基础管理法管理,实施循环管理后组采用实施 PDCA 循环管理法管理,比较和分析不同管理后医护人员感染发生率、手卫生合格率、相同物体表面菌落数值、物品消毒的合格率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 实施循环管理后组辐射台菌、洗婴台、治疗仪菌落数量分别显著低于实施循环管理前组(P<0.05);感染问题发生率为 2.00% 显著低于实施循环管理前组为 20.00%(P<0.05);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 98.00% 低于实施循环管理前组为 82.00%;物品消毒合格率为 98.00% 高于实施循环管理前组为 78.00%(P<0.05)。结论: 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采用 PDCA 循环管理法有助于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率,有效增强了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全面提升了物品消毒合格率。
  • 药学监护
  • 药学监护
    袁林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1 例泌尿系感染伴低钾血症患者临床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用药中的作用。方法: 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并参与用药方案的调整,实现患者个体化用药。结果: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并积极与医生、患者沟通,有利于提高医院医疗及服务水平。结论: 临床药师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
  • 药学监护
    王军, 娄海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 1 例心房颤动伴多重耐药念珠菌感染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为心房颤动伴多重耐药念珠菌感染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会诊,制定个体用药化用药方案,并对治疗过程实施全程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心房颤动伴多重耐药念珠菌感染患者临床治疗,并提出的个体化用药方案是合理的、有效的。结论: 多重耐药念珠菌感染患者,经细菌培养结果发现采用两性霉素 B 与氟胞嘧啶联用治疗,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药学监护
    曹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药师对肺癌及其骨转移伴感染患者临床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及其解决对策。方法: 药师参与 1 例肺癌及其骨转移伴感染患者的用药情况并提出用药建议,分析其抗感染治疗及药学监护。结果: 通过药师的合理化用药方案与治疗监护过程,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结论: 药师利用与医师、护士互补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了个体化用药治疗方案是有效的、合理的。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张影莉, 谭轶湘, 项金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伏立康唑致患者皮肤色素沉着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 收治的尿毒症血透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经氟康唑治疗 13 d 后改为伏立康唑治疗,而伏立康唑静脉滴注使用第 7 天检测其血药谷浓度为 0.1 μg/mL,调整治疗方案为口服伏立康唑使用第 15 天复查其血药谷浓度为 7.42 μg/mL,病情好转;出院后院外续用伏立康唑 1 周后,该患者出现颜面部、前胸及双上肢皮肤偏黑,晒太阳后明显变黑。结果与结论: 采用伏立康唑致患者皮肤偏黑、皮肤色素沉着,考虑伏立康唑光敏所致,停用 2 月后色素沉着完全消退,肤色恢复正常。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李小红, 王佩, 朱传武, 刘义安, 徐骏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三七粉与恩替卡韦(ETV)联用对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疗效及其对肝纤维化指标和肝脏硬度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5 年 12 月—2017 年 12 月间收治的乙肝肝纤维化患者 106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 54 例和对照组 52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七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 型前胶原、Ⅳ 型胶原)与肝脏硬度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 6 月、1 年时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Ⅲ 型前胶原和 IV 型胶原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 6 月和 1 年后的透明质酸、Ⅲ 型前胶原水平测得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 6 月和 1 年后的肝脏硬度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三七粉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有效改善了其肝纤维化指标与肝脏硬度。
  • 药物与临床
    冯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头孢唑啉钠与甲硝唑联用对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剔除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16 年 5 月—2019 年 5 月间收治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 86 例,依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3 例;对照组患者术前 1 h 给予单用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孢唑啉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2.09%)(P<0.05),切口感染发生率(2.33%)显著低于对照组(11.63%)(P<0.05);用药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头孢唑啉钠与甲硝唑联用预防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剔除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优于单用甲硝唑,有效减少了切口感染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陈壬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配合抗结核药物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的疗效及其对病灶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段痰菌转阴的有效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值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痰菌转阴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P<0.05),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左氧氟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有效改善了其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提高了病灶吸收率以及空洞闭合率,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赵晓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匹多莫德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 栓联用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5 年 1 月—2018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宫颈 HPV 感染患者 98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49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 栓经阴道置入后穹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和 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 T 淋巴细胞亚群即 CD4、CD8、CD3、CD4/CD8 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5.92% 高于对照组为 81.6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TNF-α、IL-6、CRP、CD4、CD8、CD3、CD4/CD8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TNF-α、IL-6 和 CRP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CD4、CD3 和 CD4/CD8 水平测得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匹多莫德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 栓联用治疗宫颈 HPV 染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炎症因子及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 药物与临床
    陈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阿奇霉素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5 月—2018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 8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头孢拉定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阿奇霉素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体温、肺部啰音、喘息和咳嗽)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即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4(IL-4)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为 60.00%(P<0.05),临床症状(体温、肺部啰音、喘息和咳嗽)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IL-10、IL-6 和 IL-4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 IL-10、IL-6 和 IL-4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IL-10、IL-6 和 IL-4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优于头孢拉定,有效促进了临床症状的复常,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
  • 药物与临床
    李婉青, 潘清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阿莫西林四联疗法(阿莫西林胶囊、埃索美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片和胶体果胶铋胶囊)对胃癌患者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5 年 4 月—2018 年 10 月期间来医院进行化疗治疗的胃癌伴 Hp 感染患者 85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55);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化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四联疗法治疗,比较观察组根除失败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化疗治疗前后 DOB 值的变化情况,以及观察组根除成功率、根除失败率与对照组患者化疗冶疗后的总有效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 Hp 根除失败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化疗治疗前的 DOB 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治疗后的 DOB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根除成功患者化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根除失败者和对照组(P<0.05),患者的 1~2 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根除失败患者和对照组(P<0.05),3~4 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根除失败和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阿莫西林四联疗法治疗胃癌伴 Hp 感染患者疗效确切,提高了化疗药物治疗效果,有效减少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 药物与临床
    黄文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复方益肝灵片对使用抗结核药物患者致肝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 2016 年 10 月—2018 年 8 月间收治的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伤患者 94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47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 2HREZ/4HR 抗结核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益肝灵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以及用药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AST、ALT、TBil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AST、ALT、TBil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复方益肝灵预防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有效保护了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患者的肝功能,疗效确切且用药安全可靠。
  • 药物与临床
    杨丽娟, 梁云, 韩志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头孢他啶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对心力衰竭患者伴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其对病原菌清除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11 月—2018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 6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 30 例);常规组患者单纯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头孢他啶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病原菌清除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即 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病原菌清除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CRP、PCT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 CRP、PCT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CRP、PCT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采用头孢他啶与左氧氟沙星联用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提高了病原菌的清除,且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
  • 药物与临床
    焦伟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头孢美唑与甲硝唑联用对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 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4 年 8 月—2015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吸入性肺炎患者 98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9 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唑啉钠与甲硝唑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头孢美唑与甲硝唑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 CRP 和 PaO2 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7.96% 明显高于参照组为 85.7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CRP、PaO2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 CRP、PaO2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CRP、PaO2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头孢美唑与甲硝唑联用治疗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头孢唑啉钠与甲硝唑的联用,有效改善了其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李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急诊重症感染患者抗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7年5 月—2018 年 5 月期间就诊治的急诊重症感染患者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钠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患者则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用于治疗急诊重症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头孢哌酮钠,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林小明, 张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对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伴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4 月—2019 年 4 月间收治的心衰伴肺部感染患者 62 例资料,按治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1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临床症状(咳嗽、体温、肺部湿啰音)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 hs-CRP、PCT、MIP-2、IL-6、IL-8 及 TNF-α 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咳嗽、体温、肺部湿啰音)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hs-CRP、PCT、MIP-2、IL-6、IL-8 及 TNF-α 水平测得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心衰伴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头孢曲松钠,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了细菌的清除率。
  • 药物与临床
    冯喜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青霉素与头孢曲松钠联用对化脓性脑膜炎(P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10 月—2018 年 10 月间收治的 PM 患者 78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青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颈项强直、颅内压增高、发热、呼吸道感染)复常时间以及治疗后脑脊液中葡萄糖、氯化物、总蛋白等指标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6.92%)(P<0.05);临床症状(颈项强直、颅内压增高、发热、呼吸道感染)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中葡萄糖、氯化物水平测得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脑脊液中总蛋白水平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青霉素与头孢曲松钠联用治疗 PM 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头孢曲松钠,有效促进了临床症状的复常,改善了脑功能。
  • 药物与临床
    卢阳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诺氟沙星与雌三醇联用对绝经期女性患者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3 月—2018 年 1 月期间收治绝经期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 88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4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诺氟沙星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雌三醇软膏阴道深部涂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即阴道炎症状评分值、pH 值及阴道健康评分值)改善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5.45% 明显高于对照组为 75.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阴道炎症状评分值、pH 值和健康评分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阴道炎症状评分值、pH 值和健康评分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阴道炎症状评分值、pH 值和健康评分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诺氟沙星与雌三醇联用治疗绝经期女性患者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诺氟沙星,有效改善了其阴道内环境。
  • 药物与临床
    刘明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地塞米松冲击疗法配合甲硝唑对患者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10 月—2017 年 10 月间收治的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 47 例资料,采用地塞米松冲击疗法与甲硝唑联用治疗,分析其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如血清白介素-1α(IL-1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地塞米松冲击疗法与甲硝唑治疗后,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5.7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复发率为 6.67%;治疗后血清 IL-1α、IL-6、IL-8、TNF-α 水平测得值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采用地塞米松冲击疗法配合甲硝唑治疗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且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 药物与临床
    崔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美罗培南与奥硝唑联用腹腔灌洗疗法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5 年 7 月—2018 年 5 月间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 114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7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给予美罗培南与奥硝唑联用腹腔灌洗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IL-6、CRP、TNF-α 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胰腺感染的发生率及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发生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 10 d 后 IL-6、CRP、TNF-α 水平测得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胰腺感染和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美罗培南与奥硝唑联用腹腔灌洗疗法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有效降低了炎性因子水平,减少胰腺感染和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且疗效较为确切。
  • 药物与临床
    谢长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美罗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用对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 年 7 月—2019 年 2 月间收治的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患者 66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3 例)和观察组(33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罗培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如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 2 周后两组患者血清 CRP、PCT、WBC 水平测得值低于治疗前(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美罗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用治疗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降低了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了细菌的清除率,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 药物与临床
    吴俊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伊曲康唑与氨溴索联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有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11 月—2019 年 1 月间收治的老年 COPD 患者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患者 31 例和对照组 29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伊曲康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复常时间以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复时间常早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68.97%)(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伊曲康唑与氨溴索联用治疗老年 COPD 患者伴有真菌感染的疗效优于单用伊曲康唑,有效提高了其临床疗效,加快了症状的复常,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药物与临床
    陈凯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头孢曲松钠与青霉素联用对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6 月—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 84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用组,每组 42 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头孢曲松钠治疗,联用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青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积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复常时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联用组患者脑积液中 IL-6、IL-8 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惊厥、体温、意识)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头孢曲松钠与青霉素联用治疗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头孢曲松钠,有效改善了脑积液中炎症因子水平,促进了临床症状复常。
  • 药物与临床
    江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7 年5 月—2018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 10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50 例和观察组 50 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则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后临床症状(体温、肺部啰音、咳嗽、肺部阴影)复常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体温、肺部啰音、咳嗽、肺部阴影)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的效果优于红霉素,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王志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哌拉西林-舒巴坦对普外科患者细菌性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其成本费用。方法: 选取 2016 年 4 月—2018 年 9 月期间普外科诊治的细菌性感染患者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药物成本费用和成本效果比值、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成本费用和成本效果比值,以及用药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普外科患者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优于哌拉西林-舒巴坦,药物成本费低且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高,不良反应较少。
  • 药物与临床
    许耿瑞, 刘江红, 李文彦, 黄开远, 曾繁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盐酸左氧氟沙星联用对呼吸道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6 年 5 月—2018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呼吸道重症感染患者 12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症状复常时间和病原学检查结果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即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1.67% 高于对照组为 78.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PaCO2、PaO2 指标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 PaCO2、PaO2 指标水平测得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PaCO2、PaO2指标水平测得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复常时间、病原学检查结果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盐酸左氧氟沙星联用治疗呼吸道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促进了其症状的复常、改善了其血气指标水平。
  • 药物与临床
    张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头孢克肟与阿奇霉素联用对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10 月—2019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 78 例资料,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9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克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体温、喘息、咳嗽和肺部啰音)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降钙素原(PCT)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2.31% 明显高于对照组为 71.79%(P<0.05),临床症状(体温、喘息、咳嗽和肺部啰音)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TNF-α、IL-8 和 PCT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TNF-α、IL-8 和 PCT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TNF-α、IL-8 和 PCT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头孢克肟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加快了其症状的恢复,改善了炎性因子水平。
  • 药物与临床
    陈亚兰, 杨霞, 李上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与阿奇霉素联用对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2 月—201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炎患者 92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46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炎症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 TNF-α、hs-CRP 和 IL-6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TNF-α、hs-CRP 和 IL-6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左氧氟沙星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黄庆, 徐华清, 李冬英, 叶年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康复新液与克痒舒洗液联用预防产妇产后会阴切口感染的疗效及其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201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采用会阴侧切术分娩产妇 60 例资料,按预防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 0.05% 碘伏消毒液会阴部消毒,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康复新液与克痒舒洗液联用会阴部消毒,比较两组患者分别消毒后会阴侧切口甲级愈合率、愈合时间、感染发生率差异,以及消毒后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值及其肿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消毒后会阴侧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切口感染发生率、VAS 评分值和肿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康复新液与克痒舒洗液联用消毒会阴部预防会阴侧切术后产妇切口感染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促进了其切口愈合。
  • 药物与临床
    李双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不同抗菌药物与肝素封管疗法对维持性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透析致血流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17 年 10 月—2019 年 12 月间维持性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透析致血流感染患者 60 例资料,根据封管用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0 例)和参照组(30 例);参照组患者给予用庆大霉素与肝素封管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头孢呋辛钠与肝素封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封管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置管后拔管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封管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置管时间长于参照组(P<0.05),置管拔管率低于参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头孢呋辛钠与肝素封管疗法用于维持性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透析致血流感染患者的疗效较确切,拔管率低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药物与临床
    张俊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 1,6-二磷酸果糖与乳糖酸红霉素联用对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心肌损害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2017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心肌损害患者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乳糖酸红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CK、CK-MB、AST)和肌钙蛋白-1 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 CK、CK-MB、AST 和肌钙蛋白-1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CK、CK-MB、AST 和肌钙蛋白-1 水平测得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 1,6-二磷酸果糖与乳糖酸红霉素联用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心肌损害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心肌损害程度。
  • 药物与临床
    刘艳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热毒宁与头孢西丁联用对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8年 5 月—201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30 例)与观察组(30 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前 TNF-α、IL-6、CRP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均低于用药前(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 TNF-α、IL-6、CRP 水平测得值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热毒宁与头孢西丁联用治疗小儿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轻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黄志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喜炎平与阿奇霉素联用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 C 反应蛋白(CRP)水 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201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支气管炎患儿 72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6 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 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体温、咳嗽、气喘、肺部啰音)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 CRP 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喜炎平注射液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支气管炎患儿,有效促进了其临床症状的复常,改善了血清 CRP 水平,提高其临床疗效。
  • 药物与临床
    聂雪平, 黄雪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取 2017 年 7 月—2018 年 2 月间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 8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4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各指标(FEV1、FVC、FEV1/FVC)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 FEV1、FVC、FEV1/FVC 水平测得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有效改善了其肺功能,提高了其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霍卓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阿奇霉素与氨茶碱联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7 年 8 月—2018 年 8 月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 9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45 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纠酸、吸氧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复常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咳嗽、喘息、且,肺部哮鸣音)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与氨茶碱联用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有利于促进了临床症状复常,提高了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总有效率,且安全性高。
  • 药物与临床
    陈少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肝疫苗联用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其对不同 HBV-DNA 载量的孕妇对母婴传播阻断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2017 年 1 月间收治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 94 例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 A 组 50 例和 B 组 44 例,其中干 A 组孕妇实施孕期干预阻断(于孕妇孕期 28 周后每隔 4 周注射 HBIG,连续注射 3 次),B 组孕妇孕期内未实施干预阻断;比较两组孕妇在分娩后 6 h 给予新生儿注射 HBIG,并按照 0、1、6 月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随访新生儿 12 月,检测其乙肝标志物水平(HBsAg、,HBsAb)阳性率的差异;另根据孕妇乙肝病毒基因(HBV-DNA)载量的不同将其分为 C 组 28 例和 D 组 66 例,比较 C 组和 D 组 HBV 母婴传播 HBsAg 阻断的差异。结果: A 组和 B 组孕妇婴儿 12 月月龄时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b 阳性率高于 B 组(P<0.05);D 组孕妇母婴传播阻断率高于 C 组(P<0.05)。结论: 采用联合接种 HBIG 和乙肝疫苗能阻断 HBV 母婴垂直传播,但其阻断效果与母体 HBV-DNA 水平有关。
  • 药物与临床
    李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胸腺法新与抗菌药物联用对恶性肿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中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2019 年 2 月间收治的恶性肿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 88 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4 例;对照组患者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针对性给予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并辅以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法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中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以及 T 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等免疫功能水平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中 WBC、CRP、IL-6 和 TNF-α 等炎症因子水平测得值和 CD4+、CD8+、CD4+/CD8+ 和 NK 等免疫功能指标测得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其中各炎症因子水平测得值和 CD4+、CD4+/CD8+ 和 NK 的测得值亦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胸腺法新与抗菌药物联用治疗恶性肿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可以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 其他论著
  • 其他论著
    季红, 张蔚, 曹德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分级诊疗制度,医院尝试将党建工作与分级诊疗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实施。医院通过与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信息对接,为分级诊疗的施行提供了技术的支持。通过一年余实践,相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软硬件水平均有了较大提升,双向转诊更为顺畅,基层重病患者及时上转,医院康复患者尽快下转基层。在分级诊疗施行过程中,医院党建工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了多种模式的服务,让社区居民受益,也让基层医务人员受益,更让全社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