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与论坛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抑制关节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侵袭和关节炎症,可用于防治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均能阻滞巨噬细胞和单个核细胞分化成破骨细胞,不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减轻骨形成和骨吸收之间的失衡引起的骨质丢失,提高骨密度,可防治骨质疏松和关节的退行性改变。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还有抗肿瘤作用和镇痛作用,临床上已被用于治疗骨癌疼痛。该文综述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在骨骼和关节疾病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综述与论坛
    陆敏嘉, 李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高流行地区,超过 70% 的肝衰竭是 HBV 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疾病进展迅速、救治困难,具有较高的短期死亡率。国际上关于肝衰竭的分类及诊断标准仍存在争议,但若能在肝衰竭发生之前,对患者肝衰竭发生风险进行早期预测并及时干预,阻止疾病进展,无疑会有效改善其预后,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肝功能衰竭前期的概念对于进一步增强肝功能衰竭的早期预警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免疫炎症、氧化应激和肝细胞坏死再生等方面综述慢加急性肝衰竭危险性的预警指标和预测模型,旨在提高对肝衰竭早期诊断的认识,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降低肝衰竭患者的死亡率。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蓝伟, 胡玉良, 曾聪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清利塞鼻洗液中欧前胡素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方法,并考察其质量标准与方法学。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对其配方中白芷、菊花、鱼腥草、川芎、黄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 HPLC,以欧前胡素为指标,测定该制剂中欧前胡素的含量,并考察其方法学。结果: 清利塞鼻洗液制成的供试品溶液的薄层色谱显示,其与白芷、菊花、鱼腥草、川芎、黄芩对照品在相同位置均有荧光斑点。欧前胡素含量在 6.80~100 μg/mL (r=0.999 7)范围内与峰面积响应值(A)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 99.77% (n=6),RSD=1.78%,测得样品中欧前胡素平均含量为 8.220 μg/mL。结论: TLC 和 HPLC 操作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为清利塞鼻洗液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 实验研究
    王秀杰, 张静, 赵功宝, 付宝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维生素 D3 软胶囊中抗氧化剂二丁基羟基甲苯(dibutyl hydroxy toluene, BHT)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分析其可行性。方法: 采用 Diamonsil C18 柱(5 μm,250 mm×4.6 mm)为色谱柱,以 BHT 对照品及维生素 D3 软胶囊为测定对象,依次制备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与空白溶液,考察其在 35 ℃、278 nm、1.0 L/min、5 μm 条件下检测的精密度、重复性、回收率、稳定性试验和样品的含量的可行性。结果: 得线性方程 A=10 066.89 ρ–1 030.5(r²=0.999 9),在浓度为 5.46~16.30 μg/mL 范围内,ρA 呈良好线性关系,表明其精密度、重复性、回收率及稳定性试验结果良好,测定的样本含量符合要求。结论: 建立的维生素 D3 软胶囊中 BHT 含量的 HPLC,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与便捷性,可用于维生素 D3 软胶囊中 BHT 含量测定。
  • 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
    郦芳华, 胥萍, 徐俊驰, 宋华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苏州地区乙型肝炎患者 P 区耐药突变情况,以及 P 区耐药与凝血功能、肝脏合成功能的相关性,分析其不同耐药突变对机体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 2017 年—2019 年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 410 例中 P 区耐药突变检测资料;比较与分析其 P 区非突变组和突变组之间的凝血功能、肝脏合成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 410 例乙型肝炎患者中,P 区耐药检测突变的有 139 例(占 33.90%),其中耐药突变率较高的 TOP 3 位点分别是 204 M (ATG)占 22.30%、180 L(CTG)+204 M (ATG) 占 22.30%、180 L(CTG)+202 S(AGT)+204 M (ATG) 占 14.39%;同时,突变组凝血功能的 APTT、PT、D-D 水平明显高于非突变组(P<0.05),肝脏合成功能的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突变组(P<0.05)。结论: 乙型肝炎 P 区耐药突变位点主要是 204 M(ATG)、180 L (CTG) 和 181 A(GCT),而且这三个耐药位点的突变往往还伴随着其他位点的突变;同时,乙型肝炎 P 区耐药突变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肝脏合成功能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 合理用药
    文锐玲, 林桂鸿, 李欣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hospital-acquir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HAUTI)的危险因素,并比较医院获得性和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community-acquir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患者间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408 例尿路感染患者和 2 506 例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与 HAUTI 相关的危险因素,比较和分析 HAUTI 和 CAUTI 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点。结果: HAUTI 与患者性别、年龄和住院天数、慢性基础病症、抗菌药物使用、昏迷、侵入性操作相关;408 例 HAUTI 患者中段尿中分离出病原菌 299 株,而 CAUTI 患者中段尿中分离出病原菌 1 393 株;药敏结果发现,HAUTI 患者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头孢唑林、头孢噻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高于 CAUTI (P<0.05),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高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HAUTI 患者感染病原菌的耐药率高于 CAUTI,临床应加强对 HAUTI 患者的目标性监测和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采取适当防控措施有效控制 HAUTI;无论是 HAUTI 或是 CAUTI 均应结合病原体的构成特点与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避免经验性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确保其疗效。
  • 合理用药
    庞晓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妊娠期孕妇伴有阴道真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选取宜阳县中医院 2018 年 9 月—2020 年 9 月收治的发生阴道真菌感染的 328 例妊娠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检出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主要真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328 例妊娠期孕妇伴有阴道真菌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 328 株不同的真菌,其中 254 例患者中分离出白假丝酵母(77.44%)、39 例中分离出光滑假丝酵母(11.89%)、11 例中分离出热带假丝酵母(3.35%)、8 例中分离出克柔假丝酵母(2.44%)、5 例中分离出近平滑假丝酵母(1.52%);通过药敏试验发现,白假丝酵母对 5-氟胞嘧啶(38.58%)与伊曲康唑(25.20%)的耐药率较高,对酮康唑与制霉菌素较为敏感,而光滑假丝酵母等其他假丝酵母对抗真菌药物均有一定敏感性。结论: 妊娠期孕妇发生阴道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且分离出病原菌对抗真菌药物存在较高耐药率,临床应综合考虑孕妇的用药安全和真菌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以达到最优治疗效果和对胎儿影响最小为目的。
  • 合理用药
    李少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 2020 年1 月—12 月收治的住院患者 320 例各标本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病历资料,分析其各标本的细菌培养、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以及标本的来源、分布及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320 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 320 株,标本主要来自痰液占 68.12%,其次为分泌物(6.56%)和血液(5.62%);药敏结果发现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高达 95.91%,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为 88.96%,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 88.36%;痰标本中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最高,其次为胸腹水、分泌物中的鲍曼不动杆菌;血液中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最低;痰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 90.00%;胸腹水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舒巴坦均高于 90.00%;分泌物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 70.00%。结论: 2020 年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各科室和患者各年龄段中均有分布,且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医院应定期监测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合理用药
    陶兴茹, 赵娟娟, 裴保方, 段彦彦, 刘晓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左氧氟沙星在儿童患者重症感染中超说明书(小于 18 岁儿童禁用)用药的原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2019 年 1 月—12 月收治的重症感染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的儿童患者 38 例病历资料,分析其超说明书用药的原因以及有效性、安全性。结果: 38 例重症感染患儿中,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 16 例,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效不佳或耐药基因为阳性,其余 22 例为细菌感染初始治疗方案疗效不佳,总治疗有效率仅为 81.58%;用药期间未出现与左氧氟沙星相关的不良反应症状。结论: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用于治疗儿童重症感染时疗效较好,短期使用相对安全,但属于超说明书用药,临床应权衡利弊,应做好患者的知情同意与药学监护。
  • 合理用药
    吴艳, 郭兵兵, 黄白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开胸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胸骨骨髓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2018 年 3月—2020 年 10 月收治的行开胸心脏手术术后致胸骨骨髓炎患者 72 例病历资料,统计其血液标本的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结果: 72 例开胸心脏手术后胸骨骨髓炎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出 81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 47 株(占 58.0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 34 株(占 41.98%,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药敏结果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对利福平、庆大霉素耐药率较低;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对利福平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耐药率较高,对妥布霉素、头孢他啶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哌酮、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结论: 开胸心脏手术后胸骨骨髓炎患者主要感染菌群为革兰阳性菌,其中又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菌株为主,临床应依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以确保其疗效和预后的康复。
  • 合理用药
    周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 94 例胸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选取 2019 年 9 月—2020 年 9 月固始县人民医院接受胸外科手术的 94 例患者,采集其痰液、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率。结果: 94 例胸外科术后患者中有 46 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 48.94%(46/94);胸外科术后患者的医院感染共采集 123 份标本,分离出 146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93 株(占 63.70%),多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与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 48 株(占 32.88%),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菌 5 株(占 3.42%);主要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林霉素、青霉素 G、阿米卡星、四环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磷霉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胸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呈多重耐药,应及时了解患者感染情况并加强管理,严格按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从而减少病原菌耐药的发生。
  • 合理用药
    刘晓琳, 周蜜, 孔玉林, 闵春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及其比值对尘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 2010 年 1 月—2020 年 6 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尘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 129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死亡或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63 例)和生存组(66 例);检测患者血清 CRP、PA 水平并计算 CRP/PA 比值,比较 2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后 CRP 和 PA 水平,不同分期尘肺病患者 CRP 和 PA 值及不同 CRP/PA 值患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尘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死亡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26.48±19.76)d,明显长于生存组为(18.61±12.73)d (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第 1 天的 CRP 值显著高于生存组(P<0.001),PA 值显著低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第 1 天与第 7 天的 CRP 值、PA 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存组患者入院第 7 天 PA 值显著高于第 1 天(P<0.05),CRP 值低于第 1 天,但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第 7 天的 CRP 值显著高于生存组(P<0.001),PA 值显著低于生存组(P<0.001);死亡组患者壹期、贰期和叁期的平均 CRP 值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01),平均 PA 值均显著低于生存组(P<0.001);死亡组患者贰期尘肺的平均 PA 值低于壹期和叁期患者(P>0.05),生存组患者叁期尘肺的平均 CRP 值高于壹期和贰期尘肺病患者,但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PA 值为>0~0.25、>0.25~1.0 和>1.0 患者的病死率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死亡组患者的 CRP/PA 值为(1.09±1.88)显著高于生存组为(0.29+0.25)(P<0.05)。结论: 随着 CRP/PA 值上升,尘肺病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上升,CRP、PA 及 CRP/PA 值可以作为尘肺病患者炎症程度及评估预后的指标;本文首次观察尘肺病患者 CRP 及 PA 水平动态变化,从而证实 CRP/PA 值上升将导致此类患者病死率显著上升。
  • 合理用药
    宁美, 高洪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于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 1 012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手术切口部位分泌物送检,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率。结果: 1 012 例患者胆囊切除术后感染率为 9.09%,其中浅表手术切口感染率为 69.57%,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率为 30.43%,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病原菌送检标本分离出 92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47 株(占 51.09%),革兰阳性菌 34 株(占 36.96%),其他菌株 11 株(占 11.96%);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占比最高,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均为 5.56%,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未产生耐药性,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 11.76%;革兰阳性菌以溶血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最为常见,溶血链球菌对利奈唑胺未产生耐药性,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率低,均为 16.6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未产生耐药性,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为 5.26%,表皮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均未产生耐药性。结论: 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应加强病原菌的监测,并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防控感染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合理用药
    夏良贤, 乔玉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合并细菌性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正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 年 3 月—2021 年 3 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性感染 62 例病历资料,统计其患儿痰液标本的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以及不同病原菌的耐药特点。结果: 62 例患儿标本中检出 66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45 株(占 68.18%)、革兰阳性菌 21 株(占 31.82%);TOP 3 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占 27.27%)、肺炎克雷伯菌(占 18.18%)和铜绿假单胞菌(占 12.12%);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和头孢菌素酶 C 菌株数量多于单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或头孢菌素酶 C 酶菌株;药敏试验结果发现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妥布霉素耐药率均高于 72.00%,肺炎克雷伯菌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也均高于 65.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耐药率也均高于 60.00%。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伴有细菌性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不尽相同,临床应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配合抗病毒治疗。
  • 合理用药
    杨玉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 DDDs)与使用强度(antibiotic use density, AUD),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8 年—2020 年住院患者治疗用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使用强度(AUD)、日均费用(defined daily dose cost, DDC)及排序比(B/A)病历资料,统计与分析其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2018 年—2020 年医院临床抗菌药物 AUD 呈逐年下降趋势,自 2019 年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均<40 DDDs/(100 人·d);AUD TOP 3 的抗菌药物有氟喹诺酮类、第 2 代头孢菌素、第 3 代头孢菌素类;2018 年、2019 年,第 2 代头孢菌素中头孢替安 AUD TOP 1,2020 年第 3 代头孢菌素中头孢曲松 AUD 取代头孢替安 TOP 1;氟喹诺酮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 AUD 连续 3 年 TOP 2;DDC 排名 TOP 10 抗菌药物品种基本保持稳定;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中替加环素的 DDC 值为最高(超过 1 000 元),其次为利奈唑胺、伏立康唑;DDC TOP 10 抗菌药物的 B/A 值均<1,其中磺苄西林的 B/A 值为最小(0.30)。结论: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应继续加强管理,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有效遏制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
  • 合理用药
    邱鸿杰, 肖溪, 郑立春, 陈春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 2020 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抽取阳春市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12 月收治的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病历 497 例,统计与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以及不合理的原因。结果: 第 1 季度 200 例患者病历中 TOP 10 抗菌药物用药情况分析显示,其中12 例存在不合理用药,其不合理用药率为 6.00%;不合理用药中 TOP 1 为注射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占 2.00%),其次为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占 1.00%);选取的 497 例患者病历中,其中 456 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较为合理(合格率为 91.75%);第 1、2、3、4 季度用药合格率分别为 94.00%、94.91%、89.60% 和 88.60%;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分类以用法用量不适宜占比最高(2.41%),其次为联合用药不适宜(2.21%)、遴选药品不适宜(1.81%)、疗程不适宜(1.61%);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以内科为最高(2.62%),其次为外科(1.81%)、耳鼻喉科(1.21%)、肿瘤科(0.80%)以及儿科、眼科、口腔科、妇科、皮肤科的不合理用药率均低于 0.50%。结论: 医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较高,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但仍存在遴选药品、用法用量、疗程、联合用药不适宜等情况,应进一步加强临床对抗菌药物管理和监督,以促进和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
  • 合理用药
    许永锋, 曹洁, 张清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替考拉宁血药浓度测定对制定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影响。方法: 选取商丘市立医院 2019 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 60 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监测替考拉宁常规负荷剂量给药后的血药谷浓度,统计不同稳态谷浓度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细菌学有效率、肾毒性发生率与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替考拉宁在血浆样本中的血药浓度在 3.27~100.00 μg/mL 间线性关系良好;患者第 1 次使用替考拉宁治疗后和第 6 次用药前的血药谷浓度为 4.11~37.41 μg/mL,平均血药谷浓度为(14.95±5.68)μg/mL;患者第 6 次使用替考拉宁治疗前,稳态谷浓度<15 μg/mL 与>15 μg/mL 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态谷浓度<15 μg/mL 患者的细菌学有效率、肾毒性发生率均低于>15 μg/mL 患者(P<0.05);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血药谷浓度与细菌学有效率、肾毒性发生率独立相关,即随着血药谷浓度的增加,患者的细菌学有效率、肾毒性发生率逐渐增高。结论: 为增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可适当增加替考拉宁剂量,使其血药浓度维持在有效范围内;必要时可对其血药浓度进行监测,以保证临床疗效。
  • 合理用药
    郭培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驻马店市中医院门急诊 19 348 张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结果,提出合理用药规范化建议。方法: 抽取驻马店市中医院 2018 年 4 月—2020 年 6 月的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 19 348张,对其进行点评,分析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用药的原因、门急诊各科室抗菌药物处方的不合理用药原因,并提出规范化建议。结果: 19 348 张抗菌药物处方中,不合理处方 3 587 张(占 18.54%),不合理处方原因主要为用药不合适,其次为超常处方用药;各科室的用药不合适处方所占比例较高,处方不合理率最高的科室为急诊科,其次为西医门诊。结论: 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医院相关部门需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化管理,以提高医师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性和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 合理用药
    王金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 2019 年普外科 I 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情况。方法: 抽取开封市陇海医院 2019 年普外科 I 类切口手术患者 300 例病历资料,统计其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用药时机、用药疗程、用药品种、用法用量、联合用药及用药后伤口愈合情况,分析其预防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300 例普外科 I 类切口手术患者中,围术期抗菌药物未用药 30 例(10.00%),治疗用药 72 例(24.00%)以及预防用药 198 例(66.00%);预防用药 198 例患者中,用药时机在术前 2 h 以上 158 例(占 79.80%),术前 0.5~2 h 的 8 例(占 4.04%),术后用药 32 例(占 16.16%);用药疗程即用药持续时间 24 h 内 94 例(占 47.47%),大于 24~48 h 的 34 例(占 17.17%),超过 48 h 的 70 例(占 35.35%);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中 TOP 3 的为头孢西丁、头孢孟多和头孢美唑;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 175 例(88.38%)、静脉注射 16 例(8.08%)、口服给药 7 例(3.54%);给药频度出现不合理使用为头孢菌素类药物(如 q24h)64例(占 32.32%),用药剂量均为合理,联合用药均为 2 种药物联用 36 例(占 18.18%);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均是甲级愈合,手术部位未见感染。结论: 医院 2019 年普外科 I 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目的均不明确,用药相关方案理解不透彻,用药时机、用药疗程、用药品种、用法用量和联合用药等环节均具有不合理现象,行政部门应加强对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确保其预防用药的合理性。
  • 合理用药
    张瑞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孕晚期孕妇生殖道无乳链球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孕妇无乳链球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12 月开封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200 例孕晚期孕妇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孕前、产前(孕 35~37 周)的无乳链球菌检查、定期体检结果、流产史、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假丝酵母性阴道炎)、免疫力低下(具体表现有上呼吸道感染持续发热、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精神萎靡、疲乏无力、食欲降低、睡眠障碍等),采用单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生殖道无乳链球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00 例孕晚期孕妇的生殖道无乳链球菌感染发生率为 30.00%,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前及产前(孕 35~37 周)未行无乳链球菌检查、未定期体检、流产史、有阴道炎性疾病、免疫力低下均为孕晚期孕妇生殖道无乳链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孕前及产前(孕 35~37 周)未行无乳链球菌检查、未定期体检、流产史、有阴道炎性疾病、免疫力低下均为孕晚期孕妇患者生殖道无乳链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采取相关干预措施,以避免生殖道无乳链球菌感染的发生。
  • 合理用药
    毛彩虹, 汪庆洋, 徐文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200 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相关因素与病原菌感染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18 年 6 月—2020 年 6 月横峰县中医院收治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200 例资料,依据临床检验操作的相关标准与流程检测所有样本的病原菌分布与产、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ESBLs)菌,采用微生物自动分析仪器及其配套药敏卡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患儿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情况、相关因素和病原菌耐药率,以及产、非产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情况。结果: 200 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中,检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49 例,检出率为 24.50%,其中产 ESBLs 菌感染 26 例,非产 ESBLs 菌感染 23 例;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1 周、发热、胸片肺纹理增粗、应用抗菌药物、并发症是患儿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相关因素(P<0.05);患儿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100.00%),其次为呋喃妥因(81.63%),再次为头孢唑林、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分别为 63.27%、61.22%、59.18%,最低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阿米卡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均为 2.04%;产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头孢曲松、庆大霉素、氨曲南、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P<0.05),但二者对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阿米卡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高,其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阿米卡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临床应据此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 合理用药
    严员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鄱阳县人民医院 2018 年 9 月—2020 年 11 月收治的行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 56 例病历资料,分析其术后并发尿路感染尿液标本的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以及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特点。结果: 56 例患者标本中,检出病原菌 106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63 株(占 59.43%,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34 株(占 32.08%,以粪肠球菌为主)和真菌 9 株(占 8.49%,以热带假丝酵母为主);药敏结果发现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多黏菌素 E、四环素的耐药率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素 G、哌拉西林、阿卡米星等抗菌药物敏感率也较高;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青霉素无耐药。结论: 医院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菌群分布较广,但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临床应加强术后患者监控,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其治疗效果,促进其预后的康复。
  • 合理用药
    姜晓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儿童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夏邑县人民医院 2018 年 2 月—2021 年 1月儿科诊治的儿童尿路感染患儿 108 例病历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中段尿路标本的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 108 例尿路感染患儿中段尿标本中,分离出 116 株病原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74 株(占 63.79%,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42 株(占 36.21%,以屎肠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头孢噻吩的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耐药率较高,屎肠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较高,二者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无耐药。结论: 导致儿童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尤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最为多见,临床应依据药敏结果选用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治疗,确保其用药的合理性,以提高临床抗感染疗效。
  • 合理用药
    高琳, 席小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宜春市人民医院 60 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0 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 60 例急性脑出血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以及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60 例急性脑出血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检出致病菌 150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80 株(占 53.33%),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等为主,革兰阳性菌 55 株(占 36.6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为主,真菌 15 株(占 10.00%),以白假丝酵母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丁胺卡那的耐药率较高,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耐药率则较低;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头孢唑林、复方磺胺嘧啶的耐药率较高,而其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则较低;真菌对酮康唑、两性霉素 B 的耐药率较高,而其对氟胞嘧啶、咪康唑的耐药率则较低。结论: 脑出血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致病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较为常见,其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等的耐药率则较低;临床治疗前需要了解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从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合理用药
    唐英, 高鑫, 欧阳坤, 汤钊, 杨国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并分析导致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2021 年 1 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 400 例病历资料,统计其采集的痰液标本的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情况;并将其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找出并比较诱发肺部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400 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肺部感染 70 例(感染组)占 17.50%;感染组患者标本中检出 113 株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胞菌为主;药敏结果发现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克林霉素、替考拉宁、达福普汀、四环素和万古霉素无耐药;经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肺部感染与患者住院时间、严重功能障碍、卒中历史、机械通气、伴有糖尿病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并将 P<0.05 的单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住院时间、严重障碍、伴有糖尿病、机械通气构成了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诱发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且耐药情况较为复杂,临床应根据其药敏试验结果选用不同的抗菌药物治疗,确保不影响脑梗死患者的后期治疗。
  • 合理用药
    姚琼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新生儿细菌性结膜炎结膜囊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情况。方法: 选取郑州人民医院 2018 年 9 月—2020 年 5 月初诊新生儿细菌性结炎患儿 136 例(男 61 例,女 75 例)病历中结膜囊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136 例初诊患儿采集的送检标本 184 眼(男 88 眼,女 96 眼)中,检出阳性 147 例,其阳性检出率为 79.89%,3 年间不同年度细菌培养阳性检出率间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 147 例阳性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236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144 株(占 61.02%,以淋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92 株(占 38.98%,以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药敏结果发现淋球菌对头孢哌酮、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嗜血流感杆菌对头孢哌酮、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菌仅对氯霉素、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哌酮、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腐生葡萄球菌对头孢哌酮、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新霉素的耐药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新生儿细菌性结膜炎感染病原菌以淋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通过对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对严重急性发病患儿,在未明确病原菌且告知家属可能产生的风险,待明确病原菌及耐药物特点后再更改治疗方案,确保其疗效。
  • 合理用药
    曹玉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伴发肺部感染痰液标本的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 2018 年 10 月—2020 年 10 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 86 例病历资料,通过采集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点。结果: 86 例急性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210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 85 株(占 40.48%,以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 125 株(占 59.52%,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药敏结果发现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达 100.00%,而对红霉素、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厄他培南的耐药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各种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应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结果合理选用适宜的药物治疗,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以及预后脑出血患者的康复。
  • 合理用药
    吕竟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与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物特点。方法: 选取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8 年 6 月—2020 年 6 月收治的 AECOPD 患者发生肺部感染 72 例病历资料,统计其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痰液标本中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AECOPD 患者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主要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点。结果: 72 例肺部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81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 76.54%、真菌占 14.81% 和革兰阳性菌占 8.64%;药敏结果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高达 100.00%,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 50.00%;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均高于 90.00%,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高达 100.00%;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引起肺部感染与患者伴有糖尿病、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及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之间具有相关性,也是诱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诱发 AECOPD 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且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各不相同;伴有糖尿病、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及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是引发 AECOPD 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患者诱发因素的监控,并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缓解或改善 AECOPD 患者的临床症状。
  • 合理用药
    杜鑫洋, 李平, 高项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与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 2018 年2 月—2020 年 9 月外科收治的术后切口感染患者 76 例病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术后与切口感染相关的因素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结果: 76 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 84 株病原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47 株(占 55.95%、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35 株(占 41.6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耐药率较高,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耐药率较低;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性质、手术时间、有慰问(参观)人员具有相关性(P<0.05);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 岁、急诊手术、手术时间>3 h、有无慰问(参观)人员与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是诱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药敏结果发现且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强弱不一,临床应参照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预防或术后用药,手术室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加强防控措施,遏制病原菌的生长。
  • 合理用药
    宋春仙, 陈招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医院假丝酵母性阴道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8 年 1 月—2020 年 1 月诊治的疑似 VVC 患者 353 例病历资料,统计其阴道分泌物中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假丝酵母的检出情况、不同类型菌株的分布及其对不同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特点。结果: 353 例患者标本中,培养分离出 310 株假丝酵母,其检出率为 87.82%,其中 11 例患者合并 2 种真菌感染,按年龄≥20~30 岁占 49.03%、>30~40 岁占 27.42% 及>40~50 岁占 15.16% 和>50~60 岁占 8.39%;标本中分离出的菌株以白假丝酵母为主(检出率为 67.42%),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检出率为 12.26%),再则为光滑假丝酵母、克柔假丝酵母和近平滑假丝酵母的检出率分别为 8.71%、7.10% 和 4.5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白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克柔假丝酵母和近平滑假丝酵母对两性霉素 B 敏感率均达 100.00%,而对制霉菌素的耐药率仅在 0.00%~14.81% 之间,对氟康唑、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和克霉唑则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VVC 的发病年龄较广,其主要感染致病菌为白假丝酵母,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其他假丝酵母检出率不高但仍应引起重视;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日益严重,因此临床治疗 VVC 患者时应重视对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根据假丝酵母属的感染情况,采用规范化抗真菌药物治疗,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和治愈率。
  • 合理用药
    曹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老年重症胰腺炎(sever pancreatitis,SP)伴腹腔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与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7 年 12 月—2020 年 12 月收治的老年 SP 患者伴腹腔感染 62 例资料作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老年 SP 患者 60 例资料作为未感染组;分析老年 SP 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其与腹腔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策。结果: 62 例感染组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59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38 株(占 64.41%)、革兰阳性菌 17 株(占 28.81%)和真菌 4 株(占 6.78%);其主要感染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单因素分析禁食时间≥20 h、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评分值≥11 分、肾衰竭、肠功能异常时间≥6 d 与其他状况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发生腹腔感染与患者禁食时间≥20 h、APACHEⅡ 评分值≥11 分、肾衰竭、肠功能异常时间≥6 d 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也是发生腹腔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 SP 患者伴腹腔感染病原菌谱具有多样性,且禁食时间≥20 h、APACHE Ⅱ 评分值≥11 分、肾衰竭、肠功能异常时间≥6 d 均与腹腔感染构成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结合病原学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并结合独立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措施,以减少腹腔感染的发生。
  • 合理用药
    黎筱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的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丰城市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 月收治的行 ERCP 患者 60 例病历资料,统计其术中抽取的胆汁标本的病原菌培养与药敏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结果: 60例行 ERCP 患者的合格胆汁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58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 60.34%、革兰阳性菌占 39.66%;药敏结果发现,革兰阳性致病菌中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西丁、青霉素、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 100.00%、85.71%、57.14%、57.14% 和 71.43%,屎肠球菌对青霉素、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均达 100.00%;而革兰阴性致病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替坦、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为 100.00%。结论: 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的耐药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病原菌对不同药物的耐药率相差较大,术前应做好预防用药,术后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 合理用药
    蔡爱民, 张祖良, 周琪, 胡金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痰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12 月樟树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 79 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例资料,统计患者痰样本培养的病原菌分布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即使用频次前 10 位的抗菌药物占比及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前 10 位抗菌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结果: 79 例患者痰样本中共培养出 86 株病原菌,其中 7 例(8.86%)患者痰样本培养出 2 种病原菌,病原菌分布为革兰阳性菌 19 株(占 22.09%),革兰阴性菌 53 株(占 61.63%),真菌 14 株(占 16.28%);79 例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总使用频次为 182 次,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最多为 75 次(占 41.21%),其次为喹诺酮类药物为 57 次(占 31.32%);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 DUI 为>0.9~1.1 的为 11 种(占 61.11%),DUI>1.1 的 4 种(占 22.22%),DUI<0.9 的 3 种(占 16.67%)。结论: 医院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以感染革兰阴性菌居多,治疗以使用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为主;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部分患者存在给药剂量不规范、频繁换药、购进药品质控不严等问题,需完善用药监管。
  • 合理用药
    张丹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情况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阳市妇幼保健院 2018 年 4 月—2020 年 6 月诊治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 163 例病历资料,统计其阴道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患者阴道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的耐药特点。结果: 163 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 213 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87 株(占 40.85%)、革兰阳性菌 126 株(占 59.15%);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而在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则无耐药;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较为敏感。结论: 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用药,以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从而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
  • 合理用药
    熊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 2017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60 例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并发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患者,统计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60 例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并发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患者共检出病原菌 109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62 株(占 56.88%),革兰阳性菌 42 株(占 38.53%),真菌 5 株(占 4.59%);患者 2017 年—2019 年的病原菌的检出数依次为 32 株、37 株和 40 株;药敏试验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和替加环素均无耐药菌株,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利福平的耐药率<30.00%,对红霉素、青霉素 G 的耐药率≥75.00%;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较低,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2017 年—2019 年医院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感染率呈一定上升趋势,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各异,可据此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 合理用药
    朱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丰城市人民医院 2017 年—2020 年脑卒中合并尿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7 年 8 月—2020 年 8 月医院收治的 83 例脑卒中合并尿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对其尿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菌种鉴定及常用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统计 83 例患者标本病原菌检出情况,以及主要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83 例脑卒中合并尿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 97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56 株,检出率为 57.73%,革兰阳性菌 34 株,检出率为 35.05%,真菌 7 株,检出率为 7.2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阳性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福平、呋喃妥因、复方磺胺甲噁唑均具有较低耐药率(均<30.00%),对四环素、青霉素 G、红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均>70.00%);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为 0.00%,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替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均较低(<35.00%),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均较高(>70.00%)。结论: 脑卒中合并尿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中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多见;革兰阳性菌主要为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各异,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适宜药物治疗,以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感染与预防
  • 感染与预防
    邓秀珍, 汤翠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手术室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模式及其效果。方法: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苏州市中医医院多部门合作进一步强化手术室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具体措施为建立管理制度、完善闭环管理流程,以及制定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患者手术医疗器械和人员应急处理预案并演练;强化对外来器械相关人员管理即外来器械公司人员准入、对其培训和实行积分管理制度。结果: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外来医疗器械公司人员均能做好疫情防控管理,2020 年所有外来器械公司人员手术室积分<10 分(均不需要重新培训考核),每季度对外来医疗器械人员进行的手卫生抽检细菌菌落总数均合格;通过信息化全流程闭环管理,2020 年消毒供应中心共接收 2 533 件外来医疗器械包清洗消毒,术后送消毒供应中心回洗率为 99.7%。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对手术室外来医疗器械实行多部门综合管理的模式实用性强,提高了管理质量,能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发生,从而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冯强, 陈火树, 徐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发生的临床特点与规律,为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厦门市第五医院 2018 年—2020 年主动监测与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监测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老年患者 ADRs 报告 338 例,分析其 ADRs 类型、年龄、性别分布、涉及药品的类别、给药途径、ADRs 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转归等因素,探究其发生规律与特点。结果: 338 例涉及老年患者ADRs 报告中,男性占比略高于女性,其年龄段主要集中在 60~70 岁的患者,涉及的药品类别以抗感染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居多)为主;所有 ADRs 报告中以静脉给药途径占 50.59%,累及的器官以肝胆系统及消化系统为常见。结论: 临床应加强对老年患者静脉用药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关注,同时还应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及时对老年患者用药后的 ADRs 进行监测,以确保其用药安全性。
  • 药学监护
  • 药学监护
    王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病例的特征以及抗感染治疗的合理性,探究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中的药学监护及其发挥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 1 例 MRSA 感染患儿治疗过程,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评价其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结合抗菌药物 PK/PD,监测血药浓度,规避不良反应,并实施药学监护。结果: 采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后,治疗效果极为理想,病情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会诊和药学监护是药物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医生认可,促进了药物治疗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 药学监护
    蒋亚萍, 徐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临床药师参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的个体化药学监护的切入点。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 5 例肝硬化患者并发症用药治疗过程、用药方案的制定,并实施药学监护,分析其肝硬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用药方案合理性,评估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处置,以及患者的日常饮食生活等。结果: 临床药师运用丰富的药学专业知识,开展个体化用药监护,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结论: 临床药师的个体化药学监护,能够有效提高药物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刘馨, 秦永敏, 沈云士, 翟美娟, 薛苏冬, 周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医院开发的人工智能全数字静脉用药配制系统的功能特点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设计并开发的人工智能全数字静脉用药配制系统具有医嘱信息获取及计费、药品核对功能、输液自动配制等功能运行数据,比较传统人工配制模式和智能设备自动配制模式的配液速度、药液残余量、配制错误发生率、配制剂量准确率和职业伤害损伤事件数,评价 2 组配制模式的功能特点与应用效果。结果: 智能设备自动配制模式组配液(116.3±9.71)袋/h,配液速度显著高于传统人工配制模式(89.36±6.30)袋/h,药液残余量(0.084±0.015)mL 低于传统人工配制模式(0.20±0.11)mL,配制药品错误和职业伤害损伤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人工配制模式(0.56% vs 0.00%,0.00% vs 88.89%),配制剂量准确率高于传统人工配制模式(99.00% vs 94.50%);所有 2 组模式的评价指标的差异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开发的人工智能全数字静脉用药配制系统,能有效提高输液的配制效率,避免或减少了输液配制差错和职业伤害损伤的发生。
  • 经验交流
    邓毅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有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对医院的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探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医院纪检监察工作举措,促进医院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更好地为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政治引领和纪律保障,并始终坚持有贪必反、有腐必惩,净化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