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与论坛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药厚朴不同溶剂的粗提物中,厚朴的石油醚和乙醇提取物具有最强的抗杆菌作用。厚朴有效成分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是厚朴抗杆菌(包括幽门螺杆菌)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整体实验发现厚朴酚能提高多杀巴斯德菌感染鸡的存活率,厚朴酚能降低嗜水气单胞菌致鱼的死亡率。体内外实验发现厚朴酚在低于抑菌浓度时就能有效恢复多黏菌素对耐药菌的抑杀作用。和厚朴酚在无抑菌浓度时也可通过抑制杆菌群体感应的 Luxs/Al-2 系统中的 Luxs 基因高表达,使 Al-2 分泌减少,从而降低下游的 mqsR、mcbR、csrA、flhDC flic 基因表达,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降低杆菌的自我保护能力,产生抗杆菌的作用。该文综述了中药厚朴及其有效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抗杆菌的药理作用,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 综述与论坛
    苏子衡, 薛文静, 程军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纤维化是指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沉积而导致的肝脏间质纤维化,其在肝硬化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是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肝纤维化的进程是可以延缓甚至逆转的,早期有效控制肝纤维化的进展可以降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病率。而中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该文综述了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
  • 综述与论坛
    王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磺胺嘧啶抗菌谱广,其与现有治疗药物同时使用,或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能够防治医院感染。根据其药动学和药理学作用、抗感染范围及其对病原菌的耐药性,以及临床常见配伍禁忌等,其通过抑制叶酸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可有效对抗革兰阴性菌(如沙门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脑膜炎球菌),其还可作为治疗脑膜炎球菌、诺卡菌和弓形虫感染疾病的首选药物。在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和皮肤软组织感染方面的疗效较为理想,但本品不宜与其他(包括抗菌药物)中西药配伍使用,以免产生拮抗作用影响药效、降低其抗感染作用。综述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在医院感染防治方面的药学信息,如药动学、抗菌作用、耐药机制等,对其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许敏, 朱阳, 欧阳八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火炭母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并探究其效应物质。方法: 制备火炭母水提液,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大小,采用梯度稀释法测定火炭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液质联用色谱技术对火炭母水提液进行分析。结果: 火炭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 0.3g/mL,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 0.5g/mL;采用液质联用分析发现火炭母水提液中主要为酚酸型物质,约占 70.00%。结论: 火炭母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抗菌药物,其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效应。
  • 实验研究
    周芬, 胥萍, 宋华峰, 陈慧, 郭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肺外结核患者中外周血 CD3+、CD4+、CD8+ T 淋巴细胞亚群,B 淋巴细胞,NK 细胞及单核细胞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的 196 例样本(包括 52 例单纯肺结核患者、77 例单纯肺外结核患者和 67 例健康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纳入的各组患者外周血 CD3+、CD4+、CD8+ 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及单核细胞的绝对计数,分析、比较各组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差异。结果: 肺结核组和肺外结核组患者的 CD3+ T 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肺结核组与肺外结核组之间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结核组和肺外结核组患者的 CD4+T 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肺结核组患者的 CD4+T 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高于肺外结核组,CD8+T 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 CD8+T 淋巴细胞亚群在肺外结核组中的表达水平与其他 2 组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结核组和肺外结核组患者的 B 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肺结核组与肺外结核组间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结核组和肺外结核组患者的 NK 细胞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肺结核组与肺外结核组之间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结核组和肺外结核组中的单核细胞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外结核组与结核组之间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肺外结核与肺结核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存在差异,分析研究两种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差异,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 实验研究
    翟云霞, 宋华峰, 赵静, 胥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临床常用颈部淋巴结检验手段的检测效能,为合理选择检测方式和判断检测结果提供依据,为患者的精准诊断和个体化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 94 例,对照组 68 例,比较 2 组患者常见临床结果,分析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血常规、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病理、结核培养、TB-DNA、Gene Xpert Mtb/RIF、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T cell spot test for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等检测结果的特点,并进一步将不同检测手段进行组合,寻找提高诊断阳性率的检测策略。结果: 在淋巴细胞亚群分析中,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 T 淋巴细胞水平和 CD4+T 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NK 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对 2 组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单核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白细胞计数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P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临床检测异常率达 89.47%,病理检测阳性率较高,达 96.72%;结核培养阳性率为 16.67%,结核 DNA 和 X-pert 检验阳性率较高,分别为 62.32% 和 73.44%;将不同检测手段进行组合发现,结核培养+结核 DNA 检测阳性率为64.15%,结核培养+Gene Xpert Mtb/RIF检测阳性率为73.47%,Gene Xpert Mtb/RIF+结核DNA检测阳性率为 79.03%;临床上T-SPOT检测多为筛查,该研究发现高达 90% 患者的 T-SPOT 检测结果为阳性。结论: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检测手段多样,不同检测方式的检测效度不同;CRP 具有较强的提示作用,但无特异性;病理检测阳性率最高,结核 DNA 检测和 Gene Xpert Mtb/RIF 检测阳性率较高,结核培养阳性率较低,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率;T-SPOT 检测的阳性率较高,可用于临床筛查。
  • 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
    李松龙, 茹仁萍, 王琦, 许海生, 余丽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应答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体内血药谷浓度、HBeAg 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医院 2017 年—2019 年收治的接受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300 mg/d)单药抗 HBV 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46 例病历资料,根据纳入标准和 HBeAg 水平将其分为阴性组(≤1.0 U/mL)、低水平组(>1.0~50.0 U/mL)、中水平组(>50.0~1 000.0 U/mL)和高水平组(>1 000.0 U/mL);分析与评价患者经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后抗 HBV 应答与血药谷浓度、HBeAg 水平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经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 HBV-DNA 达标速度与血药谷浓度呈正相关(P<0.01),而与 HBeAg 水平呈单侧负相关(P0.028<0.05),而与入组患者性别(P0.793>0.05)、年龄(P0.894>0.05)则无相关性。结论: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抗 HBV 应答与慢性乙肝患者血药谷浓度水平呈正相关。
  • 合理用药
    李少阳, 鲁淑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lasma 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 PKRP)后并发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征。方法: 选取医院 2015 年 7 月—2020 年 12 月收治的行 PKRP 患者 1 050 例病历资料,分析其术后尿标本中病原菌培养、分布及其耐药特征。结果: 1 050 例 PKRP 患者标本中,46 例并发尿路感染,其感染率为 4.38%;尿路感染患者尿标本培养分离出 50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29 株(占 58.00%,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21 株(占 42.00%,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药敏结果发现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 83.34% 和 55.56%),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呋喃妥因等药物较为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于 80.00%,对环丙沙星、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等药物的耐药率也高于 60.0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 G、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 100.00% 和 77.7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 G 耐药率高于 80.00%,而对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四环素较为敏感,其耐药率均小于 20.00%。结论: BPH 患者 PKRP 术后尿路感染病原菌以肠杆菌科菌株感染为最常见,临床治疗期间应密切检测其病原菌的耐药变化,规范用药时间与剂量,选择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治疗,以避免细菌的耐药。
  • 合理用药
    赵瑶, 宋晓超, 金美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血液病患者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EC)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病原菌感染部位的分布及其耐药变迁特点。方法: 抽取医院 2015 年 1 月—2019 年 10 月血液科收治的感染患者 576 例病历资料,比较与分析送检标本中 KP 和 EC 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感染部位的分布和耐药性差异,以及两种细菌医院感染在不同时期的耐药性变迁。结果: 576 例感染患者中,KP 医院感染以血流感染为主 148 例(59.92%),社区感染多为下呼吸道感染 32 例(68.09%);EC 以血流感染为主(分别占 81.15% 和 45.45%);药敏结果发现在医院与社区感染中这 2 种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青霉素类和多数头孢菌素类耐药程度较为严重,但其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均较低(分别为 14.29%~27.32%),对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和阿米卡星仍具有高度敏感;其次是对妥布霉素、头孢替坦和呋喃妥因也有较高的敏感率,此外 KP 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低于 40.00%;KP 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由 3.01%、17.16% 和 16.42% 上升至23.33%,50.00% 和 35.59%;而 EC 对妥布霉素耐药率由 45.45% 下降到 20.93%;医院感染中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程度较为严重,但对替加环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是在 0.00%~41.67% 范围内。结论: 血液病患者KP 和 EC 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以血流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但医院感染组这 2 种细菌在不同时期的耐药率有一定差异,临床应加强对这 2 种病原菌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分布和耐药监测,促进科学合理用药,有效控制感染以减缓耐药菌的过快增长和传播。
  • 合理用药
    梁樱凡, 汪国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临床科室送检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耐药趋势、临床分布,以及不同科室、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人群的耐药特点。方法: 选取医院 2016 年—2018 年收治患者 783 份标本中,检出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试验和临床资料等数据,分析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耐药趋势和在不同科室、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人群中的耐药特点。结果: 783 份标本中检出肺炎克雷伯菌 783 株,标本来源以痰液(63.47%)和尿液(13.54%)为主,血液、分泌物、胆汁与其他仅占 22.99%;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是在 15%~89% 之间,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则表现出高度耐药,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是在 1.9%~12% 之间;ICU 患者中碳青霉烯耐药的和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低于内科、外科患者(χ2=106.690,42.800,P<0.05),不同民族人群中汉族人群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高于藏族人群(χ2=5.268,P<0.05)。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无明显上升、下降趋势,但不同科室和不同人群的用药频率不同,导致耐药率和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医院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和耐药监控,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以延缓耐药菌、多耐药菌的产生。
  • 合理用药
    徐婷婷, 魏国士, 苏莎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 2019 年医院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病原菌的耐药率与用药构成比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12 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 51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采集标本(包括痰液、分泌物、尿液、胸腔积液、脑脊液等),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完成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统计患者的年龄分布、标本的来源情况,分析 51 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和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构成比和疗效。结果: 送检标本中第一次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患者共 81 例,剔除分离出污染或定植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 30 例,纳入研究的患者 51 例,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70~80 岁(占 49.02%);51 例患者均完成标本的采集,采集标本来源前 2 位为痰液、肺泡灌洗液,分别占 70.59% 和 17.65%;对 51 例患者进行鲍曼不动杆菌分离和耐药率分析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氨曲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均为 100.00%);对确定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均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有效率居前 2 位的分别为亚胺培南+替加环素和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分别为 100.00% 和 60.00%。结论: 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较高,其耐药率亦相对较高;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感控培训,根据耐药情况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 合理用药
    袁杰, 周云海, 梁国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苏州市吴门医派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处方用药性味和归经分布,为更有效地处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药学部 2020 年 2月 1 日—2 月 23 日负责代煎的确诊 COVID-19 成年患者的 108 张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分析处方应用中药的药性分布规律。结果: 用于治疗 COVID-19 的 108 张中药处方功效分布以清热解毒者居多,四气以微寒、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肺经、胃经、脾经为主。结论: 通过分析苏州市吴门医派防治 COVID-19 的 108 张处方,推测四气分布与江南地理气候特点易致湿热相关;而五味分布符合本病“湿、热、毒”的病机特点;归经分布则体现了本病“肺”—“脾胃”的发病转归过程。
  • 合理用药
    王禹力, 许敏, 吴秋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脾胃科 200 张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有效患者的首次中药饮片处方用药情况,了解中药饮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抽取 2020 年苏州市中医医院脾胃科门诊诊断为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饮片处方 200 张,统计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每剂处方用药味数占比,不同剂数的处方占比,不同单剂药量的处方占比,处方每剂费用占比,以及处方使用中药性、味和归经占比及处方主要证型的占比。结果: 患者的年龄区间以>55 岁的占比最高,200 张处方用药味数占比排名最高的为>10~15 味,处方剂数 7 剂的 130 张(占 65.00%),明显高于 14 剂的为 70 张(占 35.00%),处方每剂药量>150~250 g 最多,占总处方数的 46.50%(93/200),处方每剂费用为>30~40 元最多,占总处方数的 58.00%(116/200);处方单用中药的性、味、归经统计显示,以苦温入脾经药物占比最高,证型以大肠湿热证和脾虚湿蕴证为主。结论: 采取中医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对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效的首次中药饮片处方,苦温入脾经药物为常用且与湿热证相关,多建立在保证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基础之上。
  • 合理用药
    陈一蕊, 勾朝阳, 李新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妊娠期细菌性感染患者宫颈分泌物菌群的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1 年 1 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妇女 96 例,采集其宫颈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妊娠期妇女细菌性感染宫颈分泌物菌群的分布及其主要革兰阳性菌、主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结果: 96 例妊娠期妇女宫颈分泌物中共分离出病原菌 74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 47 株(63.51%),以无乳链球菌(31.08%)、金黄色葡萄球菌(14.86%)、粪肠球菌(10.81%)为主,其次为革兰阴性菌 27 株(36.49%),以大肠埃希菌(13.51%)、奇异变形杆菌(8.11%)为主;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是导致妊娠期妇女生殖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且其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临床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合理用药
    朱芹汶, 周婧琪, 鲁继光, 黄怡新, 张方明, 刘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原因及其相应对策,以期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 2020 年 1 月—2021 年 5 月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 19 331 张,点评与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及其不合理处方原因。结果: 19 331 张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中,288 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其不合理率为1.49%;不合理处方主要分布在普外科、妇科、心血管内科、儿科、呼吸内科等科室;外伤、皮肤软组织、眼部、耳部、泌尿系统等部位感染患者的用药处方不合理率高于平均值;不合理处方中使用的抗菌药物以非限制级抗菌药物、单用为主;并以治疗为主要用药目的,以口服为主要给药方式;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原因中以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用法用量不适宜为主。结论: 门急诊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的开展,有助于医院及时了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提出相应措施以完善不合理用药现象,从而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确保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
  • 合理用药
    李晓慧, 邹建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急诊患者处方中静脉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及不合理原因与对策。方法: 抽取医院2020 年 1 月—12 月急诊患者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处方 1 200 张,分析静脉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与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结果: 1 200 张处方中,单用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处方 1 026 张(占 85.50%),二联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处方 174 张(占 14.50%),未发现三联及以上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处方;不合理用药处方主要类型有无指征用药、药物选择不当、药物联合方案不合理、用法用量不规范等。结论: 急诊处方中静脉用抗菌药物仍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临床药师应配合医务科加强用药督导和指导,以促进门急诊抗菌药物静脉输液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
  • 合理用药
    曹玉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的颅脑损伤术后继发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blood concentration of valproate,BCV)的分布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抽取南阳市中心医院 2018 年 5 月—2020 年 6 月收治 153 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一般信息(性别、年龄、现病史、既往病史等)、丙戊酸钠治疗信息(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给药方式、开始及停药时间、血药浓度监测信息等),分析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血药浓度,以及血药浓度与疗效、年龄和性别的关系。结果: 153 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癫痫患者的 253 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显示,<18 岁(未成年)年龄段患者的平均 BCV 最高,>40~60 岁(中年)年龄段平均 BCV 最低(P<0.05);女性患者的平均 BCV 高于男性(P<0.05);患者不同 BCV 间的有效率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 BCV<有效浓度(effective?concentration,?EC)和 >EC 的有效率均低于 BCV 等于 EC 有效率(P<0.05)。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继发癫痫患者丙戊酸钠有效 BCV 水平较窄,且性别、年龄均为其影响因素;临床治疗颅脑损伤术后继发癫痫患者时,应加强血药浓度监测,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以保证其用药安全。
  • 合理用药
    田敏, 顾国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肺结核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 4 月—2021 年 3 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 191 例肺结核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别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情况。结果: 191 例肺结核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中检出分枝杆菌属以外的细菌 243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113 株(占 46.50%,以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51 株(占 20.9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 79 株(占 32.51%,以白假丝酵母为主)。主要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的敏感率较高,均 ≥80.0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和庆大霉素的敏感率较高,均为 100.00%;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有所试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 ≤45%。主要革兰阳性菌中,溶血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的耐药性较强,仅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等少数抗菌药物有高敏感率,均 ≥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性较弱,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利福平、四环素、替加环素等抗菌药物有高敏感率,均 ≥95.00%。结论: 肺结核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和白假丝酵母为主,临床应加强对肺结核患者并发感染的防治,并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减少细菌耐药的产生。
  • 合理用药
    李文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莲花县人民医院 2017 年—2019 年 55 株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baumannii,AB)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为临床防控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baumannii,MDRAB)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 2017 年—2019 年莲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55 例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的 55 株 AB 作为研究对象,统计 2017 年—2019 年 AB、MDRAB 检出情况与 MDRAB 的年龄、性别和来源分布情况,分析 2017 年—2019 年 MDRAB、其他 AB 的耐药率。结果: 55 株 AB 中,MDRAB 37 株(占 67.27%),2017 年—2019 年的检出率逐年上升,2019 年检出率最高为 70.83%;60~70 岁患者中 MDRAB 的检出率最高,其中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MDRAB 主要来源于痰液;药敏结果显示,2017 年—2019 年 MDRAB 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逐年降低,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对氨曲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为 100.00%。结论: 2017 年—2019 年医院 MDRAB 检出率逐年增加,且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 MDRAB 的监测,积极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及发展。
  • 合理用药
    谭伊丽, 周远青, 张孟双, 肖林武, 李明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患儿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医院感染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16 年 7 月 1 日—2020 年 8 月 23 日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收治所有疑似新生儿 VAP 患儿 1 0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是否合并 VAP 分为 VAP 组(n=480)和非 VAP 组(n=520);采集患儿的痰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并依据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480 例 VAP 患儿检出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6.67%)、肺炎克雷伯菌(15.42%)、口腔链球菌(11.6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菌主要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替卡西林等的耐药率较高,口腔链球菌主要对氯霉素、青霉素、头孢噻肟等的耐药率较高;VAP 组与非 VAP 组患儿的出生体质量、早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次数、出生时间、辅助通气时间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时间经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次数≥2 次、辅助通气时间、NICU 住院时间均为新生儿 VAP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 VAP 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口腔链球菌等为主,其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VAP 发生风险与早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次数≥2 次、辅助通气时间、NICU 住院时间等因素独立相关;临床治疗应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和相关因素针对性地给予患者敏感抗菌药物,并制订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方案。
  • 合理用药
    刘贤, 陈强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脑血管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此类疾病的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信阳市中医院 2019 年 2 月—2021 年 2 月收治的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 88 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痰液标本的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和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88 例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 112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76 株(占 67.86%)、革兰阳性菌 28 株(占25.00%)和真菌 8 株(占 7.14%);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舒巴坦钠的敏感率均较高(大于 90%),但其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各不相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达 100.00%;真菌中白假丝酵母对制霉菌素、氟胞嘧啶无耐药,而其对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的耐药率均为 25.00%。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并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且该类病原菌对常规抗菌药物普遍存在耐药,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具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其抗感染用药的效果和脑血管病患者的后续治疗。
  • 合理用药
    侯品, 刘文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的细菌培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方法: 选取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2017 年 1 月—2020 年 6 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 7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脑脊液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 76 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中,分离出 88 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菌 53 株(60.2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 35 株(39.77%,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药敏结果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肟、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中存在多种病原菌,且病原菌的耐药性强弱不一,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疗效和术后康复。
  • 合理用药
    王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中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情况,旨在指导临床科学使用抗菌药物,以提高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新县人民医院 2017 年 10 月—2020 年 9 月 ICU 收治的 VAP 患者 127 例病历资料,分析下呼吸道分泌物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特点,并比较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结果: 127 例 VAP 患者分泌物中检出 328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240 株(占 73.17%)、革兰阳性菌 72 株(占 21.95%)和真菌 16 株(占 4.88%);药敏结果发现,主要革兰阳性菌中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较高,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则无耐药;主要革兰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均为 100.00%;按药敏试验结果给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高于经验用药(95.28% vs 85.83%,P<0.05)。结论: ICU VAP 患者感染致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各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不同,临床应根据病原菌学检测与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其临床疗效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合理用药
    王长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肛肠疾病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鄱阳县人民医院 2018 年 11 月—2020 年 10 月收治的行肛肠手术术后感染患者 116 例病例,分析患者术后切口部位分泌物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及其耐药特点。结果: 116 例患者切口部位分泌物中,分离出病原菌 129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90 株(占 69.77%,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为主)、革兰阳性菌35 株(占 27.13%,以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 4 株(占 3.10%);药敏结果发现,3 种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 0.00%,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较低,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3 种主要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 0.0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 100.00%,其对氨苄西林、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粪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利福平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00.00%,对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耐药率均为 71.43%。结论: 医院肛肠疾病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在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其疗效和术后的康复。
  • 合理用药
    王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胆石症患者伴胆道感染胆汁标本中致病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9 年 6 月—2020 年 5 月收治的胆石症伴胆道感染患者 108 例临床资料,统计其患者胆汁标本中致病菌种类及其耐药检测结果,分析胆石症伴胆道感染患者致病菌的分布及其主要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比较按药敏结果与经验性用药的临床疗效。结果: 108 例胆石症患者伴胆道感染胆汁标本中,分离病原菌 101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77 株(占 76.24%)、革兰阳性菌 24 株(占 23.76%);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而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亚胺培南、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也较低,而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的敏感率达 100.00%;革兰阳性菌中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而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达 100.00%;按药敏结果的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经验组(94.44% vs 81.48%,P<0.01)。结论: 胆石症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细菌种类较为复杂而多样,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可根据耐药特点选择敏感率高的药物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用药的临床疗效。
  • 合理用药
    谢淑华, 王淑梅, 刘少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120 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终末期肝病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患者腹水标本中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南昌市第九医院 2017 年 9 月—2020 年 9 月收治的 HBV 相关性终末期肝病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120 例病历资料,分析腹水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中主要病原菌的构成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120 例HBV 相关性终末期肝病并 SBP 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116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79 株(占68.10%,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31 株(占26.72%,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 6 株(占5.17%);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HBV 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患者伴 SBP 感染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治疗,确保其疗效,也有助于 HBV 相关性终末期肝病的后期治疗。
  • 合理用药
    刘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开胸术患者术后胸腔感染胸水标本中致病菌的分布以及主要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医院 2017 年 6 月—2020 年 10 月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 703 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术后胸腔感染发生情况,以及胸腔感染胸水的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病原菌中主要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和药敏情况。结果: 703 例开胸手术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 86 例,其术后胸腔感染发生率为 12.23%;86 例感染患者胸水中分离致病菌 107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69 株(占 64.49%,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菌 38 株(占 35.51%,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发现,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阴沟肠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开胸术后胸腔感染的发生较严峻,其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致病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临床应根据其药敏结果综合考虑感染的严重程度,合理选用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疗效。
  • 合理用药
    张敏, 潘艳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与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2020 年 4 月间接诊的 60 例妇科检查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40)和非感染组(n=20),采用单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生殖道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对感染组患者生殖道感染的阴道或宫颈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经单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沐浴方式、流产病史、受教育程度、糖尿病病史是女性生殖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40 例女性生殖道感染组患者标本中分离出 58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 30 株(占 51.72%)、株革兰阴性菌 27 (占 46.55%)和真菌 1 株(占 1.72%);主要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 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 68.75%、62.50%,粪肠球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为 70.0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 80.00%;而主要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 76.92%,产酸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 55.56%。结论: 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发生与沐浴方式、流产病史、受教育程度、糖尿病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其感染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为主,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 合理用药
    张永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江西省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 86 例中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尿路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选取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8 年 11 月—2020 年 11 月收治的 86 例并发尿路感染的中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尿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统计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患者检出主要革兰阴性菌、主要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性。结果: 86 例中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尿液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82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 57 株(占 69.51%,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21 株(占 25.61%,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和真菌 4 株(占 4.88%);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 0.00%,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较低,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的耐药率较高;粪肠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且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 0.00%,对红霉素和苯唑西林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医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对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感染应加以重视,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治疗。
  • 合理用药
    洪琛玉, 张欢, 吴小员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 76 例胎膜早破孕妇宫颈分泌物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进贤县人民医院 2019 年 11 月—2020 年 10 月收治的 76 例胎膜早破孕妇,收集其宫颈分泌物进行细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统计胎膜早破孕妇宫颈分泌物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主要革兰阳性菌、主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76 例胎膜早破孕妇宫颈分泌物共检出病原菌 69 株,以革兰阳性菌居多,其次是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在检出的 43 株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数量最多为 14 株(占 20.29%),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株数最多为 9 株(占 13.03%);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 G、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的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低至 0.00%;溶血葡萄球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尤其是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为 100.00%,但其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至 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 G、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低至 0.00%;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达 100.0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尤其是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为 0.00%;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对妥布霉素、呋喃妥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为 0.00%;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医院收治胎膜早破孕妇宫颈分泌物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药治疗。
  • 合理用药
    刘晓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214 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4 月—2020 年 6 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 214 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取胆汁标本实施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统计患者胆汁标本分离病原菌的构成比,分析主要革兰阴性菌、主要革兰阳性菌的耐药率及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实施前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214 份胆汁标本共分离出 176 株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 82.24%(176/214),其中革兰阴性菌 137 株(占 77.84%),革兰阳性菌 32 株(占 18.18%),真菌 7 株(占 3.98%);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 0.00%,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 78.26%、70.65%;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为 71.43%;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 0.00%,而对红霉素耐药率为 100.00%;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实施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为 93.93%(201/214)高于实施前为 83.18%(178/214)(χ2=12.192,P=0.001,P<0.05)。结论: 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中分布有多种病原菌,不同病原菌的耐药率有明显差异,参考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可指导临床科学选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
  • 感染与预防
  • 感染与预防
    李仲华, 王梅芬, 王杰, 曹策, 浦永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与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医院隔离观察病房内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经心理干预后的改善情况及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11 月转入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隔离观察与治疗的 126 例患者病历,分析 14 d 内来自 COVID-19 高风险区的流调情况、隔离观察期间发热、呼吸道症状,以及入院时按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患者入院时、入院 1 h 和入院 24 h 的 SAS 评分值的变化情况,并做好心理访谈与疏导工作。结果: 126 例患者中,其中入院时焦虑患者 74 例 (占 57.94%),经心理访谈及疏导后 SAS 评分值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不同性别、年龄以及是(否)有与 COVID-19 患者接触史的患者SAS 评分值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 4 月 8 日武汉解封日为截点,4 月 8 日前期入院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重于后期(P<0.05);不同学历的患者 SAS 评分值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初级与中级、高级学历患者之间 SAS 评分值也均有显著差异(P<0.05);心理访谈疏导后,高学历者在短时间内 SAS 评分值明显低于低学历者(P<0.05)。结论: COVID-19 疫情期间,隔离病房患者易产生焦虑情绪,尤其是高学历患者,经心理访谈疏导后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
  • 感染与预防
    申凌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重度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TBI)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对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影响的相关因素,为指导临床制定和调整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9 年 2 月—2021 年 2 月收治的 STBI 患者术后颅内感染 67 例病历资料,分析万古霉素 q12h 治疗的第 4 次用药前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变化情况,并据此分成达标组、未达标组;另外,对抽取病历中的患者基础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和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合并症,以及按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量表(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Ⅱ)等因素对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影响,查找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未达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STBI 患者术后颅内感染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达标率为 31.34%;达标组、未达标组患者年龄、血清白蛋白、血肌酐、APACHE Ⅱ 评分值及合并症情况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 岁、血清白蛋白<35 g/L、血肌酐≥112 μmol/L、有合并症、APACHE Ⅱ 评分值>17 分与 STBI 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未达标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也是术后诱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STBI 患者术后颅内感染治疗用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达标率较低,其与患者年龄偏大、血清白蛋白低、血肌酐高、合并症多、APACHE Ⅱ 评分值大有关,也是影响其血药谷浓度偏低的重要因素,临床应尽早明确其诱发原因,根据个体体征及实际需求合理调整用药方案,以确保其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
  • 感染与预防
    温丽丽, 赖海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宁都地区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感染现状与病例特征,为本地区的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宁都县 2006 年—2019 年收治的 232 例艾滋病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感染现状、病例特征、随访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结果: 232 例报告的艾滋病感染病例中,其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感染 124 例、AIDS 108 例,平均发病率为 0.207 1?,低于江西省平均水平(0.290 0?);2014 年—2019 年 AIDS 感染病例增长较快,发病患者主要发生在 20~50 岁年龄段(占 56.03%);男-女之比为 4.27∶1;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人群为主(占 80.60%),婚姻状况中已婚占 43.53%,未婚占 30.17%,离婚或者丧偶占 26.29%;职业分布以农民占比较高(占63.36%);户籍分布本区内占 51.29%,外来人员占 48.71%;传播途径绝大多数为性传播;随访情况显示跟踪随访病例 216 例其随访率为 93.10%(216/232),16 例失访;截至 2020 年 9 月末,72 例患者死亡,其病死率为 31.03%;2017 年—2019 年病死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 46 例因 AIDS 原因死亡,25 例因疾病或者自然死亡,1 例因自杀死亡)。结论: 宁都地区近年来 AIDS 感染病例呈上升趋势,感染人群主要发生在男性和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与监控,遏制 AIDS 的传播。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曾世全, 范艺, 胥金玲, 丁雨韫, 杨浩江, 卢春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发生的原因、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勐腊县人民医院 2016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上报的因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不良反应病历报告 40 例,统计其患者性别、年龄和转归情况、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和器官等相关内容,分析与评价头孢曲松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ADRs 患者中女性患者40 例(占 57.50%),儿童和青少年 20 例(占 50.00%);涉及的临床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反应为最常见(占 70.00%),以上不良反应症状经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 临床在使用头孢曲松前,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指征,即使患者皮试阴性者也要严格监测用药后的体征和症状,以确保其用药安全,应重视头孢曲松致 ADRs 的监测及上报工作。
  • 药学监护
  • 药学监护
    张乃菊, 刘金春, 夏娟, 陈重, 吴缝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临床药师在血液透析并发血流细菌感染、尿路真菌感染和肺部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患者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通过 1 例血液透析并发血流细菌感染、尿路真菌感染和肺部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患者,临床药师根据血液透析和药物的特点参与临床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根据患者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剂量并实施药学监护和出院带药的用药教育。结果: 临床医师采纳药师建议,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达标,血培养与尿培养转阴,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下降;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炎性指标下降且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治疗药物选择、剂量调整、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等,提高了其治疗效果,避免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 药学监护
    张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以及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方法: 通过对 1 例 6 岁患儿首诊以急性肾炎入院,后被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导致其诊断与治疗延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在抗菌药物、抗病毒、护肝、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给药与否,以及给药时机、药物选择与不良反应等实施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通过药学监护,协助临床调整用药方案,患儿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症状得到改善,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在药师积极主动参与临床查房并提供合理用药方案下,确保了其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发挥了药师专业特长,得到了临床的好评。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董雁, 闵奇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医院 2019 年—2021 年 8 月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措施及其效果,为促进重点药品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对重点监控药品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包括实行限量采购使用、开展处方和医嘱点评、公示使用不合规病区并约谈主任、限量或停用存在突出问题的药品;根据医院 2019 年 5 月发布的重点药品目录,统计 2019 年、2020 年与 2021 年 1 月—8 月重点药品相关收入指标,比较、分析重点药品管控前后重点药品用药金额、占比与增长情况,以及按类别排序及增长情况。结果: 医院 2020 年重点药品收入 1 379.39 万元,较 2019 年减少 99.87 万元,下降 6.75%;2019 年—2021 年 8 月药占比逐渐下降,2021 年 1 月—8 月药占比较 2019 年下降 3.19 个百分点;2019年—2021 年 8 月重点药品占药品收入比例先升高再降低,2021 年 1 月—8 月为 11.27% 与 2019 年的 11.03% 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020 年重点药品用药金额较 2019 年下降 TOP 3 为排痰或黏痰溶解药(下降 77.57%)、中药注射剂(下降 42.32%)、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下降 31.74%);2020 年重点药品用药金额较 2019 年增加 TOP 3 为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类(增长 16.27%)、细胞生化辅助用药(增长 11.84%)和中药口服制剂(增长 4.61%);2021 年 1 月—8 月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类药物占重点药品收入的比例增加 4.83 个百分点,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由 2019 年的第 2 位降至第 4 位,其占重点药品收入的比例降低 6.54 个百分点。结论: 2019 年—2021 年 8 月医院通过制定、调整重点药品目录,以及采取一系列得力的监控措施,根据监控结果进行有效的管理干预,重点药品收入占比得到控制,药占比持续下降,规范了临床用药行为。
  • 经验交流
    胡和立, 刘竟韬, 叶旭辉, 孙莉颖, 程晓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管理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工作中的应用实践,优化 PIVAS 工作流程,改善和提升药学服务能力。方法: 收集整理 2018 年 1 月—6 月和 2019 年 1 月—6 月 PIVAS 不合理医嘱干预情况和输液调配情况,比较、分析质量控制改善前后 PIVAS 不合理医嘱干预成功率、调配差错率与临床满意度。结果: 通过质控标准体系的建立、多部门医务工作者沟通的提升、质控数据的分析与改善等具体措施,PIVAS 不合理医嘱数明显降低,医嘱干预成功率由 87.31% 上升至 96.82%,调配差错率 0.245‰ 降低至 0.053‰ ,临床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在质量控制模式下,PIVAS 工作质量得到改善,与临床沟通更加顺畅,保障了患者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药,提升了药学服务能力。
  • 经验交流
    周红芬, 朱月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隔离病房的构建及护理管理策略,为建立有效的疫情防控体系和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国家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方案》及防控要求,结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疫情防控措施及护理管理策略。结果: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 2020年1月10日—2020年3月10日共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87 例,疑似病例 3 例,均已治愈出院;防控措施及护理工作有序开展,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和危重患者零死亡。结论: 迅速构建隔离病房及制订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应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患者实施科学管理和精准治疗,而且能有效地预防院内感染和提高疗效。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赖奕余, 谭小华, 陈瑞琦, 袁菲菲, 魏坚伟, 孔娟, 钟鑫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给药技术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神经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 2018 年 8 月—2019 年 7 月出生后即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治疗的新生儿 92 例,根据 PS 给药方式分为气管插管组和微创组;比较 2 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纠正胎龄 35 周时神经发育评估结果的差异。结果: 微创组患儿 72 h 内有创通气率低于气管插管组(2.27% vs 14.03%,P=0.0396,),微创组轻度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气管插管组(16.28% vs 36.73%,P<0.05);2 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指标(如住院期间再次使用 PS、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时长、总用氧时长等)和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如心动过缓、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等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住院期间神经行为评分<35 分的比例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给药方式相比,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能降低早产儿 72 h 内机械通气率及住院期间轻度颅内出血发生率,且对短期临床疗效、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短期神经结局等无明显影响。
  • 药物与临床
    徐艺, 曹一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比阿培南联合莫西沙星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9 年 10 月—2021 年 4 月苏州市立医院东区 ICU 收治的 70 例多重耐药菌感染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上述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比阿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比较 2 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即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氧代谢状态即氧供(oxygen delivery,DO2)、氧供指数(oxygen delivery index,DO2I)、氧耗(oxygen consumption,VO2)、氧耗指数(oxygen consumption index,VO2I)、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blood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 WBC 计数、CRP、PCT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O2、DO2I、VO2、VO2I、PaO2 检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退热、痰液性状改变、肺部炎症明显吸收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8.57%,与对照组为 5.71% 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阿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氧代谢状态和缩短疗程,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