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与论坛
  • 综述与论坛
    严羚佳, 顾觉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仍在全球肆虐。面对疫情异常严峻的现状,尚无特异性针对该病毒的抗病毒药物和预防药物,开发安全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迫在眉睫。该文简单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埃博拉病毒的不同,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极高的人际传播特点;并综述了国内外已进入 Ⅲ 期临床试验的 10 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及作用机制,以期为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药厚朴及其有效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具有广谱的抗真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真菌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破坏线粒体(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而诱导真菌细胞凋亡和坏死;或通过破坏真菌细胞壁和细胞膜,提高细胞的通透性而杀死真菌;抑或通过抑制真菌的黏附能力,以及生物被膜的形成和增厚,降低真菌的自我保护能力而抑杀真菌。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和厚朴酚能增强氟康唑抗白假丝酵母的作用。厚朴、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还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其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产生抗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登革病毒、诺如病毒和草鱼呼肠孤病毒的作用,也可通过提高宿主细胞的抗病毒的免疫应答和抗氧化作用,抑制病毒在细胞内复制,产生广谱抗病毒的作用。该文综述了厚朴、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抗真菌、抗病毒作用。
  • 综述与论坛
    徐明昊, 薛文静, 程军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常规治疗肝病的药物不能有效的靶向病变部位,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因此,药物的靶向递送技术迅速发展,脂质纳米颗粒被开发用于被动和主动的靶向递送药物至肝脏。主动靶向在递送中更具有细胞特异性,通过在载体表面修饰相应的配体,达到高选择性地结合靶细胞表面受体的效果。该文综述了纳米脂质体对于肝细胞的特异靶向作用。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许炜璐, 魏志强, 黄金龙, 刘锦, 钱峰, 朱月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近年来苏州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感染患者对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耐药情况及其基因突变位点。方法: 选取医院 2019 年—2021 年收治的苏州地区艾滋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失败的 HIV 患者 157 例病历资料,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标本中病毒的毒株亚型及其耐药基因突变特点。结果: 157 例 HIV 患者样本中,90 例患者(57.32%) pol 基因区扩增成功,患者不同性别、传播途径、基线 CD4 T 细胞水平、合并肝炎、合并梅毒和确诊到治疗间隔时间的耐药突变比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 例 HIV 患者发生耐药突变,其对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率分别为 1.41%、4.22%、78.87% 和 94.37%;HIV-1 毒株亚型以 CRF01_AE 为主(40 例,占 56.32%),其次为 B 亚型(9 例,占12.68%)和 A 亚型(8 例,占11.27%);此外,还发现 CRF67_01B、CRF01_AE/B 和 CRF07_BC 等其他 9 种耐药重组亚型。结论: 苏州地区 HIV-1 感染者采用 ART 治疗时,应重点关注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与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变迁情况,并合理选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以确保其疗效。
  • 实验研究
    冒昊天, 江国荣, 梁国强, 林琳, 徐俊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寒冷致小鼠上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低下(upper airway immunity dysfunction,UAID)模型的实验,基于免疫球蛋白A 单克隆抗体(immunoglobulin A monoclonal antibody,IgA MAb)阻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 Spike-ACE 2 相互作用探究 RMK-03TM 喷剂对上呼吸道黏膜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将 40 只 SPF 级 ICR 小鼠分为正常组、UAID 模型组、利巴韦林喷雾剂组、RMK-03TM 喷雾剂组 4 组,每组 10 只;利巴韦林喷剂组和 RMK-03TM 喷剂组先给予口腔喷雾 0.1 mL/只 q12h,给药 3 d,;第 3 d,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小鼠复制 UAID 模型,即将小鼠放入–20℃寒冷环境中 15 min,之后在室温适应 1 h,经腹腔注射毛果芸香碱滴眼液(0.25 mL/只),2 min 后以安乐处死小鼠,取口腔、咽喉部黏膜组织进行 HE 病理学切片检查,以 Western blotting 法考察其 IgA、pIgR 蛋白的表达,采用 ELISA 法检测细胞因子 IL-4、IL-6 和 IFN-γ、TNF-α 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ACE 2 和 ACE 的表达情况。结果: UAID 模型组小鼠唾液中 SIgA 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提示模型复制成功;与正常组相比,UAID 模型组小鼠的口腔和咽喉黏膜组织可见轻度间质水肿、小血管扩张充血,中性粒细胞伴有淋巴管轻度扩张水肿;UAID 模型组小鼠口腔、咽喉部黏膜组织 IgA、pIgR 蛋白表达,IgA 相关细胞因子 IL-4、IL-6 的含量及 pIgR 相关细胞因子 IFN-γ、TNF-α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该组的 ACE、ACE 2 平均光密度值(IOD/area)均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5);利巴韦林喷剂组和 RMK-03TM 喷剂组的上述主要指标均在不同程度上优于UAID 模型组,且后者的上述主要指标优于前者。结论: RMK-03TM 皮肤黏膜护理喷剂通过调节局部黏膜免疫屏障低下相关 IgA 的含量,抑制呼吸道黏膜中 ACE 2 活性表达,间接推测其阻断 SARS-CoV-2 的 Spike-ACE 2 相互作用以提供黏膜免疫。
  • 实验研究
    李敏, 王熠, 唐佩军, 曾令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肺结核患者血清维生素 D 与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为肺结核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在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 152 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中 25(OH)D3 水平,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类型患者维生素 D、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及不同维生素 D 水平患者的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差异。结果: 不同性别肺结核患者的年龄、维生素 D、T 细胞亚群水平经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0 岁肺结核患者血清维生素 D、CD4/CD8 水平最低,>30~<60 岁肺结核患者血清维生素 D 水平最高,随着年龄增加患者的 T 淋巴细胞、CD8 T 细胞水平降低,CD4/CD8 水平升高;维生素 D 水平>20 ng/mL 肺结核患者的 CD4/CD8 比值最高,CD8 水平最低,随着维生素 D 水平增加,CD4/CD8 比值增加(P<0.05);不同维生素 D 水平患者的 CD8、CD4/CD8 水平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 D 水平与 CD8 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 CD4/CD8 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维生素 D 可能通过降低 CD8 T 细胞水平、升高 CD4/CD8 比值改善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 实验研究
    梁雨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不同标准方法的测定对依达拉奉注射液中药物含量的影响及其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方法: 选用日本原研依达拉奉注射液(批号为 B083、C084 及 C085)和国产依达拉奉注射液(批号为 1712200、1804023、180115 和180212)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日本药典(第 17 版)》(简称《JP 17》)方法与《中国药典(2015 年版)》(简称《ChP 2015》)方法,测定与比较上述不同来源的依达拉奉注射液中药物含量,并根据含量测定结果,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结果: 按 JP 17 方法测得日本原研依达拉奉注射液与国产依达拉奉注射液含量分别为98.50%、98.49%、98.42%,以及 98.60%、98.44%、98.41%、98.39%,而按《ChP 2015》方法测得上述依达拉奉注射液含量分别为 99.20%、101.05%、99.13%,以及 101.44%、99.14%、99.37%、100.60%;按《JP 17》方法检测的日本原研产品依达拉奉注射液(批号为 B083)含量平均值为 98.44%,RSD 为 0.09%,明显低于《ChP 2015》方法含量平均值为99.90%、RSD 为 1.03%;将处方工艺分别改进后,按《JP 17》方法测得日本原研产品(批号为 B083、C084、C085)和国产产品(批号为 1712200、1804023、180115 和180212)含量分别为 99.93%、99.90%、100.02%,以及 100.01%、99.94%、99.92%、99.95%。结论: 按《JP 17》方法测得的依达拉奉注射液的精密度较好,但测定结果整体偏低,通过供试品处方工艺的改进,有效提高了依达拉奉注射液含量测定结果的精确性,避免了系统误差的发生。
  • 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
    曹虎山, 冀首鹏, 刘新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漯河地区医院 2017 年—2020 年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漯河地区医院 2017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临床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KP) 4 652 株的检测数据,分析 4 年间 KP 菌株中临床 CRKP 检出率、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和 CPKP 耐药特点。结果: 4 652 株KP 菌株中,CRKP 检出率为 9.42%;其中 2017 年分离出 KP 1 053 株,检出 CRKP 86 株(占 8.17%);2018 年分离出的 KP 1 079 株,检出 CRKP 102 株(占 9.45%);2019 年分离出 KP 1 126 株,检出 CRKP 110 株(占 9.77%);2020 年分离出 KP 1 394 株,检出CRKP 140 株(占 10.04%);标本主要来源于呼吸道分泌物(占 36.53%),其次是尿液(24.20%)、血液(16.21%)、痰液(13.70%)、伤口分泌物(7.31%)和其他(2.05%);CPKP 检出科室以 ICU (36.76%)为主,其他依次为急诊科(14.16%)、呼吸内科(14.16%)、老年病科(11.87%)、泌尿科(10.50%)、肝脏外科(6.16%)、儿科(5.48%)和心内科(0.91%);药敏结果发现 CRKP 对头孢曲松、替加环素、多黏菌素 B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 46.58%、47.95% 和 15.07%),而其对氨曲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大于 80.00%;其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达 100.00%。结论: 漯河地区医院 CRKP 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主要集中分布于ICU,主要标本来源于呼吸道分泌物;且 CRKP 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呈高耐药性,临床应加强对细菌耐药的监测,按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患者治疗的有效性。
  • 合理用药
    韩美玲, 王燕, 钟文, 周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与分析替加环素在儿科患者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 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与替加环素和儿科患者(327 例)相关的文献 30 篇,评估文献发表年份、研究类型、病例数、替加环素的剂量和疗程、标本分离出病原菌、临床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纳入的 30 篇文献(英文 25 篇,中文 4 篇,西班牙语 1 篇),涉及使用替加环素的患儿 327 例(年龄为 0~18 岁),临床总有效率为 77.70%;检出的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中 36 例患者使用替加环素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占 11.01%);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贫血、凝血功能异常、牙齿黄染等,严重的不良反应为急性胰腺炎。结论: 替加环素用于治疗儿童重症感染,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均较高。
  • 合理用药
    廖平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孕妇感染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A)菌株的基因分型及其耐药状况。方法: 选取医院 2019 年 11 月—2020 年 11 月收治的孕晚期产妇 236 例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统计其采集的直肠、阴道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病原菌的基因分型及其耐药特点。结果: 236 例孕晚期孕妇各种分泌物标本中,SA 阳性标本为 89 例,分离出 SA 菌株 89 株,其 SA 感染率为 37.71%;经 SA 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结果发现,89 株中 1 株 SA 样本分型失败,其余的 88 株 SA 菌株中分离出 12 种基因型,TOP 3 的为 ST19 型(占 34.83%)、ST17 型(占 28.09%)和 ST12 型(占 14.61%);药敏结果发现,MLST 占 TOP 3 的 SA 菌株对四环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头孢曲松、苯唑西林、青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的敏感率较高。结论: MLST 占 TOP 3 的 SA 菌株对四环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均具有较高耐药率,临床应尽早对孕晚期产妇直肠、阴道 SA 感染的检测与药敏试验,针对性制定其治疗方案,以确保其治疗效果,避免对新生儿产生影响。
  • 合理用药
    董雁, 王海燕, 闵春燕, 王泽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重点药品的不合理使用原因及其处方点评的成效,为有效促进重点药品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按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点药品监控预警制度的点评标准,对 2017 年—2019 年的 7 月—11 月病区重点药品处方进行点评,按病区、药品类别、月份统计重点药品不合理率,分析不合理情况及其原因。结果: 妇产科 2017 年和 2018 年的 7 月—11 月不合理率均居首位,外科 2017 年 7月—11 月不合理率居第 2 位,2018 年同期骤降至第 5 位;ICU/急诊科 2017 年—2019 年的 7 月—11 月不合理率由第 3 位降至第 6 位,职业病科 2017 年 7 月—11 月不合理率居第 4 位,2018 年 7 月—11 月和 2019 年同期均未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2017 年 7 月—11 月不合理率居前 3 位药品为心血管系统用药、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类、维生素电解质补充药,后 2 类药品在 2019 年 7月—11 月的不合理率均有较大幅度下降,2017 年—2019 年的 7 月—11 月大部分类别(神经系统用药除外)不合理率均有不同幅度下降;2017 年—2019 年的 7 月—11 月占比第 1 的不合理原因由病程录不合规转变为疗程过长,超适应证(先增后降)稳居第 2 位,不合理原因疗程过长是唯一占比增高的原因,由第 5 位、第 3 位升至第 1 位;2017 年 7 月—11 月医院各月重点药品不合理率呈升—降—升—降趋势,2018 年 7 月—11 月医院各月重点药品不合理率呈升—降—升趋势,2019 年 7 月—11 月医院各月重点药品不合理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18 年、2019 年的 8 月—10 月医院各月重点药品不合理率均低于 2017 年同期,2019 年 11 月的不合理率低于 2018 年同期。结论: 采用处方点评管控重点药品,有效降低了重点药品的不合理使用率,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根据点评、管控结果和疾病的临床治疗需求,调整医院重点药品目录和改进管控措施,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 合理用药
    兰广玉, 丁乐韵, 何行厉, 丁信园, 陈苏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 2018 年—2020 年门急诊癌痛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促进门急诊癌痛患者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 2018 年—2020 年医院门急诊癌痛患者麻醉药品处方 4 485 张,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计算和统计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日均费用(defined daily dose cost,DDDc)及排序比(B/A)等值。结果: 麻醉处方中共有 7 个癌痛治疗用麻醉药物品种(10 个规格),3 年间用量排前 2 位是盐酸吗啡片(5 mg)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盐酸羟考酮缓释片(40 mg)的 DDDs 值最大,其次是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和芬太尼透皮贴剂(4.2 mg),而盐酸吗啡片的 DDDs 值排序维持在前 5 名;近 3 年,B/A 值均等于 1 的药物有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 和 40 mg)。结论: 医院门急诊癌痛患者吗啡或盐酸羟考酮口服制剂等麻醉药品选用基本合理。
  • 合理用药
    张楠楠, 许石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河南省濮阳市中医医院门急诊 6 种常用中药注射液 1 640 张处方点评结果,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方法: 抽取医院 2018 年 9 月—2020 年 8 月涉及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参麦注射液 6 种常用中药注射液的门、急诊处方 1 640 张,实施逐一处方审查点评,统计观察中药注射液在门、急诊基本使用情况及其不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原因。结果: 除注射用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等溶媒,1 640 张门、急诊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 2.83 种/张,平均处方金额为 337.18元;其中 1 100 张急诊处方共使用 6 种常用中药注射液 1 439 例次,其中银杏达莫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使用较多,540 张门诊处方使用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共 550 例次,其中丹参注射液使用较多;6 种中药注射液主要应用于急诊抢救室、急诊神经内科、门诊神经内科,主要用于治疗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1 640 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为 103 张,其占比为 6.28%,其中不规范处方 24 张,不适宜处方 79 张。结论: 中药注射液已在医院门、急诊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问题,加强处方点评和临床应用监管是保证用药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可促进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
  • 合理用药
    李彬, 洪萌, 晁小蕊, 李权达, 谢艳艳, 石荣先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眼部感染患者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特点及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1 年 1 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眼部感染患者 50 例,分析患者送检样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以及眼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50 例患者标本共检出 220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比最高(占 44.09%,97/220),其余依次为革兰阴性菌(占 36.82%,81/220)、革兰阳性杆菌(占 9.09%,20/220)、真菌(占 5.91%,13/220)和其他(占 4.09%,9/220);革兰阳性球菌中占比最高的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0.45%)、草绿色链球菌(11.82%);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的为大肠埃希菌(11.36%)、铜绿假单胞菌(8.6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对红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钠的敏感率居前 4 位,分别为 77.78%、64.44%、62.22%、60.00%;草绿色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敏感率居前 2 位,分别为 73.08%、65.38%;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哌拉西林、头孢呋辛的敏感率居前 3 位,分别为 73.68%、57.89%、52.63%,大肠埃希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敏感率最高为 92.00%;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眼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 ≥60 岁、药物治疗方案、无合并症、遵医依从性差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结论: 眼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常用的抗菌药物对病原菌的敏感率偏低;因此临床还需加强对眼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耐药率检测,以此指导其正确、安全地使用药物,促使患者加快康复。
  • 合理用药
    黄远虹, 钟春, 郭学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医院 72 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赣州市立医院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收治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72 例,采集患者痰液、分泌物、引流液等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特点。结果: 72 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标本分离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菌为 59 株,其来源以痰液最多为 41 株(占 69.49%),临床科室以 ICU 分离株数最多为 26 株(占 44.07%),其次为呼吸内科、神经外科;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哌酮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 100.00%、91.53%,其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 B 的耐药率均较低均为 0.00%;ICU 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其他科室。结论: 医院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株数以 ICU 和痰液标本为最多,应加强对 ICU 和呼吸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预防和治疗,重视其药敏试验结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合理用药
    杨文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丰城市人民医院 50 例肺癌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8 年 10 月—2019 年 12 月在丰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肺癌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 50 例,对患者开展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检测,分析病原菌的分布与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50 例肺癌合并呼吸道感染者共检出病原菌 80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51 株(占 63.75%,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 19 株(占 23.7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真菌 10 株(占 12.50%,主要为白假丝酵母);革兰阴性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青霉素(74.51%)、阿奇霉素(62.75%)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90.20%)、哌拉西林(86.27%)的敏感率较高;革兰阳性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青霉素 G(84.21%)、氨苄西林(73.68%)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89.47%)、利奈唑胺(84.21%)的敏感率较高;真菌对氟康唑(8 株,占 80.00%)、氟胞嘧啶(7 株,占 70.00%)的耐药率较高,其对伏立康唑(8 株,占 80.00%)、制霉菌素(8 株,占 80.00%)的敏感率较高。结论: 50 例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较多见,不同菌种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各异;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提高抗感染疗效,减轻呼吸道感染对肺癌患者的危害。
  • 合理用药
    王妍妍, 陈卫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136 例小叶性肺炎患儿气道深部分泌物标本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为临床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 2018 年 4 月—2020 年 6 月收治 136 例小叶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气道深部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及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136 例小叶性肺炎患儿气道深部分泌物标本中,共分离、检出致病菌 84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54 株(占 64.29%)、革兰阳性菌 30 株(占 35.71%);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复方磺胺甲噁唑、氨曲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较高,但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阳性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青霉素 G 的耐药率均较高,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 0.00%。结论: 小叶性肺炎患儿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其耐药形势严峻,建议相关部门及人员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以减少耐药菌株和提高临床疗效。
  • 合理用药
    郑宇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54 例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的病原菌构成及其药敏情况。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2020 年 7 月在德兴市人民医院治疗且脑脊液病原菌培养结果为阳性的颅内感染患者 54 例,统计患者的脑脊液病原菌构成,分析检出主要革兰阴性菌、主要革兰阳性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54 例患者均进行了脑脊液病原菌培养,其结果均为阳性,共检出 72 株致病菌,患者中感染 1 种致病菌的为 50 例,感染 2 种致病菌的为 4 例,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头孢米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率为 0.0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率为 0.00%;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头孢米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 20.00%、0.0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率为 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洛西林-舒巴坦钠的耐药率为 0.00%;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较低为 16.67%;肺炎链球菌对磺苄西林的耐药率为 20.00%。结论: 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对临床多数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低,有一定耐药性,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药物进行治疗,以确保疗效和加速患者康复。
  • 合理用药
    李春红, 唐艳红, 吴茂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广昌县人民医院 32 例妇科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 2018 年 10 月—2020 年 9 月广昌县人民医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 120 例,其中术后切口感染患者 32 例,采集感染患者分泌物进行病原菌检查,统计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并分析妇科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32 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标本共检出病原菌 49 株,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检出 32 株(占 65.31%),革兰阳性菌检出 15 株(占 30.61%),真菌检出 2 株(占 4.08%);3 种主要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 0.0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均高达 100.00%,对利福平、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的耐药率也较高;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 88.89%,对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噁唑等的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等的耐药率较高;年龄、手术时间、预防用抗菌药物均是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32 例妇科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年龄、手术时间、预防用抗菌药物是妇科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 合理用药
    王英熊, 王素兰, 余涯燕, 邱模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上饶市立医院 2019 年—2020 年妇科 80 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病原体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上饶市立医院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0 月收治的泌尿生殖道感染女性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标本后于无菌环境下行菌群培养,分析标本中病原体的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 80 例患者标本共检出病原微生物菌株 200 株,其中支原体 128 株,支原体检出率(64.00%)明显高于细菌(29.50%)、真菌(6.50%)(χ12=47.812,χ22=144.856,P1,2<0.01),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检出率为 41.50% 高于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为 18.00% 和其他支原体为 4.50%(χ12=34.687,χ22=92.912,P1,2<0.01);UU、MH 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红霉素等耐药率较高(均>80.00%),对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原始霉素、米诺环素等耐药率较低(均<10.00%);主要细菌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红霉素的耐药率大多>80.00%,对原始霉素、交沙霉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的耐药率较低(均<10.00%);13 株真菌中,对酮康唑耐药的有 11 株(耐药率为 84.62%),对伊曲康唑耐药的有 7 株(耐药率为 53.85%),对两性霉素、氟康唑均耐药的有 4 株(耐药率为 30.77%),无菌株对克霉唑耐药。结论: 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以支原体和细菌感染为主,其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治疗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疾病时应重视药敏试验,据此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临床疗效。
  • 合理用药
    王丽, 薛宏波, 罗卓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对常州市肿瘤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常州市肿瘤医院 2019 年 1 月—12 月(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前)的抗菌药物处方 200 张,同时抽取 2020 年 1 月—12 月(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后)的抗菌药物处方 200 张,比较 2 年间处方合理率和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给药频次不适宜、重复给药、给药途径不适宜、给药剂量不适宜、无适应证用药)的发生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即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Ⅰ 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率和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的差异。结果: 2020 年的处方合理率、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均显著高于 2019 年,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 年的给药频次不适宜、重复给药、给药途径不适宜、给药剂量不适宜、无适应证用药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 2019 年,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 年的 AUD 低于 2019 年(P<0.05);Ⅰ 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率和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均显著高于 2019 年,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有利于促进医院住院部药房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
  • 合理用药
    刘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2017 年—2019 年丰城市人民医院口腔感染患者病原菌的构成比与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丰城市人民医院 2017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106 例口腔感染患者,分析患者口腔分泌中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特点。结果: 2017 年—2019 年 106 例口腔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 362 株,其中厌氧菌 245 株(67.68%),需氧菌 117 株(32.32%);2017 年、2018 年、2019 年的厌氧菌、需氧菌检出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7 年—2019 年 106 例口腔感染患者检出厌氧菌以口腔链球菌、产黑色素普雷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为主,口腔链球菌的检出率逐年降低,产黑色素普雷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检出率逐年升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017 年—2019 年口腔感染患者检出厌氧菌对红霉素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四环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耐药率均<10.00%。结论: 2017 年—2019 年医院口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厌氧菌为主,其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无明显变化;应加强对口腔感染患者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化的监测,据此科学选用抗菌药物,从而有效控制病原菌耐药的产生。
  • 感染与预防
  • 感染与预防
    刘翠玉, 邢辉, 马童慧, 于广晶, 赵爱迪, 曹洪涛, 张晓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佳木斯市区高中新生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筛查结果及其防治对策,为学校制定新生结核病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市区内 8 所高中新生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uberculin-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TB-PPD)检测结果,分析和比较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新生强阳性、中度阳性和一般阳性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8 所高中新生中,3 563 人学生经 TB-PPD 筛查阴性率仅为 46.65%、一般阳性率为 29.41%、中度阳性率为 18.72%,强阳性率为 5.22%;女生中强阳性率高于男生(χ2=4.658,P<0.05),<15 岁年龄组学生的强阳性率高于≥15 岁年龄组,(χ2=4.156,P<0.05)。结论: 新生入学结核病筛查是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的重要手段,学校应建立新生入学结核病筛查的长效机制;对 TB-PPD 筛查的强阳性者应进行健康宣教、预防性服药、后续的监测管理工作,从而降低学生结核病的患病率。
  • 感染与预防
    吴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提高内痔患者硬化术后康复与预防切口感染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 2019 年 6 月—2021 年 6 月收治的内痔需硬化术治疗患者 86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干预组(n=46)和常规组(n=40),常规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干预,而干预组患者术后采用护理干预方式干预,比较 2 组患者不同护理干预后伤口愈合时间、排便情况、伤口感染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干预前后满意度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值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患者干预护理后伤口愈合时间为(5.20±0.10)d,排便通畅者为 91.30%,伤口感染发生率为 2.17%,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 97.82%,以及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SF-36)评分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采用护理干预有效缩短了内痔患者硬化术后愈合时间,促进了患者排便通畅,降低了其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且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姜英凤, 石祥奎, 张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术中使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罕见病例的病理机制及其治疗对策。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分析术中使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后发生过敏性休克病例的相关病情,结合相应文献资料,探究该不良事件的病理机制和治疗对策。结果: 术中过敏性休克为琥珀酰明胶注射液所致的罕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建议及时停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并抢救治疗后患者逐渐恢复、好转,完成手术。结论: 通过临床药师在该例术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和处置中的积极参与,手术顺利完成,避免了更严重后果的发生。
  • 药物不良反应
    杨慧, 蔡燕, 陆兵, 张曼, 曾雅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1 例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注射液致患者严重骨痛的临床特征,以及优化升白细胞治疗方案的合理性。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相关检验检测结果等,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比较不同 PEG-rhG-CSF 之间的特点,根据患者个体化反应调整升粒细胞治疗方案。结果: 患者骨痛与 PEG-rhG-CSF 有关,在临床药师建议下将其更换为硫培非格司亭后,患者无骨痛发生。结论: 临床药师运用专业知识,制定合适的升粒细胞治疗方案,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 药学监护·
  • 药学监护·
    孙立云, 钟晗, 邵贝贝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孕妇并发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药学监护过程,为类似病例的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 1 例 30 岁孕 34 周妊娠期(因进食后腹痛加剧)被外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孕妇,协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予禁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万古霉素抗感染、生长抑素抑酶、奥美拉唑抑酸、补液等)治疗后,分析淀粉酶增高的原因和治疗对策,并实施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后,行剖宫产术孕妇娩出一活女婴,手术后转入 ICU,后续治疗又转回产科,病情得到有效改善。结论: 临床药师协助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并实施药学监护,提高了降脂及抗感染等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 药学监护·
    唐莲, 陈芳, 庄智伟, 陆件, 许晓文, 虞燕霞, 孙坚彤, 周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参与 2 例肾功能不全患者万古霉素持续静脉给药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药学监护与用药。方法: 选取 CRRT 期间发生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的患者,病例 1 采用指南推荐的万古霉素间断给药方案即负荷剂量 1.0 g 后 “0.5g,q24h”,给药后谷浓度 6.2 mg/L,予万古霉素加量至“1.0 g,q24h”病例 2 根据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 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治疗剂量 38 mL/(kg·h)采用万古霉素个体化日剂量持续静脉给药,即负荷剂量 1.0 g 后以 1.0 g 日剂量持续静脉给药治疗,患者用药后 24h、48h 和 72h 测定血药浓度分别为 17.97 mg/L、18.69 mg/L 和 22.50 mg/L。结果: 病例 1 抗感染疗效不佳,预后不良;病例 2 经抗感染治疗后血培养结果转阴,抗感染疗效较好且未发生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药师根据 CVVH 治疗剂量采用万古霉素个体化的日剂量持续静脉给药方式可使万古霉素浓度快速达标,使其充分发挥抗感染作用。
  • 药学监护·
    李晓兰, 于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致骨髓炎患者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 MRSA 致骨髓炎患者的临床会诊与治疗,阐述药师参与治疗的临床思维,分析药学服务的切入点。结果: 药师发挥药学专业特长,提出优化给药方案并参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患者血流感染到控制,血菌培养呈阴性,病情稳定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治疗方案的优化,提高了社区获得性 MRSA 治疗效果,避免相关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 药学监护·
    王艳, 盛玉青, 卢秋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过度的可能原因,并积极开展抗凝管理,为华法林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 2017 年 1 月—2020 年 7 月收治的华法林过度抗凝房颤患者治疗资料,分析临床药师参与的抗凝管理模式对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影响。结果: 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过度可能与药物相互作用、合并疾病影响、剂量调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监测不规范等有关。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抗凝治疗,并实施药学监护发挥了积极作用。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对房颤患者抗凝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
  • 药学监护·
    李亮亮, 亓志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和评价联用奥美拉唑对提升肺移植术后吻合口真菌感染患儿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药学实践,为临床处置类似案例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分析患者病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剖析多次调高伏立康唑给药剂量而血药浓度持续不达标的原因,尝试利用奥美拉唑细胞色素 P450 抑制剂的特性干扰伏立康唑的代谢,提高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结果: 与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利用奥美拉唑与伏立康唑的药物相互作用,提高了肺移植术后吻合口真菌感染患儿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有效治疗了肺移植患儿发生的术后吻合口真菌感染。
  • 药学监护·
    徐云云, 刘雨, 华愉教, 刘晓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参与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对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以促进万古霉素的规范、合理使用。方法: 选取 2016 年 6 月—2020 年 6 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使用万古霉素治疗且行治疗药物监测的 102 例确诊或疑似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实施临床药师干预,将其分为干预组(n=50)和非干预组(n=52);考察患者的科室分布与感染类型情况、不同性别患者的年龄和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情况,以及 2 组患者不同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范围内的疗效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02 患者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 36 例(占35.29%)、重症医学科 25 例(占 24.51%)和肾内科 10 例(占 9.80%),而其主要的感染部位为肺部(75 例,占 73.53%)和血液系统(15 例,占 14.71%);干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治疗窗内有效率均高于非干预组,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患者无肾功能不全发生。结论: 临床药师针对确诊或疑似 MRSA 感染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疗效,减少肾损伤的发生。
  • 药学监护·
    敖娟, 孙晓旭, 王秋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心脏移植术(heart transplantation,HT)患者术后并发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的合理性,探究临床药师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 1 例 HT 患者并发感染临床治疗,协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并对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实施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针对性的建议停用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协助医师调整用药方案,使患者病情得到显著缓解,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确保了患者术后康复。结论: 通过合理的药学监护,确保了患者术后感染的有有效控制,减少排斥反应,确保了药物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
  • 药学监护·
    张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临床药师在儿童罕见病治疗中的药学监护过程及其发挥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 1 例非流行区儿童布鲁菌性脑膜炎治疗中的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并实施药学监护,分析治疗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制定的个体化用药方案合理、有效,患儿病情得到显著改善,治愈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儿童疾病用药方案的制定,发挥了药师专业特长,受到了临床的赞誉。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陆静, 时翠林, 曾令武, 肖玉梅, 张文勇, 刘义安, 张建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苏州地区中医药诊疗的创新实践体会,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苏州地区中医师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救治中的工作模式,以及新常态下中医会诊模式的探索、建立、优化的整个过程,分析了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结果与结论: 苏州地区的中医同仁在疫情防控中创新地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医会诊模式,开发出了不少具有吴门医派特点的中药方剂,对疫情的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 经验交流
    李媛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医院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对提高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s)感染防控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9 年 1 月—12 月实施常规管理的 1 946 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协作前组,另选取 2020 年 1 月—12 月行MDT 管理的 1 947 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协作后组;比较多学科协作前后 MDROs 防控落实效果、医院MDROs 感染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干预 1 月后,协作后组住院患者中临床用诊疗器械的消毒、环境消毒和手部卫生规范落实率,以及患者物品专用各项防控措施落实率均高于协作前组(P<0.05);医院 MDROs 感染检出率低于协作前组(P<0.05)。结论: 采用 MDT 管理促使防控措施有效落实,有效提高了对 MDROs 感染防控效果,医院MDROs 感染得到有效遏制。
  • 经验交流
    丁乐韵, 鲁广先, 徐金慧, 卢迎矛, 孙坚彤, 朱朝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PDCA 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对规范麻醉药品处方管理的影响,为科学有效管理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医院 2018 年 3 月—11 月采用传统管理方式管理的 900 张麻醉药品处方作为管理前组,另抽取 2018 年 12 月—2019 年 5 月实施 PDCA 循环管理法管理的 600 张麻醉药品处方作为管理后组,比较与分析实施不同方法管理的麻醉药品处方不合格情况,以及医药护人员对实施麻醉药品管理后的满意度差异。结果: 管理后组麻醉药品不合格处方平均每月存在问题数显著低于管理前组(P<0.05),且随着PDCA 循环管理实施时间延长,麻醉药品不合格处方存在问题数逐月减少;管理后组麻醉药品处方不合格率显著低于管理前组(P<0.05);实施 PDCA 循环管理后医药护人员对麻醉药品管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采用PDCA 循环管理法后,麻醉药品处方不合格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其不合格率显著下降;医药护人员对麻醉药品管理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确保了麻醉药品临床使用安全性、合理性。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邹文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2021 年 5 月收治的 80 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按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40 例,采用常规抗结核方案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组(40 例,采用常规抗结核方案联合德谷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治疗 3 个月的血糖值变化情况,以及结核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效果、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 3 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餐后2h血糖(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h-PBG)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核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可提高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疗效,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提高了病灶吸收率,且患者无严重低血糖事件。
  • 药物与临床
    邹迪, 朱烽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54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 2020 年 1 月 25 日—2 月 20 日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 COVID-19 的 54 例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21 例)和常规组(34 例),分析 2 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的疗效。结果: 2 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出现到住院时间、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肌酐(creatinine,Cr) 和 C 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值等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激素治疗组患者入院时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比例高于常规组(P<0.05),激素组患者的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计数低于常规组(P<0.05),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高于常规组(P<0.05);2 组患者的咽拭子转阴时间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的中位数转阴时间均为 12 d(W=303.5,P=0.4498),而 CT 出现吸收的中位数时间为 8 d(W=391,P=0.4316)。结论: WBC 和 LYM 计数、OI 值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而使用糖皮质激素未影响患者的核酸转阴及影像学吸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