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与论坛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厚朴酚(magnolol)与和厚朴酚(honokiol)是中药厚朴(Magnoliae Officinalis Cortex)的重要有效成分,除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药理作用外,还能对抗变态反应、缺血再灌注、转化生长因子-β、高糖、高脂、四氯化碳(CCl4)、对乙酰氨基酚、硫代乙酰胺、磷脂酰乙醇胺、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H2O2、叔丁基过氧化氢引起的肝损伤和肝纤维化,以及缺血再灌注、输尿管结扎、血管紧张素 II、高糖、脂多糖、H2O2 引起的肾损伤和肾纤维化。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肝肾的保护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其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完成的。该文着重综述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肝肾的保护作用,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
  • 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
    韩兰萍, 李文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处方前置审核干预对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为提高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处方前置审核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前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行 Ⅰ 类切口手术的患者各 300 例,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以及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和用药疗程等;依据药品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等权威资料,对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用药点评,分析处方前置审核干预对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结果:干预前后,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手术类型方面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低于干预前(21.33% vs 29.67%,P<0.05);干预后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合理率高于干预前(98.44% vs 88.76%,P<0.05);干预后患者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疗程的合理率高于干预前(81.25% vs 51.69%,P<0.05)。结论:处方前置审核干预从品种选择、用药疗程等方面提高了医院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水平。
  • 合理用药
    张海峰, 闫丽娜, 翟磊, 钟春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支气管肺炎患儿痰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该类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6 年 8 月—2021 年 8 月解放军第九八九医院儿科收治的 1 265 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痰标本行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患儿感染的病原学特征。结果:1 265 例儿童支气管肺炎患儿痰标本中检出 1 598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937 株(占 58.64%,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647 株(占 40.49%,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为主)和真菌 14 株(占 0.8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春、夏、秋、冬四季中检出数较为稳定,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则在冬、春季节检出较多,夏、秋季节检出较少;药敏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 0.00%,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10.00%),对红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60.00%);流感嗜血杆菌对所有所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15.0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他啶、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较低(<30.00%)。结论:医院支气管肺炎患儿的致病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各有差异,临床在制定治疗方案前应尽量进行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确保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 合理用药
    毛静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门急诊中常见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为普通中药注射剂的正确使用奠定扎实的基础。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12 月常熟市中医院门急诊开具的 1 141 份中药注射剂处方,统计和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临床数据,包括厂家、用药类型、金额、用量、处方合理性等,查验常见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结果:门急诊开具的中药注射剂处方中,急诊开具的不合理处方较多(136 张,占 11.92%),门诊次之(69 张,占 6.05%);各中药注射剂处方中,醒脑静注射液的不合理应用率最高(占 33.33%),热毒宁注射液的不合理处方数量最多(占 44.39%);已开具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处方主要存在问题为适应证不合适、溶媒选择不合适、溶媒量不合适、剂量不合适、联合用药不合适(不冲管);经过医院的介入管理,2019 年—2021 年门急诊各类中药注射剂的消费总金额明显减少,侧面反映出其使用量减少。结论:药品消费总金额的减少与各注射剂消费金额构成比的变化证明,介入管理行为能有效干预门急诊处方的开具,更好地规范处方合理性;为进一步改善门急诊处方不合理情况和中药注射剂使用不规范情况,还应该联合药学介入管理、行政监督、合理用药宣传等手段。
  • 合理用药
    殷召军, 吴殿斌, 牛立营, 张红旭, 郭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博弈论理念探究泌尿外科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药师博弈策略,寻求循证用药的指导依据。方法:临床药师通过泌尿外科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问题及博弈论基本要素,除分析临床药师的博弈策略(描述手术级别、手术切口分类、术程、患者术前、术后诊断、护理体温记录、医生病程记录)外,还应重点分析白细胞分类与计数、白介素-6、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病原微生物监测等指标。结果与结论:泌尿外科患者 Ⅰ 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临床药师应利用博弈信息及博弈策略,以达到博弈双方最佳的正和结果目标。
  • 合理用药
    宋育明, 陈文青, 董春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结核病患者的发病情况与耐药特点,为结核病的防治与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系统——惠桥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中抽取 2018 年—2021 年 1 332 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为初次治疗将其分为初治组(n=1 128)和复治组(n=204),分析 2018 年—2021 年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患者对常用抗结核药的耐药情况,以及初治、复治患者耐药率的差异。结果:1 332 例结核病患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30 岁和>40~70 岁;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 18.77%、16.62%、14.41%、9.98%,高于其他测试药物,且其对大多数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复治患者 MTB 耐药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结论:医院 MTB 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其耐药监测,并加大结核病知识宣教力度,提高检测能力,严格执行抗结核药物使用规范,以确保其疗效。
  • 合理用药
    陈军, 郭彦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儿科住院患者血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11 月—2021 年 11 月郑州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 163 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血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163 例儿科住院患者中,64 例发生病原菌感染,其感染率为 39.26%;64 例感染患儿的血液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 75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 42 株(占 56.00%),革兰阴性菌 33 株(占 44.00%);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试验所测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较为相似,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均为 0.0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 G 的耐药率最高(100.00%),溶血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 G 的耐药率最高(92.31%);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测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较为一致,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 0.00%,对氨曲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70.00%),其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更为突出。结论:儿科住院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具有较高的耐药率,临床应高度重视并及时采集标本分析病原学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以确保抗感染治疗的疗效。
  • 合理用药
    吴水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肝硬化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为该类患者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10 月—2021 年 10 月医院收治的 263 例并发医院获得性感染的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结果:263 例并发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各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282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139 株(占 49.29%,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洛菲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79 株(占 28.01%,以溶血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头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 64 株(占 22.70%,以白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曲霉菌属为主);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洛菲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较低(<30.00%),肠球菌属、表皮葡萄球菌、头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15.00%)。结论:医院肝硬化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洛菲不动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其耐药性较强且各有特点,临床在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尽量根据病原菌的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
  • 合理用药
    王笑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1 月—2021 年 12 月赣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 44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支气管扩张症的 220 例患者设置为研究组,无基础疾病的 220 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统计 2 组患者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分析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经检测,2 组菌株检测均为 220 株,且分布差异性不显著。研究组病原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耐药率低于对照组,对其它药物的耐药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本次研究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居多,对研究所选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低,临床治疗时,可参考本文结果选取合理药物进行抗菌治疗。
  • 合理用药
    江莉娟, 钟晓敏, 刘秋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简称 SP)患者痰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8 月—2020 年 8 月兴国县人民医院治疗的 98 例老年 SP 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医院信息系统采集病历资料,包括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一般临床资料、检验结果等,并进行临床肺部感染(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tatus score system Ⅱ,APAECHE Ⅱ)评分;统计老年 SP 患者痰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依据患者治疗结束后 48 h 内是否存活将其分为死亡组(n=37)、存活组(n=61),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分析老年 SP 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98 例老年 SP 患者痰液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 133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 75.19%,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 12.78%,以肺炎链球菌为主,真菌占 12.03%,以白假丝酵母为主;98 例老年 SP 患者的死亡率为 37.76%(37/98);死亡组患者的脑卒中、呼吸衰竭和机械通气占比、年龄、CPIS 和 APAECHE Ⅱ 评分值高于存活组(P<0.05);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呼吸衰竭和机械通气、CPIS 评分和 APAECHE Ⅱ 评分值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且 OR≥1)。结论:老年 SP 患者痰液标本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脑卒中、呼吸衰竭和机械通气、CPIS 和 APAECHE Ⅱ 评分值为 SP 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有上述死亡危险因素的老年 SP 患者应予以早期防治,以改善其预后。
  • 感染与预防
  • 感染与预防
    桑春生, 傅西安, 谢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6 年 9 月—2022 年 9 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 181 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74)和非感染组(n=107),统计和分析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危险因素。结果:74 例并发肺部感染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痰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 106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90 株(占 84.91%,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16 株(占 15.0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仅对多黏菌素、莫西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30.00%),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多黏菌素、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3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30.00%),对青霉素、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6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值、呕吐误吸、手术情况、气管切开与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 岁、有吸烟史、GCS 评分值<12 分、施行过手术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医院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在治疗时应尽量根据其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此外,年龄、吸烟史、GCS 评分值、手术情况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之间存在重要关系,临床针对高危患者应加强管理和监护,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 感染与预防
    肖逢燕, 王剑凤, 江铭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心血管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病原学特征,为医院心血管内科患者防治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5 月—2021 年 2 月吉水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 600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用药史、住院史和病原学检查结果等资料,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病原学特征。结果:600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有 169 例,感染发生率为 28.17%;169 例并发医院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192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112 株(占 58.33%,以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36 株(占 18.7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 44 株(占 22.92%,以白假丝酵母为主);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较低(<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均为 0.00%;白假丝酵母对伊曲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的耐药率均较低(<10.0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是否使用抑酸剂、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否伴有基础疾病、是否多次或长期住院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年龄≥60 岁、使用抑酸剂、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伴有基础疾病、多次或长期住院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存在较高的医院感染风险,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致病菌,但不同病原菌的耐药特点存在差异,临床应尽量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的准确性;此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用药情况、住院情况关系密切,临床对高危患者应加强管理和监护,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感染与预防
    方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 2018 年 2 月—2021 年 2 月罗山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 217 例行脊柱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 1 个月内有无发生 SSI 将其分为感染组(n=39)和非感染组(n=178),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早期 SSI 的相关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的年龄>60 岁、手术时长>3 h、合并糖尿病、有内固定置入、有异体输血、住院时间≥10d、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构成比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年龄>60 岁、手术时长>3 h、合并糖尿病、异体输血、置入内固定、住院时间≥10 d、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为患者术后早期 SSI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 岁、手术时长>3 h、合并糖尿病、异体输血、置入内固定、住院时间≥10 d、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为早期 SSI 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此类患者术后应予以相关措施并密切关注其状况,降低早期 SSI 发生率。
  • 感染与预防
    李红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重症肝炎(severe hepatitis,SH)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与病原菌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 2020 年 8 月—2021 年 8 月通许县中心医院收治的 180 例 SH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汇总患者临床资料中医院感染的发生现状,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 SH 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80 例 SH 患者标本中,病原菌培养阳性患者 40 例,其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22.22%;医院感染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48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34 株(占 70.83%)、革兰阳性菌 9 株(占 18.75%)和真菌 5 株(占 10.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症肝炎医院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免疫功能、腹水间存在相关性(P<0.05);与单因素相关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H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其年龄≥60 岁、免疫功能低下、治疗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和存在侵入性操作间具有密切相关性(P<0.05),也是SH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SH 患者年龄≥60 岁、免疫功能低下、治疗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和存在侵入性操作是导致SH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对具有此类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积极防治;同时根据病原菌的药敏特点合理选用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以确保其治疗的有效性。
  • 感染与预防
    陈英, 何琦, 余小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就相关风险提出应对措施,为防治 CAUTI 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2021 年 6 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 80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 CAUTI 将其分为 CAUTI 组(n=21)和非 CAUTI 组(n=59),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尿道黏膜受损、抗菌药物使用等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 CAUTI 的危险因素。结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 CAUTI 与患者性别、是否尿道黏膜受损、是否导尿时带入细菌、是否存在细菌逆行、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等存在相关性(P<0.05),其中性别为女性、尿道黏膜受损、导尿时带入细菌、存在细菌逆行、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是患者发生 CAUTI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AUTI 在留置导尿管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并且 CAUTI 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尿道黏膜受损、导尿时带入细菌、存在细菌逆行、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关系密切;针对存在高感染风险的患者,临床应加强对患者的管理,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 感染与预防
    林小平, 叶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术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与危险因素,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10 月—2021 年 10 月广信区人民医院 238 例行开颅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38)和未感染组(n=200);收集其脑脊液行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同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38 例行开颅手术的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 38 例(占 15.97%);8 例颅内感染患者标本中共检出 45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26 株(占 57.78%),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17 株(占 37.7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 2 株(占 4.44%);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 0.00%,对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噁唑、氨曲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75.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 0.00%,对苯唑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75.00%),对青霉素 G 的耐药率为 1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长、是否留置引流管、脑脊液漏与颅内感染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4 h、留置引流管、脑脊液漏与颅内感染发生有关(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开颅术并发颅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用药应结合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同时,患者发生颅内感染与手术时间>4 h、留置引流管、脑脊液漏等因素具有相关性,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 感染与预防
    张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发生 ESKAPE (指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1 年 6 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 210 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汇总患者血培养结果,并根据培养结果分为血流感染组(n=70)与未血流感染组(n=140),分析 2 组患者血流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吸烟史、合并多种病原体感染、是否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中性粒细胞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的相关性,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找出与血流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及治疗对策。结果:210 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培养结果显示 70 例发生 ESKAPE 性血流感染,其感染率为 33.33%;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 34.29%),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次之(分别占 22.86%、15.71%),其余病原菌占比较少;血流感染组患者由多种病原体感染,其中性粒细胞减少、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 的构成比均高于未血流感染组(P<0.05);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多种病原体感染、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中性粒细胞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 是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ESKAPE 时引发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较为常见,多种病原体感染、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中性粒细胞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 是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高度重视,及时防控相关因素,以确保恶性肿瘤患者的后续治疗。
  • 感染与预防
    徐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 ICU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盱眙县人民医院 ICU 收治的 100 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n=42)与未感染组(n=58);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 ICU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ICU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与其性别、年龄、致病因素、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留置胃管情况、抗菌药物使用史、激素药物使用史之间无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白蛋白水平、昏迷时间、气管导管留置时间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肺部感染与患者的气管导管留置时间≥7 d、GCS 评分<14 分密切相关,二者也是导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7 d、GCS 评分<14 分是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准确掌握患者术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和加强对昏迷患者的唤醒工作,以确保其取得良好的预后和颅脑功能的恢复。
  • 感染与预防
    王腾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并发慢性肺曲霉菌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该类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3 月—2021 年 5 月新余市人民医院诊治的 82 例 COPD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将 82 例患者分为有肺曲霉菌组(n=27)和无肺曲霉菌组(n=55);采集 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是否存在机械通气、是否使用激素药物、COPD 严重程度等临床资料,并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研究肺曲霉菌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是否存在机械通气、是否使用激素药物、COPD 严重程度等因素是影响患者发生肺曲霉病的相关因素(P<0.05);其中年龄≥60 岁、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时间≥7 d、COPD 极重度是 COPD 并发肺曲霉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OPD 患者并发肺曲霉菌病受年龄、COPD 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治疗中要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密切关注患者实验室指标变化并有计划地预防肺曲霉菌病的发生。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金太伟, 葛小霞, 杜晓晨, 钮文思, 陆玲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 1 例因联用欧龙马滴剂与复方头孢克洛干混悬剂致双硫仑样反应患儿的诊疗经过和相关原因。方法与结果:医院临床医生为 1 例诊断为鼾症和鼻窦炎的患儿开具了欧龙马滴剂与复方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患儿在同时服用二药 10 min 后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医生在询问病史后,考虑欧龙马滴剂辅料中有较高含量的乙醇,遂怀疑此症状可能是因患儿未按注意事项服药所致,随即停用复方头孢克洛干混悬剂,30 min 后患儿呼吸困难症状缓解。结论:临床在为相关患者开具处方时,应注意药物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如头孢菌素与含乙醇药物同时服用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在不能避免联合使用时医生和药师必须详细交代用药注意事项,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 药学监护
  • 药学监护
    李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参与的 1 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患者的临床治疗与药学监护,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入院第 2 天出现神志模糊、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表现,且脑脊液墨汁涂片示有真菌孢子生长,怀疑为 CM,临床药师会诊后,建议给予两性霉素 B、氟康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和甘露醇降颅内压,同时开展药学监护;在此期间,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和检查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临床药师建议医生对两性霉素 B、氟康唑、甘露醇的用法用量进行实时调整;第 5 天,脑脊液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结果显示格特隐球菌阳性,遂确诊为 CM,不久患者好转。结论:CM 作为较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不仅存在快速诊断的困难,还要在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病情实时调整治疗方案,而临床药师的参与可以充分发挥其药学专业特点,协助临床医生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赵均炎, 乔进, 石禹, 张月月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骨科髋关节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不同抗菌药物预防性给药方案的成本-效果情况,为该类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2021 年 4 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收治的 114 例髋关节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抗菌药物预防性给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每组 38 例;甲组患者术前 0.5~1 h 时给予头孢唑林(2 g,q12h),总疗程≤48 h;乙组患者的用药方案与甲组相同,但总疗程>48 h;丙组患者术前 0.5~1 h 时给予头孢曲松(2 g,q12h),总疗程>48 h;比较 3 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最高体温、术后体温复常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费用等指标。结果:3 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3 组患者术后在最高体温和体温复常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物方面,均存在甲组>乙组>丙组的情况,且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本-效果比较结果显示,甲组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性给药方案具有最大的成本-效果优势(P<0.05)。结论:对于髋关节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指导原则术前 0.5~1 h 给予第 1 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且总疗程≤48 h,具有最大的成本-效果优势,不仅可以有效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还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 经验交流
    吴雪华, 钱峰, 许炜璐, 朱月萍, 王银铃, 肖丹, 严玉娟, 王月, 黄金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苏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2 月 14 日—3 月 10 日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 142 例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统计患者的资料包括基础情况、临床表现、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和实验室检查情况等,采用 SPSS 28.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 Spearman 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42 例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其中咳嗽 77 例(占 54.23%),咳痰 50 例(占 35.21%),发热 49 例(占 34.51%),咽痛咽干 43 例(占 30.28%);患者的临床分型与年龄段呈正相关(ρ=0.315,P=0.001,P<0.05),提示年龄越大,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临床分型越严重;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中,99.30% 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其中仅有 1 例未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其症状好转约在(2.59±2.38)d,症状消失约在(8.17±3.11)d,住院周期约为(13.18±2.79)d。结论:与其他变异株比较,苏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咳嗽,咳痰,发热,咽痛咽干等)存在共性;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分型与年龄段分布呈正相关,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和加强接种,以及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可减少变异株的传播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 经验交流
    马丽玲, 徐俊驰, 朱启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 4 种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抗体检测方法的检测效能,分析 Tp 特异性抗体阳性检出率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lized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滴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梅毒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 180 例疑似梅毒的受试者血清样本均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st,TPPA)、TRUST、梅毒胶体金试验(colloidal gold test for syphilis,SYP),其中 90 例受试者样本还进行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检测,以 TPPA 法为金标准将 90 例 TPPA 阳性患者设为梅毒组,90 例阴性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 4 种方法的临床检测效能;进一步根据 TRUST 滴度将梅毒组 90 例患者分为高滴度组(≥1:8)和低滴度组(<1:8),采用 Tp 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blot,WB)检测 Tp 血清免疫球蛋白 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 M(immunoglobulin M,IgM)(TP-47、TP-45、TP-17、TP-15)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其与 TRUST 滴度间的相关性。结果:SYP 法检测 Tp 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8.89%、96.67%,CLIA 法检测 Tp 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100.00%、91.11%,TRUST 法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3.33%、96.67%,SYP 法、CLIA 法的临床检测效能与 TPPA 法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UST 法的检测效能明显低于 TPPA 法(P<0.01),且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显著低于 SYP 法和 CLIA 法(P<0.05);此外,TP-47、TP-45、TP-17、TP-15 IgG 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 IgM(P<0.01),且 TRUST 高滴度组中 TP-45、TP-17 IgM 和 TP-47、TP-45、TP-17、TP-15 IgG 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低滴度组(P<0.05)。结论:TRUST 法检测 Tp 时容易发生漏检,检测效能明显弱于 SYP 法和 CLIA 法,临床上可使用 SYP 法或 CLIA 法初筛,TRUST 法复测并报告滴度的策略;WB 法检测梅毒特异性 IgG、IgM 的阳性率与 TRUST 滴度呈正相关,可为判断病程进展、观测疗效提供参考。
  • 经验交流
    吴海燕, 张建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ercutaneous needle biopsy,PCNB)与病原学诊断技术联用对疑难菌阴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 2018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于苏州第五人民医院肺科住院治疗的 141 例疑似肺结核或已诊断菌阴肺结核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 CT 引导下 PCNB 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病原学结果及肺穿刺并发症;以最终诊断肺结核为金标准,分别统计 3 种常规检测方法即肺组织病理、分子生物学技术即基因专家系统(Gene Xpert)、结核分枝杆菌 DNA(tubercle bacillus DNA,TB-DNA)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 Gene Xpert、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以最终诊断肺结核为金标准,对 141 例患者肺结核的检测效能由高到低的诊断技术分别为 Gene Xpert、肺组织病理、TB-DNA,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8,P<0.05);18 例患者同时行肺组织标本 X-pert、mNGS 检测,2 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P>0.05);行 CT 引导下 PCNB 患者术后出现气胸 27 例(占 19.15%),出血 10 例(占 7.09%)。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诊断疑难菌阴肺结核的重要手段,其临床诊断价值高,并发症少且轻;在组织标本有限时,可优先选择 Gene X-pert,其次为病理,不推荐采用 TB-DNA;mNGS 因与 Gene X-pert 的检测效能无明显差异且价格昂贵,不推荐常规开展。
  • 经验交流
    廖彦慧, 李炜, 张智聪, 谢志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重建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 2009 年 1 月—2021 年 1 月安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205 例 HIV 感染/AIDS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 3、6、9、12 个月的 CD4+ T 细胞水平,分析患者治疗 12 个月后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因素,采用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免疫功能重建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治疗 3、6、9、12 个月的 CD4+ T 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 6、9、12 个月时的 CD4+ T 细胞水平均高于治疗 3 个月时(P<0.05),治疗 9、12 个月时的 CD4+ T 细胞水平高于治疗 6 个月时(P<0.05),治疗 12 个月时 CD4+ T 细胞水平高于治疗 9 个月时(P<0.05);将治疗 12 个月后 CD4+ T 细胞增长数>100 个/μL 患者纳入免疫重建良好组,增长数≤100 个/μL 者纳入免疫重建不良组,免疫重建不良组患者中男性、WHO Ⅳ 期、初治年龄≥50 岁、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8.0 mg/L、依从性不佳、初始耐药、合并结核或真菌感染的构成比高于良好组(P<0.05),而基线 CD4+T 细胞≥100 个/μL、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计数≥4.0×109/L、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35 g/L 的构成比低于良好组(P<0.05);采用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WHO Ⅳ 期、初治年龄≥50 岁、CRP≥8.0 mg/L、依从性不佳、初始耐药、合并结核或真菌感染是免疫功能重建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IV 感染/AIDS 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仍会出现免疫功能重建不良,临床需重视其相关因素即 WHO 分期、初治年龄、CRP 水平、患者依从性、是否初始耐药、是否合并结核或真菌感染、基线 CD4+ T 细胞、WBC、Alb 水平等。
  • 经验交流
    彭智翔, 杨勇, 陈坤山, 徐国平, 祝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euro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患者呼吸道感染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ase-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CPKP)患者的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2021 年 5 月联勤保障部队庐山康复疗养中心 NICU 收治的 93 例呼吸道感染 CPKP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调查问卷采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ICU 入住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并发感染等资料,统计呼吸道感染 CPKP 患者的预后情况,对影响 CPKP 患者存活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以 NICU 呼吸道感染 CPKP 患者预后死亡与存活为因变量,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 NICU 呼吸道感染 CPKP 患者存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93 例 NICU 呼吸道感染 CPKP 患者预后情况为死亡 23 例,存活 70 例,存活率为 75.27%;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ICU 入住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存在基础疾病、使用替加环素与 NICU 呼吸道感染 CPKP 患者的病亡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年龄>70 岁、ICU 入住时间>14 d、呼吸机使用时间>48 h、存在基础疾病、使用替加环素是患者病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 NICU 呼吸道感染 CPKP 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年龄、ICU 入住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等,可据此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来改善其预后,从而提高存活率。
  • 经验交流
    蒋欣宇, 周蜜, 宋丹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铁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以及其临床症状、高千伏胸片变化,探讨该病的预后与防治。方法:收集 2018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苏州地区新诊断铁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接触年限、工种、临床表现和气管镜检查结果,比较分析其临床资料并随访 1 年。结果:13 例患者中,主诉间断胸闷 8 例(占 61.54%),活动后胸闷 12 例(占 92.31%),咳嗽、咳痰 3 例(占 23.08%),胸部隐痛 1 例(占 7.69%);1 年后仅 4 例患者的复查 CT 结果显示肺部阴影变淡,其余均未见明显变化,建议其继续动态随访影像学检查。结论:铁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患者的呼吸道症状轻,其脱离粉尘后呼吸道症状可进一步好转,特征影像减少甚至消失,预后良好。
  • 经验交流
    周宁, 詹嘉铭, 李海甲, 王伟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术前安罗替尼与多西他赛、顺铂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其对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手术的影响。方法:采用术前安罗替尼与多西他赛、顺铂联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 5 例病理被确诊为可手术切除或有潜在手术切除可能的局部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考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食管癌根治术中出血、术中并发症及术后病理缓解情况。结果:5例患者经安罗替尼与多西他赛、顺铂联用方案治疗 2 个疗程后,经评估治疗耐受性较好,其中 2 例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2 例有轻度胃肠道反应,1 例患者出现Ⅲ级骨髓抑制,但经治疗后好转,吞咽梗阻感均有改善;患者于新辅助治疗停止 4 周后均行食管癌根治术(R0 切除),术程顺利,手术时间为 3.5~4 h,5 例患者均未输血,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经过 2 周期用药治疗后均达到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术后 2 例患者病理学评估为 1 级,3 例患者为 2 级。结论:术前采用安罗替尼与多西他赛、顺铂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可提高其辅助治疗的耐受性和延长其生存期。
  • 经验交流
    沈育美, 徐塑凯, 王潇梵, 段善州, 陈勇兵, 许芳兰, 刘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oxygen therapy,HFNO)及鼻导管吸氧(nasal oxygen breath,NOB)对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并发低氧血症的改善效果,探究不同吸氧方式对术后患者临床各指标及并发症改善的影响,分析 HFNO 替代传统氧疗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6 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 100 例接受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低氧血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吸氧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 2 组(HFNO 组及 NOB 组),每组 50 例;考察吸氧后每组患者不同时期的动脉血气指标及感染指标测得结果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HFNO 组患者 HFNO 后氧合指数即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吸入气氧浓度(fractional concentration of inspired oxygen,FiO2)值明显优于 NOB 组(P<0.05),氧疗 6 h 后的 PaCO2 水平低于 NOB 组(P<0.05),氧疗 3 d 后的 CRP、PCT 和 NEUT 计数水平低于 NOB 组(P<0.05),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 NOB 组(P<0.05)。结论:HFNO 患者吸氧后疗效优于 NOB 患者,有效改善了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低氧血症患者的 PaO2/FiO2 和感染指标值,降低了其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