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
徐锦, 陈欢, 郑春玲, 陈白灵, 梁春燕, 刘智君, 隆丽娜, 何科
目的: 分析医院肠球菌属的检出情况和耐药变迁,以及其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肠球菌属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 2015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微生物培养结果为肠球菌属的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肠球菌属的标本来源和历年的耐药情况,采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肠球菌属的耐药变化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结果: 2015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肠球菌属 593 株,其中粪肠球菌 510 株(占 86.00%)、屎肠球菌 83 株(占 14.00%);粪肠球菌以从分泌物标本中检出为最多(418 株,占 81.96%),屎肠球菌则主要检出自分泌物(44 株,占 53.01%)和尿液(37 株,占 44.58%);5 年间,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始终较低(<10.00%),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亦始终较低(<10.00%),屎肠球菌则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始终较低(<10.0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的耐药率相对较低(<30.00%),但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逐年下降,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则逐年上升;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的耐药率均较高(>50.00%);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与环丙沙星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呈负相关性。结论: 肠球菌属的耐药变迁与部分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具有相关性,医院应当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或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