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与论坛
  • 综述与论坛
    安芳芳, 郑永标, 吴宇圳, 张慧敏, 王斐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枝菌酸作为高级支链脂肪酸,是维持分枝杆菌等微生物细胞壁骨架结构的重要物质,也是引起分枝杆菌感染宿主的主要化学因子,还在分枝杆菌的生物膜形成和体内免疫逃逸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此,科研人员以分枝菌酸合成中的关键酶为靶点,筛选和开发出了一系列有活性的抗结核化合物。该文综述了分枝菌酸在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和相关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为新型抗结核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 综述与论坛
    时翠林, 吴妹英, 肖玉梅, 牛亚燕, 陆静, 凌寅, 张耀刚, 李苏梅, 曾令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核病与糖尿病均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二者可相互影响。糖尿病可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不仅会增加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风险,还可导致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的失败和疾病复发,甚至死亡的发生。为此,对于结核病与糖尿病共病患者,兼顾不同药物的特点,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疾病的转归意义深远。该文从抗结核药物的选择与疗程、血糖控制、营养治疗、中医药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综述和分析了其对结核病与糖尿病共病患者的意义。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和厚朴酚是中药厚朴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除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中枢抑制等药理作用外,还能抑制各种肿瘤细胞的生长,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中近些年以对膀胱癌、皮肤癌和骨肉瘤的研究为较多。在机制探索方面,发现和厚朴酚通过激活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等位点,开启相应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该文综述了和厚朴酚抗膀胱癌、皮肤癌和骨肉瘤的药理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并作了分析,为肿瘤的防治和研究提供参考。
  • 综述与论坛
    费艳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作为一种性传染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治疗周期长等特点。目前,治疗该病方案较多如物理疗法、外用药、系统药物等,但因该病具有高复发特性,故在治疗中需有效清除潜伏感染因素。文中综述 CA 感染特征、治疗原则及药物治疗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 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
    罗敏, 苏穆, 李美燕, 陈欢, 王远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情况及其医嘱点评结果,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9 年 8 月 1 日—2020 年 8 月 1 日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 1 062 例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 Ⅰ~Ⅲ 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Ⅰ~Ⅲ 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人数分别为 931 例、109 例和 22 例,采集所有患者的年龄、切口类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信息,并开展抗菌药物医嘱点评,分析患者的年龄、切口类型,以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维持时间和合理用药情况等。结果: 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 18~65 岁(723 例,占 68.08%),其切口类型主要为 Ⅰ 类切口(931 例,占 87.66%);在品种选择方面, Ⅰ 类切口和 Ⅱ 类切口手术患者选择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呋辛(占比分别为 75.40% 和 72.48%),Ⅲ 类切口手术患者则主要选用头孢曲松(占比为 81.82%);Ⅰ~Ⅲ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均为术前 0.5~1 h,占比分别为 67.56%、84.40% 和 72.73%;在用药维持时间方面,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维持时间<24 h 的仅 382 例(占 41.03%),Ⅱ 类切口手术患者维持时间<48 h 的有 85 例(占 77.98%),Ⅲ 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用药维持时间均超过 48 h;医嘱点评结果显示,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不合理的原因主要为用药维持时间过长(594 例,占 55.93%)、给药时机不合理(325 例,占 30.60%)和品种选择不合理(306 例,占 28.81%)。结论: 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合理情况,主要表现为用药维持时间过长、给药时机不合理和品种选择不合理,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医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和培训,并定期开展考核,以提高临床的医疗救治水平。
  • 合理用药
    易丹丹, 于丛云, 宋德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长期医嘱的点评结果,找出主要的不合理原因,为医院 PIVAS 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 12 月—2022 年 6 月医院 PIVAS 272 050 条经过药师审核的长期医嘱作为研究资料,分析不合理医嘱的原因类型和典型案例。结果: 经药师审核,PIVAS 272 050 条长期医嘱中共发现不合理医嘱 1 325 条(占 0.49%),其中主要的不合理原因为溶媒不适宜(515 条,占 38.87%)、药物浓度不适宜(298 条,占 22.49%)、用药频次不适宜(171 条,占 12.90%)和用药剂量不适宜(142 条,占 10.72%)。结论: 医院 PIVAS 的长期医嘱用药情况整体较为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主要表现在溶媒选择、药物浓度、用药频次和用药剂量等方面,药师应继续提高专业能力,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合理用药
    郭新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晚期原发性肝癌(advanced primary liver cancer,APLC)化疗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为该类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9 年 6 月—2021 年 6 月济源市肿瘤医院收治的 148 例 APLC 化疗期间并发院内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痰液行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 148 例 APLC 患者痰液标本中共分离出 172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 46 株(占 26.7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 107 株(占 62.21%,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和真菌 19 株(占 11.05%);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30.00%),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65.00%);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5.00%),对青霉素 G、红霉素、阿米卡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70.00%);白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对酮康唑的耐药率较低(<5.00%),对氟康唑、两性霉素 B、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高(≥50.00%)。结论: APLC 化疗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治疗,以有效控制肺部感染。
  • 合理用药
    丛绍强, 史家文, 宋绪彬, 赵斌, 邵庆, 董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优化抗菌药物供应目录(“目录”),调整医院抗菌药物供应品种,比较目录优化前后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指标,为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方法学借鉴。方法: 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结合医院多学科团队协作和临床诊疗需求,向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提出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优化的具体建议,并对比分析目录优化前后(各 6 个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重点耐药菌检出情况等指标。结果: 优化后的核心指标如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人均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均明显下降,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显著低于优化前,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得到规范化管理,提升了经济效益。结论: 优化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是规范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提高感染性疾病治疗水平的有效措施。
  • 合理用药
    王冬晓, 蒙光义, 王缉义, 郑新, 王广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白假丝酵母的耐药率变迁与抗真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出参考。方法: 抽取 2013 年—2018 年医院住院病区收治的疑似真菌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白假丝酵母 4 026 株,分析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及其变化趋势,并采用 Pearson 法分析白假丝酵母的耐药率与常用抗真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相关性。结果: 2013 年—2018 年分离出 4 026 株白假丝酵母的药敏结果显示,其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为 3.42%~11.18%,呈现逐年升高趋势(P<0.05);而其对 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低于前 3 种抗真菌药物;但 6 年间其对两性霉素 B 的耐药率为0.00%;白假丝酵母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与氟康唑的 AUD 呈显著正相关(r=0.908,P0.012<0.05;r=0.939,P0.005<0.05;r=0.838,P0.037<0.05);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与卡泊芬净的 AUD 呈显著正相关(r=0.828,P0.042<0.05;r=0.849,P0.033<0.05)。结论: 临床氟康唑和卡泊芬净的 AUD 与白假丝酵母对氟康唑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具有高度正相关,规范合理使用氟康唑和卡泊芬净有利于降低白假丝酵母的耐药率。
  • 合理用药
    仇毅, 蒋云, 张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干预记录及不合理用药产生的原因,供 PIVAS药师审方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 PIVAS 2016 年—2020 年住院患者医嘱用药不合理的干预记录,分析其不合理医嘱类型、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以及干预措施的可行性。结果: 汇总发现不合理用药医嘱 645 份,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为溶媒用量不当(349 份,占 54.11%)、溶媒品种不当(125 份,占 19.38%)、医嘱录入错误(72 例,占 11.16%)和给药剂量不当(40 例,占 6.20%)。结论: PIVAS 药师应增强合理用药意识,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理医嘱,协助临床医师合理的药物治疗。
  • 合理用药
    陈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2018 年—2021 年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2018 年—2021 年 800 例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使用排名前 10 位的抗菌药物,分析历年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结果: 2018 年—2021 年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略有下降(97.75% vs 93.5%),抗菌药物的总 DDDs 也有所降低(4786.68 vs 3900.94)。临床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氨基糖苷类,其中,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药物是患者应用最多的抗菌药物(其合计占比>70%)。此外,最常使用的抗菌药物中,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头孢噻肟的 DUI 值>1,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其他抗菌药物应用较为合理,其 DUI 值<1;4 年间,患者联合用药情况较多,2020 年—2021 年二联用药显著减少,三联和四联用药无明显变化,整体联合用药情况逐年减少。结论: 2018 年—2021 年医院呼吸内科的抗菌药物整体使用情况日趋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医院仍需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监督管理。
  • 合理用药
    王新, 周艳丽, 赵莉, 韩娇, 黄家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西药处方点评情况与其不合理用药原因,为中医院门诊患者用药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20 年 1 月—12 月徐州市中医院门诊西药处方 1 200 张(每月随机选某天抽取处方 100 张)作为研究资料,统计与分析门诊患者用药处方的合理性以及不合理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1 200 张门诊西药处方中,不合格处方 65 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 5.42%;不合格处方中其中不规范处方 8 张、不合理用药处方 54 张和超常处方 3 张(分别占 12.31%、83.08% 和 4.61%);点评处方中《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药品使用率为 57.58%,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6.50%;同一张处方同时出现 2 个不合理原因类型的有 3 张。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门诊患者用药处方点评与分析,有效改善了临床医师处方用药水平,减少了不合理处方的出现,也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 合理用药
    曾美琳, 罗蒲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分析妇产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选取 2020 年 6 月—2021 年 6 月医院妇科收治的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 363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手术类型分为宫腔镜手术组(Ⅰ 组,n=125)、腹腔镜手术组(Ⅱ 组,n=45)、宫颈组织切除刮宫扩宫术组(Ⅲ 组,n=21)、人工流产和引产术组(Ⅳ 组,n=108)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组(Ⅴ 组,n=64),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相关要求,分析妇科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调取的 363 例患者中,行宫腔镜手术(Ⅰ 组)的有 125 例,行腹腔镜手术(Ⅱ 组)的有 45 例,行宫颈组织切除、刮宫、扩宫术(Ⅲ 组)的有 21 例,行人工流产和引产术(Ⅳ 组) 108 例,以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Ⅴ 组)的有 64 例;医院妇科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主要为用药时机不合理(260 例,占 71.62%)、用药品种不合理(171 例,占47.11%)和无指征用药(149 例,占 91.41%);绝大多数患者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均是手术之前的医嘱,而甲硝唑注射液手术过后下医嘱的占 72.45%,主要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甲硝唑注射液联用,无三联用药;用药疗程>48 h 的占 24.52%。结论: 医院妇产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现象较为严重,且大多数为无指征用药、用药时机不合理与用药品种不合理,行政部门应积极干预,以规范妇科用药的合理化、确保其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
  • 合理用药
    王莹, 李梦华, 李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患者用药咨询情况,供同行提高医院药学服务质量参考。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6 月徐州市中医院 620 例患者的门诊药物咨询记录作为研究资料,汇总与分析咨询者的信息、药物信息、咨询内容、咨询药物种类分布、不良反应、联合用药等内容。结果: 620 例患者咨询记录中,其年龄主要集中在 50~70 岁;咨询内容 前 3 位的为用法用量 212 例(占 34.19%)、注意事项 133 例(占 21.45%)、相互作用和联合用药 105 例(占 16.93%);咨询西药前 3 位的分别是消化系统药物 28 种(占 24.35%)、心血管系统药物 21 种(占 18.26%)和抗感染药物 17 种(占 14.78%);咨询中成药前 3 位的分别是活血化瘀类 41 种(占 34.19%)、补益类 30 种(占 21.45%)和清热类 14 种(占 16.93%)。结论: 开展门诊药物咨询服务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有力手段,药师应积极提高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创新用药咨询模式,扩大用药咨询范围,以提高医院药学服务质量,促进用药咨询向更深层次发展。
  • 合理用药
    宋微, 刘佳庆, 何芳华, 吴敏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梅毒、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情况,为临床相似病例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接诊该患者后根据其既往病史情况、当前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明确了其艾滋病合并梅毒、带状疱疹等诊断,其中梅毒仍处在早期,遂制定了规范的抗病毒和抗梅毒治疗方案,并追踪观察和分析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经过 2 周的规范治疗,患者皮肤部位病灶显著好转,水疱基本干涸结痂,下腹部溃疡基本愈合。结论: 艾滋病患者 T 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病毒、细菌等感染,且抗梅毒治疗效果欠佳,临床在规范治疗的同时应及早注意神经梅毒等危险情况的排查,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 合理用药
    李宏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化疗后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 2019 年 11 月—2021 年 10 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225 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静脉血(8~10 mL)行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患者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 225 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 BSI 81 例,其 BSI 发生率为 36.00%;81 份标本中共检出 88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60 株(占 68.18%,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24 株(占 27.27%,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 4 株(占 4.5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10.00%),对庆大霉素、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45.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加环素、利福平、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15.00%),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70.00%)。结论: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 BSI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根据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确保抗感染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合理用药
    廖俊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骨科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为医院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 3 月—2022 年 3 月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的 185 例并发术后感染的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特点。结果: 185 例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为手术切口 71 例(占 38.38%)、下呼吸道 40 例(占 21.62%)、泌尿道 28 例(占 15.14%);185 例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 210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113 株(占 53.81%,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 74 株(占 35.24%,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和真菌 23 株(占 10.95%);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5.00%),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5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替考拉宁耐药率较低(<5.00%),对青霉素、庆大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70.00%)。结论: 骨科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部位是手术切口、下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当依据药敏结果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
  • 合理用药
    程思, 唐树荣, 陈寅, 郭晓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武警云南总队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各类标本(痰液、体液、血液、尿液、引流液、分泌物等) 2 547 例,分析 KP 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特点。结果: 2 547 例各类标本中,分离出 756 株 KP,主要为痰液 401 株(占 53.04%),血液 100 株(占 13.23%)、尿液 96 株(占 12.70%)、分泌物 63 株(占 8.33%);分离出的 756 株 KP 中,主要分布科室为 ICU 238 株(占 31.48%),呼吸内科 141 株(占 18.65%)和神经内科 112 株(占 14.81%);分离出的 KP 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较低(<15.00%),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55.00%)。结论: 3 年间患者标本中的 KP 主要来源于痰液、血液、尿液和分泌物,其感染主要分布于 ICU、呼吸内科、神经内科;KP 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应定期分析 KP 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以有效控制 KP 感染。
  • 合理用药
    康厚彬, 何秉勋, 王伟, 朱智虎, 段有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泌尿系统手术患者围术期感染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multi-drug 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MDR-EC)的临床特征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20 年3 月—2022 年 2 月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134 例行泌尿系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段尿 MDR-EC 的临床特征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134 例患者标本中,共检出 MDR-EC 134 株,其中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阳性 74 株(占 55.22%),ESBLs 阴性 60 株(占 44.78%);40~80 岁人群感染率最高(占 76.87%); MDR-EC 对羧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替安、头孢磺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对多重耐药菌的耐药率较高(>50.00%),ESBLs 阳性菌株对羧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替安、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氨曲南、妥布霉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 ESBLs 阴性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泌尿系统患者围手术期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较大,临床应结合本地区细菌耐药特点并参照患者性别、年龄与基础疾病、药敏结果等综合考虑,选用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其疗效。
  • 合理用药
    张国如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胃肠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3 月新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87 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 87 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中,其中术后切口浅表感染 54 例(占 62.07%)、切口深部感染 33 例(占 37.93%);术后感染患者标本中共检出 105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65 株(占 61.90%,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 37 株(占 35.24%,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真菌 3 株(占 2.86%);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妥布霉素、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低(≤25.00%),对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50.00%);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5.00%),对青霉素 G、阿奇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60.00%)。结论: 胃肠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其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具有较高的耐药率,临床应严格做好手术无菌操作和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或尽量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 合理用药
    肖泽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血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为此类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9 年 10 月—2021 年 10 月信丰县中医院收治的 98 例 T2DM 血培养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特征与耐药情况。结果: 98 例 T2DM 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 141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83 株(占 58.87%,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55 株(占39.01%,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15.00%),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较高(>40.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20.00%),对氨苄西林、青霉素 G、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60.00%)。结论: T2DM 患者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不同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具有多重耐药,临床应早期监测,并根据病原菌分布特征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治疗药物,以积极控制感染。
  • 合理用药
    刘晓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肺癌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特点,为抗感染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余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264 例肺癌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痰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与耐药情况。结果: 264 例患者痰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 289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176 株(占 60.90%,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 88 株(占 30.4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和真菌 25 株(占 8.65%);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头孢曲松、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较高(>80.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15.00%);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90.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5.00%)。结论: 肺癌合并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其耐药性普遍较强,临床治疗时应尽量开展药敏试验,依据药敏结果选用药物。
  • 合理用药
    熊梅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肺炎患儿痰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 4 月—2021 年 4月赣县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146 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痰液行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耐药情况。结果: 146 例肺炎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出 157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89 株(占 56.69%,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68 株(占 43.31%,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头孢噻肟耐药率低(<15.0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替坦、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75.00%);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利福平、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15.00%),对青霉素 G、四环素、红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较高(>80.00%)。结论: 肺炎患儿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不同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临床应结合病原菌分布与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合理用药
    闫春雷, 马格格, 刘利, 李肖芸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17 年 3 月—2020 年 5 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96 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 96 例术后患者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113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71 株(占 62.83%,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27 株(占 23.89%,以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 11 株(占 9.73%)和其他病原菌 4 株(占 3.5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20.00%),对氨曲南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30.00%);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 G、左氧氟沙星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30.00%),对庆大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40.00%)。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并结合患者病情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合理用药
    张永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该类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方法: 选取 2019年2 月—2021 年 10 月淮滨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500 例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 500 例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有 47 例(感染率为 9.40%),其中神经外科患者的感染率最高(为 15.04%);47 例感染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 69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 28 株(占 40.5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 41 株(占 59.42%,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5.00%),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70.00%);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15.00%),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50.00%)。结论: 临床应及时掌握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原因,并结合标本送检与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 合理用药
    徐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17 年 8 月—2021 年 8 月兴国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100 例行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结果: 100 例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 12 例,其发生率为 12.00%;12 例术后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 23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13 株(占 56.52%,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9 株(占 39.1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和真菌 1 株(占 4.35%);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磷霉素、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25.00%),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75.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利福平、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25.00%),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环丙沙星、红霉素、青霉素 G 的耐药率较高(≥75.00%)。结论: 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不同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临床应选用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 感染与预防
  • 感染与预防
    周华荣, 施德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胆石症患者并发胆道感染(biliary tract infection,BTI)的危险因素与病原学特点,为胆石症患者防治 BTI 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7 年 8 月—2020 年 7 月抚州市临川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268 例胆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 BTI 将患者分为 BTI 组(n=134)和非 BTI 组(n=134);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情况、手术时长、结石数量、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和病原学检查结果等资料,分析胆石症患者并发 BTI 的危险因素与病原学特点。结果: 134 例并发 BTI 患者的胆汁标本中共检出 179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123 株(占 68.7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 51 株(占 28.49%,主要为肠球菌属)和真菌 5 株(占 2.79%);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30.00%),对哌拉西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40.00%);肠球菌属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15.0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80.0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胆道手术史、结石数目和手术时长与胆石症患者并发 BTI 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年龄>60 岁、体质量指数>25、有胆道手术史、结石数目>2 个、手术时长>70 min是胆石症患者并发 BTI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胆石症合并 BTI 患者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在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时应尽量依据病原菌的耐药特点选择合适药物;同时,患者发生胆道感染与年龄、体质量指数、胆道手术史、结石数目和手术时长具有相关性,临床应加强相关患者的防护,降低感染风险。
  • 感染与预防
    王贤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乳腺外科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为该类患者术后感染的精准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崇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96 例乳腺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n=21)和未感染组(n=75),采集患者的病原学检查结果,以及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情况等资料,分析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结果: 21 例并发术后感染患者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35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17 株(占 48.75%,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 15 株(占 42.86%,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和真菌 3 株(占 8.57%);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外科患者并发术后感染与年龄、合并糖尿病、营养情况、手术时长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年龄>60 岁、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手术时长>60 min是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乳腺外科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发生与年龄、合并糖尿病、营养情况、手术时长密切相关,对于存在高危风险的患者临床应当加强管理,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对于发生感染的患者,临床应积极开展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以提高治疗的准确性。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张玲, 张秀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致重症肺炎患者肝细胞损伤型肝损伤的临床特点,为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了 1 例重症肺炎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在药学监护中发现患者出现肝损伤情况,根据肝损伤的发生特点,结合患者的既往病史和近期的用药史,探寻可能的发生原因,并协助医生积极处置。结果: 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基本排除肝损伤由疾病引起的可能,由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异常水平可判定该肝损伤属肝细胞损伤型,而近期所用药物中有肝细胞损伤型肝损伤情况的仅恩他卡朋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考虑患者既往长期服用恩他卡朋未出现过肝损伤情况,故认为肝损伤由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引起的可能性更大,遂建议医生停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结果患者的转氨酶水平呈进行性下降,并在第 11 天恢复至正常水平;此外,RUCAM 评分亦显示肝损伤与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的关联度为“极可能”。结论: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作为新近上市的抗菌药物,与其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报道较少,药物性肝损伤案例更是少之又少,对此临床药师应当主动深入临床,对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积极开展药学观察,及时识别药物不良反应,并给出处置建议,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物不良反应
    田亮, 徐珊珊, 侯甘佳晖, 龚德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左氧氟沙星致患者皮肤部位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产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左氧氟沙星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21 年 1 月—12 月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的 35 例左氧氟沙星致皮肤部位 ADRs 报告作为研究资料,统计其患者药物治疗、ADRs、治疗措施及转归等,探究其左氧氟沙星致皮肤部位 ADRs 的特点。结果: 收集的 35 例左氧氟沙星所致皮肤部位 ADRs 中,其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其中丘疹及斑丘疹占 37.14%、瘙痒占20.00%、荨麻疹占 14.29%、红斑占 11.43%、皮肤潮红占 5.71%、光敏性皮炎占 8.57% 以及严重的剥脱性皮炎占2.86%;停药并用药干预后均可缓解。结论: 左氧氟沙星致皮肤部位 ADRs一旦发生应及时停药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在临床用药时应充分考虑患者年龄、药物剂型等因素,避免联合用药及大剂量用药,以缓解不良反应带来的后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药学监护
  • 药学监护
    孙丽, 张爽, 王金媛, 王咏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1 例肺部感染伴脓毒症休克患者抗感染治疗过程,为临床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该例脓毒症休克患者在 ICU 住院治疗期间,临床药师全程追踪,实时掌握患者的病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协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并开展药学监护,在病情变化时及时进行调整。结果: 在综合各种证据的情况下,考虑该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在肺部,为覆盖绝大多数可能病原菌初始经验性治疗药物选择了美罗培南,在多次痰培养结果报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考虑其为主要致病菌,遂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最终患者感染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面对脓毒症休克这类危重症患者,临床药师的参与可以充分发挥其在药学领域的专长,协助医生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并开展药学监护,保证药物治疗的精准有效和安全性。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殷召军, 牛立营, 吴殿斌, 郭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和分析《临床药师抗感染药物专业培训大纲(2017)》(简称《大纲(2017)》)与《临床药师培训指南(2008)》(简称《指南(2008)》)在抗感染药物专业临床药师培训目的、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方面的差异,为今后优秀临床药师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博弈论原理,从培训目的、方法和具体培训内容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大纲(2017)》相较于《指南(2008)》在培养抗感染药物专业临床药师上的差异,并提出了个人的意见和建议。结果与结论: 对比发现,相比于《指南(2008)》,《大纲(2017)》在抗感染药物专业临床药师的培训目的、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方面均有很多有益的改进和完善,但在有些方面仍存在不足,尤其是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培训及其考试考核;对此,笔者逐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被以后的培养大纲采纳,以提高临床药师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 经验交流
    韩琴, 杨中, 曹俊, 宋全, 杨薇, 潘韵芝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我国药师参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医嘱审核系统的效果,为提高患者 PN 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以“营养”“医嘱”“处方”“审核”“审方”为关键词,检索时限从建库至 2022 年 5 月 31 日,收集我国药师参与 PN 医嘱审核前后相关指标,并采用 Rev Man 5.3 版统计学软件和 Meta 分析法,分析药师参与 PN 医嘱审核系统的有效性与合理性。结果: 纳入的 12 篇文献中(文献发表时间为 2014 年—2020 年),经 Meta 分析法显示药师参与 PN 医嘱审核可显著降低总不合理率的可信限(RR=4.25,95% CI(2.44~7.42),P<0.000 01)、阳离子浓度不合理率的可信限(RR=13.23,95% CI(3.81~46.00),P<0.000 1)、糖-脂比不合理率的可信限(RR=6.52,95% CI (2.94~14.48),P<0.000 01)和热-氮比不合理率的可信限(RR=3.34,95% CI (2.46~4.53),P<0.000 01)。结论: 药师参与患者 PN 医嘱审核,显著提高了 PN 临床使用的合理率,对患者 PN 用药安全得到了保障;但仍存在诸多不合理使用现象,行政管理部门应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医嘱审核系统,以确保其用药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 经验交流
    罗志超, 张祥生, 王晓萍, 周凤贤, 鲁广先, 谢林俊, 孙坚彤, 丁信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苏州市立医院作为试点医院落实江苏省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改革后的门急诊和住院患者费用等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 2019 年 12 月—2020 年 12 月医院实施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后门急诊及住院患者的用药数据,点评与分析改革后患者次均费用、医保基金使用的变化及其对用药合理性的影响。结果: 落实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改革后,医院药品价格降幅明显,最大降幅达 98.61%;实施改革 1 年,医院门急诊和住院患者使用中选药品的比例逐步上升,药品次均费用下降;1 年内节省药品总金额 1 257.77 万元,其中医保基金占 987.55 万元(78.52%),但给予患者集中采购药品处方中药品使用“不规范”和“不适宜”处方数并无显著增多。结论: 落实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改革后,减轻了患者治疗药品费用的负担,提高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有效控制了药品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 经验交流
    曾超, 汪华君, 徐凤兰, 赵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的管理成效。方法: 组建品管圈团队,从医院信息系统中随机抽取 2020 年 3 月—2021 年 2 月住院治疗患者 1 680 份病历,进行现状把握,并按照活动流程进行要因解析、目标设定、对策拟定和实施等步骤;并通过医院医务处管理系统获取实施前后住院患者AUD 实际的情况,比较实施前后 AUD 的成效。结果: 医院住院患者 AUD 由实施前的 55.48 DDDs/(100 人·d)降至实施后的 41.46 DDDs/(100 人·d),活动实施后的达标率为 90.57%,进步率(降幅)达 25.27%;圈员的品管圈手法、活动信心、沟通协调及专业知识等无形成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在降低住院患者 AUD管理中成效卓著,提高了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知,增强了安全用药意识,规范了抗菌药物的使用。
  • 经验交流
    吴斌, 邹金花, 黄玉宇, 金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和评价处方前置审核系统(prescription pre-review system, PPRS)在医院门诊处方审核中的实践效果,为门诊医嘱审核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智能化 PPRS 预审并结合药师复审后,抽取 2020 年 6 月—10 月医院门诊处方 338 786 张,建立门诊 PPRS 模式分析其审核、干预对门诊中药处方合格率的影响及其效果。结果: 338 786 张 PPRS 预审处方中,问题处方 27 890 张(占 8.23%);问题处方中医师主动返回修改处方 19 349 张(占69.38%);而药师复审干预处方后医师修改处方占比均呈下降趋势;门诊处方的平均合格率为 94.63%,且 6 月—10 月处方合格率呈上升趋势;门诊 29 个科室中外科、呼吸科和脾胃病科处方合格率增幅最为明显(分别达 35.54%、13.65% 和 15.92%)。结论: PPRS 能够实现对临床用药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和干预,可有效规范医师处方行为,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 经验交流
    郁件康, 龚银华, 郁文刘, 顾继红, 陈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课题型品管圈在咳喘药学门诊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成效。方法: 选定“咳喘药学门诊服务模式的构建”为 2021 年 1 月—7 月品管圈活动主题,按照课题型品管圈的十大步骤开展活动,比较与分析品管圈实施前后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以及临床有效控制率。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对医院药学服务工作质量和体验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92.50%、98.50% vs 67.50%、75.70%,P<0.05);临床有效控制率显著高于改善前(88.00% vs 55.00%,P<0.05)。结论: 课题型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呼吸慢性疾病和吸入药物装置的认知,提升了慢性咳喘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增进医患关系,为慢性咳喘患者的药学服务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 经验交流
    许艳, 平慧, 曹玉珍, 江丽, 周晨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运用医疗同质化管理模式对提高药护人员处理细胞毒性药物溢出能力的影响。方法: 依据“细胞毒性药物溢出处理标准流程”和相关考核体系,比较实施同质化管理模式前后药护人员(各 60 名)对“细胞毒性药物溢出处理流程”的知晓率和溢出问题处理的执行力。结果: 细胞毒性药物溢出问题处理的同质化管理实施后药护人员对“细胞毒性药物溢出处理流程”的知晓率(85.33%±7.80%) 高于实施前的(65.75%±8.33%)(P<0.05),对细胞毒性药物溢出处理的执行力的评分值(82.30±7.27)分也显著高于实施前(67.55%±5.61%)(P<0.05)。结论: 同质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药护人员对细胞毒性药物溢出处理的能力,降低了细胞毒性药物暴露的职业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