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与论坛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和厚朴酚作为中药厚朴(Magnoliae Officinalis Cortex)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除了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外,对神经胶质瘤、鼻咽癌、舌癌、喉癌等肿瘤亦有较好的药理活性。本文主要围绕和厚朴酚对神经胶质瘤和鼻咽癌、舌癌、喉癌等头颈部肿瘤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
  • 综述与论坛
    袁国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天花病毒绝迹后,世界各国逐渐停止了天花疫苗的主动接种。然而,作为天花病毒近亲的猴痘病毒却自此开始了在非洲多个国家的传播和蔓延。近年来,非洲以外国家陆续报告了多例确诊或疑似的猴痘病毒感染病例,这引发了全球对猴痘病毒感染更大范围传播和流行的担忧。为此,笔者对猴痘病毒的传播和感染特征,以及聚维酮碘对猴痘病毒的灭杀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陈彤, 万梅玲, 贾先红, 关承真, 郭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医院自制制剂升清祛湿汤(Shengqing Qushi Decoction,SQD)的质量评价方法,为后续该制剂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以 SQD 为供试品,以葛根素、黄芪甲苷标准品为对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 SQD 中葛根素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 SQD 中黄芪甲苷含量,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 SQD 臣药组方黄芪、柴胡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HPLC 测定结果显示,葛根素的线性范围为 4.88~43.92 μg/mL,回归方程为 ρ葛根素=42 692 A–10100 (r=0.999 9);HPLC-MS/MS 测定结果显示,黄芪甲苷的线性范围为 28~6 800 ng/mL,回归方程为 ρ黄芪甲苷=6.31 A+12.60 (r=0.998 0);此外,葛根素和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的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和加样回收试验均较为理想;SQD 中葛根素和黄芪甲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0.152 3 mg/mL 和 1 040.333 3 ng/mL;TLC 实验结果显示,SQD 中黄芪和柴胡的性状斑点清晰。结论: 采用 HPLC 和 HPLC-MS/MS 测定 SQD 中的葛根素和黄芪甲苷具有较好的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可较好地完成 SQD 的定量质量评价,而 TLC 法可对SQD 中黄芪和柴胡进行较好地定性质量控制。
  • 药学监护
  • 药学监护
    贾荣娣, 徐凤兰, 汪华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食管穿孔伴纵膈感染患者临床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和要点,为该类患者药学监护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 临床药师在开展临床工作中,遇一患者因异物入食管,引发食管穿孔伴感染,遂予抗感染、抑酸护胃、补液支持等常规治疗,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抗感染治疗效果始终不佳;临床药师多次建议取脓性引流液行微生物培养检查,医生最终接受了建议,结果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遂立即根据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患者的感染症状和指标较前明显改善。结论: 临床药师在对食管穿孔伴纵膈感染患者尤其是病情复杂患者开展药学监护时,应当积极开展个体化分析,协助医生找到病原所在,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陈钰婷, 景天闯, 赵明沂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特瑞普利单抗(toripalimab,TRPL)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和规律,为该药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截至 2021 年 9 月全省医疗机构上报至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 TRPL 所致 ADRs 21 例,以及以“特瑞普利单抗”“不良反应”“病例”“toripalimab”“adverse reaction”“case report”为关键词检索到的国内外文献中的 TRPL 所致 ADRs 17 例,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剂量、ADRs 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等方面分析 TRPL 所致 ADRs 的临床特点和规律。结果: 关联性评价结果显示,38 例 ADRs 中与 TRPL 的相关性为“肯定”的有 1 例(占 2.63%),“很可能”的有 22 例(占 57.89%),“可能”的有 15 例(占 39.47%);38 例 TRPL 所致 ADRs 患者中性别主要为男性(23 例,占 60.53%),年龄主要集中在>50~80 岁之间(27 例,占 71.76%);38 例患者中,TRPL 的使用符合当前其说明书适应证的仅 15 例,其中恶性黑色素瘤 11 例、尿路上皮癌 4 例;38 例患者中TRPL 的单次用药剂量以固定 240 mg为主(30 例,占 78.95%);TRPL 所致 ADRs 主要发生在患者用药后的 90 d 内(30 例,占 78.95%),而 ADRs 累及的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11 例,占 28.95%)、内分泌系统(10 例,占 26.32%)和消化系统(10 例,占 26.32%);经过处置,38 例患者的 ADRs 结局为治愈或好转的有 31 例(占 81.58%)。结论: TRPL 作为新近上市的抗肿瘤药物,其相关 ADRs 的报道仍较少,临床应持续观察和分析 TRPL 相关 ADRs 的临床特点,为其在临床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 药物不良反应
    吴琳琳, 程军平, 张文勇, 杨中, 张建平, 时翠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成药六神丸是临床常用药物,服药过量或不当使用可引起中毒甚至导致死亡。本文分析了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收治的 1 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在隔离住院期间误服六神丸 70 粒后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的抢救诊治经过,并对目前文献已报道的服用六神丸后各系统的不良反应和过量中毒的治疗处理方法进行综述。
  • 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
    归莱, 张桂芬, 唐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 171 例患者使用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与药品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系统中调取 2021 年 12 月 1 日—31 日所有使用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的 228 例出院患者资料,按要求纳入 171 例,依据相关法规和药品说明书,统计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非手术组与手术组的住院时间和费用,患者的住院天数与头孢美唑钠使用疗程,患者的科室分布与出院主要诊断,患者使用头孢美唑钠方案的分布,以及头孢美唑钠的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 171 例患者中,男 116 例(占 67.84%)、女 55 例(占 32.16%),平均年龄为(56.98±18.07)岁;患者的均次总费用、药品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和头孢美唑费用分别为(17 415±16 458)元、(4 786±4 302)元、(1 376±1 106)元和(1 065±960)元;平均住院时间为(10.67±6.01)d,患者使用头孢美唑钠的平均疗程为(6.15±3.54)d;患者使用头孢美唑钠为治疗性用药的 165 例、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 6 例,使用头孢美唑钠最多的科室是普外科(占 29.82%)、手外科(占 26.90%)和呼吸科(占 14.04%),以“0.9%氯化钠注射液(normal saline,NS) 100mL+2.0g 或 NS 100mL+1.0g 静脉滴注 q12h”的用药方案为主;171 例患者中,20 例头孢美唑钠使用情况判为使用不合理,主要是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剂量不合理。结论: 医院头孢美唑钠的使用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管理,规范其使用,促进用药的有效、合理、经济和安全。
  • 合理用药
    戚留英, 陆明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儿科门诊患者中成药处方的临床使用现状与其潜在用药风险,为儿科中成药的使用、用药风险的规避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20 年 7 月—12 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儿科门急诊患者中成药处方 2 040 张,按《中国药典(2015 年版)》《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要求,对中成药处方用药不合理的潜在用药风险进行点评与分析。结果: 2 040 张中成药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处方 960 张(占 47.06%);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用法用量不适宜(占 41.67%)、重复用药(占 37.50%)、联合用药不适宜(占 34.38%)等,其中用法用量不适宜主要表现为剂量过大或过少,重复用药主要是清热解毒中成药之间的联用,联合用药不适宜主要表现在中成药之间的联合用药和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用药。结论: 通过对医院儿科门诊中成药使用情况的点评与分析,临床医师对具有潜在用药风险的中成药的使用合理性明显提高,确保了儿童用药的安全性。
  • 合理用药
    刘永青, 张二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住院患者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使用情况及其用药合理性,为临床使用该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收治的曾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的住院患者 417 例病历资料,统计其治疗适应证、用法用量、溶媒使用情况、使用疗程、联合用药及其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等项目,依据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说明书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制定的“评价标准”,评价其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417 例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的住院患者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使用合理率为 57.55%,其中不合理用药 208 例(占 49.88%),不合理用药类型有重复用药、适应证不适宜、疗程过长、溶媒使用不当和配伍不当。结论: 医院临床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使用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以重复用药和超适应证用药现象为主,医院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此类药物的使用管理,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合理用药
    黄雪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用药存在的问题与不合理的原因,为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21 年度柳州市潭中人民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 1 200 张(每月 100 张),点评与分析处方用药的合理性和不合理的原因。结果: 1 200 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原因用药处方 197 张(占 16.42%),主要表现为用法用量不合理、品种选择不合理、联合用药不适宜、无指征用药、用药疗程不合理和围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结论: 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诸多不合理使用现象,医院行政部门应加强门诊医师的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培训与学习,药师应充分发挥宣教、审方和干预等作用,以促进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张王梅, 胡泽功, 职卓, 申浩森, 胡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378 例儿童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或发热待查)病例的病因与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和策略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月—2021年 1 月在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住院治疗的 378 例患儿,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发热待查(FUO)”标准,统计、分析 FUO 患儿的病原体感染、病因分布情况、FUO 患儿按年龄、热程和发病季节的病因分布、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ubacute necrotic lymphnolditis,SNL)与伪热在不同年龄患儿中的分布情况,以及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的热程分布。结果: 378 例患者中患感染性疾病的最多为 157 例,主要为细菌感染 72 例(占 45.86%)、病毒感染 33 例(占 21.02%)和支原体感染 16 例(占 10.19%);患者的病因分布情况为,157 例患感染性疾病的主要为呼吸道感染 63 例(占 16.67%),151 例(占 39.95%)患其他疾病的主要为伪热(95 例,占 25.13%),38 例(占 10.05%)患儿出院时仍未明确诊断;患儿按年龄、热程和发病季节的病因分布情况为,>1~3 岁的感染性疾病构成比高于其他 4 个年龄段(P<0.05);SNL 主要发生在>6~12 岁组患儿,伪热主要发生在>12 岁组患儿。结论: FUO 患儿的病因以感染性疾病为主,且以呼吸道感染居多;不同年龄段的病因构成比不同,随着患儿年龄增长,感染性疾病构成比逐渐下降,其他疾病构成比升高;其他疾病中伪热的构成比居首位。
  • 经验交流
    武晨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强化药学管理对妊娠期伴发细菌性阴道炎(pregnancy with bacterial vaginitis,PBV)患者抗感染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6 月平顶山妇幼保健院诊治的 47 例 PBV 患者作为强化药学管理实施前组,另选取 2020 年 1 月—6 月同期诊治的 47 例 PBV 患者作为强化药学管理实施后组,比较与评价强化药学管理实施前后接受抗感染治疗的 PBV 患者用药的合理性,以及不合理率、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相关指标、用药安全性、停药 1 月后的复发情况和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组患者用药不合理率明显低于实施前组(6.38% vs 23.40%,P<0.05),抗感染治疗的疗程、药物费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量占比均低于实施前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实施前组(P<0.05),停药后 1 月后的复发率也低于实施前组(2.13% vs 17.02%,P<0.05),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 强化药学管理在 PBV 患者抗感染治疗中,有效降低了临床用药的不合理率,规范了用药疗程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了不良反应,降低了复发率,提高了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
  • 经验交流
    张月月, 陆清溪, 吴欢欢, 窦志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AMS)干预前后对创伤外科 Ⅰ 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影响,为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南通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2021 年全面整治干预创伤外科 Ⅰ 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为了解 AMS 效果,抽取 AMS 干预前(2020 年 1 月—12 月,为干预前组)创伤外科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 1 070 例和干预后(2021 年 1 月—12 月,为干预后组) 1 152 例病历,分析与评价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以及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AMS 干预前后 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4,P0.487>0.05;Z=0.904,P0.366>0.05),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分别为 59.63% 和 28.82% (χ2=214.04,P<0.001),给药时机的合理率分别为 61.44% 和 84.64% (χ2=55.31,P<0.001),术后预防用药维持时间小于 24 h 的比例分别为 57.84% 和 93.37% (χ2=131.32,P<0.001),品种选择及用法用量的合理率分别为 12.70% 和 91.87% (χ2=571.31,P<0.001),术后手术切口部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 1.68% 和 0.52% (χ2=7.003,P0.008<0.05),住院天数中位数均为 8 (6,12) d (Z=0.618,P0.537>0.05)。结论: 临床药师对创伤外科 Ⅰ 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可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缩短了术后用药时间,有效提高了围手术期合理用药率。
  • 经验交流
    程晓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处方前置审核系统(prescription pre-review system,PPRs)对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标的影响。方法: 抽取 2020 年 10月 1 日—2021 年 3 月 31 日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 2 548 张(设为 PPRs 前组),以及 2021 年 4 月 1 日—2021 年 10 月 31 日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 2 672 张(设为 PPRs 后组);比较 2 组门诊患者 PPRs 实施前后抗菌药物处方审核情况(系统提示、拦截和药师审核)、用药的合理性与不合理的原因类型等。结果: PPRs 后组系统提示处方 480 张(占 17.96%)、拦截 89 张(占 3.33%)和药师审核 35 张(占 1.31%),PPRs 前组分别为 334 张(占 13.11%)、26 张(占 1.02%)和 0 张(占 0.00%),前者占比均高于后者(P<0.05);不合理用药原因类型中,适应证不符(占 0.15%)、禁忌及药物相互作用(占 0.11%)、用法不合理(占 0.15%)、用药剂量不合理(占 0.07%)、品种选择不合理(占 0.10%)、剂型不合理(占 0.11%)、疗程不合理(占 0.15%)、联合用药不合理(占 0.19%)的发生率均低于 PPRs 前组(P<0.05)。结论: PPRs 的实施提高了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用药的合理性,减少了其不合理用药处方,确保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 经验交流
    徐荣, 陈白雪, 顾敏, 郭志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溧水区中医院前置审方系统初审规则优化对降低处方不合理率的作用。方法: 将 2021 年 11 月溧水区中医院的前置审方系统初审数据作为对照组,将规则优化后的 2022 年 3 月系统初审数据作为观察组,比较 2 组系统初审处方不合理率、不合理处方问题和改善率。结果: 观察组系统初审处方不合理率为 13.79%,低于对照组为 22.16%,系统初审处方问题居首位的是超适应证(占 54.22%),第 2、3 位的分别是超多日用量(占 16.12%)、剂量范围(占 13.74%);对照组系统初审处方问题最多的类型为剂量范围(占 57.59%),居首位的是中药饮片剂量问题为 3 681 张(占 53.01%),第 2、3 位的分别是超多日用量(占 17.21%)、超适应证(占 10.81%)。结论: 通过对前置审方系统的规则完善,可以减少系统误判,提高审方效率,有利于药物的合理使用,给患者提供更安全的药物治疗保障。
  • 经验交流
    阙海燕, 陈小梅, 刘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病例资料分析老年肺结核感染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概括其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 2019 年 4 月—2022 年 3 月兴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100 例 65 周岁以上的肺结核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37)和未感染组(n=63),采用单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肺结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治患者、侵入性操作、使用多种抗菌药物、合并基础疾病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肺结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潜在风险较高,给予预见性的干预可能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方法。
  • 经验交流
    程言明, 李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妊娠中晚期短程预防用替诺福韦酯和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分娩停药后肝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5 月—2021 年 5 月收治的 97 例慢性 HBV 感染妊娠中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中晚期(24~28 周)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替比夫定组 50 例、替诺福韦组 47 例,经倾向性匹配评分法最终获得 43 对患者资料,分析 2 组患者 HBV 血清标志物、HBV-DNA 水平和母婴临床结局差异。结果: 治疗前和分娩时,2 组患者血清 HBV-DNA、HBsAg 和 HBeAg 水平和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水平)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替诺福韦组患者血清 HBV-DNA、HBsAg 降低幅度大于替比夫定组(P<0.05);2 组患者剖宫产率妊娠结局情况、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间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时、出生后 1 月和 7 月的宫内感染率间经比较其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新生儿出生后 7 月宫内感染率均为 0.00%。结论: 慢性 HBV 感染孕妇在妊娠中晚期短程预防用替诺福韦酯或替比夫定均能有效阻断 HBV 母婴传播,且对分娩停药后的肝功能和母婴临床结局并无明显的不良影响,对于经济状况较好的患者可优先选择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
  • 经验交流
    马晓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利福平耐药的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Xpert MTB/RIF)技术对 MTB 快速诊断与其对利福平耐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1 年 4 月开封市结核病防治所收治的 90 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其患者接受痰液细菌培养、Xpert MTB/RIF 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参照痰液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分析 Xpert MTB/RIF 法诊断 MTB 感染及其对利福平耐药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与 Kappa 一致性。结果: 90 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痰液细菌培养检测发现,75 例患者(占 83.33%)被确诊为肺结核,15 例患者(占 16.67%)为非肺结核;用 Xpert MTB/RIF 法诊断 MTB 感染的灵敏度为 96.00%、特异度为 93.33%、准确率为 95.56%(Kappa=0.848);75 例肺结核患者痰液细菌培养呈阳性的标本中分离出耐药菌株 75 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 29 株(占 38.67%)对利福平耐药,46 株(占 61.33%)对利福平敏感;用 Xpert MTB/RIF 法检测利福平耐药的灵敏度为 89.65%、特异度为 97.83%、准确率为 94.67%(Kappa=0.886)。结论: 用 Xpert MTB/RIF 法快速诊断 MTB 感染及其对利福平的耐药情况,其检测结果与金标准比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用于 MTB 感染及其对利福平耐药的鉴别诊断。
  • 经验交流
    戴玲, 朱云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粪便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EC)对儿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7 月—2021 年 12 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为 IBD 的 91 例患儿设为 IBD 组,其中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儿 78 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儿 13 例,另选取 80 例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 FEC、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C 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 FEC 及其他炎症指标对儿童 IBD 的诊断效能。结果: IBD 组患儿的 FEC 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IBD组内 UC 患儿的 FEC 检测值明显高于 CD 组(P<0.05);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EC 诊断 IBD 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 0.834,敏感性为 68.57%,特异性为 97.03%,诊断效率为 85.71%,明显高于其他炎症指标。结论: FEC 对 IBD 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 WBC 计数、CRP 和 ESR 等炎症指标,可作为 IBD 的特异性筛查及辅助诊断指标。
  • 耐药监测
  • 耐药监测
    董春萍, 伍定辉, 杨映晖, 姚向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厦门地区结核病患者对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n,RFP)、链霉素(streptomycin,SM)、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 4 种常用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为结核病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 2 126 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对 INH、RFP、SM、EMB 4 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等临床资料,分析结核病患者的耐药现状和耐药特点。结果: 2016 年—2020 年的 2 126 例结核病患者中,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存在耐药的有 531 例(耐药率为 24.98%),其间各年度耐药率的波动不大(P>0.05);2 126 例结核病患者中,男性患者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女性(26.32% vs 21.62,P<0.05);经比较,不同年龄段结核病患者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 >40~60 岁患者的耐药率最高(28.21%),而≤20 岁患者的耐药率最低(18.99%);531 例耐药结核病患者中,患者对 INH 和 SM 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 15.67% 和 15.29%),而对EMB 的耐药率最低(为 4.61%);531 例耐药结核病患者中,仅对 1 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的占比最高(为 48.59%),而同时对 3 种或 4 种药物耐药的占比较低(分别为 17.70% 和 12.05%);531 例耐药结核病患者中,主要的耐药类型为单耐药结核病(258 例,占 48.59%)和耐多药结核病(214 例,占 40.30%);单耐药结核病患者中,以对 SM 耐药为主(139 例,占 26.18%);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对 INH+RFP+SM、INH+RFP+SM+EMB 和 INH+RFP 耐药的人数均较多,分别为 69 例(占 12.99%)、64 例(占 12.05%)和 58 例(占 10.92%)。结论: 当前厦门地区结核病患者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形势整体仍较为严峻,并且耐多药的情况较为严重,临床应进一步加强对结核病患者规范化治疗的管理,尽可能减少耐药的发生。
  • 耐药监测
    罗佳媛, 曹静, 张江波, 李明霞, 朱艳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center,NICU)患儿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学特点,为 CRBSI 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1 日—2021 年 12 月 31 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NICU 收治的 240 例留置有脐静脉置管(umbilical venous catheters,UVC)和/或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患儿,其中单独留置 UVC 的有 120 例,留置 UVC+PICC 的也有 120 例,统计和分析 240 例患儿 CRBSI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学情况。结果: 进行标本培养的 240 例患儿中,被确诊为 CRBSI 的 27 例(11.25%),总留置时间为 4 696 d,导管血流感染发生率平均 5.7 例/1 000 导管日;患儿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 27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 19 株(占 70.37%),主要为溶血葡萄球菌 10 株,革兰阴性菌 8 株(占 29.63%),其中黏质沙雷菌、大肠埃希菌均为 3 株;19 株革兰阳性菌中,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口腔链球菌、屎肠球菌均未检出对克林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此 4 种病原菌对左氟氧沙星的总耐药率最高为 100.00%,其次为青霉素(占 89.47%),对庆大霉素、莫西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总耐药率均为 71.43%;6 株革兰阴性菌中,黏质沙雷菌对本文所试抗菌药物如哌拉西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等的耐药率均为 0.00%,鲍曼不动杆菌对其耐药率均为 50.00%,大肠埃希菌中未检出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菌株,其对哌拉西林、氨曲南、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为 66.67%,3 种病原菌的总体耐药率不高。结论: 溶血葡萄球菌是医院 NICU 中 CRBSI 患儿标本检出的主要致病菌,医务人员应对其加强重视并早期监测,并根据药敏结果适时调整抗菌药物。
  • 耐药监测
    李杏, 彭海霞, 张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颅脑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 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89 例颅脑手术后 CNS 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腰椎穿刺采集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开展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统计并分析所得的实验结果。结果: 89 例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 102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 60 株(占 58.82%)、革兰阴性菌 39 株(占 38.24%)、真菌 3 株(占 2.94%);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均为 0.0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 94.74%、89.4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 100.00%、87.50%,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均为 92.86%,对其他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各异;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均为 0.00%,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达 94.12%,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 8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均>60.00%。结论: 革兰阳性菌是导致患者颅脑手术后 CNS 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主要病原菌在药敏试验中表现的耐药情况差异较大,因此临床用药还需依据药敏结果,以减少病原菌耐药情况的发生。
  • 耐药监测
    郑录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防治呼吸道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2022 年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 500 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汇总其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患儿不同年份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患儿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季节中 MP-IgM 阳性率的现状,并对比分析 MP 对红霉素(erythromycin,ERY)、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I)、乙酰螺旋素(acetylspiramycin,ACE)、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LA)、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ROX)的耐药特点。结果: 500 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 阳性患儿 210 例(占 42.00%);2020 年—2022 年患儿 MP-IgM 阳性率分别为 47.47%、40.19% 和 38.28%,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 3 年间 MP-IgM 阳性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55,P>0.05);女性患儿 MP-IgM 阳性率高于男性患儿(50.93% vs 35.31%,χ2=12.260,P<0.05);年龄段为≤1 岁、>1~3 岁、>3~6 岁、>6~14 岁患儿的 MP-IgM 阳性率分别为 51.28%、40.48%、42.37% 和 29.00%,其中≤1 岁患儿 MP-IgM阳性率为最高,>6~14 岁患儿 MP-IgM 阳性率为最低,不同年龄段 MP-IgM 阳性率经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 年—2022 年间 MP-IgM 阳性率以冬季为最高(3 年分别为 64.00%、54.29% 和 50.00%);MP 对上述5 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间经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23,P<0.05),其耐药率从低到高依序为 AZI>CLA>ACE>ERY>ROX。结论: 呼吸道感染患儿中 MP 感染率较高,且与患儿性别、年龄、季节等因素有关,MP 对 ERY、ROX 耐药率较高,对 AZI 的耐药率最低,临床可根据 MP 感染患儿症状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 耐药监测
    杨森, 王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 2019 年 10 月—2020 年 11 月南阳张仲景医院 79 例老年 DM 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痰液标本,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行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检测分析。结果: 79 份老年 DM 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 87 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 59 株(占 67.82%,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22 株(占 25.29%,以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 6 株;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阿莫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 85.71%、78.57%、78.57%,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 7.14%,较为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 86.96%、82.61%,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 8.70%,较为敏感;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利福平的耐药率为 81.82%、72.73%、62.50%、62.50%,耐药情况较严重,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 9.0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未表现出耐药,其耐药率为 0.00%。结论: 老年 DM 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种类繁多,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的耐药特性,但总体耐药水平较高。临床应结合病原菌的分布状况、耐药情况,挑选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对存在耐药性差异的病原菌,临床需区别用药,避免盲目用药。
  • 耐药监测
    阳央, 王建敏, 张晓丽, 宫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血流感染患者血标本中革兰阴性菌的检出情况与耐药特征,为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 2017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分离自患者血液的革兰阴性菌结果,分析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点。结果: 患者血液中共收集到 1 102 株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 556 株(占 50.5%)、肺炎克雷伯菌 239 株(占 21.7%)、鲍曼不动杆菌 45 株(占 4.1%)、阴沟肠杆菌 43 株(占 3.9%)和铜绿假单胞菌 38 株(占 3.4%),其中 47.4% 的大肠埃希菌、17.0% 的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40.0%);铜绿假单胞菌对研究所使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低(<20.0%),鲍曼不动杆菌对研究所使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30.0%);2017 年—2020 年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持续上升,2021 年开始有所下降,但其耐药率仍超过 50.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耐药情况与之相反;2017 年—2019 年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呈连续下降趋势,2020 年后有上升趋势,2017 年—2021 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呈连续下降趋势。结论: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医院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常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耐药情况严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整体检出率较高,临床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并根据病原菌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 耐药监测
    李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胆囊结石伴发胆道感染(cholecystolithiasis with biliary tract infection,CBTI)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2022 年 2 月庐山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 80 例 CBTI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汇总与分析患者感染病原菌的病原学特点。结果: 80 例 CBTI 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113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78 株(占 69.03%,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30 株(占 26.55%,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为主)和真菌 5 株(占 4.42%,以假丝酵母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 84.21%,对亚胺培南较为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均达100.00%,革兰阳性菌中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达 100.00%,但对万古霉素较为敏感。结论: CBTI 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具有一定特征性,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感染的有效控制和胆囊结石的后续治疗。
  • 耐药监测
    邬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支原体感染患者宫颈分泌物标本中支原体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 月鄱阳县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 108 例支原体感染患者资料,采集其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 108 例患者的支原体感染类型,以及患者标本检出不同类型支原体的耐药情况。结果: 108 例支原体感染患者中人型支原体感染 27 例(占 25.00%),解脲脲原体感染 61 例(占 56.48%),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联合感染 20 例(占 18.52%);人型支原体对多西环素、交沙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占 2.13%),对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15.00%);解脲脲原体对交沙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占 2.47%),对螺旋霉素、司帕沙星的耐药率相对较高(>15.00%)。结论: 支原体感染患者宫颈分泌物标本中检出的主要病原体类型为解脲脲原体,其对交沙霉素的耐药率最低,但临床仍有必要持续开展耐药监测,以提高治疗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