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与论坛
  • 综述与论坛
    姚琳, 顾斌斌, 张建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是结核病的成功治愈的关键,但抗结核治疗通常所用药物较多、疗程也较长,因而药物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其中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肝脏损害、胃肠道反应、耳肾毒性、过敏反应、血液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该文主要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其处置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抗结核药物的药物不良反应特征,从而减少或避免此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檗碱具有较为广谱的抗菌作用,其抗菌谱涵盖沙门菌、志贺菌、弧菌、分枝杆菌、克雷伯菌、幽门螺杆菌、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单胞菌、芽孢杆菌等。而该文将对此前关注较少的小檗碱的抗假单胞菌、单胞菌、芽孢杆菌及其他杆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和分析,为今后小檗碱的进一步临床应用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 药学监护
  • 药学监护
    李岩, 杭永付, 朱建国, 钱玉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特比萘芬致患者味觉障碍的临床特点,为临床特比萘芬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以“特比萘芬(terbinafine)”“兰美抒(lamisil)”“味觉(gustation/taste)”“味觉障碍(dysgeusia)”“味觉异常/味觉紊乱(taste disorder)”“味觉丧失(ageusia)”“味觉减退(hypogusia)”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PubMed、Embase 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 2023 年 9 月的相关文献资料,采集纳入文献中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特比萘芬致患者味觉障碍的临床特点。结果:在相关数据库中共检索到相关文献 259 篇,其中符合纳入条件的有 15 篇,涉及患者共 22 例(男 6 例,女 16 例);22 例患者的诺氏评估显示,特比萘芬与味觉障碍的关联性为“很可能”的有 21 例(占 95.45%),另 1 例结果为“可能”;22 例患者中,味觉障碍的发生时间为用药后的 1 d~12 周(中位时间为 8周),而其临床表现有味觉完全丧失(14 例,占 63.64%)和味觉部分丧失(8 例,占 36.36%);经处置,有 15 例患者味觉完全恢复,有 4 例未完全恢复,有 2 例则未恢复,另有 1 例结果不详。结论:临床患者在使用特比萘芬过程中可能出现味觉障碍的情况,且部分患者表现为不可逆性,故临床在使用特比萘芬时应做好患者的用药宣教,以便患者在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的第一时间进行反馈和处置。
  • 药学监护
    贾佳佳, 史丰豪, 申梦丽, 于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细菌耐药状况分析心脏瓣膜择期手术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为临床类似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因“活动后胸闷 10 年,近 3 个月胸闷加重”入院,其心脏彩超示二尖瓣重度狭窄合并轻度返流+三尖瓣重度返流,遂诊断为心脏瓣膜病,考虑择期手术;在入院的第 2 天和第 15 天,患者都出现了发热和感染指标异常的情况,且血培养都检出了大肠埃希菌,临床药师根据其药敏结果先后建议使用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和美罗培南,之后患者好转;入院第 43 天(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感染指标再次明显异常,且发生感染性休克,遂经验性予美罗培南;之后行痰培养,检出产酸克雷伯菌,药敏试验显示其对美罗培南耐药,且耐药基因检测显示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阳性,故临床药师建议使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治疗;10 d 后,患者感染指征消失,痰培养连续 2 次回报阴性。结果:临床药师在对感染患者开展抗感染治疗药学监护的过程中,既要积极明确感染的病原菌,还应尽量掌握其耐药特点,以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吴静, 徐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克林霉素磷酸酯所致严重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克林霉素磷酸酯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3 例患者住院期间,因中耳炎或支气管炎而使用了克林霉素磷酸酯;3 例患者在滴注克林霉素磷酸酯过程中或滴注完不久,突然出现了畏寒、全身颤抖麻木、心率快速上升、血压快速下降等过敏性休克症状,病例-1 和病例-3 甚至还出现意识丧失。结果:发生 ADRs 后,临床快速给予地塞米松、异丙嗪、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药物对症治疗,之后患者症状得到了缓解;后续,采用诺氏评估量表法评估克林霉素磷酸酯与 ADRs 之间的关联性,病例-1 的结果为“肯定”,病例-2 和病例-3 的结果为“很可能”。结论:克林霉素磷酸酯在使用中存在发生严重 ADRs 的风险,临床在用药过程中应做好 ADRs 监测,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物不良反应
    王斯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抗菌药物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4 月—2022年 4 月信丰县人民医院上报的 80 例抗菌药物相关 ADRs 报告作为研究资料,采集 ADRs 报告中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抗菌药物的品种和给药方式,以及 ADRs 的发生时间和临床表现等信息,分析抗菌药物相关 ADRs 的临床特点。结果:80 例 ADRs 的报告中,年龄上以>60 岁患者最多见(43 例,占 53.75%),性别上男性略多于女性(45 例 vs 35 例);在所涉抗菌药物种类方面,以头孢菌素类的占比为最高(38 例,占 47.50%),其次为青霉素类(20 例,占 25.00%)和碳青霉烯类(17 例,占 21.25%);所涉抗菌药物的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给药(64 例,占 80.00%),其余均为口服给药(15 例,占 18.75%);在 ADRs 的发生时间上,以用药后≤10 min为主(45 例,占 56.25%),其次为用药后>10 min~24 h(16 例,占 20.00%)和用药后>3 d~5 d(10 例,占 12.50%);此外,80 例抗菌药物相关 ADRs 主要累及患者的皮肤及其附件(42 例,占 52.50%),其次为消化系统(14 例,占 17.50%)。结论:医院所发生的抗菌药物相关 ADRs 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所涉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尤其是静脉用品种,临床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注意患者的用药监测,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
    王基云, 王丹, 吴文利, 张彦杰, 马婧, 王楠, 景晶, 陆钊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骨科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情况,为临床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12 月医院骨科 4 603 例行 Ⅰ 类切口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手术类型、手术时长和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使用时机、用药疗程等信息,分析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用药特点。结果:4 603 例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手术类型主要为内固定术(1 433 例,占 31.13%),其次为关节镜手术(716 例,占 15.56%)、关节置换术(712 例,占 15.47%)、内固定取除术(696 例,占 15.12%)和腰椎手术(551 例,占 11.97%);在手术时长分布方面,4 603 例手术患者中手术时长≤2 h 的有 3 304 例(占 71.78%),而>2~3 h 和>3 h 的则分别有 781 例(占 16.97%)和 506 例(占 10.99%);4 603 例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有 2 867 例(使用率为 62.29%),其中预防用药例数最多的手术类型为内固定术(1 335 例,占 46.56%)和关节置换术(712 例,占 24.83%),所用最多的药物品种则为头孢唑林(1 529 例,占 53.33%)和头孢呋辛(1 080 例,占 37.67%);在抗菌药物的预防给药时机方面,绝大多数患者为术前0.5~1 h(2 758 例,占 96.20%),但仍存在术前未用、术后有的情况(10 例,占 0.35%);在预防用药疗程方面,大多数患者的疗程<12 h(2 105 例,占 73.42%),但有 461 例(占 16.67%)的疗程>48 h。结论:医院骨科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率较高,但其在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用药疗程方面存在少数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医院行政部门应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的管理和宣教,以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用药水平。
  • 合理用药
    李姣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胸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与合理用药状况,为临床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9 月—2022 年 8 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 391 例 Ⅰ 类、Ⅱ 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用药疗程、用法用量等信息,分析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与合理用药状况。结果:391 例手术患者中,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患者 332 例(占 84.91%),其中 Ⅰ 类切口手术 138 例(占 35.29%),其中 79 例(占 57.25%)患者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且抗菌药物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拉氧头孢和头孢噻肟-舒巴坦钠为主)、Ⅱ 类切口手术 253 例(占 64.71%,患者均在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以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和拉氧头孢为主;Ⅰ 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 79 例患者中,45 例患者于术前 30~120 min 或麻醉开始用药,给药时机合理性为 56.96%;Ⅱ 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 253 例患者中,167例患者于术前 30~120 min 或麻醉开始用药,给药时机合理性为 66.01%;Ⅰ 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 79例患者中,术后抗菌药物用药疗程≤24 h 有 56 例,术后抗菌药物用药疗程合理性为 70.89%;Ⅱ 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 253 例患者中,术后抗菌药物用药疗程≤24 h 有 179 例,术后抗菌药物用药疗程合理性为70.75%;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患者中,围术期给药时机不恰当占 36.14%,术后用药时间过长占 29.22%,药物选择不适宜占 10.24%。结论:医院胸外科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属基本合理,但仍存在给药时机不恰当、术后用药时间过长、药物选择不适宜等不合理现象,医院行政部门应加强临床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减轻患者用药费用的负担。
  • 合理用药
    林社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骨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与合理用药状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1 年12 月全南县中医院骨科收治的所有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抗菌药物的名称、规格、用法、用量、金额等信息,分析骨科患者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限定日费用(daily dose cost,DDC)等指标,同时随机抽取 400 份(200 份/年)患者病历开展抗菌药物合理用药评价分析科室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情况。结果:2020 年骨科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金额,位居前 10 位 的依次为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青霉素类、抗真菌类、喹诺酮类、糖肽类、咪唑衍生物类、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2021 年位居前 10 位 的依次为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头霉素类、抗真菌类、喹诺酮类、糖肽类、大环内酯类、咪唑衍生物类和氨基糖苷类, 2 年用药金额最高的均为头孢菌素类药物;2020 年 DDDs 排名前10 的药物依次为头孢甲肟、头孢替安、去甲万古霉素、五水头孢唑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2021 年依次为头孢甲肟、头孢替安、五水头孢唑林、去甲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头孢唑林、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2 年间头孢甲肟、头孢替安均居前 2 位;2020 年 DDC 位居前 10 位的分别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去甲万古霉素、头孢替安、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头孢唑肟、头孢甲肟、五水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2021 年依次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去甲万古霉素、头孢替安、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头孢唑肟、头孢甲肟、五水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2 年间 DDC 前 2位均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去甲万古霉素;合理用药点评结果显示,400 份病历中有 35 份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其中主要的不合理用药原因为给药时机不当(18 份,占 51.43%)和用药疗程不合理(12 份,占 34.29%)。结论:医院骨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均偏高,且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医院应加强临床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以尽量避免或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控制用药成本,减轻患者负担。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陆慧, 徐刚, 徐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和评估药物治疗管理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为药物治疗管理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10 月 1 日—2022 年 6 月 31日医院收治的 100 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正常的临床治疗,但根据是否开展药物治疗管理将其分为传统组(50 例)和药学组(50 例),比较 2 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用药依从性、治疗后的溶石率,以及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等重要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药学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溶石率高于传统组(86.00% vs 68.00%,P<0.05);药学组患者治疗期间用药依从性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 2 组患者治疗后 TBil 和 TC 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药学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2 组患者治疗后的腹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药学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传统组(P<0.05);治疗期间,药学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略低于传统组(14.00% vs 20.00%),但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管理可以较好地改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使患者治疗更加规范,从而促进患者各项指标和症状的恢复。
  • 经验交流
    朱月萍, 黄金龙, 许炜璐, 王银玲, 顾赛红, 严玉娟, 王月, 刘锦, 钱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或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感染的免疫学特征及其对常用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特点,为临床 AIDS 患者并发 MTB 或 NTM 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 44 例 AIDS 合并 MTB 感染患者(设为 AIDS/MTB 感染组)和 44 例 AIDS 合并 NTM 感染患者(设为 AIDS/NTB 感染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免疫学检查结果,以及 MTB 和 NTB 对常用抗结核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等信息,分析 AIDS 患者合并 MTB 或 NTM 感染的免疫学特征与耐药特点。结果:AIDS/MTB 感染组和 AIDS/NTB 感染组患者的性别均以男性为主(93.18% vs 97.73%),而年龄上均主要集中在 30~<50 岁(56.82% vs 59.09%),但 2 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分布情况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DS/NTB 感染组患者的 T-SPOT 检查均为阴性,AIDS/MTB 感染组患者 T-SPOT 检查的阳性率较高;AIDS/MTB 感染组患者的 CD4+ T 细胞绝对值明显高于 AIDS/NTB 感染组(108.4±76.7 vs 36.5±22.1,P<0.05);AIDS/NTB 感染组患者中检出的主要病原菌为鸟分枝杆菌和堪萨斯分枝杆菌,其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大于 50.00%(远高于 MTB 对其的耐药率),仅对丙硫异烟胺的耐药率较低(<5.00%)。结论:AIDS 患者并发 MTB 或 NTM 感染好发于 30~<50 岁的男性,T-SPOT 检查和 CD4+ T 细胞水平可以较好地对 MTB 感染和 NTM 感染进行鉴别诊断;此外,NTM 感染的病原菌对多数抗结核药物耐药性较强,应尽量选用其他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保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 经验交流
    李励琦, 吴俊强, 黄鹄, 何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更年期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不同乳腺癌患者的针对性心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10 月—2022 年 12 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 178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Kupperman 量表判断患者的更年期症状严重程度,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癌症治疗功能评估问卷(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FACT) G/B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分析和评估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更年期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根据 Kupperman 量表,178 例乳腺癌患者中,无更年期症状的有 72 例(设为无症状组),有轻度更年期症状的有 38 例(设为轻症组),有中度更年期症状的有 54 例(设为中症组),有重度更年期症状的有 14 例(设为重症组);接受内分泌治疗与否将影响乳腺癌患者更年期症状的严重程度(P<0.01),其中接受内分泌治疗患者重度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更高(15.38% vs 3.54%,P<0.05);HADS 评分结果显示,患者更年期症状越重,其焦虑和抑郁的倾向越明显(P<0.01);FACT 评分结果显示,患者的更年期症状越轻,其整体生活质量和乳腺癌症状越良好(P<0.01),并且在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等分项表现也越好(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更年期症状的严重程度确实会影响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而更年期症状的轻重可能与是否接受内分泌治疗有关,为此临床应尽可能控制和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更年期症状,使其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 经验交流
    李敏, 吴妹英, 李苏梅, 牛亚燕, 陆静, 凌寅, 曾令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1 例女性生殖器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成功通过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受孕的临床过程,为临床疑因生殖器结核而不孕的女性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一名有 2 年不孕史的女性患者因子宫内膜病变且怀疑结核而至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在完善检查时发现其 T-SPOT 试验呈阳性,遂诊断其为子宫内膜结核、输卵管结核;对此,临床为患者制定了 2HRZE/10HRE 的抗结核治疗方案,疗程结束后其宫腔镜检查示宫腔、子宫内膜、输卵管等恢复良好,并在 1 年后通过 IVF 成功受孕。结论:生殖器结核对女性生育能力有较大影响,但常因无症状或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而出现漏诊和误诊,故对于不孕女性有必要加强生殖器结核的筛查,并且辅助生殖技术可能可以为抗结核成功的女性生殖器结核患者今后的受孕提供较好帮助。
  • 经验交流
    虞忻, 张建平, 王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经济和人们生产生活的改变,新型传染病不时暴发和部分传染病逐渐消失,传染病疾病谱也在发生改变,临床迫切地需要培养出专业性更强的医务工作者,但这与滞后的传染病学教学模式之间产生了矛盾,从而给临床传染病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需要探索出改变现有教学现状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传染病学人才,为应对新的传染病挑战做好准备。
  • 经验交流
    袁威仪, 洪利琴, 陆平, 章峰梅, 王圣泉, 张晓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药饮片处方用药的合理性和处方质量现状,探索相应的质量提升策略。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等数据库检索(检索时间为 1990 年 1 月—2022 年 9 月),以“基层(社区卫生、卫生院)”、“中药处方”、“合理性”等为主题词,获取关于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处方质量评价的文献,分析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合理性与不合理用药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检出文献 216 篇,进一步筛选最终得到有效文献 26 篇,涉及 8 省或直辖市基层医疗机构 56 家、处方总数96 084 张;综合文献调查结果显示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平均不合理率为 15.25%,其中不规范处方占 69.00%、用药不适宜处方占 30.09% 和超常处方占 0.91%;单张处方中药饮片用药味数以 6~20 味为主,采取强化处方审核、处方用药规范化培训、中药饮片处方点评、调剂质量监管等干预措施,其处方不合理率得到显著下降。结论:我国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药饮片处方用药不合理率居高不下,各地处方不合理原因类型表现多样;行政主管部门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有效降低处方不合理率、提升处方质量,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用药的合理性。
  • 经验交流
    陈德明, 姜慧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胃溃疡患者再次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危险因素,并通过构建 Nomogram 预测模型,提出预防 Hp 感染的应对策略,为临床胃溃疡患者反复 Hp 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2022 年 6 月医院收治的 120 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再次发生 Hp 感染将其分为再感染组(28 例)和未再感染组(92 例),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家族胃病史、非甾体抗炎药服用情况、饮食和情绪状况等信息,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胃溃疡患者再次感染 Hp 的危险因素,并建立 Nomogram 预测模型。结果: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溃疡患者再次感染 Hp 与其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饮食习惯、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与否、情绪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年龄<37 岁、有吸烟史、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有不良情绪是胃溃疡患者再次感染 Hp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内部验证结果显示,Nomogram 预测模型的列线图的校正曲线与原始曲线和理想曲线较接近,OR(95% CI) 为 0.876(0.804~0.948),模型拟合度较高;预测模型的列线图的阈值>0.16,可提供临床净收益,且临床净收益均高于年龄、吸烟史、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良情绪。结论:胃溃疡再次感染 Hp 与患者的年龄、吸烟史、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良情绪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作为预测因子构建的 Nomogram 预测模型对临床胃溃疡患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与降低 Hp 再感染率。
  • 经验交流
    杨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颅内肿瘤患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为临床该类患者颅内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3 月—2023 年 5 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 400 例行开颅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症、肿瘤性质、手术时长、失血量等信息,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00 例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有 46 例,感染发生率为 11.5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与患者的性别、手术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脑脊液漏、术后是否置脑室外引流管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手术次数≥2 次、手术时间≥4 h、失血量≥1 000 mL、脑脊液漏和置脑室外引流管是患者颅脑肿瘤患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肿瘤患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潜在风险较高,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颅内感染。
  • 经验交流
    王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此类患者的肺部感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2 年 5 月— 2023 年 4 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238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脑出血部位、GCS 评分、吸烟史、侵入性操作、合并症等信息,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238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的有 45 例,感染发生率为 18.9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患者的年龄、GCS 评分、吸烟史、有无侵入性操作、心率,以及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与否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年龄≥60 岁(OR=1.679)、GCS评分≤8 分(OR=4.523)、有吸烟史(OR=1.717)、有侵入性操作(OR=6.024)、心率>100 次/min(OR=2.256)、合并 COPD(OR=4.113)、合并糖尿病(OR=3.175)、合并低蛋白血症(OR=3.806)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上述危险因素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95%CI、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0.752、0.671~0.863、0.865、0.623。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GCS 评分、吸烟史、侵入性操作、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经验交流
    戴兆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直接抗病毒药物对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此类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66 例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3 例)和观察组(33 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干扰素α+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治疗,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肝功能指标(即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和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的变化情况。结果:2 组患者治疗前的 TBil、GPT 和 GOT 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TBil、GPT 和 GOT 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直接抗病毒药物应用在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中,可使患者的肝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增强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 耐药监测
  • 耐药监测
    罗小慧, 刘玉华, 廖龙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剖宫产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学特点,为临床剖宫产患者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7 月—2022 年 7 月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501 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切口分泌物标本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标本中所检出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结果:501 例剖宫产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 64 例,其发生率为 12.77%;64 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出 71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40 株(占 56.34%,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28 株(占 39.4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和真菌 3 株(占 4.23%);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哌拉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65.00%),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90.0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75.00%),3 种病原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多黏菌素 B 的耐药率均较低(<15.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55.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青霉素、氨苄西林、利福平的耐药率较高(>70.0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55.00%),3 种病原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较低(<15.00%)。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标本检出病原菌种类较多,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临床需合理选用药物,从而遏制耐药菌的增长。
  • 耐药监测
    王菲, 董娅, 王建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学特点,为临床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2 月—2023 年 1 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326 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呼吸道或血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326 例颅脑损伤患者各标本中,检出病原菌 82 例,其感染率为 25.15%;感染患者各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106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68 株(占64.15%,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32 株(占 30.1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以及真菌 6 株(占 5.66%,以假丝酵母为主);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唑林、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氨曲南的耐药率均较高(均>50.00%)、对亚胺培南、妥布霉素、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均<50.00%);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 G、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红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50.00%),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低于 10.00%。结论:医院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且存在多重耐药,临床应重视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感染,尽早采集标本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以选择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治疗、确保其疗效与后续治疗。
  • 耐药监测
    林建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输尿管结石患者并发术后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该类患者术后 UTI 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6 月—2023 年 3 月樟树市人民医院外二科收治的 85 例并发术后 UTI 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尿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并发术后 UTI 患者尿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85 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尿液标本中培养、检出 105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65 株(占 61.91%,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35 株(占 33.3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 5 株(占 4.76%);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80.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00%;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 85.00%,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 0.00%。结论: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 UTI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且病原菌存在广泛耐药现象,医院行政部门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确保其抗感染的疗效。
  • 耐药监测
    徐晶, 胡文弋, 李晃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患者并发术后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LRTI)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该类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5 月—2023 年 8 月医院收治的 100 例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并发 LRTI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并发 LRTI 患者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100 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中培养、检出 130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70 株(占 53.85%,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51 株(占 39.23%,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链球菌株为主)以及真菌 9 株(占 6.92%,主要为假丝酵母);药敏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阴性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哌酮、头孢呋辛的耐药率较高(均>50.00%),对依替米星、氨曲南、哌拉西林、四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均<50.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尚未产生耐药;主要革兰阳性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链球菌)对阿莫西林、青霉素 G、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均较高(>50.00%),对莫西沙星、环丙沙星、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头孢吡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00%。结论:医院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存在多重耐药现象,临床应高度重视,并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药,以提高抗感染效果、确保其疗效。
  • 耐药监测
    林高平, 李芳, 曾顺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医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学特点,为临床此类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0 月医院收治的 232 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学特点。结果:232 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有 86 例,感染发生率为 37.07%;86 例患者标本中共检出 125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67 株(占 53.60%,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 48 株(占 38.40%,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真菌 10 株(占 8.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吡肟、头孢拉定、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50.0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钠、氨曲南、利福平和庆大霉素耐药率较低(<50.0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50.00%),对克林霉素和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50.00%),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 0.00%。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一定肺部感染发生风险,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耐药率较高,临床用药前需严格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以提高用药合理性。
  • 耐药监测
    朱明霞, 何安玲, 陈志鑫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颅脑损伤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患者脑脊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此类并发 CNS 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9 月—2022 年 9 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95 例颅脑损伤合并 CNS 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腰椎穿刺采集患者的脑脊液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颅脑损伤合并 CNS 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95 例颅脑损伤合并 CNS 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中共检出 112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 63 株(占 56.25%,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 44 株(占 39.28%,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 5 株(占4.46%);药敏结果显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均为 0.00%,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50.00%);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 0.00%,而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哌拉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50.00%)。结论:医院颅脑损伤合并 CNS 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其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应尽量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确保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效果。
  • 耐药监测
    熊外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眼科青光眼患者术后并发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6 年 6 月—2021 年 6 月石城县人民医院诊治的 94 例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94 例青光眼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有 45 例,感染发生率为 47.87%;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标本中共培养分离出 64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 39 株(占 60.9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为主)、革兰阴性菌 23 株(占 35.94%,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和真菌 2 株(占 3.12%);药敏试验结果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对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青霉素 G、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60.00%),对多西环素、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替考拉宁的耐药率相对较低(<30.00%);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80.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相对较低(<30.00%)。结论:青光眼患者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高发,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均存有较大的差异性,临床应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范”,术后及时采集 EFV 标本的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避免术后感染。
  • 耐药监测
    李向真, 彭昊帅, 王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沙门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收治的 215 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粪便标本中沙门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情况。结果:细菌培养结果显示,215 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中沙门菌阳性的有 48 例(阳性率为 22.33%),其中肠炎沙门菌 25 株(占 52.08%)、鼠伤寒沙门菌 8 株(占 16.67%)、猪霍乱沙门菌 6 株(占 12.50%)、德比沙门菌 4 株(占 8.33%)和其他菌株 5 株(占 10.4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肠炎沙门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唑林等药物的耐药率较高(>90.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 0.00%。结论:感染性腹泻患者标本中的肠炎沙门菌检出率较高,其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且呈现多重耐药现象;临床应结合药敏结果用药,以加快致病菌清除,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