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与论坛
  • 综述与论坛
    马天玥, 朱尤卓, 余冰欣, 郑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细菌的耐药情况愈发严重,多重耐药菌不断出现,甚至产生出了“超级细菌”。而另一方面,传统抗菌药物的研发速度不及预期,新型抗菌药物上市寥寥,面对超级细菌人们即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而抗菌肽的发现也许可为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作为生物体天然的防御因子,其不仅可以直接杀伤微生物,还可以通过激活机体的防御机制清除病原菌。本文主要对抗菌肽的抗菌机制、临床应用、存在问题、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抗菌肽类新型抗菌药物的设计和研发提供参考。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檗碱在临床上主要被用于肠道感染,而广谱抗细菌作用是其发挥功效的药理基础。然而,小檗碱还具有很强的抗真菌作用,包括各种皮肤癣菌、假丝酵母属(Candida)、新生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neoformans)、糠秕孢子菌(Pityrosporum orbiculare)、烟曲霉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和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等。本文主要就小檗碱对各种真菌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为小檗碱的临床开发提供参考。
  • 综述与论坛
    张世杰, 刘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黏菌素最早是从多黏芽孢杆菌培养液中发现的,并于上世纪 50 年代被应用于临床,但很快因为肾毒性等药物不良反应较大而被其他抗菌药物替代。然而,随着细菌耐药形势的日趋严峻,多黏菌素又重新回到临床,主要被用于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菌甚至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科细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尽管多黏菌素被重新被用于临床,但其药物不良反应仍是需要被重点考量和监测的。为此,本文从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应对策略等方面对多黏菌素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多黏菌素的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陈琦, 张亚云, 孙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香菊感冒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 TCMSP 分析平台收集香菊感冒颗粒的有效成分,再利用 UniProt、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Mapper、DisGeNET、GeneCards、DAVID 等数据库检索、筛选、分析香菊感冒颗粒的作用靶点和 COVID-19 的治疗靶点,然后采用 Cytoscape 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筛选出与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的关键成分,最后使用 Vina 和PyMol 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和模型可视化处理。结果: 通过 TCMSP 平台共收集到香菊感冒颗粒的有效成分 411 个;利用数据库共检索到 1 438 个香菊感冒颗粒的作用靶点和 1702 个 COVID-19 的治疗靶点,其中共有靶点有 272 个,经筛选其中 95 个为香菊感冒颗粒抗 COVID-19 的关键靶点;这 95 个关键靶点共富集到 237 条 KEGG 信号通路,其中肿瘤坏死因子、磷脂酰肌醇激酶、核苷酸寡聚结构域等前 15 条信号通路可能是香菊感冒颗粒治疗 COVID-19 的核心通路;“化合物-靶点-通路”的网络构建分析显示,前 15 条核心通路涉及 36 个香菊感冒颗粒成分,其中 Degree 值排名前 5 位的为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木犀草素和异鼠李素;将这 5 种成分与排名前 5 位的共有靶点进行对接,结果显示 5 个化合物均能较好地占据蛋白靶点的特异性结合口袋,三维构象呈高度契合匹配。结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的研究显示,香菊感冒颗粒治疗 COVID-19 的主要有效成分可能为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木犀草素和异鼠李素,其作用的靶点分别为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白蛋白、蛋白激酶 B1 和白介素-1B。
  • 实验研究
    陈土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ion,HPLC-DAD)构建复康宁胶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复康宁胶囊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DAD,以Agilent C18 柱(250 mm×4.6 mm,5 μm)作为色谱柱,动相为乙腈(A)-0.1% 磷酸溶液(B),切换检测波长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 0.8 mL/min,柱温为 30℃;测定复康宁胶囊中野黄芩苷、野黄芩素、太子参环肽 B、车叶草苷酸和车叶草苷 5 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野黄芩苷、野黄芩素、太子参环肽 B、车叶草苷酸和车叶草苷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y=6.983 5×105x+268.7(R=0.999 9)、y=6.113 7×105x+412.6(R=0.999 8)、y=5.345 6×105x–318.9(R=0.999 7)、y=8.974 2×105x–374.4(R=0.999 6)和 y=1.102 8×106x–439.8(R=0.999 7),并且 5 种有效成分的专属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回收率试验均非常良好;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复康宁胶囊中野黄芩苷、野黄芩素、太子参环肽 B、车叶草苷酸和车叶草苷的含量分别为19.878~20.371 mg/g、10.788~11.122 mg/g、1.782~2.013 mg/g、0.762~0.812 mg/g 和 1.087~1.234 mg/g。结论: 采用 HPLC-DAD 测定复康宁胶囊中野黄芩苷、野黄芩素、太子参环肽 B、车叶草苷酸和车叶草苷具有良好的专属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回收率,并且测定方法快速、简便、准确,是一种较好的复康宁胶囊质量控制方法。
  • 药学监护
  • 药学监护
    吴庆荣, 宋晓兵, 龚享文, 张丽华, 张宇, 刘建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赣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SARS-CoV-2 Omicron)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药学监护情况,为该类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2 年 9 月—10 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 240 例 SARS-CoV-2 Omicron 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疫苗接种、药物使用、用药干预、药物不良反应等信息,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40 例 SARS-CoV-2 Omicron 感染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 18~60 岁(156 例,占 65.00%),临床分型主要为轻型(205 例,占 85.42%)和无症状(24 例,占 10.00%);240 例患者中有 228 例接种过疫苗(接种率为 95.00%),其中完全全程接种的有 162 例;用药情况分析显示,240 例患者全部使用了抗病毒药物,其中使用最多的是阿兹夫定片(192 例,占 85.71%),其用药疗程为(13.55±2.87)d;而使用抗菌药物的仅有 62 例,使用率为 25.83%;使用中成药的有 240 例(使用率为 100.00%),其中使用最多的为连花清瘟颗粒(231 例,占 96.25%)和肺力咳合剂(127 例,占 52.92%);针对 240 例患者,临床药师累计审核医嘱 9 676 条,其中不合理医嘱有 24 条(不合理率为 0.25%),对此临床药师均提出了用药建议,而采纳的有 21 条(采纳率为 87.50%);用药期间,有 5 例报告药物不良反应,但均不严重。结论: 此次赣南地区 SARS-CoV-2 Omicron 感染主要表现为无症状和轻型,在临床药师的支持协助下,患者住院期间用药情况较为合理,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 药学监护
    刘振宇, 李菲, 何任贤, 谢利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1 例结核分枝杆菌性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药学监护过程,为该类少见病例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一患者因不明原因畏寒、发热入院治疗,入院后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但始终未找到病原菌;第9 天患者出现脓毒症休克症状,遂组织多学科会诊,决定升级抗感染治疗方案;后续高通量检查和腹水、肺泡灌洗液培养的结果为结核分枝杆菌,考虑为结核分枝杆菌性脓毒症,遂再次组织多学科会诊,并邀请临床药师参与。结果: 临床药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建议将治疗抗感染治疗调整为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莫西沙星,考虑到患者正在行肾脏替代治疗,乙胺丁醇的给药间隔应延长至 48~72 h,同时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很快,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加该例结核分枝杆菌性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会诊,并实施药学监护,不仅协助医生制定出了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加速了患者的康复,也为自身积累了针对此类少见病例的实践经验。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魏美贤, 刘莹, 罗伟, 黎秀平, 汤远亮, 王衍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东莞市中药饮片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中药饮片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东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 211 例中药饮片的 ADRs 报告,采集 ADRs 患者的年龄、性别、所涉药物、累及器官及其临床表现、最终转归等信息,分析中药饮片所致 ADRs 的发生规律与特点。结果: 211 例 ADRs 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142 例 vs 69 例),年龄上 >20~30 岁分布稍多(47 例,占 22.27%),而其他年龄段分布较为均匀;经过处置后,治愈的有 174 例(占 82.46%),剩余的也均好转(37 例,占 17.54%);211 例 ADRs 主要累及消化系统(134 例,占 63.51%),临床表现为肠鸣、大便异常、恶心、呕吐等,其次为皮肤或黏膜(44 例,占 20.85%);211 例 ADRs 涉及的药物主要为补虚类(62 例,占 29.38%),其次为解表类(27 例,占 12.80%)、活血化淤类(22 例,占 10.43%)和清热类(20 例,占 9.48%)。结论: 中药饮片虽然是临床上较为安全的药物,但仍有发生 ADRs 的风险,临床医生在开具中药饮片时有必要叮嘱用药注意事项和基本的处理原则,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
    刘远, 王谦, 周安琴, 李启泉, 邵盛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诺卡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药物治疗情况,为诺卡菌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 2017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 7 例诺卡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 7 例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病原菌、感染部位、临床表现、治疗用药、治疗结局等信息,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和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7 例诺卡菌病患者中,5 例合并有基础疾病,其病原菌分别有巴西诺卡菌(4 例)、星状诺卡菌(2 例)、豚鼠耳炎诺卡菌(1 例),而其感染部位则有皮肤(4 例)、肺部(2 例)、中枢神经系统(1 例)和播散性(1 例);在治疗方案上,有 6 例是以复方磺胺甲噁唑为基础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另有 1 例则使用了米诺环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莫西沙星治疗;从治疗结局看,7 例患者最终均好转。结论: 对于诺卡菌病,无论其感染部位是皮肤、肺部,抑或播散性,相关治疗指南均推荐首选复方磺胺甲噁唑,而此次调查也验证了此方案的有效性,但在临床上也要结合具体患者的免疫状态、严重程度、致病菌的菌种及其耐药结果等情况合理选择合适的药物。
  • 合理用药
    赵洁洁, 缪洁, 黄玉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住院患者的人血白蛋白使用情况,为人血白蛋白在临床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 2020 年 1 月—12 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苏州附属医院收治的 240 例(每月 20 例)使用人血白蛋白治疗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所在科室、用药原因和用药前的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等信息,并依据相关指南、共识和药品说明书等资料进行合理用药评价。结果: 240 例使用人血白蛋白治疗的住院患者中,男女比例相当(121 例 vs 119 例),年龄上主要集中在>60~80 岁(128 例,占 53.33%)和>80 岁(占 26.67%),在科室分布上前 5 位的依次为骨伤科(40 例,占 16.67%)、血液科(32 例,占 13.33%)、肾内科(31 例,占 12.92%)、脾胃病科(30 例,占 12.50%)和 ICU(22 例,占 9.17%);在用药原因方面,主要的原因为低蛋白血症(124 例,占 51.67%),其次为肝肾疾病导致的水肿(38 例,占 15.83%)、营养支持(26 例,占 10.83%)和促进术后切口愈合(26 例,占 10.83%);用药前,患者的 ALB 水平主要集中在 >25~30 g/L(107 例,占 44.50%),其次为>20~25 g/L(70 例,占 29.17%);合理用药点评结果显示,240 患者中符合用药适应证的有 171 例(占 71.25%),而存在相关禁忌证的有 94 例(占 39.17%),但无用法用量和联合用药不适宜情况。结论: 当前医院住院患者的人血白蛋白使用存在较多的不合理情况,临床可组织本院专家建立人血白蛋白的使用规范,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人血白蛋白。
  • 合理用药
    李梅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es,CPMs)的临床合理用药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20 年 1 月—12 月福建省汀州医院临床使用 CPMs 抗菌药物治疗的 293 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从用药前病原学的送检培养,以及药物选用的适宜性、重复用药、用法用量的适宜性、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分析与评价 CPMs 的临床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使用 CPMs 例数前 3 位科室分别为骨科(59 例,占 20.14%)、消化呼吸科(50 例,占 17.06%)、肿瘤风湿科(45 例,占 15.36%);293 例使用 CPMs 抗菌药物治疗患者中,用药前采集各标本细菌培养 249 例,其送检率为 84.98%;涉及不合理用药患者 90 例,其用药不合理率为 30.72%,用药不合理的原因以用药前未开展微生物培养、治疗用药物选用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为主,约占全部不合理用药的 84.49%。结论: 医院行政部门对 CPMs 的临床使用应进一步加强干预管理,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作用,以有效提升 CPMs 合理使用水平。
  • 合理用药
    徐仕英, 董秋华, 吴启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 Ⅱ 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2022 年 6 月于武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215 例行 Ⅱ 类切口手术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相关信息,包括给药时机、给药疗程、药品名称等,并制定 Ⅱ 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判标准。结果: 215 例 Ⅱ 类切口手术中用药时机合理 188 例(占 87.44%)、用药时机不合理 27 例(占 12.56%),其中妇产科手术不合理 8 例(占 14.55%)、耳鼻喉科手术不合理 7 例(占 11.29%)、普外科手术不合理 12 例(占 12.24%);用药疗程合理 186 例(占 86.51%)、用药疗程不合理 29 例(占 13.49%),其中妇产科手术不合理 9 例(占 16.36%)、耳鼻喉科手术不合理 7 例(占 11.29%)、普外科手术不合理 13 例(占 13.27%);215 例 Ⅱ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以头孢唑林为主,共 163 例(占 75.81%),其他依次为苯唑西林 23 例(占 10.70%)、克林霉素 12 例(占 5.58%)、头孢曲松 8 例(占 3.72%)、甲硝唑 5 例(占 2.33%)、头孢呋辛 4 例(占 1.86%);215 例 Ⅱ 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未出现联合用药现象,均为单药预防性使用。结论: 医院 Ⅱ 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仍存在较多不合理现象,主要为用药时机、用药疗程和药物选取不合理,应加强抗菌药物管控,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 合理用药
    李成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情况,为临床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2020 年 2 月新郑市中医院收治的 360 例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和分析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360 例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中,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有 136 例,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 37.78%;136 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的有 2 例,而 224 例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的有 13 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组(1.47% vs 5.80%,P<0.05);136 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主要来自骨科(89 例,占 65.44%),其次为普外科(11 例,占 8.09%)、心胸外科(11 例,占 8.09%)和神经外科(10 例,占 7.35%);136 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均仅使用了 1 种抗菌药物,而主要使用的药物品种为头孢唑林(66 例,占 48.83%)和头孢呋辛(43 例,占 31.62%),其用药时机主要为术前0.5~1 h(124 例,占 91.18%),其用药疗程主要为≤24 h(69 例,占 50.74%),其次为>48 h(48 例,占 35.29%)。结论: 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较好的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但在品种选择、用药时机和用药疗程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尤其是用药疗程方面,医院应加强临床医生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以提高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李国栋, 许亚, 朱颖, 王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分析埃索美拉唑与泮托拉唑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为 Hp 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英文的“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等作为关键词,在 PubMed、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重庆维普等数据库中检索关于埃索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 Hp 阳性消化性溃疡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前瞻性观察性研究(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POS),采用 Meta 分析法分析所得文献资料中埃索美拉唑与泮托拉唑对 Hp 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经过初步检索,共获取文献 988 篇,筛查后最终纳入 21 篇(涉及病例 4 382 例),其中 15 篇为 RCT,6 篇为 POS;疗效评价结果显示,埃索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优于泮托拉唑(OR=1.77,95% CI 为 1.23~2.56,Z=3.06,P=0.002);Hp 根除率比较显示,埃索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 Hp 根除效果优于泮托拉唑(OR=1.40,95% CI 为 1.16~1.68,Z=3.76,P=0.0004);针对快代谢型(extensive metabolizer,EM)和慢代谢型(poor metabolizer,PM) CYP3C19 基因型患者的研究显示,埃索美拉唑与泮托拉唑对 EM 或 PM 患者的 Hp 根除率基本相当;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埃索美拉唑与泮托拉唑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当(OR=0.97,95% CI 为 0.72~1.30,Z=0.21,P=0.83)。结论: 针对 Hp 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疗效和 Hp 根除效果方面均优于以泮托拉唑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并且埃索美拉唑的药物安全性并不弱于泮托拉唑,但由于本研究所纳入文献可能存在不充分、不完整,以及研究方法上的不足,故仍需要更多、更大规模的相关研究进行验证。
  • 经验交流
    刘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敦煌地区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类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5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敦煌市医院收治的 171 例布鲁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职业、发病时间、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并发症、最终转归等信息,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171 例布鲁菌病患者中,其性别多为男性(132 例,占 77.19%),其年龄主要集中在 40~<65 岁(120 例,占 70.18%),其居住地多为农村(152 例,占 88.89%),其职业多为农牧民(145 例,占 84.80%),有 128 例(占 74.85%)存在明确的牛羊接触史,其疾病分期多为急性(157 例,占 91.81%);171 例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158 例,占 92.40%)和关节痛(120 例,占 70.18%),其次为多汗(77 例,占 45.03%)、疲劳(66 例,占 38.60%)和脾肿大(58 例,占 33.92%),并发症则主要表现为关节炎(24 例,占 14.04%)和脊柱炎(22 例,占 12.87%);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有不少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99 例,占 57.89%)、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升高(53 例,占 30.99%)、淋巴细胞增多(59 例,占 34.50%)、嗜酸性粒细胞减少(46 例,占 23.90%)、贫血(43 例,占 25.15%)等情况;后续随访显示,有 132 例患者完成了规范治疗,27 例患者未完成规范治疗,有 9 例患者在治疗后 6 月内复发。结论: 布鲁菌病的发生与人的生活环境、职业和牛羊接触史有着密切关系,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关节痛,临床在诊断时应注重对相关情况的了解,及早明确诊断,从而开展精准的治疗。
  • 经验交流
    李央, 王书波, 李可阳, 武园园, 沈增强, 李蒙, 董洪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对普外科患者吗啉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7 月—2021 年 3 月(n=515,干预前)与 2021 年 4 月—12 月(n=69,干预后)焦作市人民医院普外科病区患者使用吗啉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病历资料,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吗啉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使用金额,以及不合理用药原因。结果: 干预后吗啉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使用金额低于干预前,下降幅度达 87.82%;联合用药不合理率由 77.09% 降至 14.49%。结论: 药学干预提高了患者吗啉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用药合理性。
  • 经验交流
    陈红光, 俞喆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CAP)患者的病原学特点与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 SCAP 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9 例 SCAP 合并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结局是否为死亡将其分为死亡组(n=27)和存活组(n=92),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微生物培养结果、检查操作情况、用药史等信息,分析 SCAP 患者的病原学特点与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和生存者 SCAP 患者的病原体均是以病毒(其构成比分别为 40.74%和 58.70%)与革兰阴性菌(其构成比分别为 37.04% 和 36.96%)为主,并且其混合感染的发生率均较高(其构成比分别为 44.44% 和 31.52%);119 例 SCAP 患者中继发院内感染的有 36 例(占 30.25%),其微生物培养共检出病原菌 55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52 株(占 94.55%,以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3 株(占 5.45%,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AP 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与是否行长期免疫抑制治疗、是否合并脓毒症休克、ICU 住院时间、是否行机械通气、是否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否使用镇静药物、是否使用神经肌肉阻滞剂、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否使用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药物、是否使用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药物种数≤1、是否使用抗真菌药物有相关性(P<0.05),其中使用神经肌肉阻滞剂(OR=1.59)、使用抗真菌药物(OR=4.04)、使用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药物种数≤1(OR=7.96)是SCAP 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 ICU 住院时间≥20 d(OR=0.71)是SCAP 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SCAP 患者的病原体主要为病毒和革兰阴性菌,SCAP 合并脓毒症患者发生死亡主要与使用神经肌肉阻滞剂、抗真菌药物、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药物种数有重要关系,而入住 ICU 治疗对患者的存活具有重要作用。
  • 经验交流
    潘卫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尿毒症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infection,CAI)的病原学特征与危险因素,为尿毒症患者防治 CAI 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8 年 5 月—2022 年 5 月金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8 例行 MHD 的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 CAI 将其分为 CAI 组(n=34)和非 CAI 组(n=114),分析尿毒症患者并发 CAI 的病原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4 例并发 CAI 患者的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31 株(占 52.54%,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 20 株(占 33.90%,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 8 株(占 13.56%);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氨曲南的耐药率较低(<30.00%),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15.00%),而对氨曲南、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均为 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为 0.00%,而对青霉素 G、头孢呋辛、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均较高(>70.0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毒症患者发生 CAI 与患者的年龄、置管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是否 1 月内使用过抗菌药物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年龄≥60 岁、置管时间≥2 周、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 月内使用过抗菌药物是尿毒症患者发生 CAI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在行 MHD 治疗期间有较大风险发生 CAI,其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而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置管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是否 1 月内使用过抗菌药物具有密切关系,临床在进行患者管理时,应对重点患者加强护理和监测,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感染的发生。
  • 经验交流
    王婵君, 张旭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为该类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2022 年 10 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 247 例 NHL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并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47 例 NHL 患者中共有 59 例(占 23.89%)发生肺部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HL 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其年龄、是否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有侵入性操作、是否化疗、住院时间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OR=2.914)、合并慢性支气管炎(OR=3.458)、合并糖尿病(OR=2.037)、侵入性操作(OR=2.749)、化疗(OR=3.268)、住院时间≥30 d(OR=1.975)是 NHL 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HL 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年龄、是否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侵入性操作、化疗、住院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应采取相关预防措施,以避免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 经验交流
    张二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方法: 选取 2018 年 6 月—2021 年 6 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行 TURP 的 167 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统计其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史等一般资料,运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采集所有尿路感染患者的中段尿标本行病原菌培养试验,探究其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结果: 167 例行 TURP 患者术后共有 60 例发生尿路感染,发生率为 35.9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术前有无导尿、手术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术前导尿、手术时间≥1 h、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3 d 为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60 例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标本共分离出 71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 59.15%(42/71),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 28.17%)、铜绿假单胞菌(占 16.90%)、鲍曼不动杆菌(占 11.27%),革兰阳性菌占 38.03%(27/71),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占 19.72%)、金黄色葡萄球菌(占 8.45%),真菌占 2.82%(2/71)。结论: TURP 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较高,而年龄≥60 岁、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术前导尿、手术时间≥1 h 等为其尿路感染形成的主要因素,且感染的病原菌具有多样性,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 经验交流
    刘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腹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该类患者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2022 年 5 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 216 例行腹部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21)和非感染组(n=195),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ASA 分级、麻醉方式、麻醉时间、基础疾病、术前 C 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等信息,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与其年龄、ASA 分级、麻醉方式、麻醉时间、过滤器类型、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前 CRP 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ASA 分级为 Ⅲ 级、麻醉方式为全静脉麻醉、麻醉时间≥2 h、过滤器类型为重复性过滤器、合并糖尿病和术前 CRP 水平>10 mg/L 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腹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与其年龄、ASA 分级、麻醉方式、麻醉时间、过滤器类型、合并糖尿病、术前 CRP 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加强监测和护理,以预防和减少感染的发生。
  • 耐药监测
  • 耐药监测
    邵彤, 孙京涛, 姜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行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 137 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伤口分泌物或假体周围组织等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 137 例并发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148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 105 株(占 70.9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 39 株(占 26.35%,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和真菌 4 株(占 2.70%);药敏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均<20.00%),而对庆大霉素、头孢唑林、青霉素、头孢拉宁的耐药率较高(均>80.00%);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均<30.0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均<30.00%)。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普遍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应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确保其疗效。
  • 耐药监测
    黄箕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点,为该类患者并发的术后切口感染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22 年 1 月上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65 例行 CRC 根治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患者,分析患者切口分泌物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结果: 65 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患者的切口分泌物中共检出 72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40 株(占 55.56%)、革兰阳性菌 27 株(占 37.50%)和真菌 5 株(占 6.94%);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 0.00%,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等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7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 0.00%,对红霉素、青霉素等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80.00%)。结论: CRC 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且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应依据药敏结果针对性选用敏感率高的药物,以尽快控制其感染症状和确保 CRC 后期治疗。
  • 耐药监测
    陈建辉, 廖洁, 刘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多发肾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NL)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更好地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20 年 5 月—2022 年 5 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156 例行 PNL 的多发肾结石患者,分析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感染患者尿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 156 例行 PNL 治疗的多发肾结石患者中共有 49 例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发生率为 31.40%;49 例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68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39 株(占 57.35%,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26 株(占 38.24%,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 3 株;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莫西沙星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均>85.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均<10.00%);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等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均>85.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均为 0.00%)。结论: 多发肾结石患者行 PNL 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复杂多样,且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率不同,临床需加强病原菌监测和耐药性分析,以便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提高感染控制效果。
  • 耐药监测
    刘秋香, 龚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呼吸科老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学情况,为临床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5 月—2021 年 5 月安远县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 87 例老年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的痰液、血液、肺泡灌洗液等标本送检,开展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统计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 87 例老年患者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101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60 株(占 59.41%)、革兰阳性菌 34 株(占 33.66%)和真菌 7 株;药敏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阴性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 0.00%,对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较低(<20.00%),对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和苯唑西林的耐药率较高(>50.00%);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 0.00%,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85.00%)。结论: 呼吸科老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各异,对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强,因此临床需充分结合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敏感性强的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