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与论坛
  • 综述与论坛
    刘欣元, 盛德乔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银花是常见的传统中药,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和增强免疫等多种药理学活性。目前,从金银花中分离到多种抗菌活性成分,其中以有机酸类、黄酮类、三萜皂苷类、挥发油类为主,部分有效成分的抗菌作用及其药理机制已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该文从金银花中抗菌活性成分的种类、抗菌作用及其药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这些有效成分的下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檗碱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药物,其对细菌、真菌、病毒均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临床上主要将其用于肠道感染。其中,研究人员在研究小檗碱对大肠埃希菌的药理作用时发现,小檗碱对体内外的大肠埃希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而其机制可能与干扰细菌的核酸代谢、糖代谢等有关;此外,小檗碱还可以通过干扰耐药大肠埃希菌外排系统,增强其他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该文综述和分析了小檗碱对大肠埃希菌的抗菌作用及其药理机制,为小檗碱的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药学监护
  • 药学监护
    黄伟斌, 吴宏仲, 罗慎颖, 黄云青, 黄海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 1 例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所致复杂性尿路感染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DT)过程,为临床药师参与类似患者的 MDT 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该患者因“突发寒战发热,腰部酸胀,排尿不畅”至医院急诊就诊,入院检查显示较为明显的尿路感染指征,并且 NIHSS 评分显示存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结果:针对患者的尿路感染,临床先经验性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但治疗数日后感染指征未见好转且有加重趋势,加之尿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其对左氧氟沙、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均耐药;遂于入院第 5 天组织多学科会诊,会诊专家一致认为患者有感染加重为脓毒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的风险,于是将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为美罗培南(0.5 g,q8h)+复方磺胺甲噁唑(0.96 g,q12h);治疗 2 d 后,感染指征仍未见好转,遂再组织多学科会诊,认为感染已进展为脓毒血症,建议将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为美罗培南(首剂 2 g,维持 1 g,q8h)+阿米卡星(0.3 g,q24h);1 周后,患者感染指征明显好转,遂仅保留美罗培南(1 g,q12h);又 1 周后,患者感染指征基本消失,遂停用所有抗菌药物,患者也顺利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自身专业特长,参与到患者的 MDT 过程中,为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支持,确保患者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 药学监护
    魏红群, 平小丽, 王宇, 蒋中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 1 例头孢唑林致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的诊疗与药学监护过程,为临床抗菌药物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该患者因“腰骶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 3 年,加重半年”入院治疗,第 6 天行手术治疗,术前术后使用头孢唑林预防术后感染;第 9~10 天,患者出现发热、腹泻、腹痛等症状,遂邀请临床药师进行会诊,临床药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患者的当前病症、检查结果和用药史,提出了相应的药学建议。结果:临床药师分析后,考虑此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并建议完善艰难梭菌相关检查;第 14 天,艰难梭菌检查确为阳性,遂建议使用万古霉素治疗(125 mg,q6h,口服);2 周后,患者逐渐可解成形大便,且腹痛消失。结论:头孢唑林引起艰难梭菌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临床药师从药学的专业角度,几乎第一时间怀疑到了头孢唑林,并且认为艰难梭菌可能是致病菌,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提升了临床的诊治质量。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石金芳, 蒋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替雷利珠单抗(BGB-A317)致患者发生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等严重免疫相关性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 BGB-A317 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替雷利珠单抗(tislelizumab)”“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免疫相关性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案例报道(case report)”等中英文检索词,在Embase、PubMed、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截至 2022 年 11 月的有关 BGB-A317 致 SJS/TEN 的案例报道文献,分析 BGB-A317 致 SJS/TEN 的临床特点。结果:在相关数据库中共检索到 5 篇质量较高的案例报道文献,涉及病例 5 例,其中致 TEN 的有 4 例,致 SJS 的有 1 例;5 例患者(男 3 例,女 2 例)年龄为 55~93 岁,其 BGB-A317 的用法用量均为“200 mg,q3w”,其发生 SJS/TEN 距离第一次使用 BGB-A317 的时间为 54~127 d(中位数值为 63 d);5 例患者中,BGB-A317 致 SJS/TEN 的皮肤毒性反应表现为黏膜受累(均为口腔黏膜)和前驱性皮疹;其中,发生 SJS 的患者同时出现黏膜受累和前驱性皮疹;而 4 例发生TEN 的患者中有 1 例未出现皮肤毒性反应,其余 3 例均出现前驱性皮疹,但出现黏膜受累的仅有 1 例;5 例发生 SJS/TEN 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或痊愈。结论:癌症患者在使用 BGB-A317 治疗过程中发生 SJS/TEN 等 irAEs 是需要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旦出现黏膜受累或前驱性皮疹等表现时,临床应积极排查和诊断,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物不良反应
    孙晓慧, 王继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所致患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齿舌变色等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和处置过程,为临床利奈唑胺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该患者因发热伴膝关节疼痛到院治疗,既往史显示患者近期大腿内侧距离膝盖 10 cm处有破溃流脓的情况,CT 检查显示存在膝关节积液,遂考虑为骨关节感染,予利奈唑胺治疗;但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性下降,且舌苔变黄、牙齿颜色变为浅棕色。结果:多学科专家会诊认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不排除为利奈唑胺所致的可能,当日患者办理出院同时停用利奈唑胺;1 周后,患者来院复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恢复至3.54×1012/L和 100 g/L;2 周后,患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恢复至4.22×1012/L和 121 g/L,舌苔和牙齿颜色趋于正常。结论:回顾患者病程,基本可以确认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齿舌变色等均为利奈唑胺所致,提示临床在用药过程中应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敏感性和识别能力,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物不良反应
    张磊, 赵贝, 张红玉, 朱盼永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 2021 年周口市上报的新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调取 2021 年 1 月—12 月周口市属各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和个人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 ADRs 的病例报告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新的 ADRs 上报机构和报告人职业、关联性和患者转归、给药途径、药品类别、累及的器官/系统及其临床表现和怀疑药品。结果:筛选出新的 ADRs 报告 2 064 例,占全部 ADRs 的 13.93%,其中新的一般的 ADRs 有 1 952 例,新的严重的 ADRs 有 112 例;上报的新的 ADRs 的上报机构以医疗机构为主占 93.27%,报告人职业以医师为主占 56.40%;新的 ADRs 患者中女性(1 115 例)多于男性(948 例),45 岁及以上人群为新的 ADRs 多发人群占 63.66%;新的 ADRs 的主要给药途径为口服给药;怀疑药品类别例数排名前 3 位依次为中药制剂(1 071 例,占 51.89%)、抗微生物用药(267 例,占 12.94%)和心脑血管系统用药(240 例,占 11.63%),其中中药制剂排名前 10 位药品以感冒治疗用中成药居多,抗菌药物静脉滴注例数最多;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胃肠系统、皮肤黏膜、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等。结论:临床应加强对中药制剂尤其是感冒治疗用中成药和注射剂尤其是静脉滴注抗菌药物的 ADRs 监测,以保障患者的临床用药安全。
  • 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
    沈倩, 张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为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规范化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12 月江苏盛泽医院收治的 221 例使用了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所在科室、用药种类、治疗结果等信息,分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临床使用特点和用药评价。结果:221 例患者所用的碳青霉烯类药物主要为比阿培南(137 例,占 61.99%)和美罗培南(80 例,占 36.20%);在科室分布上,患者主要集中在呼吸内科(105 例,占 47.51%),其次为 ICU (36 例,占 16.29%);在诊断方面,患者的诊断主要为肺部感染(152 例,占 68.78%),其次为脓毒血症(16 例,占 7.23%)和尿路感染(12 例,占5.43%);在治疗过程中,有 184 例(占 83.26%)开展了微生物检查,其中 76 例还进行药敏试验,而按药敏结果用药的有 46 例;从治疗结果来看,221 例患者中好转或痊愈的有 142 例(占 64.25%),但也有较多未好转(31 例,占 14.03%)和自动出院(41 例,占 18.55%),甚至还有 7 例(占 3.17%)死亡;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用药评价显示,有 65 例(占 29.41%)患者存在不符合用药指征的情况,但在用药的监护、审批和管理方面绝大多数(>90.00%)患者是符合相关要求的。结论:医院的碳青霉烯类药物多数系呼吸内科和 ICU 的肺部感染、脓毒血症、尿路感染患者在使用,用药期间相关的监护、审批和管理基本是符合规定的,但用药指征方面仍存在较多的不合理情况,临床应加强相应的业务培训,提高临床的合理用药水平。
  • 合理用药
    马敏亚, 平慧, 陈怡, 金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选取 2020 年 1 月—12 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190 例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 CHF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既往用药史和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用法用量、疗程、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等信息,分析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临床使用情况。结果:190 例 CHF 患者均符合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用药适应证,其中 183 例治疗前 LVEF ≤40%,其余 7 例治疗前 LVEF >40%但有 CHF 症状须控制;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初始方案主要为“25 mg,q12h”(88 例,占 46.32%)和“50 mg,q12h”(97 例,占 51.05%),“100 mg,q12h”仅有 5 例,而维持治疗方案主要为“50 mg,q12h”(83 例,占 43.68%)和“25 mg,q12h”(62 例,占 32.63%),合计有 123 例(64.74%)患者未调整治疗方案;在 190 例患者中,有 101 例(占 53.16%)既往正在服用血管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受体阻断剂,但在改变治疗方案时,有 8 例使用血管转化酶抑制剂的患者的药物转换间隔时间小于 36 h;在用药疗程方面,疗程>1 年的有 68 例(占 35.79%),疗程为 >6 个月~1 年的有 17 例(占 8.95%);在治疗过程中,有 22 例(占 11.58%)患者达到靶剂量治疗目标,其中 2 例的维持方案为“200 mg,q12h”,其余 20 例则为最高耐受剂量维持;在 85 例疗程>6 个月的患者中,沙库巴曲缬沙坦明显有效的有 49 例,有效的有 26 例,基本无效的有 10 例;190 例患者中有 28 例(占 14.74%)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其中低血压反应 22 例、肾功能损害 4 例、高血钾反应 2 例,但经处置后所有患者均好转。结论:医院临床在对沙库巴曲缬沙坦的适应证把握和用药转换的处理上基本是合理的,但在靶剂量的达标方面尚有欠缺,这是影响患者用药疗效的重要指标,临床应当加强患者的全疗程管理,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 合理用药
    李旭琴, 彭晓晔, 郁静瑜, 郁爱光, 钱乔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运用《2019 AGS老年人潜在不当用药 Beers 标准(更新版)》(以下简称《Beers 标准(2019 更新版)》),分析与评价社区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的潜在不适当用药(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PIM)情况,为社区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10 月—2021 年 12 月社区药学门诊服务的>60~65 岁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多病共存、服药状况、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等信息,分析患者的 PIM 情况及其与 ADRs 的关系。结果:此次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共 80 例,其平均患病种数为 5 种,平均用药种数为 9 种;调查发现,80 例患者中有 58 例存在 PIM的情况,其中与药物相关的 PIM 44 例、与疾病相关的 PIM 6 例、与老年患者相关的 PIM 6 例、与药物相互作用相关的 PIM 7 例、与肾功能不全相关的 PIM 5 例和《Beers 标准(2019 更新版)》未包括的 PIM 25 例;80 例患者中真正发生 ADRs 的有 25 例,发生率为 31.25%;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用药数量与 ADRs 的发生呈正相关(r=0.493,P<0.05),PIM 与 ADRs 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r=0.715,P<0.01)。结论:社区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确实存在较多的 PIM 情况,且其与 ADRs 的发生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临床在为此类老年患者开展诊疗的过程中,应多关注患者的多病共存和服药状况,尽量避免 PIM 的产生,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合理用药
    毛彩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 558 份中成药处方点评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横峰县中医院门、急诊药房的使用中成药物处方 558 张,将处方中的患者信息、临床诊断、药品相关信息逐条登记在 Excel 表中,以药品说明书、《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和临床指南为依据,对处方进行合理性点评,统计、分析处方中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科室分布,以及不合理处方情况。结果:558 张处方中,患者为男性的 235 例(占 42.11%),其中>60 岁例数最多为 80 例(占 34.04%),其次为 45~60 岁为 69例(占 29.36%),患者为女性的 323 例(占 57.89%),其中>60 岁的例数最多为 102 例(占 31.58%),其次为 45~60 岁为 95 例(占 29.41%);558 张处方的分布科室为 6 个,包括大内科、中医科、妇产科、骨科、普外科和康复针灸科,其中张数排名前 3 位的科室为大内科(215 张,占 38.53%)、中医科(95 张,占 17.03%)、妇产科(88 张,占 15.77%);558 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为 32 张(占 5.73%),其中不规范处方 10 张(占 31.25%),占总处方的 1.79%;超常规处方 4张(占 12.50%),占总处方的 0.72%;不适宜处方 18 张(56.25%),占总处方的 3.23%。结论:医院门、急诊中成药处方存在较多不合理情况,医院应加大对中成药使用的管控力度,提高处方审核率,从而保障患者使用中成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合理性。
  • 合理用药
    刘瑾, 姜继锋, 李花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 2020 年—2021 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acterial use density,AUD),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调取 2020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上饶市立医院所有住院患者所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规格、单价、用量、金额等数据,并按相关公式计算出相应的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日均消费(defined daily dose cost,DDC)和 AUD 等,分析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特点。结果:医院 2020 年、2021 年住院患者 AUD 分别为 37.05、39.57,2021 年 AUD 较 2020 年略有上升趋势,但均符合国家规定的<40 的标准;AUD 排名前 3 位的药物均为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复方制剂类药物;2020 年 AUD 排名前 5 位的分别为头孢唑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拉氧头孢、头孢呋辛;2021 年 AUD 排名前 5 位的分别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美洛西林、头孢唑肟;2020 年 DDC 排名前 5 位的分别为卡泊芬净、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利奈唑胺、伏立康唑、亚胺培南;2021 年 DDC 排名前 5 位的分别为替加环素、伏立康唑、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钠;2 年间 DDC 前 10 位药物的 B/A 比值均<1。结论: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逐渐趋于合理化,管理成效较为显著;但部分药物仍存在 AUD 过高,对患者经济负担过重情况,医院行政部门还应持续加强管理,以促进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使用。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兰冬梅, 郭琳, 倪昊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美国 FDA 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分析和评价齐留通的临床用药风险,为临床齐留通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 OpenVigil 工具在 FAERS 的 Open-FDA 数据库中检索 2004 年 1 月 1 日—2022 年 9 月 30 日上报的有关齐留通的不良事件,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贝叶斯可信传播神经网络法分析齐留通的不良事件发生特点及其风险。结果:在 Open-FDA 数据库中共计挖掘出有关齐留通的不良事件报告 215 例,其中患者性别多为女性(158 例,占 73.49%),致患者住院或严重住院、残疾等严重不良事件共 58 例(占 26.98%);215 例报告共涉及 26 个信号,共映射在 8 个 SOC 中,其中主要的 SOC 分别为“呼吸、胸腔和纵膈疾病”(87 例,占 40.66%)、“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43 例,占 20.00%)和“实验室指标异常”(46 例,占 21.40%,均与肝功能损害有关);信号强度检测显示,强警戒信号有 13 个(其中与肝功能损害有关的有 5 个,与呼吸功能异常相关的有 4 个),中度警戒信号有 11 个。结论:基于 FAERS 的数据提示,齐留通的用药风险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和呼吸系统异常,临床在进行相关治疗时应加强监护,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经验交流
    廉英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合理用药管理对抗菌药物使用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曹县人民医院的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实行合理用药管理干预前的出院患者设为干预前组,将 2020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实行合理用药管理干预后的出院患者设为干预后组;采集 2 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如品种、规格、金额、用量等),并就其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点评,分析合理用药管理对抗菌药物使用状况的影响。结果:干预后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构成比为 78.00% 低于干预前组为 89.96%(P<0.05),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构成比低于干预前组(P<0.05);抗菌药物的联用情况显示,2 组患者使用 1、2 和 3 种抗菌药物的构成比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的使用金额排名前 3 位的抗菌药物均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排名前 2 位的抗菌药物均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干预后组患者的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金额构成比、DDDs 值高于干预前组,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其他 β-内酰胺类、硝基咪唑类、抗真菌类、其他类的使用金额及其构成比、DDDs 值低于干预前组;干预后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低于干预前组(P<0.05)。结论:药剂科合理用药管理可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经验交流
    胡亮, 李招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特征,为临床 COPD 患者的肺部真菌感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赣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113 例 COP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调查问卷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抗菌药物滥用、激素长期应用史、机械通气信息,分析 COPD 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统计感染患者标本检出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结果:113 例 COPD 患者中,发生肺部真菌感染 11 例(9.73%);年龄≥60 岁、合并糖尿病、存在抗菌药物滥用、存在机械通气是 COPD 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11 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 18 株真菌,其中白假丝酵母 8 株(占 44.44%),热带假丝酵母 4 株(占 22.22%);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检出主要真菌白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 B 的耐药率为0.00%。结论:年龄≥60 岁、合并糖尿病、存在抗菌药物滥用、存在机械通气是 COPD 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患者标本检出的主要真菌为白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临床应结合危险因素进行科学防控,针对已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给予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以提高感染的防控和治疗效果。
  • 经验交流
    杨情远, 刘江龙, 王晓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病原学特征,为临床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5 月—2022 年 5 月吉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66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患者检出病原菌的分布情况。结果:纳入研究的 66 例患者中,并发胰腺感染的 25 例,感染率为37.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胰腺炎患者继发胰腺感染与C 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机械通气时间、静脉留置导管时间、胃肠功能障碍时间、禁食时间、WBC 计数,以及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全身炎症反应、心血管并发症与否有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入院 WBC 计数、禁食时间≥15 d、长时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和胃肠功能障碍是其并发胰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25 例感染患者标本分离出病原菌 29 株,其中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构成比高于其他菌株。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继发胰腺感染的潜在可能性较高,根据危险因素和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和抗菌药物,可减少或预防感染的发生。
  • 经验交流
    曹承东, 肖德权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为乳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9 月—2022 年 8 月医院收治的 148 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和切口分泌物病原菌培养结果,并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48 例乳腺癌患者中共有 17 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占 11.49%),经培养分离出病原菌 25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15 株(占 60.00%)、革兰阳性菌 9 株(占 36.00%)、真菌 1 株(占 4.00%);患者的年龄、是否接受根治术、手术时间、临床分期、术后引流时间、白蛋白水平、是否接受辅助化疗、是否合并糖尿病与其是否发生切口感染相关(P<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OR=3.204)、接受根治术(OR=4.171)、手术时间≥3 h(OR=2.709)、临床分期≥Ⅲ 期(OR=3.892)、术后引流时间≥10 d(OR=5.815)、白蛋白水平<35 g/L(OR=3.027)、接受辅助化疗(OR=1.613)、合并糖尿病(OR=4.112)是影响乳腺癌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切口感染主要由革兰阴性菌导致,年龄≥60 岁、接受根治术、手术时间≥3 h、临床分期≥Ⅲ 期、术后引流时间≥10 d、白蛋白水平<35 g/L、接受辅助化疗、合并糖尿病均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 经验交流
    陈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重症肺炎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infection,MDRO)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为临床 MDRO 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2022 年 8 月铅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80 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微生物检查结果等信息,分析重症肺炎患者发生 MDRO 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结果:80 例重症肺炎患者中发生 MDRO 感染的有 47 例,感染发生率为 58.75%;47 例并发 MDRO 感染患者标本中共检出 52 株 MDRO 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30 株(占57.69%,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占比为最高)、革兰阳性菌 12 株(占 23.0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2 株(占 3.8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置尿管、入住 ICU、有创机械通气是重症肺炎患者发生 MDRO 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DRO 感染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发生率很高,其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MDRO 感染的发生与留置尿管、入住 ICU、有创机械通气密切相关,临床应加强对高风险患者的监测和护理,以避免或减少MDRO 感染的发生。
  • 耐药监测
  • 耐药监测
    陈晨, 刘雪, 戚晓红, 宋文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 2017 年—2021 年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微生物室收到的 6 903 份住院患者送检的培养标本作为研究资料,对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 5 年间其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情况。结果:5 年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出 9 968 株病原菌,其中最多的是肺炎克雷伯菌(占 15.41%),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占 12.12%)、铜绿假单胞菌(占 11.59%)和鲍曼不动杆菌(占 10.38%);5 年间所检出鲍曼不动杆菌最多的前 3 位科室为呼吸内科(占 29.18%)、 ICU(占 28.89%)和神经外科(占 17.39%);5 年间所检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出自于痰液(占 88.02%),但在中段尿、分泌物、血液,腹水等标本也有少量检出;5 年间所检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出自于痰液(占 88.02%),但在中段尿、分泌物、血液,腹水等标本也有少量检出;5 年间检出的 1 03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来自男性的有 763 株(占 73.72%),而来自女性的仅为 272 株(占 26.28%)。在年龄分布方面,70 岁以上人群的检出最多(占 56.33%),其次为 >60~70 岁人群(占 22.03%)和 >50~60 岁人群(占 11.11%);5 年间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钠的耐药率由 69.23% 降至 64.44%;对第 3、4 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稍有增高;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64.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51.70%,对多黏菌素 B 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4.90%);5 年间共检出 737 株碳青霉烯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总检出率为71.21%),其中 2019 年、2021 年和 2018 年的碳青霉烯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最高,其检出率分别为 75.27%、71.75% 和 71.3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耐药情况较为严峻,需引起重视,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院感管理措施。
  • 耐药监测
    黄家欣, 陈建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烧伤整形外科烧伤感染患者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烧伤感染患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4 月—2021 年 4 月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 109 例烧伤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标本(创面分泌物、血液、痰液等)的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患者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结果:109 例烧伤感染患者各标本中培养、分离出 223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40 株(占 62.78%,位列前 3 的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 78 株(占 34.98%,位列前 3 的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和真菌 5 株(占 2.24%);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较低(<10.00%),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亦较低(<2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极低(<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莫西沙星的耐药率较低(≤20.0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各不相同;白假丝酵母对制霉菌素、伊曲康唑和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均为 0.00%。结论:烧伤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其对抗菌药物普遍呈现多重耐药,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治疗,以有效控制其感染,确保其疗效。
  • 耐药监测
    严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学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2022 年 3 月呼吸科收治的 394 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各标本(痰液、分泌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血液、尿液等)中病原菌检测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主要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特点。结果:394 例呼吸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 59 例,其感染率为 14.97%;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82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47 株(占 57.32%,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7 株(占 32.9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以及真菌 8 株(占 9.76%,以假丝酵母为主);病原菌主要来自痰液(占 78.05%)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占 8.54%);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曲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低(<20.00%);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氨曲南的耐药率较低(<2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噁唑、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20.00%)。结论:呼吸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是引发呼吸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且不同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应依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治疗,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其疗效。
  • 耐药监测
    邹喜生, 刘祖才, 邹飞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为该类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3 月新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86 例开颅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痰液标本送检,开展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主要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情况。结果:86 例患者共检出 98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53 株(占 54.08%,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 38 株(占 38.78%,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真菌 7 株(占 7.14%,均为白假丝酵母);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均>50.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 0.00%,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等耐药程度不一;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青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高(均>50.00%),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 0.00%,对莫西沙星、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不一。结论:革兰阴性菌为开颅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整体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临床需依据药敏试验选药,以增强抗感染治疗效果。
  • 耐药监测
    李金锋, 王庆春, 肖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医院烧伤科患者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该类患者的感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6 月—2022 年 6 月信丰县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 123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创面分泌物、血液等标本行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患者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以及主要革兰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结果:123 例烧伤科患者标本中共检出 112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64 株(占 57.14%,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44 株(占 39.2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 4 株(占 3.57%);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复方磺胺甲噁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替坦的耐药率较高(>60.00%),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 0.00%;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 G、复方磺胺甲噁唑、苯唑西林、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60.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 0.00%。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基层医院烧伤科患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主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按药敏试验结果规范选用抗菌药物。
  • 耐药监测
    黄英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的感染特征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 CRE 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5 月—2022 年 10 月临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88 例 CRE 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科室分布、标本类型和微生物检查结果等信息,分析 CRE 的感染特征及其耐药情况。结果:88 株 CRE 中主要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41 株,占 46.59%)、大肠埃希菌(24 株,占 27.27%)、阴沟肠杆菌(13 株,占 14.77%);88 株 CRE 主要来自于痰液(56 株,占 63.64%),其次为尿液(15 株,占 17.05%)和胆汁(9 株,占 10.23%);88 株 CRE 主要来自 ICU(54 株,占 61.36%),其次为神经外科(14 株,占 15.91%)和呼吸内科(11 株,占 12.50%);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厄他培南、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75.00%),对替加环素、头孢替坦、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较低(<15.00%)。结论:医院 CRE 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布于 ICU,多在痰液中检出,且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存在较高的耐药率,对少数抗菌药物如美罗培南、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较低,临床医师用药前应参考病原菌分布与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疗效好的药物进行治疗。
  • 谢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外科手术患者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手术患者的感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5 月—2022 年 5 月会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245 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其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收集切口感染患者的切口分泌物行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探究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结果:245 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68 例(占 27.76%)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切口分泌物中共分离出 79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46 株(占 58.23%,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30 株(占 37.97%,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 3 株(占 3.80%);切口感染患者标本中的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 0.00%;切口感染患者标本中的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 G、红霉素、四环素、莫西沙星、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对利福平的耐药率为 0.00%。结论:医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其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主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 其他论著
  • 其他论著
    宋晓英, 许力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改进公立精神专科医院门诊投诉工作的现状、原因和相关对策,为实现公立精神专科医院可持续发展、给精神卫生服务提供优质和满意的医疗保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苏州市广济医院受理的各类投诉事件,对投诉业务量、投诉处理途径、投诉对象、投诉内容和投诉处理结果等方面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剔除疫情相关投诉后剩余的 427 件投诉中,投诉对象主要涉及临床医生 251 件(占 58.78%)、护理人员 84 件(占 19.67%)和窗口工作人员 71 件(占 16.63%),投诉内容主要涉及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 178 件(占 41.69%)、服务态度 132 件(30.91%)和流程管理 69 件(占 16.16%)。结论:通过采取健全投诉管理制度、规范投诉处理流程、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提升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沟通技巧和建立投诉工作的监测和评估机制等措施来提升就诊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投诉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