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
王炜榕, 陈榕
目的:分析医院 2019—2023 年所上报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 775 份 ADRs 报告作为研究资料,采集 ADRs 的报告类型、患儿的年龄和性别,以及 ADRs 所涉药物的种类和给药途径等信息,分析所上报 ADRs 的临床特点。结果:2019—2023 年,医院上报的 ADRs 数量逐年增多,其报告类型主要为“一般的”(630 例,占 81.29%),其次为“严重的”(88 例,占 9.23%);775 例 ADRs 报告中,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435 例 vs 340 例),年龄上以≤3 岁者为主(289 例,占 37.29%),其次为>3~6 岁(174 例,占 22.45%)和>6~9 岁(167 例,占 21.55%);775 例 ADRs 报告涉及的药物中,前 5 位的种类依次为抗菌药物(315 例,占 40.65%)、内分泌系统用药(75 例,占 9.68%)、神经系统用药(72 例,占 9.29%)、抗肿瘤药(71 例,占 9.16%)和呼吸系统用药(64 例,占 8.26%),而前 3 位的品种依次为注射用头孢噻肟钠(63 例,占 8.13%)、奥卡西平片(43 例,占 5.55%)和注射用头孢唑肟钠(41 例,占 5.29%);所涉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416 例,占 53.68%),其次为口服(253 例,占 32.65%);775 例 ADRs 主要累及的是皮肤及其附件(357 例,占 46.06%),其次为消化系统(179 例,占 23.10%)。结论:医院低龄患儿为发生 ADRs 的主要群体,而所涉药物主要为抗菌药物和静脉给药药物,对此临床应加强对重点群体和重点药物的监护,以保证患儿的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