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与论坛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檗碱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除了抗炎、抗菌、抗病毒、抗高血压、抗缺氧、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外,还具有抗肿瘤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团体对小檗碱在抗胰腺癌领域的作用进行了诸多深入研究,取得不少重要成果。因此,该文主要就小檗碱的抗胰腺癌作用及其药理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做了分析。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王银辉, 张小丽, 范炜斌, 杨利婷, 林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的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为临床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的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 ACQUITY UPLC BEH C18 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10 mmol/L 乙酸铵(A)-100% 乙腈(B)流动相、0.3 mL/min 流速、正负离子切换多反应监测模式等为条件,建立 LC-MS/MS 的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并检验该测定方法的专属性、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稳定性。结果:头孢他啶和阿维巴坦的保留时间分别为 0.89 min 和 0.46 min,血浆中内源性物质对头孢他啶和阿维巴坦的检测无过多干扰;头孢他啶的线性方程为 y=537.989x+56.449 6(r=0.995 3),其在 0.5~200 μg/mL 浓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表现;阿维巴坦的线性方程为 y=1 788.74x+25.226 9(r=0.998 0),其在 0.05~25 μg/mL 浓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表现;高、中、低浓度的头孢他啶和阿维巴坦样品的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在 15.00% 以内,而其准确度则均在±15.00%之间;而该方法中头孢他啶和阿维巴坦的回收率均在 80.00% 以上;此外,在样品在室温下放置 6 h、在进样盘中放置 24 h、在 4 ℃ 下放置 24 h 和反复冻融(–80 ℃→25 ℃)3 次等情况下,高、中、低浓度的头孢他啶和阿维巴坦样品的测量偏差均在 ±15.00% 之间。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专属性和较大的线性范围,并且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均较好,可以为临床患者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的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
  • 药学监护
  • 药学监护
    龙江美, 刘蕾, 倪茂美, 叶惠平, 钱鑫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戊糖片球菌所致颈部多间隙感染伴胸壁脓肿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为临床戊糖片球菌感染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某患者因“咽部疼痛 6 d,伴咳痰、发热、吞咽困难、张口受限”,至医院急诊就诊,医生检查后考虑为颈部多间隙感染伴胸壁脓肿,随后收入耳鼻喉科;入院第 1 天,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并置引流管排脓,取脓液行微生物培养,同时经验性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奥硝唑;第 5 天,脓液中培养出戊糖片球菌,临床药师查阅资料后建议将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为氨苄西林;第 8 天,患者左侧胸壁仍有肿胀,遂行二次手术,并置引流管排脓;随后的 3 周内,患者脓肿逐渐消失,创面逐渐恢复,且未见渗血及红肿,基本治愈。结论:戊糖片球菌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加之存在较严重的脓肿形成,医生和药师应充分重视,并综合运用内外科手段,以保证治疗的效果。
  • 药学监护
    吴西雅, 尹霏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耶氏肺孢子菌与新型隐球菌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为临床此类免疫抑制患者真菌感染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一肾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因“胸闷气促、纳差 20 余天”来院就诊,临床结合胸部 CT 检查结果,考虑其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入院后,患者血常规、生化常规和血气分析除肌酐水平较高外无明显异常,但 2 d 后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回报阳性,(1,3)-β-D-葡聚糖试验呈阳性,肺泡灌洗液的涂片和六胺银染色均发现隐球菌样真菌孢子和少量耶氏肺孢子菌,并且肺泡灌洗液的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查提示真菌阳性(新型隐球菌、耶氏肺孢子菌),遂确定患者的诊断为新型隐球菌和耶氏肺孢子菌所致真菌性肺炎,随即予以氟康唑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近 1 周后,患者肌酐水平持续升高,为减小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遂决定减小氟康唑的剂量和减少复方磺胺甲噁唑的用药频次;又 18 d 后,考虑患者胸闷气促症状明显好转,且肌酐水平较前明显降低,遂准予患者出院;3 个多月后,患者复查胸部 CT 显示,病灶明显吸收或好转。结论:临床上肺部混合真菌感染较为少见,并且对于免疫低下患者稍有不慎更是极为凶险,故完善检查以及早明确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是极为重要的。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黄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与氟比洛芬酯联用致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生过程、处置措施和可能原因,为临床万古霉素和氟比洛芬酯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1 住院期间进行了心胸外科手术,术后予氟比洛芬酯镇痛,其间患者肾功能指标未见异常,后因伤口感染,予万古霉素治疗;第 2 天,患者出现少尿,以及肌酐、尿素氮、尿素水平明显升高,考虑为急性肾损伤;上述临床表现在之后的 2 d 呈进行性加重,临床遂决定停用万古霉素和氟比洛芬酯,并进行对症治疗,之后患者的尿量和肾功能指标逐渐好转至正常;诺氏评估量表显示,该患者急性肾损伤与万古霉素的关联性为“很可能”,而与氟比洛芬酯的关联性为“可能”。患者-2 膝关节置换术 1 年半后,其膝关节和小腿出现红、肿、痛症状,临床考虑为感染所致,遂予万古霉素抗感染,氟比洛芬酯镇痛;第 6 天起,患者肌酐水平呈进行性升高,之后尿素氮水平也出现异常,考虑为急性肾损伤;第 17 天,临床决定停用万古霉素和氟比洛芬酯,并对症治疗,之后肌酐水平逐渐下降;诺氏评估量表显示,该患者急性肾损伤与万古霉素和氟比洛芬酯的关联性均为“可能”。结论:万古霉素与氟比洛芬酯均有可能引发急性肾损伤,二者联用,甚至叠加其他危险因素,则可能加大风险发生的可能,为此临床在使用或者联用有肾毒性药物时应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以减小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 药物不良反应
    涂上卿, 张鎏, 张嵩, 汤博文, 傅品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抗结核药物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医院收治的 897 例进行抗结核治疗的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 ADRs 的发生情况,并采集患者的年龄,以及 ADRs 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等信息,以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 ADRs 的临床特点。结果:897 例结核病患者中发生抗结核药物相关 ADRs 的有 378 例,ADRs 发生率为 42.14%;378 例 ADRs 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60 岁(192 例,占 50.79%),其次为>40~60 岁(90 例,占 23.81%)和>18~40 岁(81 例,占 21.43%);抗结核药物所致 ADRs 的发生时间以用药后的>15~30 d居多(123 例,占 32.54%),其次为用药后的≤15 d(78 例,占 20.63%)和>45~60 d(76 例,占 20.11%);抗结核药物所致的 ADRs 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伤(141 例,占 37.30%)、胃肠道反应(90 例,占 23.81%)和泌尿系统异常(69 例,占 18.25%);抗结核药物所致 ADRs 的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287 例,占 75.93%),重度的仅 6 例(占 1.59%)。结论:医院抗结核药物相关 ADRs 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人群以中老年为主,其症状表现多较为轻微,对此临床仍应高度重视,做好患者的用药监测,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物不良反应
    王婉婷, 赵琳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所上报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2 年 1—12 月徐州仁慈医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 596 例 ADRs 报告作为研究资料,采集 ADRs 报告的报告类型、报告人员职业,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所用药物的种类、剂型及其给药途径,以及 ADRs 的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最终转归等信息,分析医院所上报 ADRs 的临床特点。结果:596 例 ADRs 报告的上报人员主要为医生(298 例,占 50.00%)和护士(256 例,占 42.95%);关联性评价结果显示,“可能”的有 583 例(占 97.82%),而“很可能”和“可能无关”的分布仅 12 例和 1 例;596 例 ADRs 报告的报告类型主要为“一般”(525 例,占 88.09%),其次为“新的”(59 例,占 9.90%),还有 12 例(占 2.01%)为“严重”;596 例 ADRs 报告中,涉及前 3 位的药物种类依次为抗菌药物(178 例,占 29.87%)、心脑血管用药(110 例,占 18.46%)和泌尿系统用药(68 例,占 11.41%),而在抗菌药物中又以 β-内酰胺类(66 例,占 37.08%)和林可酰胺类(47 例,占 26.40%)发生的 ADRs 为最多;596 例 ADRs 报告中,药物的剂型主要为注射剂(510 例,占 85.57%),而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448 例,占 75.17%);596 例 ADRs 累及皮肤及其附属器的例数最多(244 例,占 40.94%),其次是消化系统(166 例,占 27.85%);经过处置,596 例 ADRs 患者中,好转的有 470 例,痊愈的有 123 例。结论:通过优化制度流程,医院的 ADRs 上报量和医生、护士的上报比例明显提高,此次医院所上报的 ADRs 主要由抗菌药物、心脑血管用药和泌尿系统用药引起,其中绝大多数并不严重,并且处置后绝大多数均好转或痊愈,但临床仍应做好患者用药后的 ADRs 监测,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李卫卫, 胡涵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实施抗感染药学会诊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老年患者持续改善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选取 2021 年 12 月—2023 年 12 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实施了抗感染药学会诊的 3 328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肝肾功能、感染部位、科室分布、会诊原因、会诊意见采纳情况、病情转归、患者满意度等信息,分析其中老年患者的相关临床特点。结果:临床3 328 例接受抗感染药学会诊的患者中,老年患者有 1 433 例(占 43.06%);1 433 例老年患者中,年龄主要集中于>60~80 岁(1 217 例,占 84.93%),绝大多数患者(1 350 例,占 94.21%)存在 3 种以上基础疾病,多数患者(1 008 例,占 70.34%)为多部位感染,此外多数患者(964 例,占 67.27%)在药学会诊前进行了微生物检查;1 433 例老年患者分布在 28 个临床科室,其中前 5 位的依次为重症医学科(434 例,占 30.29%)、肿瘤科(155 例,占 10.82%)、肾病风湿免疫科(100 例,占 6.98%)、骨外科(76 例,占 5.30%)和血液科(72 例,占 5.02%);老年患者会诊的原因主要为“抗感染方案效果欠佳”(1 123 例,占 78.37%);会诊结束后,绝大多数患者完全执行了会诊意见(1 405 例,占 98.05%),并且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好转(1 210 例,占 86.12%);抽样调查显示,医生对临床药师药学会诊的总体满意度高达 99.33%。结论:临床药师对老年患者开展抗感染药学会诊,不仅切实帮助患者获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还收获了临床医生的认可与肯定,也是彰显了临床药师的专业能力和价值。
  • 经验交流
    秦楠, 张美, 郑爽, 沈海娟, 李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 2023 年门急诊处方的合理用药点评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 2023 年 1—12 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 15 060 张门急诊处方作为研究资料,采集处方中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以及药物的种类、剂型、用法、用量等信息,依据相关指南、共识、药品说明书等资料对处方进行合理用药点评,分析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和科室分布。结果:处方点评结果显示,15 060 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有 146 张,不合理发生率为 0.97%;此外,全年门诊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7.00%,而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为65.73%;146 张不合理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为“用法用量不适宜”(62 张,占 42.47%)和“适应证不适宜”(37 张,占 25.34%),次要原因为“医师签名盖章不规范”(20 张,占 13.70%);146 张不合理处方基本涉及医院所有门急诊科室,而不合理率最高的前 3 个科室依次为普外科、消化内科和放疗科,其不合理发生率依次为 1.75%、1.60% 和 1.60%。结论:医院 2023 年门急诊的用药情况整体较为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大检查和培训的力度,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 经验交流
    郭轶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用药状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 2023 年 7—12 月遂川县人民医院门急诊的抗菌药物处方 2 700 张(450 张/月)作为研究资料,采集处方中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就诊科室,以及所用药物的种类、数量、用法用量等信息,依据相关权威资料对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用药点评,分析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的用药状况。结果:2 700 张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涉及的药物种类主要为头孢菌素类 865 张(32.04%)、青霉素类 711 张(26.33%)和喹诺酮类 533 张(19.74%);处方点评结果显示,2 700 张抗菌药物处方中有不合理处方 246 张,不合理率为 9.11%;246 张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中,门诊处方明显多于急诊处方(223 张 vs 23 张),并且不合理处方主要来自内科(153 张),而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为“用法用量不合理”(162 张,占 65.85%)。结论:医院门急诊所用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为主,抗菌药物的使用整体较为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临床应对重点问题和重点科室加强监督、管理和培训,以提高其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
  • 经验交流
    干梦洁, 邹金花, 黄玉宇, 金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借助帕累托图,分析医院门诊药房用药咨询服务的主要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医院药学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2 年 7—12 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门诊药房开展的 153 例患者的用药咨询服务记录作为研究资料,采集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咨询者身份、咨询途径、咨询内容、所涉药物等信息,利用帕累托图分析用药咨询服务的主要特点。结果:153 例次用药咨询服务中,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患者(86 例 vs 67 例),而患者年龄主要为>45 岁的中老年(101 例,占 66.01%);咨询者主要为患者及其家属(119 例,占 77.78%),咨询方式主要为现场咨询(83 例,占 54.25%),其次为电话咨询(36 例,占 23.53%)和微信咨询(36 例,占 23.53%);153 例患者的用药咨询共涉及 162 条具体内容,其大致可分为 12 类;经帕累托图分析,门诊药房用药咨询的主要内容为用法用量、用药注意事项、药物不良反应、药品基本信息、用药疗程、适应证,次要内容为药物选择和联合用药;而162 条用药咨询内容所涉的主要药物类别为呼吸系统用药、心脑血管系统用药、激素及内分泌系统用药、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菌药物,而次要药物类别为消化系统用药和中成药。结论:定期对门诊用药咨询进行分析,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用药咨询的趋势和变化,从而指导药师针对性开展相关服务,进而更好地为患者的用药安全保驾护航。
  • 经验交流
    段滢, 胡明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ce organism,MDRO)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 MDRO 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 2023 年 1—6 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2 035 例感染 5 类 7 种重点监测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诊断、所在科室、基础疾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手术史、抗菌药物使用、“三管”(包括中心静脉置管、导尿管和呼吸机插管)留置等信息,分析 MDRO 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2 035 例感染患者中 MDRO 感染的有 878 例,其中检出率排前 3 的 MDRO 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78 例 MDRO 感染患者中,MDRO 医院感染的有 67 例(发生率为 7.63%),而 ICU 的 MDRO 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科室(13.26% vs 6.17%,P<0.05);MDRO 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有肺部感染(28 例,占 41.79%)、血流感染(16 例,占 23.88%)和尿路感染(16 例,占 23.88%);67 例 MDRO 医院感染患者中,以“三管”留置(45 例,占 67.16%)和高龄(34 例,占 50.75%)为主要特征。结论:医院 5 类 7 种重点监测菌感染患者的 MDRO 检出率较高,而 MDRO 医院感染在 ICU 和“三管”留置、高龄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更高,提示临床应对相关患者加强监测和护理,做好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 经验交流
    潘琴香, 李卫卫, 刘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在优化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前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状况,为下一步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选取 2020 年 1—12 月实施优化管理前医院门诊的 185 789 张处方(设为管理前组),以及 2021 年 1—12 月实施优化管理前医院门诊的 213 570 张处方(设为管理后组)作为研究资料,采集处方中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以及所用药物的种类、名称、用法、用量等信息,并依据相关权威文献对抽取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合理用药点评,分析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管理成效。结果:医院 2021 年门诊总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 2020 年(16.42% vs 17.11%,P<0.05),但 2021 年 3 月、4 月、5 月、6 月和7 月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则高于 2020 年(P<0.05);处方点评结果显示,2021 年门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率明显低于 2020 年(6.00% vs 22.53%,P<0.05)。结论:实施优化管理后,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明显更加规范,并且不合理使用情况明显减少。
  • 经验交流
    马珺, 刘婷, 裴异, 覃娇, 李飘, 文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早期 2 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与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的相关性,为临床糖尿病肾病与肺结核共病(DKD-PTB)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5 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 102 例 2 型 DKD-PTB 患者(设为 DKD-PTB 组)和同期未合并 PTB 的 105 例 DKD 患者(设为 DKD 组)作为研究对象,再根据患者的 UACR 水平不同将其分为 UACR 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分析 DKD 与 DKD-PTB 患者的差异,以及 UACR 水平与 DKD-PTB 的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DKD-PTB 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 C 肽(fasting C-peptide,F-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白蛋白(albumin,ALB)指标水平均低于 DKD 组(P<0.05),而其 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 2 h 血糖(two-hour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hPG)、球蛋白(globulin,GLB)、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餐后 2 h C 肽(two-hour postprandial C-peptide,2h-CP)、UACR 等指标的水平则均明显高于 DKD 组(P<0.05);与 UACR 正常组患者相比,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 DKD-PTB 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将 UACR 水平与相关指标进行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UACR 水平与 BMI、ALB、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F-CP、2h-CP、25(OH)D 等指标水平呈负相关,而与 NEUT%、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FPG、HbA1c 等指标水平呈正相关,与 DKD-PTB 亦呈正相关(r=0.329,P<0.001);有序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HbA1c、血清 25 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eGFR 可影响 DKD 患者 UACR 水平,并且合并 PTB 是影响 DKD 患者 UACR 水平可能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32,95%CI=1.381~5.407,P=0.004)。结论:UACR 水平与 DKD-PTB 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并且受 SBP、HbA1c、25(OH)D、eGFR 等指标的影响,对此临床应加强 DKD 患者的管理和监测,避免或减少 DKD-PTB 的发生。
  • 经验交流
    卢红标, 邱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万载县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万载县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 1 897 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重症情况和病原体种类等信息,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1 897 例患儿中重症手足口病的共有 89 例,重症发生率为 4.69%;89 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年龄主要以<3 岁为主(57 例,占 64.04%),其次为 3~<8 岁(21 例,占 23.60%),而性别上男性略多于女性(49 例 vs 40 例),此外,重症手足口病较多的发生于秋季(44 例,占 49.44%),其次是春季(21 例,占 23.60%);89 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原体主要为肠道病毒 71 型(38 例,占 42.70%)和 A 组柯萨奇病毒 16 型病毒(29 例,占 32.58%)。结论:万载县儿童所患重症手足口在发病年龄、发病季节和病原体类型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特点,相关部门应做好宣教工作,提示群众做好疾病预防工作,而医院则要做好重症患者的接受和救治准备。
  • 经验交流
    肖春芬, 肖耀明, 曾顺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疑似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患儿不同标本的 DNA 检测结果,为临床 CMV 感染的准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于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100 例疑似 CMV 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血液、尿液、痰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进行 DNA 检测,分析患儿不同标本的 CMV-DNA 阳性率和病毒载量。结果:100 例疑似 CMV 感染患儿中,血液标本的 CMV-DNA 阳性率(为 20.00%)明显低于尿液标本和痰液标本(阳性率分别为 42.00% 和 46.0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 CMV-DNA 阳性的标本中,血液、尿液、痰液标本测得的病毒载量分别为 524.69±16.47 copies/mL、575.83±20.35 copies/mL、686.75±23.84 copies/mL,两两比较显示其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血液和尿液标本,痰液标本可以更好地检测出患儿是否发生了 CMV 感染,从而指导临床开展精准化治疗。
  • 经验交流
    黄南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干预措施,为临床 TURP 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2023 年 6 月分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86 例行 TURP 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20)和未感染组(n=66),采集所有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收入状况、家族疾病史、基础疾病、吸烟史、饮酒史、抗菌药物使用、手术时长、前列腺体积等信息,分析 TURP 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URP 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前尿潴留是否行导尿术、术前是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长具有相关性(P<0.05),而年龄≥60 岁、合并糖尿病、术前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前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长是 TURP 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显示,其接受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 0.924,而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正曲线、原始曲线与理想曲线均较相近,并且当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阈值>0.328 时,可获得临床净收益。结论:TURP 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前尿潴留是否行导尿术、术前是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长密切相关,而以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感染的发生,故临床对相关风险患者应加强管控和监护,以减少相关感染的发生。
  • 经验交流
    邵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医院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 CSOM 患者防治真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2 年 9 月—2023 年 10 月都昌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102 例 CSOM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既往病史、抗菌药物和激素的使用、住院时间、CSOM 的发生情况等信息,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 CSOM 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02 例 CSOM 患者中发生真菌感染的有 30 例,感染发生率为 29.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SOM 患者发生真菌感染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和否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是否存在抗菌药物联用、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具有相关性(P<0.05);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 岁、合并糖尿病、存在抗菌药物联用、合并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7 d 是CSOM 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 0.711,95%CI 为 0.595~0.826,预测敏感度为 66.67%,特异度为 69.44%。结论:CSOM 患者发生真菌感染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和否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是否存在抗菌药物联用、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临床应对高风险患者加强管理和监测,以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
  • 经验交流
    许武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医院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影响因素,为临床此类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3 月—2022 年 9 月崇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102 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肝功能水平、微生物检查结果、抗菌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情况、住院时间等信息,分析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影响因素。结果:102 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有 19 例,感染发生率为 18.63%;19 例并发医院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共检出 27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16 株(占 59.26%)、革兰阳性菌10 株(占 37.04%)和真菌 1 株(占 3.7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腹水、肝功能分级、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与否、住院时间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并发医院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OR=2.146)、合并糖尿病(OR=2.518)、合并腹水(OR=2.854)、肝功能分级为 C 级(OR=3.279)、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OR=3.421)、有侵入性操作(OR=2.984)、住院时间≥2 周(OR=2.402)是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医院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风险较高,而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腹水、肝功能分级水平、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有无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临床对于风险患者应加强监测和管理,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 经验交流
    骆子安, 詹求通, 雷江强, 熊宇韬, 戴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医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3 月—2023 年 2 月安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172 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继发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26 例)和未感染组(146 例),采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身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骨折类型、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时长、卧床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等信息,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继发肺部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有无吸烟史、术前 VAS 评分、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心功能不全、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长、卧床时间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 岁、存在既往吸烟史、术前 VAS 评分>5 分、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长≥1.5 h、卧床时间≥21 d 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医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继发肺部感染与其年龄、既往吸烟史、术前 VAS 评分、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长、卧床时间存在密切关系,临床对有相关风险的患者应积极给予干预措施,以减少患者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的发生。
  • 经验交流
    余长章, 邱春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脊柱手术患者并发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为临床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2022 年 10 月兴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102 例脊柱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和病原菌分布特点,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并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02 例脊柱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有18 例,感染发生率为 17.65%;18 例并发切口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共检出 29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 18 株(占 62.07%)、革兰阴性菌 11 株(占 37.9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脊柱手术患者并发切口感染与其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类型、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有无内固定、有无脑脊液漏相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OR=1.882)、合并糖尿病(OR=2.941)、手术类型为开放性手术(OR=3.347)、手术时长≥3 h(OR=3.179)、术中出血量≥300 mL(OR=2.513)、有内固定(OR=2.784)、有脑脊液漏(OR=3.592)是脊柱手术患者并发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医院脊柱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较高,其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此外,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类型、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有无内固定、有无脑脊液漏有着密切关系,临床应加强对高风险患者的管理,以尽量避免感染的发生。
  • 经验交流
    邓燕珍, 李薛慧, 胡婷, 吴晓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医院乳腺外科肿瘤患者长期使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RI)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为临床长期留置 PICC 患者预防 CRI 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医院收治的 353 例长期使用 PICC 的乳腺外科肿瘤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 CRI 的发生情况,采集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化疗次数、PICC 留置时间、导管穿刺次数、敷贴更换频率等信息,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长期使用 PICC 发生 CRI 的影响因素。结果:353 例乳腺外科肿瘤患者中发生 CRI 的有 15 例,感染发生率为 4.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外科肿瘤患者长期使用 PICC 发生 CRI 与患者年龄、敷贴更换频率、化疗次数、置管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导管移动与否、免疫功能相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年龄>40 岁(OR=1.497)、敷贴更换频率>7 d/次(OR=1.305)、化疗次数≥5 次(OR=2.211)、置管时间≥4 个月(OR=1.921)、合并糖尿病(OR=3.054)、导管有移动(OR=2.754)、免疫功能不正常(OR=2.765)是乳腺外科肿瘤患者长期使用 PICC 发生 CRI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外科肿瘤患者长期使用 PICC 发生 CRI 与患者年龄、敷贴更换频率、化疗次数、置管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导管移动与否、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虽然 CRI 的发生率整体并不是很高,但其对肿瘤患者的抗肿瘤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影响,临床应充分重视,并对风险患者加强管理,以减少 CRI 的发生。
  • 耐药监测
  • 耐药监测
    王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胸腰椎骨折患者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类似术后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2 月—2023 年 2 月都昌县中医院收治的 74 例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切口感染部位的分泌物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74 例并发切口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共检出 97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50 株(占 51.55%,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39 株(占 40.21%,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8株(占 8.25%);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50.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 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苯唑西林、青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较高(>60.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 0.00%。结论:医院胸腰椎骨折患者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总体耐药率偏高,临床需加以重视,并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 耐药监测
    谢燕, 钟素梅, 尹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8 月—2022 年 10 月赣南医学院附属兴国医院收治的 226 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并发医院感染患者所检出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情况。结果:226 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有 92 例,发生率为 40.71%;92 例并发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共检出 136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82 株(占 60.29%,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 43 株(占 31.62%,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和真菌 11 株(占 8.09%);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四环素、环丙沙星、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均>50.00%),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利福平、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较低(均<50.00%),对亚胺培南、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 0.00%;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 G、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等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均>50.00%),对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低(均<50.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 0.00%。结论: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有较高的医院感染发生风险,其中革兰阴性菌是主要致病菌,且存在较高的耐药率,临床须严格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以提高用药的合理性。
  • 耐药监测
    李斐, 谢婷, 彭泉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疑似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生殖道分泌物标本中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和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 2021 年 1 月—2023 年 2 月赣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118 例疑似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生殖道分泌物标本中 Mh 和 Uu 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结果:118 例疑似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支原体阳性的有 60 例(阳性率为 50.85%),其中以 Uu 单阳性(30 例,占 50.00%)和Uu+Mh 混合阳性(22 例,占 36.67%)为主;60 例支原体感染患者中,>30~40 岁的患者最多(25 例,占 41.67%),其次为>40~50 岁患者(15 例,占 25.00%)和 20~30 岁患者(13 例,占 21.67%);药敏结果显示,Uu 对环丙沙星、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 >50.00%),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的耐药率为 0.00%,Mh 对红霉素耐药率为100.00%,对氧氟沙星、乙酰螺旋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均>60.00%),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的耐药率为 0.00%;Mh+Uu 对红霉素耐药率为 100.00%,对乙酰螺旋霉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80.00%,对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耐药率均为0.00%。结论:女性生殖道感染发生率较高,Uu 感染率最高,主要集中在>30~40 岁,对环丙沙星、红霉素等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首选高敏感的药物,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耐药监测
    张燕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和比较医院不同性别成年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患者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不同 UTI 群体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6 月—2021 年 10 月赣州市立医院收治的 86 例(男 41 例,女 45 例)成年 UT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尿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不同性别 UTI 患者尿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结果:41 例成年男性 UTI 患者尿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46 株,主要为革兰阴性菌(32 株,占 69.57%),这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16 株,占 34.78%)和肺炎克雷伯菌(6 株,占 13.04%)居多;45 例成年女性 UTI 患者尿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52 株,主要为革兰阴性菌(32 株,占 69.57%),这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27 株,占 46.15%)和肺炎克雷伯菌(7 株,占 13.46%)居多;药敏结果显示,不同性别 UTI 患者尿标本中所检出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替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较低(<15.00%);而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则相对较高,并且男性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女性;不同性别 UTI 患者尿标本中所检出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替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较低(<15.00%);而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则相对较高,并且男性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不同性别成年 UTI 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不同性别患者所检出病原菌的耐药特点整体较为相似。
  • 耐药监测
    李占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此类患者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1月—2023 年 12 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98 例化疗期间并发肺部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98 例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115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84 株(占 73.04%,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 28 株(占 24.3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真菌 3 株(占 2.61%);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四环素、头孢吡肟、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较低(<30.0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30.00%),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耐药率较低(<30.00%),三者对其他抗菌药物则均有不同程度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四环素、替加环素、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30.00%),表皮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利奈唑胺、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四环素、替加环素、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30.00%),二者对其他所试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医院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不同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较大,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