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与论坛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檗碱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除了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腹泻、抗高血压、抗缺氧、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外,还具有抗肿瘤作用。既往已有小檗碱抗胃癌、结直肠癌、皮肤癌、胰腺癌等的相关报道,该文主要就小檗碱抗食管癌和肉瘤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做了相关点评和分析。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王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清肝合剂的提取工艺,为清肝合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清肝合剂提取工艺中的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和加水量进行考察,并以干浸膏得率、黄芩苷转移率和工艺综合成本作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工艺路线并进行验证。结果: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发现,煎煮次数为 3 次、煎煮时间为 1 h、加水量为 8 倍是清肝合剂提取工艺的最优路线,此时干浸膏得率(33.56%)、黄芩苷转移率(80.05%)和工艺综合成本均较为理想,并且工艺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也较好。结论: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得到的清肝合剂提取工艺路线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可用于清肝合剂的生产。
  • 药学监护
  • 药学监护
    顾融融, 罗佳, 范小飞, 王金丽, 陈伯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 1 例肠球菌所致颅内感染患者继发广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所致肺部感染的抗感染治疗过程,为临床类似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因摔伤头部致头痛头晕 1 月有余且未见好转而入院治疗,考虑患者近 2 周有发热,且脑脊液中蛋白质和氯化物均有异常,认为存在颅内感染,遂先经验性予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之后,MRI 检查提示患者存在硬膜下脓肿可能,PMseq-DNA 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提示铅黄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于是行硬膜下脓肿引流术和颅骨去骨瓣减压术,术中可见大量黄白色脓液和脑皮层表面广泛脓苔覆盖,于是将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为利奈唑胺+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 10 d 后,患者体温下降明显,且脑脊液培养多次均为阴性;但又 1 周后,患者胸部 CT 检查提示两肺渗出性改变较前进展,并且痰培养检出广泛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遂停用美罗培南,改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奥硝唑;治疗 7 d 后,患者感染指标较强明显好转,又降阶梯使用美罗培南,但延长输注时间,以巩固抗感染疗效。结论:颅内感染这类严重感染的患者,有不少容易发生继发性肺部感染,临床药师应积极配合医生,加强相关监测,并及时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以促进患者的预后改善。
  • 药学监护
    龙江华, 吴玥婷, 肖娟, 钱鑫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 1 例山羊葡萄球菌所致心包炎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为临床类似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方法与结果:患者因“反复活动后胸闷、气促 3 余年”于入院,入院后心脏彩超提示存在大量心包积液,并于第 3 天予左氧氟沙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患者心包积液的微生物培养始终为阴性,但宏基因二代测序结果 2 次回报山羊葡萄球菌,结合患者有骆驼奶饮用史,临床药师考虑山羊葡萄球菌为心包炎可能性较大,遂将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为利奈唑胺(0.6 g,q12h,静脉滴注);5 d 后,患者症状明显好像,遂将利奈唑胺改为口服序贯;后续随访显示,患者恢复良好,近 1 年内未再有入院记录。结论:山羊葡萄球菌作为引起心包炎的致病菌既往几乎未见报道,对此临床应充分利用现有检测技术,并综合患者的症状和既往史,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时积极开展针对性治疗,以保障患者尽快康复。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郑爽, 唐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1 例克唑替尼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肝损伤与腹泻的临床诊疗过程,为临床克唑替尼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该患者因患 NSCLC 而开展化疗,其间在使用克唑替尼 15 d 后患者出现乏力、恶心等症状,并且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显著异常;临床药师在考察患者的病史和用药史后,认为此次肝损伤可能与克唑替尼有关,遂建议医生停用克唑替尼并予以保肝治疗,医生采纳了,1 周后患者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之后,患者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复用克唑替尼,虽未在出现肝功能异常,但 2 个月后出现腹泻症状,临床药师认为仍可能与克唑替尼有关,遂建议改用洛拉替尼,医生采纳了,3 d 后患者腹泻症状完全缓解。结论:对于使用克唑替尼这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的抗肿瘤药物的患者,临床医生与药师应做好相关监测和用药安全提醒,以早发现、早处置,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物不良反应
    王书波, 董洪亮, 焦婷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伏立康唑静脉给药致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伏立康唑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2022 年焦作市人民医院上报的 87 例伏立康唑静脉给药致 AKI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作为研究资料,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伏立康唑的用法用量和联合用药情况,以及 AKI 的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和转归情况等信息,分析伏立康唑所致 AKI 的临床特点。结果:87 例伏立康唑所致 AKI 患者中,性别上男性明显多于女性(59 例 vs 28 例),年龄上以≥60 岁的老年患者为主(66 例,占 75.86%),而诊断上以肺部感染为主(64 例,占 73.56%),其余也多为以肺部感染为基础的混合感染(22 例,占 25.29%);在伏立康唑的用法用量方面,多数(52 例,占 59.77%)患者采用了首剂量加倍,而维持剂量以“0.2 g,q12h”为主(64 例,占 73.56%);此外,绝大多数(84 例,占 96.55%)患者存在与其他药物联用的情况;按照 KGIGO 分期,大多数患者的 AKI 为 1 期(62 例,占 71.26%);大多数患者的 AKI 发生于使用伏立康唑的 7 d 内(67 例,占 77.01%),而其中发生于用药后 3 d 内的有 34 例(占 39.08%);87 例发生 AKI 的患者中,45 例采取了立即停药处理,其余 42 例未进行停药处理,最终死亡的病例有 18 例。结论:伏立康唑静脉给药所致 AKI 多发生于男性和老年患者中,此外 AKI 存在较高的死亡率,临床应加强用药宣教和监测,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物不良反应
    孙婷, 许霞青, 刘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 2020—2022 年所上报的抗菌药物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 658 例抗菌药物相关 ADRs 报告作为研究资料,采集相关患者的年龄、性别、所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和给药方式,以及 ADRs 的报告类型和转归情况等信息,分析抗菌药物相关 ADRs 的临床特点。结果:658 例抗菌药物相关 ADRs 报告中,性别上男性略多于女性(345 例 vs 313 例),而年龄上以≤10 岁者(135 例,占 20.52%)和>80 岁者(97 例,占 14.74%)较多;658 例抗菌药物相关 ADRs 所涉及的药物种类主要为喹诺酮类(180 例,占 27.36%)、头孢菌素类(142 例,占 21.58%)和青霉素类(103 例,占 15.65%),而所涉具体药物中前 5 位的依次为左氧氟沙星(128 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51 例)、头孢哌酮-舒巴坦钠(48 例)、红霉素(40 例)、阿奇霉素(37 例),而抗菌药物的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给药(600 例,占 91.19%),口服(37 例,占 5.62%)和其他给药方式均较少;抗菌药物相关 ADRs 主要累及患者的皮肤及其附件(299 例,占 45.44%)和消化系统(216 例,占 32.83%);658 例抗菌药物相关 ADRs中,报告类型以“一般”为主(594 例,占 90.27%),而“严重”和“新的”均较少(分别为 26 例和 38 例);经相应处置后,658 例发生 ADRs 患者均痊愈(380 例,占 57.75%)或好转(268 例,占 40.73%),仅 10 例(占 1.52%)因转院或出院后未追踪到而结局不详。结论:抗菌药物引起的 ADRs 多见于儿童和老年患者,主要涉及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居多,多累及皮肤及其附件,临床对相关患者应加强监护和管理,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朱志东, 蔡延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黄连-黄芩-黄柏”(简称“三黄”)治疗细菌性痢疾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为后续的新药开发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TCMSP)获取“三黄”的活性化合物及其潜在作用靶点,再从 GeneCards、CTD、TTD 和 drugbank 等数据库获取细菌性痢疾的疾病靶点,然后确定“三黄”治疗细菌性痢疾的潜在作用靶点,随后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以筛选出核心靶点,进而通过 GO 功能分析和 KEGG 通路富集分析筛选“三黄”治疗细菌性痢疾的生物过程和相关通路,最后通过分子对接处理分析受体与配体间的亲和力。结果:借助 TCMSP,共从“三黄”中筛选出 87 个关键活性成分,而其对应的作用靶点有 228 个,而在相关数据库中获取到细菌性痢疾的疾病靶点共 313 个,通过比较分析得到交集靶点 34 个;通过 PPI 分析,又从 34 个交集靶点中筛选得到 14 个核心靶点;通过 KEGG 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有 14 条治疗细菌性痢疾的重要信号通路;利用 Cytoscape 软件,根据 34 个交集靶点和 14 条重要信号通路,筛选得到度值最大的前 5 个活性成分依次为槲皮素、汉黄芩素、黄芩素、β-谷甾醇、异延胡索单酚碱;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和 环氧合酶2(PTGS2)与槲皮素、汉黄芩素、黄芩素、β-谷甾醇、异延胡索单酚碱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合能<–5 kJ/mol)。结论:槲皮素、汉黄芩素、黄芩素、β-谷甾醇、异延胡索单酚碱可能是“三黄”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潜在活性成分,而 TNF、IL-6 和 PTGS2 可能是其主要作用靶点。
  • 经验交流
    蔡彩敏, 谢根英, 曾国富, 谢素治, 黎碧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住院患者抗感染药学会诊的实践情况,为临床药师药学会诊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2 月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的 77 例开展抗感染药学会诊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所在科室、微生物检查结果、会诊意见及其被采纳情况、治疗结局等资料,分析接受抗感染药学会诊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77 例接受抗感染药学会诊的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50 例 vs 27 例),年龄上以>60 岁的老年患者居多(43 例,占 55.84%);患者主要来自普外二科(26 例,占 33.77%)和泌尿疼痛科(20 例,占 25.97%),其次为心血管科(11 例,占14.29%)和肿瘤血液科(10 例,占 12.99%);77 例患者中微生物检查结果呈阳性的有 46 例,共检出病原菌 46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 22 株、革兰阴性菌 22 株和真菌 2 株;临床药师提出的会诊意见主要集中于“调整抗菌药物品种”(46 例,占 59.74%)和“保持当前抗感染治疗方案”(21 例,占 27.27%);77 例患者中,有 73 例的药学会诊意见被医生采纳,其中患者治疗结局为康复或好转的有 57 例,而结局为病情加重或治疗无效的有 16 例。结论:医院临床药师开展药学会诊,提出个性化的药物治疗建议,受到了临床的欢迎和接受,并且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 经验交流
    范子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行胃肠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情况,为临床胃肠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8 月—2022 年 8 月南阳市中心医院外科收治的 102 例行胃肠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抗菌药物情况,具体包括使用与否、药物品种、给药时机、用药疗程等,分析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特点。结果:102 例胃肠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均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100.00%;102 例胃肠肿瘤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主要有头孢唑林(45 例,占 44.12%)、头孢西丁(43 例,占 42.16%)和奥硝唑(33 例,占 32.35%);胃肠肿瘤患者围术期的预防性抗菌治疗方案主要为单用头孢唑林(35 例,占 34.31%)和单用头孢西丁(27 例,占 26.47%),其次为头孢西丁+奥硝唑(16 例,占 15.69%)和头孢唑林+奥硝唑(10 例,占 9.8%);胃肠肿瘤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主要为术前 0.5~1 h(84 例,占 82.35%),而大多数患者的用药疗程为≤48 h(86 例,占 84.31%)。结论:胃肠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整体上较为合理,但在给药时机和用药疗程方面有部分不合理情况,对此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宣教,以进一步加强临床的合理用药水平。
  • 经验交流
    王陈, 吴琪, 高翔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 Nomogram 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 COPD 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0 月贵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588 例 COP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呼吸道感染将其分为合并呼吸道感染组(n=72)和未合并呼吸道感染组(n=516),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住院次数和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等信息,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 COPD 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通过构建 Nomogram 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效能检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呼吸道感染组患者的吸烟比例、低蛋白血症比例、气管插管比例、1 年内急性加重次数、辅助通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大于或长于未合并呼吸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1.834,P<0.05)、低蛋白血症(OR=2.035,P<0.05)、气管插管(OR=1.621,P<0.05)、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2 次(OR=1.525,P<0.05)、辅助通气时间(OR=1.743,P<0.05)、抗菌药物使用时间(OR=1.803,P<0.05)是 COPD 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 Nomogram 风险预测模型预测 COPD 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的一致性指数为 0.785(95%CI 为 0.674~0.863),而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阈值>0.18,提示 Nomogram 风险预测模型提供临床净收益,且临床净收益均高于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医院 COPD 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与吸烟、低蛋白血症、气管插管、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辅助通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具有密切关系,而基于此构建的 Nomogram 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经验交流
    钟达海, 李勇, 刘满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预测模型,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 MDRO 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1 月瑞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173 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中 MDRO 感染的发生情况,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创或侵入性操作、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合并 MDRO 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173 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发生 MDRO 感染的有 51 例,感染发生率为 29.48%;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合并 MDRO 感染与合并意识障碍与否、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切开与否、留置导尿管与否、是否抗菌药物联用>2 种具有相关性(P<0.05),而合并意识障碍、机械通气时间长、气管插管/切开、留置导尿管、抗菌药物联用>2 种是患者合并 MDRO 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 ROC 曲线发现,基于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所构建的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 0.812,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医院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合并 MDRO 感染与意识障碍、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切开、留置导尿管、抗菌药物联用数量密切相关,临床对高风险患者应加强管理和监护,以减少 MDRO 感染的发生。
  • 经验交流
    丁超, 郑玉, 季崇裕, 徐国新, 陈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表型类型和其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 CPKP 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7 年 11 月 1 日—2021 年 5 月 31 日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不同住院患者分离出的 98 株 CRKP 作为研究资料,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mCIM)、乙二胺四乙酸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eCIM)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仪检测 CRKP 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并通过纳入同时期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分析发生 CRKP 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PCR 检测结果显示,98 株 CRKP 中检出 89 株产 KPC 酶菌株,其中 blaKPC 阳性菌株 87 株、blaNDM 阳性菌株 2 株,未检出 blaVIM 和 blaOXA-48 阳性菌株;mCIM 与 eCIM 联合检测结果显示,98 株 CRKP 中,产 KPC 型丝氨酸酶的有 86 株,产金属 β-内酰胺酶的有 4 株;与 PCR 法相比,单用 mCIM 检测产 KPC 酶 CRKP 的敏感性为 98.88%,特异性为 77.78%,Kappa 值为 0.807(P<0.05);mCIM 和 eCIM 联合检测产 KPC 型丝氨酸酶 CRKP 的敏感性为 97.70%,特异性为 90.91%,Kappa 值为 0.852(P<0.05);mCIM 和 eCIM 联合检测产金属 β-内酰胺酶 CRKP 的敏感性为 100.00%,特异性为 97.92%,Kappa 值为 0.657(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行机械通气和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是发生 CRKP 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 KPC 酶型是医院住院患者所检出的 CRKP 的主要耐药表型,mCIM 与 eCIM 联合检测可以检测出 CRKP 的耐药表型;此外,行机械通气和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是发生 CRKP 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此临床应加强监护和管理,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 经验交流
    刘晶晶, 饶洋, 周峰丽, 刘伟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并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VC-R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 DKD 患者 CVC-RI 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4 年 1 月医院收治的300 例行血液透析的 DK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吸烟史、透析时间、导管留置部位和时间、插管次数、永久性血管通路与否、相关实验室指标等信息,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 DKD 患者并发 CVC-RI 的影响因素。结果:300 例行血液透析的 DKD 患者中并发 CVC-RI 的有 45 例,感染发生率为 15.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行血液透析的 DKD 患者并发 CVC-RI 与年龄、导管留置部位、导管留置时间、有无吸烟史、有无永久性血管通路、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导管留置部位为股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有吸烟史、有永久性血管通路、白蛋白水平低、血红蛋白水平低、空腹血糖水平高、糖化血红蛋白高是行血液透析的 DKD 患者并发 CVC-RI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用 Bootstrap 自助法进行内部验证,得出 C 指数为 0.820,提示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结论:医院行血液透析的 DKD 患者并发 CVC-RI 年龄、导管留置部位、导管留置时间、有无吸烟史、有无永久性血管通路、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紧密相关,临床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加强监护,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 经验交流
    曹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医院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与危险因素,为临床 BPH 换着术后尿路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12 月—2022 年 12 月湖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63 例老年 BPH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采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术前导尿管留置情况、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基础疾病、吸烟史、饮酒史、前列腺质量等信息,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63 例老年 BPH 患者中有 21 例术后发生尿路感染,感染发生率为 33.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 BPH 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与年龄、术前导尿管留置与否、手术时长、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吸烟史、前列腺质量、术前残余尿量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年龄≥70 岁(OR=1.895)、术前留置导尿(OR=1.758)、手术时长≥60 min(OR=2.056)、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OR=2.111)、合并糖尿病(OR=1.718)、有吸烟史(OR=1.865)、术前残余尿量≥160 mL(OR=1.833)是老年 BPH 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 BPH 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风险较高,其与患者的年龄、术前导尿管留置情况、手术时长、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吸烟史、术前残余尿量紧密相关,临床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对加强相关监护和管理,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 经验交流
    邹来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上尿路结石患者行经尿道输尿管镜术并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为临床此类患者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2 月—2023 年 6 月宜黄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130 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术的上尿路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结石大小、手术时长、置导尿管情况、结石残余与否、尿培养结果等信息,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行经尿道输尿管镜术并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30 例行输尿管镜手术的上尿路结石患者中有 32 例发生术后感染,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 24.62%;32 例并发术后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60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42 株(占 70.00%)、革兰阳性菌 18 株(占 30.00%);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行输尿管镜手术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并发术后感染与术后置入导尿管与否、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残余结石存在相关性(P<0.05),而术后置入导尿管、合并糖尿病、有残余结石是行输尿管镜手术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并且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发现,术后置入导尿管、合并糖尿病、残余结石预测上尿路结石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 0.635、0.629、0.619。结论:医院上尿路结石患者行经尿道输尿管镜术后并发术后感染的风险较高,而术后置入导尿管、合并糖尿病、有残余结石与术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对此类高风险患者应加强监护和管理,以减少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
  • 耐药监测
  • 耐药监测
    游建华, 曾海燕, 陈招娣, 宁长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社区获得性腹腔感染(community-acquired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CA-IAI)和医院获得性腹腔感染(hospital-associated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HA-IAI)患者腹腔分泌物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7 月—2024 年 4 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成人 CA-IAI 患者(199 例)和 HA-IAI 患者(71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腹腔分泌物标本(如腹腔的积液、脓液、引流液、胆汁等)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 CA-IAI 和 HA-IAI 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其差异。结果:199 例 CA-IAI 患者的腹腔分泌物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215 株,其中主要为革兰阴性菌(206 株,占 95.81%,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71 例 HA-IAI 患者的腹腔分泌物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82 株,其中主要亦为革兰阴性菌(58 株,占 70.73,%,亦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经比较,CA-IAI 患者的革兰阴性菌检出率明显高于 HA-IAI 患者(P<0.05),而其革兰阳性菌检出率则明显低于 HA-IAI 患者(P<0.05);CA-IAI 患者所检出的 215 株病原菌主要来自急诊外科(170 株,占 79.07%),而HA-IAI 患者所检出的 82 株病原菌则主要来自普外科(31 株,占 37.80%)、肿瘤外科(20 株,占 24.39%)、急诊外科(11 株,占 13.41%)和综合 ICU(10 株,占 12.20%);药敏结果显示,CA-IAI 患者所检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替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明显低于 HA-IAI 患者所检出的大肠埃希菌(P<0.05);CA-IAI 患者所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的耐药率均明显低于 HA-IAI 患者所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P<0.05);CA-IAI 和 HA-IAI 患者所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他啶、氨曲南的耐药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医院成人 CA-IAI 与 HA-IAI 患者的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具体菌种有所不同,此外 CA-IAI 患者所检出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率均低于 HA-IAI 患者,这对不同 IAI 患者的抗感染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耐药监测
    肖秋秋, 熊员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卵巢癌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此类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3 月—2023 年 3 月医院收治的 269 例行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采集并发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致病菌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269 例行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中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有 57 例,感染发生率为 21.19%;57 例术后并发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标本中共检出 69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35 株(占 50.7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菌属)、革兰阳性菌 32 株(占 46.38%,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和表皮葡萄球菌)和真菌 2 株(占 2.90%);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菌属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 0.00%,而对磷霉素、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耐药率较低(<30.00%),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复方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60.00%);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头孢呋辛、氯霉素的耐药率较低(<30.00%),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65.00%)。结论:医院卵巢癌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较高,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是主要的致病菌,这些病原菌的耐药性均较强,对此临床在开展抗感染治疗时应尽量多参考患者的病原学检查结果,以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 耐药监测
    熊厚伸, 唐爱丽, 徐习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细菌性腹泻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6 月奉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60 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60 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共检出 62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49 株(占 79.03%,以沙门菌属、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为主)、革兰阳性菌 13 株(占 20.97%,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显示,沙门菌属、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 0.00%,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亦较低(≤30.00%),而对氨苄西林、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高(≥8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 0.00%,对四环素、克拉霉素、莫西沙星的耐药率亦较低(<30.00%),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80.00%)。结论:细菌性腹泻患儿所检出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多数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在开展抗感染治疗时应尽量病原学检查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 耐药监测
    陆玉林, 涂继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行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学特点,为临床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感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4 月—2023 年 3 月南昌市新建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466 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切口分泌物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466 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有 39 例,感染发生率为 8.37%;39 例并发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切口分泌物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57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28 株(占 49.12%,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26 株(占 45.6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 3 株(占 5.26%);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较低(<20.00%),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60.00%);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较低(<20.00%),表皮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的耐药率也较低(均为 20.00%),此外三者对其他所试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医院当前行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相对较低,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溶血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其普遍有着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在进行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时可酌情参考,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 耐药监测
    叶志元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急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与病原学特征,为临床急性阑尾炎患儿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5 月弋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342 例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并采集感染患儿的切口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儿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342 例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儿术后有 59 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率为 17.25%;59 例并发术后切口感染患儿的切口分泌物标本中共检出 68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34 株(占 50.00%,以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32 株(占 47.0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 2 株(占 2.94%);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厄他培南、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低(<25.00%),而对头孢他啶、氨苄西林、头孢哌酮、阿莫西林、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7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20.00%),对头孢曲松、青霉素 G、苯唑西林、红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60.00%)。结论:医院急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均为常见的病原菌,这些菌的耐药性均较强,临床应持续做好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监测,以指导术后感染的防治工作,进而保证患儿的术后康复。
  • 耐药监测
    宋木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患者腹腔积液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肝硬化合并 SBP 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2 年 3 月—2023 年 3 月会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96 例肝硬化合并 SBP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腹腔积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发生 SBP 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96 例肝硬化合并 SBP 患者腹腔积液标本中共检出 103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53 株(占 51.46%,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较为常见),革兰阳性菌 50 株(占 48.54%,以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较为常见);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苯唑西林、氨曲南、环丙沙星、头孢呋辛的耐药率较高(≥65.00%),对亚胺培南、复方磺胺甲噁唑、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依替米星的耐药率较低(≤20.00%);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 G、红霉素、氨苄西林、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克林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60.00%),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利福平、庆大霉素、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20.00%)。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 SBP 的常见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其普遍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在开展抗感染治疗应尽量根据相关病原学检查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以保证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 耐药监测
    唐晓燕, 张经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外耳道炎患者外耳道分泌物中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外耳道炎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7 月—2023 年 7 月医院收治的 178 例外耳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外耳道分泌物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外耳道分泌物中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情况。结果:178 例外耳道炎患者外耳道标本中共检出 124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 61 株(占 49.1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和粪肠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 57 株(占 45.97%,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合真菌 6 株(占 4.84%);药敏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四环素、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75.00),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 0.00%,对庆大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呋喃妥因、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则相对较低(≤25.00%);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较高(>60.00%),对厄他培南的耐药率为 0.00%,而对妥布霉素、美罗培南、氨曲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则相对较低(<20.00%)。结论:医院外耳道炎患者的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比例相当,且其耐药性均较强,临床应定期开展相关病原学监测,以指导临床更精准的抗感染治疗。
  • 耐药监测
    叶三秀, 赖翠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于都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88 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痰液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儿痰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情况。结果:88 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112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68 株(占 60.71%,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 39 株(占 34.82%,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真菌 5 株(占 4.46%);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较低(<20.00%),而对头孢他啶、头孢唑林、苯唑西林、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80.00%);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仅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均为 0.00%),而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70.00%)。结论:医院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尽量依据相关病原学检查结果,以提高抗感染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