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与论坛
  • 综述与论坛
    潘梓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等作用。但补骨脂也因其肝毒性的副作用,而引起了人们对其用药安全的担忧。该文主要从补骨脂与肝损伤的关系、补骨脂的肝毒性成分、补骨脂的肝毒性特点及其减毒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补骨脂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 药学监护
  • 药学监护
    俞俊如, 陈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 1 例胃间质瘤合并椎体白假丝酵母感染患者抗真菌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为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和伊马替尼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 该患者(男,64 岁)因“腰疼”入院,当前因胃间质瘤而长期使用伊马替尼;门诊胸腰段 MR 检查提示可能存在椎体感染性病变,遂经验性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入院第 5 天,胸椎穿刺液检查回报白假丝酵母,遂改用卡泊芬净治疗;3 d 后,根据药敏结果,将卡泊芬净调整为氟康唑;但又 3 d 后,患者腰背部疼痛加重,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再次升高,医生与药师讨论后,又调整为卡泊芬净;入院第 30 天,行胸椎病灶刮除术;入院第 46 天,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感染指标明显下降,药师会诊后,考虑与伊马替尼的药物相互作用,建议换用氟康唑口服序贯治疗。结论: 对于病因不明的感染患者,临床药师应协助医生及早明确病原菌,以开展针对性治疗,并根据抗感染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还应关注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学监护
    莫玉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1 例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与肺部感染的抗感染治疗药学监护过程,为临床透析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 该患者因“透析过程中出现寒战 1 h”入院治疗,入院检查显示,导管口皮肤红肿,白细胞计数 16.7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93.40%,考虑为导管相关性感染,遂予头孢唑林抗感染治疗;第 2 天,患者 CT 检查提示存在肺部感染,临床药师会诊后,考虑导管相关性感染、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谱和患者的肾功能基础,建议改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结合患者的肌酐清除率,其用法用量宜为“2.25 g,q12h”,医生采纳了;第 5 天,患者血培养回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且其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敏感。结论: 针对血液透析患者所并发的感染,临床在制定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案时应首先考虑相关感染的常见病原菌谱,并结合患者的肝肾功能,待病原学结果明确后再优化调整,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何恋, 蒋文青, 恽渊, 张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莫西沙星致患者 QT 间期延长的发生和处置过程,为临床莫西沙星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 患者(男,76 岁)因咳嗽、咳痰多日且有加重而入院治疗,入院时其胸部 CT、肺部听诊和感染指标提示其存在肺部感染,遂予莫西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第 2 天开始,行心电监测,并提示正常(QT/QTc 388/439 ms);第 3 天,患者诉胸闷,再查心电图,提示QT 间期延长(QT/QTc 467/529 ms);14 d 后,停用莫西沙星;又 2 d 后,患者心电图检查提示正常(QT/QTc 358/421 ms);事后,诺氏评估量表提示莫西沙星与 QT 间期延长的关联性为“很可能”。结论: QT 间期延长是莫西沙星较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在使用莫西沙星时应做好相应的监测,以便风险发生时进行及时的处置,从而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物不良反应
    杨博, 王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文献检索分析盐酸罂粟碱的配伍禁忌情况及其应对策略,为保障临床盐酸罂粟碱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以“罂粟碱”“配伍禁忌”“稳定性”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等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采集文献中所列配伍禁忌药物的相关信息,并探究盐酸罂粟碱与配伍禁忌药物合用时的用药安全策略。结果: 在数据库中共检索到与盐酸罂粟碱配伍禁忌相关的文献 19 篇,共涉及 11 类 27 种药品,其中 20 种进行了实验验证;11 类药物中,主要的药物种类为消化系统用药(6 种)、抗感染药物(5 种)、中药注射剂(4 种)和心血管系统用药(3 种);27 种药品与盐酸罂粟碱配伍后均以出现浑浊、絮状物或沉淀为主要特征,其中明确配伍禁忌与 pH 值相关的药品有 16 种;针对这 27 种药品,应避免盐酸罂粟碱与其合用或续接输注,必须续接输注时应选用合适溶媒进行充分冲管。结论: 盐酸罂粟碱属于强酸弱碱性药物,其稳定性与溶液的 pH 值密切相关,将其与其他药物配伍或续接使用时,务必注意药物的酸碱度,以避免配伍禁忌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物不良反应
    王丹丹, 孟佳佳, 孟萍, 窦志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南通市 2012—2021 年上报的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报告的药物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临床 DILI 的应对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3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南通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系统中的 877 例与 DILI 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报告作为研究资料,采集所涉药物与 DILI 的关联性评价,以及药物的种类分布特点。结果: 877 例 ADRs 报告中,药物与 DILI 的关联性主要为“很可能”(517 例,占 58.95%)和“可能”(349 例,占 39.79%),其余则为“肯定”(11 例,占 1.25%);引发 DILI 的药物主要为抗肿瘤药物(268 例,占 30.56%)、抗感染药物(194 例,占 22.12%)、精神疾病用药(176 例,占 20.07%)和心血管系统用药(133 例,占 15.17%);抗肿瘤药物中主要的品种为微管蛋白抑制剂(94 例)和铂类配合物(46 例),抗感染药物中主要的品种为抗结核药物(105 例)和抗细菌药物(65 例),精神疾病用药中主要的品种为抗精神病药物(169 例),心血管系统用药中主要的品种为降血脂药物(121 例)。结论: 抗肿瘤药物、抗感染药物、精神疾病用药和心血管系统用药是引发 DILI 的主要药物,临床对这几类药物及其中的主要品种应加强用药监测和宣教,以提升对 DILI 的应对水平,从而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赵芳丽, 周晓霞, 陈俊怡, 朱立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沙参麦冬汤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为沙参麦冬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TCMSP)获取沙参麦冬汤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再从 GeneCards、OMIM 等数据库获取病毒性肺炎的相关基因靶点,得到活性成分与病毒性肺炎的共同靶点,然后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筛选出核心靶点,再通过 GO 功能分析和 KEGG 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沙参麦冬汤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生物过程和相关通路,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关键成分与靶点间的亲和力。结果: 从 TCMSP 中共筛选到符合要求的沙参麦冬汤活性成分 124 个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 248 个,在 GeneCards、OMIM 等数据库中获取到病毒性肺炎的相关基因靶点 524 个,二者的交集靶点有 75 个;对 75 个交集靶点进行 PPI 网络分析,得到 34 个核心靶点;GO 功能分析提示,沙参麦冬汤可能是通过调控炎症和细胞活性等而发挥抗病毒性肺炎的效果;而 KEGG 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沙参麦冬汤可能通过糖尿病并发症 AGE-RAGE 信号通路、T 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F-κB 信号通路、IL-17 信号通路、TNF 信号通路、锥虫病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沙参麦冬汤中槲皮苷、山柰酚、β-胡萝卜素、柚皮素、花生四烯酸、豆甾醇 6 种关键成分与病毒性肺炎的关键靶点,即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蛋白激酶 B(protein kinase B,AKT1)、白蛋白(albumin,ALB)、趋化因子配体2(Chemokine (CC-motif) ligand 2,CCL2),均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合能均小于–5 kJ/mol。结论: 槲皮苷、山柰酚、β-胡萝卜素、柚皮素、花生四烯酸、豆甾醇可能是沙参麦冬汤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主要活性成分,而 TNF、IL-6、IL-1β、AKT1、ALB、CCL2 可能是其主要的作用靶点。
  • 经验交流
    伍珊珊, 赵展, 张小利, 黄淑贤, 黄忠汉, 何春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肺炎支原体(macrolide-resistant Mycoplasma pneumoniae,MRMP)肺炎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 MRMP 肺炎患儿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3 年 8—10 月南宁市中医医院收治的 14 例 MRMP 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年龄、性别、影像学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感染指标水平、用药情况、住院时间、转归情况等信息,分析 MRMP 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14 例 MRMP 肺炎患儿(男 8 例,女 6 例)入院时均有发热、咳嗽症状,影像学检查提示其均有肺部炎症;而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均未见明显异常,C 反应蛋白水平多数有上升,但除 1 例升至 100 mg/L 以上,其余均在 50 mg/L 以下;所有患儿均采用了阿奇霉素治疗,其中 8 例进行了序贯治疗,而 6 例换用了多西环素治疗;换用多西环素患儿的住院时间略短于序贯治疗患儿((8.5±1.0)d vs (9.3±2.1)d,P=0.432),而其用药疗程则明显短于序贯治疗患儿((11.7±1.6)d vs (16.3±1.9)d, P<0.001));14 例患儿经治疗咳嗽症状完全消失,且未再次入院治疗。结论: MRMP 肺炎患儿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和肺部斑片状高密度影,病情较重者可出现肺部实变影;对于 MRMP 肺炎,阿奇霉素仍有治疗效果,但总用药疗程较长,而对于病情进展迅速或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患儿,可及早选用二线药物治疗以缩短患儿的用药疗程。
  • 经验交流
    李卫卫, 胡涵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处方的合理用药情况,为今后临床 Hp 感染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借助医院信息系统,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的 21 735 张抗 Hp 用药处方作为研究资料,采集处方中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所用药物的品种、用法用量等信息,依据相关指南共识和药品说明书等资料对处方进行合理用药评价,分析抗 Hp 处方的用药特点。结果: 合理用药点评结果显示,21 735 张抗 Hp 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有 10 860 张(不合理率为 49.97%),但 2020—2022 年 3 年间抗 Hp 处方的不合理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0 860 张不合理抗 Hp 处方主要来自消化内科(7 570 张,占 69.71%),但其不合理率是各科室中最低的(为 47.07%);抗 Hp 处方不合理率最高的 3 个科室依次为全科医学科、中医科和老年病科,其不合理率分别为 59.38%、56.39% 和 52.64%;10 860 张不合理抗Hp 处方中,不合理原因主要为方案选择不适宜(7 537 张,占 69.40%),其次为给药剂量不适宜(1 507 张,占 13.88%)和给药频次不适宜(1 191 张,占 10.97%);10 875 张合理抗 Hp 用药处方中,四联疗法处方明显多于三联疗法处方(60.19% vs 39.81%);此外,2020—2022 年 3 年间,合理处方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医院抗 Hp 感染的用药情况呈持续改善之势,但整体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仍较高,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临床科室应加大管理和培训的力度,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从而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 经验交流
    王帆, 仵倩红, 景凤英, 马喜迎, 邱峥, 李彦鹏, 段文, 南亚, 邵小霞, 张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与中医治疗情况,为临床此二病共患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2 年 12 月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 32 例 COVID-19 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中药口服治疗将患者分为未口服中药组(14 例)和口服中药组(18 例),未口服中药组患者进行规范抗 COVID-19 治疗和抗结核治疗等,口服中药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再行中医辨证施治,观察 2 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和中医治疗情况。结果: 2 组患者在年龄上均为中老年,性别上均以男性居多,其 COVID-19 的临床分型均以轻型为主,而其 COVID-19 的中医证候分型均以肺阴亏虚居多,但 2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COVID-19 的临床分型和中医证候分型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治疗后的发热、咳嗽、咳痰、乏力和纳少症状评分均好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前后 2 组患者间发热、咳嗽、咳痰、乏力和纳少的症状评分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比较,2 组患者治疗后的肺部 CT 影像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但口服中药组患者肺部病灶吸收的比例稍高于未口服中药组(61.11% vs 50.00%,P>0.05)。结论: COVID-19 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中医证候呈现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特点,而从治疗效果上看口服中药可以促进患者肺部病灶的吸收,但相关结论仍有待更大样本研究的确认。
  • 经验交流
    冯强, 刘凤婷, 徐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PDCA 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的管理成效,为临床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厦门市第五医院 PDCA 干预前(即 2021 年 1—10 月)和干预后(即 2021 年 11 月—2022 年 12 月)的抗菌药物 AUD 数据资料,统计和比较全院和重点科室相应时期内的 AUD 差异,分析实施 PDCA 对 AUD 的影响。结果: 通过实施 PDCA,全院 AUD 由 PDCA 干预前的 36.16 降至干预后的 30.46,降幅为 15.76%(P<0.001);各重点科室在实施 PDCA 后,妇科的 AUD 从 PDCA 干预前(即 2022 年 4—7 月)的61.57 降至干预后(即 2022 年 8—10 月)的 39.10,降幅为 36.50%(P<0.05);泌尿外科的 AUD 由 PDCA 干预前(即 2022 年 4—6 月)的 98.05 降至干预后(即 2022 年 7—9 月)的 75.25,降幅为 23.25%(P<0.05),但仍未控制在科室目标值以内;骨二科的 AUD 从 PDCA 干预前(即 2022 年 7—9 月)的 30.64 降至干预后(即 2022 年 10—12 月)的 14.53,降幅达 52.58%(P<0.01)。结论: PDCA 的实施对医院和各科室控制 AUD 具有显著效果,有效提高了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水平,促进了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
  • 经验交流
    郭彩华, 李光军, 杨博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药学干预对呼吸内科患者碳青霉烯类药物用药情况的影响,为临床今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 8 月—2023 年 7 月瑞金市中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 128 例使用了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4),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药学服务,观察组患者则予以更有针对性的药学干预服务;比较 2 组患者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用药依从性、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碳青霉烯类药物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96.88% vs 84.38%,P<0.05),其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3.13% vs 12.50%,P<0.05),并且用药期间 ADRs 的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4.69% vs 17.19%,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96.88% vs 87.50%,P<0.05)。结论: 更有针对性的药学干预服务能提高临床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用药水平,减少 ADRs 的发生,还能收获患者更多的满意和支持。
  • 经验交流
    郑少兵, 徐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新干县 2020—2022 年儿童呼吸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儿童的肺炎支原体感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新干县妇幼保健院和新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2 000 例呼吸系统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情况,并采集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病年份和季节、所引发疾病等信息,分析儿童呼吸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状况。结果: 2 000 例呼吸系统感染患儿中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 599 例,发生率为 29.95%;2020—2022 年 3 年间,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依次为 12.91%、31.58% 和 44.22%),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013,P<0.001);在性别方面,不同性别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5,P=0.104);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18,P=0.007),其中>3~7 岁的感染发生率最高(为 33.01%);在季节方面,不同季节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76,P<0.001),其中冬季和秋季的感染发生率最高(分别为 37.22% 和 30.04%);不同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445,P<0.001),其中肺炎的支原体感染率最高(为 43.44%)。结论: 新干县 2020—2022 年儿童呼吸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在患儿年龄、发生季节和所引发疾病方面存在各自的特点,医院可进行科普宣教时可呼吁高风险群体在高发季节做好防护,以避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
  • 经验交流
    龚涛, 钟俊东, 廖上腾, 廖小丽, 陈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胃癌合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患者的 CYP2C19 基因型分布及其对患者 2 年内病亡的预测分析,为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20 年 4 月医院收治的 102 例胃癌患者设为胃癌组,另选同期收治的 70 例慢性胃炎患者设为慢性胃炎组,对所有患者进行 Hp 抗体检测和 CYP2C19 基因型检测,采集胃癌合并 Hp 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分期、 CYP2C19 基因型等信息,分析胃癌和慢性胃炎患者的 Hp 感染和 CYP2C19 基因型情况,以及胃癌合并 Hp 感染患者 2 年内病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胃癌组患者的 Hp 感染发生率高于慢性胃炎组(70.59% vs 60.00%),但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2,P>0.05);胃癌组和慢性胃炎组患者 CYP2C19 基因型分为纯合子快代谢型、杂合子快代谢型和慢代谢型,其分布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和慢性胃炎组中 Hp 感染者的 CYP2C19 基因型分布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表现为胃癌合并 Hp 感染患者慢代谢型 CYP2C19 基因的比例明显高于慢性胃炎合并 Hp 感染患者(P<0.05);72 例胃癌合并 Hp 感染患者 2 年内病亡的有17 例,死亡率为 23.61%;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癌合并 Hp 感染患者 2 年内病亡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CYP2C19 基因型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年龄≥60 岁、Ⅲ 期肿瘤分期、慢代谢型 CYP2C19 基因是胃癌合并 Hp 感染患者 2 年内病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慢代谢型 CYP2C19 基因对胃癌合并 Hp 感染患者 2 年内病亡的曲线下面积为 0.766,约登指数为0.533,特异度为 0.824,敏感度为 0.709。结论: 慢代谢型 CYP2C19 基因可能增加胃癌患者发生 Hp 感染的风险,而胃癌合并 Hp 感染患者有着较高的死亡率,而胃癌合并 Hp 感染患者 2 年内病亡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CYP2C19 基因型关系密切,对此临床应加强重视,对高风险患者应积极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经验交流
    计健, 张夏兰, 金惠静, 徐俐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医院呼吸内科患者吸入制剂的用药依从性状况,分析用药依从性差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患者正确、规范使用吸入制剂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1 年 10—12 月苏州市中医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使用吸入制剂治疗且接受用药依从性调查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状况、疾病诊断、病程、所用药物、用药依从性评分等信息,分析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和原因。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到符合要求的患者 82 例,其中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的有 56 例(占 68.29%),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的有 26 例(占 31.71%);82 例患者中,用药依从性良好的有 23 例(占 28.05%),用药依从性差的有 59 例(占 71.9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吸入制剂用药依从性差与患者的收入水平、病程长短具有相关性(P<0.05);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不正确使用主要体现在“吸药之前尽力呼气但对着吸嘴呼气”(19 例,占 33.93%)、“吸入药物后用温水漱口部位为口腔而非深咽喉部位”(18 例,占 32.14%)、“未屏住呼吸 10 秒”(16 例,占 28.57%)、“吸药之前没有尽力呼气”(14 例,占 25.00%);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不正确使用主要体现在“未屏住呼吸 10 秒”(17 例,占 65.38%)、“吸入药物后用温水漱口部位为口腔而非深咽喉部位”(14 例,占 53.85%)、“吸药之前没有保持平稳呼吸并尽力呼气”(13 例,占 50.00%)、“未完全包住吸嘴,深长平稳地吸气”(11 例,占 42.31%)。结论: 医院呼吸内科多数患者吸入制剂的用药依从性较差,并且不少患者不能正确、规范地使用吸入剂,对此临床应积极主动地加强对患者的宣教,使其正确、主动、规律地使用吸入制剂,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 经验交流
    黄家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妊娠晚期孕妇发生生殖道 B 族链球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分娩前抗感染治疗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孕产妇的孕期安全和分娩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2 月赣县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812 例妊娠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生生殖道 B 族链球菌感染的孕妇随机分为抗感染干预组和对照组;采集所有孕妇的年龄、产史、流产史、文化程度、妊娠期合并症、孕检状况等信息,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孕妇发生生殖道 B 族链球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对照组孕妇分娩期不进行抗感染治疗,而抗感染干预组孕妇分娩前≥4 h 予注射用氨苄西林抗感染治疗,比较 2 组孕妇的不良妊娠发生情况和脐血中 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感染指标的水平。结果: 812 例妊娠晚期孕妇中发生生殖道 B 族链球菌感染的有 80 例,感染发生率为 9.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晚期孕妇发生生殖道 B 族链球菌感染与孕妇的年龄、产史、孕期肥胖与否、人口类型、是否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是否合并阴道炎和是否孕期定期检查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 岁、有产史、孕期肥胖、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阴道炎、孕期未定期检查、孕妇为流动人口是妊娠晚期孕妇发生生殖道 B 族链球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抗感染干预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0% vs 22.50%,P<0.05);抗感染干预组孕妇 CRP、PCT 和 IL-6 等感染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孕妇的年龄、产史、孕期肥胖与否、人口类型、是否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是否合并阴道炎和是否孕期定期检查均与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 B 族链球菌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进行抗感染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还可以降低相关感染指标水平,从而保证孕妇分娩的安全。
  • 经验交流
    胡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RI)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血液净化患者 CRI 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1年 6 月—2023 年 6 月广昌县中医院收治的 107 例血液净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置管时间、置管部位、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CRI 发生情况等信息,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并发 CRI 的危险因素。结果: 107 例血液净化患者中发生 CRI 的有 21 例,感染发生率为 19.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液净化患者发生 CRI 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穿刺次数、置管时间、置管部位、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合并糖尿病、穿刺次数≥2 次、置管时间≥1 周、置管部位为股静脉、合并低蛋白血症是血液净化患者发生 CRI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液净化患者发生 CRI 与其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穿刺次数、置管时间、置管部位、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密切相关,临床对易感患者应加强重视,并进行积极干预,以避免或减少感染的发生。
  • 经验交流
    姚红宝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开颅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为临床开颅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2023 年 1 月彭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96 例开颅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入院途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手术入路方式、引流管留置时间、脑脊液漏发生情况、激素使用情况等信息,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96 例开颅手术患者中有 19 例发生了颅内感染,感染发生率为 19.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与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是否开放乳突气房或额窦、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是否并发脑脊液漏相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长≥4 h、术中出血量≥400 mL、术中开放乳突气房或额窦、引流管留置时间≥3 d、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是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且 OR>1)。结论: 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与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是否开放乳突气房或额窦、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是否并发脑脊液漏紧密相关,临床对于高风险患者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的术后康复。
  • 经验交流
    张灏, 龚磊, 任雅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与病原学特点,为临床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 10 月—2022 年 10 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369 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导尿管留置情况、卧床时间、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情况、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病原学检查结果等信息,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369 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中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有 48 例,感染发生率为 13.01%;48 例并发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共分离出 56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38 株(占 67.86%,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 16 株(占 28.57%,主要为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 2 株(占 3.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与是否留置导尿管、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长期卧床、抗菌药物是否合理使用有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置导尿管、合并糖尿病、长期卧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是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而尿路感染的发生与留置导尿管情况、是否合并糖尿病、长期卧床与否、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密切相关,临床对高风险患者应加强监护和管理,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 耐药监测
  • 耐药监测
    杨映晖, 姚向阳, 宋育明, 董春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NTM)感染患者的具体菌种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 NTM 感染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 245 例门诊和住院的 NTM 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相关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所感染 NTM 的具体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情况。结果: 245 例 NTM 感染患者在年龄上集中于>40~80 岁(215 例,占 87.76%),而在性别上男性略多于女性(129 例 vs 116 例);而其所检出 NTM 的菌种主要为胞内分枝杆菌(140 例,占57.14%),其次为龟脓肿分枝杆菌(44 例,占 17.96%)、鸟分枝杆菌(26 例,占 10.61%)、堪萨斯分枝杆菌(20 例,占 8.16%);药敏结果显示,NTM 整体上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95.10%),复方磺胺甲噁唑(93.06%),多西环素(75.51%),米诺环素(75.92%)的耐药率较高,而对阿米卡星(20.82%)、莫西沙星(16.33%)、利福布汀(24.49%)、克拉霉素(16.73%)、头孢西丁(16.73%)的耐药率较低;对于具体菌种,龟脓肿分枝杆菌仅对 1 种所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小于 30.00%,而胞内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瘰疬分枝杆菌、海/溃疡分枝杆菌可对 7 种及以上所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小于 30.00%。结论: NTM 感染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而其具体病原菌谱主要集中于胞内分枝杆菌、龟脓肿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等少数菌种,在耐药性上多数菌种的耐药性不是很强,但个别菌种仅对少数抗菌药物较为敏感。
  • 耐药监测
    肖芸, 敖红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急性脑出血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该类患者肺部感染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5 月—2023 年 5 月南昌三三四医院收治的 72 例急性脑出血继发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 72 例继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中共检出 94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63 株(占 67.02%,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27 株(占 28.7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和真菌 4 株(占 4.26%);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较低(<30.00%),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7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 0.00%,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60.00%)。结论: 医院急性脑出血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高,故临床应及早明确患者的病原学情况,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从而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 耐药监测
    孙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肛周脓肿患者脓液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此类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76 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脓液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患者脓液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情况。结果: 76 例肛周脓肿患者脓液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82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 24 株(占 29.2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54 株(占 65.85%,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和真菌 4 株(占 4.88%);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耐药率较低(<30.00%),而对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70.00%);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10.00%),而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6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 0.00%,对替加环素、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30.00%),而对红霉素、苄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80.00%);经多重耐药检测,在所检出的 82 株病原菌中共发现多重耐药菌 12 株,其中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 8 株、产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 3 株和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1 株。结论: 医院肛周脓肿患者肛周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对所试抗菌药物大多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故临床在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尽量根据相关病原学检查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保证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
  • 耐药监测
    朱桥娣, 陈旻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RI)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学特征,为临床并发 CRI 患者的抗菌药物选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8 月医院收治的 324 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的 CRI 发生情况,并分析患者并发 CRI 的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情况。结果: 324 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中发生 CRI 的有 68 例,感染发生率为 20.99%;68 例并发 CRI 患者的标本中共检出 76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38 株(占 50.00%,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35 株(占 46.0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和真菌 3 株(占 3.95%);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低(<25.00%),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复方磺胺甲噁唑、氨曲南、阿米卡星、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65.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福平、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25.00%),而对青霉素 G、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四环素、苯唑西林、克林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65.00%)。结论: 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的 CRI 发生率较高,并且其主要病原菌基本都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在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尽量依据其病原学检查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以保证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效果。
  • 耐药监测
    曾恒健, 钟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行回肠造口术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学特征,为临床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9 年 4 月—2023 年 4 月医院收治的 227 例行回肠造口术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患者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结果: 227 例行回肠造口术的直肠癌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有 51 例,感染发生率为 22.47%;51 例并发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切口分泌物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64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38 株(占 59.38%,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24 株(占 37.5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 2 株(占 3.1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依替米星、厄他培南、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25.00%),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磷霉素、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65.00%);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利奈唑胺、利福平、万古霉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25.00%),而对苯唑西林、青霉素、氨苄西林、阿奇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50.00%)。结论: 医院行回肠造口术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其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且主要病原菌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在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重视相关病原学检查结果,以提高抗感染治疗的针对性,从而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 耐药监测
    王叙红, 方宏才, 王俊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并发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胆道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4 月医院收治的 87 例并发胆道感染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胆汁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并发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结果: 87 例并发胆道感染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胆汁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112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79 株(占 70.54%,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28 株(占 25.0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为主)和真菌 5 株(占 4.4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均为 0.00%),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等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高(>75.00%);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仅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均为 0.00%),而对红霉素、四环素、苯唑西林、青霉素等药物的耐药率较高(≥70.00%)。结论: 医院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并发胆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性普遍较强,临床应尽量根据病原菌的耐药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保证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效果。
  • 耐药监测
    杨文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行剖宫产术的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剖宫产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2023 年 3 月金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72 例行剖宫产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切口分泌物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 72 例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剖宫产患者的切口分泌物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75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45 株(占60.00%,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 23 株(占 30.67%,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 7 株(占 9.33%);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庆大霉素、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低(<30.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3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 0.00%,对莫西沙星、氨苄西林、青霉素的耐药率亦较低(<30.00%)。结论: 行剖宫产术的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存在一定的耐药性,临床在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注意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