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与论坛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苦参碱类生物碱对人红白血病 K562 细胞、TF-1 细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HL-60 细胞、NB4 细胞、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THP-1 细胞、白血病 KG1a 干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和辐射引起的骨髓造血畸变细胞等均有抑制增殖并诱导分化和凋亡的作用。其诱导分化和凋亡及抑制增殖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与下调原癌基因 c-myc、β-链蛋白、生存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以及上调半胱天冬酶活性和白血病细胞表面分化抗原 CD11b、CD15 表达有关。苦参碱类生物碱上调白血病细胞表面自然杀伤细胞活化受体 NKG2D 的配体表达,能提高白血病细胞对自然杀伤细胞的敏感性。综述苦参碱类生物碱抗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的药理作用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 综述与论坛
    臧东运, 续英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外科危重症中重症颅脑创伤,其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间接外力或直接作用造成的,临床表现出呼吸困难或昏迷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能发生肺部感染的并发症,其极易造成机体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早期若不能采取对症处理手段,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调查发现重症颅脑创伤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发病机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能改善预后效果,降低病死率。综述重症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临床治疗的文献资料,并对其治疗进展做了分析。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顾秋平, 谢俊锋, 刘金金, 汤建华, 刘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途径在体外对大鼠炎症性肠病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 48 只健康 SD 大鼠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12)、模型组(n=12)、美沙拉嗪组(n=12)和白藜芦醇组(n=12);除对照组大鼠外,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胃以建模,而对照组大鼠采用同等体积的乙醇溶液灌胃;建模成功后,美沙拉嗪组大鼠给予美沙拉嗪 2 g/(kg·d)灌胃,白藜芦醇组大鼠给予白藜芦醇 100 mg/(kg·d)灌胃,而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蒸馏水 100 mg/(kg·d)灌胃,喂养期间观察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大便性状和隐血情况,并比较各组大鼠按疾病活动度(DAI)量表评分差异,以及各组大鼠喂养 7 d 后采集其空腹静脉血采用 ELISA 法检测大鼠血清中 PGE2,NO,IL-1β,TNF-α 水平,同时处死大鼠取其结肠观察其形态,并采用 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大鼠肠黏膜中 SIRT1、AMPK 和 NF-кB p65 蛋白水平值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白藜芦醇组大鼠的 DAI 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美沙拉嗪组和白藜芦醇组大鼠的 DAI 评分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白藜芦醇组大鼠的 DAI 评分值低于美沙拉嗪组(P<0.05);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白藜芦醇组大鼠的 PGE2,NO,IL-1Β,TNF-α 水平测得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美沙拉嗪组和白藜芦醇组大鼠的 PGE2,NO,IL-1Β,TNF-α 水平测得值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白藜芦醇组大鼠的 PGE2,NO,IL-1Β,TNF-α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美沙拉嗪组(P<0.05);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白藜芦醇组大鼠的肠黏膜中 SIRT1,AMPK 低于对照组(P<0.05),而 NF-кB p65 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美沙拉嗪组和白藜芦醇组大鼠的 SIRT1、AMPK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 NF-кB p65 蛋白低于模型组(P<0.05);白藜芦醇组大鼠的SIRT1、AMPK 明显高于美沙拉嗪组,而 NF-кB p65 蛋白低于美沙拉嗪组(P<0.05)。结论: 白藜芦醇对炎症性肠病具有改善作用,有效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能激活 SIRT1,升高 AMPK 从而抑制 NF-кB p65 蛋白有关。
  • 实验研究
    卫海颖, 庄华, 桑楣, 钱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秫米入库后在不同养护环境下的水分含量变化和存放期限,为制定秫米的合理采购和养护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秫米不同采购批次入库时监测水分含量,作为存储养护后水分含量的监测对比值;并分别留样不同月份采购的秫米存储于常温库、阴凉库及冰箱冷藏等养护条件下,监测和比较不同时段内(1~12 月间)秫米的含水量变化的差异。结果: 冰箱冷藏是控制秫米水分的有效养护条件,而在阴凉条件下秫米的含水量增长最快;秫米水分含量在 7、8 月份变化为最大。结论: 冰箱冷藏是秫米优选的存储条件,常温存贮优于阴凉库存贮;在秫米入库时应严格控制其含水量(尤其是 7、8 月份),其水分含量应控制在 11.5% 以下。
  • 实验研究
    毋小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不同中西抗菌药物对肺炎克雷伯菌内毒素释放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常用的中药(珍珠草、金银花、小柴胡等)与西药(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氨曲南等),比较单用西药与中西药联用对肺炎克雷伯菌释放内毒素的影响。结果: 与单用西药相比,中西药联用能有效降低肺炎克雷伯菌内毒素的释放。结论: 对于肺炎患者,合理选用中西药联用应控制其使用剂量及其浓度,是有效降低克雷伯菌内毒素释放的方法。
  • 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
    李荣珍, 赵智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利奈唑胺对多药耐药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2017 年6 月间诊治的多药耐药结核病患者 68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 35 例和对照组 33 例;治疗组患者前 6 月给予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卷曲霉素、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和异烟肼联用治疗,后 6 月给予莫西沙星、卷曲霉素、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和异烟肼巩固期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除不含利奈唑胺外,其余用药与治疗组相同,治疗时间均为 12 月;治疗组患者全疗程完成 33 例,而对照组患者全疗程完成 30 例;比较两组患者用药 1 年后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好转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患者用药治疗 12 月后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利奈唑胺治疗多药耐药结核病患者有效促进了痰菌转阴、病灶的吸收和空洞的好转以及空洞的闭合,且安全性高。
  • 合理用药
    赵美英, 辛续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和分析不同人群(成人与儿童)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17 年 6 月—2018 年 6 月间收治的成人与儿童住院患者 152 例资料,其中成人组 100 例和儿童组 52 例,统计其患者血液标本的微生物培养结果,分析其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成人组 100 例患者中分离出致病菌 134 株,儿童组 52 例患者中分离出致病菌 63 株;儿童组患者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明显低于成人组(P<0.05),而革兰阳性球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成人组(P<0.05);药敏结果显示,儿童组患者中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阿莫西林、氨曲南等抗生素的耐药性显著低于成人组(P<0.05);两组患者中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极高,尤其是成人组高达 100.00%,且检出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性也较高。结论: 儿童与成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临床应根据患者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其临床疗效,确保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 合理用药
    郑春茂, 王安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内生肌酐清除率(CLcr)反映的肾功能状况,优化和点评肾功能不全并发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及其合理性。方法: 以一份既往病历中的固定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为研究对象,基于 CLcr 反映的肾功能状况探讨不同方案在不同肾功能状况下的合理性与可优化性;调整和优化原给药方案,并通过计算调整方案预测 PK/PD 靶指数的疗效;当 PK/PD 靶指数达到预设的目标阈值,认为调整方案可行。结果: 基于患者 CLcr 反映的肾功能状况,发现原给药方案均存在剂量偏大或给药间隔偏短的问题,优化了原给药方案;基于 CLcr 反映的肾功能状况,根据 PK/PD 靶指数的预设目标得到的优化方案调整了原给药方案;这些优化方案理论上不仅有效且更安全。结论: 基于 CLcr 反映的肾功能状况,优化与点评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及其合理性,有助于对肾功能不全并发感染患者制定安全、有效、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作为临床实践中的理论指导。
  • 合理用药
    王光勇, 陈永刚, 周彬, 尚振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致病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治疗策略,为初始经验性治疗药物的选用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15 年 1 月—2018 年 10 月间收治的新生儿 ICU 新生儿败血症患者 81 例临床资料,分析血菌培养及其药敏结果。结果: 81 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血液样本中分离出 81 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12 株占 14.81% 和革兰阳性菌 69 株占 85.1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性为 100.00%,而对青霉素类、红霉素均显著耐药;在迟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 61 株病原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 29.63%。结论: 迟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检出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建议可经验性选用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治疗。
  • 合理用药
    黄春燕, 李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调剂差错的成效,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 QCC 手法,收集数据并分析差错类型及原因,通过计划(Plan)、实施(Do)、确认(Check)和处置(Action)等一系列活动步骤,比较活动前后发生调剂差错数据差异,计算活动后改善的幅度。结果: 通过 QCC 活动的开展,调剂差错由原先的 63 件/月降至 27 件/月,目标达成率为 133.33%,提高了各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责任感,完善了 PIVAS 的操作规程。结论: 通过开展 QCC 活动,形成了标准化操作规程,降低了调配差错,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
  • 合理用药
    缪旭, 乔晨, 徐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肿瘤住院患者不合理医嘱用药的原因,为肿瘤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17 年4 月—2018 年 3 月间收治的肿瘤住院患者用药医嘱 240 例,点评用药医嘱中不合理用药医嘱发生的原因。结果: 240 例用药医嘱中,不合理用药医嘱 33 例占 13.75%。结论: 通过抗肿瘤药物专项用药医嘱点评,提高了肿瘤科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
  • 合理用药
    林家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药学干预对提高骨科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7 年 1 月—2018 年 1 月间收治的骨科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 30 例临床资料为干预前组,另抽取 2018年2 月—2019 年 1 月间收治的骨科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 30 例临床资料为干预后组,分析其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以及不合理使用的原因。结果: 干预后组患者中单一用药、联合用药比例分别为 80.00% 和 20.00%;其中头孢菌素类为主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骨科 Ⅰ 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 53.33% 提高到 90.00%,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 46.67% 降至 10.00%(P<0.05)。结论: 药学干预促进了骨科 Ⅰ 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合理用药
    刘恒, 陈康桂, 韩鹏飞, 黄敏, 冯应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对呼吸内科肺部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 1 月—2018 年 6 月间呼吸内科肺部感染患者 775 例资料,统计其患者痰液标本中细菌培养、分离及其药敏实验结果,分析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775 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 405 株其检出率为 52.26%,其中排前 5 位的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检出率依次为 28.89%、12.84%、8.89%、7.16% 和 4.9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对西林类、头孢类、沙星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对较高,而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对所检测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低。结论: 肺部感染患者致病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均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应尽早检测明确致病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其临床疗效。
  • 合理用药
    罗飞兵, 曹娇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临床常用抗感染药物静脉输液的稳定性,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15 年 3 月—2018 年 6 月之间收治的住院患者 60 例住院部用药处方,分析其患者抗感染药物静脉输液的稳定性。结果: 临床抗感染药物静脉输液的配伍液受联合用药、药物配伍禁忌、用药时间等影响,其配伍液易产生混浊或沉淀现象。结论: 临床常用的抗感染药物静脉输液时,应严格掌握配伍禁忌和药物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 合理用药
    袁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替加环素与美罗培南对肺结核患者伴鲍曼不动杆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7 年 7 月—2018 年 7 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伴鲍曼不动杆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 86 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3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罗培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替加环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与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经不同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7.67% 显著高于对照组为 74.72%(P<0.05),细菌清除率为 72.09% 高于对照组为 44.19%(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66% 低于对照组为 20.93%(P<0.05)。结论: 在肺结核患者伴有鲍曼不动杆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采用替加环素的临床疗效优于美罗培南,在最大限度内有效清除了患者体内病原菌,且安全性高。
  • 合理用药
    徐炳林, 何芳玲, 陈志威, 梁峰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通过药物利用评价 (DUE) 干预模式对提高急诊患者抗菌药物输液合理的成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抽取 2016 年 4—6 月间(干预前)静脉用左氧氟沙星的急诊处方 360 张作为对照组;另抽取 2017 年4—6 月间静脉用左氧氟沙星的急诊处方 360 张作为第一轮干预后的观察组-1;再抽取 2018 年 4—6 月间静脉用左氧氟沙星的急诊处方 360 张作为第二轮干预后的观察组-2,比较采用 DUE 干预模式前后左氧氟沙星静脉用药的合理性,以及急诊静脉输液率和抗菌药物输液使用率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急诊静脉用左氧氟沙星的合理性评价项目(输液指征、适应证、给药剂量、给药频次及特殊病理生理状况)的用药合理性均高于干预前(P<0.05);同时干预后急诊静脉输液率和抗菌药物输液使用率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采用 DUE 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急诊抗菌药物输液的合理性,避免了过度输液原因的发生,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 合理用药
    朱聪鸽, 刘自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鱼骨图分析法与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点评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8 年 1—5 月间医院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用药处方 894 张(干预前组);另抽取 2018 年 6—12 月间实施鱼骨图分析法与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后医院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用药处方 951 张;比较实施干预前后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用药处方不合理的原因及其不合格率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用药处方不合理原因较干预前得到明显改善,其不合格率(4.52%)明显低于干预前(8.95%)(P<0.05);且 11 月份、12 月份不合格率分别为 0.83% 和 0.69% 均达到目标值(<1%)。结论: 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中,采用鱼骨图分析法与 PDCA 循环管理模式有效改善了处方不合理用药的原因,降低了抗菌药物处方不合格率,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 合理用药
    邱俊辉, 王芝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某基层医院病区医嘱点评工作中的用药案例,为更好地进行基层医院病区医嘱点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制定病区医嘱点评的方法、项目内容和医嘱点评表,并每月从 HIS 系统中随机抽取住院患者病历 100 份,点评和分析病区用药医嘱中不规范、不适宜和超常规用药医嘱的不合理原因以及典型用药案例。结果: 基层医院通过开展病区医嘱点评工作,初步建立了基层医院病区医嘱点评的途径与方法并行之有效。结论: 病区医嘱点评工作的开展,对临床药师思维的开发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 合理用药
    慎浩鑫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选取 2015 年6 月—2017 年 12 月间收治的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患者 20 例资料,统计其细菌培养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20 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37 株,其中真菌 5 株占13.51%,革兰阳性菌 20 株占 54.05%,革兰阴性菌 12 株占 32.43%;革兰阳性菌单一病原菌感染 11 例占 55.00%,2 种病原菌感染 6 例占 30.00%,≥3 种病原菌感染 3 例占 15.00%;常见病原菌为屎肠球菌(18.92%)、鲍曼不动杆菌(16.22%)、溶血葡萄球菌(10.81%)、白假丝酵母菌(8.11%);屎肠球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烷、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性较低(较为敏感);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敏感;替加环素、利奈唑烷、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溶血葡萄球菌敏感;氟康唑对白假丝酵母菌敏感。结论: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主要病原菌株为屎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溶血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其中替加环素、利奈唑烷、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屎肠球菌敏感,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替加环素、利奈唑烷、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溶血葡萄球菌敏感,这一结果对指导临床病原学报告回报前的经验性用药,可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 感染与预防
  • 感染与预防
    王玲玲, 沈照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儿童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MDRB)的分布与临床特点及其护理对策。方法: 抽取 2017 年 6 月—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 MDRB 感染患儿 16 例资料,分析其患儿多重耐药菌的检测结果,采取针对性治疗及其护理。结果: 16 例 MDRB 感染患儿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7 例(占 43.75%)为最高,其次是大肠埃希菌感染 4 例占 25.00%,再次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 2 例占 12.50%;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各 1 例分别占 6.25%、6.25% 和 6.25%;主要危险因素如未能及时将感染患者隔离、病区消毒处理不完善、感染处理不及时、住院时间长等均与导致 MDRB 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实施护理干预后患儿家属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达 93.75%。结论: 在全面了解 MDRB 病原菌的分布,在发生危险因素基础上加强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感染防控效果。
  • 感染与预防
    郭轶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综合干预措施对骨科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 年 5 月—2018 年 4 月间骨科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 72 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6 例;对照组患者经验性常规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药物品种选择、用药时机、联合用药)及术后发病率、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后体温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物费用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抗感染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用药时机合理率及联合用药合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抗感染药物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切口感染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骨科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促进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有效避免了切口感染的发生。
  • 感染与预防
    刘睿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究肺结核防控长效机制的建立对提高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防控成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具有传染性和危害性强、分布广、多发和难治等传染病,临床建立长效防控机制,对其提高警惕和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防止其医院内传播。结果与结论: 建立长效防控机制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高了医院对传染病的防控能力,以期为综合性医院建立肺结核防控长效机制提供参考。
  • 感染与预防
    刘天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液透析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对策。方法: 抽取 2016 年7 月—2018 年 12 月间 DN 收治的 DN 患者血液透析 159 例临床资料,统计与分析其血液透析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结果: 159 例 DN 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 38 例(23.90%);肺部感染与患者的年龄、透析时间、营养不良、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肾功能、空腹血糖、容量负荷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并经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液透析时间、营养不良、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肾功能、空腹血糖为肺部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DN 血液透析患者具有较高肺部感染率,透析时间、营养不良、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肾功能、空腹血糖为肺部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患者的营养干预、血糖控制等,以避免血液透析后发生肺部感染。
  • 感染与预防
    洪岩, 王文文, 王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阿米卡星与头孢他啶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8 年 1—12 月期间收治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 100 例资料,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 50 例);A 组患者给予头孢他啶治疗,B 组患者给予头孢他啶与阿米卡星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病原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B 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病原菌清除率分别为 88.00% 和 86.00% 明显高于 A 组为 72.00% 和 68.00%(P<0.05),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00% 与对照组为 6.00% 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米卡星与头孢他啶联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促进了其病原菌的清除,且安全性高
  • 药学监护
  • 药学监护
    杨赛祯, 陈洁, 刘章, 喻明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药学服务前后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乙肝病毒药物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定期给 CHB 患者用药宣教和指导,并参与临床医生完善诊疗方案,针对患者给予个体化药学服务;比较药学服务前后 CHB 的用药认知度、病毒载量的控制、用药依从性的差异,以及患者对药学服务的需求。结果: 药学服务后 12 月,患者对抗乙肝病毒药物的认知度、药学服务的需求和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病毒载量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 药学服务的参与提高了 CHB 患者抗乙肝病毒药物用药的认知度和治疗的依从性,对降低了病毒载量(HBV-DNA)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朱孝雷, 吴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药物性肝功能损害案例的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肝功能损害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调取医院 2016 年—2018 年间上报的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不良反应报告 58 例,统计其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药物类别、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不良反应转归等方面的资料,并分析其药物性肝功能损害案例的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结果: 3 年期间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197 例,涉及药物性肝功能损害患者 58 例占 29.44%;而 58 例药物性肝功能损害患者中症状严重的 49 例占 84.48%;涉及 12 大类药物,以抗结核药物和抗菌药物的发生率为最高,分别为 36.11% 和 16.67%;经相关治疗 58 例患者均被治愈。结论: 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适当措施预防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发展,并及时给予有效治疗。
  • 药物不良反应
    陈祚和, 杨培, 钟露华, 欧阳燕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急诊科老年患者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6 年 4 月—2018 年 4 月期间医院急诊科收治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老年患者 62 例资料,分析其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所用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和不良反应发生部位等。结果: 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老年患者中男-女性别之比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大多介于 80~90 岁之间,其中男性占 40.00%、女性占 44.00%;抗菌药物种类居前 3 位的为喹诺酮类占 30.65%,头孢菌素类占 19.35% 和青霉素类占 14.52%;给药途径为经静脉给药的占 88.71%、口服的占 11.29%;不良反应发生部位居前 3 位的为皮肤占 35.48%,消化系统占 24.19% 和神经系统占 17.74%。结论: 老年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较易发生不良反应,应加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以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的用药。
  • 药物不良反应
    曾秋明, 邱绿琴, 李淑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及其对策,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2018 年 6 月间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而引发不良反应患者 60 例资料,分析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和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累及系统、临床表现及发生时间的特点,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关对策。结果: 60 例不良反应患者中,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具体原因分别为无明确指征用药、药物配伍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给药时机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合理和给药剂量不合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分布较均匀,男-女分布的比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年龄分布主要以<10 岁儿童患者为主;不合理使用所致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分别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以头孢菌素类为主;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不良反应的累及系统主要为皮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临床表现以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集中于用药后 30 min 内。结论: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易导致不良反应,临床上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实施积极的药学干预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事管理
  • 药事管理
    叶红杏, 武谦虎, 吴玉华, 刘瑞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按《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的要求,构建和探索医院临床试验机构试验用药品的中心药房化集中管理的模式。方法: 试验用药品采用中心药房化集中管理模式,确保了试验用药品管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结果与结论: 采用中心药房化集中管理模式减少发药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唐灿权, 辛志雄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去甲肾上腺素配合抗感染药物对小儿脓毒症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脓毒症患儿 7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患者 35 例和治疗组 3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乌司他丁与抗感染药物联用治疗,则治疗组患者给予去甲肾上腺素与抗感染药物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 TNF-α、PCT 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 TNF-α 和 PCT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去甲肾上腺素配合抗感染药物治疗小儿脓毒症的疗效优于乌司他丁的联用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
  • 药物与临床
    张立敏, 田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冠心病老年患者伴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2018 年 2 月间收治的老年冠心病伴感染患者 126 例临床资料,依据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头孢哌酮-舒巴坦,63 例)与观察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3 例);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抗感染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均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菌株;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菌株的清除率为 91.67% 高于对照组为 74.67%(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17% 低于对照组为 15.87%(P<0.05)。结论: 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冠心病伴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有效提高了病原菌的清除率,且安全性高。
  • 药物与临床
    曾凡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头孢他啶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对老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的 1 月—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老年心衰并肺部感染患者 77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单用组(37 例)和联用组(40 例);单用组患者给予头孢他啶治疗,联用组患者在单用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结果: 用药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 LVEF 值高于单用组(P<0.05),LVEDD、LA 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用组患者用药后 LVEF、LVEDD、LA、IL-6 和 TNF-α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单用组(P<0.05);联用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用组(P<0.05)。结论: 老年心衰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头孢他啶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用头孢他啶,有效改善了其心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
  • 药物与临床
    邓巧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阿奇霉素与头孢克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抗感染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5 月—2018 年 10 月间收治的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 10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克肟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PEF)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PEF)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 周后观察组患者 FEV1、PEF 指标水平测得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与头孢克肟联用治疗 COPD 患者急性加重期抗感染的疗效优于单用头孢克肟,有效改善了肺功能,加快了其疾病的康复。
  • 药物与临床
    陈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头孢呋辛与阿奇霉素联用对妊娠期孕妇支原体与衣原体感染的疗效及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5 年 1 月—2017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孕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62 例资料,根据用药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31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孢呋辛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100.00% 高于对照组为 87.10%(P<0.05),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 3.23% 明显低于对照组为 16.13%(P<0.05)。结论: 采用头孢呋辛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妊娠期孕妇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避免了其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 药物与临床
    侯寿尧, 朱红梅, 汪志平, 周敏, 包燕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氟康唑胶囊与复方酮康唑乳胶对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8 月—2018 年 5 月间诊治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 74 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7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酮康唑乳膏外用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康唑胶囊口服治疗,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 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 IL-6、CRP 和 TNF-α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复方酮康唑乳膏外用与口服氟康唑胶囊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的效果较为明显,有效改善了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
  • 药物与临床
    薛磊, 董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阿托伐他汀钙片与心血管药物联用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 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 10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酒石酸美托洛尔和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ET、FMD、NO)和血清炎性因子(TNF-ɑ、IL-6、C 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间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T、FMD、NO 和 TNF-ɑ、IL-6、C CRP 水平测得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与心血管药物联用于治疗冠心病患者,不仅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还提高了其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程新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阿奇霉素联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2019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AECOPD 患者伴肺部感染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肺部湿啰音、中性粒细胞计数值和体温)复常时间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肺部湿啰音、中性粒细胞计数值和体温)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 AECOPD 患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促进了患者症状的复常,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李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氢化可的松短期疗法与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的疗效及其对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8 月—2018 年 8 月间收治的支原体感染的大叶性肺炎患儿 82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阿奇霉素组和联用组患者,每组 41 例;阿奇霉素组患者予以单用阿奇霉素治疗,联用组患者在阿奇霉素组基础上加用氢化可的松短期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咳嗽、肺啰音、体温)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联用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2.68%)高于阿奇霉素组(75.61%)(P<0.05),临床症状(体温、咳嗽、肺啰音)复常时间早于阿奇霉素组(P<0.05);联用组患者治疗后 ESR、CRP 水平测得值低于阿奇霉素组(P<0.05)。结论: 氢化可的松短期疗法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支原体感染的大叶性肺炎患儿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奇霉素,有效缓解了患儿临床症状,改善了炎症反应水平。
  • 药物与临床
    黎冉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健胃愈疡胶囊辅助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6 年 7 月—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 Hp 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 11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胃愈疡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Hp 根除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证候评分值及血清 β-链蛋白(β-catenin)、骨桥蛋白(OPN)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6.36%)、Hp 根除率(89.09%)均高于对照组(76.36%、67.27%)(P<0.05);证候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 β-catenin、OPN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健胃愈疡胶囊辅助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 Hp 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提高 Hp 根除率,有效改善了血清 β-catenin、OPN 水平。
  • 药物与临床
    马永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负压封闭引流(VSD)疗法辅助醋酸磺胺米隆溶液冲洗创口对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6 年 3 月—2018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 66 例资料,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3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 VSD 疗法辅助醋酸磺胺米隆溶液冲洗创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与疗效相关指标即瘢痕长度、换药次数和引流时间、创口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3.94% 高于对照组为 69.70%(P<0.05),瘢痕长度、换药次数和引流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 VSD 疗法辅助醋酸磺胺米隆溶液冲洗创口治疗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促进了其创口的愈合,且减少了换药次数。
  • 药物与临床
    诸建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盐酸氨溴索与头孢他啶联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5 年 10 月—2018 年 11 月间收治的 COPD 伴肺部感染患者 80 例资料,按治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头孢他啶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盐酸氨溴索与头孢他啶联用治疗老年 COPD患者伴肺部感染的疗效较为确切,减少了肺部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 药物与临床
    巫必武, 邓越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对妊娠期伴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7 年 8 月—2018 年 11 月间收治的妊娠期肺炎患者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临床症状(体温、咳嗽、憋喘)复常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各症状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治疗妊娠期伴肺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奇霉素,且安全性较高,促进了临床症状的复常。
  • 药物与临床
    江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不同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硫脒、头孢唑林)对骨科患者清洁切口手术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15 年 3 月—2018 年 4 月间收治的接受骨科择期清洁切口手术患者 108 例临床资料,按治疗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头孢硫脒组(63 例)与头孢唑林组(45 例),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相关指标、用药安全性以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差异。结果: 术前和术后 3 d,两组患者体温、中性粒细胞比与白细胞计数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清洁切口手术术后预防性使用头孢硫脒或头孢唑林均可有效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二者的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基本相同。
  • 药物与临床
    郭玲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头孢呋辛钠与克林霉素对剖宫产患者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6 年1 月—2018 年 8 月间妇产科收治的行剖宫产手术患者 100 例资料,按用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克林霉素预防感染,观察组患者术后则给予头孢呋辛钠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差异,以及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和血清炎性因子(CRP、PCT)水平测得值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少量对照组(P<0.05),以及血清 CRP、PCT 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头孢呋辛钠预防剖宫产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效果优于克林霉素,有效降低了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了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并且有效改善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了产妇术后的康复。
  • 药物与临床
    俞海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长效青霉素对感染梅毒孕妇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 2016 年 3 月—2017 年 9 间收治的感染梅毒孕妇 82 例资料,按治疗和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改进前 41 例患者为常规护理组患者,改进后 41 例为改进护理组患者,分析其两组孕妇用药后注射部位疼痛程度的发生率差异,以及两组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差异。结果: 改进护理组患者患者用药后疼痛复常率(无痛)为 92.68% 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为 36.59%,而轻度、中度、重度疼痛复常率均低较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改进护理组患者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97.56% vs 82.93%)(P<0.05)。结论: 改进护理方式有助于缓解感染梅毒孕妇在使用长效青霉素治疗中的疼痛,且患者对改进后的治疗和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
  • 药物与临床
    李国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联用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6 年 5 月—2018 年 4 月间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 62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1 月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 IL-2R、IL-6、TNF-α 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 1 月 IL-2R、IL-6、TNF-α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皮疹、过敏)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联用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奥美拉唑,有效降低了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
  • 药物与临床
    张永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替卡松联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2018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COPD 患者急性加重期 144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72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即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以下简称 FEV1)、用力肺活量(以下简称 FVC)与 FEV1/FVC 水平测得值和血气指标即二氧化碳分压(以下简称 PCO2)、血氧分压(以下简称 PO2)与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测得值以及炎症因子即 C-反应蛋白(以下简称 CRP)和降钙素原(以下简称 PCT)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FEV1、FVC、FEV1/FVC、PCO2、PO2、SaO2、CRP 和 PCT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 FEV1、FVC、FEV1/FVC、PO2 和 SaO2 水平测得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而 PCO2、CRP 和 PCT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FEV1、FVC、、FEV1/FVC、PO2 和 SaO2 水平测得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 PCO2、CRP 和 PCT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替卡松联用雾化吸入治疗 COPD 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肺功能、血气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刘春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乌司他丁与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用对脓毒血症患者伴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与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2 月—2018 年12 月间收治的脓毒血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 8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每组 4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 20 万 U 乌司他丁与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 30 万 U 乌司他丁与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症状(APACHE Ⅱ)评分值和炎症因子如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APACHE Ⅱ 评分值、血清 TNF-α、IL-6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7 d 后 APACHE Ⅱ 评分值、血清 TNF-α、IL-6 水平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APACHE Ⅱ 评分值、血清 TNF-α、IL-6 水平值均低于对(P<0.05)。结论: 采用 30 万 U 乌司他丁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用治疗脓毒血症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疗效确切,有效改善了炎症反应,缓解了其病情。
  • 药物与临床
    陈新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喜炎平与利巴韦林对急诊患者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改善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16 年11 月—2018 年 11 月间急诊诊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68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 34例;其中参照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喜炎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复常时间及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鼻塞、头痛、恶寒、咳嗽、发热、无力等)复常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12%)高于参照组(76.47%)(P<0.05)。结论: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急诊治疗采用喜炎平的疗效优于利巴韦林,有效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
  • 药物与临床
    杜琳, 尚益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阿奇霉素与热毒宁注射液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2 月—2018 年 2 月间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 94 例资料,依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47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参照组患者予以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肺部湿啰音、咳嗽、体温)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及治疗 13 d 的降钙素原(PCT)、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80.85%)(P<0.05),临床症状(肺部湿啰音、咳嗽、体温)复常时间均显著早于参照组(P<0.05),治疗 13 d 时血清 PCT、hs-CRP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与热毒宁注射液联用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奇霉素,有效改善了其炎症因子水平,加快了其症状的复常。
  • 药物与临床
    张艳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三黄屏风养生膏与左旋咪唑片联用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8 月—2018 年 5 月间诊治的门诊 RRI 患儿 82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1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旋咪唑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黄屏风养生膏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 3 月后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值及中医证候评分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每月发病次数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5.37%)高于对照组(63.41%)(P<0.05),中医症候评分值及每月发病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水平值高于对照组,而 CD8 水平值低对照组(P<0.05)。结论: 三黄屏风养生膏与左旋咪唑治疗 RRI 患者的疗效确切,有效提高了免疫功能,改善和缓解了临床症状。
  • 药物与临床
    刘荣, 邵星星, 耿新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克拉霉素与头孢尼西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不同感染疾病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2018 年 10 月间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不同疾病患者 1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低危组(n=80)和高危组(n=80);低危组患者给予克拉霉素治疗,高危组患者在低危组基础上加用头孢尼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同感染疾病的总有效率差异。结果: 高危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3.75% 稍高于低危组为 90.00%,但经且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为 62.50% 显著高于低危组为 37.50%(P<0.05);不同感染疾病中急性支气管炎的治愈率为最高(70.00%),总有效率为 96.67%,社区获得性肺炎伴胸膜炎的总有效率为最低(76.92%)。结论: 采用克拉霉素与头孢尼西联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不同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对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其他疾病患者。
  • 药物与临床
    丁亚楠, 衡紫薇, 张雅男, 王浩坤, 陈文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左卡尼汀与头孢替唑钠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Ⅰ)与降钙素原(PCT)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指标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3 月—2018 年 3 月间收治的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患者(n=30)和对照组患者(n=30);对照组患者予以炎琥宁与头孢替唑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 cTnⅠ、PCT、CRP、ESR、IL-6 水平值及白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及体温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cTnI、ESR 水平值均低于对照组(F=5.26 和 5.82,P<0.05),PCT、CRP、IL-6 水平值均低于对照组(F=4.32,5.13 和 7.16,P<0.05);白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及体温值均低于对照组(F=9.21,4.85 和 5.3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26,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左卡尼汀与抗菌药物联用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和 cTnⅠ、ESR 水平。
  • 药物与临床
    王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阿奇霉素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急性中耳炎患者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2017 年 7 月期间诊治的急性中耳炎患者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 CRP 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CRP 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急性中耳炎患者的疗效优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与CRP 水平。
  • 药物与临床
    邱长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氟康唑与克霉唑阴道栓联用对念珠菌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2018 年 8 月期间妇科收治的念珠菌阴道炎患者 64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32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克霉唑阴道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康唑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半年后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半年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氟康唑与克霉唑阴道栓联用治疗念珠菌阴道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降低了其复发率。
  • 药物与临床
    施侠瑜, 赖小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阿奇霉素对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淋病及混合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病原体清除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5 月—2018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淋病及混合感染患者 62 例资料,根据所患疾病的不同将其分为非淋组(32 例)、淋病组(15 例)和混合组(15 例),比较 3 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不同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和淋球菌)的清除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头晕、腹泻等)的发生率差异。结果: 非淋组、淋病组和混合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3.75%、100.00% 和 93.33%;衣原体、支原体和淋球菌的清除率分别为 96.77%、90.91% 和 95.45%,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06%。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治疗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淋病及混合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清除了病原体,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谢政, 李志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头孢克肟对小儿细菌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10 月—2018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小儿细菌性肠炎患者 64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2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克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总有效率和肠道菌群正常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hs-CRP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 hs-CRP 水平测得值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hs-CRP 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和肠道菌群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头孢克肟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血清 hs-CRP 水平和提高了肠道菌群正常率。
  • 药物与临床
    刘娜, 余乐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万古霉素玻璃体腔给药与前房冲洗对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性眼炎的临床特征及其对视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3 年 2 月—2018 年 1 月间收治的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 53 例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构成比),以及采用万古霉素玻璃体腔给药与前房冲洗联用治疗后第 1、2、3、4 周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视力改善(无光感、光感、手动视力和视力 0.05~0.30 间)发生情况。结果: 53 患者中,其中 19 例病原体检查结果显示阳性,其阳性率为 35.85%;术后第 1 周感染性眼内炎发病率明显高于术后第 2、3、4 周(P<0.05);治疗前后视力无光感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视力光感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视力 0.05~>0.3 复明率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采用万古霉素玻璃体腔给药与前房冲洗治疗白内障患者术后 7 d 内极易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应及早做分泌物细菌培养,以控制病情恶化,改善其视力。
  • 药物与临床
    高赵英, 郑素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2018 年 11 月间收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体温、肺部啰音)复常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WBC、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体温、肺部啰音)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WBC 及 CRP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药物与临床
    彭美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克林霉素磷酸酯与头孢呋辛钠预防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7 年8 月—2018 年 9 月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产妇 120 例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克林霉素磷酸酯组和头孢呋辛钠组,每组 60 例;克林霉素磷酸酯组产妇给予克林霉素磷酸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头孢呋辛钠组产妇给予头孢呋辛钠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比较两组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 克林霉素磷酸酯组产妇用药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头孢呋辛钠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经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克林霉素磷酸酯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优于头孢呋辛钠,有效降低了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陈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血必净与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致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症状及血清 CRP、PCT 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6 月—2018 年 10 月间收治的 MRSA 所致肺部感染患者 9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治疗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万古霉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咳嗽咳痰、体温、肺啰音)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清 CRP、PCT 水平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临床症状(咳嗽咳痰、体温、肺啰音)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 10 d后血清 CRP、PCT 水平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采用血必净注射液与万古霉素联用治疗MRSA 所致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血清 CRP、PCT 水平,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复常。
  • 其他论著
  • 其他论著
    倪琪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对医院发展的影响及其策略。方法: 基于新医改要求、医院组织特性、医院发展等多方面需求,分析了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基本职能、素质培养必要性及其素质要求。结果: 依据当前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策略。结论: 通过构建一支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医院行政管理人员队伍,有助于提升医院的综合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的卫生健康需求。
  • 其他论著
    宋厚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时代背景下,伴随着我国公立医院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作为医院发展有机组成的党建工作,也面临着不少困境和挑战。基于当前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我们需要以不断创新作为切入点和核心,在党建理念、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上探索党建工作的有效路径,将党建工作有机的融入到医院持续健康发展、服务能力提升和文化发展中去,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带党建,从而不断开创医院党建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