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与论坛
  • 综述与论坛
    陈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宫颈癌是女性人群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在女性肿瘤发病率中仅次乳腺癌,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不仅对女性的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宫颈癌发病的因素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性伴侣过多、性生活过早(<16 岁)以及诸如营养卫生条件、吸烟、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和所处卫生服务资源的多寡等因素也在宫颈癌的发病中起到一定的协同作用。在我国,宫颈癌在各女性人群之中发病率各不相同,一般认为宫颈癌在农村人群中发病率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40~50 岁间的发病率在各年龄段为最高,HR-HPV 持续感染是妇女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因素。综述和分析近年来早期筛查 HR-HPV 导致宫颈癌的相关研究资料,旨在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策略和方法。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氧化苦参碱(如静脉滴注、肌肉注射或口服给药)都能增强拉米夫定、干扰素或甘草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并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 YMDD 变异的发生,使疗效稳定持久。氧化苦参碱凭借其自身的抗病毒、抗炎、肝脏保护以及增强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等方面机制,提高不同类型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综述氧化苦参碱对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疗药物的增效作用文献,并对其增效作用做了分析。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凌美, 丁亮, 武谦虎, 盛健惠, 张建军, 黄春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抗结核药物致实验动物肝损伤模型的制备及其肝损伤的机制。方法: 取 48 只小鼠将其设为空白对照组、模型-1 组、模型-2 组,每组 16 只;空白组小鼠给予 0.9% 氯化钠水液,模型-1 组小鼠给予 100 mg/(kg·d)异烟肼和 400 mg/(kg·d)利福平,模型-2 组小鼠给予 500 mg/(kg·d)对乙酰氨基酚,分别连续 ig 给药 4 周;待末次给药 24 h 后处死小鼠,采集小鼠血液和肝组织样本检测生化指标,并观察小鼠肝损伤病理学的变化。结果: 连续给予利福平、异烟肼 2 周,可致小鼠明显肝损伤,在病理切片上主要呈现肝细胞脂肪变性、细胞内被炎性细胞浸润;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则导致肝组织灶状坏死,其程度在点状与碎片状坏死之间,其中利福平和异烟肼对小鼠肝损伤呈浓度依赖性,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采用 100 mg/(kg·d)异烟肼和 400 mg/(kg·d)利福平联用 2 周,可制备较为适宜的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模型。
  • 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
    马平宽, 刘幸, 侬绍花, 陈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医院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情况,分析肺结核患者异烟肼(INH)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抽取 2018 年 10 月—2019 年 3 月间收治的住院患者 198 例资料,分析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INH 0.3 g,q24h;RFP 0.6 g,q24h;PZA 0.5 g,q8h;EMB 0.75 g,q24h,均为口服给药)中 INH 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98 例患者中,93 例患者服用 INH (300 mg/d) 2 h 后血药浓度低于目标浓度范围者占 46.97%,其中男性患者出现低血药浓度 71 例占59.17% 高于女性患者 28.21%(P<0.05);其体质量≥50 kg 患者 INH 出现低血药浓度者占 52.08%;其体质量<50 kg 者占 33.33%(P<0.05);白蛋白水平与异烟肼血药浓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肝功能损伤患者中 INH出现低血药浓度者占 40.00%,轻度损伤患者血药浓度为(3.18±3.02)mg/L,中度损伤患者血药浓度为(4.92±2.81)mg/L,重度损伤患者血药浓度为(8.10±5.44)mg/L,3 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核病患者服用 INH 后,与其性别、体质量、并发症等因素均会影响其血药浓度水平;因此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的监测有助于临床个体化药物治疗,从而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 合理用药
    薛婧, 宋华峰, 赵静, 陈慧, 胥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 CD8+ T 细胞的水平表达及其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FACS Calibur 流式细胞仪分别对药物全敏感(DS)肺结核患者、单耐药(SDR)肺结核患者、耐多药(MDR)肺结核患者、多耐药(MDRS)肺结核患者和泛耐药(PDR)肺结核患者外周血 CD8+ T 细胞及其亚群水平的表达进行检测,并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DR 组患者 CD8+ T 细胞水平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组和 PDR 组(P<0.05),但在其他组间的比较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 CD8+ T 细胞亚群水平在各组肺结核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中的表达,CD8+CD28+ T 细胞在健康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 SDR 组和 PDR 组(P<0.05);分析 CD8+CD28+ T 细胞在各组肺结核患者中的表达,发现在 DS 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 SDR 组(P<0.05);CD8+CD28 T 细胞在 SDR 组的表达显著高于 MDR 组、MDRS 组及 PDR 组(P<0.05)。结论: 不同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 CD8+ T 细胞的表达水平存在一定差异,CD8+ T 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测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机体免疫状态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结核病患者的免疫干预以及免疫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合理用药
    翁舜龙, 杨瑾, 卢志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情况。方法: 抽取 2018 年 1—12 月间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患者 157 份病历,其中涉及患者 194 例次,统计和分析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相关因素。结果: 194 例次患者中,用药诊断前 3 位为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和肝功能衰竭;抗菌药物使用量前 3 位为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注射用美罗培南和注射用伏立康唑,使用平均时间为 10.14 d;病原菌培养送检率为90.72%,检出致病菌前 3 位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用药不合理主要原因有培养出致病菌后未进行药敏试验以及药品用法用量不适宜。结论: 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加强相关人员的用药培训,促进合理用药,降低致病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 合理用药
    杨玉玲, 陈忠东, 陈永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和分析七地市不同年龄段患者门急诊上呼吸道感染不同抗菌药物品种的使用率及其抗菌药物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的使用情况,为不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13 年 1 月—2017 年 12 月间不同年龄段患者门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品种使用数据,并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以及《桑德福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热病)》推荐品种比较,分析使用数据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联合使用率、抗菌药物每一品种的使用率、不同组合抗菌药物联用率。结果: 不同年龄段患者临床单用抗菌药物前 10 位品种基本在推荐药品范围内,但不在推荐范围内的品种有头孢西丁、乙酰麦迪霉素;抗菌药物联用主要以二联联用,但三联、四联、五联联用仍有一定的比例,其中 2 种或多种 β-内酰胺类联用或与其他同类药物的联用均存在,联用方案中部分品种或类别不属于推荐药品;喹诺酮类、四环素类药物的使用不合理情况主要发生在未成年人患者中,其中以婴儿的不合理用药最为严重。结论: 经处方数据的分析,了解了不同地区抗菌药物品种使用的现状,为制定不同年龄段患者不同类别的疾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方法学依据,也为全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年度方案提供基线数据。
  • 合理用药
    乔晨, 缪旭, 吴琳, 陈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神经营养辅助用药不合理医嘱的原因,为完善辅助用药使用机制和神经营养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18 年 5 月—2019 年 5 月间收治的使用神经营养辅助用药的医嘱和病历240 份,统计其不合理用药的原因。结果: 240 份医嘱,其中不合理医嘱 29 份占 12.08%,其他 4 份占 1.67%;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适应证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药品给药途径不适宜、用法与用量不适宜、溶媒选用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存在配伍禁忌和重复给药。结论: 通过对神经营养辅助用药专项医嘱审核和点评,规范了神经营养药物合理用药水平,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 合理用药
    郑永珍, 李慧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2015 年—2018 年间临床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铜绿假单孢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抽取 2015 年—2018 年间住院治疗的下呼吸道铜绿假单孢菌感染患者 85 例资料,统计其患者痰标本培养、分离和药敏实验结果,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在科室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85 例患者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 35 株,其对氨苄西林完全耐药,其耐药率为 100.00%,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仅为 11.43%;铜绿假单胞菌科室的分布主要是在重症监护室(ICU),其次是在脑外科和神经内科。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临床医师应根据其药敏结果用药,以提高抗感染治疗的有效率。
  • 合理用药
    李晓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的检验结果及其耐药性。方法: 选取 2018 年 6 月—2019 年 5 月间收治的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 390 例资料,统计和分析其患者尿液标本中致病菌的检测结果及其耐药性。结果: 390 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合格标本 382 例)中,其中 237 例患者尿液标本(中段尿)中检出革兰阳性球菌 55 例(23.20%)、革兰阴性杆菌153 例(64.56%)和真菌 29 例(12.24%);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均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严重的耐药性。结论: 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验结果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其分别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应根据药敏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 合理用药
    黄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 PDCA 循环管理对规范 Ⅰ 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管理的成效。方法: 抽取2015 年 1—12 月间收治的行 Ⅰ 类切口手术的住院患者 2 276 例资料为对照组,另抽取 2016 年 1—12 月间收治的行 Ⅰ 类切口手术实施 PDCA 循环管理的住院患者 2 343 例资料为管理后前期组,再抽取 2017 年 1—12 月间收治的行 Ⅰ 类切口手术实施 PDCA 循环管理的住院患者 2 534 例资料为管理后期组;统计各科室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比较和分析 3 组患者 Ⅰ 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品种、疗程的合格率,以及 3 组患者抗菌药物人均使用频次和成本费用。结果: 管理后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管理后-2 期组也明显低于管理后前期组(P<0.05),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品种、疗程的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后期组的合格率也明显高于管理后前期组(P<0.05);管理后期组手术患者的用药频次和用药费用均显著低于管理后前组(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 Ⅰ 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并降低了患者的用药费用。
  • 合理用药
    王志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抗菌药物不同给药方式对不同类型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 2016 年 4 月—2018 年 7 月期间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 60 例资料,根据抗菌药物给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术前 1 d、术中和术后给予头孢呋辛预防术后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给予头孢呋辛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用药方式对切口感染的发生率,Ⅰ类、Ⅱ类和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单一、二联和三联用药对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及患者对预防用药效果的满意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Ⅲ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二联、三联用药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用药效果的满意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 采用抗菌药物围术期预防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较确切,尤其是Ⅲ类手术患者预防切口感染采用二联或三联用药可有效减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 合理用药
    孙爱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不合理用药原因,以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19 年 1—6 月间医院门急诊患者的处方 97 749 张(门诊 95 865 张,急诊 1 884 张),统计与分析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其不合理使用的原因。结果: 97 749 张处方中,涉及不合理用处方 5 659 张占 5.79%,不合理处方 5 659 张占抗菌药物处方 30.61%;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原因主要有用药适应证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用药以及存在配伍禁忌等现象。结论: 医院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虽然有些指标达到相关部门要求,但仍然存在诸多不合理使用现象,医院应该加强行政干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合理用药
    魏玲, 沈冬梅, 王欢, 王乐, 查红群, 孙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住院患者医嘱退药率管理中的应用,促进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 2017 年 8—12 月间住院患者医嘱不规范退药单为活动前组,另抽取实施 QCC 活动后的 2018 年 1—5 月间住院患者医嘱不规范退药单为活动后组;比较和分析两组不规范退药医嘱数量、退药原因和圈员活动能力的效果。结果: 应用 QCC 活动后,住院患者医嘱不规范退药单数由 90 单/月降至 30 单/月,目标达成率为 139.53%,进步率为 66.67%;活动后组的有形成果与无形成果均比活动前组有显著的提升。结论: 应用品管圈活动不仅解决了住院药房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且提高了药学专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科室凝聚力。
  • 合理用药
    张潇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住院外科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17 年 2 月—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外科病区患者抗菌药物用药医嘱,根据点评结果 96 例属不合理用药,分析其不合理用药原因。结果: 96 例外科患者不合理用药中,其原因有临床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品种选用不合理、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不合理、抗菌药物的治疗疗程不合理、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不合理等。结论: 临床药师不定期审核用药医嘱,并参与临床抗菌药物治疗工作,有助于提高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
  • 合理用药
    翟美娟, 刘馨, 周琴, 薛苏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S)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的原因,并探究了其审核方法,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17 年 8 月—2019 年 7 月间 PIVAS 抗肿瘤药物医嘱 11 743 份,分析医嘱中抗肿瘤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并探究了审核方法。结果: 11 743 份抗肿瘤药物医嘱中,不合理的抗肿瘤药物医嘱为 65 份占 0.55%;不合理医嘱的类型分别为溶媒选择不合理(35.4%)、溶媒量选用不合理(30.8%)、给药剂量不合理(10.7%)以及医嘱录入错误等其他类型(23.1%)。结论: PIVAS 药师应加强对抗肿瘤药物医嘱的审核,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甚至用药事件的发生,以确保抗肿瘤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
  • 合理用药
    王海容, 江维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醋酸泼尼松与伐昔洛韦及普瑞巴林对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患者伴神经痛的疗效及其对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4 月—2018 年 7 月间诊治的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伴神经痛患者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小剂量组(20 mg/d 醋酸泼尼松片)和中剂量组(40 mg/d),每组 3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伐昔洛韦及普瑞巴林治疗,在此基础上小剂量组患者给予 20 mg/d 醋酸泼尼松片治疗,中剂量组患者给予 40 mg/d 醋酸泼尼松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疱疹、水疱、结痂、脱痂)改善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 McGill 疼痛评分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中剂量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疱疹、水疱、结痂、脱痂)改善时间早于小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1 周、治疗 2 周按 McGill 疼痛评分的评分值低于治疗前(P<0.05),中剂量组下降幅度大于小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等剂量(40 mg/d)醋酸泼尼松片与伐昔洛韦及普瑞巴林联用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伴神经痛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显著促进了症状的改善,缓解了疼痛程度,且安全性较高。
  • 感染与预防
  • 感染与预防
    刘青, 宋春丽, 周义文, 周林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卡氏肺孢子菌感染患者临床诊治及病原体的检测,探讨实验室卡氏肺孢子菌对六胺银染色法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其镜下的特征。方法: 抽取医院微生物室 2017 年 9 月—2018 年 3 月间采用六胺银染色法检测的 15 例标本,分析其中 1 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伴有肺孢子菌感染引起呼吸衰竭病例的诊治过程检测结果及肺孢子菌镜下的特征。结果: 15 例卡氏肺孢子菌六胺银染色标本中,其中阳性标本为 6 例;此 6 例病例均为免疫力低下的非艾滋病患者,由于检测病原体的及时和准确性,无死亡病例发生,其中 2 例转外院治疗,4 例治愈后康复出院。结论: 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肺炎患者,常规治疗无效的,应考虑可能是卡氏肺孢子菌感染。
  • 感染与预防
    徐正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肝素钠与尿激酶联用封管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性感染及对其通畅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4 月—2018 年 4 月间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 66 例资料,按照封管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每组 33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肝素钠封管预防感染,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联用封管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封管后静脉导管的通畅性(血流量、静脉压、肝素钠清除指数)和感染的发生率差异。结果: 封管后观察组患者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导管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肝素钠与尿激酶联用封管可有效改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的通畅性,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正常血液透析。
  • 感染与预防
    张蓝, 宗晓薇, 苏群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接受腹膜透析管植入术患者围术期相关感染的影响,为提高肾内科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6 年 1—12 月间收治的腹膜透析管植入术采用常规护理患者 29 例资料为对照组;另选取 2018 年 1—12 月间收治的终末期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腹膜透析管植入术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 31 例患者资料为干预组;比较两组腹膜透析管植入术患者不同护理干预对预防围术期相关感染率差异。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切口相关炎症指标异常率为 19.35%(所有患者腹膜透析管放置良好,术后无创口红肿或渗血,也未发生因导管不畅而重置透析管或术后出现其他并发症)低于对照组为 55.17%(P<0.05)。结论: 对接受腹透管植入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预防围术期切口感染,有效减少了腹膜透析管植入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药学监护
  • 药学监护
    黄伟斌, 高君伟, 范国荣, 高岸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参与 1 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临床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方法: 药师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分级、感染的流行病学,参与抗菌药物治疗个体用药方案的调整、不良反应的监护、药物浓度的监测及停药指征的评估,协助临床医师制定和优化治疗方案,并开展全过程的药学监护。结果: 药师参与临床治疗,所提出的个体化用药方案是合理的、有效的。结论: 通过药师的药学监护过程,有效遏制了病情的发展,提高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药学监护
    孟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过程中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药学监护过程,并介绍了参与药学监护的实践体会。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对收治的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85 例患者,分析其治疗前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肾功能如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的影响。结果: 60 例患者在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后未发生如神经肌肉传导阻滞、耳毒性、肾毒性不良反应;对肾功能(BUN、Cr)水平值相较于治疗前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临床药师全程药学监护下,严格控制氨基糖苷抗菌类药物的用药剂量及其输注速度、使用频率(q24h),可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 药学监护
    谢秀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临床药师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临床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及其解决对策。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 1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用药方案和监护过程,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抗感染治疗的效果。结果: 通过药师的个体化用药方案与治疗监护过程,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结论: 药师利用与医师、护士互补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了个体化用药治疗方案,得到了临床的认可。
  • 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
    李嘉泓, 冯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围化疗期抗肿瘤治疗的用药方案和药学监护过程。方法: 通过归纳整理抗肿瘤治疗患者给药顺序、剂量调整、用药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措施,分析肿瘤患者围化疗期抗肿瘤治疗的药物调整及其药学监护过程。结果: 在肿瘤患者围化疗期实施药学监护,可对患者治疗过程进行管理,以减少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充分发挥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肿瘤患者围化疗期抗肿瘤治疗中提供了针对性用药方案,并实施了药学监护,充分发挥了临床药师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孙振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临床药师在医院临床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抽取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017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期间的 ADRs 报告 175 份,分析其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前后的 ADR 监测情况。结果: 175 份ADRs 报告中,2017 年上报 ADRs 报告 78 例(其中严重的 4 例),2018 年上报 ADRs 报告 97 例(其中严重的 11 例);临床药师参与 ADRs 监测前后,涉及可疑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报告的ADRs 临床表现均有明显不同,其中临床药师参与临床 ADRs 监测后比较明显地发现了许多隐藏的和因不合理给药引起的 ADRs。结论: 通过临床药师积极参与 ADRs 监测,有效提高了 ADRs 监测的上报率,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建议临床给药方案的调整,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 药物不良反应
    李秋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患者药物热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互联网输入关键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热,搜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药物热文献,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与特点。结果: 涉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药物热文献 4 篇(4 例),4 例患者均在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期间出现临床症状、体温升高,停药后体温 24 h 内恢复正常。结论: 药物热常被原发病掩盖,临床医师在临床用药过程应及时、准确识别药物热,从而减少药物热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袁国忠, 贺小林, 周珊, 唐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 雾化吸入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3 月—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 1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 80 例和对照组 80 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则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 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82.50%)(P<0.05),临床症状(体温、皮疹)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IL-4、IL-6 和 WBC 水平测得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优于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促进了临床症状的复常。
  • 药物与临床
    张立敏, 田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舒巴坦与盐酸氨溴索联用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2019 年 1 月间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伴肺部感染 98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9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FVC、FEV1、FEV/FVC)水平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 21 d 后,观察组患者 FVC、FEV1、FEV/FVC 水平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哌拉西林-舒巴坦与盐酸氨溴索联用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伴肺部感染的疗效优于单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有效改善了肺功能,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徐北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谷氨酰胺联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伴腹腔感染的疗效及其对内毒素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11 月—2018 年 12 月间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腔感染患者 87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4 例)和对照组(43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和血清炎症因子(CRP、IL-6、TNF-α)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7.73%)高于对照组(81.4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内毒素与血清 CRP、IL-6、TNF-α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内毒素与血清 CRP、IL-6、TNF-α 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亚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谷氨酰胺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患者血浆内毒素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了临床疗效。
  • 药物与临床
    张永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病原菌清除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5 月—2019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 104 例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他啶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细菌清除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疗效优于头孢他啶,有效促进了病原菌的清除,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掌握好合理用药方法与用药时间的间隔,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药物与临床
    雷倩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多西环素与加替沙星联用对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6 月—2018 年 6 月间诊治的门诊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 10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加替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多西环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如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 TNF-α、IL-6 及 hs-CRP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TNF-α、IL-6 及 hs-CRP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TNF-α、IL-6 及 hs-CRP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多西环素与加替沙星联用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加替沙星,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提了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李琳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阿奇霉素与氯霉素阴道软胶囊联用对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5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分散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霉素阴道软胶囊和甲硝唑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病原菌转阴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病原菌转阴率分别为 93.33% 和 90.00% 均高于对照组为 70.00% 和 66.67%(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与氯霉素阴道软胶囊及甲硝唑片联用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促进了病原菌消除,且安全性高。
  • 药物与临床
    张永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片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2018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宫颈 HPV 感染患者 12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 60 例);常规组患者给予甲硝唑栓置入阴道穹隆治疗,干预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片置入阴道穹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HPV 转阴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HPV 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片治疗宫颈 HPV 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促进了 HPV 转阴,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施侠瑜, 刘晨, 刘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氟康唑与硝呋太尔片联用对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伴需氧菌性阴道炎(AV)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201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VVC 伴 AV 患者 60 例资料,按用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氟康唑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硝呋太尔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复发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后Donders 评分值、Nugent 评分值和阴道内 pH 值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阴道内 pH 值、Donders 评分值和 Nugent 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氟康唑与硝呋太尔片联用治疗 VVC 患者伴 AV 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杨文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头孢他啶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对心力衰竭(心衰)伴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细菌清除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4 月—2017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心衰伴肺部感染老年患者 7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头孢他啶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4.29% 明显高于对照组为 77.14%(P<0.05),细菌清除率为 71.43% 高于对照组为 50.00%(P<0.05)。结论: 采用头孢他啶与左氧氟沙星联用治疗心衰伴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促进了细菌的清除。
  • 药物与临床
    刘芹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阿莫西林与不同药物(奥美拉唑、甲硝唑)联用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5 月—2018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Hp 感染胃溃疡患者 62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1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用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和甲硝唑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即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 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胃肠激素即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和胃动素(MTL)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IL-1、IL-6、CRP、GAS、CCK 和 MTL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IL-1、IL-6、CRP、GAS 和 CCK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MTL 水平测得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阿莫西林与不同药物(奥美拉唑、甲硝唑)联用治疗 Hp 感染胃溃疡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炎症因子和胃肠激素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冯洪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头孢替唑钠与炎琥宁注射液联用对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10 月—2018 年 12 月间接受治疗的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96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8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替唑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治疗 2 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各指标如血沉(ESR)、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 2 周后 ESR、PCT、hs-CRP 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8.33%)稍低于对照组(12.50%),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头孢替唑钠与炎琥宁注射液联用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头孢替唑钠,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了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症状轻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宋小娜, 陈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万古霉素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给药对患者颅内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细菌清除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6 月—2018 年 11 月间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 84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每组 42 例;对照组患者患者给予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患者则给予万古霉素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给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细菌清除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者细菌清除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6.19%)(P<0.05),治疗期间脑积水、脑萎缩、神经根刺激症的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采用万古霉素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患者,有效提高了细菌的清除率,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 药物与临床
    王丽桃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剖宫产后产褥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5 月—201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后产褥感染患者 94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7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他啶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体温、腹部不适)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即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 α1-酸性糖蛋白(α1-AG)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体温、腹部不适)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IL-6、CRP 和 α1-AG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 IL-6、CRP 和 α1-AG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IL-6、CRP 和 α1-AG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剖宫产后产褥感染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炎症指标。
  • 药物与临床
    张庆, 张琼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宫炎平片与复方甲硝唑阴道栓联用对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2019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阴道炎患者 68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4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甲硝唑阴道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宫炎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病情复发率、病情复常时间和生活质量评分值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病情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宫炎平片与复方甲硝唑阴道栓联用治疗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生活质量,促进了病情的复常,且复发率较低。
  • 药物与临床
    姜荣, 刘宇芳, 聂瑞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甲硝唑与头孢呋辛钠联用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7 年 12 月—2018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参照组患者于术前麻醉诱导期、术后和术后 1 d 给予头孢曲松钠预防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则于术前麻醉诱导期、术后和术后 1 d 给予甲硝唑和头孢呋辛钠预防切口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值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切口感染发生低于参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值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采用甲硝唑与头孢呋辛联用预防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优于单用头孢曲松钠,有效预防了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了其术后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熊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胸腺肽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载脂蛋白 E(APoE)和降钙素原(PCT)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 抽取 2018 年 3 月—2019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COPD 伴肺部感染患者82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39 例)和观察组(43 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 APoE 和 PCT 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用药前两组患者 APoE、PCT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低于用药前(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后 APoE、PCT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参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采用胸腺肽和左氧氟沙星联用治疗 COPD 伴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左氧氟沙星,有效改善了 APoE、PCT 水平,提高了其临床疗效。
  • 药物与临床
    舒广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氟康唑与克霉唑阴道片联用对霉菌性阴道炎(VVC)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水平和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1—12 月间诊治的 VVC 患者 108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4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则加用氟康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2.59%)高于对照组(75.93%)(P<0.05),复发率(5.56%)低于对照组(18.52%)(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IL-6、TNF-α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IL-6(30.08±4.48)pg/mL、TNF-α(63.90±6.78)pg/mL 低于对照组(41.36±5.19)pg/mL、(80.67±8.41)pg/mL(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氟康唑与克霉唑阴道片联合治疗 VVC 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克霉唑阴道片,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且
  • 药物与临床
    孙东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连花清瘟颗粒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用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7 年 10 月—2018 年 10 月间收治的 CAP 患者 82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连花清瘟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复常时间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8.05%)(P<0.05),临床症状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连花清瘟颗粒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用治疗 CAP 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有效促进了临床症状的复常,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邱水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奥硝唑注射液对妇科厌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厌氧菌清除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10 月—2018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妇科厌氧菌感染患者 62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1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奥硝唑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厌氧菌(消化链球菌、真杆菌和黑色消化球菌)株数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厌氧菌(消化链球菌、真杆菌和黑色消化球菌)株数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消化链球菌、真杆菌和黑色消化球菌的株数均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消化链球菌、真杆菌和黑色消化球菌的株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奥硝唑注射液治疗妇科厌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甲硝唑注射液,有效促进了厌氧菌的清除,提高了其临床疗效。
  • 药物与临床
    刘海华, 钟柏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联用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7 年 4 月—2019 年 2 月期间诊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 64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3);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白带、病灶和下腹部疼痛)复常时间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6.77% 高于对照组为 69.70%(P<0.05),临床症状(白带、病灶和下腹部疼痛)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2.90% 低于对照组为 36.36%(P<0.05)。结论: 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氯化钠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促进了其症状康复,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高志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柴胡解毒汤辅助重组人干扰素-α2b 凝胶对慢性宫颈炎患者伴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 HPV 转阴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2 月—2018 年 7 月间收治的慢性宫颈炎伴 HPV 感染患者88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4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 凝胶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解毒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 HPV 转阴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如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生长因子-α(TNF-α)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 6 月后 HPV 转阴率(84.09%)高于对照组(63.64%)(P<0.05);治疗 3 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血清 hs-CRP、TNF-α 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柴胡解毒汤辅助重组人干扰素-α2b 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伴 HPV 感染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了 HPV 转阴率和临床疗效。
  • 药物与临床
    刘武胜, 李如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莫西沙星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联用对老年患者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 年 4 月—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 82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39 例与治疗组 43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 TZP 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复常时间、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温、痰液颜色、WBC 计数)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莫西沙星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联用治疗老年患者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 TZP,有效促进了临床症状的恢复,不良反应轻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翟丽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维生素 AD 软胶囊辅助重组人干扰素-α1b 雾化吸入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7 月—2018 年 8 月间院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 104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联用组(n=52)和雾化吸入组(n=52);雾化吸入组患儿给予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雾化吸入治疗,联用组患儿在雾化吸入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 AD 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评分值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4、CD8)水平值的改善情况。结果: 联用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23%)高于雾化吸入组(80.78%)(P<0.05),临床症状评分值低于雾化吸入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 CD4、CD8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联用组患儿治疗后 CD4、CD8 水平测得值均高于雾化吸入组(P<0.05);联用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值低于雾化吸入组(P<0.05)。结论: 采用维生素 AD 软胶囊辅助重组人干扰素-α1b 雾化吸入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优于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雾化吸入,有效改善了免疫功能,促进了患儿身体的康复。
  • 药物与临床
    杨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左氧氟沙星与盐酸坦索罗辛联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后残余尿量和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10 月—2018 年 10 月间诊治的 BPH 患者 74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患者(n=37)和常规组患者(n=37);常规组患者离子电切术后给予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联合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术后 IPSS 评分值、生活质量指数(SF-36)评分值、残余尿量和尿流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 IPSS 评分值、残余尿量和尿流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SF-36 评分值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采用左氧氟沙星与盐酸坦索罗辛联用治疗 BPH 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缓解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减少了术后残余尿量,降低了尿流率,改善了其生活质量。
  • 药物与临床
    刘华, 杨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妇科千金片辅助头孢西丁钠及替硝唑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 年 10 月—2018 年 12 月间诊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 104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n=52)与对照组(n=52);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替硝唑联用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妇科千金片治疗;比较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晕)发生率差异。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2.69%)(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妇科千金片辅助头孢西丁钠及替硝唑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李志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美罗培南与莫西沙星联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伴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6 月—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 COPD 伴感染性肺炎患者 82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联用组和参照组,每组 41 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单用莫西沙星治疗,联用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美罗培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体温、咳嗽、肺部湿啰音)复常时间和不良反应的的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如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第 1 秒最大呼气量比值(FEV1/FVC)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联用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12%)高于参照组(78.05%)(P<0.05),临床症状(体温、咳嗽、肺部湿啰音)复常时间均早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 MVV、MMF、FEV1/FVC 水平值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皮疹、恶心)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美罗培南与莫西沙星联用治疗 COPD 患者伴感染性肺炎的疗效优于单用莫西沙星,促进了症状的复常,改善了肺功能,不良反应轻且安全性高。
  • 药物与临床
    马宏丰, 石小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辅助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肝硬化患者伴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4 年 2 月—2019 年 2 月收治的肝硬化并 SBP 患者 20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10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IL-6、TNF-α 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 IL-6、TNF-α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辅助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肝硬化并SBP 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
  • 药物与临床
    田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乳酸菌阴道胶囊与甲硝唑阴道泡腾片联用对妊娠期孕妇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 月间收治的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炎患者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30 例)和参照组(30 例);参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用药后对妊娠结局(胎膜早破、早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宫内感染)影响的发生率差异。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胎膜早破、早产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与甲硝唑阴道泡腾片联用治疗妊娠期孕妇细菌性阴道炎的疗效优于单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有效改善了其妊娠结局,减少了胎膜早破、早产的发生。
  • 药物与临床
    郑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5 年 7 月—2018 年 7 月间收治的 COPD 老年患者 98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每组 49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临床症状(咳嗽、咳痰、气短和呼吸困难)复常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咳嗽、咳痰、气短和呼吸困难)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用治疗老年 COPD 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效促进了临床症状的复常,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黄榕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康妇消炎栓与丹黄祛淤胶囊联用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关指标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3 月—2019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丹黄祛淤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妇消炎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临床相关指标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宫颈黏液 TNF-α及其分泌型 IgA(sIgA)水平测得值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症状评分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症状评分值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 TNF-α 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宫颈黏液 TNF-α 及其 sIgA 水平测得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康妇消炎栓与丹黄祛淤胶囊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临床症状与相关指标水平。
  • 药物与临床
    袁林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对消化道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7 年6 月—2019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消化道溃疡 Hp 感染患者 98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9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三联疗法(阿莫西林胶囊、奥美拉唑肠溶片、呋喃唑酮片)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嗳气、腹痛、炎症反应和溃疡病灶)复常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嗳气、腹痛、炎症反应和溃疡病灶)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消化道溃疡 Hp 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临床症状。
  • 药物与临床
    刘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阿奇霉素与多西环素对生殖道衣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6 年1 月—2019 年 1 月期间诊治的女性生殖道衣原体感染患者 10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肠溶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多西环素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肠溶胶囊治疗生殖道衣原体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盐酸多西环素片,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张波, 张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头孢曲松钠术前给药预防肝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10 月—2018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行肝癌切除术患者 103 例资料,根据术前用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头孢曲松钠预防切口感染,对照组患者则术前未给予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以及不同用药后术后 1 d、3 d、7 d 炎症因子即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白介素-6(IL-6)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1 d、3 d 和 7 d 的 CRP、WBC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3 d、7 d 的 IL-6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头孢曲松钠术前给药预防肝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降低了炎症因子水平,减少了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 药物与临床
    孙会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5 年1 月—2018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 68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 34 例);两组患儿在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咳嗽、肺部湿啰音和体温)复常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7.06% 高于对照组为 76.47%(P<0.05),临床症状(咳嗽、肺部湿啰音和体温)复常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1.76% 低于对照组为 55.88%(P<0.05)。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红霉素,有效促进了其症状的复常,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蓝海苟, 李艳娟, 王南斗, 刘军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与甲硝唑联用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2019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严重腹腔感染患者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钠与甲硝唑联用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与甲硝唑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即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和内毒素(ET)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IL-8、TNF-α、PCT 和 ET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 IL-8、TNF-α、PCT 和 ET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IL-8、TNF-α、PCT 和 ET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与甲硝唑联用治疗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头孢曲松钠与甲硝唑联用,有效改善了其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了临床疗效。
  • 药物与临床
    闵智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万古霉素与硫酸钙人工骨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4 年 11 月—2016 年 11 月间收治的跟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 82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2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即根据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感染控制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万古霉素与硫酸钙人工骨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随访 18 月的优良率和术后临床指标(如感染、病原菌清除和骨折愈合)复常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临床指标(如感染、病原菌清除和骨折愈合)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万古霉素与硫酸钙人工骨治疗跟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有效促进了临床指标的复常,提高了临床疗效。
  • 药物与临床
    吴俊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与替加环素联用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细菌清除的影响。方法: 抽取 2017 年 7 月—2018 年 7 月间收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 64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2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加环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咳痰、咳嗽、肺部啰音、体温)复常时间、总有效率以及鲍曼不动杆菌的清除率差异。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咳痰、咳嗽、肺部啰音、体温)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90.62%)显著高于对照组(59.37%)(P<0.05),鲍曼不动杆菌的清除率(53.12%)显著高于对照组(15.62%)(P<0.05)。结论: 采用孢哌酮-舒巴坦与替加环素联用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较确切,有效缓解了其临床症状,提高了细菌的清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