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与论坛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氧化苦参碱可抑制乳腺癌 MCF-7 细胞、卵巢癌 SKOV-3 细胞、HO-8910 细胞、NuTu19 细胞、PM-2 细胞、宫颈癌 HeLa 细胞、SiHa 细胞以及子宫内膜癌 Ishikawa 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也能抑制癌细胞黏附和侵袭。氧化苦参碱可通过调控微小 RNA-125b/STAT3 通路、上调 p38MAPK 通路、下调蛋白激酶 B 通路或 Wnt/β-连环蛋白通路诱导妇科肿瘤细胞的凋亡。氧化苦参碱还可抑制肿瘤细胞中的肿瘤干细胞样细胞亚群的增殖作用优于抑制非干细胞样肿瘤细胞亚群的增殖。氧化苦参碱在低浓度时能长时间抑制肿瘤细胞分泌免疫抑制分子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 和 P-糖蛋白的表达,这也是其增强放化疗效果的机制之一。综述氧化苦参碱对肿瘤患者抑制肿瘤细胞的药理作用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郭茵, 李泳桃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考察高浓度注射用硝普钠液在避光注射器中及铝箔包裹的白色注射器中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注射用硝普钠按临床使用浓度配成 6 组溶液,考察其在避光注射器中及铝箔包裹的白色注射器中放置不同时间溶液澄明度、可见异物、颜色、pH 值和含量的变化。结果:硝普钠溶液在避光注射器中及铝箔包裹的白色注射器中 28 h 内澄明度符合规定,未发现可见异物,颜色无可见;相同浓度的供试品置于避光注射器中 pH 值最低点出现时间较放置在铝箔包裹的白色注射器中早,28 h 内其含量变化率较大;高浓度溶液(1 500 μg/mL)含量下降速度最慢。结论:注射用硝普钠在室温下采用 5% 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配制成 1 000 mg/mL 浓度溶液放置于铝箔包裹的白色注射器中,28 h 内较为稳定。
  • 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
    欧阳群芳, 郑春茂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肿瘤手术患者 Ⅰ 类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和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抽取 2016 年—2018 年间收治的 Ⅰ 类切口肿瘤手术患者 4 039 例资料(其中 2016 年为 1 381 例,2017 年为 1 255 例和 2018 年为 1 403 例),统计其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导致感染的影响因素和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4 039 例手术患者的年龄和术前并发症、免疫功能、术前化、放疗史、术前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手术部位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感染病原菌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和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较低的耐药率,而肺炎克雷伯菌对其耐药率低于大肠埃希菌,其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第 1 代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 20% 和 30%,但尚未出现耐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者,除其对青霉素类、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大于>20% 外,其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20%)。结论:针对医院切口感染部位细菌的多药耐药现象和影响切口感染的可控因素,医院感控部门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以确保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
  • 合理用药
    李晓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剖宫产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 2017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剖宫产手术患者 240 例资料,统计与分析其使用抗菌药物品种、频度、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情况以及术后患者体温、血常规、CRP 等炎症指标。结果:240 例剖宫产手术患者中,围手术期预防均使用了抗菌药物; 用药共涉及 5 个品种,使用频次居前 3 位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和头孢西丁,抗菌药物平均用药时间为 2.36 d,抗菌药物联用率为 17.92%,无三联以上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用药,术后感染发生率为 3.33%。结论:医院剖宫产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属基本合理,但仍存在药物选择不适宜、联合使用不当,少数病例用药时间偏长。
  • 合理用药
    李扬, 刘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伴慢性肝病患者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4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被确诊为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 926 例资料,分析其患者按正规抗结核方案(2HREZ/4HR)治疗过程中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有无慢性肝炎、合并不同类型慢性肝炎、肝损害程度及其临床分型的相关性,以及对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影响。结果:926 例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其中 236 例患者伴有慢性肝炎,690 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治疗过程中,690 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害 213 例(30.87%);236 例伴有慢性肝炎患者治疗中出现肝损害 104 例(44.07%);有慢性肝病的肺结核患者肝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P<0.05);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的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肝功能损害程度重;药物性肝损害较易出现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强化期内。结论: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应密切监测其肝功能的变化,尤其是在抗结核强化期内,必要时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或停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以免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 合理用药
    赵妮娜, 陈慧, 赵静, 宋华峰, 郦芳华, 胥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苏州地区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耐药结核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 2018 年 1—12 月间收治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的 532 例患者资料,统计和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链霉素、异烟肼、乙胺丁醇 4 种一线抗结核药物以及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对氨基水杨酸、丙硫异烟胺 4 种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及其耐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532 例患者中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 532 株,其中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529 株,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3 株;532 例患者一线和二线药物中至少对1 种药物耐药的 180 例(33.83%),其对一线和二线药物均耐药的 98 例(18.42%);532 例患者中,一线药物 162 例,其总耐药率为 30.45%;其对 4 种一线药物的耐药率由高到低依序为链霉素(26.50%)>异烟肼(24.25%)>利福平(18.23%)>乙胺丁醇(6.39%);单耐药结核(MR-TB)占 6.39%,多重耐药结核(MDR-TB)占 17.10%,泛耐药结核(PDR-TB)占 6.95%;532 例患者中 4 种二线药物总耐药率为 21.80%,耐药率最高的为对氨基水杨酸(16.16%)和左氧氟沙星(15.60%);泛耐多药结核(XDR-TB)为 13.35%;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治患者年龄大于 60 岁是一线药物耐药的危险因素(P<0.05),而复治、流动人口、45~60 岁和大于 60 岁患者是二线药物耐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苏州地区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其耐药产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与其他地区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出入,因此,应根据苏州地区耐药产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规范、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并加强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防控及干预。
  • 合理用药
    戴小宇, 戴韡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抽取 2016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间临床送检微生物室各类标本 16 375 份资料,统计和分析其产超广谱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其对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送检的 16 375 份标本中,检出的阳性标本数 709 份,其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 133 株(其中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 60 株)占 18.76%;在 60 株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中,耐碳青霉烯类的 27 株;肺炎克雷伯菌在内一科患者中检出 39 株(检出率为 29.32%),其次为 ICU 患者 37 株(检出率为 27.81%);内二科患者中检出 16 株(12.03%)以及外一科患者中检出 14 株(10.52%);痰液标本中检出 82 株(61.65%)、中段尿标本中检出 30 株(22.55%)和血液标本 9 株(6.76%);在 29 种抗菌药物中,肺炎克雷伯菌对氯霉素、氨苄西林、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高达 100.00%,耐其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等药物的耐药率高于 30%;而其对其余药物如米诺环素、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而其对黏菌素的耐药率为 0.00%(为敏感药物)。结论:产超广谱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较为广泛,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较为广泛,且耐药率较高;医院应加强感染监测与控制,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指导临床正确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合理用药
    陈雪萍, 陈小樟, 徐珊, 项艳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泌尿道感染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 2016 年 9 月—2018 年 8 月间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 380 例资料,统计患者中段尿标本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380 例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培共分离出病原菌 163 株,其分离率为 42.89%;其中革兰阴性杆菌 95 株占 58.28%,革兰阳性杆菌 51 株占31.29%,真菌 17 株占 10.43%;药敏结果发现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完全耐药,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莫西林耐药率也高达 75.0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完全耐药,而其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完全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完全耐药,而对美洛培南完全不耐药;美洛培南对 3 种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较为敏感;主要革兰阳性杆菌对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均不耐药,而对红霉素则完全耐药,以及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均较高,尤其是粪肠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 100.00%,完全耐药。结论: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遏制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产生。
  • 合理用药
    龚浩, 赖子云, 文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抽取 2015 年 4 月—2019 年 3 月间收治的骨折术后切口感染患者 82 例资料,统计其患者切口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切口感染致病菌的种类分布及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82 例切口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 99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63 株、革兰阳性菌 29 株和真菌 7 株;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达 100.00%,这 3 种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美洛培南的耐药性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的耐药性高达 100.00%,而粪肠球菌对其耐药性仅为 33.33%;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莫西沙星的耐药性较低,尤其是其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 0.00%。结论: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根据病原菌的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遏制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
  • 合理用药
    张海峰, 叶韬, 李成文, 高加胜, 李志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 2017 年 3 月—2019 年 3 月间收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 84 例资料,统计其患者中段尿病原菌培养结果,并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84 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中,分离出致病菌 118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 14 株主要以肠球菌为主(9 株占 64.29%),革兰阴性菌 86 株主要以肠杆菌属为主(68 株占 79.07%),真菌 18 株主要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13 株占 72.22%);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肠杆菌属的敏感率均较高(敏感率>50%);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有较高的敏感率(敏感率>50%);替考拉丁、头孢西丁、万古霉素对粪肠球菌的敏感率均较高(敏感率>50%),而四环素、红霉素和庆大霉素对粪肠球菌的敏感率均较低(敏感率≤50%)。结论: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肠杆菌属是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临床治疗应针对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合理用药
    王宜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厌氧菌的种类分布及其药敏试验结果。方法:抽取 2017 年 3 月—2019 年 3 月间诊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 160 例资料,统计其患者的脓液标本厌氧菌培养、分离和鉴定结果,分析其厌氧菌的种类分布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160 例患者中,其中 101 例患者为颌下间隙感染,30 例患者为咬肌间隙感染,15 例患者为咽旁间隙感染,8 例患者为舌下间隙感染以及 6 例患者为颊间隙感染;其感染性质为牙源性感染 103 例、腺源性感染 46 例和医源性感染 11 例;160 例患者中分离出厌氧菌 58 株,其厌氧菌类型为卟啉单胞菌 20 株、普雷沃菌 15 株、梭杆菌 9 株、消化性球菌 7 株、似杆菌 5 株和其他菌株 2 株;主要厌氧菌(卟啉单胞菌、普雷沃菌)对亚胺培南、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和甲硝唑的耐药率较高,耐其对环丙沙星、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厌氧菌主要为普雷沃菌、卟啉单胞菌,其对亚胺培南、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和甲硝唑等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 合理用药
    姜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微生物培养及其药敏结果的正确解读对临床抗感染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 年 7 月—2019 年 7 月间收治的感染患者 1 000 例病例资料,统计其病例中按照是否遵从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0 例;按非药敏选药治疗为对照组,按药敏选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例中对微生物培养及其药敏结果的解读方式和使用的抗菌药物正确性,以及对治疗结果的相符性及其总有效率差异。结果:1 000 例研究病例中,其中 310 例患者(31.00%)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与药敏检测结果相同;320 例患者(32.00%) 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根据药敏检测结果进行适当调整;370 例患者(37.00%)仍然坚持继续选用的抗菌药物和药敏检测结果不一致;而 630 例患者(63.00%)的微生物培养结果与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相一致;观察组患者经过 72 h 抗感染药物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6.20%)高于对照组(77.00%)(P<0.05)。结论: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解读的正确性可有效提高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可以正确指导临床医生用药的合理性。
  • 合理用药
    李佳鑫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 4 种抗菌药物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7 年 10 月—2019 年2 月期间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160 例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 A 组、B 组、C 组和 D 组(每组 40 例);A 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B 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钠治疗,C 组患者给予头孢噻肟钠治疗,D 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 4 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总费用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4 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费用均低于 B 组、C 组和 D 组(P<0.05),B 组患者治疗的总费用均低于 C 组、D 组(P<0.05),C 组患者治疗的总费用低于 D 组(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与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和阿奇霉素较为相似,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治疗的总费用较低。
  • 合理用药
    张细初, 饶洁, 江兴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中致病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 2016 年 12 月—2019 年 3 月间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路感染患者 60 例资料,统计其患者中段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60 例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路感染患者中,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者 25 例,其阳性率为 41.67%;25 例阳性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株 29 株(其中 21 例患者中检出 1 种细菌,4 例中检出 2 种细菌);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显示,29 株致病菌中分别为大肠埃希菌 11 株(37.93%)、屎肠球菌 3 株(10.34%)、肺炎克雷伯菌 4 株(13.79%)、粪肠球菌 2 株(6.90%)、奇异变形菌 5 株(17.24%)和其他菌株 4 株(13.79%);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大于 70%;肺炎克雷伯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为 75.00%,而其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 50.00%;奇异变形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 80.00%,而其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 100.00%;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 66.67%,而其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达 100.00%;粪肠球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 50.00%。结论: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中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其次为屎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且经细菌培养结果发现部分患者为双重致病菌感染;经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致病菌对部分药物均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应结合患者中段尿细菌培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
  • 合理用药
    康亮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模式的建立过程及其对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和对策。方法:抽取 2018 年8 月—2019 年 7 月间门诊处方和医嘱 24 000 张(每月 2 000 张),分析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模式的建立过程及其对不合理用药原因。结果:24 000 张门诊急诊处方和医嘱中,抗菌药物处方 4 037 张占 16.82%;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处方合格率逐年升高,至 2019 年 7 月份处方合格率达 98.88%;其中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 237 张占 5.87%;处方不合理原因有适应证不适宜占 45.57%,其次为选用药物不适宜占 23.21%。结论:采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实施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有效遏制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处方合格率显著提高,体现了药师的作用和价值,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达到了预期目标。
  • 合理用药
    宋雅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血培养结果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抽取 2017 年1 月—2019 年 1 月间收治的活动期 IE 患者 68 例资料,统计其行血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活动期 IE 患者致病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68 例活动期 IE 患者,血菌培养阳性率为 76.47%,分离出致病菌株 73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 57.53%,革兰阴性菌占 30.14% 和真菌株占 12.33%;主要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莫西沙星对革兰阳性菌的敏感性较高,而其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性较高;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革兰阴性菌的敏感性较高,而其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的耐药性较高;氟康唑、伏立康唑对真菌的敏感性较高。结论:活动期 IE 患者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不同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临床治疗活动期 IE 患者时应明确致病菌类型及其对药物的耐药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感染与预防
  • 感染与预防
    惠芬, 陶媛媛, 蔡冬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 年 6—12 月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 136 例资料(作为管理模式前组),另选取 2017 年 1—7 月间收治的 CHB 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 136 例资料(作为管理模式后组);而管理模式后组患者在出院后建立 CHB 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个案管理档案;比较两组患者管理模式前后对疾病相关知识及抗病毒药物知识的了解率,以及对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差异。结果:模式后组患者对 CHB 相关知识及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了解率及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模式前组(P<0.05)。结论:采用个案管理模式对提高 CHB 患者对 CHB 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率和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确保了患者用药的究全性和有效性。
  • 感染与预防
    黄洪俊, 邹宇, 黄红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抚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检测结果与感染者流行病学的特征。方法:抽取 2016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间抚州地区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 67 320 份资料,统计 HIV 抗体初筛阳性标本,再送往抚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的所有 HIV 感染者,分析其 HIV 的检测结果与流行病学的特征。结果:67 320 份无偿献血标本资料中,HIV 抗体初筛阳性为 46 例,被确诊为 HIV 阳性感染者 40 例,其 HIV 阳性率为 5.94/万;其中 2018 年无偿献血人数为 24 195 例,被确诊为阳性感染者 16 例,其阳性率为 6.61/万;无偿献血 40 例 HIV 感染者(男性占比为 72.50%)年龄介于 18~30 岁之间者占 62.50%;已婚者占 57.50%;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含高中)者占 52.50%;无偿献血的 HIV 感染者主要与吸毒传播、异性性传播、同性性传播以及其他有关;其中,吸毒传播占 47.50%。结论:抚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 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且男性为主),主要以吸毒为感染传播途径,相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干预,以确保本地区患者用血液质量的安全性。
  • 感染与预防
    江莉娟, 陈运珍, 王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 PDCA 循环管理对降低医院消毒供应室院内感染率的成效。方法:抽取 2017 年 1—12 月间 100 例患者、100 件清洗消毒器械及物件和 30 名医护工作人员资料作为管理前组,采用消毒供应室常规管理;另抽取 2018 年 1—12 月间 100 例患者、100 件清洗消毒器械及物件和 30 名医护工作人员资料作为管理后组,采用消毒供应室 PDCA 循环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器械及物件清洗消毒合格率、以及医护工作人员和患者对医院消毒供应室消毒管理的满意率的差异。结果:管理后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管理前(P<0.05),器械及物件清洗消毒合格率高于管理前组(P<0.05),医护工作人员和患者对医院消毒供应室消毒管理的满意率高于管理前组(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运用 PDCA 循环管理的效果较好,有效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规范了器械及物件的清洗消毒流程,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了医护工作人员和患者对医院消毒供应室消毒管理的满意率。
  • 感染与预防
    许丽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方法:抽取 2017 年 4 月—2019 年 5 月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 108 例资料,统计其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感染部位的分布及其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08 例抑郁症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 12 例(11.11%);其院内感染部分居前 3 位的依次为下呼吸道(41.67%)、胃肠道(16.67%)和上呼吸道(16.67%);发生院内感染与患者住院天数、医院管理制度完善程度、不同抑郁程度、是否合并基础病、使用≥2 种抗抑郁药物及有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感染预防意识等相关影响因素间具有相关性,经组内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 岁、合并基础疾病、住院天数≥25 d、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无感染预防意识、医院管理制度欠缺、重度抑郁、使用≥2 种抗抑郁药物是抑郁症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住院天数、抑郁程度、使用抗抑郁药物、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感染预防意识以及医院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均是抑郁症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应尽早明确院内感染的常见部位、危险因素,为患者实施防治措施提供科学指导。
  • 感染与预防
    曾伟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围产期孕妇无乳链球菌的感染特征及其在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下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围产期孕妇 1 972 例资料,统计其无乳链球菌感染的检测结果,分析围产期孕妇无乳链球菌感染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结果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情况。结果:1 972 例围产期孕妇中发生 GBS 感染 239 例,其感染率为 12.12%;阴道拭子采集标本其检出率为 11.60%,直肠拭子采集标本其检出率为 13.60%;2017 年围产期孕妇中 GBS 检出率为 81.59%,2018 年为 18.41%;在 239 例 GBS 阳性中,妊娠结局类型为羊水污染、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产褥期感染、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和绒毛膜羊膜炎等的发生率为 12.12%;GBS 阴性组(1 733 例)上述妊娠结局发生率为 36.10%。结论:高龄孕妇比较容易出现无乳链球菌感染,导致患者发生一些不良妊娠结局,GBS 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 药学监护
  • 药学监护
    钟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参与糖尿病足患者抗菌药物致真菌性肠炎的发生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方法:临床药师参与 1 例 2 型糖尿病足患者抗菌药物致真菌性肠炎的治疗与处理,并提出了解决对策。结果:临床药师提出该患者真菌性肠炎的原因很可能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有关,提出了采用抗真菌药物和微生态制剂治疗方案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结论:临床药师从药学的角度,对于患者出现的与药物相关的问题,进行专业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协助医师快速进行排除性诊断,避免发生更加严重的不良后果。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何行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致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与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间临床抗菌药物致患者严重不良反应 69 例资料,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与原因。结果:69 例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中,主要发生在呼吸科;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有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用头孢他啶、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及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等;用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临床表现为皮肤及软组织损害、肝胆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等。结论:药师通过多种途径对临床用药的宣教工作,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戴军, 夏蔚, 吴敏智, 莫星帆, 李晶晶, 冯明智, 何芳华, 王千秋, 张雪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眼梅毒患者的临床诊断特征,为临床防治眼梅毒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等数据库中“眼梅毒”“临床诊断”“抗梅毒治疗”“梅毒螺旋体”“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关键词,搜索近 10 年内国内外关于眼梅毒有关的文献资料,采用 Excel 2007 版和 SPSS 20.0 版统计学软件,分析其眼科相关检查和皮肤科相关检查,以及腰椎穿刺的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阅读全文根据纳入标准和有效信息的提取最终纳入 12 篇文章涉及 68 例患者,多以眼后段病变为主,其中视神经萎缩占多数。结论:梅毒的眼部损害为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对于病因不明的视力下降、眼部炎症等病症应排除眼梅毒的存在;梅毒应作为视神经炎的一个鉴别因素,一旦被确诊为眼梅毒,则应按照神经梅毒临床路径采用规范化的抗梅毒治疗。
  • 药物与临床
    徐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注射用硫酸多粘菌素 B 与美罗培南联用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菌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7 年 9 月—2019 年 3 月间收治的 PDR-AB 菌血症患者 68 例资料,按治疗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34 例)和联合组(34 例);参照组患者给予美罗培南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硫酸多粘菌素 B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体温复常时间与细菌清除时间的差异。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 7 d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体温复常时间与细菌清除时间均早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参照组,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硫酸多粘菌素 B 与美罗培南联用治疗 PDR-AB 菌血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美罗培南,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任晓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辅助万古霉素对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 年 12 月—2019 年 1 月收治的 AL 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 68 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4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万古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 rhG-CSF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体温和中性粒细胞复常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与白介素-6(IL-6)水平测得值以及生活质量(KPS)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体温和中性粒细胞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万古霉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 3 d 后观察组患者血清 PCT、IL-6 水平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KPS 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 rhG-CSF 辅助万古霉素治疗 AL 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万古霉素,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促进了体温、中性粒细胞的复常,改善了生活质量。
  • 药物与临床
    彭莉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 年 5 月—2019 年 2 月间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 84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交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42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体温、咳嗽、肺部啰音)复常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前疗后血清炎性因子(CRP、IL-6)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稍高于对照组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CRP、IL-6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 CRP、IL-6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用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疗效优于单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促进了临床症状的复常,提高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薛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辅助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7 年 12 月—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 9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5)与治疗组(n=45);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咳嗽、咳痰、体温)复常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组患儿用药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咳嗽、咳痰、体温)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辅助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有效促进了临床症状的复常,提高了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刘剑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 泡腾囊对慢性宫颈炎患者伴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疗效及其对 HBV 转阴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 年 2 月—2019 年 2 月间收治的慢性宫颈炎伴 HPV 感染患者 66 例资料,按药物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33 例)和对照组(33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 泡腾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HPV 转阴率、复发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PV 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感染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改善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泡腾囊治疗慢性宫颈炎伴 HPV 感染患者的疗效较为明显,有效提高了 HPV 的清除率,且复发率较低。
  • 药物与临床
    林秀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头孢呋辛钠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抗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剖宫产产妇 60 例资料,按术后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青霉素钠术后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术后伤口甲级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炎性因子水平测得值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后伤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CRP、IL-6、TNF-α、PCT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呋辛钠用于剖宫产产妇术后抗感染治疗,有效促进了伤口的愈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减少了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 药物与临床
    王琰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细菌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 年 10 月—2018 年 10 月间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 78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39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复常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细菌清除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温、痰液颜色、白细胞计数)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病原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莫西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各项指标,而且还有效提高了病原菌的清除率,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吴湖兰, 潘冬梅, 刘青平, 何欢, 黄龙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冠心病老年患者伴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8 年 2 月—2019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冠心病伴感染患者 74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组,每组 37 例;头孢哌酮-舒巴坦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患者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91.89%)明显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组患者(78.38%)(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头孢哌酮-舒巴坦组(P<0.05)。结论: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冠心病伴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不良反应轻微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何新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美沙拉嗪与加味甘草泻心汤联用对患者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 年 6 月—2018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30 例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 30 例给予美沙拉嗪与加味甘草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IL-6、IL-10、IL-17、TNF-α)水平测得值、IBDQ 评分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临床症状(腹痛、腹泻、脓血便)复常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IBDQ 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美沙拉嗪与加味甘草泻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较确切,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了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王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 5% 碳酸氢钠液与氟康唑注射液外耳道给药对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真菌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 年 6 月—2018 年 7 月期间诊治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 78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9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用氟康唑注射液外耳道给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 5% 碳酸氢钠液外耳道冲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外耳道真菌清除率和总有效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耳道内 pH 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外耳道真菌清除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外耳道 pH 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外耳道 pH 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 5% 碳酸氢钠液液与氟康唑注射液外耳道给药对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促进了真菌的清除,提高了其疗效。
  • 药物与临床
    彭伟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黄连解毒汤合桃红四物汤剂辅助抗菌药物对骨科患者伤口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5 年 6 月—201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骨科伤口感染患者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30 例和观察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连解毒汤合桃红四物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伤口愈合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的 Barthel 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和 Barthel 评分值(88.54±4.12)分均高于对照组(70.00%)和(80.26±4.78)分(P<0.05),伤口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黄连解毒汤合桃红四物汤辅助抗菌药物治疗骨科患者伤口感染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促进了伤口的愈合,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其日常生活能力。
  • 药物与临床
    朱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复方黄柏液辅助抗菌药物对糖尿病患者足感染的疗效及其对创面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 年 2 月—2019 年 3 月间诊治的糖尿病患者足感染 8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5% 碘伏液消毒创面配合抗菌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黄柏液消毒创面;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足部创面面积、炎症因子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足部创面面积测量值小于对照组(P<0.05),血清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PCT)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复方黄柏液辅助抗菌药物治疗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促进了足部创面的愈合,提高了临床疗效。
  • 药物与临床
    朱剪桂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心力衰竭(心衰)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2019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 102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1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衰和头孢哌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衰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即高敏 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hs-CRP、PCT 和 MIP-2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 hs-CRP、PCT 和 MIP-2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hs-CRP、PCT 和 MIP-2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心衰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了临床疗效。
  • 药物与临床
    陈军波, 杨秋英, 易国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乳酸左氧氟沙星对急性水肿型胆源性胰腺炎(AEBPE)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2019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AEBPE 患者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 30 例);A 组患者给予头孢唑肟抗感染治疗,B 组患者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症状复常时间、治疗费用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即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B 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6.67% 高于 A 组为 90.00%(P>0.05),症状复常时间早于 A 组(P<0.05),治疗费用低于 A 组(P<0.05),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00% 低于 A 组为 3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CRP、WBC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 CRP、WBC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B 组患者治疗后的 CRP、WBC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 AEBPE 患者的疗效稍优于头孢唑肟,有效改善了其症状和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了临床疗效,且治疗费用低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杨秋英, 陈军波, 熊桂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糖尿病伴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尿液中致病菌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2019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伴泌尿系统感染患者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 30 例);A 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B 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尿液标本中致病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值和高倍镜下白细胞个数值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即空腹血糖(GLU)和餐后 2 h 血糖(PBG)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B 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 A 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 A 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GLU、PBG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 GLU、PBG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B 组患者治疗后的 GLU、PBG 均低于 A 组(P<0.05),尿液标本中致病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值和白细胞计数测得值均低于A 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糖尿病伴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有效改善了其血糖值,提高了对致病菌的清除率。
  • 药物与临床
    凌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不同抗菌药物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成本/疗效(C/E)比值。方法:选取2017 年 6 月—2019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 160 例资料,按治疗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5 组,每组 32 例(即头孢呋辛组、头孢唑林组、阿奇霉素组、磺苄西林钠组和克林霉素组),比较 5 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抗菌药物的 C/E 比值、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术后发热率的差异。结果:头孢呋辛组、头孢唑林组、阿奇霉素组、磺苄西林钠组患者用药后预防感染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克林霉素组,头孢呋辛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术后发热率均低于其他 4 组(P<0.05);头孢呋辛组患者用药后的 C/E 比值低于头孢唑林组、阿奇霉素组、磺苄西林钠组和克林霉素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呋辛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的疗效优于其他各组,成本/疗效(C/E)比值低,无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 药物与临床
    陈许珍, 李从茂, 文磊, 何安萍, 张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左氧氟沙星与阿莫西林序贯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1—12 月间收治的 Hp 感染患者 84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每组 42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三联疗法”,即奥美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分散片、阿莫西林分散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与阿莫西林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Hp 清除率、溃疡面积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后炎症因子(IL-6、CPR、IL-2)水平测得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溃疡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Hp 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 CPR、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 IL-2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 Hp 感染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与阿莫西林序贯疗法治疗的疗效优于“三联疗法”,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和溃疡面积,提高了临床疗效和对 Hp 的清除率,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杨丽娟, 梁云, 韩志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莫西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多重耐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病原菌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 月间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 202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101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细菌消除率的差异,以及药物使用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莫西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老年慢性 COPD 加重期患者均有显著效果;莫西沙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细菌清除率稍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莫西沙星治疗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均短于头孢哌酮-舒巴坦(P<0.05)。结论:莫西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用于治疗老年慢性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多重耐药的疗效基本相似,但在清除病原菌方面莫西沙星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
  • 药物与临床
    梁伟彬, 刘远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头孢曲松对小儿细菌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 T 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 年 7 月—2018 年 7 月期间收治的细菌性肠炎患儿 148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74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苄西林-舒巴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 T 细胞亚群(CD3、CD4、CD19、CD8、CD4/CD8)及炎症因子即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8(IL-8)、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5.95% 明显高于对照组为 85.14%(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CD3、CD4、CD19、CD8、CD4/CD8、IL-17、IL-8、IL-6、IL-4 和 IFN-γ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 CD3、CD4、IL-4 水平测得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而 CD19、IL-8 和 IL-6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CD3、CD4、IL-4 水平测得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 CD19、IL-8 和 IL-6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曲松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 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了临床疗效。
  • 药物与临床
    杨雯, 幸黔鲁, 谢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与 50% 硫酸镁湿热敷联用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 PICC 机械性静脉炎患儿 88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4 例);对照组患儿给予 50% 硫酸镁湿热敷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红肿、疼痛和血管弹性)复常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红肿、疼痛和血管弹性)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与 50% 硫酸镁湿热敷联用治疗新生儿 PICC 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症状,且安全性未受影响。
  • 药物与临床
    周冰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布地奈德辅助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急性感染性肺炎患儿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 年 11 月—2018 年 7 月间诊治的急性感染性肺炎患儿 101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即第 1 秒最大呼气容积(FEV1)、第 1 秒最大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和最大呼气峰流量(PEF),以及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的 FEV1、FEV1/FVC、PEF、IL-2、IL-6 和 TNF-α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 FEV1、FEV1/FVC 和 PEF 水平测得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IL-2、IL-6 和 TNF-α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FEV1、FEV1/FVC 和 PEF 水平测得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 IL-2、IL-6 和 TNF-α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辅助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感染性肺炎患儿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肺功能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
  • 药物与临床
    宋江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盐酸氨溴索辅助哌拉西林-舒巴坦对 2 型糖尿病患者伴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2 型糖尿病并肺部感染患者 10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干扰素-γ(INF-γ)及肺功能指标即用力肺活量(FVC)、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IL-4、IL-6、IL-8、INF-γ、FVC、FEV1 和 FEV1/FVC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 IL-4、IL-6、IL-8、INF-γ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 FVC、FEV1和 FEV1/FVC 水平测得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IL-4、IL-6、IL-8、INF-γ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 FVC、FEV1和 FEV1/FVC 水平测得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盐酸氨溴索辅助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 2 型糖尿病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炎性因子和肺功能指标水平。
  • 药物与临床
    谢龙先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头孢他啶与依替米星联用对化脓性胆管炎患者 T 管引流术后预防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6 年 12 月—2018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化脓性胆管炎 T 管引流术患者 168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84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替米星术后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加用头孢他啶术后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即 C 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 A(SAA)和降钙素原(PCT)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细菌清除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CRP、SAA 和 PCT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 CRP、SAA 和 PCT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CRP、SAA 和 PCT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他啶与依替米星联用治疗化脓性胆管炎患者 T 管引流术后预防感染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炎症因子,提高了细菌清除率。
  • 药物与临床
    曹水霞, 王艳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拉氧头孢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和细菌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 年 2 月—201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68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4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拉氧头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IL-4、TNF-α和 hs-CRP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 IL-4、hs-CRP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 IL-4、TNF-α和 hs-CRP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拉氧头孢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了其细菌清除率,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赵丽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红霉素与青霉素对孕周期内胎膜早破患者羊膜腔感染的疗效及其对妊娠和围产儿结局的影响,为孕产妇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6 年 1 月—2018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孕 34~36 周胎膜早破患者 84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2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青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用药后对妊娠结局和围产儿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孕妇用药后羊膜腔感染、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红霉素治疗孕 34~36 周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青霉素,有效降低了其羊膜腔感染、绒毛膜羊膜炎和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提高了新生儿体质量。
  • 药物与临床
    王晓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式对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2019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 100 例资料,按给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罗培南微量泵静脉间断输注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美罗培南微量泵静脉持续输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脊液常规指标即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和葡萄糖水平测得值,以及治疗前后脑脊液中炎性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 C 反应蛋白(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蛋白质、葡萄糖、TNF-α、IL-6 和 CRP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蛋白质、TNF-α、IL-6 和 CRP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葡萄糖水平测得值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蛋白质、TNF-α、IL-6 和 CRP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葡萄糖水平测得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美罗培南微量泵静脉持续输注治疗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脑脊液常规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
  • 药物与临床
    马国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对下呼吸道感染(LRTI)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致病菌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5 年 4 月—2018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LRTI 患者 104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甲组(n=54)和乙组(n=50);甲组患者给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治疗,乙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细菌转阴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甲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细菌转阴率均高于乙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莫西沙星治疗 LRTI 患者的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有效提高了细菌的转阴率,且对安全性无影响。
  • 药物与临床
    赵飞飞, 李军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复合麻醉对胃癌患者根治术后感染的发生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 年 12 月—2018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 86 例资料,按麻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3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托咪酯全麻诱导,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 1 d 的炎症因子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 C 反应蛋白(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麻醉用药术后 7 d 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用药麻醉前的 IL-6、TNF-α和 CRP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麻醉后的 IL-6、TNF-α 和 CRP 水平测得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麻醉后 IL-6、TNF-α和 CRP 水平测得值及其术后 7 d 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复合麻醉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炎症因子水平,且降低了术后感染率。
  • 药物与临床
    王开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丙种球蛋白辅助阿奇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其对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 年 3 月—2018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症状体征复常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咳嗽、体温、肺部阴影和啰音)复常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丙种球蛋白辅助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症状,减少了并发症发生。
  • 药物与临床
    任海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消脓方汤剂汤剂辅助克林霉素对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 年 10 月—2017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 60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克林霉素注射液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消脓方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即血中性粒细胞(N)计数、白细胞计数(WBC)、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sTREMS-1)和 IL-6/IL-10 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N、WBC、hs-CRP、TNF-α、IL-6、sTREMS-1 和 IL-6/IL-10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 N、WBC、hs-CRP、TNF-α、IL-6、sTREMS-1 和 IL-6/IL-10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N、WBC、hs-CRP、TNF-α、IL-6、sTREMS-1 和 IL-6/IL-10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消脓方汤剂辅助克林霉素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了临床疗效。
  • 药物与临床
    杨志兵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前列安通片辅助阿奇霉素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前列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 年 10 月—2018 年 9 月间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66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3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安通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实验室指标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前列腺液中指标(WBC、RBC)水平值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前列安通片辅助阿奇霉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有效改善了前列腺功能,提高了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
  • 药物与临床
    翁代勇, 黄琼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中药清热利咽汤辅助头孢硫脒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7 年8 月—2018 年 1 2月间诊治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 60 例资料,按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硫脒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清热利咽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咳嗽、咽喉痛、体温)复常时间,以及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值、实验室指标值和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咳嗽、咽喉痛、体温)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室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清热利咽汤辅助头孢硫脒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不仅可以降低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还可以有效改善和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了临床疗效。
  • 药物与临床
    李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痰热清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肺癌患者化疗期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致病菌清除和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 年 2 月—2018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化疗期间肺部感染 74 例资料,按治疗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单用组 36 例和联用组 38 例;单用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联用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致病菌的清除率、临床症状复常时间和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用药前两组细菌的清除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高于单用组(P<0.05),临床症状(体温、咳嗽、肺部湿啰音)复常时间均早于单用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单用组(P<0.05)。结论:采用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用治疗肺癌患者化疗期间肺部感染,可以促进其临床症状的恢复,有效提高致病菌的清除率和临床疗效。
  • 药物与临床
    涂宇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与头孢呋辛联用对孕产妇支原体和衣原体产褥感染的疗效及其对妊娠结局与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 年 10 月—2018 年 10 月间收治的支原体和衣原体产褥感染孕产妇 154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77 例与观察组 77 例;对照组孕产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孕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孢呋辛治疗;比较两组孕产妇用药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妊娠结局(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和产褥感染)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孕产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 vs 68.8%),早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90% vs 11.68%)(P<0.05),胎膜早破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3.90% vs 10.39%)(P<0.05),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0% vs 6.49%)(P<0.05);但观察组孕产妇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与头孢呋辛联用治疗支原体和衣原体产褥感染孕产妇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奇霉素,有效改善了妊娠结局,不良反应轻且安全性高。
  • 药物与临床
    袁宇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头孢呋辛与氨苄西林对骨科患者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 年 9 月—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 95 例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45 例和观察组 5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苄西林预防术后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给予头孢呋辛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值的差异。结果:用药后,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预防切口感染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呋辛预防骨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效果优于氨苄西林,有效促进了切口的愈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 药物与临床
    党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替加环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肺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 年 11 月—2019 年 6 月间收治的 ICU PDR-Ab 感染肺炎患者 82 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1)与治疗组(n=41);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加环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CRP、WBC、PCT 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 CRP、WBC、PCT 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 CRP、WBC、PCT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加环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治疗 PDR-Ab 感染肺炎患者,有效改善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轻微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丁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化疗方案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 2016 年 4 月—2017 年 4 月间收治的复制涂阳肺结核患者 86 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患者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2 月、6 月和 9 月后痰涂片转阴率,以及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 2 月、6 月和 9 月后痰涂片转阴率分别为 44.19%、62.79% 和 95.35%,均高于对应对照组数值(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5.35% 高于对照组为 76.75% (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疗效较为确切,可有效提高痰涂片转阴率。
  • 医院管理
  • 医院管理
    徐晓文, 邓毅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在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大力推进的大背景下,医疗腐败事件仍时有发生,提醒着医务工作者纪律之弦不能松,做到警钟长鸣。为此,笔者以本院推行党风廉政建设纵深化的管理实践为例,讲述了医院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在,以及新时代医院党风廉政建设需要的新思维、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