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与论坛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檗碱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肠道感染,但它其实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炎、心脏保护、降血糖、调血脂、免疫调节等。此外,动物和细胞实验还显示,小檗碱对肺癌、肝癌、食管癌、结肠癌、宫颈癌、乳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淋巴瘤、黑色素瘤等各类型肿瘤亦有良好的药理作用。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就对小檗碱抗膀胱癌、肾细胞癌、前列腺癌等泌尿系统肿瘤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
  • 综述与论坛
    刘川铭, 曾点点, 李谢, 卢熙奎, 陈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跨膜蛋白 gp41 是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重要靶点。恩夫韦肽是首个被 FDA 批准的以 gp41 为靶点的多肽类融合抑制剂。然后,恩夫韦肽较短的半衰期、较低的耐药遗传屏障和较低的效力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近年来,以 gp41 为作用靶点开发出来的多肽类融合抑制剂表现出了较好的效力和稳定性。为此,笔者主要对靶向跨膜蛋白 gp41 的多肽类融合抑制剂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 药学监护
  • 药学监护
    张建伟, 宋明辉, 张荣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胆总管取石术后并发腹腔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为该类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患者在行胆总管取石术后出现持续发热、切口周围红肿等感染症状而转入我院,随后在腹腔切口分泌物中先后检查出鹑鸡肠球菌(Enterococcus gallinae,EG)和聚团肠杆菌(Enterobacter aggregatus,EA),临床药师根据 2 种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实际情况,建议调整利奈唑胺的使用记录,以及加用依替米星、替加环素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这些建议都得到了医生的采纳。结果: 在使用利奈唑胺治疗 10 d 后,患者的微生物检查结果未再回报 EG;而针对 EA 感染,在先后使用依替米星、替加环素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半个多月后,患者的体温基本恢复正常,降钙素原水平也明显下降,遂顺利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在开展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中,凭借自身专业特长,可协助医生制定出更为个性化的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整个医疗团队的工作效能,更可以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 药学监护
    刘清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结外 NK/T 细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 (nasal type),ENKTCL-NT)患者合并鼻腔感染的临床治疗情况和药学监护过程,为该类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一 ENKTCL-NT 患者在治疗期间因出现鼻部溃烂伴流脓而收治入院,入院后临床药师随即开展了药学监护,其间患者出现反复高热,C 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达 115.9 mg/L,并且溃疡分泌物中先后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和粪肠球菌,其中 SA 为耐甲氧西林菌株。结果: 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鼻部溃疡、反复高热和 CRP 水平等表现基本确定此为鼻部感染,而其病原菌则为 SA,遂根据其药敏结果建议医生予以莫西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全身抗感染治疗,并在局部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一周后,患者虽仍有间断发热,但感染症状明显好转,遂要求出院;近一个月后复查显示,已无感染症状和体征。结论: 对于病原菌尚不明确的感染患者,临床药师在进行药学监护时应紧盯患者的症状变化和微生物培养结果,并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和已有抗感染治疗效果协助医生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从而确保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欧阳水长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万古霉素致重症感染患儿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征,为万古霉素所致血小板减少的预防和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以万古霉素、血小板减少、重症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等中英文术语作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 和 Web of Science 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 2022 年 12 月的所有相关文献,并以<14 岁作为筛选条件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病例,分析患儿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相关特点。结果: 经检索共得到 592 篇相关文献,再经核对、筛选后最终纳入的有 10 篇,涉及病例 26 例;26 例患儿中,男 16 例、女 10 例,其感染诊断主要为肺炎(10 例)、肺炎合并败血症(5 例)和尿路感染(5 例),检出的病原菌主要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8 例)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 例);患儿的万古霉素用药剂量为 15~60 mg/(kg·d),其中位数值为 33 mg/(kg·d);使用万古霉素至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时间为 3~12 d,其中位数值为 7 d;患儿用药前血小板计数为(89~360)×109/L,其中位数值为 243×109/L,而用药后血小板计数降为(9~95)×109/L,其中位数值为 47×109/L;经处置,所有患者均在 3~7 d 好转;血小板减少与万古霉素的关联性评价结果显示,“肯定的”有 3 例,“很可能的”有 16 例,“可能的”有 7 例。结论: 万古霉素在治疗过程中可重症感染患儿发生血小板减少,但及时发现处置后患儿基本都可好转,故临床在给患儿使用万古霉素治疗时应注意监护和观察,以确保患儿的用药安全。
  • 药物不良反应
    范红燕, 付松泉, 司江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导致患者血尿的发病和治疗过程,为类似病例的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患者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而住院治疗,当日使用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等药物治疗,晚上出现了肉眼血尿(gross hematuria),并伴有明显的尿频、尿急和尿痛症状。结果: 回顾患者病史,并未发现可导致血尿的相关基础疾病,遂分析当日的用药情况,发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存在发生血尿的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并且血尿是发生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用药后的 2 h 左右,故考虑血尿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所致;于是,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并给予酚磺乙胺、蛇毒血凝酶、地塞米松、坦索罗辛、碳酸氢钠等药物对症治疗,2 d 后患者完全消失。结论: 血尿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创伤、疾病、药物等是其主要的发生因素,临床在判断和处置时应尽可能详细地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及早明确病因,从而开展针对性的对症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 药物不良反应
    张文晋, 胥薇, 罗宗伟, 范小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 2020 年—2021 年所上报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的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2021 年西充县人民医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 454 例 ADRs 报告,采集并分析 ADRs 报告中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所涉药物的品种和剂型、ADRs 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等信息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上报的 454 例 ADRs 中,报告类型以“一般”(255 例,占 56.17%)和“新的一般”(110 例,占 24.23%)为主;患者的年龄层主要为>65 岁(271 例,占 59.69%),其次为>45~65 岁(110 例,占 25.11%);ADRs 所涉药物的种类主要为抗感染药物(97 例,占 21.37%)和电解质调节及营养支持药物(78 例,占 17.18%),而所涉药物的剂型则主要为注射剂(272 例,占 59.91%)和粉针剂(109 例,占 24.01%);454 例 ADRs 报告中,主要的累及器官(或系统)为皮肤及其附件(194 例,占 42.73%主要表现为瘙痒、皮疹、皮肤潮红等)和胃肠系统(153 例,占 33.70%,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经过对症处理后,454 例 ADRs 患者基本均好转(292 例,占 64.32%)或痊愈(124 例,占 27.31%)。结论: ADRs 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医院应该加强对高龄患者的 ADRs 监测,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和营养类、调节电解质药物的使用管理;同时需提高诊治水平,护士加强巡视,药师做好用药交代,做好监测预警工作,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
    欧阳淑萍, 欧阳涵怡, 付志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点评和分析医院结核病科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医院结核病科的 3 694 张(条)抗菌药物处方(或医嘱)作为研究资料,根据相关指南、专家共识、药品说明书等权威资料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点评,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特点。结果: 点评发现,3 694 张抗菌药物处方(或医嘱)中存在不合理处方(或医嘱) 311 张(条),不合理发生率为 8.42%;根据原因类型不同,311 张不合理处方(或医嘱)可分为不规范处方(或医嘱)( 232 张,主要表现为诊断书写不规范)和不适宜处方(或医嘱)(79 张,主要表现为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311 张不合理处方(或医嘱)涉及的抗菌药物品种主要有左氧氟沙星(86 张,占 27.65%)、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56 张,占 18.01%)和莫西沙星(52 张,占 16.72%);60 张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或医嘱)涉及的药物主要为莫西沙星(29 张,占 48.33%)。结论: 医院结核病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整体较为合理,但个别品种存在较多的不合理情况,临床应该加强对相关药物的培训和管理,从而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合理用药
    韦可心, 薛向南, 孟璐, 马依林, 张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抗风湿医院制剂的临床用药特点和合理使用情况,为医院抗风湿医院制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1 年 4 月—2022 年 4 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门急诊的 2 445 张抗风湿医院制剂处方作为研究资料,分析抗风湿医院制剂在各科室的使用分布和合理使用情况。结果: 2 445 张抗风湿医院制剂处方涉及的具体品种主要为顽痹清丸(1 195 张,占 48.88%)和顽痹康丸(694 张,占 28.38%),其次为顽痹乐丸(315 张,占 12.88%)和顽痹通丸(241 张,占 9.86%);而在科室分布方面,以风湿病科为最多(1 442 张,占 58.98%),其次为颈肩腰腿痛科(262 张,占 10.72%)和骨关节病科(226 张,占 9.24%);处方点评结果显示,2 445 张抗风湿医院制剂处方中存在 102 张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率为 4.17%),其中主要的不合理原因为临床辨证书写不全(56 张,占 54.90%)。结论: 医院门急诊在使用抗风湿医院制剂时品种选择上以顽痹清丸和顽痹康丸为多,科室分布上以风湿病科为主,在合理用药方面整体较为合理,但仍有部分不合理情况,临床应继续加强相关方面的培训和管理,以提高临床的合理用药水平。
  • 合理用药
    揭淑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选取 2020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广昌县人民医院门急诊 8 752 张抗菌药物处方作为研究资料,采集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信息(品种、用法、用量等),然后依据相关指南、共识、药品说明书等权威资料,对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用药点评。结果: 处方点评结果显示,医院门急诊 8 752 张抗菌药物处方中共发现不合理处方 712 张(不合理率为 8.14%),其中 2020 年为 412 张(不合理率为 9.38%),2021 年为 300 张(不合理率为 6.88%);712 张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的主要原因类型为用法用量不适宜(387 张,占 54.35%),其次为适应证不适宜(104 张,占 14.61%)和药物选择不适宜(110 张,占 15.45%);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涉及的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药物(329 张,占 46.21%)为主,其次为大环内酯类药物(154 张,占 21.63%)和喹诺酮类药物(113 张,占 15.87%)。结论: 医院 2020 年—2021 年门急诊抗菌药物整体用药较为合理,但在用法用量不适宜、药物选取不适宜等方面,还应加强对其使用管理,以避免或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 合理用药
    黄敏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点评和分析医院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的临床使用情况,为规范 PPIs 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罗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2 年 480 份包含 PPIs 的患者临床资料 480 例,汇总其 PPIs 使用品种、使用科室、用药目的、用药指征、给药剂量、给药疗程、给药频次和给药途径等信息,分析与评价 PPIs 类用药合理性,以及不合理用药原因类型。结果: 480 例使用 PPIs 患者中,其中经静脉给药 218 例(占 45.42%,最常使用的是注射用泮托拉唑和注射用兰索拉唑)、口服给药 262 例(占 54.58%,主要使用兰索拉唑胶囊和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使用科室中以骨科、外科和神经科为主(占 56.46%);明确用药指征的治疗用药 54 例(占 11.25%),预防用药 426 例(占 88.75%),其中有指征的 268 例(占 62.91%),而其余 158 例(占 37.09%)均无用药指征; PPIs 使用剂量、给药疗程、给药频次的合理率分别为 99.58%、93.33% 和 90.83%,不合理率均较低。结论: 医院 PPIs 临床使用基本合理,其中预防应激性溃疡方面的使用无用药指征率相对较高,医院行政部门应加强对 PPIs 干预管理,尽量减少无指征用药情况。
  • 合理用药
    王炜榕, 陈榕, 陈惠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住院患儿口服药品分剂量使用的现状,为保障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12 月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收治的 9 245 例使用分剂量口服药品的 0~14 岁住院患儿及其相关医嘱 26 575 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分剂量药品的品种、剂型、规格等信息,分析但当前医院住院患儿口服药品分剂量使用的现状和特点。结果: 26 575 条医嘱涉及 9 245 例患儿,其中抗感染药物分剂量医嘱 7 094 条(占 26.69%),其次为影响变态反应和免疫功能药品分剂量医嘱 6 279 条(占 23.63%)和消化系统药物医嘱 5 425 条(占 20.41%);片剂分剂量医嘱 10 248 条(占38.56%),其次为颗粒剂 5 350 条(占 20.13%)、干混悬剂 5 191 条(占 19.53%)和散剂 4 527 条(占 17.03%)。结论: 我国市场上儿童适宜药品比较匮乏,药品分剂量用药现象普遍存在,为确保儿童用药安全,降低药害发生风险,药品监管部门、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共同努力做好儿童用药的安全性。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朱敏嘉, 钱杰, 沈国倩, 吴海燕, 王妍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高频超声在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准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7 年—2021 年在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 70 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手术病理检查和高频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频超声检查在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 70 例患者中,有 51 例经高频超声检查被诊断为颈部淋巴结结核,其中有 48 例同时被病理检查认定为颈部淋巴结结核;高频超声检查在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灵敏度为 87.27%,特异度为 80.00%,漏诊率为 12.73%,误诊率为 20.00%,约登指数为 67.27%;48 例真阳性患者的高频超声图像特征表现为颈部淋巴结有呈串状排列,也有单发,外形趋圆形,L/T 小于 2,内部回声不均质,表现为低回声、无回声、强回声混杂,淋巴门偏移、狭窄或消失,淋巴结边界模糊,相互融合。结论: 高频超声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以较好地帮助临床医生进行准确诊断。
  • 经验交流
    林卫, 邓懋清, 陈丽萍, 肖婷, 卢永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和分析脑脊液不同涂片和染色方法在颅内感染诊断中应用情况,为临床颅内感染的准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7 年 9 月—2021 年 8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临床送检的 845 份脑脊液标本作为研究资料,采用不同的涂片和染色方法进行实验,并与常规培养和鉴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涂片和染色方法在颅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培养和鉴定结果显示,845 份脑脊液标本中有 99 份的微生物培养结果为阳性,共分离出病原菌 103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 79 株、革兰阴性菌 9 株、真菌 15 株;增菌涂片下革兰染色和瑞氏染色的实验结果与培养鉴定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均高于 95.00%,而离心涂片下革兰染色、墨汁染色、抗酸染色的实验结果与培养鉴定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均低于 50.00%;与培养鉴定结果相比,增菌涂片的革兰染色结果与其一致性非常好(Kappa 值均>0.90),而离心涂片的革兰染色结果的一致性就相对较差(Kappa 值均<0.80)。结论: 脑脊液增菌涂片的革兰染色和瑞氏染色有着较高的阳性符合率,可在一定条件下配合培养法帮助医生更好、更准确地诊断颅内感染,从而避免漏诊、误诊。
  • 经验交流
    刘玲, 刘晓玲, 王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训练执行率的影响,为改善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呼吸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训练执行率”作为活动主题,选取 2023 年 1 月—6 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结核科住院治疗的 60 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呼吸康复训练执行率的效果。结果: 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老年肺结核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训练的执行率由 41.67% 提高至 78.79%,目标达成率为 131.91%,进步率为 89.08%;在品管圈的实施过程中,圈员的问题解决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与和谐度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临床的医疗服务水平,进而更好地确保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 经验交流
    李帅, 牛桂林, 朱金玉, 闫小燕, 任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手术患者的非计划二次手术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减少非计划二次手术和相关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9 年 12 月—2021 年 10 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105 467 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所在科室、手术名称、手术原因、手术次数和感染发生情况等信息,分析患者非计划二次手术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特点。结果: 105 467 例手术患者中有 179 例(占 0.17%)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其主要分布在消化外科(43 例,占 24.02%)、神经外科(41 例,占 22.91%)和肝胆胰脾外科(31 例,占 17.32%),行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原因主要为术后出血(102 例,占 56.98%),其次为切口感染(20 例,占 11.17%)和愈合不良(16 例,占 8.94%);179 例行非计划二次手术的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有 52 例(感染发生率为 29.05%),其中感染时间发生在二次手术后的有 29 例(占 55.77%),发生首次手术后的有 22 例(占 42.31%);此外,感染的部位以手术部位为主(26 例,占 50.00%),其次为呼吸道(18 例,占 34.62%)。结论: 医院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发生率整体较低,其中术后出血是主要原因,此外医院感染在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应持续加强患者的术中、术后管理,以减少二次手术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经验交流
    尧应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消化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与病原学特点,为该科院内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 6 月—2021 年 6 月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 123 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临床资料信息,分析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感染的病原学特点。结果: 123 例消化内科患者的各标本培养结果呈阳性的为 75 例,其院内感染发生率为 60.98%;院内感染患者标本中培养、分离出 81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 61.73%(以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 35.80%(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真菌2 株(占 2.47%);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替坦、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克肟的耐药率较高(>70.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仍保持在 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 G、红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80.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15.00%);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院内感染与患者年龄>45 岁、住院时间>14 d、使用呼吸机、手术治疗、留置导尿管间具有相关性,此 5 个因素也是消化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手术治疗、留置导尿管是医院消化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相关高风险患者并加强管理,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消化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普遍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在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尽量根据其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以确保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 经验交流
    杨院兵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为前列腺癌患者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9 年 12 月—2022 年 12 月丰城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 82 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与病原菌分布特点,并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发生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82 例前列腺癌患者中,23 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 28.05%),其中尿路感染 15 例(占 65.22%),呼吸系统感染 6 例(占 26.09%),切口感染 2 例(占8.70%);23 例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共培养出 31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21 株(占 67.74%),革兰阳性菌 10 株(占 32.26%);合并糖尿病、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前列腺体积≥45 cm3、术前导尿、手术时间≥1 h、留置尿管时间≥5 d、住院时间>7 d 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相关(P<0.05);Logistic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OR=3.019)、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OR=1.937)、前列腺体积≥45 cm3OR=2.694)、术前导尿(OR=2.162)、手术时间≥1 h(OR=2.529)、留置尿管时间≥5 d(OR=2.718)、住院时间>7 d(OR=2.256)是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而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合并糖尿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前列腺体积≥45 cm3、术前导尿、手术时间≥1 h、留置尿管时间≥5 d、住院时间>7 d 等,临床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当加强监护和管理,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 经验交流
    闫小燕, 牛桂林, 李燕, 朱金玉, 李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危险因素,为该类患者 MDRO 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9 年 12 月—2022 年 12 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225 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微生物检查结果等信息,分析患者术后感染(尤其是 MDRO 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菌分布,以及 MDRO 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25 例患者中共有 31 例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 13.78%;31 例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42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25 株(占 59.52%)、革兰阳性菌 15 株(占 35.71%)和真菌 2 株(占 4.76%);31 例感染患者中共检出 MDRO 15 株,其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8 株(占 53.33%)、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4 株(占 26.67%)和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3 株(占 20.0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 岁、手术时间≥5 h、合并糖尿病、呼吸机使用时间≥2 d、合并低蛋白血症为影响其发生 MDRO 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 MDRO 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年龄、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合并低蛋白血症与 MDRO 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对于高风险患者,临床应当加强监测和管理,以确保有效经验性治疗的及时开展。
  • 经验交流
    李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骨科患者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危险因素与病原学特征,为临床防治 SSI 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 月铅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208 例骨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 SSI 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64)与未感染组(n=144),收集 2 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采集 SSI 患者切口分泌物行病原学特征分析。结果: 208 例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 SSI 64 例(占 30.77%);多因素分析显示,切口类型 Ⅱ 类及以上、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2 h、开放性骨折为影响术后 SSI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64 例 SSI 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 68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47 株(占 69.12%,主要为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 21 株(占 30.88%,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5.00%),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氨曲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高(>5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5.00%),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高(>50.00%)。结论: 骨科患者术后并发 SSI 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同时 Ⅱ 类及以上切口、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2 h、开放性骨折为骨科患者术后 SSI 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需据此采取预防措施。
  • 经验交流
    嵇仁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急性胆囊炎患者出现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病原菌分布特征。方法: 选取 2020 年 2 月—2022 年 4 月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268 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判断急性胆囊炎患者 MDRO 感染情况,统计其标本中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患者 MDRO 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68 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中,73 例(占 27.24%)发生 MDRO 感染(设为感染组),195 例(占 72.76%)未发生 MDRO感染(设为未感染组);73 例 MDRO 感染患者标本培养出 123 株病原菌,主要为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s)大肠埃希菌 75 株(占 60.98%)、产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 28 株(占 22.76%)和产 ESBLs 阴沟肠杆菌 12 株(占 9.76%);感染组患者的急性胆囊炎发作频次(2~3 次/年)、抗菌药物使用频次(>3 次/年)和联用(>2 种)、嵌顿、胆囊萎缩、合并胆囊息肉的构成比高于未感染组(P<0.05),中医药治疗的构成比低于未感染组(P<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抗菌药物使用频次、联用抗菌药物、嵌顿、胆囊萎缩、合并胆囊息肉是急性胆囊炎患者 MDRO 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中医药治疗是急性胆囊炎患者 MDRO 感染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 MDRO 感染的风险较高,其与抗菌药物使用频次、联用抗菌药物、中医药治疗、嵌顿、胆囊萎缩、合并胆囊息肉等有关,需进行针对性干预治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从而预防 MDRO 感染发生。
  • 耐药监测
  • 耐药监测
    王敏媛, 王彪, 仵倩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2019 年—2022 年医院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革兰阴性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变化特点,为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 2019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肺泡灌洗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共 10 790 份作为研究资料,通过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标本中革兰阴性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变化特点。结果: 10 790 份标本共培养分离出革兰阴性菌 1 384 株(总检出率为 12.83%),其中前 5 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284 株,占 20.52%)、肺炎克雷伯菌(279 株,占 20.16%)、铜绿假单胞菌(251 株,占 18.14%)、鲍曼不动杆菌(107 株,占 7.73%)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1 株,占 5.85%);多重耐药检测共检出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菌株 204 株(其中大肠埃希菌 134 株、肺炎克雷伯菌 57 株、产酸克雷伯菌 13 株),碳青霉烯耐药菌株 55 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 22 株、鲍曼不动杆菌 21 株、肺炎克雷伯菌 12 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 年间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始终较低(<10.00%);肺炎克雷伯菌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始终较低(<10.00%),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氯霉素的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始终较低(<10.00%),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始终为 0.00%,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他啶、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 医院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所检出的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其大多存在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应持续加强病原学监测,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细菌耐药的产生。
  • 耐药监测
    邹国云, 李民, 吴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此类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22 年 5 月医院收治的 67 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患者术后痰液标本的病原菌培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其耐药情况。结果: 67 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中检出病原菌 78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50 株(占 64.10%)、革兰阳性菌 24 株(占 30.77%)和真菌 4 株(占 5.13%);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高(≥57.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尚未产生耐药(仍保持高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青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较高(≥60.00%),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仍保持高度敏感。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临床应结合药敏结果选取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术后感染早日消退和食管癌的后续治疗。
  • 耐药监测
    吕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婺源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 1 528 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并统计颅内感染发生率,采集患者脑脊液标本实施病原菌培养与分离,并行病原菌菌株鉴定,了解病原菌分布特点,再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相关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1 528 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有 138 例,颅内感染发生率是 9.03%;138 例并发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143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 60 株(占 41.96%,多见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 81 株(占 56.64%,多见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 2 株(占 1.40%);药敏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氯霉素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为 0.00%,对环丙沙星、青霉素的耐药率达 100.00%,对亚胺培南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70.00%);表皮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氯霉素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为 0.0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80.00%);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多黏菌素的耐药率较低(为 0.0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50.00%),对头孢唑林、呋喃妥因、头孢吡肟、头孢替坦的耐药率甚至高达 10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较低(<20.00%),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氨曲南、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高(>80.00%);肺炎克雷伯菌对多黏菌素、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较低(<30.00%)。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导致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对不同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临床医师可按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的监测结果针对性用药,以控制颅内感染。
  • 耐药监测
    吴琦, 李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并发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该类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7 月医院收治的76例行 PCI 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行 PCI 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 76 例 PCI 的心肌梗死患者中,术后呼吸道感染患者 25 例,其感染率为 32.89%;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42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 64.29%、革兰阳性菌占 33.33% 和真菌仅占 2.38%);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 8.33%、16.67%),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 12.5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低于 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仍保持高度敏感,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占 100.00%)、红霉素(占 77.78%)、阿奇霉素(占 77.78%)的耐药率均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达 100.00%。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 PCI 后并发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且存在多重耐药,临床对术后患者应及时采集痰液培养与药敏试验,根据其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确保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 耐药监测
    陈忠华, 林志根, 谢梅茂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并发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的病原菌分布与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EIEC)的基因分型,为临床 SCI 患者 UTI 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9 年 10 月—2021 年 10 月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 56 例 SCI 并发 UTI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中段尿的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EIEC 的检出情况,并对检出的 EIEC 开展多位点序列分型与其药敏试验,以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 EIEC 毒力基因分型。结果: 56 例 SCI 并发 UTI 患者的中段尿标本中,培养、检出 67 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 42 株,其中 31 株 EIEC、6 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他菌株 5 株)、革兰阳性菌 25 株(15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 株表皮葡萄球菌);药敏结果显示,31 株 EIEC 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头孢替坦、头孢呋辛、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低于 10%;31 株 EIEC 经 PCR 检出 13 个 ST 分子分型,其中占据前 3 位的 ST 型分别为 ST131(占 35.48%)、ST1193(占 19.35%)、ST405(占 12.90%),其余的 ST10等 10 个 ST 分子分型分别为 3.23%;毒力因子基因检测结果显示 dsdA、tonB、finH、degP、ompR 检出率均高于 80%,而 neuC、ireA 检出率均低于 20%。结论: SCI 并发 UTI 患者感染的 EIEC 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子分型以 ST131 最为多见,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临床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与隔离防护措施,遏制多重耐药菌的流行。
  • 耐药监测
    张录兰, 马亮, 严良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该类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22 年 5 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 512 例复发性 VVC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患者外阴阴道分泌物的真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特征。结果: 512 例复发性 VVC 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培养、分离出假丝酵母 512 株,其中前 3 位的真菌为白假丝酵母占 74.41%、光滑假丝酵母占 14.65%、克柔假丝酵母占 2.545;药敏结果显示克柔假丝酵母、白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和其他假丝酵母对制霉菌素的耐药率均低于 10.00%,克柔假丝酵母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高于60.00%,白假丝酵母对伊曲康唑和咪康唑的耐药率高于 40.00%,光滑假丝酵母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高于80.00%,热带假丝酵母对伊曲康唑和咪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 75.00% 和 87.50%。结论: 医院复发性 VVC 患者感染真菌以白假丝酵母更为多见,且其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及咪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临床治疗可根据真菌耐药程度的不同,针对性使用抗真菌药物,以确保其抗真菌感染的疗效。
  • 耐药监测
    乔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并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方法: 选取 2020 年 3 月—2022 年 2 月新乡和平医院收治的 42 例 SLE 合并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痰液、尿液等标本,分析 SLE 患者并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结果: 42 例SLE 合并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 53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 62.26%(以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 20.75%(以无乳链球菌、屎肠球菌为主)和真菌占 16.98%;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敏感率均达 100.0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SLE 合并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革兰阴性菌,且呈现多耐药现象,临床对此类多重耐药病原菌感染应按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尽快控制感染,提高抗菌效果,以确保 SLE 的后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