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
张文晋, 胥薇, 罗宗伟, 范小冬
目的: 分析医院 2020 年—2021 年所上报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的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2021 年西充县人民医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 454 例 ADRs 报告,采集并分析 ADRs 报告中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所涉药物的品种和剂型、ADRs 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等信息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上报的 454 例 ADRs 中,报告类型以“一般”(255 例,占 56.17%)和“新的一般”(110 例,占 24.23%)为主;患者的年龄层主要为>65 岁(271 例,占 59.69%),其次为>45~65 岁(110 例,占 25.11%);ADRs 所涉药物的种类主要为抗感染药物(97 例,占 21.37%)和电解质调节及营养支持药物(78 例,占 17.18%),而所涉药物的剂型则主要为注射剂(272 例,占 59.91%)和粉针剂(109 例,占 24.01%);454 例 ADRs 报告中,主要的累及器官(或系统)为皮肤及其附件(194 例,占 42.73%主要表现为瘙痒、皮疹、皮肤潮红等)和胃肠系统(153 例,占 33.70%,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经过对症处理后,454 例 ADRs 患者基本均好转(292 例,占 64.32%)或痊愈(124 例,占 27.31%)。结论: ADRs 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医院应该加强对高龄患者的 ADRs 监测,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和营养类、调节电解质药物的使用管理;同时需提高诊治水平,护士加强巡视,药师做好用药交代,做好监测预警工作,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