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与论坛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苦参碱能浓度相关地抑制人鼻咽癌 CNE1 细胞、CNE1-GL 细胞、CNE2 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能增强天然杀伤细胞对耐药 CNE2/DDP 细胞的杀伤能力,也能逆转鼻咽癌 HONE1/DDP 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苦参碱也能抑制 CNE2 细胞移植瘤在裸鼠体内的生长。氧化苦参碱能浓度相关地抑制 CNE1 细胞、CNE2 细胞、HNE-1细胞、HNE-1(200)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能增强长春新碱、平阳霉素、5-氟尿嘧啶或顺铂抗 HNE-1 细胞和多药耐药HNE-1(200)细胞的作用。本文综述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鼻咽癌的药理作用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笔者还建议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治疗。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薛小燕, 巫莉萍, 王丽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原儿茶酸(PCA)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体内多靶向治疗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采用 D-半乳糖和三氯化铝(AlCl3)诱导 AD 动物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AD 模型对照组、石杉碱甲组 0.4 mg/(kg·d)以及 PCA 低剂量组 5 mg/(kg·d)、PCA 中剂量 15 mg(kg·d)组和 PCA 高剂量 30 mg/(kg·d)组,观察各剂量组小鼠 Morris 水迷宫逃避潜伏期的时间、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和病理变化,测定各组小鼠脑组织的 AchE、Aβ、MAP、 BDNF mRNA 含量。结果: PCA 低剂量组、PCA 中剂量组小鼠的潜伏期时间短于 AD 模型(P<0.05),而其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均长于 AD 模型对照组(P<0.05);PCA 各剂量组对 AchE、Aβ 和 MAP mRNA 表达量均低于 AD 模型对照组(P<0.05),且各组 mRNA 基本恢复正常水平;PCA 各剂量组对 BDNF mRNA 表达量均高于 AD 模型对照组(P<0.05),且各组 mRNA 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PCA 通过缩短潜伏期,延长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降低 AchE、Aβ 和 MAP mRNA 表达水平,升高 BDNF mRNA 表达量等多靶向发挥神经营养作用。
  • 实验研究
    潘彦荣, 王爽, 常晓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黄连、连翘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作用。方法: 选取黄连、连翘两种抗菌中药饮片进行考察,以水提法提取浓度为 1 g/mL,然后以稀释法测定黄连、连翘两种抗菌中药对 100 株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考察和分析这 2 种中药饮片对 MRSA 的抑菌作用。结果: 黄连、连翘提取物对于MRSA 均有较强的抑菌功效,且黄连的抑菌功效明显强于连翘;黄连、连翘对于 MRSA 的抑菌浓度分别为 0.063 g/mL 和 0.250 g/mL。结论: 黄连与连翘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菌中药饮片,其对 MRSA 的抑菌作用均较为理想,是预防 MRSA 感染较为理想的中药饮片。
  • 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
    黄毅婷, 王丽满, 蒋婷婷, 黄旭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侵袭性真菌感染重症患者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的治疗药物监测(TDM)数据,探究影响其血药浓度的因素,为伏立康唑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17 年 1 月—2019 年 10 月间收治的侵袭性真菌感染重症患者 50 例使用伏立康唑治疗的临床资料,统计和分析其患者性别、年龄和血浆白蛋白水平(ALB)等因素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 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治疗用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与 ALB、联合用质子泵抑制剂(PPI)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 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时,应考虑 ALB 及合用 PPI 对血药浓度的影响,注意监测其血药浓度,以确保伏立康唑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合理用药
    唐秋月, 秦媛媛, 黄玉宇, 沈夕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门诊处方规范性及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以及不合理用药原因。方法: 抽取医院血管外科门诊(2017 年 10 月—2018 年 9 月)用药处方 504 张,点评处方规范性以及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原因。结果: 504 张门诊处方中,不合理处方 47 张(占 9.33%),其中用量不适宜处方 29 张(占 61.70%),其次为不规范处方 9 张(占 19.15%)。结论: 临床处方用药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和病情,联合用药应慎重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加强临床药师与医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协助医师确定用药指征,以提高临床药师的审方能力,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
    龚卫卫, 曹季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患者细菌清除的影响,并分析感染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 2017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 MRSA 感染患者 126 例临床资料,依据给药剂量分为低剂量组(15 mg·kg–1·次–1) 40 例、中剂量组(17.5 mg·kg–1·次–1) 42 例和高剂量组(20 mg·kg–1·次–1)44 例;比较 3 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药浓度、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7.73% 和 97.62% 显著高于低剂量组的 77.50%(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97.73% 和 95.23% 显著高于低剂量组的 75.00%(P<0.05);3 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胱抑素 C(CysC)、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 CysC、BUN、SCr 水平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高剂量组显著高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的平均血药浓度显著高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血药谷浓度分布情况显著差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P<0.05);而高剂量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7.27%)显著高于中剂量组(4.76%)和低剂量组(2.50%)(P<0.05)。结论: 采用 17.5 mg/(kg·次)万古霉素治疗 MRSA 感染患者的效果较为显著,有效升高了细菌清除率,且血药浓度较低,对患者肾功能影响较小,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 合理用药
    聂静, 王晓川, 武汉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 Xpert 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Xpert MTB/RIF)技术检测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准确度及其对利福平药敏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 2018 年 11 月—2019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疑似肺结核患者 70 例资料,统计其 Xpert MTB/RIF 技术检测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的结果;并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比例法药敏试验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和分析 Xpert MTB/RIF 技术检测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以及 Xpert MTB/RIF 与比例法检测药敏试验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经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发现,70 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 59 例被确诊为肺结核,采用 Xpert MTB/RIF 检测及痰涂片诊断的特异度分别为 100.00%、90.91%;采用 Xpert MTB/RIF 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 38.98%、48.57%;而痰涂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 16.95%、28.57%;经 Kappa 分析发现 Xpert MTB/RIF 检测法药敏试验利福平耐药性的一致性优于比例法(Kappa=0.782,P<0.05)。结论: Xpert MTB/RIF 技术检测具有快速、便于操作的特点,在对结核分枝杆菌诊断的同时可以检测其对利福平耐药性,诊断结果具有客观性。
  • 合理用药
    朱永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监测指标,评价抗菌药物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借助 PASS 临床药学管理系统,提取 2018 年—2019年间所有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 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标本的微生物送检率等监测指标,以及 12 335 份抗菌药物专项点评病例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结果: 抽取的 12 335 份住院患者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逐年下降;I 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也有所下降,标本的微生物送检率逐年上升;点评结果发现,抗菌药物诸多不合理使用原因主要表现为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抗菌药物选用不适宜,其次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疗程偏长、预防用药时机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等。结论: 医院应加强对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监管,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合理用药
    许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宫颈分泌物中支原体培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方法: 抽取 2018 年8 月—2019 年 8 月间医院收治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 78 例临床资料,分析其宫颈分泌物标本的支原体培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78 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标本中,单一解脲脲原体(Uu)感染率(74.36%)大于单一人型支原体(Mh)感染率(10.26%)和 Mh+Uu 感染率(15.38%)(P<0.05);Uu 感染中单纯型 58.82% 小于颗粒型86.21%、乳突型 86.67%(P<0.05);Uu 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敏感率分别为 96.55%、98.28%,其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为 82.76%、75.86%;Mh 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阿奇霉素等敏感率均为 100.00%,而其对诺氟沙星的耐药率为 87.50%;Mh+Uu 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的敏感率均分别为 94.67%、83.33%,其对壮观霉素、司帕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0.00%、41.67%。结论: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宫颈分泌物中 Uu 感染率较高,其中病变分型为颗粒型、乳突型者更高,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具有一定差异,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 合理用药
    王灿, 刘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规范管理和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1 日—12 月 31 日间医院所有使用过抗菌药物的 15 097 例住院患者 410 719 份医嘱,比较和分析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相关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和科室分布情况,以及各级、各类和前 20 位抗菌药物的金额、用量、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指标。结果: 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在年龄上主要集中在 45~74 岁(占 78.52%),涉及科室主要为外科(占 54.35%)和妇瘤科(占 27.89%);在抗菌药物的使用方面,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金额和 DDDs 均居首位,其他 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和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在用药总量、DDDs 和金额上居前 3 位;在单品种方面,头孢美唑和头孢硫脒在用药总量、DDDs 和金额上居前 2 位。结论: 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符合相关文件的管理规定;但在合理用药方面仍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
  • 合理用药
    张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其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和药敏结果。方法: 选取2018 年 1 月—2020 年 1 月间医院临床收治的脑卒中患者 319 例临床资料,统计其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与影响因素,以及痰液标本的病原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率。结果: 319 例脑卒中患者中,95 例患者发生相关性肺炎(29.78%);患者年龄、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卧床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合并糖尿病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95 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 102 株病原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敏感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率较高,肺炎链球菌对利福平、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敏感率较高。结论: 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较多,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根据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抗菌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 合理用药
    董秀华, 徐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临床质子泵抑制剂处方(医嘱)用药的合理性,为此类药物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 年 1 月—12 月期间医院临床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处方(医嘱) 1 334 张,统计和分析其质子泵抑制剂的联合用药、药物使用时间、用药剂量和超说明书等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1 334 张质子泵抑制剂处方(医嘱)中,不合理处方 101 张(占 7.57%),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占 11.02%)、埃索美拉唑(占 18.97%)、泮托拉唑(占 40.03%)、兰索拉唑(占 14.99%)、雷贝拉唑(占 14.99%)。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在医院使用基本合理,但应严格按说明书使用,避免超说明书用药,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 合理用药
    姜春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标本中衣原体支原体的培养结果及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抽取 2017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间诊治的女性泌尿生殖道标本 3 000 例培养结果资料(其中 1 400 例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衣原体抗原,1 600 例采用培养法鉴定支原体),分析其标本中衣原体支原体的培养结果及其药敏结果。结果: 3 000 例标本检测结果中,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率为 3.43%(48/1 400),支原体感染率为 49.06%(785/1 600);而在支原体感染中,单纯解脲脲原体(Uu)的感染率为 82.55%;支原体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多西环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而其对罗红霉素、环丙沙星、林可霉素的敏感率较低。结论: 女性泌尿生殖道不仅有混合感染,而且还有单纯感染,且多为 Uu 所致,临床需依据药敏结果及支原体的感染类型的不同,合理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 合理用药
    王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2016 年—2018 年间医院感染性疾病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随机抽取医院感染科 2016 年—2018 年送检标本 500 份(包括培养、分离、药敏试验结果的资料),分析其感染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及主要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抽取的 500 份标本中,检出病原菌 184 株,其中检出革兰阴性菌 128 株(占 69.56%),检出革兰阳性菌 48 株(占 26.09%),检出真菌 8 株(占 4.35%);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极低,大多数为 0.00%;而其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其对各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均不同,如对头孢替坦的耐药率为最低;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而其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为 0.00%。结论: 医院感染性疾病标本中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各不相同,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 合理用药
    刘培培, 冯赵慧子, 金日群, 唐远鹏, 郭春钰, 廖志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2017 年医院喉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 2017 年 1 月—12 月收治的被确诊为喉癌行全喉切除术伴有术后感染患者 80 例资料,分析其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80 例术后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 152 株病原菌,分离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90 株,占 59.21%),其次是革兰阳性菌(48 株,占 31.58%)和真菌(14 株,占 9.21%);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较低,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 0.00%;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均较高(均在 50.00% 以上);用药频度(DDDs)TOP 3 分别是头孢唑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排在最后的是环丙沙星。结论: 了解医院喉癌患者术后感染标本中病原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有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确保了患者抗感染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合理用药
    冯卫明, 张清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医院 2017 年 8 月—2019 年 7 月间 ICU 收治的严重院内感染患者 80 例资料,统计和分析其患者各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80 例 ICU 医院内感染患者各标本中检出病原菌 71 株,其中检出革兰阴性菌 47 株、革兰阳性菌 20 株和真菌 4 株,分别占比为 66.20%、28.17% 和 5.63%;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 0.00%,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 86.67%;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其中对呋喃妥因、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高达 100.00%,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仅为 3.45%;铜绿假单胞菌对呋喃妥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 100.00%,而对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仅为 0.00%;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几乎都达到 100.00%,而其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率均高达 100.00%。结论: 医院 ICU 患者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经药敏试验结果其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处在中等水平,仍应加强对 ICU 患者院内感染的监管和抗菌药物的使用,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合理用药
    梁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肿瘤医院患者标本中检出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医院 2016 年—2019 年 4 年间上传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上报病原菌的检测和耐药情况数据,统计其各标本中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上报的 10 338 株菌株中,其中革兰阳性菌 3 181 株(占 30.77%)、革兰阴性菌 7 157 株(占 69.23%);各年度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啉基本完全耐药,而对头孢呋辛钠、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均≥6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5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2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均≥8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克林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 20%。结论: 该肿瘤医院患者常见致病菌的耐药形势较为严峻,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细菌的耐药监测,以确保治疗的有效。
  • 合理用药
    骆玉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医院新生儿科患儿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及其耐药的相关因素,为新生儿合理用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12 月期间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感染患儿 32 例临床资料,分析其送检标本中检出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32 例患儿标本中检出多重耐药菌菌株 32 株,其中 27 株来源于痰液标本(占84.37%),其次为血液中检出 3 株(占 9.38%);病房分布主要来源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检出多重耐药菌菌株 29 株(占 90.62%);耐药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 22 株(占 68.7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青霉素类、氨苄西林等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而其对万古霉素敏感率较高;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对青霉素、亚胺培南等 β-内酰胺类的耐药率较高,而其对利福平、万古霉素等药物的敏感率较高;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而其对庆大霉素、亚胺培南、替卡西林的敏感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氨曲南、氨苄西林等的耐药率较高,其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替卡西林的敏感率较高。结论: 医院新生儿科感染类疾病病原菌的分布较广泛,但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各病原菌的耐药性各有差异;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应格外重视对多重耐药菌的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其治疗效果。
  • 合理用药
    徐君, 董秀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肾内科患者感染部位细菌学特点及其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现状。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间医院肾内科收治的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及其他感染患者 1 800 例临床资料,分析其患者主要感染部位的细菌学特点及其抗菌药物用药现状。结果: 1 800 例感染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 1 602 例,其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89.00%,其中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的处方用药使用率分别为37.83%、27.71%、14.98%、4.12% 和 2.25%;1 602 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中,其中单联用药占 74.16%,双联及以上用药占 25.84%;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治疗性使用(37.08% vs 62.92%,P<0.05);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中,尿路感染 480 例占 43.01%(其中大肠埃希菌感染 366 例,粪肠球菌 72 例和肺炎克雷伯菌 42 例),呼吸道感染 370 例占 33.15%(其中肺炎克雷伯菌 266 例、大肠埃希菌 67 例、肺炎链球菌 30 例和铜绿假单胞菌 7 例),肠道感染 178 例占 15.95%(主要由大肠杆菌引发),深静脉留置导管与皮肤感染 132 例占 11.83%(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2 个及以上部位感染患者 44 例占 3.94%。结论: 肾内科感染患者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的使用主要为单联用药,应采用治疗为主、预防为辅,根据细菌学特点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合理用药
    谢磊, 邓香根, 胡华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方法: 抽取 2016 年10 月—2018 年 9 月间医院泌尿系统感染患者 139 例资料,统计其患者尿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培养、分离情况以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及其主要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139 例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98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67 株、革兰阳性菌 27 株和真菌 4 株;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达 100.00%,而其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较低,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的耐药率也均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00%,而其对复方磺胺甲噁唑、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医院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但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治疗的有效。
  • 合理用药
    张春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小儿泌尿道感染(UTI)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 2017 年 1 月—2020 年 1 月间收治的 UTI 患儿 1 858 例临床资料,统计其尿液致病菌的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其常见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1 858 例 UTI 患儿尿液标本中培养检出370 株病原菌,其革兰阴性菌 341 株、革兰阳性菌 29 株;而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为 260 株,其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头孢噻吩等药物均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则主要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头孢噻吩耐药;革兰阳性菌中,屎肠球菌主要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均耐药,而葡萄球菌属主要对青霉素与红霉素耐药。结论: UTI 患儿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临床应重视中段尿液的培养,积极检测病原菌并监测其耐药率,便于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以确保其临床疗效。
  • 合理用药
    易继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11 月—2018 年 11 月间呼吸内科收治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 64 例临床资料,探究其患者的病史、感染诱发因素、感染致病菌种类、临床特点与抗真菌药物疗效的关系,比较和分析分别采用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采用氟康唑治疗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伊曲康唑(93.75% vs 87.50%,P<0.05);导致肺部感染的诱发因素主要有年龄≥62 岁、住院时间≥30 d、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和使用相关抗菌药物治疗等;痰液致病菌培养结果显示感染真菌的类型主要为白假丝酵母和光滑假丝酵母。结论: 针对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应分析其肺部真菌感染的诱发因素,并尽快采集痰液标本培养,明确感染真菌类型以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从而提高其临床疗效。
  • 合理用药
    徐雪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缺乏急性白血病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血标本细菌培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中性粒细胞缺乏急性白血病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 89 例资料(2018 年 5 月—2019 年 5 月),统计其血标本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感染致病菌种类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结果: 89 例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血标本中,培养出病原菌 63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38 株、革兰阳性菌 24 株和真菌 1 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厄他培南的敏感率均达 100.00%;沙门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氨曲南等药物敏感率也均达 100.0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头孢替坦等药物的敏感率也均达 100.00%;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的敏感率为 100.00% 和 85.71%;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复方磺胺甲噁唑的敏感率分别为 100.00%、83.33% 和 83.33%。结论: 中性粒细胞缺乏急性白血病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血标本细菌培养致病菌种类繁多,且对抗菌药物敏感率不同,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制定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案。
  • 合理用药
    杨剑锋, 钟清兰, 桂明, 黎刚, 熊和兵, 黎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脓性标本的细菌培养方法的改进对细菌分离和药敏结果的影响。方法: 抽取 2018 年 9 月 1 日—2019 年 11 月 30 日诊疗患者 328 例资料,统计其脓性穿刺液标本(主要为脓液、胸水、腹水、脑脊液等)微生物培养结果(接种培养,然后将营养肉汤加至剩下的沉渣,第 2 天如果未生长细菌再把增菌后的标本接种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致病菌的分离情况及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328 例患者脓性穿刺液标本(主要为脓液、胸水、腹水、脑脊液等)离心沉渣接种法的阳性率为 58.53%,其中有 20 例(6.10%)存在假阳性(因涂片显示不合格);另外,在溶菌酶和抗菌药物等因素影响下,本实验方法能增加涂片和培养阴性的合格标本中细菌和真菌的检出率。结论: 本方法能尽可能避免假阳性出现,同时经统计分析检测周转时间平均缩短了 0.7 d;流程改进后兼顾了避免假阴性、假阳性和细菌培养的 TAT 时间,减少或避免了临床误诊误治。
  • 合理用药
    尹正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患者痰液或肺泡灌洗液标本中主要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药敏试验结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SP 患者 122 例资料(2018 年 4 月—2019 年 11 月),统计其患者痰液或肺泡灌洗液标本中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主要病原菌的构成及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122 例 SP 患者痰液或肺泡灌洗液标本中,培养出病原菌 142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 44 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15 株、肺炎链球菌 13 株)、革兰阴性菌 86 株(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 24 株、铜绿假单胞菌 17 株、大肠埃希菌 12 株和肺炎克雷伯菌 19 株)和真菌 12 株(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经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较为敏感(耐药率<17%),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85%);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十分敏感(耐药率为 0.00%),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外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福平、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30%,而其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40%。结论: SP 患者痰液或肺泡灌洗液标本中主要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患者用药治疗的有效性。
  • 合理用药
    辛佳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对黏液脓性宫颈炎(MPC)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 2018 年 2 月—2019 年 8 月间诊治的 MPC 患者 60 例资料,统计其病原菌培养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体阳性检出率、致病菌的分布与构成比以及主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60 例患者阴道分泌物中检出细菌 43 株,阳性检出率为 71.67%,其中单纯细菌感染 8 例、合并假丝酵母属感染 9 例和合并支原体属感染 26 例;43 株致病菌中,其中革兰阴性菌 16 株(占 37.21%)、革兰阳性菌 27 株(占 62.79%);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不耐药,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不耐药,无乳链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也不耐药,而其对四环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为 100.00%;大肠埃希菌、淋病奈瑟菌对亚胺培南均不耐药。结论: MPC 患者阴道分泌物中感染病原菌主要为细菌感染与支原体属或假丝酵母属混合感染,了解了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确保其用药的有效性。
  • 合理用药
    敖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剖宫产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为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17 年 2 月—2019 年 11 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行剖宫产的 150 例产妇资料,分析其手术出血量、术后感染情况、抗菌药物品种选用、抗菌药物使用时机、抗菌药物持续使用时间和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150 例产妇中,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 9 种,所用抗菌药物使用量最多、感染率较低的为头孢呋辛,其次为头孢唑啉、甲硝唑,使用最少的为头孢替安和头孢曲松,总体预防用药种类选择较为合理,总感染率为 2.67%;抗菌药物给药时机中钳夹脐带后给药例数为 128 例(85.33%),术后当日给药例数最少,其总感染率为 1.33%;抗菌药物持续使用时间 24 h之内的患者 112 例(74.67%),感染率最低的为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在 24~48 h 内。结论: 医院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监管,促进围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
  • 合理用药
    王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计划、实行、检查、行动(PDCA)模式的品管圈(QCC)活动的开展对降低门诊西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6 月—2018 年 5 月间 12 名门诊西药房工作人员处方调配资料为实施前,2018 年6 月实施 PDCA 模式的 QCC 活动后(2018 年 6 月—2019 年 5 月)处方调配资料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处方调配差错率、工作人员各项能力(积极性、沟通配合、责任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工作效率(核对单张处方时间、患者候药时间)以及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差异。结果: 实施后处方调配差错率低于实施前(P<0.05),工作人员积极性、沟通配合、责任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评分值均高于实施前(P<0.05),核对单张处方时间、患者候药时间均短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开展 PDCA 模式的 QCC 活动提高了门诊西药房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处方调配差错率显著下降,服务态度明显好转。
  • 合理用药
    王安东, 陈培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痰液标本中主要致病菌的构成及其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科学化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2020 年 1 月间医院收治的 VAP 患者 155 例资料,统计其下呼吸道痰液标本中致病菌培养分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痰液标本中致病菌的构成情况及其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155 例 VAP 患者痰液标本中经培养后分离出致病菌 182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 36 株占 19.78%(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 137 株占 75.27%(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真菌 9 株占4.9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高,上述 3 种致病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较低。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引起 VAP 的主要致病菌,且存在多重耐药现象,临床应积极开展致病菌构成及耐药率分析,根据其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其治疗的有效性。
  • 感染与预防
  • 感染与预防
    蔡正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对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及其对内镜消毒合格率的影响与对策。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12 月期间记录的实施传统内镜清洗消毒流程资料(患者 100 例,内镜 100 件)作为常规组,另选取2018 年 1 月—12 月期间记录的实施改进内镜清洗消毒流程资料(患者 100 例,内镜 100 件)作为改进组;比较两组资料中内镜消毒合格率和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改进组内镜消毒合格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而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改进内镜清洗消毒流程避免了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有效提高了内镜消毒的合格率。
  • 感染与预防
    任妹, 黄永建, 李凤中, 王小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萍乡地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及其治疗策略,为 Hp 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 2016 年 1 月—2019 年 6 月间采用间接固相免疫层析法检测的 10 487 例健康体检者资料,分析其 Hp 抗体检测结果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10 487 例健康体检者标本中,Hp 抗体阳性 5 021 例,其阳性率为 47.88% (其中,男性占 59.97%,女性占 40.03%);各年龄段 Hp 感染情况为≤30 岁(38.51%)、>30~40 岁(49.90%)、>40~50 岁(50.55%)、>50~60 岁(49.35%)、>60~70 岁(52.97%)、>70 岁(40.76%),其中仅 30~40 岁人群的不同性别间的 Hp 感染率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 Hp 感染发生率分别为春季(47.25%)、夏季(50.14%)、秋季(47.42%)、冬季(47.15%),不同季节 Hp 感染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人群区域性 Hp 感染情况的分析,可明确 Hp 分布特点及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有利于针对性制定筛查和防治措施,以减少 Hp 相关疾病的发生。
  • 感染与预防
    梁少群, 吴兴柳, 赵明聪, 何纲, 罗铭, 吴贺明, 陈晓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广东省江门地区出现的登革热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规律等,为诊治和防控登革热传播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 2018 年—2019 年江门地区 40 例登革热患者资料,分析其病史特点、临床表现、诊断重点、治疗效果和防控措施、疾病传播特点、分布规律、临床诊疗要点、并发症的出现和重症患者的特点及处理、预后及转归等。结果: 40 例登革热患者男女比例均等,60 岁以上者 19 例占 47.50%,14 岁以下 3 例占 7.50%;出现血小板减少 36 例占 90.00%,白细胞减少 38 例占 95.00%;出现低血压 5 例(12.50%)、心率减慢 1 例(2.50%)、肝功能损害 32 例(80.00%);其中 26 例来自江门外海区(65.00%),14 例来自江门新会区(35.00%)。结论: 江门地区患者本次登革热以波状热居多,江海区患者多伴有腹泻,新会区患者多伴有呕吐,其中严重血小板计数异常、肝功能损害和严重并发症患者居多,处置后效果尚好,积极开展灭蚊防蚊工作仍是主要防控措施。
  • 感染与预防
    周景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孕晚期孕妇 B 族链球菌(GBS)感染对母-婴结局及其 GBS 菌株血清分型相关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6 年 5 月—2019 年 5 月间收治的孕晚期(36~38 周)产检孕妇 853 例资料,统计其 GBS 检测结果,按检测结果将阳性者 52 例作为阳性组,以 1∶3 配比,阴性者 156 例作为阴性组;比较和分析两组孕妇 GBS 感染状况和凝血功能指标、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以及母-婴 GBS 血清分型及配对 GBS 菌株血清型的一致性。结果: 853 例产检孕妇的 GBS 阳性 52 例,其阳性率为 6.10%;阳性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bg)高于阴性组患者,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 早于阴性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低于阴性组患者(P<0.05);两组凝血酶时间(TT)之间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早产、产褥感染、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高于阴性组患者(P<0.05);两组孕妇的剖宫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6 株 GBS 菌中,分离出 9 个血清型,Ⅱ型、Ⅲ型为主要血清型,而新生儿以 Ⅱ 型为主;13 例新生儿 GBS 供试抗原与母亲 GBS 抗血清均产生沉淀线,且相应完全融合。结论: 孕晚期孕妇 GBS 感染可致孕妇血液处于高凝、低纤溶状态,增加不良的母-婴结局等发生风险,故做好孕产妇 GBS 筛查、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了解 GBS 菌株的血清分型,探索 GBS 疫苗等新型防治手段,可有效减轻对母-婴的影响。
  • 感染与预防
    端木文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附睾、睾丸结核的超声图像特点,探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结果对附睾、睾丸结核患者临床诊断及其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5 年—2020 年间经手术病理确诊及临床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的 25 例患者的超声资料,分析其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对治疗的影响。结果: 25 例患者中,附睾结核 20 例(累及睾丸者8 例)和单纯睾丸结核 5 例;合并肺结核 12 例、胸膜炎 3 例和肾结核 3 例;实验室痰涂片检测抗酸杆菌呈阳性 5例、结核感染 T 细胞检测结果呈阳性 5 例,血沉升高 11 例,尿液中抗结核杆菌阳性 2 例;累及阴囊壁 5 例;出现睾丸鞘膜积液 15 例,其中 3 例可见条索状回声;病灶高频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随病程延长、病理的变化呈现特征性改变;病灶内出现液化坏死暗区、钙化,CDFI 显示病灶内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周边见点状血流信号为特征性图像。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对附睾、睾丸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断。
  • 感染与预防
    张芸, 王苏玲, 张建平, 何永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情景模拟演练视频教学在医护一体化预防新冠肺炎(COVID-19)医院感染职业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3 月期间全院参加预防 COVID-19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 60 名医护人员,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 30 名和视频教学组 30 名,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开展 COVID-19 防护知识培训教学,视频教学组采用情景模拟演练视频教学;比较两组医护人员不同培训方法对 COVID-19 防护知识培训教学效果的差异。结果: 视频教学组医护人员掌握知识及技能的时间及考核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穿戴职业防护用品人数的达标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脱卸职业防护用品人数的达标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结论: COVID-19 疫情期间,采用情景模拟演练视频教学培训,全院医护人员应在较短时间内全面掌握了 COVID-19医院感染防护知识及技能,促进了定点医院收治 COVID-19 患者的自身保护。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苏焕鹏, 范喜城, 李庆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儿科患者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 2019 年 1 月—12 月期间儿科上报的药物 ADR,其中与抗菌药物有关的 ADR 为 78 例,分析上报的 ADR 病例数、严重程度、涉及的药物、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等。结果: 医院儿童抗菌药物 ADR 占 67.83%,严重程度主要为“一般的(已知)”占 97.44%,单一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占 96.15%,84.62% 患儿的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药物类型以青霉素类占比(38.27%)最高,最常见累及部位为消化系统(占 71.79%)。结论: 儿科抗菌药物 ADR 受年龄、给药途径、使用方式等因素影响,临床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规范用药原则,加强对儿童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做好 ADR 监测,从而减少或避免 ADR 发生。
  • 药学监护
  • 药学监护
    宋晓兵, 王艳, 吴庆荣, 刘建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参与 1 例重型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探究临床药师参与重型 COVID-19 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和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 临床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和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参与和协助临床调整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结果: 临床药师积极参与重型 COVID-19 患者治疗过程的药学监护,及时发现患者的药物治疗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重型 COVID-19 患者的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找到融入临床治疗团队的切入点,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可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既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又能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 药学监护
    胡娟, 蒋智音, 金炎, 朱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临床药师在骨伤科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服务方法和过程。方法: 临床药师根据不同骨伤患者的病情,参与临床用药的制订,开展药学服务探究药学服务过程,并分析和介绍了 4 例典型案例。结果与结论: 临床药师药学服务的具体方法和过程,为开展中医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提供了经验。
  • 经验介绍
  • 经验介绍
    王永, 吴慧敏, 李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基于关键业绩指标法(KPI)原理制定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方法,以便考核医院中心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质量。方法: 根据中心药房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能,查阅文献资料、咨询药学专家及部门领导,选出 6 方面主要指标即工作量、工作质量、监督职能、满意度、药品存储管理、质量控制等作为医院中心药房 40 位工作人员的主要绩效考核评价标准;抽取并分析近 2 年的信息数据,比较考核实施前后的差异。结果: 绩效考核方法实施后,中心药房人均每季度得分稳定在 95 分左右;个人平均输液配制量由原来的 61 袋/h 增至 78袋/h,人均调剂医嘱数目由原来的 96 条/h 增至 158 条/h;工作中出现的这 2 项差错数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96% 的医院其他工作人员对中心药房的工作评价均比较满意。结论: 绩效考核制度的实施对中心药房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满意度等方面均有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工作效率。
  • 经验介绍
    李纯诚, 王莺, 金炎, 朱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医院静脉用药配制中心和门诊西药房药品周转率的影响,以减少药品积压和医院资金周转压力。方法: 通过鱼骨图分析法,分析 2014 年—2017 年间影响药品库存量的几个因素,如药品采购计划的制定、电脑数据的屏障、节假日的备药、临床用药无规律等因素,以及人员素质、沟通和医生用药习惯;针对上述因素拟定药品用量中出现异常波动对策方案,协助医院监察室、医务科、药事管理部门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对异常用药波动情况实施动态监察或监测以及限制药品采购量等措施,促进提高质量效率的管理。结果: 2014 年—2017 年间每月平均出库金额在 1 700 万元上下浮动,库存周转率在 400% 左右;月平均库存周转时间从 2014 年的 8.03 d直线降至 2016 年的 6.70 d。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实施大部分药品零库存管理,促进了医院资金的周转,提高药品采购效率和管理水平,有效地提高医院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
  • 经验介绍
    盛玉青, 王艳, 房树华, 于绍帅, 陈昕晟, 王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科普活动后对公众安全合理用药水平的影响。方法: 临床药师对医院住院患者、社区医院慢病患者、家庭居民和学校学生进行药学科普,科普内容有安全合理用药常识、具体药品使用知识、相关疾病及防治知识和特殊人群用药知识等,科普材料为宣传册、宣传栏、展架,科普 PPT、视频、音频、漫画和文章等,科普方式为口头用药指导、发放用药教育单、发放宣传册、宣传栏、展架、电子屏、科普讲座、用药咨询、义诊、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等。结果: 药学科普后,住院患者安全用药意识及行为正确率由 63.75% 提高至 81.15%,对药师的认可度由 58.00% 提高至 81.54%;慢病患者的安全用药意识及行为正确率由 68.50% 提高至 85.81%,用药依从性达标率由 43.50% 提高至 83.33%,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由 20.50% 降至 9.68%;家庭居民和学校学生的安全用药意识及行为正确率由 62.25% 提高至 83.62%。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在不同人群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药学科普活动,增强了公众安全合理用药意识,提高了安全用药水平。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陈施, 吴志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注射用苄星青霉素对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间收治的确诊为早期梅毒患者 716 例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按治疗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358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 14 d 后免疫功能各指标(外周血 T 淋巴细胞 CD3、CD4、CD8、CD4/CD8)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 14 d 后两组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 IgM(Tp-IgM)阳性率、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实验(TRUST)转阴率、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 14 d 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各指标(CD3、CD4、CD4/CD8)测得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 CD8 测得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p-IgM 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TRUST 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苄星青霉素与头孢曲松用于治疗早期梅毒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均较好,但苄星青霉素可更好地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有利于其预后的康复。
  • 药物与临床
    付艳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热毒宁注射液配合左氧氟沙星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 2 月—2020 年 2 月间于老年病科诊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60 例资料,按治疗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后临床症状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各指标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TNF-α、IL-6 及 IL-8 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肺部啰音、体温、咳嗽、白细胞计数)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配合左氧氟沙星用于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促进了临床症状的复常,且安全性较高,有利于疾病的好转。
  • 药物与临床
    曾鹏, 曹骏, 廖梅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莫西沙星与氨溴索联用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5 月—2019 年 6 月间来院诊疗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84 例资料,按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42 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并按照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用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分析痰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64.29%)(P<0.05);两组患者的单一细菌感染率、多重耐药率之间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痰液中检出致病菌 39 株,病原体清除率为 94.87%(37/39),而对照组患者检出致病菌 38 株,病原体清除率为 76.32%(29/38),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温、肺部啰音、咳嗽)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西沙星与氨溴索联用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促进了临床症状复常,提高了病原体清除率,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郑长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以下简称 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 2018 年 8月—2019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Hp 感染性胃溃疡患者 78 例资料,按用药不同将其分为三联组和参照组,每组 39 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三联组患者给予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症状改善(腹痛、反酸改善和溃疡愈合)时间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三联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7.43% 高于参照组为 76.92%(P<0.05),腹痛、反酸改善和溃疡愈合时间均早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对根治 Hp 感染性胃溃疡患者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陈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acute exacerbation,AECOPD)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0 月期间来院诊治的 AECOPD 肺部感染患者 100 例资料,按用药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联用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CD4、CD8和 CD4/CD8 等免疫功能指标,一秒率(FEV1/FV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以下简称 FVC)等肺功能指标及其白介素 6(IL-6)、高敏 C-反应蛋白(hs-CRP)等血清炎性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CD4、CD8、CD4/CD8、FEV1/FVC 和 FV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L-6、hs-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用治疗 AECOPD 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较为显著,有效改善了其免疫功能、肺功能和血清炎性指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