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与论坛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氧化苦参碱具有抗胃溃疡的作用,其抗胃溃疡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胃酸分泌和中枢神经的作用有关。氧化苦参碱对肠黏膜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其作用机制与其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有关。氧化苦参碱还具有抗病毒和保护肺功能的作用。综述氧化苦参碱对胃溃疡和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药理作用的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 综述与论坛
    陈万鑫, 佘晓东, 刘维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以白假丝酵母为主的真菌感染发病率不断升高,且其对传统抗真菌药物的耐药问题日益严峻。中药单体作为抗白假丝酵母药物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副反应轻微等特点。文中综述从不同机制对各种常见中药单体成分抗白假丝酵母的作用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为探寻白假丝酵母相关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新思路提供参考。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李怡萱, 盛一梁, 吴嫣, 张静, 朱星宇, 沈建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测定炒白芥子中有效成分(羟基苯乙腈和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的方法,探究不同炮制时间对白芥子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 UPLC 法与色谱柱为 Waters BEH C18 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以乙腈-0.02 mol/L 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 222 nm,流速为 0.3 mL/min,柱温为 25 ℃,进样量为 2 μL,测定其白芥子中对羟基苯乙腈和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结果:羟基苯乙腈和芥子碱硫氰酸盐浓度分别在 0.006 307~0.1 577 μg/mL (r²=1,n=6)、0.01 472~0.3 680 μg/mL (r²=1,n=6)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建立的炒白芥子的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为炒白芥子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
    张夏兰, 沈夕坤, 黄玉宇, 吴斌, 宋如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伴有肝功能异常的临床保肝辅助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取医院 2017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间肿瘤内科收治的被诊断为肿瘤,且抗肿瘤药物致肝功能异常的住院患者 197 例临床资料,统计其患者性别、年龄和吸烟饮酒史、肝脏基础疾病、肝功能生化指标、临床表现、保肝药物的使用情况与费用以及预后等信息,分析其保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197 例被诊断为肝功能异常的肿瘤患者中,其中既往有肝病史患者占40.61%、药物不良反应史患者占 12.18% 和饮酒史患者占 32.49%;药物性肝损伤与肝脏基础疾病的肿瘤患者是引起肝功能异常的主要因素;出现肝功能异常(Ⅰ 级或 Ⅱ 级)时,单用 1 种保肝药物的预后效果为最佳;出现 Ⅲ 级或Ⅳ 级时,2 种或 3 种保肝药物联合使用,预后效果为最佳;点评结果发现部分医嘱中保肝药物存在重复用药、适应证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禁忌证及用法用量不合理。结论:肿瘤患者抗肿瘤药物致肝功能异常,应合理选用保肝药物辅助治疗,并针对其病情和肝损伤类型合理使用保肝药物,联合用药不宜超过 3 种。
  • 合理用药
    朱京乐, 冯婷婷, 赵卫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不同科室血流感染患者葡萄球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 2019 年 1 月—12 月间各科室送检患者 193 例标本中分离出的血流感染葡萄球菌 193 株及其临床资料,分析其血流感染患者不同科室葡萄球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分离和耐药情况。结果:193 株血流感染葡萄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有 41 株(占 21.2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有 152 株(占 78.76%);药敏结果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5.37%、51.22% 和 48.78%,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均全部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 98.68%,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 84.87%,其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3 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也高于 70%,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全部敏感;绝大多数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敏感,而 MRSA 检出率及耐药率均较高。结论:医院临床葡萄球菌多重耐药较为严峻,且 MRSA 的检出率和耐药率均高于 MSSA;临床应高度重视,并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 合理用药
    周小盘, 胡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不同型别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A)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特点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情况,为其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间收治的被确诊为 SA 感染的新生儿72 例临床资料,根据其不同感染时间段分为早发型感染 50 例与晚发型感染 22 例,分析其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对合理用药的影响。结果:50 例早发型 SA 患儿中肺炎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发生率均高于晚发型(80.00% vs 54.56% 和28.00% vs 4.50%,P<0.05),而败血症与脑膜炎发生率均低于晚发型(52.00% vs 77.27% 和 18.00% vs 45.54%,P<0.05);药敏试验结果发现,早发型组与晚发型组 SA 菌株对青霉素、利奈唑胺、氨苄西林及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 100.00%;而早发型组 SA 菌株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分别为 98.00%、88.00%、94.00% 和 88.00%,晚发型组 SA 菌株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分别为 95.50%、81.80%、90.90% 和 81.80%;早发型组 SA 菌株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 90.00%、82.00%,晚发型组 SA 菌株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 81.80% 和 81.80%。结论:早发型 SA 感染与晚发型 SA 感染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临床应根据 SA 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青霉素、万古霉素、氨苄西林和美罗培南)治疗,避免使用耐药率较高的药物。
  • 合理用药
    王红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椎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分泌物中致病菌谱的特点及其对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医院 2014 年 3 月—2017 年 5 月间收治的行椎体手术后伴有伤口感染患者 164 例临床资料,分析其患者切口感染分泌物中病原菌培养、分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中主要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164 例术后患者分泌物中,分离出病原菌 184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 73.37%)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 26.6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 100.00%,而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分别达 58.33% 和 62.50%;而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高于 90.00%。结论:椎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且感染致病菌对万古霉素、青霉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几乎均无敏感性,属完全耐药;临床应根据感染致病菌的耐药情况合理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其抗感染的疗效。
  • 合理用药
    欧忠顺, 成明建, 钟天文, 冯伟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临床药师干预对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使用率的成效,为促进医院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 2019 年 1 月—6 月间抗菌药物使用各指标(使用强度、使用率及 I 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发生的数据为干预前组;另选取 2019 年 7 月—12 月间抗菌药物使用各指标数据为干预后组;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使用率差异以及 I 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后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干预前的 50.51 DDD/(100 人·d) 降至 40.91 DDD(100 人·d)(P<0.05),使用率由 50.56% 降至 45.54%(P<0.05),I 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由 26.73% 降至 24.24%。结论:干预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评价指标得到显著改善,提高了医院合理用药水平,发挥了临床药师的专业作用,同时也增强了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合理性。
  • 合理用药
    李艳艳, 王洪科, 谷见法, 邢国臣, 易善永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早期肺癌伴有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主要病原菌的构成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6 年 4 月—2020 年 6 月间医院收治的早期肺癌伴肺部感染患者 120例病历资料;统计其患者下呼吸道痰标本中病原菌的培养、分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痰标本中病原菌的构成情况及主要病原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结果:120 例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156 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6.41%),其次为革兰阳性菌(27.56%)和真菌(16.03%);主要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粪肠球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三者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较低;而主要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三者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较低;主要真菌中,白假丝酵母对各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结论:早期肺癌伴肺部感染疾病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现象较为严重,且具有多重耐药性;综合药敏试验结果发现可考虑采用万古霉素或亚胺培南治疗,但临床实际用药仍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决定,并加强病原学检查及其耐药监测,以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合理用药
    薛喜梅, 肖青, 王永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患者血液中病原体的分布,并探究了其耐药状况。方法:抽取医院 2017 年 2 月—2020 年 3 月间被诊断为 HIV 感染患者 120 例病历资料,分析其送检标本的病原体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结果:120 例 HIV 感染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25 株;在检出的 25 株病原菌中,其中真菌 10 株(占 40.00%,马尔尼菲篮状菌 3 株、新型隐球菌 7 株)、革兰阳性球菌 8 株(占32.00%,人葡萄球菌 3 株、松鼠葡萄球菌 2 株、表皮葡萄球菌 2 株和施氏葡萄球菌 1 株)、革兰阳性杆菌 5 株(占20.00%)和革兰阴性杆菌 2 株(占 8.00%);细菌阳性平均报警时间为(16.0±0.5) h,真菌阳性平均报警时间为(53.0±3.2)h;25 株检出阳性菌中,两者均为阳性 3 株(占 12.00%),仅需氧瓶培养阳性 14 株(占 56.00%),仅厌氧瓶培养 8 株(占 32.00%);7 株新型隐球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及两性霉菌 B 等 3 种抗真菌类药物均敏感,8 株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有 3 株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占 37.50%);抗菌药物中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庆大霉素对葡萄球菌敏感率达 100.00%,而对克林霉素及红霉素均耐药;庆大霉素及复方磺胺甲噁唑对星形诺卡菌(Nocardia asteroides)较为敏感。结论:真菌感染为 HIV 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中以新型隐球菌感染率为最高,临床应根据其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率高的药物治疗,遏制其传播。
  • 合理用药
    李洁, 杨宁波, 尹小君, 张国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医院 2017 年 7 月—2020 年 7 月间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 100 例病历资料,统计其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以及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结果:100 例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出 89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59 株(占66.29%,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24 株(占 26.97%,以溶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和真菌 6 株占 6.74%;革兰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而革兰阳性菌中溶血葡萄球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高,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头孢唑林、亚胺培南、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大多为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致病菌株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感染为主,且不同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各不相同,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以及时控制感染,抑制疾病进展。
  • 合理用药
    阚小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有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中主要致病菌的分布及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医院 2017 年 5 月—2019 年 11 月间收治的 103 例老年 COPD 伴有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痰液标本中主要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及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103 例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出 86 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 63 株(占 73.26%,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革兰阳性球菌 20 株(占23.2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和真菌 3 株(占 3.49%,主要为白假丝酵母、酵母样真菌);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钠的耐药率较高(均>85%),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克拉维酸钾均较为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80%),而对强力霉素、万古霉素均较为敏感。结论:老年 COPD 伴有肺部感染患者痰液中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且其存在对药物具有耐药现象,临床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敏感率较高的药物治疗,以确保其疗效。
  • 合理用药
    孙淼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前中段晨尿及术中肾盂尿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选取医院 2017 年 6 月—2019 年 9 月间收治的行上尿路结石术患者 413 例资料,统计其资料中术前中段晨尿及术中肾盂尿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各尿液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检出率,以及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413 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尿液阳性标本 130 例(其中术前 54 例和术中 76 例),阳性标本中检出病原菌 143 株,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39.16%)、表皮葡萄球菌(28.67%)、粪链球菌(14.69%)、肺炎克雷伯菌(12.59%)和铜绿假单胞菌(4.89%);其中检出的大肠杆菌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而其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耐药率低,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亚胺培南耐药率高;粪链球菌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耐药率低,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亚胺培南、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结论:术中肾盂尿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可有效预测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其价值高于术前中段晨尿,可有效预防术后尿路感染;药敏试验结果可指导术后患者尿路感染的合理用药,以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 合理用药
    李欢欢, 黄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性急性白血病(AL)伴血流感染(BSI)患者血标本的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 2015 年 10 月—2019 年 9 月间收治的中性粒细胞性 AL 伴发 BSI 患者 126例临床资料,分析其患者血标本的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126 例中性粒细胞性 AL并发 BSI 患者血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99 株,其中主要致病菌革兰阴性菌占 69.70%、革兰阳性菌占 23.23% 和真菌占 7.07%;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以及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曲松、红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而溶血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也相对较高;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以及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唑林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氨曲南、哌拉西林也具有较高的耐药率;按药敏试验结果,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明显高于经验用药(96.04% vs 65.87%,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缺乏 AL 并发 BSI 患者感染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且不同病原菌产生的耐药率各不相同,临床应按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其疗效。
  • 合理用药
    尹桂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医院 2018 年 4 月—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127 例临床资料,分析其血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结果:127 例 IE 患者标本中,病原菌血培养阳性标本 74 例,其阳性率为 58.27%;74 例阳性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98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 90.82%、革兰阳性菌占 4.08% 和真菌占 5.10%;革兰阳性菌中链球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 100.00%,而对莫西沙星、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 100.00%,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 100.00%,粪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高达 100.00%,而其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也为 100.00%。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感染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最佳抗菌药物为万古霉素。
  • 合理用药
    廖声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MDRB)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2016 年 3 月—2019 年 12 月间) 534 例临床病历资料,分析其患者基础信息(性别、年龄和肿瘤类型、治疗方案、MDRB 感染情况)以及临床特点与耐药性。结果:534 例恶性肿瘤患者中,MDRB 感染 210 例,其感染率为 39.3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手术切口和泌尿道为主;MDRB 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 182 株(86.67%,以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非发酵糖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革兰阳性菌 28 株(13.33%,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感染为主);经耐药性分析结果发现,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70%;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头孢曲松、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较高(均>70%)。结论:肿瘤患者 MDRB 感染以呼吸道、手术切口和泌尿道感染为主,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临床应根据其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其治疗的有效性。
  • 合理用药
    李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胆石症伴有胆道感染患者胆囊组织及胆汁标本中主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选取医院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间收治的胆石症伴有胆道感染患者 103 例病历资料,统计其胆道手术过程中采集的胆汁或胆囊组织标本中病原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及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03 例胆石症伴有胆道感染患者各标本中,培养分离出 98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72 株(占 73.47%,以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24 株(占 24.49%,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为主)和其他菌株 2 株(占 2.04%);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于 75.00%,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于 87.00%,阴沟肠杆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达 70.0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均达 100.00%;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 G 耐药率高于 70.00%,而其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无耐药(敏感率达 100.00%)。结论:胆石症患者伴胆道感染的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且不同致病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低不一,临床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其临床疗效。
  • 合理用药
    杨样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腹腔感染患者腹水及坏死组织标本中细菌培养及其药敏结果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 SAP 伴腹腔感染患者(2018 年 6 月—2020 年 6 月间) 120 例病历资料,其中 60 例患者给予常规经验性用药方案治疗(作为对照组),60 例患者取腹水及坏死组织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在药敏结果指导下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标本中病原菌的构成、主要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其疗效。结果:60 例 SAP 伴腹腔感染患者中,分离出 104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66 株(占 63.46%,以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病原菌)、革兰阳性菌 27 株(占 25.96%,以屎肠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和真菌 11 株(占 10.58%);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尤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类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率,但对阿米卡星、厄他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中屎肠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各异,其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青霉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而其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均无耐药;按药敏结果用药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经验性用药的对照组(88.33% vs 70.00%,P<0.05)。结论:SAP 伴腹腔感染患者腹水或坏死组织中存在多种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病原菌的耐药率高低不一,临床应按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耐药率低的而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 合理用药
    王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革兰阴性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医院 2017 年 10 月—2019 年 10 月期间收收治的冠心病患者 70 例病历资料,分析其患者痰液标本的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结果:70 例冠心病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检出 28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 46.43% (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和其他革兰阴性菌),其对于氨曲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高于8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病例中,以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且还存在多药耐药,临床应根据其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新的耐药菌株的产生,以遏制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 合理用药
    刘文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对老年下呼吸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和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 2018 年 3 月—2020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老年下呼吸道 MRSA 感染患者 76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个体化治疗组,每组 38 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替考拉宁 400 mg,q12 h,静脉给药,给药 3 次后,改为“400 mg,q24h”维持治疗,而个体化治疗组患者给予替考拉宁首剂负荷量(800 mg)后,以 400 mg/d 维持剂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替考拉宁血药浓度达标状况、病原菌的清除率以及血药浓度的变化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个体化治疗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94.74% vs 76.32%,P<0.05),病原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89.47% vs 68.16%,P<0.05),血药浓度达标率高于常规治疗组(86.84% vs 47.37%,P<0.05);两组患者低蛋白血症发生率、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个体化治疗组低蛋白血症患者的血药浓度高于常规治疗组,而肾功能异常患者的血药浓度低于常规治疗组,均处在达标范围内(P<0.05)。结论:对于老年下呼吸道 MRSA 感染患者,采用替考拉宁治疗时,可根据其血药浓度检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以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细菌清除率。
  • 合理用药
    张利莉, 蒋智音, 金炎, 朱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 2018 年临床辅助用药的现状与合理性,为规范临床辅助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中调取 2018 年的用药数据(如药品名称、规格剂型、使用量和销售金额),采用 Excel 表格软件,统计、汇总和排序辅助用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排序比(B/A)、病区使用率、用药目的:不符合率等数据,分析其辅助用药的合理性。结果:医院 DDDs 排名 TOP 20 品种以维生素类、质子泵抑制剂(PPI)、电解质类、中药注射剂、神经营养药、心脑血管类疾病辅助用药为主,在这些品种中 DDC 值最高的是抗肿瘤辅助用药的消癌平注射剂,以及 B/A<1 的有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消癌平注射液、奥拉西坦注射液和泮托拉唑注射液,其价格水平均偏高;医院辅助用药使用率排在 TOP 3 的病区为骨伤科、脑外科及血管外科;随机抽取的 2018 年 6 月 10 日—20 日间各病区出院患者 105 份病历,其中 45 份(占 42.86%)病历中 87 条医嘱的用药目的:与说明书不符。结论:医院应重视辅助用药的安全性,定期对辅助用药知识培训,落实辅助用药处方点评制度,定期考核管理措施,以促进临床对辅助用药的合理使用。
  • 合理用药
    李乃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重症肺炎患儿痰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 2018 年 6 月—2020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 156 例病历资料,分析其痰液标本的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结果:156 例重症肺炎患儿痰液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148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 40 株(占 27.0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 105 株(占 70.95%,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和真菌 3 株(占 2.03%);药敏结果发现,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青霉素 G、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对万古霉素则无耐药;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相对较高。结论: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且各种致病菌的耐药特点各异,临床应结合药敏结果合理选用对其耐药率低的且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患儿早日康复。
  • 合理用药
    韩淑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UTI)患儿中段尿中主要致病菌的构成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选取 2017 年 3 月—2020 年 1 月间医院诊疗的 UTI 患儿 167 例资料,分析其患儿中段尿中病原菌的培养结果及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167 例 UTI 患儿中段尿中分离出病原菌 178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 74.16%、革兰阳性菌占 21.91% 和真菌占 3.93%;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呋喃妥因均无耐药,而对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替坦、他唑巴坦钠的耐药率均低于 2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钠也均无耐药,而对阿米卡星、呋喃妥因、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替坦、他唑巴坦钠的耐药率低于 20%;革兰阳性菌中以屎肠球菌感染为主,其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均无耐药,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奎奴普丁/达福普丁、利福平的耐药率均低于 20%。结论:UTI 患儿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中的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临床应根据其致病菌构成与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 合理用药
    边森, 许方彧, 宋晓飞, 尹锐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7 年 5 月—2019 年 6 月间收治的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感染 35 例病例资料,统计其患者关节液标本中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关节液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主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情况。结果:35 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关节液中,检出病原菌 63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5 株(占 71.43%)、革兰阴性菌 15 株(占23.81%)和真菌 3 株(占 4.76%);药敏结果发现,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达 100.0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高达 85.00%,而对莫西沙星、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达 100.00%;表皮葡萄球菌对莫西沙星、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 0.0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达 100.00%,对哌拉西林和红霉素的耐药率也高于 90.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钠的耐药率均达 100.00%,对万古霉素、莫西沙星、利福平和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高达 100.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为 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为>5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结论:医院临床收治的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为主,临床应根据术后感染病原菌的药敏结果,术前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尽量避免或减少术后感染。
  • 合理用药
    靳博, 潘玉平, 程金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妇科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及不合理的原因与对策。方法:选取医院 2017 年—2019 年行妇科清洁手术病例资料(剔除术前已确诊为感染的病例,最终入选病例 964 例),分析其不同类型妇科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使用抗菌药物的构成比及其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964 例手术患者中,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 556 例,其使用率为 57.68%;各类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均>50%,其中子宫肌瘤剥除术和卵巢打孔(楔切)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均达 100.00%;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中使用频次为 821 例次,其中使用抗菌药物 TOP 3 头孢呋辛、甲硝唑和头孢唑啉分别为 50.67%、19.12% 和 8.77%,使用的556 例患者中,12 例视为用药合理,而 544 例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中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 1 496 例次,其中 TOP 3 的有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格和品种选择不当,分别为 30.82%、28.54% 和 19.12%。结论:医院妇科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格、品种选择不当等不合理情况,得到医院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系列应对措施,经过不断努力和改进,促进了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性。
  • 感染与预防
  • 感染与预防
    陈苏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食源性腹泻婴幼儿粪便与肛拭子标本中病原菌培养及主要致病菌构成情况与防治对策。方法:选取医院诊疗的食源性腹泻婴幼儿 (2016 年 4 月—2020 年 2 月) 628 例临床资料,分析其粪便与肛拭子标本中病原菌培养结果及其主要致病菌构成情况,并提出干预措施。结果:628 例患者标本中,经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阳性 301 例(检出病原菌 301 株),其阳性率为 47.93%;食源性腹泻婴幼儿感染致病菌主要为沙门菌属占 41.86%;对沙门菌属分布情况分析发现,其中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为主要致病菌。结论:食源性腹泻婴幼儿感染病原菌主要为沙门菌属、副溶血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为沙门菌属中主要致病菌,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目标病原菌的监测,积极做好干预措施,以提高其治疗效果与遏制其传播。
  • 感染与预防
    廖小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精准化监管模式在防控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选取 2018 年 6 月—2019 年 6 月间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 60 例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监管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精准化监管组和常规监管组,各 30 例;常规监管组患者给予常规监管模式监管,而精准化监管组患者则给予精准化监管模式监管;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监管模式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隔离医嘱落实率、隔离标志落实率和床边必备物品落实率差异。结果:精准化监管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隔离医嘱落实率显著高于常规监管组(90.00% vs 60.00%,χ2=7.200,P<0.05),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标志落实率明显高于常规监管组(93.33% vs 66.66%,χ2=6.660,P<0.05),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床边必备物品落实率也高于常规监管组(96.67% vs 73.33%,χ2=6.400,P<0.05)。结论:以精准化监管模式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监管,可有效执行医嘱的隔离、标志物的隔离和患者床边必备物品的消毒;精准化监管模式在临床有效防控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遏制了其传播。
  • 感染与预防
    韩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孕 35~37 周妇女阴道及肛周分泌物无乳链球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 年 12 月—2019 年 11 月间收治的孕 35~37 周孕妇 885 例临床资料,分析其阴道及肛周分泌物中无乳链球菌的感染率、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885 例孕妇中,无乳链球菌感染 84 例,其感染率为 9.49%;其感染与孕妇的年龄及经产情况、流产次数、阴道清洁度者及有无滴虫感染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无乳链球菌致孕妇宫内感染、胎儿窘迫、胎盘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阴性无乳链球菌感染者(P<0.05),阳性无乳链球菌感染致孕妇早产、羊水污染的发生率、新生儿出生后 1 min Apgar 评分值与阴性无乳链球菌感染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 35~37 周孕妇细菌性阴道病、真菌阳性者感染无乳链球菌的风险更高,临床应将其作为重点筛查对象,而无乳链球菌感染易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故临床应加强对无乳链球菌的检测与监控。
  • 感染与预防
    董红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其治疗措施。方法:选取 2018 年1 月—2019 年 12 月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 130 例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治疗措施。结果:130 例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有 15 例(占 11.54%),其痰液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9 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 4 株,为肺部感染主要病原菌);经单因素分析,患者的年龄、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等因素与术后肺部感染存在相关性(P<0.05);并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证实,患者年龄 ≥60 岁、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史、手术时间≥5 h、呼吸机使用时间≥5 h 是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部感染是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鲍曼不动杆菌是主要病原菌,而年龄 ≥60 岁、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史、手术时间≥5 h、呼吸机使用时间≥5 h 是诱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为降低术后感染风险,临床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防控措施,积极治疗以改善其预后效果。
  • 感染与预防
    徐超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风险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及 GCS 评分值的关联性及其对策。方法:选取医院 2017 年 1 月—2020 年 1 月间 ICU 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 75 例病例资料,其中术后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 28 例作为感染组,术后气管切开肺部未感染患者 47 例作为未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其合并伤、入院时 GCS 评分值、术前体质量指数、昏迷时间、气管导管留置时间、胃管留置情况、激素使用史、抗菌药物使用史、白蛋白水平、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受伤原因等单因素的相关性;将 P<0.05 的单因素,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术后气管切开肺部感染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患者术前体质量指数高、合并伤、入院时 GCS 评分值低、昏迷时间长、气管导管留置时间长、白蛋白水平低均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具有关联性(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前体质量指数高、合并伤、GCS 评分值低、昏迷时间长、气管导管留置时间长、白蛋白水平低均为术后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可从以上几方面重点干预及预防,以减少术后肺部感染,提高其治疗效果。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汤柳星, 项铮, 施爱明, 潘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期刊网,检索近 5 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案例报道 38 例资料,统计和分析其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患者不良反应相关因素(患者性别、年龄和用药原因、给药剂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的表现等)。结果:抽取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报道 37 篇论文,涉及患者 38 例;其中中老年患者占 65% 以上,34% 的患者在用药 1 h 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症状以皮肤过敏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结论:临床应严格按照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与用法用量使用,用药 60 min 内应密切监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 药物不良反应
    刁莎, 许石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 4 种常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中发生的特点及其安全性用药建议。方法:选取医院2019 年 3 月—2020 年 3 月间上报的 4 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 147 例病历报告,比较其不同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表现、累及系统等相关因素,分析其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用药建议。结果:147 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丹红注射液占 33.33%,注射用血塞通占 27.21%,舒血宁注射液占 21.77%,痰热清注射液占 17.69%;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皮疹、寒战、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中涉及全身性损害(51.70%)、皮肤及附件系统(21.09%)、消化系统(6.80%)、循环系统(4.76%)、神经系统(4.08%)、呼吸系统(3.40%)、泌尿系统(3.40%)、用药部位(2.72%)和其他部位(2.04%);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中药注射剂为复方制剂占 68.71%,患者耐受性差占 19.73%,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占 8.16%,治疗前未进行肝肾检查占 2.04%,治疗前未询问过敏史占 1.36%。结论:中药注射液因成分复杂极易引起不良反应,且易累及其他系统,且发生的原因具有多样复杂性,临床应高度重视,谨慎使用,并根据中药注射液的用药特点,合理使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药学监护
  • 药学监护
    杨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 1 例真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致伪膜性肠炎的临床治疗与药学监护,探究多学科会诊及临床药师在感染性相关疾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开展多学科会诊,针对伪膜性肠炎患者临床药师参与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并赋予药学监护。结果与结论: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实施药学监护,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药学监护
    魏红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导致肾功能损伤临床治疗的药学监护。方法:1 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使用万古霉素治疗所致肾功能损伤,临床药师根据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以及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提出调整用药方案,并实施了用药安全的药学监护。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提出个体化用药调整方案并实施药学监护,保证了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了万古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翁舜龙, 莫国栋, 黄彩燕, 卢志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基于药品集团采购(GPO)模式下的药库零库存管理对医院药品供应与药房药品管理的影响,为医院合理的药品采购和药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抽取 2019 年 10 月—2020 年 3 月间医院药品采购、入库数据(实施后),另抽取 2019 年 4 月—2019年 9 月间药品采购、入库数据(实施前);比较与分析其不同时间段、不同采购平台的药品配送率、配送时效性和配送准确性,以及实施前后药品销售额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药品配送率、配送准确率和药品销售额更低,而平均配送时间更长;同一采购平台平均配送时间从短到长依次为某市药品集团采购平台(简称“市采购平台”)、某省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平台(简称“电子交易平台”)和全药网平台(简称“药网平台”);药网平台配送准确率除 11 月份外,均低于市采购平台。结论:不同采购平台关键配送指标的差异,极易造成医院药品供应和药房药品管理的影响;针对不同采购平台的药品采购,药房应合理规划应对措施(扩充货柜存量、增加药房药品储备量、提高采购临界值、缩短采购频率和加大采购量等),以提高药房药品管理水平,确保医院药品的日常供应。
  • 经验交流
    郑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品管圈(QCC)活动在缩短门诊药房高峰期患者等候取药时间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抽取 QCC 活动前(2019 年 12 月 1 日—12 月 31 日间)与 QCC 活动后(2020 年 3 月 1 日—2020 年 6 月 30 日间)患者平均候药记录时间,比较 QCC 活动前后候药时间的变化情况,评价其活动有形成果的指标效果。结果:QCC 活动后,患者平均候药时间由 10.70 min 缩短至 5.10 min,目标达成率为 101.82%,进步率为 52.34%;提高了工作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协助精神,凸显了 QCC 手法等无形成果。结论:应用 QCC 管理工具,有效缩短了门诊药房高峰期患者等候取药时间;同时也增强了药学人员团队协助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经验交流
    张小英, 薛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与分析 PDCA (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法在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成效。方法:从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病区高危药品(病区备药、抢救用药目录上高危药品)的管理现状,以及护士根据医嘱使用高危药品、护理部与药剂科联合质控等管理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根因,采用 PDCA 循环管理法对其制定提高高危药品规范管理的措施,拟定对策、定期检查与处理,并对其质量持续改进。结果:通过完善高危药品管理目录,编制高危药品知识手册,采取加强全员培训及科室成立用药安全管理小组等多项措施,高危药品管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使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率由改进前的 89.88% 提高到改进后的 97.52%。结论:采用 PDCA 循环管理法有效提高了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水平,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 经验交流
    刘佳, 濮菊芳, 蒋红, 何丽琴, 徐萍, 朱红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 PDCA 循环管理在医院病区药品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l 月—6 月间 28 个病区药品管理资料为 PDCA 实施前组,另选取 2019 年 7 月—12 月间 28 个病区采用 PDCA 循环管理后资料为 PDCA 实施后组;比较管理前后 28 个病区全方位药品质量检查结果,分析其药品管理(高危药品、大输液、冷藏药品、抢救药品和麻醉药品)及药品质量存在缺陷的发生情况,以及对药学服务的满意率,评价其方法的可行性。结果:28 个病区的各大类药品出现管理缺陷问题,经 PDCA 循环管理后出现缺陷频率明显低于实施前组(P<0.05),病区对药学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 PDCA 实施前组(96.43% vs 78.57%,P<0.05)。结论:PDCA 循环管理用于病区药品质量持续改进中,有效促使质控指标及相关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以达到质量持续改进,实现病区药品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马朝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乳酸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唑肟分别对急性水肿型胆源性胰腺炎(AEBP)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 2018 年 7 月—2020 年 7 月间收治的 AEBP 患者 84 例,按治疗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头孢唑肟组 42例和左氧氟沙星组 42 例;头孢唑肟组患者予以注射用头孢唑肟治疗,左氧氟沙星组患者给予注射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相关指标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各炎性因子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氧氟沙星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症状、血液淀粉酶、血常规复常时间均早于头孢唑肟组(P<0.05),白细胞(WBC)计数和 C 反应蛋白(CRP)水平测得值低于头孢唑肟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乳酸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唑肟分别用于 AEBP 患者治疗中均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但乳酸左氧氟沙星对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时间更早,临床症状缓解更快,且安全可靠。
  • 药物与临床
    付方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抗感染洗剂配合负压封闭引流疗法对糖尿病足创面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 2017 年 5 月—2020 年 5 月间诊疗的糖尿病足患者 76 例,依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单一引流疗法组(n=38 例)和联用组(n=38 例);单一引流疗法组仅接受负压封闭引流疗法治疗,而联用组在单一引流疗法组基础上加用抗感染洗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方案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创面肉芽组织完全覆盖时间、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方案治疗后结果发现,联用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引流疗法组(92.11% vs 71.05%,P<0.05),创面肉芽组织完全覆盖时间早于单一引流疗法组(P<0.05),住院天数短于单一引流疗法组(P<0.05)。结论:采用抗感染洗剂配合负压封闭引流疗法治疗糖尿病足创面感染,能有效促使其创面肉芽组织快速生长,且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
  • 药物与临床
    黄松生, 郑衍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与依替米星联用对尿源性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 2018 年 8 月—2020 年 6 月间收治的尿源性产 ESBLs 肠杆菌科细菌引起血流感染患者 49 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单用组 24 例和联用组 25 例;单用组患者给予单一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治疗,联用组患者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与依替米星联用治疗,分别用药治疗 2 d、7 d、10 d 时评估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肺损伤的 Murray 评分值、急性生理与慢性状况量表(APACHE II)评分值、序贯器官功能障碍量表(SOFA)评分值,以及白细胞介素-6 (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水平测得值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 49 例尿液标本中培养、分离出病原菌 49 株,病原菌 TOP 2 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 53.06% 和 24.49%);联用组患者治疗后 Murray、APACHE II 及 SOFA 评分值与单用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治疗 10 d 后 PCT、WBC 计数水平测得值均优于单用组(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血压波动、肝肾异常及头晕嗜睡)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尿源性产 ESBLs 肠杆菌科细菌血流感染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与依替米星联用治疗的疗效优于单一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治疗,但其能否作为替代碳青霉烯类药物可靠的方案尚待进一步研究。
  • 药物与临床
    李映玲, 胡荣权, 杨锐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不同剂型酒石酸美托洛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心绞痛相关指标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 2018 年 1 月—12 月期间收治的 80 例 ACS 患者病例资料,按照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普通片组与缓释片组,每组 40 例;缓释片组患者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而普通片组患者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剂型治疗第 1 天(d1)、第 3 天(d2)、第 7 天(d3)静息状态下心率(HR)及血压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测得值的变化情况,治疗前、治疗 7 d 后心绞痛相关指标即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心肌耗氧量值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d1、d2及 d3时,普通片组患者的 HR、SBP 及 DBP 测得值均低于同期缓释片组(P<0.05);治疗 7 d 后普通片组患者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心肌耗氧量值均明显低于同期缓释片组(P<0.001);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缓释片组(P<0.05)。结论: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 ACS 患者的疗效优于其缓释片,患者的心率、心肌功能、血压能保持相对平稳,心绞痛的发作显著减少,且安全性较高。
  • 药物与临床
    程端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治糜康栓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 栓联用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慢性宫颈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 2018 年 9 月—2019 年 5 月间诊治的 HR-HPV 感染慢性宫颈炎患者 120 例病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 60 例;两组患者均于月经结束后第 2 天用药,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 栓单用阴道给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治糜康栓阴道给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3 个月经周期后的总有效率、HPV 转阴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HPV 总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中 T 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水平测得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炎性因子(Treg、CD8、IL-17、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治糜康栓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 栓联用治疗 HR-HPV 感染慢性宫颈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促进 HPV 转阴,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