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2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3-25
  
  • 全选
    |
    综述与论坛
  • 综述与论坛
    史娟, 曾俊媛, 杨燕梅, 果茵茵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万古霉素作为糖肽类抗菌药物中的代表药物,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耐药革兰阳性菌所致感染的一线治疗药物。现有理论认为,以持续静脉输注方式延长给药时间可提高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而万古霉素作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其以持续静脉输注方式给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局限于理论层面和个案研究阶段。为此,该文对不同人群万古霉素静脉持续输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了综述,为改善万古霉素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蒋荣, 范玲, 金顺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不同温度和溶媒条件下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成品输液的稳定性,为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所配置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成品输液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将 1.0 g 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头孢曲松 750 mg,他唑巴坦 250 mg)依次溶于 250 mL 的 0.9% 氯化钠注射液、5% 葡萄糖注射液、5%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 10% 葡萄糖注射液中,然后在 25 ℃ 和 2~8 ℃ 条件下分别放置 0、2、4、8、12、24 h,观察不同温度和溶媒条件下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成品输液的 pH 值变化情况和有效成分的降解率。结果:在 25 ℃ 条件下,头孢曲松在 0.9% 氯化钠注射液、5% 葡萄糖注射液、5%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 10% 葡萄糖注射液中放置 24 h 内的降解率均低于 10.00%,而他唑巴坦则在这 4 种溶媒中放置 12 h 时的降解率低于 10.00%,仅在 5%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放置 24 h 时的降解率低于 10.00%;在 2~8 ℃ 条件下,头孢曲松和他唑巴坦在 0.9% 氯化钠注射液、5% 葡萄糖注射液、5%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 10% 葡萄糖注射液中放置 24 h 内的降解率均低于 5.00%;在 25 ℃ 和 2~8 ℃ 条件下,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成品输液的 pH 值在 24 h 内的波动均较小(波动范围为 0.00~0.17)。结论:用 4 种常见溶媒配置成的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成品输液在 25 ℃ 条件下的放置时间不宜超过 12 h,而在 2~8 ℃ 条件下的放置时间不宜超过 24 h,在此情况下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成品输液的降解率和 pH 值变化均较小,可以较好地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药学监护
  • 药学监护
    孙英, 钱晓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 1 例星座链球菌致颈部坏死性筋膜炎(cervical necrotizing fasciitis,CNF)患者的抗感染治疗与药学监护过程,为临床此类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 1 周前食用鱼肉后出现咽痛伴痰中带血,之后又出现左侧颈部肿胀伴疼痛、胸闷、进食困难等症状,外院 CT 检查提示颈部软组织感染,考虑病情较为严重,遂转至我院;入院检查显示,患者持续发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 反应蛋白等感染指标明显异常,CT 检查提示喉、颈部可能为感染性病变,遂行清创引流手术,并留取脓液和引流液行微生物培养,术后经验性给予利奈唑胺+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3 d 后,脓液和引流液培养出星座链球菌,且其对利奈唑胺敏感,考虑不排除混合感染的可能,遂维持当前抗感染治疗方案;又 4 d 后,患者感染指标较前明显好转,但其背部出现大面积皮疹,临床药师通过排查考虑可能为美罗培南所致,遂停用美罗培南;又 4 d 后,患者再次出现间歇发热,白细胞计数水平也较前升高,痰培养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但肺部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故考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很可能为定植菌,而病情的反复可能为 CNF 治疗不彻底所致,临床药师遂建议加用左氧氟沙星,医生采纳了该建议;1 周后,患者未再出现发热,白细胞计数水平亦恢复正常。结论:CNF 作为较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其致病菌种类较为复杂,即使检出单一病原菌,也不宜排除混合感染的可能,并秉持联合、足疗程的治疗原则,以保证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 药学监护
    胡珺, 万亭池, 张洪健, 滕智远, 蒲婷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1 例车祸伤患者并发人型支原体血流感染的抗感染治疗与药学监护过程,为临床人型支原体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因车祸致全身挫伤、骨折和严重腹部损伤而入院,入院后即予手术治疗,术后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 d 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均呈现异常,之后又出现发热、腹痛和降钙素原水平升高,考虑并发感染且有加重趋势,遂改用美罗培南;治疗 2 周后,患者的感染症状明显好转,NEUT% 和 CRP 也较前改善;但次日,患者再次发热,且 CRP 水平异常升高,临床药师考虑可能继发其他感染,遂建议完善病原学检查和加用阿米卡星;2 d 后,患者静脉导管尖端培养检出人型支原体,临床药师综合患者既往病情后,建议将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为多西环素+美罗培南;又 2 d 后,患者血培养也检出人型支原体,且药敏试验提示其对多西环素敏感;在多西环素治疗 2 周后,患者感染症状基本消失,感染指标也恢复正常,且血培养结果亦转为阴性。结论:支原体作为非典型病原体,其在临床开展经验性抗感染时常常被忽视,当经验性治疗效果不佳时,临床应充分考虑可能的病原菌,并完善病原学检查,待获取病原菌信息后,应及时开展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和药学监护,以保障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效果。
  • 药学监护
    李连芳, 龙淑英, 金露, 熊世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 1 例艾滋病患者并发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的抗真菌治疗与药学监护过程,为临床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该艾滋病患者因不明原因的咽痛、口干、活动后气促和全身乏力而入院,入院检查显示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指标明显异常,遂经验性予复方磺胺甲噁唑;次日,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并且肺部 CT 提示其双肺散在炎症和局部实变,遂加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1 d 后,患者血培养检出有真菌菌丝生长,G 试验结果为 242.664 pg/mL,结合其面部、背部散在的脐凹样皮疹和痤疮样病变,高度怀疑为 TM 感染,遂立即予两性霉素 B 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amphotericin B colloidal dispersion,ABCD)诱导治疗;次日,患者血培养回报 TM 阳性,骨髓涂片亦见吞噬细胞吞噬 TM,遂确诊为 TM 感染;在 ABCD 治疗过程中,当剂量为“150 mg,q24h”,患者出现急性肾损伤,故将剂量降至“100 mg,q24h”;2 周的 ABCD 诱导治疗完成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NEUT%、CRP、PCT 等感染指标水平亦明显下降,遂以伏立康唑(0.2 g,q12h)序贯治疗;4 d 后,考虑患者病情较为稳定,遂准予出院;但出院 1 个月后,复查 CT 显示,其肺部感染较出院时进展,考虑可能与诱导治疗时 ABCD 剂量不足,或者伏立康唑个体差异有关。结论:ABCD 和伏立康唑是治疗艾滋病合并 TM 感染的推荐药物,足疗程、足剂量的规范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障,而由于其中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应尽量开展血药浓度监测,以实现用药的个体化调整,从而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宋倩倩, 姜晓龙, 林均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联用致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发生和处置过程,为临床万古霉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因“意识不清伴肢体抽搐 2 h”而入院治疗,入院检查显示患者有发热,且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感染指标水平均较高,考虑存在感染,遂经验性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之后,患者各标本中先后检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菌,遂加用万古霉素;但患者发热症状和感染指标均无明显改善,遂将万古霉素的用法用量从“500 mg,q12h”调整为“500 mg,q6h”;之后数日,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很快从 124×109/L 降至 7×109/L,遂立即予输注血小板;同时,经评估,此次血小板减少可能与万古霉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有关,遂立即停用此二药,并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次日,患者血小板计数即恢复至 74×109/L。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与万古霉素均具有诱发血小板减少的潜在风险,而二药联用可能存在叠加风险,对此临床在使用这 2 种药物时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物不良反应
    刘宇, 杨慧, 徐涛, 刘栋, 陆兵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 1 例患者使用伊立替康致急性乙酰胆碱能综合征的发生和处置过程,为临床伊立替康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该患者因结肠和肾脏的恶性肿瘤复发又行手术治疗,之后经历了近 4 年的化疗和免疫靶向治疗;其间,患者也多次使用伊立替康,但患者在静脉滴注伊立替康约 30 min 后出现急性腹泻(水样便)伴出汗的情况;临床初步判断为急性乙酰胆碱能综合征,考虑此反应与伊立替康的时序关系紧密,遂立即停用伊立替康,并予洛哌丁胺胶囊对症治疗;但临床药师提出,洛哌丁胺主要用于治疗伊立替康引起的迟发性腹泻,对于急性腹泻伴出汗宜用阿托品,遂改用阿托品;30 min后,患者腹泻、出汗症状基本好转;14 d 后,在临床药师建议下,患者在再次使用伊立替康前预防性使用了阿托品,结果未再出现腹泻情况。结论: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用药安全情况,尤其对于体质虚弱的癌症化疗患者,并协助医生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置,从而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物不良反应
    蒋洪成, 冯正丽, 高建国, 秦茜, 杜泽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 2021—2022 年所上报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和规律,为临床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个旧市人民医院上报的 464 例 ADRs 报告作为研究资料,采集其中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所涉药物的种类、给药方式,以及 ADRs 的严重程度和临床表现等信息,分析医院所上报 ADRs 的临床特点和规律。结果:医院上报的 464 例 ADRs 的报告类型主要为“一般”(402 例,占 86.64%),而“严重”和“新的”则分别有 35 例(占 7.54%)和 27 例(占 5.82%);464 例 ADRs 报告中,患者的男女比例基本相当(51.94% vs 48.06%),而其在年龄上以>45~65 岁者为最多(147 例,占 31.68%),其次为>75 岁者(98 例,占 21.12%)和>65~75 岁者(86 例,占 18.53%);464 例 ADRs 报告共涉及 9 类 105 种药品,其中以抗菌药物为最多(152 例,占 32.76%),其次为心血管用药(57 例,占 12.28%)和化疗药物(53 例,占 11.42%);ADRs 所涉药物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最多(160 例,占 34.48%),其次为静脉注射给药(156 例,占 33.62%)和口服给药(130 例,占 28.02%);464 例 ADRs 报告中,ADRs 的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164 例,占 35.34%)和消化系统(123 例,占 26.51%)。结论:医院 2021—2022 年所上报 ADRs 在患者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方面有着一定的规律和特点,对此临床应加强相关患者的用药安全监测,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物不良反应
    邵幼姿, 刘瑕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 2019—2023 年喹诺酮类药物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喹诺酮类药物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2023 年宜兴市人民医院上报至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的 125 例喹诺酮类药物相关 ADRs 报告作为研究资料,采集其中患者的年龄和性别、ADRs 的报告类型和转归,以及所涉药物的品种、剂型和给药方式等信息,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相关 ADRs 临床特点。结果:125例喹诺酮类药物相关 ADRs 报告中,报告类型主要为“一般”(118 例,占 94.40%),喹诺酮类药物与 ADRs 的关联性评价结果主要为“很可能”(121 例,占 96.80%);125 例 ADRs 报告中,患者在性别上以男性居多(66 例,占 52.80%),而在年龄上以≥45 岁的中老年为主(112 例,占 89.60%);125 例 ADRs 报告所涉药物以莫西沙星(66 例,占 52.80%)和左氧氟沙星(58 例,占 46.40%)为主,药物的剂型主要为注射液(121 例,占 96.80%),其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滴注(121 例,占 96.80%);喹诺酮类药物相关 ADRs 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最多(52 例,占 41.60%),其次为胃肠道系统(25 例,占 20.00%)和心血管系统(20 例,占 16.00%);125 例 ADRs 报告中,患者经处置后绝大多数好转(90 例,占 72.00%)或痊愈(34 例,占 27.20%)。结论:医院喹诺酮类药物所致 ADRs 多数并不严重,并且经相应处置后基本可好转或痊愈,但临床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仍应加强监护,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物不良反应
    李效尧, 陈焕蕾, 孙清海, 王冠杰, 王振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潍坊市己酮可可碱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己酮可可碱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8 年 11 月—2023 年 2 月潍坊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 525 例己酮可可碱相关 ADRs 报告作为研究资料,采集其中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诊断、药物过敏史,ADRs 的报告类型、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临床转归等信息,分析己酮可可碱相关 ADRs 的临床特点。结果:525 例 ADRs 报告中,报告类型主要为“一般”(432 例,占 82.29%),而“严重”和“新的”分别仅 31 例和 62 例;ADRs 所涉患者在性别上女性多于男性(366 例 vs 158 例),而在年龄上>65 岁者(242 例,占 46.10%)和>45~65 岁者(238 例,占 45.33%)均较多;ADRs 所涉患者的疾病以脑血管疾病为最多(192 例,占 36.57%),其次为内分泌疾病(91 例,占 17.33%)和骨科疾病(58 例,占 11.05%);ADRs 所涉患者明确存在既往药物过敏史的有 3 例,而明确有家族史的为 0 例;发生 ADRs 的己酮可可碱主要来自广州万正药业有限公司(332 例,占 63.24%),其次为江苏金丝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9 例,占 20.76%);ADRs 主要发生在用药后>2 h~1 d(247 例,占 47.05%)和用药后 2 h 内(240 例,占 45.71%);ADRs 的累及部位以消化系统为最多(377 例),其次为神经系统(227 例)和全身(133 例);经停用或对症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323 例,占 61.52%)或好转(202 例,占 38.48%)。结论:己酮可可碱所致的 ADRs 大多并不严重,且经处置后基本恢复良好,但临床在使用己酮可可碱时仍应做好 ADRs 监测,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其他论著
  • 其他论著
    余义丰, 阮雯静, 廖玲, 俞冰荟, 徐小婷, 邱永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情况,为临床肺隐球菌病的识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2 年 7 月—2023 年 12 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20 例肺隐球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用药情况、预后状况等信息,分析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情况。结果:20 例肺隐球菌患者在年龄上以≥40 岁的中老年为主(16 例,占 80.00%),并且多数有吸烟史(12 例,占 60.00%)和免疫功能低下(11 例,占 55.00%)的情况;肺隐球菌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咳嗽(14 例,占 70.00%)、咳痰(9 例,占 45.00%)、发热(9 例,占 45.00%)和乏力(7 例,占 35.00%);有 7 例和 11 例患者分别开展了 G 试验和 GM 试验,但结果均为阴性;有 12 例患者开展了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其中阳性的有 10 例,阳性率为 83.33%;肺隐球菌病患者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结节/肿块型(14 例,占 70.00%),其中又以单发结节/肿块型居多(10 例);在累及部位方面,以肺下叶(17 例,占 85.00%)和肺外周(17 例,占 85.00%)为主;20 例肺隐球菌病患者中,绝大多数的治疗结局为痊愈(5 例,占 25.00%)或好转(12 例,占 60.00%)。结论:肺隐球菌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均有较明显的特点,临床在早期诊断时应注意识别,此外在规范治疗的情况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预后大多较为良好。
  • 其他论著
    谭实美, 郭炳建, 张雪萍, 危华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汇总分析医院临床药师参与的抗感染药学会诊的病例特点,并就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为今后临床药师药学会诊工作的优化提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4 年 1—4 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临床药师参与的 104 例抗感染药学会诊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会诊病例的性别、所在科室、病史资料、病原学检查结果、会诊目的、会诊建议的采纳情况、病情转归等信息,分析抗感染药学会诊病例的规律和特点。结果:104 例抗感染药学会诊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67 例 vs 37 例),并且有 18 例(占 17.31%)存在肝肾功能损伤;104 例会诊病例主要来自急诊监护病房(23 例,占 22.12%)、普外科(17 例,占 16.35%)、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3 例,占 12.50%)、肾内科(10 例,占 9.62%)和神经内科(8 例,占 7.69%);104 例会诊病例中有 48 例病原学检查呈阳性,共检出病原菌 56 株,其中主要为革兰阴性菌(36 株,占 64.29%);104 例会诊病例中,会诊目的主要为咨询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84 例,占 80.77%),而有 95 例(占 91.35%)的会诊建议得到了临床采纳,其中有 77 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好转。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多学科会诊,并基于抗感染药物的药学特点和患者的实际病情提出个体化用药建议,可有效提升抗感染治疗的精准性,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其他论著
    宋倩茹, 李如雅, 卢美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 PDCA 循环管理在县级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成效,为其他基层医院开展抗菌药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摸底 2021 年缙云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相关考核指标的基本情况,采用 PDCA 循环管理法对其中不达标指标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比较 2022 年和 2021 年医院抗菌药物相关考核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前期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实施,2022 年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36.3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18.28%)和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37.21%)均从此前的不达标改善为达标,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52.68%)和 I 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27.28%)也在此前达标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改善;然而,尽管考核指标已然达标,但此次 PDCA 实践发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仍存在不足。结论:通过 PDCA 循环管理的实施,医院抗菌药物相关考核指标得到了较好改善,但也发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仍存在不足,对此医院计划持续开展 PDCA 循环管理,以提升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
  • 其他论著
    朱爱国, 王建, 张桂芬, 陆益, 归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门急诊不合理处方的发生情况与特点,并就此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为促进医院门急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3 年 1 月—2024 年 2 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本部和滨江院区门急诊进行处方点评的 80 990 张处方作为研究资料,采集处方中的前记、正文、后记等信息,然后依据相关权威资料对其进行合理用药点评,分析不合理处方的发生情况与特点。结果:处方点评结果显示,门急诊 80 990 张处方中共有不合理处方 880 张(不合理发生率为 1.09%),其中门诊的处方不合理发生率略高于急诊(1.16% vs 0.88%),滨江院区的处方不合理发生率略高于医院本部(1.18% vs 1.07%);880 张不合理处方中,所涉患者在性别上女性多于男性(483 例 vs 397 例),而在年龄上以 18~<45 岁者为最多(261 张,占 29.66%),其次为 60~<75 岁者(199 张,占 22.61%);880 张不合理处方共涉及 35 个门诊科室与 8 个急诊科室,其中不合理处方数居前 3 的科室依次为普通内科(116 张,占 13.18%)、急诊内科(95 张,占 10.80%)和耳鼻咽喉科(67 张,占 7.61%);880 张不合理处方共涉及不合理原因类型 14 项,其中“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联合用药不适宜”是主要的不合理原因类型;根据不合理原因类型进行分类,2023 年 1—6 月和2023 年 7 月—2024 年 2 月分别涉及不合理处方 342 张次和 613 张次,其前 3 位不合理原因类型均为“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结论:医院门急诊处方的不合理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但临床仍应加强合理用药的相关培训与考核,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的合理用药水平。
  • 其他论著
    吴德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状况,为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以每月随机抽取 50 张处方的方式,选取 2023 年 1 月—2024 年 12 月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门急诊的 1 200 张抗菌药物处方作为研究资料,采集处方中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以及所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剂型、用法、用量等信息,然后依据相关权威资料对处方中抗菌药物的进行合理用药点评,分析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特点。结果:1 200 张抗菌药物处方所涉患者在性别上女性略多于男性(53.92% vs 46.08%),而在年龄上以<18 岁者为最多(524 张,占 43.67%),其次为>60 岁者(395 张,占 32.92%);1 200 张处方所涉及的抗菌药物品种主要有左氧氟沙星滴眼液(597 例)、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257 例)、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187 例)、妥布霉素滴眼液(125 例);处方点评结果显示,1 200 张抗菌药物处方中共有不合理处方 89 张(不合理发生率为 7.42%),而不合理原因类型主要为遴选药品不适宜(43 张)、适应证不适宜(38 张)和联合用药不适宜(22 张)。结论: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整体较为合理,但仍存在较多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应督促临床加强培训和管理,以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其他论著
    刘宏尉, 陈叶莉, 陈方, 颜志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对医院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b (PEG-IFNα-2b)用药剂量不合理的预警实践,为促进临床 PEG-IFNα-2b 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3 年 1 月 1 日—12 月 31 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使用了 PEG-IFNα-2b 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的药品评价模块创建 PEG-IFNα-2b 的剂量调整规则,并对患者的 PEG-IFNα-2b 使用情况进行主动监测。结果:监测结果显示,2023 年住院患者中使用 PEG-IFNα-2b 的共 5 147 例次,其中共发现剂量调整不合理 294 例次(减量不合理 265 例次,停药不合理 29 例次),人工复核显示其均为阳性预警;此 294 例次剂量调整不合理预警共涉及患者 144 例,其中 123 例单纯涉及减量不合理,8 例单纯涉及停药不合理,另有 13 例同时涉及减量不合理和停药不合理; 294 例次剂量调整不合理预警中,有 281 例次单纯与中性粒细胞减少有关,有 12 例次单纯与血小板减少有关,还有 1 例次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同时减少有关;此外,在 294 例次预警中,有 117 例次采取了升白细胞、升血小板等措施。结论: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可以准确地帮助临床在第一时间发现 PEG-IFNα-2b 存在的用药风险,从而让临床快速做出相应调整,此外此次较为成功的应用实践也为其他药物的药物警戒提供了实践路径和重要参考。
  • 其他论著
    赵妮娜, 黄帆, 赵静, 李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多实验室指标所构建模型对利福平耐药肺结核(rifampicin-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RR-PTB)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利福平耐药肺结核与非利福平耐药肺结核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2022 年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 198 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对利福平是否耐药,将其分为 RR-PTB 组(n=37)和非 RR-PTB 组(n=161);采集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检查、细胞因子检查、淋巴细胞亚群检查等结果信息,比较 2 组患者在各临床指标上的差异,并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临床指标对 RR-PTB 的诊断效能。结果:RR-PTB 组患者血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6、L-12p70、干扰素 γ等指标的水平均显著低于非 RR-PTB 组(P<0.05);RR-PTB 组患者血中 B 细胞百分比水平显著高于非 RR-PTB 组(P<0.05);RR-PTB 组患者血中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水平明显高于非 RR-PTB 组(P<0.05),而其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球蛋白、腺苷脱氨酶、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则显著低于非 RR-PTB 组(P<0.05);RR-PTB 组患者血中淋巴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等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非 RR-PTB 组(P<0.05);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6、CRP、球蛋白、PAB、ADA、D-二聚体、FDP 对 RR-PTB 与非 RR-PTB 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 AUC 均大于 0.7;以 IL-6、CRP、球蛋白、PAB、FDP 5 个指标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对 RR-PTB 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 AUC 为 0.867。结论:IL-6、CRP、球蛋白、PAB、FDP 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对 RR-PTB 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积极使用相关工具,做好 RR-PTB 的早期识别。
  • 其他论著
    黄伟丽, 薛莉, 时萍, 李奇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急诊内科曲霉聚集性检出的相关流行病学特点和可能原因,并提出干预措施,为临床真菌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3 年 11 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内科发生的 7 例曲霉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该 7 例患者的年龄、性别、科室床位、基础疾病、入院诊断、各检查结果、用药情况、转归情况等信息,分析聚集性曲霉阳性病例的相关特点,并比较院感科督导干预前后的环境微生物检测情况和近 1 年急诊内科的霉菌感染情况。结果:7 例聚集性曲霉阳性患者(男 3 例,女 4 例)均为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经综合研判,4 例被确诊为肺曲霉病,另 3 例考虑可能为标本污染;4 例肺曲霉病患者在接受伏立康唑治疗后,抗真菌治疗应答良好,但有 1 例患者最终因肝肾衰竭而死亡;经过院感科的督导干预,急诊内科的环境微生物检查的合格率从 63.33% 升至 86.67%,并且不合格样本中也从有 8 份均检出霉菌到仅 1 份检出了丝状真菌;此外,2023 年 11 月急诊内科曲霉阳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 2022 年 11 月和 2023 年 1—10 月(6.78% vs 1.37%,P<0.05;6.78% vs 1.61%,P<0.05)。结论:此次医院急诊内科聚集性曲霉阳性的发生确属异常,而其很可能是环境中的真菌污染所引起的,对此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各科室的环境卫生监测和消杀,以减少因环境卫生而引起的医院感染。
  • 其他论著
    陈宇红, 屠梦珏, 鱼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家庭药师对基层糖尿病患者的药学服务实践成效,为家庭药师对慢病患者药学服务的探索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2 年 6 月—2024 年 6 月 30 例接受家庭药师服务的基层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家庭药师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对患者开展为期 1 年的家庭药师服务,比较接受家庭药师服务前后患者空腹血糖值和用药依从性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 1 年的家庭药师服务,患者的空腹血糖值较前明显下降((7.84±2.29)mmol/L vs (9.89±4.54)mmol/L,P<0.05),并且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得分则较之前显著升高((5.45±0.93)分 vs (4.38±1.19)分,P<0.01)。结论:家庭药师服务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用药依从性,而这为慢病居家药学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实践依据。
  • 其他论著
    刘丽, 彭水林, 龙爱兰, 胡洁, 周卫东, 王平兴, 孙爱猛, 周信云, 朱端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吉安市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发病规律和感染特点,为当地的流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7 年 4 月—2024 年 3 月吉安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和吉安市疑似流感疫情的流感样病例检测数据作为研究资料,采集发病 3 d 内且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流感样病例的鼻咽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同时采集病例的性别、年龄等信息,分析吉安市流感的发病规律和感染特点。结果:2017 年 4 月—2024 年 3 月,吉安市共采集到流感样病例标本 9 131 份,其中流感病毒阳性标本有 1 753 份,阳性率为 19.20%;各年度的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在 8.50%~35.79% 间波动,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599,P<0.05);在 1 753 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中,主要的病毒亚型为 Victoria 型(705 份,占 40.22%)和 H3 型(623 份,占 35.54%);各年度的月阳性率峰值在 32.05%~84.92%间波动,且阳性率峰值所在月多集中于每年的 1 月至 3月;1 753 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中,H1N1 型、H3 型、Victoria 型、Yamagata 型 4 种亚型病毒阳性标本所涉患者均以男性居多,但各亚型的性别差异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 131 例流感样病例中,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35,P<0.05),其中以 5~<15 岁者和 15~<25 岁者的阳性检出率为最高,分别为 30.38% 和 25.07%。结论:吉安市的流感多高发于每年的 1 月至 3月,Victoria 型和 H3 型是主要的流行毒株,并且流感多高发于 5~<25 岁人群,对此公众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积极采取各种防护措施,以减少流感的发生。
  • 其他论著
    刘缓缓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为临床肿瘤手术患者 SSI 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2024 年 2 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147 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吸烟史、饮酒史、肿瘤直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SSI 发生情况等信息,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并发 SSI 的影响因素。结果:147 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发生 SSI 的有 32 例,感染发生率为 21.77%;32 例并发 SSI 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 43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27 株(占 62.79%)、革兰阳性菌 12 株(占 27.91%)和真菌 4 株(占 9.30%);单因素分析显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并发 SSI 与患者年龄、手术季节、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术前贫血、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有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手术季节为夏季、合并糖尿病、术前贫血、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发生 SSI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医院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 SSI 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年龄、手术季节、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术前贫血、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密切相关,对此临床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高风险患者的识别和管理,以减少患者 SSI 的发生。
  • 其他论著
    张宪祥, 黄伟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与影响因素,为临床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2024 年 1 月医院收治的 100 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病原学检查结果和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等信息,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00 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共有 38 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感染发生率为 38.00%;38 例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46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32 株(占 69.57%)、革兰阳性菌 12 株(占 26.09%)和真菌 2 株(占 4.35%);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60.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阿米卡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2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呋辛、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75.00%),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2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是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医院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其所检出主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此外,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密切相关,对此临床应加强对相关高风险患者的监测和护理,以减少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 其他论著
    张余兵, 黎春盛, 刘佳靖, 谢铁章, 周丽思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造口周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影响因素,为临床此类患者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5 月—2024 年 4 月南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367 例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腹围、基础疾病、腹部手术史、肿瘤家族史、肿瘤部位、肿瘤临床分期、切口长度、手术时长、住院时长、病原学检查结果、造口周围感染发生情况等信息,分析患者术后并发造口周围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367 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术后并发造口周围感染的有 84 例,感染发生率为 22.89%;84 例术后并发造口周围感染患者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96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71 株(占 73.96%)、革兰阳性菌 25 株(占 26.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造口周围感染与患者腹围、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术前肠梗阻、肿瘤临床分期、手术时长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围大、合并术前肠梗阻、合并糖尿病肿瘤临床分期为 Ⅲ~Ⅳ 期、手术时间长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造口周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医院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造口周围感染的发生率较高,而其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此外,患者术后造口周围感染的发生与患者腹围、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术前肠梗阻、肿瘤临床分期、手术时长密切相关,临床应加强对高风险患者的识别与管理,以减少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
  • 其他论著
    陈红发, 刘陈发, 吴志超, 黎鹏飞, 姚勃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 ICU 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为 ICU 医院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余江区人民医院 ICU 收治的 221 例医院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痰液、腹水、尿液等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结果:221 例 ICU 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 475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403 株(占 84.84%,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 72 株(占 15.16%,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这 475 株病原菌主要来自痰液(256 株,占 53.89%)、腹水(97 株,占 20.42%)和尿液(53 株,占 11.16%);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 B 的耐药率均为 0.00%,肺炎克雷伯菌还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30.00%),而大肠埃希菌则还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30.00%);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多黏菌素 B、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5.00%),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氨曲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多黏菌素 B 的耐药率均较低(<3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 0.00%,对利福平、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亦较低(<30.00%)。结论:医院 ICU 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大多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为此临床在开展抗感染治疗时应尽量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保证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效果。
  • 其他论著
    钟华, 王丽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支气管哮喘患儿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此类并发 HAP 患儿的抗感染经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医院收治的 91 例支气管哮喘并发 HAP 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呼吸道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儿并发 HAP 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结果:91 例并发 HAP 患儿的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91 株 ,其中革兰阴性菌 52 株(占 57.14%,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 28 株(占 30.77%,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较低(<30.00%),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较低(<30.00%);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6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利福平、环丙沙星、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极低(<10.00%),对克林霉素、红霉素、青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60.00%)。结论:医院支气管哮喘患儿并发 HAP 的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这些病原菌总体上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对此临床在开展抗感染治疗时应尽量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方案,以保障患儿的抗感染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