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与论坛
  • 综述与论坛
    张明发, 沈雅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檗碱是从中药黄连和黄柏中发现的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其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肿瘤、降血糖、调血脂、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并且已经被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等的临床治疗。本文主要就小檗碱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 B3、沙眼病毒、猪轮状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人免疫缺陷性病毒等的药理作用及其相关机制进行梳理总结,为小檗碱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高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与评价不同厂家奥美拉唑肠溶胶囊(omeprazole enteric-coated capsules,OEC)的药品质量,为药品的质量管控提供参考。方法:抽取 13 批次不同厂家的 OEC 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药典(2020 年版)》中所载的对 OEC 的检查方法,检查和分析 OEC 的溶出度、杂质含量、药物含量等质量指标。结果:13 批次 OEC 的溶出量均高于 90.00%,均符合《中国药典》的相关要求,且达到无需检测耐酸力的标准;13 批次 OEC 的最大单个杂质和总杂质的含量均远小于规定的限度,其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 4 批次 OEC 的结果好于其他批次的 OEC;13 批次 OEC 的含量均匀度均符合要求,但有 1 批次的 OEC 的结果为 14.24%,接近 15.00% 的规定限度,存在较大的风险;13 批次 OEC 的含量均符合标准要求,但有 3 批次的 OEC 的结果分别为 91.14%、92.70% 和 93.30%,接近 90.00%的下限要求,存在较大的风险。结论:所有不同厂家和批次的 OEC 均符合标准要求,但个别批次 OEC 的结果仅稍好于标准限度,存在一定的产品质量风险,故部分厂家仍应继续完善药品生产质量保障体系,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 药学监护
  • 药学监护
    李桂凤, 周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有临床药师参与复杂性尿路感染(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UTI)患儿抗感染治疗会诊的相关特点,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会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8 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且有临床药师会诊的 38 例 cUTI 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年龄、性别、诊断、临床表征、微生物检查结果、最终转归等信息,以及临床药师的会诊意见及其被采纳情况,分析患儿抗感染治疗会诊的相关特点。结果: 38 例患儿除 cUTI 外还多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21 例,占 55.26%)、肾积水(8 例,占 21.05%)等疾病;38 例 cUTI 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20 例,占 52.63%)、尿中的白细胞计数偏高(38 例,占 100.00%)和白细胞酯酶阳性(38 例,占 100.00%)、血中的白细胞计数(23 例,占 60.53%)和 C 反应蛋白偏高(27 例,占 71.05%);在微生物检查方面,38 例 cUTI 患儿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42 株,其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14 例,占 33.33%)、大肠埃希菌(8 例,占 19.05%)和肺炎克雷伯菌(7 例,占 16.67%),且药敏结果显示三者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较高(>85.00%);针对 38 例 cUTI 患儿,临床药师共给出会诊意见 53 条,其中被采纳的意见有 44 条(占 83.02%);44条被采纳的会诊意见涉及 31 例患儿,其中 30 例(占 96.77%)的结局为有效,而其余 7 例患儿中结局为有效的为 5 例(占 71.43%);38 例 cUTI 患儿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有 10 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有 8 例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有关,症状表现为腹泻和皮疹。结论:患儿发生 cUTI 的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会诊,可以在医疗团队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时提供专业的药学意见,以保障患儿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 药学监护
    叶秋明, 吴惠妃, 王知恩, 田丽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伴精神异常和肝肾功能损害的军团菌感染(Legionella infection,LI)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及其药学监护过程,为 LI 患者的救治和药学监护开展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在开展药学会诊时遇 1 例发热待查合并肝损功能损害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精神异常,且病原体抗体 IgM 检查提示嗜肺军团菌呈阳性。结果:临床药师会诊后认为,患者的发热、肝损功能损害和精神异常可能与 LI 有关,遂建议给予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并辅以其他对症治疗;很快,患者的发热和精神异常症状基本消失,在入院第 16 天肝功能也基本恢复正常,遂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开展会诊和药学监护,协助医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保障患者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牟景丽, 李茜, 牟景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与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关联情况及其相关机制,为保障临床利奈唑胺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患者因“突发胸闷、气促伴呼吸困难 3 h 余”被收入医院 ICU,诊断发现其存在肺部感染,且后续痰涂片检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遂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结果:患者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利奈唑胺后,出现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的情况,最低达 78 ×109/L,考虑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利奈唑胺均有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且该案例中用药时间与不良反应的发生存在强关联性,遂立即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利奈唑胺,改用美罗培南和万古霉素治疗;不久,患者的血小板指标恢复正常。结论:血小板减少是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利奈唑胺共同的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在开展药学监护时对于此种情况应格外重视,重点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物不良反应
    张捷青, 叶晓芬, 吕迁洲, 李晓宇, 计海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在使用替加环素治疗期间患者出现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相关病因,为替加环素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1 例间质性肺炎合并感染患者在使用替加环素和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上腹部压痛和淀粉酶异常,且 B 超显示胆囊胆泥淤积和胰腺显示不清,遂请消化科医生会诊,考虑为急性胰腺炎。结果: 临床药师综合患者的既往病史和当前用药情况,认为患者的急性胰腺炎可能为替加环素所致,遂建议医生停用替加环素,并开展对症治疗;停药第 2 天,患者的上腹部压痛较前减轻,淀粉酶水平亦明显下降。结论: 临床药师在开展药学实践时,面对患者的突发病症应当综合考虑患者的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对可疑药物加强分析和监测,积极帮助医生寻找可能的病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物不良反应
    陈汉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2016 年—2021 年尤溪县 101 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报告,为儿童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 2016 年 1 月 1 日—2021 年 12 月 31 日尤溪县各药品 ADRs 报告单位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药品 ADRs 报告 101 例,统计 ADRs 报告中患者的性别、年龄、ADRs 类型、给药途径、发生 ADRs 的药品类别、ADRs 累及系统/器官、ADRs 转归情况等,分析发生 ADRs 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ADRs 类型、涉及药品的给药途径、不同类别药品品种和例数构成比,发生 ADRs 的抗感染药物亚类、例数构成比,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类别,以及 ADRs 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临床表现及其转归情况。结果: 101 例发生 ADRs 患者中,男女比例为 1.53∶1,>1~6岁患者构成比为 64.36%;新的、严重的 ADRs 构成比为 11.88%;经静脉给药 ADRs 构成比为 69.31%;涉及药物品种最多的类别为抗感染药物(占 48.48%),报告 ADRs 例数最多的为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29 例(占 43.28%);累及系统/器官最多的为消化系统 43 例(占 40.95%);患者转归情况为痊愈、好转占 100.00%。结论: 儿童 ADRs 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应掌握其规律特点并采取相关措施,以保障儿童的用药安全。
  • 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
    俞冰荟, 徐小婷, 邱永军, 孟庆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Chlamydia psittaci pneumoniae,CP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治疗结局,为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和诊治能力参考。方法: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分析医院 2020 年 5 月—2022 年 3 月收治的 6 例 CPP 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胸部 CT 结果、诊治过程、治疗用药和预后情况。结果:纳入的 6 例 CPP 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咳嗽为主,其余伴随症状有头晕、胸闷气促、气喘和头痛等,其中 4 例有明确的禽类接触史;6 例 CPP 患者实验室检查发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肝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 4 例患者有低钠血症、5 例患者有低钾血症、2 例患者有白细胞总数升高;胸部 CT 表现为某一肺叶实变;呼吸道肺泡灌洗液标本经 mNGS 检测出鹦鹉热衣原体核酸序列,并结合其临床表现与禽类接触史被确诊为 CPP;及时启动抗感染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CPP 患者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诊断困难,经 mNGS 检测及时明确病原学诊断,并分别采用多西环素、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治疗后其疗效较为确切。
  • 合理用药
    孔玮, 卢秋红, 盛玉青, 王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急诊科静脉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s)的使用情况及其规律,为规范管理和合理应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2 年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静脉用糖皮质激素的全部病历与处方,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处方药物、适应证、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 855 张处方中,使用最多的静脉用 GCs 药物是地塞米松(占 97.74%);患者的疾病类型主要为炎症性疾病 1 122 例(占 29.11%)、呼吸系统疾病 1 079 例(占 27.99%)、感染类疾病 848 例(占 22.00%)及过敏相关急症 384 例(占 9.96%);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推注 3 574 例(占 92.71%)和静脉滴注 281 例(占 7.29%);急诊患者静脉应用 GCs 的联合用药主要为联用抗菌药物 1 709 例次(占 41.10%),联用氨茶碱注射液 1 234 例次(占 29.68%)。结论:医院急诊静脉应用 GCs 药物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进一步加强药品管理与专项点评。
  • 合理用药
    顾晓莹, 严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循证证据,探究血必净注射液的用药点评要点,为临床上该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依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和相关的指南、专家共识等文献资料,结合血必净注射液的说明书,制定出血必净注射液的用药点评要点。结果:从循证证据出发,血必净注射液的用药点评要点分为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联合用药和其他注意事项等 4 个方面,将血必净注射液的适应证、给药途径、溶媒选择、给药剂量、配药浓度、用药疗程、药物相互作用、用药禁忌等细节要点进行了规范。结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点评一直是临床的重点和难点,规范好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不仅事关患者的安全与健康,还有利于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 合理用药
    谭小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医院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情况及其合理性,为临床围术期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6 年 1 月—2021 年 1 月赣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274 例行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Excel 软件分析入选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情况,以及药物选用、用药时机、适应证、用药疗程和联合用药等方面的合理性。结果:274 例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中,106 例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38.69%;其中使用率较高手术为体表肿物切除术和疝气手术;给药时机合理的为 95 例(占 89.62%),给药疗程合理的为 97 例(占 91.51%),适应证合理的为 100 例(占 94.34%);给药时机中疝气手术给药时机不合理率为最高(占 14.29%),其次为乳腺手术(占 12.50%);给药疗程中不合理率最高的为甲状腺手术(占 11.54%),其次为疝气手术(占 9.52%);适应证不合理率最高的为甲状腺手术(占 7.69%);联合用药 34 例,联合用药率为 32.08%,且均为二联用药;抗菌药物种类方面以第 1 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为最高(占 17.86%),其次为第 2 代头孢菌素(占 45.00%)、第 3 代头孢菌素(占 13.57%),头霉素类的使用率达 23.57%。结论:医院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如给药时机、给药疗程和适应证等),药物种类选用也存在一定不合理性,医院行政部门应加强临床对 Ⅰ 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干预管理,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刘文侠, 朱颖, 王伟, 许亚, 李国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的消化道溃疡情况,评价其根治率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Cochrane 图书馆、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所有关于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道溃疡的相关文献(研究组干预措施为雷贝拉唑,对照组干预措施为埃索美拉唑),参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在文献质量评估及其特征描述之后,采用 RevMan 5.2 统计软件对文献统计的数据进行 Meta 分析。结果:纳入 20 篇文献,共计 3 473 位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埃索美拉唑对于 Hp 阳性的消化道溃疡的 Hp 根除率明显优于雷贝拉唑(RR=0.90,95% CI 为 0.88~0.93,Z=6.19,P<0.001);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对快代谢型 CYP2C19 患者的 Hp 根除基本相当(OR=0.70,95% CI 为 0.48~1.03,Z=1.83,P>0.05);而对于慢代谢型患者雷贝拉唑疗效更优(OR=2.39,95% CI 为 0.29~0.88,Z=2.39,P<0.05);两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一致,主要为头痛、口干(OR=1.05,95% CI 为 0.74~1.50,Z=0.28,P>0.05)。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 Hp 阳性的消化道溃疡疗效的漏斗图基本对称,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存在。结论: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 Hp 根除上具有明显优势,而从经济性上来说雷贝拉唑更具有优势,建议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权衡利弊选择。对于 CYP2C19 基因型患者的Hp治疗,慢代谢型患者采用雷贝拉唑治疗更优,但由于纳入文献其方法学质量不高以及缺少更详细的病程和基因型,因此,需要更多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对其进行二次的系统分析。
  • 经验交流
    郑院青, 李雪, 张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XDR-AB)肺部感染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并构建 Logistic 回归预测模型,为临床及早预测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7 年 2 月—2020 年 12 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 120 例 XDR-AB 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并发症、住院时间、用药情况、检查指标、转归情况等信息,分析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并构建 Logistic 回归预测模型。结果:120 例XDR-AB 肺部感染患者中,治疗后存活 68 例(占 56.67%)、病死 52 例(占 43.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存活组患者入住 ICU 率、合并心功能不全率、合并呼吸衰竭率、联用抗真菌药物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6 d 率、使用无创呼吸机率、有创通气率、留置胃管率、感染时最高体温<38.6℃ 均低于病死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XDR-AB 肺部感染与患者伴有心功能不全、联用抗真菌药物、有创通气间具有密切相关性(P<0.05),均为导致患者 XDR-AB 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抗菌药物使用时间<6 d 为其保护因素(P<0.05);似然比(χ2、Wald χ2)检验表明模型的构建有效;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结论:影响 XDR-AB 肺部感染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诸多,患者伴有心功能不全、联合使用抗真菌药物、有创机械通气是导致 XDR-AB 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6 d 为其保护因素,构建 Logistic 回归预测模型对 XDR-AB 肺部感染患者疾病转归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经验交流
    李娜, 林廷芳, 卢迎, 贺兴华, 李军, 王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基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肾动脉阻力指数(renal resistance index,RRI)、L 选择素(CD62L)等实验室指标早期预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sepsis-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SA-AKI)的能力,为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早发现、早诊 断、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8 月—2022 年 5 月医院收治的 80 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 SA-AKI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30)和未发生组(n=50);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CD62L、PCT、RRI 水平,建立模型,分析 CD62L、PCT 与 RRI 联合检测对 SA-AKI 的早期预测能力。结果:发生组患者的 PCT、CD62L 和 RRI 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PCT、CD62L、RRI 联合检测预测 SA-AKI 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0.992)高于单一预测的 AUC 值(0.882、0.943、0.911);且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高于单一检测。结论:基于 PCT、CD62L、RRI 等指标可较为准确地预测 SA-AKI 是否发生,且综合 3 种指标可以更准确地预知 SA-AKI,从而有利于 SA-AKI 患者的成功救治。
  • 经验交流
    沈建飞, 朱星宇, 金晓琴, 吴嫣, 马文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集采中选的苯磺酸氨氯地平在临床的使用情况、临床疗效、安全性,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药学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方法:选取 2019 年 11 月—2021 年 6 月在太仓市中医医院就诊的 744 例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评价患者的集采和非集采苯磺酸氨氯地平使用情况、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等。结果:患者的集采中选药换用率为 82.25%,血压控制达标率为 66.83%,集采中选药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62%;集采中选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与非中选药无显著差异(P>0.05);药学服务促进了集采中选药的使用,提高了用药依从性,使血压控制达标率从 45.92%提高到了 66.83%。结论:集采药物获得医患的认可,以药师为主体的药学服务在高血压等慢病管理中可提高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 经验交流
    贺文超, 刘佳庆, 戴军, 莫星帆, 吴敏智, 沈明强, 杜方智, 王千秋, 陈如洋, 陈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高压氧联合经颅超声神经肌肉电刺激(transcranial ultrasound-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TUS-NMES)对神经梅毒患者康复疗效的作用。方法: 选取 2019 年 4 月 29 日—2022 年 7 月 17 日在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康复科、皮肤性病科住院治疗的 51 例神经梅毒所致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将其分为 A 组、 B 组和 C 组(每组 17 例);C 组患者给予正规驱梅药物、脑卒中基础治疗,A 组患者在 C 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B 组患者在 A 组基础上给予 TUS-NMES 治疗,分析、比较 3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改良巴塞尔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Fugl-Meyer 评估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值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3 组患者的病程、年龄、性别、患侧、损伤类型、MBI 评分、FMA 评分值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患者治疗前的 MBI、FMA 评分值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28 d 后,3 组患者的 MBI、FMA 评分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A、B 组患者的 MBI、FMA 评分值均高于 C 组(P<0.05),B 组患者的 MBI、FMA 评分值均高于 A 组(P<0.05);A、B、C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5.88%、5.88% 和 11.76%,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 TUS-NMES 可促进神经梅毒(脑膜血管病变所致脑梗死和脊髓痨)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 经验交流
    朱从磊, 潘波, 周吉欽, 官宁宁, 欧阳爱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多黏菌素 B 疗程不足 3 d 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多黏菌素 B 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 1 日—2021 年 4 月 17 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122 例使用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 B 治疗且疗程≤3 d 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将其分为死亡组(n=39)和非死亡组(n=39);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所在科室、检查结果、药物使用情况、治疗结局等临床资料,分析和比较 2 组患者用药前后肾损伤的发生情况、多黏菌素 B 的负荷剂量与维持剂量,以及停用多黏菌素 B 的直接原因。结果:2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所在科室的分布方面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用药前、后肾损伤的例数分别为 12 例和 5 例(其发生率分别为 30.77% 和 12.82%),非死亡组患者用药前、后肾损伤的例数分别为 23 例和 6 例(发生率分别为 27.71% 和 7.23%),2 组患者用药前后肾损伤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和非死亡组患者多黏菌素 B 的负荷剂量低于推荐剂量的占比分别为 48.72% 和 31.33%,死亡组和非死亡组患者多黏菌素 B 的维持剂量低于推荐剂量的占比分别为 64.10% 和 60.24%,2 组患者在多黏菌素 B 的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方面的人数分布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停用多黏菌素 B 的原因皆为病重死亡(39 例,占 100.00%),非死亡组患者停药的原因主要为患者自动出院(54 例,占 65.06%)。结论:患者多黏菌素 B 疗程不足 3 d 的直接原因主要为病重死亡和自动出院,并且患者病重死亡可能与其肾损伤或者多黏菌素 B 的使用剂量并无直接关系,但不少患者多黏菌素 B 的使用剂量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也确实存在,临床应加强重视并及时改善,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疗效。
  • 经验交流
    邓秋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并探究与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 2020 年 2 月—2022 年 2 月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 176 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发生将其分为 2 组(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 2 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病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等与感染相关的因素;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项目,再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肺结核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集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其病原菌分布特点及主要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情况。结果:176 例肺结核患者 标本中检出病原菌阳性(肺部感染)患者 38 例,其肺部感染率为 21.59%;38 例肺部感染患者标本中检出病原菌 45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23 株(51.11%,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19 株(42.2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以及少量真菌(3 株占 6.67);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氨苄西林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未产生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尚未产生耐药;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肺结核患者肺部感染与年龄≥60 岁、有吸烟史、病程≥5 年、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有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间具有相关性,也是肺结核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 且 OR>1)。结论:肺结核患者年龄≥60 岁、有吸烟史、病程≥5 年、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有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其导致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且肺部感染病原菌常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依据病原菌的药敏结果规范用药,以促进肺部感染症状消退,确保其后续治疗。
  • 耐药监测
  • 耐药监测
    李先蕊, 陈洁, 彭江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痰阳复治肺结核患者的复治原因与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该类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科收治的 97 例痰阳复治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复治原因和对常用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特点。结果: 97 例痰阳复治肺结核患者对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耐药率最高(其耐药率分别为 67.01% 和 75.26%),而对卷曲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其耐药率分别为 12.37% 和 11.34%);97 例痰阳复治肺结核患者中有 78 例存在耐药情况,其中耐药类型主要为耐多药结核病(44 例,占 56.41%),其次为广泛耐药结核病(18 例,占 23.08%)和单耐药结核病(13 例,占 16.67%);97 例痰阳复治肺结核患者复治的原因主要为复发(63 例,占 64.95%),而其耐药类型主要为耐多药结核病(36 例,占 57.14%)。结论:医院痰阳复治肺结核患者的复治原因主要为复发,其耐药类型主要为耐多药结核病,说明当前肺结核患者的耐药形势较为严峻,临床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管理,督促患者规范治疗,以减少其复发。
  • 耐药监测
    闫向阳, 殷博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diabetic foot infection,DFI)患者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特点。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7 月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356 例 DFI 患者的病例资料,汇总其患者足部分泌物病原微生物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DFI病原微生物和多药耐药菌(mul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结果:356 例 DFI 患者创面分泌物中培养分离出 413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 173 株(占 41.8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感染为主)、革兰阴性菌 212 株(占 51.33%,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和真菌 28 株(占 6.7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均较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 100.00%、100.00% 和 96.61%),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高于 90.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莫西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 100.00%、82.50% 和67.5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莫西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 100.00%、100.00% 和 85.42%;检出的 MDRO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苯唑西林、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达 100.0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达 100.00%、100.00% 和 85.42%,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分别达82.50%、80.00% 和 77.50%;轻度 DFI 患者革兰阳性菌感染率高于重度 DFI 患者,而革兰阴性菌、多药耐药菌感染率低于重度 DFI 患者。结论:DFI 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率略高于革兰阳性菌,不同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有差异,且感染程度越严重革兰阴性菌与 MDRO 感染率越高,临床治疗前应及早明确感染病原菌,以便采取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 耐药监测
    刘建兰, 康坤玉, 阙文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眼科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耐药情况,为医院眼科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11 月—2022 年 10 月赣县人民医院眼科诊治的 90 例眼部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眼部组织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治疗的影响。结果:90 例眼部感染患者眼部组织标本中培养、分离出 223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 47.53%(106/223,排名前 3 位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菌占 41.26%(92/223,排名前 3 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和真菌占 11.21%(25/223,排名前 3 位分别为镰刀菌、曲霉菌和链格孢霉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最低,对四环素、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最低,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结论:医院眼科患者眼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为主,并伴有少量真菌感染,其对利奈唑胺耐药率为最低,临床应严格按照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控制双眼的交叉感染。
  • 耐药监测
    郭昕卉, 陈亮, 郭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C)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并确定优势菌株对抗菌药物耐药特征,为临床经验性、优先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 213 例 IEC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资料中患者血培养确定优势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分析优势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结果: 213 例 IEC 患者血标本中分离出 233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 66.95%)占比远高于革兰阴性菌(占 26.61%)和真菌(占 6.44%),革兰阳性菌中构成优势菌株的为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在革兰阴性菌中形成优势菌株,而鲍曼不动杆菌在革兰阴性菌中处于相对优势菌株;药敏结果显示,草绿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92.41%、87.50%),对莫西沙星、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对利奈唑胺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也相对较高(68.75%、54.17%);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 96.43%、78.57%、71.43%、57.14% 和 94.12%、82.35%、70.59%、52.94%,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对亚胺培南敏感;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呈现耐药,但耐药率(为 5.88%)较低。结论:临床应依据 IEC 感染病原菌分布、了解优势菌株的耐药动态、选择敏感高的抗菌药物治疗,以有效控制 IEC 患者病情进展和。
  • 耐药监测
    曾祥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骨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方法: 选取 2018 年 7 月—2021 年 7 月兴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121 例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观察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采集切口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于术后第 3 天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其炎症因子水平;统计、分析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和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比较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121 例骨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 57 例(占 47.11%),未感染 64 例(占 52.89%);57 例切口感染患者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94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52 株(占 55.32%),以铜绿假单胞菌(占 23.40%)、大肠埃希菌(占 14.89%)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 39 株(占 41.4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 19.15%)为主;主要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切口感染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 C 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降钙素原(procaicltonin,PCT)水平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结论: 骨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临床需严格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较高,可据此评估感染情况。
  • 耐药监测
    王海霞, 戚星婕, 杜艳芳, 张喜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患者脑脊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特点。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2020 年 6 月收治的 113 例 CNS 感染患者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与分析其脑脊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结果:113 例 CNS 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76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 51.32%、革兰阴性菌占 43.42% 和真菌占 5.26%;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头孢西丁和青霉素 G 的耐药率均大于 66.00%,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00%;革兰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耐药率也为0.00%,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耐药率均低于 15.00%。结论: CNS 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次是革兰阴性菌,其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 CNS 感染患者的疗效。
  • 耐药监测
    杨月晃, 张朝波, 罗波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选取 2019 年 6 月—2022 年 6 月永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66 例 TURP 患者病例资料,统计其术后尿液标本的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学特征及其对主要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情况。结果:66 例 TURP 术后患者尿液标本中,培养、分离出病原菌 72 株(剔除重复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49 株(占 68.05%,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20 株(占 27.78%,以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和少量真菌(3 株,占 4.17%);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等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尚未产生耐药,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较低;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尚未产生耐药。结论:TURP 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次之,且术后感染病原菌的耐药程度均较为严重,临床应依据药敏结果用药,控制 TURP 术后感染症状,遏制耐药菌的产生,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耐药监测
    何曦聪, 李清, 肖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骨科手术患者并发创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选取 2020 年 6 月—2022 年 6 月玉山县黄家驷医院骨科收治的 187 例术后并发创口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创口分泌物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187 例骨科手术感染患者创口分泌物标本中,培养分离出 194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103 株(占 53.10%,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85 株(占 43.8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为主)和真菌 6 株(占 3.09%);药敏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妥布霉素、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厄他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 G、克林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四环素、莫西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对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庆大霉素、利福平、万古霉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骨科手术患者创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混合感染为主,且其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应高度重视尽可能做好围术期预防用药。
  • 耐药监测
    朱春春, 朱恒山, 李泽艳, 刘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医院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的检出情况与耐药趋势,为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 2019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大余县人民医院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 634 株 KP 感染临床资料,统计与分析其临床 KP 感染标本来源、科室分布与季节分布以及药敏结果对临床用药的影响。结果:分离出的 634 株 KP 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其次为尿液、分泌物、血液标本;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内科、心内科和泌尿外科为主;其感染患者以秋、冬季节为主(分别占 29.97%、40.09%);药敏结果显示 KP 对头孢唑林(CFZ)、妥布霉素(TOB)、氨曲南(ATM)、头孢曲松(CTRX)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其耐药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其对左氧氟沙星(LVX)、美罗培南(MEM)、阿米卡星(AK)的耐药率较低。结论:医院临床 KP 感染患者主要来自 ICU、呼吸内科、心内科和泌尿外科,且 KP 感染常发生于秋冬季节,临床应依据 KP 分布特点与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遏制 KP 感染的传播。